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检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工商行政管理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62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经济检查
分类号: F203.9
页数: 8
页码: 155-162
摘要: 开展经济检查,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工商部门主要开展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查处了一大批大要案件,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和市场秩序稳定。同样,对入境货物也分三类管理原则。私自运入者,经工商查获,一律没收。工商査获的毒品,一律上交政府处理。建国后至地区工商局成立,对走私行为一直按照投机倒把行为处理。
关键词: 工商行政管理 经济检查

内容

开展经济检查,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工商部门主要开展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查处了一大批大要案件,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和市场秩序稳定。
  第一节打击走私贩私
  菏泽境内,从汉代开始官府就实行铁、盐官营专卖专利’随着社会的发展,陆续又增加了茶、烟(鸦片)、武器、弹药等商品的专营专卖。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打破日寇的封锁,保证根据地的军需民用和保护生产,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冀鲁豫边区规定,凡是根据地的货物流向日本人占领区,就视为出境,反之为入境。当时菏泽境内的东明、东垣、考城、南华、安陵、定陶、荷泽、齐宾、曹县、成曹、复程,郓北、郓城、鄄城、临泽、郓巨、巨南、成武、单县、单虞(在单县范围内)各工商局,通过对货物出入境的严格管制,积极开展对敌经济斗争。各专区规定,凡根据地需要的物资,粮食、棉花、大牲畜、土布、硝磺、金、银、铜、铁、锡、钢、铝等,均规定为禁止出境的物资,实施严格控制,凡是私运到敌占区就是支敌,一经查获一律没收,相反,根据地也经常运用“特别许可证”的办法,通过商人换回抗日军民十分缺少和需求的东西,主要用粮食换回枪支弹药、通信器材、电料及西药、印刷器材等,对一些次要的货物,花生、油脂、红枣、乌枣、肥猪、皮、毛等实行征税后,方可入境的原则,对根据地的一些土特产品,如硝烟、瓜籽、土药材、草帽、柳条制品、鲜瓜果等实行免税奖励出境的原则。总之,对出境货物,分为以上三类,并区别情况监管。同样,对入境货物也分三类管理原则。凡抗日军民十分需要的物资,免税奖励入境;军民需要的一般物资,如颜料、火柴、红糖等,征税后准许入境;而对毒品、赌具及一些化妆品奢侈品,如纸烟、香皂、“洋布”、“洋袜子”、牙膏、海盐、海带等,禁止入境。私自运入者,经工商查获,一律没收。由于当时军民生活十分艰苦,把纸烟、香皂视为奢侈品,不准“洋布”入境,主要保护根据地土纺土织。那时,盐虽然是必需品,但为了保护群众的硝盐生产,对海盐也是实施禁止入境的。至于海带,虽然是军民生活食用品,但在战争环境下,并不是很必须的商品,所以也禁止入境。工商査获的毒品,一律上交政府处理。没收的其他各种禁运品,必须交到当地公营商店拍卖后,作为没收款上交财政。工商局没收的任何“舶来品”、“高级日用品”禁止自己留用和私分。随着解放区的扩大,根据地连成一片,逐步改变了原来的“凭内地货物准运证”运销的管理制度,实施“内地贸易自由”的政策,打击走私行为的范围也就随之改变了。建国后至地区工商局成立,对走私行为一直按照投机倒把行为处理。
  1982年,国务院制定《关于加强对广东福建两省进口商品管理和制止私货内流的暂行规定》后,作为内陆地区的菏泽,主要查处从广东、福建倒卖的17种国家限制进口商品。即: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手表、照相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子计算器、电冰箱、录像机、录像带、录音带、化纤及其制品等。
  1985年9月,地区工商局先后查处了从广东倒卖到荷泽的三辆汽车,对以上三部汽车均作没收处理,变价款上缴国库。12月,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对广东福建两省进口商品管理的通知》,对从广东、福建凭“准运证”运往内地的进口商品范围进行了调整,由17种调整为24种。主要是:汽车(包括改装车及汽车底盘)、摩托车(包括轻骑、摩托自行车)、电子计算机(包括可编程序计算器)、电视机(包括工业电视)电视显像管、录音机、成套录像设备及录(放)像机、洗衣机、电冰箱、手表、空调器、汽车起重机、电子显像镜、复印机、电子分色机、X射线断层检查仪(CT)、汽流纺纱机、录音录像磁带复制设备等19种国家限制进口的机电产品(包括成套散件、组装件),以及化纤原料、化纤制品、电子计算器、录音带、录像带等。在处罚中,规定对减免税进口的商品,由海关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走私予以没收,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完税进口的商品,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海关予以查扣。同时,通知卖主所在地海关或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追回全部销售款或非法所得。
