第十六编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273
颗粒名称: 第十六编 军事
分类号: D916.1
页数: 26
页码: 563-588
摘要: 清末的兵役制度有三种:一是八旗兵,为世袭制。凡年满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世代相袭。菏泽区内没有八旗兵驻防,因而八旗世袭制没有实行。二是绿营,为世兵制。清兵入关后,接受明朝降军,编为绿营军,服兵役者均为汉人。一人在伍,全家被编入兵籍,父在,子为余丁,父死,由子替代,以兵为业。菏泽绿营建制始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三是勇营新军,为招募制。菏泽区内招募新军,始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十一月,明橘派人来荷泽招募新兵。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袁世凯派人来菏泽招募壮丁,组建海防营,计招960余人。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六月,组建陆军第五镇,兵丁不足,在菏泽招募200余人。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曹州府招募兵丁280人。
关键词: 司法行政 行政管理

内容

第一章
  兵役
  第一节清代兵役
  清末的兵役制度有三种:一是八旗兵,为世袭制。凡年满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世代相袭。菏泽区内没有八旗兵驻防,因而八旗世袭制没有实行。二是绿营,为世兵制。清兵入关后,接受明朝降军,编为绿营军,服兵役者均为汉人。一人在伍,全家被编入兵籍,父在,子为余丁,父死,由子替代,以兵为业。菏泽绿营建制始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三是勇营新军,为招募制。菏泽区内招募新军,始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十一月,明橘派人来荷泽招募新兵。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袁世凯派人来菏泽招募壮丁,组建海防营,计招960余人。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六月,组建陆军第五镇,兵丁不足,在菏泽招募200余人。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曹州府招募兵丁280人。
  第二节北洋政府兵役
  初期,北洋政府仿效西方兵役制,变募兵为征兵,规定国民有服兵役的义务。因军阀割据,根本无法实行,仍沿袭募兵制。1915-
  1916年,驻外省北洋军来菏招募士兵6次,招募总数约1500人。驻扎山东的北洋军阀张宗昌部,来荷招兵,告示遍布各县,穷苦人和无业游民为谋生计,入营者甚多。
  第三节国民政府兵役
  1933-1946年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三部 《兵役法》,把兵役分为义勇国民兵、甲种和乙种国民兵3种,规定“年满十八岁以上至三十五岁的壮丁,如自愿应征者,皆得征集之”,志愿兵验收合格后即发安家费。军政部在全国划分为若干师管区、团管区,设置办事机构掌握现役征募和国民兵组织教育。各地驻军和政府,均有责任协同办理。1936年以前,菏泽区内兵役工作由荷泽保卫部队和地方政府承办。地方各级军政官员兼任征兵官。1937年,区内设鲁西征兵事务处。1946年,鲁西师管区成立,下辖3个团管区。菏泽团管区辖菏泽、鄄城、定陶、郓城、成武、曹县等7县。开始仍实行招募制,但区内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观念,区内青年应征者甚少,后来便采取了“按丁抽兵”的办法。同时,还规定适龄青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现金,就可缓服兵役。被征壮丁绝大多数是贫苦农民、店员、工人和小商贩。有钱有势的人,多以各种名义,免服兵役。1939-1947年,国民党政府为补充兵员,采用“拉丁”、“地方买丁”和“抓壮丁”等措施,不少青年难以幸免。1947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南撤,又将不少中学生裹之南迁,遂编入部队,后来少数去了台湾。
  1938年,日本侵略军入侵菏泽地区,招降一部分国民党地方部队和土匪充当汉奸,同时以引诱和威逼办法收买一些中国青年编入伪军。日本投降后,随即又变成国民党部队。
  第四节人民政府兵役
  志愿兵役制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境内开始实行志愿兵役制。区内各族青年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抗战,抗战高于一切,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号召,纷纷报名参军参战,形成“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社会风气。在征兵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政审、体检。有的是先参加民兵组织, 做为参军前的准备阶段;有的是先參加地方武装,然后选抽到主力部队;有的直接加入野战部队。
  1949-1954年,菏泽区内征兵工作仍沿用战争年代的志愿兵役制。在此期间,随着战争的结束,地方武装逐渐裁减或加入正规部队,各县建立了武装部,负责每年的新兵征集。1950年抗美援朝,全区人民同仇敌忾,爱国青年纷纷报名参战,出现了母送子,妻送夫的动人场面。
  义务兵役制1953年7月,区内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在征集新兵的同时,进行预备役登记,凡符合条件的青年,除征集服现役外,全部编为第二类预备役,服现役期满,退伍的士兵编为第一类预备役。由各县市兵役局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自1956年起,始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员、滑翔员XX名。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有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根据其所报志愿,被部队院校录取。
  1978年3月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现役士兵服役期满6年以上的专业技术骨干,根据本人自愿和部队需要,履行一定手续后可转为志愿兵,一般服役期为8-13年。
  荷泽地区自实行义务兵役制以后,依照兵役法规定,全面按时完成了山东省政府和省军区分配的征兵任务,把政治可靠、思想进步、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征集入伍。
  第二章
  民兵
  第一节民兵组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郓城中心县委成立了青年抗日组织一青年抗日救国会,王绍一任会长。他们以郓城为中心,在巨野、菏泽、郓城等县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组织群众抗日救国。
  1937年,定陶县马集成立了抗日自卫队,至1940年,队伍发展到200余人。
  1938年,曹县建立抗日自卫队,后发展到300余人。至1940年初,区内群众抗日武装已达187支,约10000人。曹县的刘岗、河西董、郭庙等30余个村庄都建立了抗日游击队,昆山县的唐庄、后银山、王庙等17个村庄,郓城城南一带,单县的刘集一带都先后建立了游击队。
  1940年以后,菏泽境内的民兵组织统一改称青年抗日先锋队模范班,形成了系统的抗日武装组织。
  1941年春,冀鲁豫军区参照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人民抗日自卫团组织条例》,把群众武装组织的名称统一改为“人民抗日武装自卫队(团)”。该自卫队以村为基层单位,每20人编一小队,100人编一中队,5个中队为一个大队,接受部队训练。
  1942年秋,通过减租减息,群众武装有了校大发展。各地扩建了武委会。1943年春,区内群众武装组织名称统一改为“民兵”。截止1945年5月,参加民兵的约占人口总数的35%。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荷泽民兵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参加担架队、运输队、民兵突击队,维护后方治安。到1947年底,菏泽全区民兵已发展到11万余人,其中男性8万余人,女性3万余人。1949年,民兵总数达到14万余人。
  建国后,民兵组织有了新的发展。各县、区、乡均建立武委会、民兵分队部和治安会组织,民兵分普通和基干民兵两部分。1953年春,荷泽、湖西两专区共建立人武部145个, 民兵总人数达350万人,其中,基干民兵13。7万人,并以县为单位建立了基干民兵团14个。
  1958年2月,菏泽军分区按照上级部署对民兵进行整顿,以30岁左右的复、退军人为骨干,吸收18-25岁的先进青年,组成基干民兵组织,其他符合条件的青壮年编入普通民兵°全区共有民兵54万余人,其中基干民兵为26.3万余人;建立基干民兵中队
  1103个、分队4502个,普通民兵小队2949个。
  1958年5月,开始贯彻实施毛泽东“全民皆兵”的指示,把16—50岁的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都组织在民兵之内,其中以复员退伍军人为骨干,把16-30岁的男性青壮年组成基干民兵。全区民兵组织人数骤增,民兵总数突破170万人,其中基干民兵60万人。人民公社、机关学校等民兵师(团)相继建立。全区共建立民兵师119个、团184个、营1890个、连3445个,民兵已成为全区生产建设、维持社会治安的巨大力量。
  1962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民兵工作条例》规定,民兵在队的年龄,男16—45岁,女16-35岁;基干民兵男16—30岁, 女16-25岁,退伍军人是基干民兵骨干的,年龄可放宽到40岁。本着有利于生产、生活、方便领导、便于平时活动、战时快速动员的原则,重新组织民兵师、团、营、连。1963年4月,菏泽县被定为山东省民兵重点单位,奉命组成民兵师1个。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区民兵组织受到破坏。1970年以后,为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将大批武器装备配发给民兵组织。各县先后分别组建了高炮、地炮、通信、侦察、工兵等专业技术分队,使民兵由单一的步兵,发展成为多兵种组织的民兵队伍。1978年,全区各县又组织了民兵防化分队。1979年结合民兵组织整顿,对民兵的组织建设,步兵与特种兵的比例作了调整,吸收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到民兵队伍中来。1980年底,全区共有民兵197万人,其中基干民兵101万人、武装基干民兵9.4万人,专业技术民兵8413人; 区内建民兵师12个,民兵团157个。
