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菏泽地方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24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菏泽地方组织
分类号: D035.5
页数: 30
页码: 453-482
摘要: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菏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曹州城内的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山东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和南华小学的进步师生,开始传播马列主义。他们上街査封日货,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1923年春,南华中学(由南华小学扩建)校长曹兰珍在校内创办了“书刊介绍社”,宣传和推销《新青年》、《向导》、《共产党宣言》等进步刊物和马列书籍,传播马列主义。1924年春,列宁逝世,曹州知识界300余人在南华中学举行追悼大会,曹兰珍介绍列宁的伟大功绩,宣传“十月革命”的胜利。会后,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阻挠,分成若干小组,走上街头进行演讲,号召民众起来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菏泽知识界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关键词: 地方组织 地方行政

内容

第一节早期党员和组织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菏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曹州城内的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山东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和南华小学的进步师生,开始传播马列主义。他们上街査封日货,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1923年春,南华中学(由南华小学扩建)校长曹兰珍在校内创办了“书刊介绍社”,宣传和推销《新青年》、《向导》、《共产党宣言》等进步刊物和马列书籍,传播马列主义。1924年春,列宁逝世,曹州知识界300余人在南华中学举行追悼大会,曹兰珍介绍列宁的伟大功绩,宣传“十月革命”的胜利。会后,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阻挠,分成若干小组,走上街头进行演讲,号召民众起来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菏泽知识界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共青团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派共青团员徐鹏翥(上海大学学生,成武县人)、刘继忠(济南矿专学生)回家乡曹州做青运工作。在曹兰珍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先后发展田位东、孔庆嘉等30余名进步青年加入共青团。在青运工作的影响下,是年10月,进步青年刘仰月、李鸿慈、谷庆春考入广州黄埔军校,投身革命事业。1926年北伐军到达武汉,中共山东执委派遣徐鹏翥带领曹州10余名青年去武汉,分别到武汉军事政治学校、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队学习宣传革命真理。
  1927年初,徐鹏翥、孔庆嘉、刘仰月、曾广山在武汉由恽代英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前后,高韶亭等人在大名七师等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荷泽地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是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芳等人在武汉请求中央加强对曹州一帶党的领导。经中央同意,山东省委派共产党员徐鹏翥、刘仰月回曹州开展农运工作。徐鹏翥、刘仰月联络了在北伐军总政宣传工作队工作的曹州籍共青团员丁培之、郑尔拙、李道一等人组成曹州农运工作组,由徐鹏翥、刘仰月带领返回曹州,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是年8月,经徐鹏翥、刘仰月介绍,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转为中共党员。是年10月,菏泽境内第一个中共支部——曹州支部在省立第六中学建立。之后,徐鹏翥、刘仰月、郑尔拙等人分赴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巨野等县开展党的工作.1928年夏,国民党各县党部通缉中共曹州支部负责人徐鹏翥、刘仰月、郑尔拙、丁培之等人,曹州支部遭到破坏,郑尔拙等人被捕入狱。
  1929年,共产党员曾广山、孔庆嘉、郑尔拙分别由武汉、郑州、开封出狱,回到家乡曹县继续开展党的工作。是年冬,发展任守钧等一批共产党员。1931年1月,孔庆嘉、任守钧被捕,4月5日在济南英勇就义。1932年秋,共青团员沈奎卿奉共青团山东特委之命,回到家乡曹县,将曹县、定陶、荷泽等地失掉组织关系的共青团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共青团鲁西南特支,沈奎卿任特支书记。
  1929年,濮阳中学学生、共产党员盛国昌、盛国典在其家乡东明县夏营一带发展中共党员8名,于是年8月建立中共夏营支部。1931年党组织派共产党员郭仪安到东明县寿圣寺高小以担任校长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32年5-7月,建立中共寿圣寺高小支部和中共东明县乡师支部。1933年6月在东明县堤东刘庄建立中共刘庄支部。1934年,中共东明县高小支部建立。是年9月,共产党员高文甫在单县建立中共单县县立中学支部。1935年10月,中共范县工委书记于子元在范县大渚潭(今属郓城县)建立中共大渚潭支部。1936年3月,在范县傅楼(今属鄄城县)建立中共傅楼支部。共产党员汤继郯在郓城汤垓建立中共汤垓支部。是年春,共产党员张子敬在单县辛羊区张寨村建立中共辛羊区支部。9月,在中共山东省委鲁西巡视员董临仪的组织领导下,于梁山北部建立了中共戴庙支部。1937年春,共产党员王培勋在单县琴山区建立中共琴山区支部。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全区共建立中共党支部15个,发展党员200余名。这些支部分别归属中共山东省委、中共北平区委、中共范县工委、中共濮阳中心县委、中共直南特委领导。
  中共曹州支部1927年10月,中共曹州支部成立,徐鹏翥任支部书记,刘仰月、郑尔拙任支部委员,有党员10余名,受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在菏泽、曹县、成武、定陶、巨野一带开展农运工作。1928年春,遭到境内国民党县党部的通缉,一些党员先后被捕入狱。为保存革命力量,是年5月,大部分党员转移到外地。从此,该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
  中共东明县夏营支部1929年8月,中共东明县夏营支部建立,盛国昌任书记,沈子明、贾计新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该支部先后属中共濮阳县委、濮阳中心县委、中共直南特委领导。1936年3月中共直南特委遭到破坏,特委随后转移到河北省磁县,该支部停止活动。不久,中共直南特委派人为部分党员恢复了组织关系。
  中共寿圣寺高小支部1932年2月,共产党员郭仪安、张雪峰等人在长垣县寿圣寺高小(今属东明县)开展党的活动,发展学生徐作励、任茂田、石文章入党。5月初,中共东明县寿圣寺高小支部建立,郭仪安任书记,郭子信任组织委员,徐作励任宣传委员,直属中共濮阳中心县委领导。1933年6月,黄河决口冲毁校舍,学校停办,该支部的党员又在徐集、段庄、毛店建立了3个党支部,徐作励、段二运、戴增学分别任支部书记。
  中共东明县乡师支部1932年7月,董佩玉等人在县城内建立中共东明县乡师支部,董佩玉任支部书记,隶属中共濮阳中心县委领导(后归属中共直南特委领导)。支部在教师中成立了“抬杠(辩论)会”,在学生中建立了“读书会”等。这些组织在学习讨论中批判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上街査封日货,进行罢课斗争,一度迫使城内商号全部停销日货。1936年3月,中共直南特委转移到磁县,该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
  中共东明县堤东刘庄支部1933年6月,在东明县从事地下活动的共产党员崔桐轩于堤东刘庄发展刘五合、崔凤梧、崔冠军、赵三片、李省三、沈华汉、任智焕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建立中共堤东刘庄支部,崔桐轩任支部书记,李省三、刘五合任支部委员。该支部属中共直南特委领导。
  中共东明县高小支部1934年在东明县立高小任教的共产党员郭仪安、吕洪安、张恩桐等人在校建立中共东明县高小支部,郭仪安任支部书记,吕洪安、张恩桐任支部委员。支部属中共濮阳中心县委领导。
  中共单县县立中学支部1934年夏,共产党员高文甫从济南东鲁中学应聘到单县县立中学任教,秘密从事党的工作。他为引导学生走向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将学生中原有的进步组织“义愤团”改为“抗日义愤团”。是年9月,发展单县师范班学生张子敬、王存典为中共党员,建立中共单县县立中学支部,高文甫任书记,张子敬、王存典任支部委员。该支部属中共北平区委领导。是年冬,高文甫被解聘,离开单县回到北平,支部的其他成员毕业后回乡,分别在张寨、高乡店一带从事党的活动。1936年夏,高文甫二次来到单县中学,又发展了几名共产党员,于是年10月重建单县县立中学支部。“七•七”事变后,支部所有党员奔赴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和党的组织建设工作。
  中共大渚潭小学支部1935年,中共范县工委书记于子元到大渚潭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和陈东升等人一起在师生中组织进步团体“反日救国会”、“消费合作社”,先后发展汤景秀、汤继郯、汤继文、傅兆启、傅邦来等人入党。是年10月,建立中共大渚潭支部,于子元兼任支部书记,汤继文、汤景秀为支部委员,直属中共范县工委领导。1936年秋,于子元调往鲁西南地区工作,不久,学校停办,其余的党员分散到各地活动。
