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17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电信
分类号: F621
页数: 3
页码: 370-372
摘要: 有线电报菏泽区内有线电报线路始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国电报局架设开封至曹州线路120公里,曹州电报局有“直列式”莫尔斯电报机一台,主要开办官府电报、新闻电报、普通电报3种。1934年,菏泽电报支局有电报线路3条,线路总长144公里,其中曹州至巨野线路长80.6公里,曹州至东明线路长37.5公里,曹州至定陶线路长25.9公里。
关键词: 电信规划 电信发展

内容

第一节电报
  有线电报菏泽区内有线电报线路始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国电报局架设开封至曹州线路120公里,曹州电报局有“直列式”莫尔斯电报机一台,主要开办官府电报、新闻电报、普通电报3种。1934年,菏泽电报支局有电报线路3条,线路总长144公里,其中曹州至巨野线路长80.6公里,曹州至东明线路长37.5公里,曹州至定陶线路长25.9公里。经办国内国际电报5种,即寻常电、加急电、新闻电、政务电、交际电,并增设邮传电报、电报挂号和专送电报业务。1938年,电报通讯中断。1949年8月,开通荷泽一新乡人工电报电路1条,主要设备有人工继电器电键音响机、自动振荡器各1部。1950年,架设、开通菏泽一濮阳、菏泽一单县线路。1951年,开通菏泽一兰封(兰考)人工电报电路。1952—1953年,开通菏泽一济南人工电报电路,有人工继电器电键音响机3部。1956年,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菏泽首次增装菏泽一济南PFC单路载波机,安装了双工电报机和电报小型交换机,并开通菏泽至曹县、定陶、成武、鄄城4条人工电报电路。1959年,开通菏泽至济南电传电路1条,菏泽至济宁电报电路1条,并从山东省邮局调来1部美国产15型电传机。1960年,电报设备共有各种电传打字机3部,莫尔斯自动发报机1部,莫尔斯人工电报机9部,电报电路10条。1966年,区内有电报电路13条,人工电报机11部,国产55型电传打字机3部。1974年,菏泽至梁山、单县、曹县电传电路,全部使用国产55型电传机。1978年,四路载波机取代美国产 X—61822载报机。1979—1983年,共开通了菏泽至成武、聊城、济宁等7条电传电路,对所属9个县局全部使用了电传打字机。1985年,菏泽电报电路共19条,主要设备有载报机6部,电传打字机27部。
  无线电报1930年,菏泽开始有无线电通讯,主要设备是一部火花式长波无线电台。1935年,菏泽无线电台划归荷泽电报局统一领导。1948年,有高直流两用手摇发电机15瓦无线电台1部。
  建国后,在菏泽设无线电台1处,直通平原省局新乡,主要设备是短波收讯机2部、短波发讯机2部、15瓦手摇发电机1部,电路1条。1952年,撤销平原省,菏泽一新乡无线电报电路撤除,开通菏泽至济南无线电报电路1条。1964年,开通菏泽一梁山、菏泽一单县、菏泽一东明3条无线电报电路。菏1970年,开通菏泽一枣庄、菏泽一济宁两条电报电路。1973年,主要无线电报设备有:81型102E15瓦收发讯机5部。XF-D250瓦发讯机1部, TC-2020W收发讯机1部,430-1型收讯机1部,BC—312—N收讯机1部,BC—191—F75W发讯机1部,1842中报100W发讯机1部。WT004A发讯机1部。1976年,开通菏泽至定陶、成武、鄄城、巨野、曹县、郓城6条无线电报电路。至此,全区无线电报通讯网构成,共有电路13条。菏泽至各县联络点不做真报,只定点联络,主要做备用电路。1985年,共有无线电报电路12条,短波收报机21部,15瓦发讯机15部,短波收讯机6部,150瓦发讯机6部,电台2处,通讯车1辆。
  第二节电话