  1981年6月,又对全区民兵组织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取销了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及一些人少分散的小单位的民兵组织,缩小了组建民兵的范围。把男性公民参加民兵的年龄规定为18-35岁,其中基干民兵18—28岁。普通、基干、武装基干3种民兵组织改为普通和基干2种,符合条件的28岁以下的退伍军人和经过基本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女性公民按条件只编基干民兵,女民兵人数控制在基干民兵总数的10%以内。同时撤销了县建民兵师、公社建民兵团的规定。对于县级的工矿企业,民兵人数在400人以上的建民兵团。凡有民兵组织的地方,适龄青年除应服现役者外,均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把民兵制度和预备役制度结合起来。1982年,全区共有民兵64.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9-2%,其中基干男民兵12.7万人,基干女艮兵1.1万人。
  1982-1983年,全区又进一步调整了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的布局和编组。1985年底,全区共有专业技术民兵分队51个,约1万人。
  第二节政治教育
  民兵政治教育,是民兵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保家卫国教育、纪律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等。1938年春,中共郓城抗日救国会连办3期训练班,受训者100多人。1939年初,冀鲁豫支队,运西、鲁西南地区和湖西地区部分县的党组织,都派岀大批干部深入农村、举办训练班,召开村民会和群众团体会,作演讲报告,以日本侵略军的侵略罪行教育群众,团结抗日,鼓励民兵带头争当英雄,立功受奖。在民兵组织中开展立功活动,每次执行任务都进行呈报和评选。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进行推翻反动统治、人民当家作主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育。
  建国后,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认清国内国际形势。民兵政治工作一般与党、团组织的政治工作结合进行,以增强其责任感和光荣使命感。
  第三节民兵训练
  抗日战争初期,民兵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除奸反霸、剿匪反特、维护治安。民兵的武器虽有部分步枪,但主要是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军事训练是在劳武结合的原则下,以熟练手中武器和执行战斗勤务为内容,有投弹、战场勤务、游击战术等科目。能者为师,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有时也请主力部队官兵作教练。训练时间一般在农闲季节,以村或中队为单位每周训练一次,以乡为单位每半月集中训练一次,以区为单位每3个月集中检阅比赛。每年冬季由区内团部集中训练半个月至1个月。1943年后全区进行大规模整训。以爆炸、射击技术和麻雀战术为训练内容,广大民兵学会了地雷埋设、伪装、保管和地雷简易制造技术。
  解放战争开始后,提出了以射击、投弹爆炸技术为主,以战术训练为辅的方针。战教结合,子弟兵团以中队为单位集体授课,各村团部组织分散练习,一般民兵和自卫队由村团部组织训练;中队培养爆炸班,分队培养爆炸组,副班长以上干部了解地雷性能,学会埋设、伪装和排除。通过野外训练,学会利用地形、地物和战斗动作,使民兵很好地完成了押送俘虏、抢救伤员、送运粮弹、作战和支前任务。
  建国后,训练是民兵经常性的工作。1950-1957年,开展了普及军事知识训练,包括射击、投弹、地雷、爆破和队列、防空、战斗勤务等。一般每年10-15天。据不完全统计,1955-1957年全区共训练民兵14.5万人,训练预备役人员3709人,理论与实弹射击2项考核,及格率分别为95%和76.3%。
  1958—1965年,全区城乡大办民兵师,实行“全民皆兵”,军事训练不仅有各种兵器的实弹射击,手榴弹投掷,东明、梁山、郵城等县还增加了游泳科目。1964年10月,山东省军区召开民兵比武表彰大会,鄄城南街和梁山常庄民兵连分别荣获比武奖励。菏泽专区与会代表和荣获表演奖的民兵受到了贺龙元帅、罗瑞卿总参谋长和济南军区、省军区等领导接见。
  1978年后,农村以公社集中训练为主,重点是武装基干民兵。当时,全区共组建打坦克爆破班237个,并进行了反空降的训练。1980年经省军区考核验收,全区达标成绩占84%。
  第四节装备与设施
  装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一般都是以大刀、长矛、土枪、土炮为武器,仅有少量钢枪,武器装备的改善多来源于战斗胜利品和上级奖励。1942年后,鲁西南战场不断扩大,民兵战斗次数大增,缴获的长短枪逐渐增多,民兵武器装备也大大改善。同时,又相继建立一些火药制造所,自己生产炸弹、地雷和手榴弹等。1957年,全区民兵有各种枪炮46141件。1958年后,野战部队换装下来的部分武器武装了民兵,全区民兵武器达21万余件。这些武器主要有步枪、冲锋枪、卡宾枪、轻重机枪,还有12.7毫米高射炮等。至1961年底,全区武器总数已达34万余件。1962年后,随着国产56式武器逐步装备部队,53式则换下装备了民兵。在民兵武器装备过程中,重型火器和技术装备也得到了相应发展,至1980年,全区民兵制式武器占总数的98.2%。对于通讯、防化、侦察、工兵也加强了装备。
  1982年,民兵工作进行了调整改革。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调整品种,搞好配套。军分区对民兵武器、装备器材进行全面检査和鉴定,旧杂式武器全部淘汰,53式武器进行回收,民兵全部装备了较新制式武器。不仅有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58式连用机枪,53年式重机枪,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打坦克、打飞机武器,全面提高了民兵战斗力。
  武器管理个人管理:抗日战争至建国后70年代初,民兵武器主要是个人分散管理。平时各级党委对持枪民兵进行爱武器教育,搞好保管、维修和使用。7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战备、训练需要,将民兵武器集中起来,在县级人武部的统一规划下,有重点地配给一些村、镇民兵分队,多的10余支,少的五六支,采取了定人、定责任、定武器的三定方法,把武器固定在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的人手中。
  集中管理:1975年后,武器大量增多,荷泽地区建立了一批武装基干民兵,每个县装备1-2个机炮连(每连有重机枪6挺,迫击炮3门);每个公社建一个武装民兵基干营(每连配步枪30支,冲锋枪5支,轻机枪1挺)。不少县还建造了武器室,配备了军械员, 民兵武器实行集中管理。
  1981年后,武器管理作了调整。在农村,改由人民公社集中管理,通信兵装备器材由县人武部集中管理。各单位建立昼夜值班、登记、擦械、检査、使用等制度,有67%达到先进库室标准。县级人武部有120—200平方米,军分区有180平方米的装备仓库。1985年底,全区民兵武器均由县级人武部集中管理。
  防空设施60年代起,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国家开始加强“三线”建设。菏泽专区是山东半岛的内陆腹地,是山东省的战略后方和战役纵深要地。菏泽、梁山两县城是省、地重点防空城镇。为达到战争中人民群众“走”、“藏”、“消”的目的,有效地抗击敌人的突然袭击,专区和10个县均成立了防空办公室。各县城陆续修建了一批地下掩蔽、防空工事。据统计,1985年全区有人防工程86处,15111平方米。其人防工程建设和使用原则为:工程种类齐全、设备配套完善,平战布局合理,工程质量符合标准。人员掩蔽工程原则上谁建设谁使用,战时视情况统一调配,组织联防。后来,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建设需要,不少工程已为生产所利用,有的改为仓库,有的作为旅社、餐厅或生产工厂、作坊。
  菏泽地区1985年人防工程情况表
  第三章地方武装
  第一节民间武装
  白莲教起义军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谢汉(单县浮岗集人)、杨惠、慧金分别在汶上、巨野、单县发动白莲教起义。义军在单县浮岗集一带会合后,打败了明千户宋武臣部并击毙邳州镇抚使王希文,朝野震动,明王朝派山东巡抚何鳌率重兵镇压。官兵云集浮岗,烧杀劫掠,庐舍为墟。义军在百姓支持下,数败官兵,终因寡不敌众,突围西去,死难者千余人。
  捻军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曹州境内就有捻军活动。1853年(清咸丰三年)四月,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率众二万余人由南京北伐至荷泽境,菏泽的金庆即率百余人起义迎接太平军。1854年(清咸丰四年),并“十三捻为一捻”,人数达3000余人,驻扎在菏泽、巨野、郓城交界的沈家口一带,抗击清军。
  其后曹县的董执信、孔广润等先后参加捻军,在曹县魏湾、普连集聚众反清。郓城、巨野、荷泽及定陶的捻军郭秉钧、刘潜等部相继进入曹县境,与董、孔会合,时有10万余人,围攻曹县城,并袭击清军胜保营于皇官寺。十一月,清廷派僧格林沁率大军来曹,捻军离曹而去。
  1863年(清同治二年)二月,捻军首领张宗禹率部从蒙亳地区突围至鲁西南,曹境捻军与其按太平军兵制合编组成新捻军,共推赖文光为盟主。1865年(清同治四年)四月,捻军在今菏泽市西北高庄集、葭密寨一带打了个伏击战,一举歼灭清军1万多人,击毙了被封建文人誉为“北方经略”的僧格林沁及其以下50名将官,史称“荷泽西北大捷”或“曹州之战”。
  大刀会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曹州境内就有大刀会活动,而且发展迅速。他们打起反洋教反封建斗争的旗帜。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曹县的刘士端,单县曹楼的曹德礼领导的大刀会,发展到单县、曹县、丰县、砀山、沛县、定陶、巨野等10余县,会众达10万余人,他们捣毁教堂30余处,打死外国传教士多人,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曹州教案”。
  义民队1918年,刘昌久、张四奎、张四圣、谷德林、白脸王三、梁玉环、油清海等聚众2万余人,并有匣子枪、六轮子、五洋钢(即步枪)等新式武器。他们的宗旨是“杀富济贫”,如张四圣的旗帜上写着“顺夭王张四圣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群众称他为“张善人”,称刘昌久为“刘善人”。他们斗争的对象是群众痛恨的贪官污吏、恶霸地主,斗争方式主要是“架票”(以人作抵押,出银方可赎回)。架的“票”多是地主及其娇养的小孩子,一般不架妇女。他们的内部纪律是:不虐待被架的“票”,不准采花盗柳,不准抢拿东西,不准压迫百姓,委托贫苦百姓办事要付给代价。因之,他们在农村劳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1920年,刘昌久、油清海在荷泽刘庄口黄河发生险情的千钧一发之际,带领群众投入抢险,历时3个月,使险情转危为安。不久,刘昌久在鄄城县的箕山、水堡一带聚集2万余人,准备到枣庄、临城一带进行大规模的活动,行至望口山,被山东省第五师阻回,白脸王三阵亡。他们化整为零,分股活动。此时地主武装“杆子会"乘机而起,义民队活动转入低潮。
  红枪会1921年农村始有红枪会出现。1924年“曹州独立”至1927年北伐战争,地方秩序混乱,民间武装蜂起,曹州各县村村都建立起红枪会,发起人为菏泽县侯店村侯复元。他趁二十一军大量收容土匪之机(董四老鸹、张华胜等大股匪众均被收编),迅速发展红枪会。这时的红枪会已不是专靠红缨枪,也有了大量新式步枪。盗匪活动的区域多被红枪会占据;小股土匪畏而远逃,红枪会对镇压匪乱,维护地方安宁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日军侵占菏泽后,逼迫侯复元召集会众参加日伪武装。侯外惧暴力,内惭清议,终致抑郁而死。侯死后,部分红枪会头目名义上打着抗日旗号,暗地勾结日伪,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后被人民政府镇压。
