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图书馆
菏泽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菏泽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名产名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菏泽概览》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580
颗粒名称:
名产名吃
分类号:
TS97.214.252
页数:
20
页码:
359-378
摘要:
曹州牡丹亦称菏泽牡丹,历史悠久,它以花大、色艳、形美、香郁等特点被誉为国色犬香、花中之王著称于世,素有“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之誉。
关键词:
名产
名吃
内容
曹州牡丹亦称菏泽牡丹,历史悠久,它以花大、色艳、形美、香郁等特点被誉为国色犬香、花中之王著称于世,素有“荷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之誉。菏泽牡丹种植约二万余由,八大花系,600多个品种,并可人工控制为四季开花。菏泽牡丹花种植面积、科研培植、观赏出口当称世界之最,它除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从花中提取的牡丹花粉精是名贵香料,牡丹根皮经过加工后称为 “丹皮”,性微寒,味辛苦,入心、肝、肾三经,有清热、活血、化淤等功能。
曹州木瓜菏泽古称曹州,菏泽木瓜故称曹州木瓜或曹州光皮木瓜。为薔薇科落叶灌木树所产。曹州木瓜主要产于荷泽市牡丹区的赵楼、李集、芦固堆、观花园等村。
木瓜是一种蔷薇科落叶灌木、干高一丈许,每年开花结果,其果实为椭园形,皮光滑,腊质,果粉,色金黄,香味浓郁,为菏泽著名土特产。曹州木瓜的主要品种有:玉兰、豆青、粗皮剩花、细皮子、大佛手、小佛手、狮子头等。
木瓜果实为椭园形,有很高的观赏品玩价值,成实的果实金黄色,置于室内,果香久而不散,显得清新高雅;木瓜树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木瓜叶片变革,墨绿光亮,花朵鲜艳。花期近2个月,树干斑文清晰,每年4~5月,树皮片状剥离,呈云纹斑状,百年大树,枝若游龙,是观叶、观花、观果、观形的理想绿化树种。木瓜还含有丰富的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维生素丙等,另外还含有磷、钾、钙、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经加工制成的木瓜糕、木瓜露酒,经常食用有益身心健康。将木瓜蒸煮熟后果质变软,加糖搅拌,酸甜可口,是别有风味的饮料。
木瓜的药用、食用价值资料考证,木瓜含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齐墩乙酸,在中药木瓜片中含量为1.08%,鲜果实的含量为0.07%, 其对伤寒、痢疾杆菌和金色葡萄球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年人们研究发现木瓜果实含SOD3227个活性单位,是葡萄干的200〜500倍,尚未发现比木瓜果实含SOD更高的果实,木瓜汁是生产养颜、护肤、抗衰老等高级化妆品的重要原料。木瓜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酸、涩温特性,有舒筋活络、温胃化湿等作用,主治转筋和腰腿酸痛(麻木)关节病、吐泻腹痛,四肢抽搐,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具有益肝、调胃、健脾、舒筋活血的功效。还可治疗中暑、霍乱、脚气等症。所以,在当地又有 “神果”之称。
曹州耿饼曹州耿饼,系用荷泽市耿庄的镜面柿,旋去皮,日晒,捏制而成的柿饼。菏泽古为曹州,故称为曹州耿饼,是山东传统的名特产。耿饼肉质细韧,色泽橙黄,霜多无核,入口成浆,味醇凉甜。耿饼可入药,柿饼炙炭能医便血之症。柿子去皮晒干形成的白霜,经加工可制成块状竖乳白色半透明固体,叫柿霜,味凉甘甜,是医口疮之良药。
