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16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邮政
分类号: F611
页数: 3
页码: 368-370
摘要: 邮政局所清末,全区农村仅有代办所30余处。民国时期,全区农村仅有代办所56处。农村寄一封信要走几十里路。建国后,各县战时邮局迁进城里,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邮政进行接管改造,并在农村大力发展代办所1953年,各县邮局开始在农村建立分支机构(支局)。至1963年,全区共建有支局139处,基本上达到了社社有局所°1985年,全区共有支局所196处,形成了乡乡有局所、四通八达的邮政通讯网络。农村寄信、订报刊不出村就能办到。
关键词: 邮政规划 邮政建设

内容

第一节机构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曹州(今菏泽)设立邮政代办所,隶属济南邮政总局管辖。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曹州设立电报局,电路直达济宁。次年,曹州邮政代办所改为曹州邮政支局,辖朝城、观城、范县、濮州、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10处邮政代办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曹州大清邮政局改为曹州中华邮政局。1917年8月,曹州邮政局改名为菏泽邮政局,列为二等邮政局,开办汇兑包裹业务。1931年,成立菏泽电话局。1941年,冀鲁豫三专署成立交通五分局,即战时邮局,辖菏泽、南华、东明、长垣、齐滨、曹县、成曹、定陶、考城、民权、兰封、虞城等12个县。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冀鲁豫人民武装进驻菏泽城,专署派员与菏泽中华邮政局联合,组成冀鲁豫菏泽邮政局。1946年3月,冀鲁豫专署通告全区,各级战时交通局一律改为邮政局。1949年8月,成立菏泽邮政局和菏泽电话中心局,分别隶属于平原省邮政管理局和平原省电信指挥局。1950年5月,电话中心局改为电信局。1952年7月,菏泽邮政局与电信局合并,成立平原省菏泽邮电局。1952年11月,因政区变动,改属山东省邮电管理局。1953年9月,菏泽邮电局改为中心局。1955年7月,菏泽邮电中心局撤销,成立菏泽邮电督察员办事处。1959年菏泽、济宁两专署分设后,成立菏泽专署邮电局。1969年邮电局分设为电信局,邮政与交通合并成立的交通邮政局。1973年邮政、电信合并成立邮电局。至1985年,菏泽地区邮电局下设2处,15个科室及邮票、服务两个公司。
  第二节邮政网络
  邮政局所清末,全区农村仅有代办所30余处。民国时期,全区农村仅有代办所56处。农村寄一封信要走几十里路。建国后,各县战时邮局迁进城里,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邮政进行接管改造,并在农村大力发展代办所1953年,各县邮局开始在农村建立分支机构(支局)。至1963年,全区共建有支局139处,基本上达到了社社有局所°1985年,全区共有支局所196处,形成了乡乡有局所、四通八达的邮政通讯网络。农村寄信、订报刊不出村就能办到。
  邮政线路清代,曹州府领1州10县,设铺78个,驿道总长约500公里.1919年,曹州为二等邮局,有菏泽一济宁汽车邮路120公里,菏泽一东明自行车邮路30公里,菏泽一定陶自行车邮路26.5公里,菏泽一曹县自行车邮路50公里,菏泽一巨野自行车邮路67.5公里。1939年1月,中共鲁西区党委第一个交通总站在区内昆山(梁山)建立,设立干线四条,通达泰西、运西、运东、鲁西4个专署,每10里设1站,每站2-3人。干线经过区内主要集镇都有联络站。建国后,对旧中华邮路进行改造、修建,至1959年,区内社社设局所,村村通邮路。1985年,菏泽地区境内共有邮路2207公里,有县以上自办汽车干线邮路5条(菏泽一济南、菏泽一商丘、菏泽一东明、菏泽一鄄城、菏泽一兖州),委办邮路1条(菏泽一单县)。邮件投递建国前,邮政一般在县城设信差1一2人。乡村没有投递线路,平常邮件由信差放在集镇上,让收件人认领,挂号有时送到户。建国后,人民邮政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邮政进行了改造,加强了农村投递工作。1950年,以县城为中心,各县一般设8-15条投递线路。1955—1966年,随着乡(公社)自办机构的增设,各县以乡(公社)为中心划分投递线路,每乡(社)2—3条,投递方式为平常邮件到村,挂号邮件到户,加快了报刊、邮件的投递速度。1973年,全区农村投递使用摩托车的占70%,1978年废止。1985年,全区共有城市投递线路54条,乡村投递线路240条;城市每日一次投递,乡村投递当日班占1/3,两日班占2/3,配有自行车274辆,城乡投递全部实行自行车化。
  第三节邮政业务