  地区工商局在査处倒卖国家限制进口商品案件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一是配合公安、交通等部门设立检查站,检查倒卖限制进口商品行为。査获的主要物品有进口汽车和通过公路运输的其它限制进口商品;二是检查市场、查处非法经销无“准运证”进口商品行为。查获的主要物品是无“准运证”彩电、冰箱、录像机、计算器、照相机、摩托车、手表、录音机、录音录像带等物品;三是根据群众举报,查处倒卖无“准运证”进口商品重大案件。在案件处理上,区分“倒卖”与自用,对倒卖者予以没收或从重罚款;对自用者采用收购或罚款后准其自用。
  1988年,地区局经检所成功查处了成武县物资系统走私大案。自1985-1988年,成武县物资系统共违法经营日产汽车598部,被工商部门查扣37部。中央和省纪委的领导也先后来菏亲自调查、督促,对该案的顺利终结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1993年,全区经检系统共查获走私案件32起,案值2000余万元。其中,查获走私贩私汽车100余辆、香烟340件,移交公安机关拘留、收审走私贩私违法涉案人员11人。
  1997-1999年,全区共查获走私汽车24辆,摩托车56辆,录像带1200盘,照相机536部,查扣进口并就地焚烧旧服装2万件,查获涉嫌走私空调23台,均依法进行了处理。
  2000年5月,海关总署、公安部、国家工商管理局、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发出《关于移送涉嫌走私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后,地区局根据本地实际,在查处走私贩私工作上,由原来的查处走私汽车转向主要对各大医院医疗设备和器械等商品的查处。
  2001-2003年,市工商局建立了市、县(区)两级打私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工商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县(区)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具体承办打私事宜。2003年始,市局每年组织一次大的打击走私专项活动,统一抽调精干执法人员组成10个检査组展开调查,由市局公平交易局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分片召开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座谈会,广泛了解情况,进一步掌握全市购进、销售、使用进口商品的情况;不定期对贩卖、使用进口商品的重点单位和个人逐一调査。对凡是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和不能提供合法进口手续的按涉嫌走私、贩私查处,经调查确定是走私商品的,按国家法律规定一律予以没收,变价货款上缴国库。
  2003-2005年,市工商局重点对全市医院的进口医疗设备、摄像(照像)机销售单位的进口商品、进口汽车市场和大小眼镜店进行了严查。对6家市、县医院检查中,共依法没收进口旧CT机1台、彩超机2台、准分子激光治疗仪1部、生化分析仪1台、进口轿车1辆,查处一家眼镜店眼镜验光仪1部、涉案金额300余万元;没收进口手机98部,货值共计30余万元;没收日产“松下”牌摄像机3台,货值4万余元;没收日产“佳能”牌照相机5架、“尼康”牌照相机2架、“富士”牌照相机3架,货值共计2万余元。第二节査处假冒伪劣商品
  境内工商系统对全区假冒伪劣行为进行大规模专项治理工作始于1984年。1987年,地区工商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区假冒、伪劣商品大检査的紧急通知》,5月16日,抽调执法人员900余人、出动车辆20部,历时20天,对全区市场开展大检査。査处制假售假企业、商户6582户,占被检查总户的37%。査获假化肥2.5吨、假农药3.5吨、假柴油2930斤、假玉米种4131斤、冒牌烟1464条、霉变烟1025条。罚款22761元,立案查处的大要案件12起。
  1989年,查处各种假冒伪劣案件128起,涉案总额476.7万元。査获假化肥2050吨、假农药204502瓶、假酒58472瓶、劣质柴油326吨、水泥40吨、假饮料、假奶粉、假罐头446255瓶(件)。先后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15次,观展人员达17万人次。
  1992年,全区经检系统严格贯彻“一查二帮三促进”的方针,共抽调1200余人,组成检査组106个,投入车辆55台次,检查24108个企业和商户,占生产、经营生产、生活资料单位和个人总数的83%,其中检査国营企业851家、集体企业2535家、私营个体企业20722家;对问题严重的44家违法当事人进行了立案査处。其中大要案20起、取缔无照经营户71家、捣毁制售假、劣商品窝点29个,公安机关收审8人.罚没款10万余元。査获假、劣农药39.62吨、化肥37吨、钢材6.3吨、电线21000米、柴油10吨、盐22吨、卷烟1325条、白酒48182瓶、啤酒9060瓶、饮料45300瓶、罐头6293听、茶叶850公斤、奶粉300公斤、食品1980公斤、糖1300公斤、人参蜂皇浆300盒、麦乳精330瓶、味精1390袋、化妆品13000盒(袋)。