  第二节土匪武装
  清末民初,政局混乱,水灾、旱灾连年不断,迫使很多生活无着的贫民铤而走险。从清末到1936年,自发而起的土匪武装遍布曹州境内,小股几人、几十人,大股数百人,甚至上千人。他们多配有长短枪,时分时合,时现时伏,打家劫舍,触及平民利益。1912年初,李扒子、邹金山等率2000余人,由丰、砀进入单县东境,攻破地主围寨及大李庄、陈蛮庄等地后,遂即向西北撤去,正月初九日,又攻破田家海。所到之处,地主富户受劫,平民难得安宁1927年,曹县的梁胜环、王二响鞭、董四老鸹等大小股匪2万多人,沿黄河故道烧杀抢劫,各村民众纷纷逃难。1938年,日军侵占单县后,在黄河故道两岸拉起的土匪共有32股之多。除此之外,山东费县大土匪头子刘黑七于1934年,曾带领匪徒7000余人,窜到巨野、郓城一带,祸害百姓4个多月。1942年前后,单县黄河故道一带有个女土匪头目,姓齐,身高五尺,体格粗壮,外号“二百斤”,人称 “女霸王”。有匪众500余人,长短枪400余支,机枪一挺。昼伏夜出,集散无常,与国民党第七路军既有联系又有矛盾。1943年春,八路军湖西军分区敌工部负责人李汝太对其做争取工作,在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她于3月15日,把步枪32支,匣枪2支,手枪1支,子弹5000发交给八路军,并在悔过书上写道: “感谢共产党员对我的宽大,我只有重新做人了。”第三节国民党地方武装
  濮县民团民国初年,为维护地方统治,濮县政府按每50亩地抽1人为团丁,组成民团。县设民团总团部,总团长于尧臣,总团下又设民团分局,每个分局有武装团丁20-30人,设队长1人。时全县共有分局20个,团丁800余人,并在许堂设造枪局,造单打一枪2.4万支。1931年濮鄄分治后,鄄城县设民团大队。
  四县边联防团郓、鄄、巨、菏、四县边界,地处偏僻,国民党为加强统治和保护当地地主乡绅利益,联合组织成立了四县边联防团,以当地的地主、乡绅为骨干,团部设在沈口(鄄城县阎什口乡),后迁至郓城黄安,团长张应钦(鄄城张堌堆人)、副团长许学礼。下设13个区团部,每团部设区团长1人,团丁300人左右,共计3000余人,控制着南到黄岗,北至金堤,东到玉皇庙(郓城地),西至郑营(鄄城地)南北40华里,东西70华里的地盘,军用开支全是由统辖区的群众供给。1940年八路军鲁西黄河支队(支队长彭雄,政委张国华)派张圣任、郑统一去四县边联防团做统战工作。经教育和协商,四县边联防团接受八路军改编,正式编为八路军鲁西黄河支队独立团,并在巨野县路海召开成立庆祝大会。改编后张应钦任团长,张圣任为副团长,郑统一任政委,下设3个营,第一营营长许学礼,二营营长李行雨,三营营长岳心斋。抗日战争后期,其中一些头目投靠了国民党,大部编入黄河支队开赴湖西。
  地方预备人民自卫团1929年,菏泽成立山东北方预备人民自卫团,任命朱振山为主任。地方民团组织以当时的各行政区作为基层单位,各区设区团正(即区长)、区团佐(队长)。区团多者20余人,少者10余人。区与区之间为了相互支援,又建立了联防。如在菏泽的高庄集成立了义聚、岗峰、西河、德化、临河五区联防。在执行任务时,完全受区团正支配。这支武装名义上是维持地方治安,但实际是镇压群众的反抗斗争,是地主豪绅的驯服工具。1932年下半年,由于推行实验县, 这种制度终告结束。
  保安队和保安团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菏泽设立保安队,有500余人。1938年,日军逼近荷泽,保安队南逃。日军撤离后,荷泽被划为山东省第二专署,孙则让任专员兼保安司令。1939年,国民党东明县长吴致岑为推行反共政策,驱逐了民军大队中的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将民军大队一中队改为保安队,先后建立3个常备队,6个后备队,共1500余人,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1940年2月,被冀鲁豫支队消灭。1940年6月,郝子端在石友三支持下,成立东明县保安团,计有千人,活动于东明县东北,破坏抗日,围攻抗日武装。1942年9月,被八路军教七旅十九团、二十团歼灭,郝被处决。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单县后,以国民党单县县长周鹤村、国民党县党部书记朱健翎,组织多股地主还乡团、倒算队等地主武装。1946年9月,张奎生(张文光)任国民党荷泽县长时,有直辖警备队843人,枪567支。张自兼大队长,卞旭亭为大队副。各区、乡均设区、乡队。因区、乡有大小,人数也不一致。全县武装力量近2000人。
  大、小王营1938年,日军侵占济南,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南逃至荷泽王浩屯一带。其部排长王惠民(即大王)、王崇鲁(即小王,河南人)被菏泽县长刘澄宇收编,成立了两个营,即所谓“大王营”和“小王营”。后他们吞并了张筱山、李森亭的人马,又招收了大股土匪,如城东的苑云霞等,实力大增,有枪七八百支。1939年7月,日军进犯菏泽,大王营、小王营溃散。
  国民党军孙集贤部1940年,国民党菏泽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孙秉贤率2个连200余人,来定陶半堤一带驻防,后扩大到4个连,编为一个特务营。1941年4月,在荷泽县东北安兴集收编土匪卞长久部,编为一个团,约千人,卞任团长。1942年9月,卞团改编为保安十三旅,约1500人。是年,菏泽县张志刚部和定陶县王子杰部也被孙秉贤收编,共有2000人,枪2000支。该部经常活动于菏泽、郓城、鄄城、巨野、定陶边境,抢粮抓丁,杀害抗日军政干部和人民群众,1945年初被八路军消灭。
  单县国民党七路军1938年1月,原国民党惠民专区专员刘耀庭被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委任为第五战区第七路游击司令。是年夏,刘即在单县成立司令部,树“七路军”旗帜,收罗土匪武装,先后组成3个旅,总兵力约5000人。1940年5月,刘奉命去河南整训,仅带走一部分人,原“七路军”人马归附于一旅(旅长朱世勤),后被汤恩伯收编。
  附1:国民党反动派罪行
  鄄城大屠杀;1934年夏,鄄城大昌烟草公司从济南英美烟草公司运来2船纸烟。船到寿张县侯楼被鄄城“土匪”李龙佗、王永义等截劫。事件发生后,英美烟草公司向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施加压力,要求惩办“凶首”。韩闻讯非常害怕,惟恐引起争端于己不利,于9月底派手枪旅第二团团长张德逊率部来鄄郓 “清乡剿匪”。张来鄄后,暗中召开各区、乡团练长会议,布置“清乡剿匪”任务。参加会议的区、乡团练长互相勾结,串通一气,假报“匪情”,把平时对他们不满,有私恨或无权无势无钱的穷苦百姓列入清剿对象,以达到发泄私愤的目的。张不作调査,仅凭暗报名单就在全县开始大捕杀。凡在名单者,抓住后,不问青红皂白,立即押赴刑场。仅七八天时间,就在鄄城四门分批枪杀了50多人,枪杀后暴尸于四门。张公开大喊大叫:“力杀四门,填平鄄城。”在所谓“清乡”重点的箕山、水堡2个集镇,10多天时间屠杀无辜贫民80多人。在这次“清乡”中,张德逊采取逼、供、讯等手段,对被抓者严刑拷打,施以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火烤脊背、子弹别肋等酷刑。在箕山集,他把丁西方扒光上衣,吊在梁上,用细竹子绑成的竹鞭在脊梁上猛抽。不一会,丁的整个脊梁被打得皮开肉绽,他又用麻刷子蘸上盐水往上刷,丁昏死过去几次。张德逊在鄄城1个多月,残杀无辜百姓130多人,当时在鄄城流传着“张司令,张龟孙(德逊),来到鄄城乱杀人” 的顺口溜。
  小郭楼惨案:小郭楼位于成武县西北9公里处。村内多为殷实人家,为防匪患,修筑了寨墙,安装了寨门。日军侵占成武县城后,村民又对寨墙进行加固,并购置了2门土炮和30余支步枪,准备自卫。1943年3月,国民党山东省保安三十三旅驻庞楼一带。该旅三团驻黄楼,其二营拟驻小郭楼。小郭楼村民深知该团明是军队,暗是土匪,遂将寨门落锁,拒绝进驻。张怀德怀恨在心,决定血洗小郭楼。19日天摸黑,开始攻寨,张狂叫:“进村后杀他个孩芽不剩,鸡犬不留,青年妇女谁抢了谁要。”村民依靠寨墙顽强抵抗。半夜时分,由于寡不敌众,寨被攻破。张怀德从东门进村,纵容部下大肆烧杀奸淫,顿时,火光冲天,哭声四起。一夜之间,共打死烧死村民85人,烧毁房屋540间,家具粮食难以计算。撤岀时又拉走牲畜82头,大车24辆,小车54辆,抢走妇女40人,抓走男子32人,并强迫小郭楼村民赔偿弹药,以钱赎人。为此,全村卖地540亩。
  附2:日、伪军罪行
  血洗菏泽城:1938年5月14日,日军侵占荷泽城,奸淫掳掠,大发兽性。西典当街侯作出家9口人,无一幸免;双井街贾当河家3口全被刺刀捅死;城内住户家家锅里盆里箱里均撒上尿,拉上屎;最残酷地是将妇女轮奸后,用木棍扎入阴道捣死;街道上见一个杀一个,尸体东倒西卧,全城被杀者2000余人。
  火烧五里铺:1939年11月11日,日军侵入东明县五里铺村,见人就杀,遇房就烧。贫苦农民张春成脚跛腿弯,行路艰难,无法逃走,呆在村南菜园屋内。日军把他搜岀摁在地上,堆上柴草活活烧死。青年农民张怀印脚上长疮,躲在厕所内。日军将其搜出后扔进地窖中,然后用水缸、砖头和石块活活砸死。村民丁采成被其用带有毒物的刺刀刺伤,第二天死去。前来走亲戚的青年妇女张四姐和姑母王张氏躲在寨墙下掩体中,日军见是妇女便吼叫恐吓,刺刀乱刺,挑破肚皮,拉出肠子。日军还逐户堆柴放火,整夜不熄。这场浩劫,残酷杀害了被俘士兵28人,无辜村民10人,烧毁房屋328间,烧死耕畜28头,五里铺村树木枯焦,一片瓦砾。
  小井惨案:1939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丁树本特务团,在日军追击下,退到东明县小井村西北隅驻扎。下午3点多钟,数百名日伪军乘24辆汽车由西赶来。特务团一部出村伏于寨壕迎敌,待日军逼近时枪弹齐发,10名日本侵略军当场毙命,伪军伤亡无数。战斗相持一小时之久,因火力悬殊,丁部特务团从小井突出,向东南牛集一带撤退。日军由南门进入寨内,大施淫威,疯狂报复,见人就杀,近的刀刺,远的枪击,即使有幸逃出村外者,也被枪击死在野地。接着,日军三五成群地到处砸门破窗,屋内躲藏人少者枪击刀戳,人多者往里扔手榴弹。一时间,街上、院内、房中,尸体横陈,血流遍地。前街村民杨喜一家6口人,在屋内躲藏,被日军杀死4口,房屋被烧,尸体俱焚,两个孩子有幸逃岀。村民李麻五一家4口人,3人遭惨杀,幸存1个三岁的小孩子。日军还在村内挑选10名青壮年押到东门外寨壕冰凌上,用机枪射死,以示“祭奠”亡命的10名侵略者。直到太阳将落,日军才乘车而去。这场屠杀,共杀害无辜村民84人,刀戳致残者4人,烧毁房屋4间。
  莲台寺惨案:1940年农历四月初八清晨,十里八村的群众便推车挑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向梁山黑风口东侧的莲台寺涌来,到这里赶庙会。上午10点,一队日军行至黑风口,看到赶庙会的群众,便架起机枪向会场人群扫射,顿时,庙会大乱,人群东跑西碰,不少人在奔跑中中弹倒下。一阵扫射过后,日军又冲到庙会会场搜掠、抢劫财物,毒打、枪杀未来得及跑走和受伤的群众。中午时分,日军撤回据点。这次惨案日军共屠杀无辜群众57人,伤304人。
  彭庙惨案:1942年5月1日,日军追击高树勋部到了鄄城县东部。一股日军占据彭庙4天,残杀该村及冯胡同、南刘垓、刘庄、硕子陈庄、徐垓等村群众87人,伤60人。在南徐垓村东头一次活埋群众18人。5月3日早晨,彭庙村外出逃难的彭朝芝、彭朝举两位老人回家看看,一进村被日军抓住投进红薯窖内,二老大呼救人。这时西彭庙的杨玉堂等5人带着鸡、鸭、蛋去说情,日军不由分说,将他们5人扔进红薯窖内,然后放进干柴,活活将他们7人烧死。该村农民王益蛟被日军捉住后用铡刀腰铡3节,血流满地,残不忍睹。在刘庄,日军将抓到的冯新法等3人,投到村西井内,然后又将井旁的两个石滚推下井,3人全被砸死。在冯胡同,几个日军闯进陈洪亮家,将全家4口全部杀死,将陈两岁的孙女穿在刺刀上,在院里扛起来耍着玩,耍够了,将孩子扔在地上,又连刺几刀。在西彭庙,几个日军将彭怀平的父亲手脚绑起来,放到开水锅里活活煮死。