  中共单县辛羊区支部1934年底,共产党员张子敬由单县中学师范班毕业后,回到家乡辛羊区张寨村,在县东南张寨、张花园、陈庄一带以教书和行医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先后发展常学义、王玉勤、蔡志真、张普启、张普法、杨玉昆、陈慕云等人入党。1936年春,以张寨为中心,建立了中共单县辛羊区支部,张子敬任书记,常学义、王玉勤任委员, 归属中共北平区委领导。1937年春改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
  中共戴庙支部1936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董临仪到东平县检査工作,开始在戴庙(当时属东平县,解放后划归梁山县)一带从事党的活动。他召集戴庙小学进步师生和爱国人士集会,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随后,发展蒋典印、耿忠诚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9月,在董临仪组织领导下建立了中共戴庙支部,高明宇任书记,蒋典印任副书记,耿忠诚、湛祖江任支部委员,直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
  中共汤垓支部1936年3月,中共汤垓支部建立。该支部先后归属中共范县工委、范县县委领导。汤继郯任支部书记,汤景才、汤万玺任支部委员。
  中共单县琴山区支部1936年底,中共党员张子敬发展本村小学教员王培勋(王茂斋)为中共党员。1937年春,王培勋回到家乡琴山区发展孟子俊、卢普林为中共党员,建立了中共琴山区支部,归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
  第二节领导机关
  中共鲁西南地委1939年7月,中共苏鲁豫区党委在曹县西北刘岗村建立中共鲁西南地委,领导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一带党组织。1940年4月改称中共冀鲁豫第四地委;是年5月又改称中共冀鲁豫第三地委;1941年7月,冀鲁豫、鲁西两区党委合并为中共冀鲁豫区党委。中共冀鲁豫第三地委改称中共冀鲁豫第七地委;1942年12月改称中共冀鲁豫第五地委;1944年5月,冀鲁豫区党委撤销,中共冀鲁豫第五地委改称中共委;1949年8月20日撤销中共冀鲁豫第五中央冀鲁豫分局第十地委;1945年10月,冀地委,并入中共平原省菏泽地委。
  鲁豫区党委恢复后,复称中共冀鲁豫第五地中共鲁西南地委书记、副书记更迭表
  中共湖西地委1940年11月3日,中共湖西地委建立,隶属中共鲁西区党委领导;1941年7月归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1942年10月划归中共冀鲁豫区党委领导,仍称湖西地委;1942年12月改称中共冀鲁豫第六地委;1944年5月,撤销冀鲁豫区党委建制,中共冀鲁豫第六地委改称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第十一地委;1945年10月恢复中共冀鲁豫区党委,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第十一地委改称中共冀鲁豫第三地委;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中共冀鲁豫第三地委改称中共平原省湖西地委;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湖西地委划归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1953年7月,撤销中共湖西地委建制,将其单县、成武、复程、巨野四县委划归中共荷泽地委。湖西地委工作部门设置示意图
  (1953年7月)
  中共湖西地委书记、副书记更迭表中共运西地委1938年1月中共郓鄄巨菏工委建立,12月改为中共郓城中心县委,先后隶属鲁西南工委、鲁西区党委领导;1939年5月,中共郓城中心县委改为中共鲁西第七地委;1939年11月,鲁西区党委将七地委与二地委的部分县合并,改建为中共运西地委;1940年11月,改称中共鲁西第二地委;1941年7月鲁西区党委与冀鲁豫区党委合并为冀鲁豫区党委,中共鲁西第二地委改称中共冀鲁豫第二地委;1944年5月,冀鲁豫区党委撤销,将二地委改称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第八地委;1945年10月,撤销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第八地委又改称中共冀鲁豫第二地委;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将冀鲁豫第二、第五两个地委合并,建立中共菏泽地委。
  中共运西地委书记、副书记更迭表菏泽地委工作部门设置示意图
  (1958年10月)
  中共菏泽地委中共菏泽地委于1949年8月建立,隶属中共平原省委。辖菏泽、曹县、定陶、郓城鄄城、东明、梁山、南旺8个县委和菏泽城关区委。1952年11月,平原省委撤销,中共菏泽地委划归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1954年8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改为中共山东省委,中共荷泽地委隶属中共山东省委;1958年11月,撤销中共菏泽地委,所属各县委划归中共济宁地委"1959年6月恢复中共菏泽地委,仍隶属中共山东省委,时辖菏泽、曹县、单县、成武、巨野、梁山、郓城、鄄城8个县委°1961年10月,恢复中共定陶县委,1963年4月,中共东明县委归属。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特别是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发表后,全区各行业纷纷建立起造反组织,领导干部被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进行揪斗批判,地委机关陷于瘫痪状态。1969年6月成立了“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4971年9月,省委决定撤销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召开中共菏泽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菏泽地区第一届委员会。至此,中共菏泽地委的名称由原来的中共菏泽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菏泽地区委员会。此时,中共荷泽地委辖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梁山、郓城、鄄城、东明10个县委1985年底,中共菏泽地委所辖县除菏泽县委于1983年9月改为中共菏泽市委外,其他9县没有变动。
  菏泽地委工作部门设置示意图
  (1976年10月)菏泽地委工作部门设置示意图
  (1985年12月)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副书记更迭表第三节党组织发展和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制定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和组织抗日武装的纲领。区内的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进行宣传、发动,配合省委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恢复、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地、县级党的领导机构。是年11月上旬,中共山东省委决定成立鲁西南工作委员会,任命白子明为书记。
  1938年1月,以郓城为中心,建立郓鄄巨菏四县边工委,后改为中共郓城中心县委,高启云任中心县委书记(另一说梁仞仟任书记),领导郓城、濮县、巨野、菏泽等县的党组织。在中共鲁西南工委的领导下,党的基层组织迅速发展,全区党员人数增加到800多名。各种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纷纷建立。是年春天,单县张寨、曹县义合乡等八支人民抗日武装组织先后建立。随后,形成了中共鲁西南工委领导下的湖西、鲁西南、运西三个活动中心。
  1940年春,为了提高根据地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鲁西南地委举办了党员训练班,学习马列主义、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对抗日战争局势分析。随后,正式成立地委党校,由杜书润、蔡西峰先后任校长。是年4月,中共运西地委在黑虎庙村(今梁山县境内)召开运西一带各界代表会议,成立了运西专署。4月15日鲁西52县国共两党代表、抗日救亡代表及其他各界代表400余人,在戴庙(今属东平县)召开大会,决定将原鲁西北、泰西两行政委员会合并,成立鲁西行政主任公署。
  1941年7月1日,中共冀鲁豫区党委、鲁西区党委合并为冀鲁豫区党委,张霖之任书记。两区党委合并后,原鲁西的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地委分别改称冀鲁豫第一、二、三、四地委;原冀鲁豫的直南、豫北、鲁西南地委(原一、二、三地委),分别改称为冀鲁豫第五、六、七地委。万里任二地委书记,戴晓东任七地委书记。原属鲁西区党委的湖西地委划归山东分局直接领导,潘复生任地委书记。
  1942年,湖西、运西、鲁西南党政军领导机关,贯彻上级党的指示,实行“精兵简政”,建立“三三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时,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所采取的政策)的民主政权,开展整风学习;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开展民主斗争和锄奸、反霸、反资敌的斗争;加强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扩大地方游击队力量,组建县、区武委会,成立民兵联防自卫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军民联合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1943年冬,根据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报告的精神和延安整风的经验,冀鲁豫区党委领导各地、县开展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主要内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奋进的目的。
