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基建拨款与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23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基建拨款与监督
分类号: F830.46
页数: 4
页码: 446-449
摘要: 拨款1952年交通银行菏泽办事处只办理菏泽城内基建及水利工程拨款,其余各县基建项目委托各县人民银行代理。1954年对建设单位的施工预算进行审查,凡列入国民经济计划的都由建行拨款监督。
关键词: 基建拨款 监督

内容

拨款1952年交通银行菏泽办事处只办理菏泽城内基建及水利工程拨款,其余各县基建项目委托各县人民银行代理。1954年对建设单位的施工预算进行审查,凡列入国民经济计划的都由建行拨款监督。
  1958年“大跃进”,只讲服务,不要监督,基建拨款失去控制。1959年执行“缩短战线,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方针,对全区61个基建项目进行调査,确定缓建项目25个,拨款额116.9万元。1964年检査制止了计划外楼堂馆所的建设,抓了赵王河和鄄城、郓城、梁山三县排水治理两项工作,各拨款500万元。1966年专区支行重点抓了菏泽棉纺厂、仪表厂、油泵油嘴厂及梁山国棉厂、轴承厂、石棉厂、油漆厂等搬迁的“小三线”建设项目拨款。1968—1972年期间,基建拨款工作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直到1973年才加强了拨款监督,认真抓了促工程进度促收尾配套工作。1975年扩大农业基建拨款额达1702万元,占基建总额的三分之二。1976-1978年主要抓了黄河治理,单县一万纱锭棉纺厂建设,单县、曹县、巨野三县各500吨冷库建设, 济菏铁路建设等项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建规模扩大, 建行由过去只管拨款结算,发展到对基建、挖潜、革新、改造、信托等全面管理。1982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拨款监督,促进了菏泽冷库、菏泽啤酒厂、菏泽第二毛纺厂、单县惠河治理、东明阎潭闸等项目的建设,均较好地完成了计划。1983年办理了新菏铁路拨款、概算投资3.58亿元,实际投资2.3亿元,保证了新菏铁路工程当年开工当年通车。
  建国后,国家一直把黄河、水利治理作为
  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地区建行经办的大、中型项目共5个,其中黄河治理占4个。1949-1985年黄河治理投资3.95亿元,水利投资2.75亿元,先后开挖了东鱼河、洙赵新河、梁济运河、太行堤河、万福河、黄河故道等6条骨干排水河道,按设计排洪排涝流量约等于解放初期的10倍。建国后全区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9.53亿元。
  菏泽地区1949-1985年黄河系统基建投资表菏泽地区1949-1985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衷
  菏泽地区1950-1985年基本建设拨款投资情况表
  监督审査预算:1954年,菏泽地区建行开始审査工程预算。审査内容是土建工程中的工料耗用量、材料基价及工程造价标准等。审查定案共8份,高估冒算约占8.4%。
  1956和1957年两年共收到预算总值475.51万元,净核减408.99万元。1972—1985年审查工程预算2.84亿元,核增481.09万元,核减2033.78万元,净核减1552.69万元,占审査定案价值的5.45%。
  落实计划:1960年为缩短基建战线,通过落实投资计划88个项目,核减33个,计划投资1199.14万元,核减306.66万元,占计划的25.57%。由于不能量力而行硬上项目,工、料、设备、运费涨价和为防震而提高建筑标准,1972—1985年计划投资40135万元, 投资缺口3448万元。
  结算方式:1952年执行分旬预支、按月结算的办法。1956年对投资大、工期长、统计健全的施工单位试行分部(项)结算方式。对3个月以下的零星基建采取了分项汇拨资金,竣工后一次结算。1972年实行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按预(概)算结算的办法。1980年执行不分工期长短一律按月报表的工程进度预支,竣工后一次结算。
  投资包干;1958年菏泽专区实行基建投资包干。1960年6月菏泽专区支行与建工局联合制定了《基本建设投资包干办法和投资包干合同试行办法》。是年,全区实行投资包干的单位共102个,占总项目数的30%,包干投资额为2659万元,占总投资的56%.投资包干办法于1961年停止,1973年6月恢复。1976年地区支行会同梁山办事处,在该县黄河复堤施工中首次推行投资包干试点,实行“三包三定”(包任务定工期,包质量定措施,包投资定政策)。经建行审査后的包干预算为241万元,由于调动了包干单位的积极性,50天的施工任务提前17天完成,工效提高1.5倍,并节约投资13万元,占施工预算的5.4%,经验收,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1984-1985年,为促进建筑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荷泽地区建行会同地区建委等有关部门,推行了基本建设投资包干,采用了水利工程按审定后的工程预算包干,工业与民用建筑按平方米造价包干的办法。
  压缩工程:1958年全区基建拨款支出2330.35万元,比1957年增长一倍。1960年执行中央“八字”调整方针,降低积累率,缩短基本建设战线.1961年经清理确定停止、缓建项目共39个,其中撤销2个,停建10个。1978年压缩在建工程投资1510万元。1980年压缩16个项目的投资627.5万元,缓建3个项目压缩投资313万元。1983年严格控制基建规模,清査停建项目31个,压缩投资720万元,缓建项目22个,压缩投资407万元,压缩1个工程量项目(菏泽棉纺厂扩建)投资1577万元。
  审査决算:50-70年代,各单位基建财务决算由地区建行签证,向国家报帐.1965年专区建行、农行组织力量共同审査基层决算145份,总投资1661.36万元,发现有差错的55份,及时进行了纠正.1975年随着农村建筑队承包基建工程的增多,对县以下建筑队的决算也纳入审査范围。1976年对全区总投资7664万元的210个决算单位进行审查,共剔除转移资金11.5万元,请客送礼0.86万元,虚报投资32万元,其他61万元,清理压缩在建工程投资596.3万元°1980年全区试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编报决算单位293个,决算价值10460.60万元。经审査追回转移资金8.83万元,剔除计划外完成工作量31.18万元,压缩在建工程投资1617.59万元。全年资金运用率为85.45%,比上年提高3.5%;内部资金动员率为89.66%,比省规定多69.66%°1981—1985年通过审査决算,共剔除不应列入决算的资金465.29万元,制止和追回各种转移资金85-84万元,清理压缩在建工程投资1240.5万元。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棉纺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
鄄城县
相关地名
郓城县
相关地名
梁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