菏泽市载培柿树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赵王河两岸的辛集、岳程庄、牡丹、佃户屯、何楼、金堤、丹阳等乡、镇、办事处。《菏泽县志》上有“宋朝百姓以柿皮掺糠渡荒年”的记载。自明代耿饼为贡品,明朝柿树总数在4.8万棵,年产柿1500万斤。主要品种为镜面柿,其次是油篓头(中心柿)和腌柿。至建国后,耿氏园内仍有明代柿树11棵;何楼乡刘庄至今尚有明代的老柿树。清代,“桂陵柿叶”被列入曹州八景之一。民国初期,菏泽柿树有10万株,曾呈现出“出城进柿园、二十五里不见天”的景象。年产鲜柿3000万斤,镟柿700万斤,远销全国各大城市。盛产期的大树每棵可产鲜柿一垛(1万个)以上。抗日战争前菏泽柿树种植最盛,约有10万棵,年产鲜柿3000万斤,制饼700余万斤。仅王李庄一村柿树就达7500棵,年产鲜柿200余万斤,制饼50万斤,销往北京、天津、汉口、西安、济南等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大片柿林被砍伐,到新中国成立时,柿树减少到6万棵,年产鲜柿50()万斤,制饼60万斤。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柿树无人管理,被毁掉一批,到1956年仅年产鲜柿18万斤。柿子的大幅度减产,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县委、县政府开始重视。1957年,拨款5000元扶持柿树生产,主要用于施肥和防虫。1958年,开始“村村办食堂”、“大炼钢铁”,大批柿树被砍掉当柴烧。至60年代初,全市柿树权有2万株。又经“文革” 十年的浩劫,荷泽柿树所剩无几,且为为老弱残树,“曹州耿饼” 成为罕见之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发展“曹州耿饼”这一历史的名特产品,1983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和山东省渔业厅拨专款6万元发展柿子生产。到1985年,全市柿树发展到4.7万株,柿子总产195万斤。据统计,到2005年底牡丹区柿树栽植面积721.6亩,产量33.98万斤,制作曹州耿饼5万斤,久负盛名的“曹州耿饼”又获得新生。1985年在山东省柿饼鉴评会上获总分第
一名,1996年,原菏泽市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工商总局为“曹州耿饼”注册了商标,并建立了耿饼加工厂,使这一名特产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注入了新的生机。1997年,在山东省名特优鉴评会上荣获金奖。
东明西瓜东明种植西瓜有悠久的历史,开始于宋金时代,盛于清末,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由于水、土、光照等自然条件优越,栽培技术独特,东明西瓜素以瓜大、味甜、耐储运著称,享“甲天下”之誉,东明县被誉为“中国西瓜第一县”。东明西瓜早、中、晚品种搭配合理,优质杂交品种全面普及,冬暖式温室大棚、大小拱棚、保护地栽培、搭架与嫁接、人工授粉、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了常年西瓜上市,西瓜质量不断提高,含糖量稳定在12%左右,多次在两瓜展评会上获奖:1986年7月,在山东省第一届西瓜展评会上,东明的“郑州3号”、“中育6号”分别被评为第一名和第三名。1987年7月,在山东省第二届西瓜展评会上,东明的“中育6号”、“伊达”、“中育1号”分别被评为省特优产品,1991年7月,在全国首届西瓜、甜瓜评优会上,东明参评的“齐红”和“丰收2号”,分别获第一名和第五名。1995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经济报社和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东明荣膺“中国西瓜之乡”的殊荣。1998年,东期两呱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定。1999年,宋夺昆明世界园艺陳览会金奖。20()0年,申请注册了“东明红”西瓜商标。2006年、2007年两次成功举办“中国东明西瓜节”。2008年,东明西瓜顺利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近年来,全县西西瓜种植面积保持在40万亩以上,总产量107万吨,平均亩产2700公斤,大批西瓜运销北京、上海、济南等地。