  长途电话1931年,荷泽成立山东省菏泽长途电话分局。是年4-5月,架设了曹济区济宁、菏泽一带10县的长途电话。1933年,架设菏泽一巨野长途线路。1934年,架通了菏泽一鄄城长途线路,长40公里。1935年,架设了荷泽一郓城长途线路,长46公里。这时长途线路多系单线,音质较差,话费高, 业务量较小。1945—1948年,年平均交换量仅1100份。建国后,菏泽专区各级人民政府多次拨出专款扶持电信事业的发展。1949-1953年,架通了菏泽至各县长途线路,并且是钢质双线。1953年,长途线路达12条,业务量年平均4746份,同时降低电话收费,由建国初期的37级计费,每3分钟为一计算单位,改为13级计费,以1分钟为计算单位。最高话费从7.8元降到3.6元,相当于南京国民政府中华电信收费的九分之一,是世界上收费标准最低的国家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长途线路的发展受到影响。1966年线路32条,到1973年仅有54条,年均交换量为486120份,低于1965年的592989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途电话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79年,增开菏泽一济南、菏泽一青岛、菏泽一临沂等长话电路,年末共有电路68条。1982年,长话电路达82条。1985年,共有长话电路95条,其中济南10条、青岛1条、烟台1条、潍坊1条、张店1条、德州1条、泰安1条、济宁5条、聊城1条、临沂1条、滨州1条、枣庄1条、兖州3条、滕县1条、嘉祥2条、曲阜1条、邹县1条、鱼台1条、金乡1条、曹县7条、定陶7条、成武5条、单县7条、巨野6条、梁山9条、郓城6条、鄄城5条、东明8条,交换总量1053千张。
  市内电话1932年,菏泽县电话事务所在菏泽城里为机关及部分驻县城的区公所,安装电话30余部,由县公署总机接转。建国后,各县政府及直属机关安装一部分话机,接入县政府交换机上。1953年,地方电信设备划归邮电局,将原政府机关的用户话机,接入邮电局,开始按市话用户进行建设和管理。
  1949年,市话设80门磁石交换机1台,用户话机60部。1953年,地方政府电话并入邮电局,设180门磁石交换机3台,有用户话机125部。1953—1974年经过多次增容,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增容至1100门11台,用户实占门数855门。1976年,为保障地委、行署机关的通讯,在地委院内设地委总机1处,有交换机3台。是年底,市话交换机总容量扩容至1880门,其中磁石1680门。交换机实占容量达1490门。1978年,增容至1980门,用户实占门数发展到1553户1984年,增容100门,年末市话交换机21台,总容量2375门,实占2314门。1985年,全区市话共4914户,比1950年的49户增加了4865户。
  建国前后,市话通讯的主要线路是架空明线线路,架设的线路大多是单线回路或一线多机的同线电路,通话质量不高。1949年,开始对市话杆路进行整治改造,年底,架空明线线路长30对公里。1952年,市话线路由单线全部改为双线,架空明线48对公里。1954年,长话台、市话台分设,在用户线路上开始使用电缆,架空电缆2.1皮长公里,电缆芯线194对公里,出局电缆线200对,杆路增至14杆公里,架空明线63对公里°1969年,重新测量调整市话杆路,改换电缆容量,是年底,杆路增至56杆公里,架空明线增至165对公里,电缆增至9.2皮长公里,电缆芯线增至749对公里。1979年,铺设地下电缆管道13管公里,埋设地下电缆13皮长公里,架空电缆38皮长公里,电缆芯线3990对公里,架空明线121对公里,城内主要街道基本改为电缆。1985年,市话有杆路90公里,架空明线101对公里,电缆73.9皮长公里,电缆芯线8451对公里。
  农村电话区内农村电话始于1931年.建国后,各县相继成立了电话站,在各级武装部的协助下,区内各县先后架通了至各区的电话。当时全区共有交换机12部380门,单机150部。1952年,各县至区乡的电话线全部由单线改为双线。建成以县城为中心的电话网。县政府院内设一台20门磁石交换机。1958年,农村电话有较大发展。
  1958—1961年,社内电话总机增容到5620门,单机发展到6215部,35%的生产大队通了电话°1962年,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浮夸风,乡村电话随之减少,不少大队撤单机,把电话线改做广播线。1976年,各县开始安装单路或三路载波机,公社驻地开始用电缆。至1985年全区实现了乡乡设局所、装总机,共有交换点140余处,农村通话达2523户。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电报支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曹州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
梁山县
相关地名
成武县
相关地名
鄄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