  附3:日、伪军武装
  1938年,菏泽区内各县相继沦陷,日军即在各县筹建日伪武装力量,协助维持其血腥统治,镇压抗日军民。伪军多系土匪、地痞流氓,开始各县只有几个中队,数百人,后来扩充到一、二十个中队,数千人,称为警备大队或保安大队。1938年日军侵占济宁后,土匪头子刘本功(字建勋)投靠日军,被委任为郓城县伪县知事兼伪鲁西游击队司令,辖700余人。1939年1月25日,日军侵占郓城, 刘本功任郓城县伪维持会会长°1940年刘本功将鲁西游击大队改称保安大队,下设7个中队,共有伪军1000余人.后保安大队扩编到23个中队,共3000余人,每个中队配有机枪3挺、掷弹筒3个。
  1939年2月,日本宪兵队中队长后滕带日军100余人盘踞单县城,并建立宪兵队,配以三四个伪军。是年6月组建宣抚班,由日本人姑口任班长,另有翻译2名。1940年1月 -1942年,宣抚班改称新民会,后改为警备队,全队500余人。
  1939年7月,日军侵占菏泽后,赵君弼为曹州道尹(道尹公署驻菏泽),设道连队和伪警备大队,约300人驻扎城内,王兆州任大队长;日军600余人,驻防菏兖、菏鄄公路之辛集、皇镇、小留等主要集镇;另设伪县大队, 李森亭任伪县大队长,共600余人,分为9个中队,分驻各区,每区1个中队,另有日军1个小队(14人)随驻各区。
  1939年7月,日军侵占成武县,建立伪县政权,组建伪警备大队,由县知事(县长)兼大队长。
  1940年6月,盘踞章丘的日军骑兵旅团派一个中队入侵东明县城,中队长野腾。1944年秋,日军1个警备队100人占据东明县城。1944年10月,伪豫北剿共军独立第一师杜淑部由滑县接替伪二方面军设防东明,共5000余人。
  1941年日军在成武县增设伪自卫团,是年6月,警备大队132人,自卫团114人。
  第四节人民地方武装
  军分区鲁西第二军分区:1939年8月,为加强党对运西地区地方武装的领导,鲁西军区决定由一一五师独立旅二团兼运西军分区。是年11月,运西军分区机关建立,辖区同运西地委。1940年3月,改称鲁西第二军分区,匡斌任司令员,冯鼎平任政委。1941年7月,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鲁西第二军分区改称冀鲁豫第二军分区,辖区同冀鲁豫二地委。周桂生任司令员,刘星任政委。1944年5月,改称冀鲁豫第八军分区,何光宇任司令员,万里任政委。1949年8月,冀鲁豫军区撤销,该军分区与第五军分区(鲁西南军分区)合并建立菏泽军分区。
  湖西军分区;1941年2月,鲁西军区决定建立湖西军分区(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兼),隶属鲁西军区。是年7月改属山东纵队;1942年8月,改属山东军区;是年10月划归冀鲁豫军区领导,邓克明任司令员,胡芸生任政委。1942年12月,冀鲁豫区实行第三次“精兵简政”,原一一五师教四旅与湖西军分区机关合并改称为冀鲁豫第六军分区,辖区同冀鲁豫六地委,王秉璋任司令员,唐亮任政委。1944年5月,改称冀鲁豫第十一军分区,辖区同冀鲁豫十一地委。1945年10月,改称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尹先炳任司令员,潘复生任政委。1949年8月,冀鲁豫军区撤销,平原省军区建立,该军分区改称湖西军分区,同时建立湖西军分区党委,先后隶属于平原省军区党委和山东军区党委,并受中共湖西地委领导,辖单县、单县城关区(1952年秋改属单县)、巨野、成武、复程、嘉祥、金乡、鱼台8个县(区)人民武装部。1952年5月,撤销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处,改设科。1953年7月,撒销湖西军分区,所辖单县、成武、巨野、复程4县人武部划归菏泽军分区,其余3县人武部划归济宁军分区。
  冀鲁豫第五军分区:1940年5月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建立,辖区同冀鲁豫三地委(鲁西南地委)张耀汉任司令员,张应魁任政委。1941年7月,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冀鲁豫第三军分区改称第七军分区。辖区同冀鲁豫七地委。1942年12月,改称冀鲁豫第五军分区,辖区同冀鲁豫五地委。赵基梅任司令员,刘星任政委。1944年5月,改称冀鲁豫第十军分区,辖区同冀鲁豫十地委。1945年10月,改称冀鲁豫第五军分区。1949年8月,冀鲁豫军区撤销,该分区与第二军分区(运西分区)合并为菏泽军分区。
  冀鲁豫第八军分区:1941年10月,在巨南地区建立冀鲁豫第八军分区,隶属冀鲁豫军区,辖区同巨南工委,赵基梅任司令员兼政委。1942年4月,该分区撤销。同时,冀鲁豫军区在运西、鲁西、泰西结合部建立第八军分区,吴机章任司令员,韩朋任政委。辖昆山、张秋、东平、汶上、寿张5县抗日武装。是年12月撤销,辖区并入冀鲁豫第二军分区。
  冀鲁豫第七军分区:1946年1月,在运西东部地区设立冀鲁豫第七军分区,何光宇任司令员,万里任政委。是年3月,该分区撤销,1946年11月,冀鲁豫军区复设第七军分区,1949年8月撤销。
  菏泽军分区:1949年8月,组建菏泽军分区,隶属平原省军区。1952年11月,改属山东军区:1955年5月,改属济南军区;同时,受中共菏泽地委领导,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治委员。分区机关始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处;1952年8月,撤销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处,改设科。先后辖菏泽、菏泽城关区、曹县、定陶、郓城、鄄城、梁山、东明、南旺、单县、成武、巨野、复程13个县(区)人民武装部(1954年10月改称兵役局)。1958年10月,撤销荷泽军分区建制,辖区划归济宁军分区。1959年6月,恢复菏泽军分区建制,隶属济南军区;1961年10月,改属山东省军区。1961年7月,中共荷泽地委书记改兼菏泽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分区机关复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处。先后辖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梁山、郓城、鄄城、东明和平阴11个县(市)人民武装部(1960年9月由兵役局改称)。1967年3月,荷泽军分区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运动,担负荷泽地区的“三支两军”任务。1973年8月,“三支两军”人员撤回部队。“文化大革命”期间,地委书记不再兼任菏泽军分区第一政委,军分区隶属关系及机关设置未变,仍辖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梁山、郓城、鄄城、东明10个县人民武装部。1978年11月恢复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第一政委制度。
  武装部队华北民军一支队:1937年1月,中共直南特委派共产党员冯剑仇、李庆斋来东明设立交通联络站,建立统一战线,开辟抗日根据地,秘密发展了2000余人,编成华北民军一支队。
  东明抗日自卫队:1938年6月,在东明三区王浩屯村,以抗日、防匪、保家为口号,建立王浩屯联防队,杨履谦任队长,姚胡臣任副队长,有步枪10余支,其余是大刀、长矛。是年7月改名为抗日自卫队。杨履谦任大队长,李鸣亭任指导员,张耀汉任副大队长。下设3个分队,第一分队长倪洪昌,第二分队长吕玉良,第三分队长郭荣松,共100余人,形成一支在东明、曹县、考城、菏泽边界一带颇有影响的抗日武装。
  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1937年11月,国民党第五战区在徐州成立游击司令部,李明扬任总指挥,中共徐州特委通过组织关系,取得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成立了以张光中为首的第一总队,徐州沦陷后,转到湖东地区活动。1938年上半年,湖西地区各县相继组建了共产党员领导的抗日武装。是年6月在华山镇尹小楼组建了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队长李贞乾,政委王文彬(后由郭影秋继任)。下辖五、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大队,共计5000余人,活动于以单县为中心的湖西地区。1939年1月,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挺进支队。是年2月,又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二总队改编时所剩2个连,经扩编很快又发展到2000余人。是年7月,这支新成立的队伍,又分别编入苏鲁豫支队一、三大队。
  汶郓巨嘉四县边区基干大队:1939年6月建立四县边区基干大队,辖两个分队。是年11月,基干大队改名为巨野县十一独立营,隶属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1941年2月,十一独立营又改名巨野县大队,王绍一任县大队长,孙镜任指导员,王传志任副大队长兼二队队长,纪维明任一队队长。1945年8月后,先后隶属运西军分区,冀鲁豫第二军分区领导。
  濮县第二抗日基干大队:1939年8月,在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旅二团帮助下,鄄北建立了第一支人民武装——濮县第二抗日基干大队,郭克任队长,刘传朋任指导员。郭率100余人活动于鄄北,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1940年2月,协助东进支队二团攻下鄄城, 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基干大队升编,随张国华开往湖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红三村抗日自卫队:1940年7月,鲁西南地委以齐滨县的刘岗、曹楼、伊庄三村为中心组织了抗日自卫队。动员群众参战,组织誓师大会。会后各村组织了300余人的守卫队。其他人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分担任务,对敌斗争情绪空前高涨。
  巨野抗日自卫队:1940年,巨野县蒋海、马楼、徐堂、葛集、大李楼、王村等10余个村庄,组织成立了抗日自卫队。从1940年正月初一起,先后对孙良诚、于非等数千人的国民党部队进行了英勇抗击,王村男女老少凡能拿起武器者无不参加战斗,先后歼敌数百人,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绩辉煌,被誉为鲁西南人民武装的斗争典范。
  黄河支队:1942年以后,中共东垣县委建立了县基干队、公安大队,开辟抗日根据地。1944年2月,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率5个团及回民支队开赴延安,地方部队升编,以充实军区机关所属各分区武装力量,东垣县大队两个连编入五分区基干团。各区中队抽部分兵力编入县大队,民兵升编区中队,同时各村联防队普遍建立1946年8月,东垣县县长张岸率领的3个基干民兵连和县大队合编改称黄河支队,隶属五分区领导。张岸任支队长,刘泉山任副支队长,县委书记兼政委。
  昆张支队:1942年10月,在河南省范县成立。吴忠任支队长,邵子言兼政委,下辖两个中队。主要活动于东平、汶上、昆山一带。1943年6月扩编为5个中队°1944年6月昆张支队一中队并入冀鲁豫军区八团,二中队编入昆山县大队,三中队扩编为东平县大队,四中队扩编为张秋县大队,五中队扩编为汶上县大队。