巨野圆铃大枣巨野县著名土特产,俗称核桃纹枣。果型美观,具有个大肉多,皮厚坚韧,质地紧密,紫红鲜艳,细腻香甜,营养丰富等特点。由它晒制的红枣,肉厚核小,出干率高达40%,每百克红枣可食部分含糖量达73克,所含维生素C达336毫克,比苹果高出80倍,是良好的滋补品。据中国科学医学院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所化验分析,此枣含原糖、总糖、粗纤维、细蛋白、粗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酸类元素,具有养胃健脾、润心肺、止咳、保肝等功效,核桃纹枣每果平均重8克,最大为25克。
单县西红柿单县种植西红柿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单城镇赵花园村民任忠宽等在多年试验摸索的基础上,率先试种成功了双季无籽西红柿。其特点是果大、肉多、早熟、无籽、高产。现已发展到一年五种五收,常年满足市场之需求。据营养学家鉴定,无籽西红柿色鲜味美,营养丰富,不仅含有大量维生素和钙、铁、硫、磷、钠、镁等多种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胺基酸),既可生吃,又可熟食;既可以作为水果、零食,又可以加工成餐桌上的佳肴。经常食用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的需求。还能调节肠胃功能,有助于消化、增进食欲。
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单县视察时对“单县双季无籽西红柿”人加赞扬,并称赞任忠宽为“西红柿大王”。《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导,从此单县西红柿享誉全国,畅销国内各地。1996年3月,单县被命名为“中国西红柿之乡”。
单县香芋香芋,又名地栗子、罗汉参,豆科类植物,是单县具有数百年栽培历史的稀有名贵特产。它喜欢沙质土壤,怕雨涝,春种秋收。食用部分为地F生长的球形根块,营养丰富,清甜芬芳,风味独特。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糖及多种维生素。可蒸或煮熟揭皮食用,亦可蜜饯、拔丝、糖溜或加工成罐头。解放前,高贵富宦人家方有食用,一般人家很少品尝。1956年以前,只有谢集乡的吴大楼、樊庄和单城镇的徐花园、孙草庙、三官庙等十几个村庄种植,面积不过百宙。由于该植物比较娇气、且产量低、难管理,1986年以前,仍很少有人种植。1986年后,为挽救这一稀有名贵特产,县里拨资金予以开发。市、省和国家农业和科技部门相继多次拨出资金予以支持,取得一定成效。近年,该产品除在国内热销外,还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东李庙山药定陶东李庙村,位于菏泽东20公里、定陶东北14公里处,是著名的山药特产村。东李庙村山药种植历史较久,清朝末年已闻名方圆百里,有“山药李庙”之称,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是菏泽市十大名吃之一。
东李庙村水土得天独厚,适宜山药生长。山药对水土要求较严格。由于山药不耐渍涝,地下水质差(如咸)则产出的山药口感涩腻,品质差;若土质粘重,极易造成山药块根弯扁,商品性差;若土质过砂,虽上层疏松,适宜山药生长,产量也相对高些,但山药口感面而少甜味。东李庙村土质属两合土,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水质甜而不咸,地势成南北比降,多雨季节有利排水,少受渍涝,适宜南北行种植模式,且利于采光。故同一品种,种于他村,则色味惧逊,若种于东李庙,则色艳味香,口感极佳。
东李庙山药品种优良。百年来一直种植“鸡皮苕子”、“西
北种子”等优良品种。“鸡皮苕子”因其块根表面密布鸡皮状根瘤而得名。该品种叶呈心脏形,块根呈棍状,肉质白而细。“西北种子”是因该村由西北方引来种子而起的一个土名。“西北种子”叶特异,叶尖呈两耳状,叶尖上部近似矩型。不结豆,需切段繁育,扩种极受局限。长势弱,易早衰。块根棒状,块茎白析有光泽,细嫩光滑,观之若童子之面。根毛斑点黑色,大而不凸,似美人之痣。根斑粉红颜如越女丹唇,块茎棒状犹为丰满。肉质乳白细腻,食之特甜,绵软筋柔,滑润浓香,味道极为鲜美。约在光绪年间引进,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始种人东李庙村张氏。其家栽培史已历四世,前三世均为独家种植,产量高时50公斤左右,少时只有数株。平时家人惜食,年三十晚才蒸煮,除留足供品外,举家方可品尝。因价格高于鸡皮苕子两倍,故购者均为社会名流富户,寻常百姓极少食用。光绪18年,西李庙李侍卫(光绪16年考中侍卫)省亲回家,曾将“西北种子”这一样稀世珍品山药晋献皇宫,光绪帝食后赞曰:东李庙山药实乃珍品也。1978年后,张氏曾孙张学服方传亲友,亲友复传,村中种植面积逐年增长,销量越来越大。2005年3月3日,东李庙村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为东李庙山药注册商标,申请号为4520715。