  函件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等。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曹州设立邮政代办所,办理函件业务,但业务量较小。1949年,菏泽邮局每天投出函件345件,年约124009件。50年代以后,业务项目陆续增多,业务量增大。1955年,每天投出函件1283件,年约461781件。1965年,每天投出函件2805件,年约1009695件。1969年,每天投出函件2403件,年约865053件。1978年,由于对外开放,出国留学、考察、经商人员不断增加,区内国际函件日益增多。至1985年,菏泽地区已与130多个国家通邮,日均投出国际函件8979件。
  包件清末邮政,就办理包裹业务,但只寄递普通包件。建国后,业务项目陆续增多,分普通、保价、乙类保价和快递包裹4种。70年代,增加国际包件。1980年为适应商品流通,扩大了收寄范围。1985年,全区投出包件284千件,相当于1949年的85倍。
  汇兑清末,邮政局就办理汇兑业务。1934年,菏泽邮政局与电报局签订合同开办电报汇款。大清邮政与中华邮政,汇兑业务通汇面小,手续繁琐,汇费昂贵,最高汇率达50%.建国后,邮电部重新制订汇兑制度,全国通汇,汇率统一为1%(即每汇1元收费1分);手续由原来的贴花、剪格改用汇款通知° 自1982年起,每笔汇款最高限额从300元提高到5000元。1985年,全区开岀汇票达302千张,相当于1949年的27倍。
  发行建国前,邮局不办理报刊发行业务,报纸由报贩向报社预购批销。1953年,菏泽邮局开始杂志订阅。“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多数报刊停业,菏泽邮局只发行《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大众日报》、《红旗杂志》等10余种报刊,发行量比1965年下降60%。1978年,报刊取消限额敞开发行。1981年,区内邮局年发行量为1121万份。1985年,菏泽城区内发行各种报纸339种,杂志3210种。另外还发行朝鲜、罗马尼亚、日本等外国报刊。报刊期发份数达50000份以上的有《大众日报》、《参考消息》、《山东科技报》、《中国少年》等;杂志在10000份以上的有《红旗》、《半月谈》、《农业知识》、《支部生活》等。
  自1980年开办报刊零售以来,至1985年,全区共有报刊零售亭28处,发行站320处。
  邮运清末,邮运基本上是马驮人担。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邮政,省间邮运用委办汽车(委托汽车公司代运),一般干线用马车或自行车。建国后,1949—1957年,区内邮运兖荷线用委办汽车,其它线路均用马车和自行车。1957年,菏泽至各县开通了长途汽车,干线邮运改为委办汽车运输。1965年,随着邮政事业的发展,《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订阅量的增加,委办邮运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自办汽车邮运陆续开通。是年,开通了菏(泽)兖 (州)自办汽车邮路和兖(州)成(武)汽车邮路。1977年,开通了荷泽至商丘、东明、鄄城自办汽车邮路。至1985年,全区共有自办汽车干线邮路5条,邮路总长1002公里,有邮运汽车8部。自办汽车使邮运速度提高1倍多,全区除东明、鄄城以外,其余8县市邮电局均能看到当天的《大众日报》。1970年前,县邮局至各公社支局的邮件运输主要用自行车运送。1971年起,按照邮政总局提出运输机械化的要求,山东省邮政局拨出专款购置了汽车和摩托车。1977年,全区支线邮运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至1985年,全区共有支线邮运汽车19部,摩托车42部,邮路总长度1005公里。
  第四节集邮
  建国前,全区没有集邮业务。建国后,随着邮票发行量的不断增长和各种纪念邮票的发行,集邮爱好者不断增多。1980年,菏泽城内机关、学校集邮爱好者出现集邮热。为组织发展集邮业务,1983年3月菏泽邮电局邮票公司正式成立,3月5日开始营业。当年,销售邮票面值46936.73元,实现利润2700元。1984年4月28日,菏泽市举行首届集邮展览,共展岀集邮作品24框。是年5月1日,菏泽地区集邮协会正式成立。自此菏泽师专、粮校、仪表厂、印染厂、棉纺厂等单位先后建立了集邮小组,并出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集邮者。郓城县文化局张明聚的“花卉”专题,获1984年山东省邮展二等奖,并被推荐为省集邮协会会员;成武县经委孟庆刚的“光辉的历程”,获省邮展优秀奖;杜师如的“新中国系列邮票”,获省邮展荣誉奖。至1985年,全区共有厂矿企业集邮小组40个,集邮者达10000多人。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原省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
濮州
相关地名
郓城县
相关地名
巨野县
相关地名
定陶县
相关地名
曹县
相关地名
成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