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平湖水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0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东平湖水库
分类号: TV62
页数: 2
页码: 295-296
摘要: 该库位于梁山县东北部,为建国后中央确定的黄河下游自然滞洪区。 建国初期,东平湖范围大致以老运河为界,分属山东和平原两省,湖区原有工程,主要是运河两岸小堤、旧临黄堤、湖区内挡汶水的金山坝和黑虎庙围堰等。其中;运河东堤从王坝口(金线岭堤头对岸)起,到马口与清河南堤相接,全长29.8公里,分属于东平县和汶上县管辖。运河西堤从金线岭堤头起,至戴庙接宋金河南堤,直到十里堡,全长43.56公里,分属平原省的梁山县和南旺县管辖。
关键词: 菏泽地区 东平湖水库

内容

该库位于梁山县东北部,为建国后中央确定的黄河下游自然滞洪区。
  建国初期,东平湖范围大致以老运河为界,分属山东和平原两省,湖区原有工程,主要是运河两岸小堤、旧临黄堤、湖区内挡汶水的金山坝和黑虎庙围堰等。其中;运河东堤从王坝口(金线岭堤头对岸)起,到马口与清河南堤相接,全长29.8公里,分属于东平县和汶上县管辖。运河西堤从金线岭堤头起,至戴庙接宋金河南堤,直到十里堡,全长43.56公里,分属平原省的梁山县和南旺县管辖。
  1949年大水后,为了缩小灾情,各县除对原有堤防进行堵口、补残外,并新修了二道防护工程。1950年平原省又修筑了金线岭大堤,全长42.56公里,把运西堤和障东堤连接起来,大大限制了淹没范围。山东省在1950年重点翻修了新临黄堤,全长21.32公里,在湖区东边把运河东堤和清河南堤接起来,减少了蓄洪后东平县和汶上县的受淹面积。
  1950年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明文规定了东平湖的防洪标准和蓄水任务,以及第二蓄洪区的破口位置及运用方式,这是东平湖滞洪工程第一个正式统一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据此,于1951年春,山东省堵复了旧临黄堤和全部修复了运东堤,基本上形成了东平湖滞洪区分级运用的格局。运西堤、运东堤和旧临黄堤是第一道防线。防线内称第一滞洪区,其堤防标准是防御1949年洪水位以下的洪水。金线岭堤和新临黄堤,是第二道防线。防线内称第二滞洪区,标准略高于第一道防线,争取防御1949年的洪水水位。滞洪区蓄水面积共627平方公里,其中第一滞洪区为209平方公里,第二滞洪区为418平方公里。蓄水高度为44米,滞洪容量约为33亿立方米。当时滞洪区内包括南旺、郓城、梁山、东平4个县的14个区,735个自然村,63566户,275711人,共有耕地92.5万亩。
  1951年,由于汶河大水,第一滞洪区受黄水顶托,高水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山东的旧临黄堤及金线岭等堤的强度欠佳,势必分别择要加修。1952年,按照黄委会统一编制的东平湖防洪工程计划,对堤防进行了加固和补残,共计做土方35.8万立方米,护坡砌石1.48万立方米。为对东平湖工程加强管理,于当年建立了东平湖管理处。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自1953年1月起,该处由黄委会直接管理,划归山东省黄河河务局领导。
  1953年,黄河洪水漫滩,退灌进湖,加上汶河来水,使湖水位猛涨,最高水位超过1949年洪水位0.58米,第二道防线十分紧张。1954年汛期,黄河发生较大洪水,并与汶河洪水相遇,为确保下游安全,于8月13日7时,爆破黑虎庙口门分洪,开放第二滞洪区,淹没面积10万亩,3万多人受灾。经过1953年和1954年汛期洪水的考验,证明东平湖水库堤防工程标准不高,难以抗御较大洪水。为减少淹没损失,确保安全,山东省黄河河务局按照黄河、汶河的防洪任务,对东平湖的堤防标准进行了普遍提高,第一滞洪区堤防高程提高到44米,比原堤高1.5米,共做土方475.1万立方米,这是东平湖第二次系统的、完整的规划和施工。
  1957年汛期,黄河、汶河洪水相遇,小汶河分洪1040立方米/秒后,被迫蓄洪1.85亿立方米;东平湖老湖区水位仍达到44.06米,超出新的设计水位0.56米。1958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洪水位达到44.87米,经过军、民全力以赴,昼夜抢护,终于战胜了洪水,没有运用第二滞洪区,减少了损失,保证了安全。
  1958年大水后,为了防御黄河可能发生的更大洪水,随着位山枢纽工程的兴建,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委确定提前修建东平湖水库,在原有蓄洪区防洪工程的基础上,仅用3个月的时间,突击修筑了100多公里的水库围堤,使东平湖蓄洪区形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平原水库。
  东平湖水库先后共搞过5次工程,总计完成土方2923.44万立方米,砌石115.3万立方米,工日2744.42万个,投资3974.31万元。整个工程为防洪、防凌、蓄水灌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挥了综合效益。水库施工共迁村527个,移民57405户,78332人,其中梁山县村庄373个,191363人;东平、平阴两县村庄154个,86969人。从1963—1982年,对水库围坝作了多次加固和对主要涵闸进行改建。1982年防洪效果很好,经东平湖分洪后, 削减洪峰流量达到28.6%,艾山以下河道最高防洪水位要比不分洪降低1米以上,以致洛口、利津最高水位均未达到1976年最高水位,作用十分明显。尤其对保卫河口油田的安全生产,减少淹没损失起到了关键作用。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作品

东平湖水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