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黄泛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9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黄泛灾害
分类号: R129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自大禹治水,迄今4200余年间,黄河历经26次改道,其中6次大徙。从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黄河第一次大徙至今近2600年中,黄河泛滥溃决达1593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其中黄河改道波及鲚泽区内达12次之多;黄河决口发生在鲚泽区内的有164次。
关键词: 菏泽地区 黄泛灾害

内容

自大禹治水,迄今4200余年间,黄河历经26次改道,其中6次大徙。从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黄河第一次大徙至今近2600年中,黄河泛滥溃决达1593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其中黄河改道波及鲚泽区内达12次之多;黄河决口发生在鲚泽区内的有164次。其中主要有:
  公元前132年(汉元光三年)黄河于河南瓠子决口,大溜东南行直趋巨野泽(又名大野泽)。“是时,山东(崤山以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史记·平准书》从公元前132年决口至公元前109年堵塞,黄河洪水在境内泛流23年。
  1168年(金大定八年)六月,河决李固渡(今河南浚县南),水溃曹州城(今曹县堤上范村),分流曹州之境。这次河决,淹没了曹州城,淤平了广济河,菏、济二水从此消失。
  1330年(元至顺元年)正月,河决大名路东明、长垣,六月五日济阴县魏家道口黄河旧堤将决。至二十一日,水忽泛溢,新旧三堤一时全部决口,次日外堤复决。
  1344年(元至正四年),曹县白茅堤决口,大溜顺赵王河、宋金河北侵安山,侵夺会通运河及清济故道(今东平湖以下故道)入渤海。曹县、单县、菏泽、郓城、城武、定陶、金乡、鱼台、嘉祥、济宁等县均遭黄水侵袭,直到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贾鲁治河才堵塞决口,黄河漫流达7年之久。
  1368年(明洪武元年),东明、济阴等县黄河决口,溺死人畜,坏官民庐舍不可胜计。
  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四月,黄河从原武黑羊山决口,东至寿州正阳镇,又由旧曹州、郓城两河口漫东平之安山湖,会通河亦淤。
  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城武黄河决口,城墙倒塌。六月,河南、山东淫雨,河水泛滥曹县、单县。
  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七月,河决河南八柳树口,漫曹、濮二州,坏沙湾等堤。
  1489年(明弘治二年)五月,河决,水入南岸者3/10,入北岸者7/10.南决者自中牟杨桥至祥符(今开封)界折为二支,北决者自原武往阳武、祥符、封丘、仪封、考城,其一支决入封丘金龙口,至山东曹、濮冲入张秋槽河。
  1493年(明弘治六年)六月,河复决黄陵岗,张秋东堤复决百余丈.曹县、定陶、城武、巨野、郓城、曹州、濮州、鱼台、寿张、聊城等县受水浸,坏官民庐舍无数。
  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秋,河决王牌口至黄陵岗,经曹、单连虞城。因黄河南徙,巨野、定陶、城武均遭水灾。
  1507年(明正德二年),河决梁靖口,淹没民居庐舍殆尽,曹县、单县、鱼台、成武均受洪水。
  1509年(明正德四年)六月,河决黄陵岗,曹、单田庐多淹没。
  1513年(明正德八年)六月,河决黄陵岗。七月,河决曹县娘娘庙、孙家口以及曹县、单县、成武之间。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均受灾。
  1515年(明正德十年)四月,曹县大雨,河决焦家泽。成武黄河决口,城墙倒塌,定陶被水淹。
  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九月,黄河决口,冲没成武县。曹州、曹县、成武大水灾。
  1528年(明嘉靖七年),河决曹、单、成三县,夺运河道。
  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八月,河溢鱼台。曹县、成武、单县、金乡等县洪灾。
  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秋,河决曹县,水入城二尺,人溺死者甚众,漫定陶、成武、谷亭。
  1557年(明嘉清三十六年),河决原武,冲陷曹县城关北堤,由成武、金乡入运河。定陶、鱼台、单县均大水。
  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河决曹县旧老堤、南长堤,直抵运河。七月,河决原武判官村800丈。曹县、定陶、成武、单县、金乡、鱼台、济宁等7县受灾。
  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七月,河决沛县,逆流至曹县棠林集而下。曹县、成武、定陶、巨野、单县、金乡、嘉祥、济宁等县因河决遭受水灾。
  1576年(明万历四年),曹县、单县、金乡、鱼台、成武因黄河决口受灾。十月,丰县、金乡、曹县、单县等县因黄河决口,田庐尽没。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六月,河决单县东南,灌及城北40里,漂没庐舍。是年,秋水泛涨,黄固口复决,筑塞。
  1631年(明崇祯四年)夏,河决原武胡村铺,又决封丘荆龙口,冲曹县塔儿湾太行堤,趋张秋。再决单县柳家口,筑塞之。九月,河决曹县荆龙口,水涨城南,历时8个月,平地丈余,尸流遍野。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河决曹家口,坏稼漂庐舍,灾及百里。
  1650年(清顺治七年),河决曹县荆龙口,水围县城,南北达40余里,横流东下,5年始平,地尽荒芜。
  1662年(清康熙元年),曹县石香炉2次决口,历时5个月,塞工告成。
  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六月,黄河溢,单县大水。
  1739年(清乾隆四年)五月二十一日,曹县、单县、菏泽、金乡、济宁、临清6州县黄水漫溢,成灾地10430余顷。
  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七月,河决曹县,冲金乡、鱼台,境禾尽没,宁阳、汶上、寿张俱大水。
  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七月初八,河决小宋,直冲黑村,经魏家湾、大黄集、洪府寺东入城武。至1783年4月中旬,黄水干涸,淤丈余。
  1855年(清咸丰五年)六月,黄河从铜瓦厢决口,夺溜改道。大溜一股经曹县、单县、定陶、成武东流;一股经长垣、东明、菏泽、濮州、范县、寿张东流。两股在张秋汇合,穿运河夺大清河入海。境内全部被淹。
  1864年(清同治三年),曹州黄水漫溢, 泛菏泽、定陶、曹县、濮州、巨野、成武诸县。
  1866年(清同治五年)八月,东明黄河决口,水东流至定陶城南王店,水势汹涌。至二十八日尽退,人咸以为奇。
  1878年(清光绪四年),河决东明高村口,水入山东菏泽、郓城、巨野、嘉祥、济宁诸县境。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曹州府郓城境内南岸八孔桥民堰决口,水向东北流数十里,复决杨庄大堤,水淹梁山南北,东淤运河,过东阿仍归旧河。
  1925年;黄河在黄花寺附近决口,被淹区域2000平方里,灾民200万人,受灾村镇2000余村,财产损失数千万元。
  1935年7月,黄河决口于鄄城县董庄,分正河水十分之七八,东流折而南分为两股:小股由赵王河穿东平县运河汶水复归正河,大股漫菏泽、郓城、嘉祥、济宁、巨野、金乡、鱼台等县。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