  李汝太武工队:1946年8月,以八路军敌工干部李汝太为首组建武工队,共有区干、村干、部队敌工人员、学生及农民40人。其主要任务是:沿单砀公路西侧开展游击战争。后奉命调往巨野进行短期整训。接着开往湖西,于1946年11月8日,深入湖西敌人封锁严密的地域,侦察情况,出色完成任务,是湖西 “最成功的一支武工队”,被湖西地区领导授予“湖西第一武工队”光荣称号。第四章驻军
  第一节清军
  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建立曹州总镇,隶属于山东巡抚兼提督节制。辖右两营,兼辖临清、德州、东昌、高唐、寿张、梁山、巨野营。1821年(清道光元年)添置桃源营,次年添设单县营。1862年(清同治元年)添设濮州营,共12营。营下设汛。区内共分设定陶县汛、孟家海汛、水堡汛、荷泽县外汛、韩集汛、单县刘家口汛、曹县汛、成武县汛、白浮图汛、石村汛、郓城县汛等11个汛,分属附近有关营,营设游击1员、中军守备1员、千总1员、把总3员、经制外委4员、额外外委14员、马兵105名、步兵434名,官兵共563名,大部驻守城内,部分驻城外防守。
  1884年(清光绪十年)山东黄河河务除由巡抚统辖外,于省城设河防总局,贾庄分局驻荷泽境。是年河标营改组为河防营十一营。各营设管带统辖。有炮船10余只驻菏泽境防守。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山东河防扩充为18个营。荷南、郓南、金堤3个营驻菏防守,共有兵丁500余人。
  1853年(清咸丰三年),菏泽区内招募勇营,山东防勇34营中分左右翼防军,左翼4营防驻菏泽,由曹州总兵统带。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巡抚福润从曹州镇标中调练步中营训练枪队・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曹州训练编成练军3营,马队1哨,单县营马队1营,计有兵将1000余人。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开始训练新军。袁世凯为扩大自己的实力,通过荣禄,将山东原有各防营,汰疲去冗,集成新兵20营,成立了武卫右军先锋队。曹州镇防军4营编为该军续备军,有兵勇800余人,大部驻防菏泽境内。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又编出北洋常备军第五镇。陆军第五镇第九协第十七标驻防单县。标下辖3营,有官长、司书、弁目兵丁1500余人,有夫役200余人,共计1700余人。
  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山东防队。包括步队和马队,按地域分为五路。曹州府为巡防军右路军,由镇总兵张善义兼任统领官。右路军机关设统领官1员(兼第一营管带)、书记官、会计官、执事官各1员,司书生2名、马弁2名、护兵14名,伙夫2名,官弁兵夫共24名,下辖步队2营,马队1营,共有兵1600余人,马600余匹。另外,右路军中设讲武堂一所,选派教练官1名。
  第二节北洋政府军
  1912年,驻军仍沿清制,驻军机关为曹州总兵府。北洋政府在菏泽设总兵职(亦称镇台),辖巡防营8个,每营240人。一营镇守菏泽,其余7个营分驻曹县等县。1915年曹州总兵府改称曹州镇守使。有步、马、炮、工、辎5个兵种,装备一律为钢枪。驻防单县河标为步兵第九旅十七团,下辖3个营,每营4个连,有官兵1500余人。
  1913年,中央陆军第二十混成旅步兵第二团驻郓城县。下辖3个营,第一营驻巨野县、第二营驻鄴城、第三营驻汶上县,有官兵1500余人。
  1918年,山东混成第六旅骑兵营营长赵宪忠率3个连250人驻防曹县。1925年,奉军褚玉璞部吴立山团1000余人驻防曹县。次年奉军军长靳玉峨率部2000余人来曹县接替吴部防务。国民革命军军长姜明玉率范龙章、李节如两师奉命讨伐奉军,靳不战而走,姜部遂占领曹县。后姜投靠奉军。国民革命军奉命赴曹讨伐姜明玉,攻占曹县。
  1930年,蒋、冯、阎中原混战.蒋系军驻防菏泽、鄄城的箕山、红船、颜张庄。冯玉祥陆军第四十二师800人驻防东明。是年3月,石友三军8000余人驻防东明。
  第三节南京国民政府军
  1942年12月,国民第二十八集团军先头部队暂编第三十师师长路可贞率二十一师六十二团进驻鲁西南地区,建立前进基地,掩护主力北上和东进。至月底,进驻基地的有第二十八集团军总部和二十一师、暂编五十六师部队,共10余个团。总部设在单县西南东西王堂和曹县青堌集一带,大部兵力驻曹县、定陶以东、巨野以南地区。
  1946年,国民党整编五十师、六十八师进驻境内。五十师之第二十九、七十四旅驻守郓城,第一八一旅驻守鄄城。整编六十八师之第八十一旅驻东明,第一一九、一四三旅驻菏泽。
  第四节人民军队
  1938年,台儿庄战役后,鲁西南地区变成敌后°这一时期活动在这一地域的抗日队伍有:山东曹县三区义和乡的自卫队,定陶东冉烟堌地区的地方武装,曹县二区董玉秀的地方武装和周姜兰(女)的队伍以及地方党动员组织的各乡村,青壮年等。后统合为三十五支队(鲁西北范筑先部队的番号)。当时的口号是“抗日救国保家乡”,是年底,三十五支队改为八路军陇海支队。
  苏鲁豫支队:1938年12月21日,八路军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1000余人,由晋东南挺进湖西地区,重点活动在单东一带(初名苏鲁支队)。1939年2月,与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简称苏支。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吴文玉(吴法宪),政治部主任王宏鸣(王凤鸣)。下辖3个大队;第一大队长胡炳云,政委王东宝;第二大队长周长胜,政委冯子湘;第三大队长刘宗英,政委田维扬。苏支到湖西后,即投入战争,在崔庄、韩庄一带,歼灭丰县伪军王献臣部主力800余人。1939年2月,在沛县严重打击了苏北反共第一军第一支队籍兴科部。是年3月,又攻入虞城,争取伪军500余人反正。从而打开了湖西地区的局面,人艮群众称他们是“天上掉下来的八路军”。之后,苏支经过整编、扩编,迅速发展到4000人,下辖一、二、三、四、七大队和独立队。四大队随苏鲁豫区党委活动于单县一带。
  1939年12月,苏鲁豫区党委把单县的武装基干队和沛县的游击队计1000余人,改编为苏支五大队作为区党委的警卫营.1940年6月5日,苏支随黄克诚部南下,支援华中地区斗争,被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一旅。
  1939年春,八路军三四四旅派杨得志、崔田民等,率一个工兵连进入冀鲁豫边区,将数个游击支队整编为五个大队,成立冀鲁豫支队。是年4月,先后进驻菏泽、东明、曹县、成武、巨野、定陶等县建立抗日根据地,组织群众开展抗日伐石(石友三)斗争。1940年5月冀鲁豫支队改编为新二旅,6月由黄克诚率领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
  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率领下,于1939年春,挺进鲁西.杨勇任六八六团团长兼政委,首进鲁西,在郓城北部樊坝全歼伪军一个主力团,是年7月,六八六团扩编为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独立旅,杨勇任旅长兼政委。8月杨勇率独立旅先后两次全歼进犯梁山地区的5400余名日伪军。梁山战斗后,一一五师进入鲁南,杨勇率独立旅留驻鲁西坚持抗日根据地斗争。到1939年底,鲁西建立了14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鲁西北和泰西2个行政委员会。1940年4月,独立旅改为黄河支队,沿用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番号,同时成立鲁西军区。1941年1月7日,杨勇率部在郓城西北潘溪渡,全歼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一个大队,创造了继梁山战役以后的又一模范战例,进一步巩固了鲁西抗日根据地。
  自1946年7月起,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黄河防线,进入鲁西南地区,在郓城、巨野、成武、金乡、定陶、菏泽等地,实施了大杨湖战役、巨(野)金(乡)鱼(台)战役、鲁西南战役等。
  1951年3月,菏泽独立营建立,约500人,分驻菏泽赵楼、刘庄、郝庄、王梨庄一带,1952年5月整编上调为公安军。1955年复建,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和城防安全。1964年改为山东省军区独立第2师步兵第4团第3营,下辖4个连队(2连、3连、5连、12连),12连驻菏泽。1981年12月,独立营改归菏泽地区武装警察部队管辖。
  1957年,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第一通讯总站在菏泽设立通讯站。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空军某部雷达八连于1963年3月驻防成武县城东大台。1964年发现美国U—2型侦察机入侵,集体荣立三等功。1969年,该部隶属济南军区空军。1982年11月22日,八连调离成武县境。
  1967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六O五七部队装甲兵2师进驻菏泽地区各县,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运动,实行“三支”(支工、支农、支左)“两军(军管、军训)。1973年7月撤离。
  第五章战事
  第一节古近代战事
  城濮之战公元前633年(周襄王十九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次年,晋文公派兵进攻楚的盟国曹、卫。晋楚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晋军选择楚军薄弱环节,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同时晋军主力退避三舍(一舍15公里),诱使楚军左翼追击,然后回头夹攻,大获全胜。此战,晋国俘获战车100乘,步兵1000人,楚军元气大伤。自此,晋国声威大震,确立了称霸的地位。
  桂陵之战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救助。孙膑以魏国精锐在赵,内部空虚,乃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将庞涓兼程赶回应战,又在桂陵 (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何楼一带)设伏袭击,大败魏军。是役,解除了赵国之围。
  黄巢起义873年(唐咸通十四年),天下大旱,无数百姓死于饥荒,而统治者却奢侈腐化,赋税搜刮有增无减。874年(唐乾符元年)王仙芝(今鄄城县人)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率众3000人在长垣起义。第二年,黄巢在冤句(今荷泽境内)起义响应。
  黄巢,冤句人,盐贩出身。兄弟8人,他排行老二。因科场不第,只好和父亲一起贩私盐。他目睹唐朝国政的黑暗腐败,曾借菊花咏志,写下著名的《冲天》诗:“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不凡的气魄,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曹州与黄巢会师。起义军声势浩大,发展迅速,几个月里已达数万人。他们攻占城池,捕捉朝官。朝廷眼看着武力镇压无效,就施展诱降手段,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准备接受官职,投降朝廷。黄巢怒火万丈,一拳把王仙芝打得鼻青眼肿。王仙芝遭到起义将士的强烈反对,只好拒绝招安。此后,两个人分兵各自独立作战。不久王仙芝战败身亡,黄巢被推为主帅,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黄巢率领数十万起义大军渡淮河,过长江,沿途所经过的州县,能攻的就攻,不能攻的就越境而过,很快来到福建仙霞岭。这里有700里长的山地,无路可行,官军又围追逼近,黄巢只得下令全军开路前进。苦战两个月,才越过这道山岭,相继占领了建州、福州、广州,控制了岭南大部分地区。在广州,黄巢发布檄文,揭露唐朝宦官专政、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等弊政,提出“禁刺史置财产,县令犯赃者得族”的政治主张,并表示要推翻唐朝统治。