  1945年,境内军民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先后收复了定陶、单县、鄄城、成武、曹县、荷泽、巨野、郓城等县城。是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区共建18个县委、166个区委、3275个党支部,共产党员发展到16630人。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解放区,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定新区社会秩序等政策,整顿改造基层政权,建立健全工会、农会、妇女会、民兵、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在农村普遍进行减租减息;在城市合理调整资本家同工人、店员的劳资关系,对资本家虐待工人的行为,发动工人进行斗争。
  1946年10月,晋冀鲁豫中央局撤销平原分局,恢复了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11月,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军分区及所属机关移驻菏泽城。菏泽成为冀鲁豫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全区党组织和人民,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鲁西南战场的重大胜利,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对陕甘宁及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发挥了重要作用。至1949年全国解放,境内共有19个县委,两个城关区委(县级),166个区分委,3506个党支部,24837名党员。
  菏泽地区建国前各时期党员数统计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菏泽地委建立后,从1949年10月开始,将全区在秘密状态下工作的3506个党支部、24837名党员,有计划、有准备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部公开。
  1950—1952年,由于干部大量调出,加上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即将开始,菏泽地委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广开渠道,从学校毕业生、城镇旧职员和农民中招收、选拔了一批新干部,经过短期培训后,分配到各级党政机关和农村区、乡工作。
  1951年冬,全区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底,全区胜利完成了恢复时期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接着,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央指示,在全区开展了以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贪图享受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为重点的干部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员干部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党的战斗力。这一时期,党领导全区人民建立健全了各级人民政权,在政、军、群各系统建立了党组织,加强了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
  1952—1955年,中共菏泽地委开展了农村整党建党工作。全区共整顿2771个党支部,占支部总数的94.3%;参加整党的党员30000名,占党员总数的98.1%。在整党的同时,吸收了一批新党员,党员数量由1952年的30596人增加到1955年的57001人.通过整党,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纯洁了党的队伍,改进了党的作风,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1955年秋,为全面调査了解干部队伍的政治历史状况,纯洁干部队伍,中共菏泽地委在全区开展了“审査干部”工作。经过审干,审岀了个别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弄清了一些干部的政治历史问题,为培养使用干部打下了基础。是年冬,全区开展了“改造落后乡”运动.地委组织大批工作队,分批在乡、村发动群众,开展民主斗争。由于对全区形势判断失误,半年内在已进行过土改的农村又补划了“漏划”的地主、富农10549户。属于错划的占22.7%,严重侵犯了一部分中农的利益,混淆了阶级阵线(对于错划的成份,1958年以后逐步作了纠正)。
  1957年,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动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整风运动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发起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是年冬,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对这种进攻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1958年初,遵照中共中央《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全区先后抽调1500余名青年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基层进行劳动锻炼。是年3月,按照山东省委指示, 菏泽地委对全区基层区、乡组织作了较大调整,将108个区(镇)委划为246个乡(镇)委。
  是年7月在全区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几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农村人民公社化°全区建立116个人民公社委员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人民公社无偿平调资金、劳动力、劳动工具等,损害了群众利益.领导干部中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浮夸做假、谎报成绩、隐瞒缺点之风盛行,严重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客观经济规律,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后,全区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和“整风整社”运动。在这次运动中被错误批判处理的党员、干部、群众达8937人,严重地混淆了是非,打击了一些坚持实事求是的同志,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生活进一步遭到破坏。
  1961年后,菏泽地委根据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认真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大办农业,对全区经济进行调整。精简机构,下放人员.1961年和1962年,全区各级党委对在反“右倾”斗争、整风补课、“拔白旗”等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的党员、干部,实事求是地进行了甄别纠正,并为1688名右派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963-1965年,全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团、队派往公社、大队帮助开展运动。“四清”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混淆了矛盾性质,使不少党员、干部受到不公正的批评和斗争。到1965年底,荷泽地委辖10个县委,156个基层党委,185个党总支,6429个党支部,全区党员92168名。
  1966年5月,中共中央《五• 一六通知》和其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有关文件下达后,中共荷泽地委于6月成立了以地委书记狄生为组长的“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是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规定了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强调“斗争的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要让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等等。从此,“红卫兵”组织开始“革命大串联”和“造反”活动,区内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1967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发表题另《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后,工厂、机关、农村各种造反组织纷纷成立,“踢开党委闹革命”,矛头直指中共菏泽地委及各级党委。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被揪斗,全区陷入动乱之中。