菏泽面塑菏泽面塑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糯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当的颜料用水调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塑造成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山川、楼阁等富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由于它制做精巧,形象逼真,逐渐形成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菏泽面塑历史悠久,名扬四海,颇受中外人士赞赏。“天下面塑出穆李。”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江西弋阳的面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穆李村,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面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从此,“曹州面人”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除了它生动形象、粗犷、豪放、乡土气息浓的艺术风格外,“曹州面人”的持久保持期,也是其另一魅力。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泽市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芳清、穆绪建等。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民俗艺术越来越感兴趣,而面塑作为一种艺术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穆李村有面塑艺人不下400余人,积极筹备向产业化发展。2008年6月3日 ,曹州面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菏泽条编菏泽重点出口拳头产品之一。菏泽盛产白柳条,利用这些质地绵软、天然洁白、又富有光泽的柳条编织筐、囤、盘、篓、篮、坛、柜等既实用乂美观。主要销往东南亚及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瑞典、挪威、丹麦、比利时等30笋个国家和地区。
鲁锦鲁西南地区民问的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感产于菏泽所属各县区,从艺者几乎村村皆有,尤以年过半百的妇女技艺为佳,因织工精细、绚丽多彩极似织锦而于1985年被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定名为“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其织造工序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大大小小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它的图案用色浓艳,对比强烈,体现了山东人豪放爽朗的性格特点。在菏泽市各个县区中,鄄城鲁锦最为知名。鄄城鲁锦不仅具有悠久的织造历史,而且以织造工艺先进,花样繁多著称。自元代开始历经明清两代织造技术的发展和纺织机具的改进,鄄城鲁锦织造技术已是炉火纯青。清代濮州(今鄄城县)织锦曾作为贡品晋献宫庭。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研究所标本室里至今还收藏着清代鄄城鲁锦数百个品种。