  879年(唐乾符六年)十月,黄巢以义军百万都统的名义,发布文告,兴师北伐,矛头直指长安。他们由广东进入广西、湖南,编造木筏,顺湘江直下湘州(今长沙),歼敌十万,又进军江陵。北进时,受唐军阻拦,折回江南。然后沿江东下,经江西,过皖南,再从采石矶渡江北上。大军所至,秋毫无犯。接着起义军渡过淮河,挺进中原。留守洛阳的刘见章,率文武官员出城投降,洛阳城不战而破。
  攻占洛阳后,黄巢即挥师西进,逼进长安。881年(唐广明元年)十二月五日,唐僖宗弃城而逃,高官显贵们有的服毒自杀,有的东躲西藏,有的开门投降。唐朝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带着数十名文武官员出城向黄巢投降,长安百姓夹道欢迎义军。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以尚让、崔缪为宰相,并任命了其他官员。
  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后,没有及时追击唐朝的败军,彻底扫荡反动势力,造成反动势力重新集合的机会,加之起义军内部分裂,这样就使得黄巢在长安不能支持下去,不得不退出长安,重返河南。在围攻陈州的300多天中,又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贻误了许多战机。唐军趁机调兵遣将,朱温和李克用都来进攻起义军。起义军被迫再退到山东,经曹州、兖州,到泰沂山区,一路上连遭追兵掩杀。884年(唐中和四年)六月十七日,黄巢退至泰山狼虎谷,为敌军追及,不屈自杀。
  梁山起义北宋末年,政治黑暗,宋徽宗昏庸无能,奸臣蔡京、童贯等人把持了朝政。他们成立了“刮田所”,不断疯狂掠夺农田,还把梁山泊收归朝廷。为了榨取钱财,官府规定,凡是农民进水泊打渔或采集,都要按船只交税。沉重的赋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他们纷纷被逼上梁山,参加起义。很快,梁山泊聚集了一支以宋江等36人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攻城夺地,杀富济贫,沉重打击了贪官污吏。许多州县官吏见到义军,不敢交战,纷纷逃匿。朝廷见状,大为惊恐,忙令各地守军严加防范。宋徽宗一看武力消灭不了宋江,便下了一道“招抚山东盗宋江”的圣旨,想用招安的办法使他就范,但宋江根本不理这一套。
  1120年(宋宣和二年),宋江领军大规模地转战在山东许多州县,对京城开封造成了很大威胁。宋徽宗连忙调曾孝蕴镇守青州,企图阻挡起义军前进。曾孝蕴把重兵布置在一个要道夹口,想打宋江一个伏击。谁料曾孝蕴的部将以大雾有毒为由,擅自将守军移到附近的山谷里。宋江早已派人打探清楚,立即率军突然进发,安全穿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一举攻克了青州城,震动了整个山东。
  1121年(宋宣和三年),宋江避实就虚,率军突然插入淮南地区,攻打江苏邳县附近的官军和土豪。敌人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花流水。接着,起义军又转战京东、江北一带,并向楚州、海州进发。这两州不仅屯有大量粮食,而且是南北运粮食的交通要道。朝廷急令官军前堵后追。当宋江领着人马攻打到沭阳的时候,遭到了县尉王师心的顽强抵抗,部队伤亡很大。宋江不得不乘船向海州方向转移。海州知府张叔夜老谋深算,已派人侦察到宋江的去向,他重赏招募了上千人的敢死队,埋伏在十几里的海岸线上,等宋江的船队到来时,又出动骑兵引诱他登陆作战。宋江没有料到敌人的阴谋,上岸同官兵厮杀起来。张叔夜急忙指挥伏兵,手举火把一齐出动,将起义军的十数只大船引燃。刹那间,火光冲天,喊声震地,宋江心知中计,拼命带人左冲右杀,不料官军越来越多,将宋江等人包围起来,宋江等将领为保存实力,被迫招安。
  徐鸿儒起义明朝末叶,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皇亲国戚强夺豪取,贪官污吏敲诈勒索,广大人民贫困难忍。1622年(明天启二年)五月十一日,山东白莲教首领徐鸿儒(白莲教祖王森弟子,祖籍巨野,本人客居郓城贾敬屯)在郓城梁家楼(现武安乡吕庄)聚众起义。
  徐鸿儒称“中兴福烈帝”,设年号为“大成兴胜元年”,继承元末红巾军的传统,命部下将士都以红巾裹头。起义首先从梁家楼发起,各地贫苦农民群起响应,飞集的范晓斋,梁家楼的梁似等率众踊跃参加。梁似等许多人,变卖全部家产献给起义军购买兵器马匹。
  五月十三日,起义军分两路进攻郓城县城,训导刘维贤、武举王朝俊顽固抵抗。激战数日,攻克县城,杀死王朝俊,生擒刘维贤。入城之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徐宣传白莲教教义,揭发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四方百姓纷纷来归,不久义军发展到万人,给曹濮一带的官府以很大威胁。之后,起义军东渡运河,攻下邹县和峄县两县城,以邹县为根据地°又派遣部队北攻曲阜和兖州,南攻滕县,西攻巨野,还派遣部分兵力攻打沛县、郯城和日照。这时起义军已超过10万人,震动了山东、江苏及京城,朝廷急派几十万大军镇压。由于起义军兵力分散,寡不敌众,后来峄县失守,又坚守滕县和邹县达数月之久,直至城破徐鸿儒被俘,十一月二十一日,徐鸿儒和他的父母以及重要部属18人在北京殉难。在滕县突围的部分义军转入郓城,在飞集一带整军,以图再举,但被统治者调集的官兵团团围困,血战数日,全部壮烈牺牲。几千义军的尸体被埋在飞集村南的一个大坑内,巨坟巍然如山,当地群众称为“万人堌堆”,成为封建统治阶级血腥镇压人民起义的罪证。
  徐鸿儒起义失败后,他的部下有的潜伏下来,创立了在清代多次起义的“天理教”和“八卦教”;有的自山东向豫东、豫西、鄂北和关东转移,18年后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队吸收。
  曹州之战1864年(清同治三年)十一月,捻军联合冲出天京(今南京)的太平军,共举遵王赖文光为统帅,全军将士向天盟誓“誓同生死,万苦不辞。”按太平军的建制整编全部人马,封张宗禹为梁王,任化邦为鲁王,牛宏升为荆王,队伍扩充到10万余众。1865年(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三,捻军自河洛一带折回,奔袭僧格林沁的中军于鲁山,击毙其翼长、护军统领、副教统、总兵等数十名将领。僧格林沁气得暴跳如雷。捻军则经过一连串的胜利,士气高昂,安然游弋于河南考城,而后进入山东曹县、定陶、成武等地。僧军疯狂地日夜穷追,马不停蹄,奔袭不下五、六千里,以致军中多怨言,伤病员大增,僧格林沁本人也是疲惫不堪。而捻军轻车熟路忽而山东,忽而江苏,最后在山东曹州(今菏泽)西北高庄集葭密寨、郝胡同一带布下天罗地网。
  1865年(清同治四年)四月十二日,僧格林沁率部2万余人,追至菏泽以西的解元集。捻军派一支小部队迎战,然后假装向西北败退。十三日正午,僧军追至葭密寨,小股捻军再次佯败北走。待僧军进入伏击圈内,捻军突然枪炮齐发,伏兵四起,杀声震天,僧格林沁遂兵分3路迎击。一路向西迎战,一路居中,僧格林沁在中军后督阵,第三路向东迎战。捻军也分兵3路与僧军短兵相接。捻军人多,地形熟,在暗处设下多处陷阱,直杀得僧军节节败退。激战时许,中路捻军猛冲僧军中部,将其长蛇阵拦腰斩断,外围僧军不支,纷纷溃败。捻军主力趁机四面包围僧格林沁的中军,僧格林沁左冲右突冲不出去,部下死伤惨重,只得趁着暮色率残部退守高楼寨以南的郝胡同。因这一带刚下过雨,僧军无法生火做饭,再加上连续奔战,将士大部分失去战斗力。三更时分,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拼命抵抗,冒死冲出,逃至菏泽西北吴家店(今吴店)附近。喘息未完,又遭捻军围剿人员的一阵乱杀乱砍,僧格林沁中矛坠马,孤身抱伤连滚带爬藏在麦垅里,被捻军战士张皮绠发现,张向僧连刺数枪,击毙僧于麦田中。随从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逯鳌、额尔经厄等也被击毙,总兵陈国瑞重伤而逃,清朝王牌军一蒙古马队从此失去了战斗力。
  第二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事
  国奉曹县争夺战1927年,驻曹的国民革命军姜明玉部投靠奉系军阀张宗昌。直(吴佩孚)鲁(张宗昌)部队沿陇海路西进,逼近河南省府开封。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冯玉祥下令对奉军作战。10月,曾战于开封,再战于曹县西南高堤圈,直军向单县、成武溃败,国民革命军吉鸿昌部进驻曹县城。11月8日,吉部奉命调往商丘,由马鸿逵接替曹县防务。15日,姜明玉部又抵曹县高堤圈,骑兵达旧考城(今民权县城东北40余里),企图再攻兰封。23日,于兰封北大营、胡集接战,奉军溃败,分向考城、曹县、菏泽一带退却。姜部又占据曹县城,得到补充后,又振师与国民革命军马鸿逵部战于高堤圈,吉鸿昌部由东明县马头来援,姜部遂退守曹县城。12月2日,城北奉军已为国民革命军肃清,城东北五里墩的奉军也被击溃。12月5日,国民革命军开始向四关进攻。东关一战大部奉军败入城内,一小部分向南、北二关逃去。奉军柴云陛、王霍两部千余人退往单县,姜部遂被阻于城内。12月2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攻城,因所做工事坑道浸水,部分坍毁,无法靠近城垣。27日,又架浮桥攻城,架桥时城内奉军射击,国民革命军发炮轰城,在3小时激烈的炮火中架成浮桥。吉鸿昌部旅长徐福胜指挥手枪团、步枪团和朱振山指挥的奋勇队、步兵团,副旅长汤传声指挥的步兵团猛攻城东角,东南城角作佯攻,其余方面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密为布置,以防奉军逃窜。布防完毕,28日拂晓,炮兵开始射击,约4小时,轰开北城墙数丈,吉鸿昌师乘胜猛冲,至城下,奉军稳于城墙半腰掩体内射击,冲锋未能奏效,师长吉鸿昌右臂中弹。1928年1月2日,经坑道作业,崩西城墙数丈,国民革命军总指挥孙良诚命马腾蛟师架桥,程心明师乘机攻城。1月3日拂晓开始攻击,至上午11时奋勇队勇猛攀登,因奉军有充分准备,仍未成功。总指挥孙良诚决计作坑道破城。自1月13日至29日,在北城门东作坑道100余尺,高宽各2尺余,上及左右撑以木材,下作排水沟,入口处作贮水井。上面土层约4至5尺,坑道尽头作大小两药室,分别装炸药250公斤、500公斤,由电线引火。31日黎明,霹雳一声,坑道爆炸,城墙崩陷丈余,国民革命军奋勇队争先登城,大队步兵尾随,鱼贯蝉联,前仆后继,一鼓而上。同时,国民革命军十八师所作坑道也在西城墙爆炸。奉军见国民革命军两方登城,不敢再战,遂各弃枪械纷纷窜匿民间,国民革命军攻占县城。2月3日,在李氏地窖中发现自杀的姜明玉尸体。
  中原曹县之战1930年5月,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双方各集20万大军,战于曹县黄河故道北堤,东至梁堤头,西至高堤圈,战线长30余华里。黄河故道大堤上筑有战壕、碉堡、轻重机枪隐蔽部和大小土木工事。激战两个多月,冯、阎部战败,退驻河南考城(今兰考县堌阳镇)一带。这次大战,蒋军伤亡约5000人,冯、阎部死伤3000余人,曹县人民受害惨重。
  第三节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樊坝战斗1938年末,日军侵占郓城后,疯狂向城外扩大势力范围。郓城伪县长刘本功派其弟刘玉胜率团驻郓城西北樊坝,向老百姓催粮,要款,抢劫,欺辱妇女,无恶不作,当地人民恨之入骨。1939年3月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和六八六团进入郓城县境,创建鲁西抗日根据地,决定拔除樊坝日伪据点,消灭刘玉胜部伪军。