  1967年1月25日,以学生为主的造反组织夺取地委、专署的权。3月18日,以干部、职工为主的群众造反组织再次夺取地委、专署的党、政大权,并在荷泽县南华广场召开造反派联合夺权大会,宣布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是年秋,全区开展了所谓“反逆流”运动,随后又进行了“斗、批、改”(即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整党建党等运动。在“大批判”和“清队冲,一批党的领导干部被定为走资派、叛徒、待务被打倒,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被定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遭揪斗,地、县机关干部大部分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69年初至1970年底,全区开展了整党建党。在整党吐故纳新中,一批党员受到不同程度的错误处理。
  1971年9月1日至4日,菏泽地区召开了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895人,大会主席团由66人组成。沈鸿毅(军代表)代表地革委党的核心小组向大会做了《高举党的“九大”团结胜利旗帜,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大会选出中国共产党菏泽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56人,候补委员3人。其中军队干部21人,占35.6%;领导干部16人,占27.1%; —般党员22人,占37.3%.选出常委13人,选举沈鸿毅为地委书记。
  中共菏泽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结束后,菏泽地委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解放了一批老干部,形势趋于稳定.1974年春,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一些派别组织重新拉起山头,再次出现激烈的派性斗争。在“反复旧、反倒退啲口号下,搞串连、拉队伍,把矛头指向一大批刚刚出来工作的老干部,策动“三次夺权”。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批派性、促团结,抓整顿、促生产”,一面抓各造反派头头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一面抓生产和整顿,使派性斗争趋于缓解,混乱局面得到扭转。到1976年9月,中共菏泽地委下设7个工作部门,辖10个县委,174个基层党委,325个党总支,7975个党支部;全区共有193967名党员。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菏泽地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各项革命和建设工作。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清査帮派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党委和政府机关的整顿,冤假错案的平反开始进行。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教育科学文化工作也开始走向正常。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区各项事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全区各级党组织根据中央指示,认真搞好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妥善地处理了一批历史遗留何题。全区平反纠正历次运动中的冤假错案9000多起,67000余人.清理了干部档案,撤出含有诬陷不实的材料。经过落实政策,为8000多名被错误处理的党员进行了改正,其中恢复党籍的2117人。为大批受牵连的人消除了影响。加强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工作,全区先后吸收一大批知识分子入党,为732名专业不对口的知识分子调整了工作, 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被选拔到了各级领导岗位。
  1979年,中共菏泽地委对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整、整顿,系统地向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基层领导班子涣散软弱和瘫痪的问题,使全区党内政治生活逐步转入正常轨道,党的优良作风得到恢复和发扬。通过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对《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学习,对全区“文化大革命”中入党的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党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
  1983年12月,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指示精神,对地委领导机构进行了改革.改常委制为委员制,设委员11人,平均年龄48.4岁,比调整前降低6.72岁,其中有大专文化程度的4人。
  1984年12月,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分四批对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行全面整顿,全区24万名党员参加了整党。在整党中坚持克服派性、增强党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清是非,纠正错误,提高执行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整党中,地委认真抓了组织处理,党员中受纪律处分的900多人,其中近300人被清除出党。这次整党,基本上完成了党中央提出的“统一思想, 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任务。整党期间,全区共发展新党员19000多人。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4年地委对全区各级机构进行了改革。领导班子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大批年富力强、开拓型的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地委、行署部委办局领导班子正副职,由214职减为142职,平均年龄由53.6岁降为46.1岁,大专文化程度的由9.3%上升到43.7%;县委常委由108职减为99职,平均年龄由47.4岁降为43岁,大专文化程度的由6.3%上升为60.6%;乡、镇党委书记由863职减为851职,平均年龄由42.8岁降为39.7岁, 大专文化程度的由7.05%上升为27.8%。
  1985年,中共菏泽地委下设14个职能部门,辖1个市委,9个县委,462个党组,394个基层党委,246个党总支,13644个基层党支部,266710名党员。
  第四节党员教育
  理论培训1939年7月,鲁西南地委举办支部干部训练班,共训练干部80余人。通过学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论持久战》和群运、党建等课程,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推动了党的建设。1940年鲁西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为巩固抗战成果,鲁西区党委开办党训班。采取短期轮训的办法,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素质。理论培训教材主要是:党的基本知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当时形势的分析与任务.1942年2月,党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冀鲁豫区党委为配合整风运动,举办了6期党训班,培训学员1200多人.学习内容主要是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献。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配合抗日战争的全面反攻,在政治、思想上做好准备,组织一般党员干部1000多人进行轮训。学习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一系列文献。解放战争期间,党员教育主要是学习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著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员的理论教育趋于正常化、制度化。周末党员生活会、“三会一课”(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等制度逐渐形成。“文化大革命”中“三会一课”制度被破坏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根本上冲破了“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员教育进一步加强,恢复了“三会一课”制度。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的文件,并教育党员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整风学习1942年,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开展整风学习,主要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1948年配合土改工作,加强基层领导力量,重点在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开展了“三査”(查阶级、査思想、査作风)和“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九这次整顿,纯洁了党的组织,密切了党群关系,推动了土地改革的深入发展。
  1952-1954年,中共菏泽地委开始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对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在整顿中,着重对党员进行党章和共产党员八项条件的教育,考察党员的觉悟。对不够党员条件的消极落后分子、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蜕化变质分子,都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作了处理,纯洁了党的组织。