1995年,鄄城组建“中国鲁锦艺术博物馆”,负责鲁锦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工艺研究和鲁锦新产品开发,在那里人们可以欣赏到鲁锦艺术的风采。2006年12月,鄄城鲁锦被省政府批准入选首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7年,鄄城鲁锦博物馆获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主产地为鄄城县的城、李进士堂、大埝、吉山、左营、凤凰、临濮等乡镇。它采用传统的纺织工具和天然颜料与娴熟的技艺所组成图样花色品种繁多逾越千种,而布局设计、纹路构图严密,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名扬中外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远销世界许多国家。
鲁西黄牛全国著名的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役肉兼用,菏泽为中心产区。鲁西黄牛体報高大,一般在141.3厘来以上,体重509公斤。母牛体高在125厘米左右,体重在385公斤以上。前躯发育好,肌肉发达,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耐粗易养,抗病力及适应性强。鲁西黄牛皮薄,产肉率较高,且肉质鲜美,膘肥肉嫩,肌纤维较细,呈明显的大理石状花纹。20世纪初曾远销海外,被称为“山东瞟牛”。1978年改革开放后,牛肉作为主要贸易物资,开始大量出口运往徳、日、南洋、香港等国家或地区。1983年,鲁西黄牛作为全国优良地方品种被收入《中国牛品种志》,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鲁西斗鸡鲁西斗鸡,古称唤鸡,俗称咬鸡,是中国特有的玩赏型珍贵鸡种。外形美丽,身似鸵鸟。其体态雄健,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生性善斗,厮斗时啃咬、爪蹬、翅打并用,具有宁死不屈的性格,鸣声宏亮,具有特殊品质。据史料记载,菏泽斗鸡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该鸡种主要分布于鄄城、牡丹区、成武、曹县等县区。2000年,鲁西斗鸡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1年,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将鲁西斗鸡命名为中国斗鸡。
小尾寒羊中国著名的肉裘兼用品种,原产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黄河冲积平原,荷泽为中心产区,是全国保留品种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为了适应毛纺工业需要,产区大量引进了细毛良种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到20世纪70年代初,仅山东省荷泽、济宁、泰安地市相临几个县尚有小尾寒羊饲养,数量大约3万只。1979年,菏泽被定为全国小尾寒羊育种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保纯和发展这一古老绵羊晶种,山东省划定三地市的郓城、梁山、鄄城、巨野、嘉祥、汶上、东平七县为小尾寒羊保种县,成立专门育种机构,有计划地开展本品种选育工作。经过二十几年的精心选育,小尾寒羊的数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当今国内体格高大、生长发育快、早熟、繁殖力强的小尾寒羊新类群鲁西小尾寒羊,被中国养羊专家誉为“国宝”、“世界超级羊”。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小尾寒羊的发展方向正逐步从良种培育与外调为主,向肉用改良与羊肉加工转变。
青山羊世界上著名的三大皮毛品种之一,皮肉兼用,尤其以羔皮(称青猾皮)驰名中外。主要分布在荷泽市和济宁西部,其中以菏泽市饲养最好,质量也最高。青山羊体型矮小,行动灵活,结构紧凑,头大小适中,上宽下窄呈三角形,抗病能力强,耐粗饲,食量小,生长快,成熟早,生殖能力强,温顺易养。青山羊肉质细膩,风味独特优良,味道鲜美,是中华名吃“单县羊肉汤”和鄄城县什集烧羊肉加工的必备原料。青山羊板皮,柔韧黑白毛混生均匀细密,颜色协调而有光泽,具有四青一黑的特点,即被毛、嘴、唇、角、蹄为青色,前额为黑色。是加工皮褥、皮衣的上等原料。青猾皮由于毛色好,光润有自然弯曲的花纹,美观大方,坚固耐用,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有“货走全球”的美称。