  1993年,地区工商局坚持“断其源,挖其根”的原则,重点对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和“菜霸”、“鱼霸”、“肉霸”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从重处罚°特别在第四届国际牡丹花会、创建卫生城和城市“齐鲁杯”活动期间,对城乡集贸市场进行了全面整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行了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制度;在部分集贸市场淘汰了杆秤和不合格计量器具;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了棉花、石油、生资、文化娱乐等市场的监督管理。共査获假劣柴油100吨、违法经营棉花500公斤。该年共査处假冒劣案件221件,捣毁制假窝点54个,罚没款103万元,避免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农药121吨、化肥753吨、种子66083公斤、汽柴油120.5吨、钢材172吨、水泵100台、电线279850米、彩电400台、摩托车15辆、人用药品6820盒、烟3119条、白酒1343000瓶、饮料20170箱、食品9000公斤、服装51000件、鞋5600双、化妆品678箱、商品标识138500套,假冒劣商品案值达1540多万元。
  1995年,查处假冒伪劣案件164起,捣毁制假黑窝点9个。查获假冒伪劣白酒8万瓶、烟16300条、食品500箱、饮料10万瓶(袋)、糖块500公斤、红白糖2吨、烧牛肉(鸡)1295箱、蜜枣6500公斤、茶叶1800公斤、烟叶10吨、香油100公斤、调味品10万盒、鱼骨粉58吨、注水肉、禽1350公斤、化肥105吨、农药1000箱、种子5吨、农膜320公斤、乳胶8吨、电缆线3200米、电线80000米、电热毯50箱、商标标识2万套,不规范合同文本6000份,商标广告违法案件5起,总案值2114万元。
  图3-21996年工商执法人员查获的假洗衣粉
  1998年,在执法中突出了对假冒伪劣行为的整治。2月9-28日,全区工商系统出动宣传、检査车辆348车次,参加人员2986人次,检査生产、经营单位3876家。査扣、査封假冒伪劣白酒13486瓶、散白酒7750公斤、酒精1260公斤、啤酒10796瓶、假烟413条、食品4718公斤、饮料52箱、假种子5472公斤、灶具22台、冒牌摩托车14辆、油漆50桶、假冒商标标识13740套、非法出版物10000余套。査封业户100家,取缔无证经营户86家,端掉制假售假窝点26处。2月23日始,地区工商局统一组织、指挥,将全区八县、市、区(开发区)按南北两片实施检查。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检查、清理种子生产、经营单位330家,发现有问题的60家,査扣查封各类种子11687袋(盒),取缔无照生产、经营单位58家。立案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06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4个,罚没款80余万元,销毁劣质商品若干。
  同年,单县城关一完小学生服用碘钙营养片中毒事件后,地区工商局立即下发了《关于立即开展对假劣商品、保健品、食品、饮品等商品专项治理整顿的紧急通知》,并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整顿。由分管副局长李瑞峰负责全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各县(市)工商局均由局长分头带领检査小组对市
  图3-3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
  场进行彻底检查。共检查市场278处,检査生产经销企业、商户12300余家、整顿市场13处、取缔非法经营户360家、捣毁造假销假窝点27个,立案査处58起,罚没款30余万元。査获药品4712盒/支、保健品8334盒、食品16500多公斤、饮料9200余听,香烟1370条,酒类14000余瓶,化肥860余吨,农药3090公斤,种子12000余公斤,家电760余件,假冒商标标识、包装物5万余个,违法物资物品案值达430余万元。
  1999年,地区工商局开展“打假冒、反欺诈、保双节”活动,全区经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车辆360辆,检査各类工商业户近万家,査获假、劣烟183条、各类酒11080瓶、饮料1082瓶、食品470公斤、注水及病死肉类20余吨、茶叶180袋、药品200盒、走私旧服装35000余件、鞋2328双、味精1800袋、劣质低压锅炉7个、化肥390吨、种子80盒、农药1万余瓶。
  2000年,地区工商局下发《关于在全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集中开展“整顿市场秩序,整顿队伍作风”的意见》,提出了“两抓、两促、两树”的指导思想。3-8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5次“打假护农”活动。重点对生产经营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企业门市进行专项治理。立案查处生产经销厂家、商户137户,罚没款90余万元、取缔非法经营户25家。査处假劣肥料1350余吨、劣质农药15吨、不合格种子173吨,假劣农机产品50余台、假劣农资产品案值500余万元。10月30日,地区工商局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活动的紧急通知》,端掉制假、售假窝点40余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非法出版物及汽车配件等一大宗,案值100余万元。全年共査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案件370件,捣毁制售假冒伪劣窝点23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充货值615.62万元,查扣假劣农资89.94万元、清理“三无”企业67户、清理无照企业、个体户434家、清理查处违法违章生产经营企业45户、查处商标侵权案件43起、收缴和销毁假冒商标标识33.4万套,査处各类违法广告案件40起,査处粮食案件110起、查获粮食520吨。