  1957年8月至1958年9月,中共菏泽地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区党组织中开展了整风运动。这次整风,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发动群众、干部向党组织提出批评和建议,帮助党整风。
  1985年,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全区进行整党。在整党中认真组织学习了《党员必读》、《毛泽东同志论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邓小平文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简编》等。通过整党,广大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了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揭露和解决了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和组织不纯的问题,有力地加强了党组织的建设,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荷泽地区部分年份中共党员数统计表
  第五节纪律检查
  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査委员会的决定》.1950年3月,中共菏泽地委纪律检査委员会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检査全区党的干部及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受理审査并决总地直各部门、各级党组织及党员的处分或取消处分;在党内加强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和政府法令,以实现党的集中统一。
  1953年6月,为改变各级纪委只作为同级党委管理下的一个工作部门,不能检査和处理同级党委成员以及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工作不能直接过问的状况,成立了中共菏泽地方监察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检査下级监委的工作,批准和改变下级监委对案件所作的决定;检查和处分党员违犯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令的案件,受理党员的控诉和申诉。
  1958年1月,菏泽地委与济宁地委合并,撤销了中共菏泽地方监察委员会。1959年6月恢复菏泽地委后,重新设立中共菏泽地方监察委员会。1963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的八届七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的精神,将中共菏泽地方监察委员会改为中共山东省委监委驻菏泽地委监察组,在职权上可超越同级党委向上级党委、监委直至中央反映情况。“文化大革命”中,省监委驻菏泽地委监察组被撤销。
  1979年6月,设立中共菏泽地委纪律检査组.1980年1月改为中共菏泽地委纪律检査委员会。1984年3月改为中共菏泽地区纪律检査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和职权是:维护党章和其他重要规章制度,协助党委整顿党风,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对党员进行党纪教育,检査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等案件;受理党员的控诉和申诉; 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进行党章规定范围内的监督;批准或改变下级纪委的决定°1985年5月中共菏泽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升为副专级单位,受地委和省纪委的双重领导。
  党纪教育1950年3月,中共荷泽地委纪委针对建国初期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革命成功,可以贪图享乐,邀功求赏”的思想倾向和无组织无纪律现象严重的情况,根据全国第一次纪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整党整风运动,运用正反典型向广大党员进行党纪教育。是年6月,地委纪委通报表扬了南旺县在生产救灾中评选出的39名模范干部,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学习他们为人民服务,甘当公仆,积极领导群众进行生产救灾的先进事迹。同时对103名贪图享乐、不干工作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对菏泽县公安队某些干部打人,专区供销社一些干部贪污、浪费,单县、成武、巨野、复程四县有的区干部在夏征工作中强迫命令,梁山县武装干部马某奸污枪杀病妇(此案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等典型案例,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对一些党员干部进城后在婚姻恋爱问题上无视党纪的问题,地委纪委和宣传部联合发出了《认真学习婚姻法》、《关于违反婚姻法情况的通报》等文件,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联系实际,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1951年2月,对地区油脂、百货、粮食三个公司在经济检査中评选的17名模范干部进行通报表扬.11月,又对曹县一区委书记不服从工作调动,失职渎职和在镇反中7名党员干部倒算,包庇罪犯,违反婚姻法的事件进行通报处理。
  1952年2月,中共菏泽地委纪委发出了《做好参军工作中的纪律检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组织正确贯彻参军政策,防止发生强迫命令的问题。
  1953年2月,全区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斗争。地委纪委以“三个反对”为主要内容开展党纪教育.先后通报了复程县火神台乡干部在春季征购中强迫命令,捆绑吊打农民以及菏泽、定陶两县部分干部贪污问题。
  1956年,地委纪委以党的“八大”和中央监委、省监委第一次监察工作会议文件为主要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向党员反复宣讲两个会议精神,讲解党的政策和党员八条标准,结合实际,强调把纪律教育作为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做到纪律教育与执行党纪相结合。
  1957年3月,地委纪委发岀了《关于反对和制止当前基层干部、党员中违法乱纪偏向的紧急通知》,通报批评了部分区、乡、社干部捆绑吊打群众等严重违法乱纪的错误。9月,制定了《当前监察工作意见》,坚持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1958年,全区监察干部走出办公室,克服“官”、“阔”、“骄”、“娇”、“暮”、“怨”六气,在监察工作中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比深入,比办案质量,比党性”的友谊竞赛活动。
  1960年,全区开展了机关反右整风和农村整党整社,开始纠正1958年以来刮起的一平二调、共产风、浮夸风的错误。地区监委结合具体案例,学政策学査处案件的方法,使监察干部受到系统的思想、政策和理论教育,提高了监察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区纪检机关被撤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纪检机关恢复。在总结20余年纪检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反对特殊化,转变领导作风》的措施,从而促进了全区10个县委、203个公社党委、8564个基层党支部健全党内各种规章制度。
  1979-1980年,全区共举办党员干部党纪教育集训班1353期,90%以上的党员干部参加了集训.针对部分党员存在的无政府主义、派性、特权思想等问题,又普遍向广大党员进行民主集中制,党的优良传统,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政治、思想路线教育;联系实际,认真清理思想,剖析派性及左倾错误的危害,从而加深了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
  1981—1985年,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违纪农转非、违纪建私房、长期借欠公款及用公款请客送礼等问题,开展了自上而下的逐级清査。把教育与制定各种防范措施相结合,完善规章制度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大张旗鼓地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地纪委把全区经济犯罪的情况归纳了八个方面的问题,印发全区,并在全区开展了党风大检査,使全区党员干部受到生动实际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案件审理1950年,结合整党,中共菏泽地委纪委开展了对违纪案件的査处工作。共査处违法违纪案件294起,涉及县级干部3人,区级干部92人,一般干部199人;对118名违纪人员给予了纪律处分,其中15人被开除党籍,7人被留党察看,8人被撤销职务,88人受到记过、警告等处分。
  1951年2月,重点检査了粮食、百货公司等单位的问题。在“镇反”中,对包庇地、富、反革命分子的7名党员进行了严肃査处。全区共受理脱产干部党员违纪案件261起,263人.其中蜕化堕落的121人,贪污受贿、侵占斗争果实的31人;包庇坏人、丧失革命立场的15人;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的7人;无组织无纪律的37人;其他52人。
  ;1952年,配合“三反”、“五反”运动,查处贪污分子2148人,其中万元以上的4人,万元以下千元以上的183人,千元以下的1961人;给予刑事处分的131人、行政处分的654人。收缴赃款及赃物折合人民币537510元。