皮毛玩具荷泽新兴的工艺美术制品,它以塑料胎造型增加电子声控、外加不同适合各类动物鸟兽皮毛,妩媚可爱,被国外客商视为珍贵的欣赏品和高级馈赠品,荷泽各类皮毛玩具已成为畅销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
菏泽名吃
单县羊肉汤单县羊肉汤已有数千年历史。原始社会末期,舜的老师单卷(亦写作善卷、亶卷)及其部落就生活在单县一带,他们过着半耕半渔半牧的生活。当时饲养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由烧烤演变为主要吃肉喝汤。
单县羊肉汤经过几千年的改进,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其式挂牌面向市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单县羊肉汤呈白色乳状,鲜洁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腻,独具特色。其名目繁多,品种各异,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红。天花汤健脑明目,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食用;口条汤壮身补血,最宜病愈大补;肚丝汤可细嚼慢饮,眼窝汤肉烂如泥,奶渣汤沙苏带甜,还有马蜂窝汤、三孔桥汤、腰花汤、肺叶汤、肥瘦汤等多种,各具风味,各有药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国名菜谱。
单县羊肉汤选料和烧制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三年龄青山羊为主要原料,尤以单县黄河故道和大沙河两岸的羊为佳,羊又有“蒙羊”(生育一、两窝的母山羊)“捶羯”(被捶碎睾丸而失去交配能力的公山羊)的讲究。烧制单县羊肉汤有三条关键,一是选用平原地区农家饲养的羊。二是佐料的选川要适量,多了则料味出头,少了则腥膻不除。三是用火要大,使锅内一直处于沸腾状态。熬制好的羊肉汤,勺子在锅闻打个花,往下一舀,往桌面一滴即凝成油状。
1908年,单县人徐桂立、曹西胜、朱克勋三人在单县城开设“三义和汤馆”正式挂牌经营羊肉汤。1939年,三家分开。由于徐桂立制作精细,不断改进提高,在竞争中占了上风,远近驰名,被公认为单县羊肉汤的正宗。1951年,周永歧、吕运法、窦保德在单县刘隅首开办“三义春羊肉汤馆”。周永歧是徐家的徒弟,他13岁就学制羊肉汤,手艺不断提高。周永歧又培养了王德田、刘允魁、韩令臣、谢成礼、毛献文等。为单县羊肉汤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6年,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漿来单县品尝了羊肉汤,临走时特意装了七坛子,每坛50斤,用汽车运到沈鸿烈处赏军。1948年12月20日,刘伯承、陈毅来单县,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乔石、杨得志等相继来单县,都品尝了单县羊肉汤,均赞不绝口。1999年12月2~3日 ,胡锦涛视察单县,单县人民以单县羊肉汤热诚招待。
单县羊肉汤由于受羊、水和熬制技术的限制,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发展扩散较慢。近20年来,已发展到苏鲁豫皖、东北和北京等地。单县羊肉汤发展到今天,已成为苏鲁豫皖饮食业的一枝奇葩,为地方带来了荣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曹县烧牛肉曹县是鲁两黄牛的主要产地。鲁西黄牛体躯高大,肉质优良,屠宰净肉率为48.23%;清代,被称为“山东膘牛”远销国外。以鲁西黄牛为原料精工制做的曹县烧牛肉,为清朝初年东关米姓回民煮制,曾多次作为贡品普献皇宫。后经数代精心改进工艺,成为独特风味的地方名吃,享誉一方。