  樊坝距县城18华里,是伪县长刘本功据点中最大的一个,北通范县、寿张,地势开阔,可攻可守,便于回旋。对于郓城日伪军既是向北侵犯的跳板,又是一道防线,处于很重要的战略位置。樊坝据点驻伪军1个团,约有500人。其装备有小炮1门、轻机枪13挺、步枪400余支。兵力布防,后樊坝1个连,团柳树1个连,伪团长刘玉胜率其主力驻守前樊坝。构筑围墙1道,壕沟2条,围墙四角各修炮楼1座,警戒森严。
  八路军六八六团接受任务后,团长杨勇召开了战前动员会议。3月4日晚,部队到达徐桥。这天正是元宵节前夕,樊坝村正演唱古装戏,八路军当夜直逼樊坝。在后樊坝、团柳树布置少量兵力,防止敌人逃跑。潘渡以南的公路两翼设伏兵打敌增援。黄昏时分,部队进至樊坝以西,占领金堤,活捉伪军哨兵带路, 沿交通沟摸进后樊坝,控制了大堤阵地,包围了团柳树之敌。
  战斗打响后,进入后樊坝的八路军战士随即发起冲击,经一阵手榴弹的猛烈轰炸,伪军还未及还击,即全部被歼。八路军乘胜进击,迅速将前樊坝伪团部包围。晚上11点,在炮火掩护下,一营突击队用炸药将南侧炸开一道缺口,突入村内,但因遭伪军炮楼火力侧射和深沟高垒的阻碍,冲击一度受阻。此时,在村西大堤上的八路军迫击炮向伪火力点和团部轰击,打掉了村西南角炮楼和侧射点。八路军战士乘机勇猛冲杀,终于突破了伪军前沿阵地,继续向伪团部进攻。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战士们架设梯子,爬上围墙,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经过8小时的激烈战斗,第二天拂晓,将前樊坝伪团部之敌全部歼灭。团柳树伪军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八路军投降。
  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伪军200余人,活捉伪团长刘玉胜以下官兵300多人,缴获轻机枪11挺、迫击炮1门、步枪400余支、战马20匹,解救被抓去的农会干部20余人、妇女30余人。
  独山战斗1939年7月,日本侵略军从津浦线抽调第三十二师团1个大队和伪军共400余人,在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率领下,由兖州进至汶上。8月1日由汶上进至靳口,渡过运河,对梁山一带进行“扫荡”。八路军一一五师首长随即调集部队在梁山附近设伏。2日上午,日伪军进抵王府集,一一五师特务营第二、四连和骑兵连对敌突然袭击,毙敌一部,随即后撤,将敌诱至梁山西南的独山村。当夜,担任主攻的独立旅第一团第一营,在团长周海斌、政治委员戴润生带领下,从东、南、西三面同时向独山村发起攻击,在村内与敌展开巷战,并以一部分兵力抢占制高点,用机枪、迫击炮向敌猛烈射击。3日拂晓,敌大部被歼灭,残敌被压缩到一座房屋里。9时许,残敌实行突围,被八路军歼灭大部,少数向汶上逃窜。10时,战斗结束。此次战斗,歼灭日伪军40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兴佐大队长长田敏江以下300余人,俘日军24人,缴获野战炮2门、九二式步兵炮1门、机枪15挺,创造了在与敌兵力相等,而装备处于劣势的条件下,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模范战例,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表扬。
  .讨伐石友三1939年冬,宋任穷、程子华统一指挥鲁西、冀鲁边、冀鲁豫等部队,在冀南地区发起了讨伐国民党军阀石友三的战役。1940年2月28日,冀鲁豫支队一、二、三大队一举突破石友三部在濮阳南张合沟的防线,歼敌一个营。石部主力退守黄河以南。5月6日,八路军突破黄河防线,攻克高村、菜园集。3月10日,八路军冀中南下部队一部,在东明集附近的郝士廉村和石部一八一师1个团发生激战,歼敌800人,冀鲁豫支队追击石部,直逼东明县城。国民党东明县长吴致岑见势不妙,想玩弄缓兵之计,由支持协助石友三转而邀请冀鲁豫支队进城休整。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将计就计,于3月12日开进城内,歼敌1500余人,县长吴致岑被处决,解放了东明县城。5月15日至17日,司令员杨得志指挥第三四四旅、新三旅及南进支队等共7个团,向东明集及其外围包起营、柳固等地的石友三部发起全面攻击,歼敌800余人,其余大部南撤。至此,第一次讨石战役结束。
  6月28日,石友三部3万余人在日军的掩护下,重占濮县、濮阳、范县等地。7月11日,宋任穷、肖华统一指挥鲁西、冀鲁豫、冀中、冀南等军区部队,发起了第二次讨石战役,8月12日战役结束。此役先后收复东明、鄄城、观城等10余县,毙俘敌2700余人。两次讨石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破坏抗日根据
  地的阴谋。
  红三村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曹县的刘岗、曹楼、伊庄三个村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日本侵略军在地图上用红笔把三村圈在一起,并写了一个大大的“赤”字,为此人们称之为“红三村”。
  1940年9月初,八路军主力部队奉命撤离鲁西南北上,只有鲁西南地委机关和150多人的地方游击队留下继续坚持斗争。于是,盘踞在鲁西南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一时猖獗起来。国民党菏泽专员孙秉贤和县长张志刚、国民党考城第九支队司令员胡金全、国民党曹县党部书记王子魁和民权县地头蛇张胜泰等纠集了8000人反动武装,对以安陵集一带为中心的根据地大举进攻,妄图将根据地一口吃掉。根据地一天天缩小,最后只剩下刘岗、曹楼、伊庄三个村子和周围三四华里的狭小地带。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地委于9月15日在曹楼召开了扩大会议。地委书记戴晓东说:“目前的形势对我们是十分不利的,敌人恨不得把我们吞掉。三村的存亡,就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存亡,我们一定要放手发动群众,坚持村自为战,人自为战,那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保住我们这块红色土地。”于是,以自然村为单位,以地委领导干部和党员为骨干,组成守寨指挥部;以积极分子为基础,组成48人的模范班,和部队一样集中住宿,日夜操练,执行任务;1200多名青壮年编为自卫队,轮流守寨,550多名妇女组成妇救会,送水送饭;240多名孩子组成儿童团,站岗放哨,盘査行人。
  国民党曹县县党部书记兼保安旅长王子魁到处扬言:“要马踏三村,铲除共产党。”9月24日夜,他率领1000多人,带着云梯,向曹楼开来。凌晨时分,战斗打响了。当敌人突击队逼近寨墙时,墙上军民立即推下滚木,把云梯上的敌人砸下去,又用手榴弹和石头向敌群狠砸,将敌人突击队消灭在寨墙下。敌人又调动大部队继续攻寨,曹楼军民毫不畏惧,猛烈还击。这时,驻守伊庄的军民从背后、侧翼向敌人发起攻击,使敌人腹背受挫,仓惶逃窜。这是保卫三村的第一仗,毙敌200余人, 缴获枪枝170余支。
  11月下旬,卢朗斋率领几百匪徒进犯三村,三村军民决定把敌人放进来,关门打狗。敌人一看寨门没关,村里鸦雀无声,以为人都跑光了,就毫无顾忌地进村烧房。敌人刚到街中心,突然房上、墙头上枪炮齐鸣,军民们从四面八方跃入敌群,勇猛杀敌,敌人仓惶应战,死伤惨重,只好丢下大批的死尸和枪枝弹药,大败而回。
  敌人多次合围失败后,就对三村实行封锁围困。为了拖住敌人,减轻三村的压力,地委决定派一些干部插到敌占区,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抗粮抗捐,开展“反资敌”运动。如宋励华带领精干小分队深入敌后,在西田集当众处决了红枪会首领张二大头,在毕寨枪毙了伪区长周花脸,在韩集活捉了曹县伪民政科长李中岱,拔掉黄集伪据点。小分队在敌占区神出鬼没,使敌人后院起火,大大减轻了三村的压力。
  三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战略和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顽强作战,使根据地开始出现稳定局面。但是敌人对红三村的进攻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国民党荷泽专员孙秉贤指使菏泽县长张志刚公开到三村附近的村庄抢劫,杀害抗日群众。其他各部敌人又蠢蠢欲动,层层设防,慢慢向三村逼近。此时已是隆冬,战士穿不上棉衣,粮食也快吃完了,三村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在这关键时刻,地委于11月8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戴晓东去河北区委救援,同时号召三村军民团结一致,树立必胜信念,夺取最后胜利。
  12月29日,八路军主力部队——教导七旅和补充一八一师来到红三村,对敌人立即发起进攻。常乐集一战,消灭了王子魁部300多人,继而又包围了石福起部,经半小时战斗,歼敌600余人。其他几股顽匪,闻迅逃窜。长达5个月的红三村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潘溪渡战斗1941年1月7日24时,杨勇命令鲁西军区特务营和地方部队向潘溪渡附近的侯集日伪据点发起佯攻,以攻引郓城守敌出援,在潘溪渡一带歼灭它。
  8日11时,郓城日伪军离城前往侯集支援。伪军警备大队400多人在前开路,日军主力分乘4辆汽车与伪军保持一定距离,炮兵携马拉九二式步兵炮尾随于后。
  13时许,伪军大部通过离侯集据点仅有几华里之近的碱场店,开始进入二营伏击区,日军主力也大部分跟了过来。就在这时,日本骑兵发觉房顶有埋伏,立即调转马头,企图回窜。八路军七团团长刘正当机立断,发出攻击信号,霎时,轻重机枪居高临下向日伪军猛烈扫射,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在火力掩护下,战士们端起刺刀,冲入敌群,日伪军晕头转向,纷纷向村东溃逃。
  越过碱场店的伪军大队,听到背后传来枪声,知道中了埋伏,个个像惊弓之鸟,急忙调头逃窜。但此时八路军所部已形成了四面合围的攻势,英勇的指战员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溃乱中的敌人无力招架,片刻死伤大半,残存的敌人如瓮中之鳖,只好缴械投降。敌4辆汽车,当即被焚烧3辆,另1辆企图越野逃跑,也于潘溪渡附近被截毁。
  围点打援、巧妙设伏的潘溪渡歼灭战,一举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和一个伪军警备大队;击毙日军160余人,毙俘伪军130余人; 焚烧汽车4辆,缴获九二式步兵炮1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6挺,马步枪190余支。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大杨湖战役1946年8月,蒋介石自徐州绥靖公署调集第五军、十八军、八十八军,经丰、沛、单等县向成武推进;自郑州绥靖公署调集整编第三师、四十一师、四十七师及刘汝明之六十八师、五十五师和暂编四纵队张岚峰部,由开封东进,企图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在菏泽一带的刘伯承、邓小平部主力。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刘、邓采取诱敌深入、寻找战机、各个歼灭的战略,指挥部队大踏步北撤。敌人以为刘、邓大军已无力抵挡,便毫无顾忌地向鲁西南解放区长驱直入,急速推进。
  敌人西路先锋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是蒋介石的嫡系,全部由美国的飞机、火炮,苏制坦克(抗日战争中援助的),日式机枪和步枪(日本投降时接受的)装备,紧跟在刘、邓大军身后咬住不放。赵锡田十分骄横,扬言“刘伯承已溃不成军,我不用两个礼拜就可以占领整个晋冀鲁豫,把他们赶上太行山去!”