  1953年,配合新“三反”(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运动,采取由上而下的纪律检査和由下而上的群众揭发检举相结合的办案办法,查处违纪案件424起,427人,其中县级干部31人,区级干部221人,一般党员干部175人.401人受到处理,其中开除党籍的75人,留党察看的36人,撤销职务的42人,警告128人,劝告22人,免于处分的98人。
  1954年,重点检査在统购统销工作中执行党纪的情况,在检査中,对违法乱纪的1042人,给予了开除党籍、留党察看、开除工作籍、警告等处分。
  1956年,依据中监委《关于加强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监察工作的决定》、《关于处理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共产党员违犯党的纪律的几项规定》等文件,査处了一批贪污、盗窃、私分公共财款、乱宰牲畜、乱伐树木、坚持剥削阶级立场、破坏党的合作化政策、抵触合作化运动的案件。在改造落后乡工作中,配合有关部门对453个乡的党组织进行了整顿.査处了丧失阶级立场、违法乱纪、蜕化变质的违纪案件1816起。同时,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发生的官僚主义,破坏党的团结和腐化行为进行了査处。共处理违纪案件3378起,处分党员3104人,其中开除党籍的1575人,留党察看的690人,撤销党内职务的301人,警告和严重警告538人,另外劝告28人,免于处分的246人。
  1957年,在查处违纪案件中,有的党组织掌握政策不严,材料不实,错案较多;有的不按组织手续办事,不尊重党员个人权利,用强迫的手段让受处分的党员在处分决定上签字。为此,地监委迅速贯彻全国第二次监察工作会议精神,检查纠正了在査处工作中的错误做法。是年受理各种违纪案件2487件,査处1995件,有603人受到党纪处分。
  1959年,重点查处了部分党员干部投机贩卖、瞒产私分和铺张浪费等问题。在组织处理中,强调了“严肃谨慎、区别对待”的方针。共査处违纪党员1121人,其中,479人被开除党籍,221人给予留党察看,144人被撤销党内外职务,277人受到严重警告和警告处分。
  1961年,全区大兴调査研究之风,地监委对8个县、市,118处人民公社,3096个生产大队的情况进行调査,排出一类县1个,二类县3个,三类县4个。一类公社31个,二类公社53个,三类公社34个.一类大队814个,二类大队1424个,三类大队858个。三类县、社、队的主要问题是:官僚主义严重,强迫命令,违法乱纪,党的组织原则和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在解决三类社队的问题中,处理犯错误的干部1656人,其中撤职393人,停职检査732人,在职检查505人,调离26人。
  1962年,中央发出“凡是在拔,白旗,反右倾,整风整社,民主革命补课运动中批判和处分完全错和基本错的党员、干部,应当采取简便的办法,认真地、迅速地加以平反”的通知后,全区共甄别错案47051人,占受处分党员、干部总数的98.7%。
  1963年,全区进行了以“四清”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运动中,对犯有贪污、受贿的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促其积极退赔,对不需要处分的进行了及时解脱。是年全区共受理揭发控告案件2301起,当年处结1559起,上年遗留案件625起,结案526起,总结案率为71.2%,共处分违纪党员689人。1964年,重点査处了在历次运动中压制民主、破坏经济、违反财经纪律、贪污、盗窃、官僚主义及政治思想意志衰退等所造成的违纪案件°全区共处分违纪党员880人。:1966年5月,开始“文化大革命”,全区党的纪律检査工作中断。
  1979年,各级纪委相继恢复。1980年地区纪委直接査处鄄城县农林永系统在1979年改临时工为固定工中合伙作弊的案件,其所改固定工158人,无一人符合条件。此案牵扯到地、县十几个局级单位和30多名正副科局长以上的领导干部。经多方调查取证,将158名已改为固定工的人员全部退回,并对参与作弊的干部分别给予撤职、严重警吿等处分。
  1981年,地区纪委配合省纪委检査20起地、县领导干部的问题。全年共发案727起,査结566起,其中违犯政治纪律的15起,违犯财经纪律的131起,以权谋私和思想作风方面的420起,共处理党员304人。同时,对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也及时地进行了清査。全区共清査涉及人员502人,其中388人属说错话办错事的,在讲清楚之后及时予以解脫,绝大多数安排了适当工作。按打、砸、抢罪处理的3人,拟定为严重政治错误的35人,一般性错误的76人,共计114人。
  1982-1985年,地区纪委认真査处、纠正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较大的不正之风和严重的经济犯罪活动。一是查处违纪建私房。1976—1983年底,全区2219名干部、职工在城镇私建房屋7391间,占地面积767亩。其中党员106人;县级干部17人,区级干部326人。共査岀违纪建房的1473户,有各种经济问题的820户,贪占价值达37,84万元,收缴33.48万元.按政策将房屋没收归公的7户,折价归公的60户,强行拆除的3户,收回建房宅基地30亩。受到党纪处分的16人,政纪处分的7人,逮捕法办的5人。二是査处多占住房。1983年,査出超标准住房的1739人,退出住房的389人,加收房租和罚款的193人.对超标准住房的7名地专级和124名县级干部全部按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三是査处借欠公款。1983年底,全区共査出35804名干部、职工借欠公款653.06万元,归还580.'64万元,占借款总额的89.1%。四是纠正农转非户口 °1983年底,全区清査出非法 “农转非”户口94人,全部予以清退。另外,还查出并清退违纪招工、招干、升学、征兵、接班顶替和假待业者3000余人.五是打击严重的经济犯罪。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后,地纪委迅速组织起相应的办事机构,对大案要案实行责任制,重点突破震动大、破坏性大的案件°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揭露出各种经济案件859起,基本查清603起,结案416起,其中大案要案338起,基本査清271起,结案175起。共查获赃款717.2万元,追回赃款268.4万元,赃物938件.案件涉及1842人,其中党员602人,一般干部629人,副县、区级以上干部79人.共逮捕法办257人,给予党纪处分的117人,政纪处分的79人。
  纠正冤假错案1979年,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同组织、人事等部门对“三类案件”(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或为邓小平鸣不平而遭错误处理的案件)进行平反昭雪。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中,注意掌握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宜粗不宜细,宜简不易繁,宜宽不宜严的原则,原结论不准确,原材料不实,证据不足,主要错误失实的一律改正;对集团案统盘解决,体现给出路的政策。对因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邓小平鸣不平而受到错误处理的案件119起129人给予彻底平反.1980年,对“文化大革命”中3330名受处分党员的申诉案件进行复査,其中全错全纠的141人,部分纠正的517人.对在“文化大革命”中自杀的68名党员,进行了平反昭雪.此后又对1958年反右派中原划为右派的4609人进行平反纠正。对1958-1961年历次反右倾中受处理的29957人进行复议,改正29803人,占原受处理的99.5%。
  1981年,为善始善终地做好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工作,对“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处分的3330名党员在上年复查的基础上,又继续进行复査,全错全纠和部分错部分纠正的,上升到1163人.全年受理历史遗留案件共447起,复査359起,其中撤销原处分决定的146人,减轻处分的96人,改变原处分结论的12人,维持原处分结论的105人。
  1985年,进一步落实干部政策,全区共排査历史遗留案件153起,复议102起,其中撤销原处分决定63起,减轻处分的25起,维持原结论的14起。
  中共菏泽地区纪委部分年份案件检査情况统计表第六节宣传工作
  1937-1945年,宣传部门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围绕“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任务,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光辉思想,坚定了全区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945-1949年,为建立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大力宣传了打倒蒋家王朝、推翻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必胜,国民党军队必败的道理,积极动员适龄青年参军参战,发动解放区民众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支援解放战争,开展生产自、救,推动土地改革,踊跃交纳公粮,巩固人民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区党的宣传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50年,全区广泛开展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活动,并进行了“中苏友好”及“和平签名”活动的宣传,全区共有154.56万人在和平宣言上签名。1951-1953年,配合“土改”、“镇反”、“三反”、“五反”等运动,广泛宣传指导这些运动的方针、政策。1954—1955年,重点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全区组织1万多人参加的宣传队伍,深入农村各户,宣讲党的总路线.结合全区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推动了全区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和“三定”(定产、定购、定销)等政策的贯彻落实・1956年,通过对《农业发展纲要》的宣传活动,激发了全区单干农民入社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围绕党的“八大”制定的路线,进行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宣传。