曹县烧牛内用料工艺十分讲究。制作时,选用1~3岁体格健壮的黄牛,宰杀后,剔骨抽油,去皮,再把牛肉切成半斤左右的块,放入大缸内加上适量的食盐腌制3〜5天。将腌制好的牛肉加上十余种佐料放入锅内煮,熟透后捞出沥干水分。然后,锅内放入芝麻小磨香油,烧至五、六成热时,再将煮好的牛肉放入锅内,稍炸捞出即可食用。烧牛肉呈红褐色,吃起来风味独特,肉质鲜嫩,香而不腻,余香悠长。自清朝以来,曹县制作烧牛肉的人家逐渐增多,主要有米家、马家、沙家、张家等30余家,以米家最为著名。到民国时,曹县烧牛肉已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曹县烧牛肉继承传统的制作工艺,在选料、工艺、生产规模上有了新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更快。1987年,曹县食品厂在挖掘这一传统名吃工艺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从活牛检疫、宰杀、排酸、分割、腌制、预蒸、油炸、杀菌到真空封口、高温蒸煮、复合装袋一整套先进工艺和技术,研制开发了“聚福”牌软包装烧牛肉。该产品色鲜味美,肉质鲜嫩,咸淡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它既是冬令滋补食品,又是餐桌宴会上的珍肴。保质期由原来的一周延长到12个月。保质期的延长是曹县烧牛肉制作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的扩展了曹县烧牛肉的销售范围,使全国及至肚界上的人们都有机会品尝到曹县烧牛肉的独特风味。1989年以来,曹县“聚福”牌软包装烧牛肉先后荣获山东省星火计划开发奖、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等6项大奖。继“聚福”之后,“王光”、“盛祥”等软包装烧牛肉系列产品先后问世,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进入2000年以后,曹县烧牛肉这一历史悠久的山东地方名吃,正以精湛的工艺、精益求精的质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2008年,曹县烧牛肉生产厂家已达20余家,年销售量达3090吨,销往国内外近百个大中城市。其中,“王光”、“聚福”、“盛祥”三大系列产品,销量最大,供不应求。曹县烧牛肉已成为走亲访友、宴请宾朋的时尚礼品。
黄安驴肉历史名吃,产于郓城黄安。色鲜味美,熟烂易嚼。适于作酒肴、下饭菜。不仅畅销于县内,且远销周围县、市,颇负盛名。2005年,黄安吴家驴肉被评为“山东省地方名吃”。
郓城皮家烧鸡郓城侯集镇子房墓村皮姓烧鸡专业户的传世产品,不仅在郓城享有盛誉,且远销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色泽酱红、鲜艳、刚出锅时数丈远即可闻到浓郁的烧鸡香味。突出特点是鲜、香、嫩、烂,味道里外一致,口感香美。2005年, 皮婆婆烧鸡被评为“山东省地方名吃”。
巨野冯家烧鸡始创于清代末期,创始人为冯德聚老先生和其母冯赵氏,现掌管人为其儿媳郭艳君女士。该烧鸡采用当年散养土公鸡,以严格细致的宰杀卫生标准,加人近三十种名贵佐料,用百年循环老汤精心烹煮。出锅的烧鸡,外酥里嫩、五香脱骨、色泽诱人、口味纯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大田集烧羊肉成武县大田集烧羊肉,誉满全县,旁及临区。有“香味传十里,肚饱眼还饥;不吃烧羊肉,不算到田集” 的歌谣。大田集位于成武、巨野、金乡三县交界处,清乾隆年间比较繁华,有数家羊肉摊点,在竞争中,都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使烧羊肉的质量越来越好,尤以李姓的最为有名。
制作烧羊肉,一般用6至8月龄山羊,以保证肉质细嫩。宰杀后剔光骨头,切成方块,以骨垫底,骨肉分层入锅,加入老汤。先以大火猛攻,打出浮沫,然后放入花椒、白芷、丁香、葫芦巴、小茴香等佐料,再以小火煨煮。羊肉熟好后,出锅晾透分层下盆,逐层加入适量原汁,使之凝为一体,切块出售。色泽绯红、香味浓郁、咸淡可口,久食不厌。近年更使用电冰箱冷冻,使肉汁凝固得更好,且干净卫生,质量更高。
东明粉肚东明粉肚以80%的猪肉、20%的绿豆粉为原料,加以砂仁、花椒、香油等佐料拌和,装入处理后的猪膀胱中蒸制而成。产品呈圆球状,大小不等,色泽红润,香软可口。也可外加真空包装,可耐储运,耐储藏,是东明独有的馈赠亲朋之佳品。城內有名气的加工户有靳家、李家、周家。