  9月3日,整三师冒进到大杨湖、安陵集一带,刘、邓看到敌人已深入到解放区腹地,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吃掉这股敌人。刘伯承亲自到前线指挥战斗,把整三师团团围困在大杨湖一带。
  3日黄昏,各纵队向整三师发起攻击。激战一日一夜,消灭了该师20旅之59团。6日,赵锡田率部向南突围,被解放军拦腰截成几段,分割聚歼。7日,敌整三师全军覆灭,赵锡田被活捉。是日,追击部队向考城迫近,消灭自曹县向兰封撤退的七十四旅2个营,在考城以北消灭自东明向南撤退的四十一师一二五旅、一O四旅各一部。至此,大杨湖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共毙敌2400余人,俘敌整三师师长赵锡田以下8200余人,缴获战防炮16门、迫击炮4门、六O炮7门、掷弹筒84个、各种枪支6000余支、坦克7辆、汽车14辆、电台19部、骡马330匹。
  巨野战役1946年9月2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菏泽城后,以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分别沿菏(泽)巨(野)公路和洙水河南岸齐头东犯。10月3日,第五军进至巨野县龙堌集以西地区,整编第十一师进至巨野以南的章缝集地区。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打破敌人打通菏(泽)济(宁)公路的计划,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发动巨野战役。其战役部署是:以冀鲁豫军区部队钳制菏泽和金乡地区之敌,第二纵队扼制敌第五军于龙堌集以西地区,集中第三、六、七纵队围攻敌整编第十一师第十一旅于章缝集地区。
  3日夜,战役开始。6日晚,第七纵队第二十旅第五十九团首先从村西北角突入村内,第五十八团团长吴忠和第二十一旅第六十二团参谋长张兴臣也率一营兵力进入村中.敌第三十二团以猛烈火力封锁突破口,实施反包围。7日,吴忠、张兴臣率部击退敌人的多次反扑,坚守了阵地。黄昏,第三、七纵各一部又攻入章缝集,与原突入部队配合对敌实行夹击。经过激烈战斗,当日夜间,敌第十一旅第三十二团和附属该团的特种兵共3000余人,除200余人脱逃外,全部被歼。第七纵队第十九旅旅长吴大明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与此同时,第二纵队在龙堌集采取运动防御,克服弹药、器材不足的困难,顽强击退敌第五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猛烈进攻,始终将敌扼阻于龙览堌以西地区,并杀伤敌人200余名。冀鲁豫军区独立旅也将敌第八十八师阻击于金乡县羊山、董楼一线,予以很大杀伤。后因敌第五军与整编第十一师两强敌靠拢,不易寻找战机,巨野战役结束。
  郭南战役1946年10月29日凌展,国民党军第四绥靖区司令刘汝明派遣所属一一九旅旅长刘广信指挥一九旅和第二十九旅一个团,附敌国防部炮兵一个营、六十八师炮兵营,共9000余人,由菏泽北犯,在鄄城富春、高奎庄、苏屯、任庄、妙刘庄一带驻扎,并修筑工事。这时,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取得陇海、大杨湖、章缝三大战役胜利后,大踏步向北转移,撤至鄄郓董口、箕山、潘渡一线以北地区,休整待命,寻机歼敌。当侦悉敌军已进驻鄄南一带村庄时,即决定趁其立足未稳,立刻包围该敌,速战速决,以求全歼。其战役部署是:以两个纵队的兵力从鄄城之东南和西南方向,绕至敌后向北包围,以一个纵队的兵力阻击新五军和整十一师(新五军在巨野,整十一师向鄄城红船挺进),不使其增援刘部, 以保战役的全胜。
  29日晚10点,解放军以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发起总攻,敌在惊慌中仓促应战。夜12点,敌第一道防线高奎庄、汤庄、大史庄被二纵突破全歼。驻苏屯、窦庄、蜂窝之敌被六纵打得仓惶向旅部驻地妙刘庄溃逃。最后将敌全部压缩在妙刘庄、任庄、东富春、范庄4个村庄,敌凭借优势装备,予以顽抗。在二、三、六纵集中力量猛攻猛打下,其主力三五五团和六十八团全部被歼,敌全部收缩到旅部驻地妙刘庄。31日上午刘广信亲自指挥,组织三次反扑和突围,均被迎头击回。是日下午敌集中所有力量,实施重点突围。下午1点,敌汽车、炮兵、骑兵、步兵从妙刘庄蜂拥而出,向金堤方向突围。二、三纵早在金堤上布下埋伏,当敌靠近金堤时,几百挺机枪和其他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同时解放军其他部队也从东、北、西三方发起总攻,四面枪声大作,杀声震天,敌立即失去指挥,在妙刘庄至金堤不到3里的田野里,乱作一团,相互践踏,弄得人仰马翻,死伤甚重。刘广信脱下将军服,换上破军衣,妄图在乱军中逃跑。他刚上战马,马被击伤,便从马上滚下来当了俘虏。此役,经过48小时激战,俘敌刘广信以下官兵5500人,毙敌3000人,获榴弹炮8门,卡车30辆,机枪273挺。鄄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守黄河,控制鲁西南的梦想。
  鲁西南战役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一系列指示,刘邓野战军经过几个月的周密准备,于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实施鲁西南战役。6月30日夜9时许,刘邓野战军一、二、三、六等4个纵队,共13个旅12万人,在强大炮火掩护下,从张秋镇至临濮集300余华里的8个地段上,以突然勇猛的动作,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并在河南岸建立了强大的滩头阵地。至此,蒋军宣称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天险,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胜。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胜利,使国民党军事统帅部极度震惊。蒋介石为挽回败局,堵住这一缺口,立即自豫北、豫皖苏抽调整编第三十二师、六十六师、五十八师及第六十三师第一五三旅,在王敬久统一指挥下,从陇海路分两路北援。其一五三旅于7月4日进至定陶,与退守菏泽之六十八师组成西路;其三十二、六十六师经单县、金乡北进,与在嘉祥地区的七十师组成东路,并以其五十八师及六十六师的一九九旅于金乡为后应。蒋介石的意图是:以五十五师坚守郓城,吸引刘邓大军屯兵城下,以东路军结成重点攻势,从巨野向西攻刘邓大军侧背,与西路军形成钳击之势,迫刘邓大军背水作战,企图将刘邓主力消灭于黄河和运河交叉之三角地带或将其重新逼到黄河以北。
  蒋介石这样的一个军事部署,是刘伯承、邓小平预料之中的事。因此,刘、邓将计就计,迎合蒋介石、王敬久的军事意图,用“攻其一点,诱敌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术打击敌人:以第一纵队及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围攻郓城,诱敌北上来援;令第二、六纵队南进百余里,插至敌之纵深,直取曹县、定陶, 啃掉其西路军;第三纵队于敌人之两钳之间,进至定陶以东的冉堌集、汶上集地区待机行动。
  7日黄昏,第一纵队对郓城被围之敌发起总攻,经过一夜激战,攻克郓城,全歼整编五十五师师部及其所辖的二十九、七十四两个旅。7月10日,解放定陶,全歼敌一五三旅。曹县守敌保安旅闻讯逃跑。至此,敌西路军被击溃。其时,敌东路军3个整编师分别进至巨野县的六营集、独山集,金乡县的羊山集。这三个集镇,由北向南,彼此之间各相隔20至30华里,敌军形成了一条断断续续的长蛇阵。刘邓大军在扫清西路敌军之后不仅开辟了北起黄河边的郓城、鄄城,南达陇海路北的定陶、曹县的广阔战场,而且主力部队又处在敌军东路的左侧背,取得了战役的主动权。由于郓城解放,敌西路军被歼,王敬久弄不清对方下一步的作战意图,犹豫不决。当王敬久的3个整编师,列在一条长蛇阵上犹豫徘徊之际,刘、邓便抓住有利战机,命令4个纵队和2个独立旅全部出动,分割包围。第二、三纵队分别从曹县、冉堌集地区挥师东进,迂回包围羊山集的六十六师;第一纵队从郓城指向东南,第六纵队从定陶指向东北,将六营集、独山集之敌七十师、三十二师割裂包围。冀鲁豫军区2个独立旅,由郓城及鄄城南部地区,直插羊山集以南,沿万福河北岸,在王敬久的金乡指挥部至羊山集的六十六师之间,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铁墙,隔断了王敬久的指挥部与其万福河北边3个师的联系。独山集的敌三十二师见势危急遂向六营集靠拢,以图固守。解放军趁势追击,歼该师之一四九师大部,其余之敌进入六营集同敌七十师会合。7月14日,一、六纵完成了对六营集的包围,驻嘉祥县城的敌七十师之九十三旅向济宁逃跑。至此,王敬久的长蛇阵被断为三截,分别陷入包围之中。
  7月14日黄昏,解放军对六营集的七师、三十二师发起攻击。用围三缺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纵敌突围的作战方法,于15日结束战斗,全歼敌军于六营集东南方向。
  六营集战斗结束后,羊山集的六十六师,形势更加危急,王敬久速令驻金乡的五十八师、六十六师之一九九旅救援。7月22日,解放军在万福河北岸的防线上敞开一个口子,诱金乡援军的先头部队一九九旅渡过万福河,在运动中予以全歼。27018时,解放军对羊山集发起总攻,激战20个小时,于28日10时结束战斗,全歼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六十六师。至此,王敬久的东路军被解放军各个击破,鲁西南战役胜利结束。
  鲁西南战役历时28天,包括收复郓.城之战、攻克定陶之战、六营集大捷、羊山集外围战、羊山集攻坚战等,共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9个半旅,计5.6万人,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沙土集战役在刘邓野战军取得鲁西南战役胜利之际,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野战军第一、三、四、八、十纵队,于1947年8月1日进入鲁西南。9月3日,陈毅、粟裕率野战军机关和第六纵队、特种兵纵队开始渡河,5日渡河完毕,与第一、三纵队会合于鄄城红船口地区。7日,北犯之敌第五军和第五十七师分别进抵随官屯、贾敬屯一线,但两敌的距离已达20余公里。华东野战军抓住此一有利战机,除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阻击由随官屯北攻郓城之第五军,并以一部兵力监视菏泽之敌第六十八师外,迅即以第三、八纵队及第六纵队主力对敌第五十七师实施南北夹击,趁敌向南收缩时,于菏泽东之沙土集地区将其包围。
  8日下午,沙土集外围据点被全部扫除。当日21时许,人民解放军在强烈的炮火掩护下向沙土集之敌发起了总攻。三纵由北、东北向敌突击,在20分钟内攻破了敌围寨。三纵、八纵打垮了敌人数次反攻,亦突破了敌围寨,迅速向纵深发展。经激战,至9日晨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部及其两个旅,俘师长段霖茂,毙伤俘敌9500余人。
  沙土集战役是陈、粟野战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的第一胜仗。这个战役的胜利,不仅鼓舞了士气,而且迫敌从山东战场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师来援,配合了刘邓野战军在大别山区的反围攻作战和山东战场的行动。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机构

荷泽地方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曹州
相关地名
鄄城县
相关地名
定陶县
相关地名
郓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