  1966-1976年,宣传工作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主要宣传了“斗争”哲学,在各个领域全面开展“大批判”。大搞“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四无限”(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活动。这一时期的宣传助长了左倾错误的发展。
  1978年,中共"一届三中全会后,宣传工作得到恢复和加强。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拨乱反正,解放思想,重点抓了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任务和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宣传。1979年,地委宣传部组织一切宣传力量,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了党在新时期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移的理论、方法和内容,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文献,发行学习材料2&34万册。1981—1982年,宣传贯彻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入开展以“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1984年在全区广大城乡普遍开展了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的宣传教育,发动青少年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全区共建学雷锋小组34281个,组织各种形式的服务队1321个,为社会做好事81326件.1985年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在全区党员中开展了党风党纪宣传教育,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惩腐倡廉,密切党群关系,从而稳定了全区的政治经济形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七节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菏泽地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引下,各县先后建立了抗日政府°1939年7月,苏鲁豫区党委派遣杨海天等10余人组成工作队在鲁西南地委的领导下,建立了巨(野)菏(泽)定(陶)金(乡)成(武)五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吸收开明绅士、进步教师和工商业者参加抗日政府。1944年冬,在壮大人民武装的同时,通过各种关系,使山东保安第十五旅二团团长姬常周接受中共巨南工委领导,率其部800余人起义,编入地方抗日自卫团。1946年5月,国民党十七总队司令兼东明城防司令杜淑接受中共领导,率5000官兵通电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共菏泽地委团结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合作共事。全区各民主党派人士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2人;安排为省政协委员的1人;全区10县中,参加县级以上领导班子的民主党派人士2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委和各县委都成立了落实统战政策领导小组。根据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精神,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全区需要落实统战政策的3628件,落实对象14926人;已落实3546件,14561人,占98%,其中错划右派、原工商业者、去台人员在大陆的亲属、起义投诚人员等因错误处理受株连回乡的家属子女农转非的2522户,13991人;给因受错误处理的296人恢复原职级待遇,恢复公职的109人;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停发扣发工资的296人补发了工资;将86名原工商业者划为劳动者,补发了生活补助费;对原是干部身份的174人恢复干部身份;为去台人员在大陆的亲属落实政策、恢复名誉的129人;给125名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平反;为825名起义投诚人员颁发了“起义投诚证书";为错划为右派的5名大。中专学生接算了工龄。此外,还落实房产政策75件,清退宗教房产22200间。到1985年,全区为海峡两岸亲人牵线搭桥,联络台属200余户,为台属寻找在台亲人50余人。297人来大陆探亲访友,168人次境外会亲。第八节县市委简介
  中共菏泽市(县)委员会1938年11月,中共荷泽县工作委员会建立。汲丕显任书记1939年3月,中共荷泽县工委改建为中共荷泽(西北)县委员会。先后隶属郓城中心县委、鲁西七地委、运西地委、鲁西地委、冀鲁豫二地委领导。1940年7月,鲁西南根据地不断扩大,冀鲁豫三地委决定,在菏泽城西南安陵集一带建立中共菏泽(西南)县委员会,程力夫任书记。1942年9月,中共菏泽(西北)县委改建为中共南华县委,隶属冀鲁豫十地委,杨锦堂任书记。1943年11月,建立中共临泽县委,徐翼、徐雷健先后任书记。1946年2月,中共菏泽市委建立,刘镜西任书记。是年9月,国民党军占领荷泽城,菏泽县委转移到黄河以北。11月撤销中共菏泽县委。1948年11月,冀鲁豫区党委决定,将临泽县委改建为中共菏泽县委,张文轩任书记。1949年8月,将菏泽专区西南部的安陵、南华县的东部和郓巨县西部合并,恢复原建制,重新组建中共菏泽县委,隶属中共菏泽地委领导,任轮升任县委书记。:1958年2月,中共菏泽县委将12个区党委改建为29个乡党委和1个城关镇党委。是年9月,所辖区、乡党委改为11处人民公社党委。1960年1月,菏泽县委改为菏泽市委,1963年3月又复为中共菏泽县委。1969年11月,成立菏泽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8月,中共菏泽县委召开第三次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1983年9月19日,中共菏泽县委改称中共菏泽市委°1985年7月,菏泽市委下辖11个办事处党委、11个镇党委、21个乡党委。
  中共曹县委员会1937年11月,中共曹县工作委员会在县城内鼓楼街建立。沈建华任工委书记。1938年3月,中共曹县工委改称中共曹县县委。1939年7月,鲁西南地委建立后,重新组建曹县县委,曹志真任书记。在重建曹县县委的同时,鲁西南地委又在曹县西北和东明县东南结合部建立中共曹东县委;1939年7月,在曹县、考城结合部建立曹考县委。1940年7月,中共曹东县委撤销,建立曹县(西北)县委.1942年8月在曹县、商丘、民权、兰封、考城五县边区建立曹商民兰考五县边区工作委员会,李济民任工委书记。1943年8月,为纪念鲁西南第一任已故专员刘齐滨,将曹县(西北)县委改名为中共齐滨县委(1949年9月齐滨县委并入曹县县委),同时,在曹县南部建立了中共曹南县委,在曹县东部和成武西部建立中共成曹县委(1945年9月,曹南、成曹县委撤销)。1945年5月,中共冀鲁豫第十地委决定在曹县青堌集南五乡和河南省虞城县北部建立中共虞城县委(是年12月撤销九是年9月,为纪念革命烈士袁复荣、朱程,在青塡集新建中共复程县委(1956年撤销),同时在县城内建立中共曹县县委。1949年全国解放后,中共曹县县委隶属于中共菏泽地委领导。1967年1月,“造反派”夺取中共曹县县委和曹县人民委员会党、政、财、文大权。1968年3月正式成立曹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9月,成立曹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王绍武任组长。1972年7月,重建中共曹县县委,李民任书记。1984年5月,进行机构改革,中共曹县县委下辖50个乡、镇党委。1956-1984年,中共曹县县委共召开6次党的代表大会。
  中共定陶县委员会1938年10月,中共定菏特支建立.李鸣亭任特支书记,国耕晨、晁纯斋任特支委员.特支辖定、菏交界地带6个党支部,属曹县县委领导。1939年7月,成立了中井定陶县持支委员会,国启民任书记。1941年9月,建立中共定陶县工委,李鸣亭任工委书记。1942年2月,撤销中共定陶县工委,建立中共定陶县委员会,杨用信任书记。1949年1月,中共定陶县委进驻县城,设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办公室、纪检组、敌工部、民运部6个工作部门,辖10个区党委。1958年7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建立11处人民公社党委。是年11月,撤销定陶县,并入成武县,同时撤销中共定陶县委1961年10月,恢复定陶县和中共定陶县委。1967年5月,成立定陶县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1970年3月,建立定陶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11月18日,中共定陶县委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新一届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撤销。1979年1月,增设6处人民公社党委。1984年1月,全县由18处人艮公社党委(含1963年6月设立的东王店公社党委)改建为19处乡、镇党委(增设一千王乡党委)。1956—1985年,中共定陶县委共召开5次党的代表大会。
