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组织发展和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24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党组织发展和建设
分类号: D564
页数: 5
页码: 466-470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制定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和组织抗日武装的纲领。区内的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进行宣传、发动,配合省委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恢复、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地、县级党的领导机构。是年11月上旬,中共山东省委决定成立鲁西南工作委员会,任命白子明为书记。
关键词: 党组织发展 党组织建设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制定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和组织抗日武装的纲领。区内的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进行宣传、发动,配合省委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恢复、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地、县级党的领导机构。是年11月上旬,中共山东省委决定成立鲁西南工作委员会,任命白子明为书记。
  1938年1月,以郓城为中心,建立郓鄄巨菏四县边工委,后改为中共郓城中心县委,高启云任中心县委书记(另一说梁仞仟任书记),领导郓城、濮县、巨野、菏泽等县的党组织。在中共鲁西南工委的领导下,党的基层组织迅速发展,全区党员人数增加到800多名。各种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纷纷建立。是年春天,单县张寨、曹县义合乡等八支人民抗日武装组织先后建立。随后,形成了中共鲁西南工委领导下的湖西、鲁西南、运西三个活动中心。
  1940年春,为了提高根据地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鲁西南地委举办了党员训练班,学习马列主义、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对抗日战争局势分析。随后,正式成立地委党校,由杜书润、蔡西峰先后任校长。是年4月,中共运西地委在黑虎庙村(今梁山县境内)召开运西一带各界代表会议,成立了运西专署。4月15日鲁西52县国共两党代表、抗日救亡代表及其他各界代表400余人,在戴庙(今属东平县)召开大会,决定将原鲁西北、泰西两行政委员会合并,成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
  1941年7月1日,中共冀鲁豫区党委、鲁西区党委合并为冀鲁豫区党委,张霖之任书记。两区党委合并后,原鲁西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地委分别改称冀鲁豫第一、二、三、四地委;原冀鲁豫的直南、豫北、鲁西南地委(原一、二、三地委),分别改称为冀鲁豫第五、六、七地委。万里任二地委书记,戴晓东任七地委书记。原属鲁西区党委的湖西地委划归山东分局直接领导,潘复生任地委书记。
  1942年,湖西、运西、鲁西南党政军领导机关,贯彻上级党的指示,实行“精兵简政”,建立“三三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时,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所采取的政策)的民主政权,开展整风学习;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开展民主斗争和锄奸、反霸、反资敌的斗争;加强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扩大地方游击队力量,组建县、区武委会,成立民兵联防自卫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军民联合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1943年冬,根据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报告的精神和延安整风的经验,冀鲁豫区党委领导各地、县开展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主要内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奋进的目的。
  1945年,境内军民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先后收复了定陶、单县、鄄城、成武、曹县、荷泽、巨野、郓城等县城。是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区共建18个县委、166个区委、3275个党支部,共产党员发展到16630人。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解放区,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定新区社会秩序等政策,整顿改造基层政权,建立健全工会、农会、妇女会、民兵、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在农村普遍进行减租减息;在城市合理调整资本家同工人、店员的劳资关系,对资本家虐待工人的行为,发动工人进行斗争。
  1946年10月,晋冀鲁豫中央局撤销平原分局,恢复了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11月,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军分区及所属机关移驻菏泽城。菏泽成为冀鲁豫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全区党组织和人民,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鲁西南战场的重大胜利,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对陕甘宁及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至1949年全国解放,境内共有19个县委,两个城关区委(县级),166个区分委,3506个党支部,24837名党员。
  菏泽地区建国前各时期党员数统计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菏泽地委建立后,从1949年10月开始,将全区在秘密状态下工作的3506个党支部、24837名党员,有计划、有准备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部公开。
  1950—1952年,由于干部大量调出,加上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即将开始,菏泽地委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广开渠道,从学校毕业生、城镇旧职员和农民中招收、选拔了一批新干部,经过短期培训后,分配到各级党政机关和农村区、乡工作。
  1951年冬,全区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底,全区胜利完成了恢复时期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接着,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央指示,在全区开展了以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贪图享受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为重点的干部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员干部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党的战斗力。这一时期,党领导全区人民建立健全了各级人民政权,在政、军、群各系统建立了党组织,加强了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
  1952—1955年,中共菏泽地委开展了农村整党建党工作。全区共整顿2771个党支部,占支部总数的94.3%;参加整党的党员30000名,占党员总数的98.1%。在整党的同时,吸收了一批新党员,党员数量由1952年的30596人增加到1955年的57001人.通过整党,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纯洁了党的队伍,改进了党的作风,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1955年秋,为全面调査了解干部队伍的政治历史状况,纯洁干部队伍,中共菏泽地委在全区开展了“审査干部”工作。经过审干,审岀了个别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弄清了一些干部的政治历史问题,为培养使用干部打下了基础。是年冬,全区开展了“改造落后乡”运动.地委组织大批工作队,分批在乡、村发动群众,开展民主斗争。由于对全区形势判断失误,半年内在已进行过土改的农村又补划了“漏划”的地主、富农10549户。属于错划的占22.7%,严重侵犯了一部分中农的利益,混淆了阶级阵线(对于错划的成份,1958年以后逐步作了纠正)。
  1957年,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动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整风运动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发起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是年冬,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对这种进攻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1958年初,遵照中共中央《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全区先后抽调1500余名青年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基层进行劳动锻炼。是年3月,按照山东省委指示, 菏泽地委对全区基层区、乡组织作了较大调整,将108个区(镇)委划为246个乡(镇)委。