  2001年,市工商局组织5个监督检查组,分赴各县、区实施检查。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出动执法人员1.8万余人次,清理各类集贸市场101个,清理整顿市场经营主体1253户,检查摊位10919户,宾馆267户,取缔无照经营720户,处理各类举报和申诉5231件,查处各类制假售假案件1310件,其中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7件、涉嫌犯罪分子5人,违法经营物资价值1252.4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0个,查获的假冒伪劣种子15吨、摩托车8辆、化肥10吨、棉花45吨、粮食79.3吨、成品油2吨、食品17吨、饮料13800瓶、酒11000瓶、农药4吨、水泥19吨、发电机3724台、面粉120吨。
  2002年,全区检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户850户,检查率达90%。其中国营92户,占被检查户的11%;集体758户,占被检查户的89%。共查出有问题的167户,占检查总数的20%。取缔非法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单位和个人387户。立案查处倒卖专营生产资料和制售假农药案件14起。12月26日,市局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集中开展了对制售假冒和仿冒四川名牌酒违法活动的专项检查,出动检查车辆20余台次,人员80余人次,共检查酒类批发市场和集散地4处,检查业户50余家,端掉制造假酒的窝点6处,查获各类假酒和仿冒酒6900余箱,造酒设备4台,包装物2500余套。在全国性的专项治理活动中, 荷泽工商系统取得全省第二名。
  2003年,全市工商机关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相结合的办法,突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深入开展了“打假保健康、打假保农业、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安全”的“四打四保”活动。共査处案件3700余起,捣毁窝点292处。查处假劣商品40余吨、饮料6万余件、农药55万吨、种子15吨、化肥2750吨、成品油22吨、案值2850多万元。在全市抗击“非典”斗争中,认真整治制售与“非典”相关的商品。查扣劣质口罩2000多件、药品500多公斤、84消毒液1200多件。对5个单位夸大“非典”防治效果的广告责令停播;对70多个单位打出防治“非典”特效药的广告标识予以清除;对境内各类药店、批发站、超市和商场进行了集中治理,查处哄抬物价的经营单位170多家;清除流动摊点1700户,限期整改单位392家。
  2004年,安徽阜阳奶粉事件案发后,市工商局党组立即成立了专项整治小组,对全市奶粉生产、经营企业、门市、推销点进行了拉网式大规模的排查清点。截至4月24日,全市工商系统检查奶粉经营户6760余户、出动人员9000余人次、车辆600余台次。査扣黑名单之列的奶粉16654袋,涉嫌劣质奶粉83395袋。对永志奶粉专卖店实施清查中,査获列入黑名单的奶粉12168袋,涉嫌劣质和过期奶粉77760袋,封存涉嫌劣质奶粉24612袋,货值达57.27万元,扣留车辆两部。开展农资市场监管中,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处农资违法案件67起,査处假化肥180吨,劣质玉米种140吨,冒牌棉种8.5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76万元,罚没款27.5万元。该年,市工商局先后为四川全兴、泸州老窖、宁夏红、荷泽花冠、水浒等25家酒厂打假45次;为啄木鸟、袋鼠、杉杉等6家名牌服装厂打假9次;为山东华英食品等7家食品、饮料厂家打假11
  图3-4工商执法人员检查奶粉销售市场
  次;为“雷蛉多”等18家农药厂打假40余次;为其他22家企业打假30余次。打假范围涉及5个省19个市27个县,先后出动车辆400余台次,行程3万余
  里。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2005年,共立案查处假冒伪劣案件320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0个。査获假冒伪劣种子15吨、摩托车8辆、化肥10吨、棉花45吨、粮食79.3吨、成品油2吨、食品17吨、饮料13800瓶、酒11000瓶、农药4吨、水泥19吨、发电机3724台、面粉120吨。

知识出处

菏泽市工商行政管理志

《菏泽市工商行政管理志》

出版者:中国工商出版社

《菏泽市工商行政管理志》客观地记述了菏泽境内工商业发展脉络和工商行政管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这部志书共分15篇,50余万字,时间跨度为上古时代至2005年,简要记述了夏商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菏泽境内的市场发育、贸易往来与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体系的历史沿革,重点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05年,菏泽工商业发展、振兴的历史原貌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历史进程。特别是突出记述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菏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成绩和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及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