  中共成武县委员会1942年7月,中共成武县委在申楼成立,卢盛亮任书记,归巨南工委领导.1943年1月,巨南工委划归湖西地委后,该县委受两委双重领导。:1946年3月,巨南工委撤销,该县委划归湖西地委领导。1949年,全国解放后,中共成武县委设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统战部等职能部门。1952年11月,湖西地委撤销,该县委划归菏泽地委领导。1956年5月,中共成武县委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委常委会,祝清源任县委书记°1963年11月7日,中共成武县委召开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成武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8人,平均年龄41.7岁,韩健刚任书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遭到冲击,机构瘫痪。:1969年10月,成武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立,行使县委的职权。1971年7月,第三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委员会和常委会,张玉修任书记.。是年10月全县10处公社党委恢复。1980年10月9日,中共成武县委召开第四次党的代表大会,产生成武县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7人,平均年龄46岁,魏正亭任书记。1984年4月22日,中共成武县委召开第五次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成武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7人,平均年龄42.7岁,王进宝任书记。是年5月,实行机构改革,中共成武县委将原有的10处人民公社党委改为18处乡、镇党委。
  中共单县委员会1937年12月,中共单县县委在单县东南张寨村成立,李毅任书记。1938年10月,成立了金单曹中心县委,李毅任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5月,中共苏鲁豫特委升格为山东分局苏鲁豫边区党委,中共单县县委隶属山东分局苏鲁豫边区党委。1941年秋,在单县东北曹马、芳桂两区的基础上设立中共曹芳工委(县级),李克任书记。是年10月,以单县南部的黄岗、琴山、杨楼为基础设立中共单西南工委(县级),丁涧桥任书记。:1943年7月,将曹芳辖区与金乡县南部合并,建立中共金曹县委。1944年6月,单西南工委改为中共临河县委,丁涧桥继任县委书记。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单县县委机关迁入县城。1946年,临河县委改称单虞县委.1949年9月,中共单虞县委并入中共单县县委,张启功任第一书记。1953年7月,湖西地委撤销,,中共单县县委划归中共菏泽地委领导。全县辖12个区委,1个乡党委。1958年3月,中共单县县委辖30个区乡党委,9月改为13处人民公社党委。1959年9月在.13处公社党委的基础上又增设4处公社党委1967年1月,中共单县县委被造反组织夺权,县委工作机构瘫痪。是年3月,单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委、县人委。1969年11月,建立单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2年9月恢复中共单县县委之后,召开第四次党的代表大会,张新村任书记.1984年2月,全县实行机构改革,将原公社党委改建为7区、8镇、30个乡党委。
  中共巨野县委员会1939年5月,在巨野县西北部、郓城县南部地区,建立了中共郓巨工委,杨海鹏任书记。是年8月,巨野、菏泽、金乡、成武、定陶五县边区工委成立,杨海天任书记。9月,在巨野县和嘉祥县交界处岳楼村建立中共巨嘉工委,毕天增任书记,不久该工委撤销。10月,中共郓巨工委和郓鄄工委合建为郓鄄巨菏四县边县委,白桦任书记。11月,建立中共巨野工委,王文任书记。1941年2月,鲁西区党委决定,在巨野南部建立了中共巨南工委,颜竹林任工委书记。1942年12月,撤销中共金西工委,建立中共金巨工委。1943年6月,金巨工委改为金巨县委,黄天明任书记.1945年8月,中共巨野县委建立。1946年2月,金巨县委撒销,建立巨南县委。1949年巨野、巨南、郓巨三个县委同时并存,9月撤销巨南和郓巨两个县委,并入中共巨野县委,归属平原省湖西地委领导,冯克任书记。全县辖11个区党委。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后,改属山东省湖西地委领导。1953年7月撤销湖西地委,该县委归属山东省荷泽地委领导。1958年3月,将11个区党委改建为23个乡党委。是年9月,将23个乡党委改为11处人民公社党委。1967年2月24日,红卫兵造反组织夺取巨野县党、政、财、文大权,成立了巨野县革命委员会。1970年5月,建立巨野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高文德任组长。1971年11月20日恢复中共巨野县委和全县11处公社党委。1978年12月,11处公社党委扩建为21处公社党委。1983年4月,21处公社党委改建为26处乡、镇党委。1956-1985年,中共巨野县委共召开6次党的代表大会。
  中共梁山县委员会1940年8月,中共鲁西区党委决定在昆山建立实验区工委,直属区党委领导.1941年1月18日,中共昆山实验区工委改为中共昆山县委。邵子言任县委书记。1949年8月25日,中共昆山县委改名为中共梁山县委.下辖9个区党委。1952年增为11个区党委,36个乡、镇党委.1953年,全县共设15个区党委.1958年2月,撤区并乡,改建为25个乡党委和1个镇党委。 是年8月,在人民公社化中,撤销乡、镇党委,改建为7处人民公社党委。1965年公社党委增至17个°1967年1月30日,中共梁山县委被造反派夺权后而瘫痪。2月成立了梁山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原县委的职权。1969年10月8日,梁山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0年1月,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成立,行使原县委职能部门的职权。1971年8月15日,中共梁山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恢复中共梁山县委,张玉颜任县委书记。1972—1979年,全县共有公社党委20个。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县由20处公社党委改建为7个区党委、31个乡、镇党委。1956—1985年,中共梁山县委共召开6次党的代表大会。
  中共郓城县委员会1938年1月,中共郓城中心县委成立,梁仞仟任书记(另说高启云任书记》,辖郓、鄄、巨、菏边区一带党组织。1939年5月,中共郓城中心县委撤销,建立中共鲁西区第七地委和中共郓城县委、郓巨工委、郓鄄工委。是年7月,中共郓鄄工委改为郓鄄县委。10月,郓鄄、郓巨两工委合并,建立中共郓鄄巨菏四县边工委,是年12月并入中共郓城县委。1941年下半年,菏城、郓南二县大部分沦为敌占区,12月郓南县和巨菏县合并,复建郓鄄巨菏四县边工委,关胜志任书记。1943年11月,中共郓鄄巨菏四县边工委撤销,建立中共临泽县委。1944年12月,建立中共郓巨县委,彭挺任书记。:1946年1月,郓城县分出郓北县(此时,郓城境内三县并存)。1949年9月7日,郓城境内各县委合并为中共郓城县委,扈国华任书记。全县辖11个区党委。1950年12月,11个区党委调整为14个区党委,后又调整为17个区党委。1958年2月,撤销17个区党委,建立34个乡、镇党委。是年9月,将34个乡、镇党委改建为14处人民公社党委。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部分群众造反组织夺取县委大权,县委机构瘫痪。1968年5月,成立了郓城县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1970年5月,建立了中共郓城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陈思任组长。1971年12月,中共郓城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郓城县第四届委员会。1984年,中共郓城县委进行机构改革,将27个人民公社党委改建为38处乡、镇党委1956-1985年,全县共召开6次党的代表大会。
  中共鄄城县委员会1939年5月,在郓城、鄄城交界处成立了郓鄄工委,李天义任书记。是年9月,为加强党对濮县黄河以东地区的领导,成立了中共鄄城县委,董铁夫任书记。10月撤销中共郓鄄工委。1942年10月为加强对卷西地区的领导,成立了鄄西工委,高明任书记。是年12月,郓南县委、巨菏县委同时撤销,组成中共郓鄄巨菏四县边工委。1943年11月,撤销郓鄄巨菏四县边工委。1944年2月撤销鄄西工委,并入鄄城县委。1949年10月,中共鄄城县委在全县设立10个区委。1957年12月,撤销10个区委,设立29个乡党委,1958年3月,调整为19个乡党委。是年9月,撤销乡党委,设10处人民公社党委。1967年2月,县委及各公社党委都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瘫痪。1968年4月,成立鄄城县革命委员会。1970年2月,建立中共鄄城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9月中共鄄城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鄄城县第四届委员会。时辖10处人民公社党委。1979年2月,又增设8处公社党委。1984年1月,公社改为乡、镇,全县共有27个乡镇党委。1956—1985年,中共鄄城县委共召开6次党的代表大会。
  中共东明县委员会1937年10月,中共东明县工作委员会建立,张恩桐任书记。1938年10月,工委改为中共东明县委,张华任书记°1941年1月,在夏营一带,建立中共东垣县工委,6月改建为中共东垣县委°1942年9月,在东明、菏泽交界处建立中共南华县委。1943年1月,在濮阳、滑县、东明、长垣四县交界处建立中共滨河县委。1944年2月撤销东明县建制,县委随之撤销。1945年9月,恢复中共东明县委,张治刚任书记。1947年8月,东垣县建制撤销,辖区并入东明县。1949年该县委隶属中共菏泽地委。1952年11月,东明县委改属郑州地委,1955年4月,改属开封地委。1963年4月,复属菏泽地委。1967年2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县委和各公社党委瘫痪。1968年2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10月,建立中共东明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恢复东明县委。1978年12月,全县组建18处公社党委°1984年1月,由18处公社党委改为22个乡、镇党委。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东明县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