  是年7月在全区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几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农村人民公社化°全区建立116个人民公社委员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人民公社无偿平调资金、劳动力、劳动工具等,损害了群众利益.领导干部中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浮夸做假、谎报成绩、隐瞒缺点之风盛行,严重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客观经济规律,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后,全区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和“整风整社”运动。在这次运动中被错误批判处理的党员、干部、群众达8937人,严重地混淆了是非,打击了一些坚持实事求是的同志,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生活进一步遭到破坏。
  1961年后,菏泽地委根据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认真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大办农业,对全区经济进行调整。精简机构,下放人员.1961年和1962年,全区各级党委对在反“右倾”斗争、整风补课、“拔白旗”等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的党员、干部,实事求是地进行了甄别纠正,并为1688名右派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963-1965年,全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团、队派往公社、大队帮助开展运动。“四清”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混淆了矛盾性质,使不少党员、干部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和斗争。到1965年底,荷泽地委辖10个县委,156个基层党委,185个党总支,6429个党支部,全区党员92168名。
  1966年5月,中共中央《五• 一六通知》和其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有关文件下达后,中共荷泽地委于6月成立了以地委书记狄生为组长的“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是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规定了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强调“斗争的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要让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等等。从此,“红卫兵”组织开始“革命大串联”和“造反”活动,区内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1967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发表题另《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后,工厂、机关、农村各种造反组织纷纷成立,“踢开党委闹革命”,矛头直指中共菏泽地委及各级党委。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被揪斗,全区陷入动乱之中。
  1967年1月25日,以学生为主的造反组织夺取地委、专署的权。3月18日,以干部、职工为主的群众造反组织再次夺取地委、专署的党、政大权,并在荷泽县南华广场召开造反派联合夺权大会,宣布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是年秋,全区开展了所谓“反逆流”运动,随后又进行了“斗、批、改”(即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整党建党等运动。在“大批判”和“清队冲,一批党的领导干部被定为走资派、叛徒、待务被打倒,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被定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遭揪斗,地、县机关干部大部分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69年初至1970年底,全区开展了整党建党。在整党吐故纳新中,一批党员受到不同程度的错误处理。
  1971年9月1日至4日,菏泽地区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895人,大会主席团由66人组成。沈鸿毅(军代表)代表地革委党的核心小组向大会做了《高举党的“九大”团结胜利旗帜,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大会选出中国共产党菏泽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56人,候补委员3人。其中军队干部21人,占35.6%;领导干部16人,占27.1%; —般党员22人,占37.3%.选出常委13人,选举沈鸿毅为地委书记。
  中共菏泽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结束后,菏泽地委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解放了一批老干部,形势趋于稳定.1974年春,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一些派别组织重新拉起山头,再次出现激烈的派性斗争。在“反复旧、反倒退啲口号下,搞串连、拉队伍,把矛头指向一大批刚刚出来工作的老干部,策动“三次夺权”。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批派性、促团结,抓整顿、促生产”,一面抓各造反派头头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一面抓生产和整顿,使派性斗争趋于缓解,混乱局面得到扭转。到1976年9月,中共菏泽地委下设7个工作部门,辖10个县委,174个基层党委,325个党总支,7975个党支部;全区共有193967名党员。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菏泽地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各项革命和建设工作。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清査帮派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党委和政府机关的整顿,冤假错案的平反开始进行。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教育科学文化工作也开始走向正常。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区各项事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区各级党组织根据中央指示,认真搞好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妥善地处理了一批历史遗留何题。全区平反纠正历次运动中的冤假错案9000多起,67000余人.清理了干部档案,撤出含有诬陷不实的材料。经过落实政策,为8000多名被错误处理的党员进行了改正,其中恢复党籍的2117人。为大批受牵连的人消除了影响。加强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工作,全区先后吸收一大批知识分子入党,为732名专业不对口的知识分子调整了工作, 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被选拔到了各级领导岗位。
  1979年,中共菏泽地委对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整、整顿,系统地向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基层领导班子涣散软弱和瘫痪的问题,使全区党内政治生活逐步转入正常轨道,党的优良作风得到恢复和发扬。通过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对《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学习,对全区“文化大革命”中入党的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党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
  1983年12月,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指示精神,对地委领导机构进行了改革.改常委制为委员制,设委员11人,平均年龄48.4岁,比调整前降低6.72岁,其中有大专文化程度的4人。
  1984年12月,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分四批对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行全面整顿,全区24万名党员参加了整党。在整党中坚持克服派性、增强党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清是非,纠正错误,提高执行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整党中,地委认真抓了组织处理,党员中受纪律处分的900多人,其中近300人被清除出党。这次整党,基本上完成了党中央提出的“统一思想, 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任务。整党期间,全区共发展新党员19000多人。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4年地委对全区各级机构进行了改革。领导班子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大批年富力强、开拓型的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地委、行署部委办局领导班子正副职,由214职减为142职,平均年龄由53.6岁降为46.1岁,大专文化程度的由9.3%上升到43.7%;县委常委由108职减为99职,平均年龄由47.4岁降为43岁,大专文化程度的由6.3%上升为60.6%;乡、镇党委书记由863职减为851职,平均年龄由42.8岁降为39.7岁, 大专文化程度的由7.05%上升为27.8%。
  1985年,中共菏泽地委下设14个职能部门,辖1个市委,9个县委,462个党组,394个基层党委,246个党总支,13644个基层党支部,266710名党员。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晓东
相关人物
白子明
相关人物
高启云
相关人物
张霖之
相关人物
戴晓东
相关人物
潘复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菏泽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
东平县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