成武白酥鸡白酥鸡,是成武县内特有的一道名菜。凡讲究的宴席,尤其招待贵客,为不可缺少之名肴佳馔。是否会做白酥鸡,也是衡量一个厨师技术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相传初创于清朝初期,经过三百余年十几代人改进,现已定型。此菜成型为半球形,蒸制而成。分两部分,中间为粉红色,称“底子”,覆面为白色,称“面子”。其制作方法是:用痩猪肉、鸡肉,绞碎加入蛋清和绿豆淀粉,搅拌混合后,佐以味精、麻油、细盐和五香料,继续搅打至适中。称为“底子料”;将鸡脯抽去白筋,用刀背砸成细泥,再加入适量猪膘油共砸,完全混合后兑入适量蛋清和绿豆淀粉,反复搅打,再放入味精、细盐和少许麻油,继续搅打至适中,称为“面子料”。料子做好后,进行蒸制。先将底子料做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半球,置于蒸笼内,
再以等量的面子料涂于表面,使下薄上厚,并用光滑的竹片沾蛋液或清水抹光。上火蒸一小时,中间要掀盖放气,以使蒸出的白酥鸡白嫩。
白酥鸡蒸出后,改刀即可上席。也可适量加高汤,但不放酱油,以保持面子洁白。此菜特点是底红顶白,软而不散,咬劲好,香而不月腻,味道鲜。
什集烧羊肉什集烧羊肉因产于鄄城县什集镇而得名,采用祖传秘方结合现代工艺制作而成,有20()年历史,已成为省内外名吃。
什集烧羊肉选料考究、严格。原料是选取生长不足半年、重量不超过10斤的著名鲁西南青山羊。鲁西南青山羊以肉美香嫩而著称,特别是10斤以下的青山羊更是肉中精品。制作时全封闭,不用硬水,用软水,把洗净的生羊肉放入铁锅,配以丁香、肉扣、花椒等10余种大料,以消除肉的腥气味,然后用木柴猛火煮,待水沸腾后,再用细火慢慢煮至4小时,以保持肉的独特风味。
烧羊肉风味独特,香而不腻,不腥不膻,味道爽口,回味无穷。长期食用,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养胃益气,保健强体,延年益寿之功效,是宴席会客之佳品。每逢中秋、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各销售点门庭若市,供不应求。现已在鄄城、荷泽、濮阳、济南、郑州等地设有连锁分店。
巨野谢集罐子汤鲁西南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小吃,以其味美价廉,平民化、大众化而被当地社会各阶层所广为接受,先后被载入鲁西南名吃、山东名吃,2004年,被命名为中华名吃。罐子汤原由谢集村谢云德之高祖谢登普始创于清光绪年间,传至现在经营者谢云德已有五代,长达百余年历史。谢集罐子汤选用鲁西南小尾寒羊及当地青白山羊的羊杂(羊头、心、肝、肺、肚及骨架等)作原料,配以粉条及各种佐料熬煮而成。具有汤清肉嫩、不肥不腻、不腥不膻、味道鲜美之特点,汤配以鲁西南吊炉烧饼对当时普通民众可以说是最高享受。谢集正宗罐子汤第六代传人谢经良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这一传统名吃进一步发扬光大,改进了罐子汤制作的流程,其原料全部采用鲁西南特有的散养青白山羊:首先将羊杂泡好洗净,把水烧开,将羊杂徐徐放入锅内。待烧沸后除去沸沫,继续用旺火煮2~3小时,捞出拆肉切片入锅,在老汤中适当兑上清水,加入特制粉条,烧沸后起锅盛入罐中,入葱、姜、盐、花椒、胡椒、味精等佐料即成。谢集罐子汤总店,为宏扬鲁西南饮食文化,又开发出了香酥羊健、红烧羊头、红烧羊脑、羊拐骨、羊排、酸辣羊肺汤、肚丝汤、天花汤等风味小吃。
自创始至今虽历尽百余年历史、百年苍桑,但谢集罐子汤却经久不衰。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罐子汤以口味淳正、开胃健脾、滋阴壮阳之特点倍受人们所喜爱,谢集罐子汤已成为当地的一块品牌,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谢集罐子汤也步入了大城市,在巨野县城、菏泽、济宁等多地开设了连锁店。
菏泽芝麻糖荷泽的传统民间糖点类名吃,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采用传统生产工艺,主以芝麻、谷芽或麦芽糖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具有香、甜、酥、脆等独特风味。
菏泽烧饼菏泽城内潘隅首赵家烧饼始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相传三代。到了四、五十年代,菏泽烧饼种类繁多:以马家老面大、侯家脆烧饼、赵家千层芯儿满芝麻烧饼最为有名。各家的烧饼风味,其特色各异:有糖烧饼、咸烧饼;火色不同的
焦烧饼、脆烧饼、烧饼片;有表面各异的老面烧饼、嫩面烧饼;外形各别的鱼脊烧饼、盘花烧饼、提花烧饼等。
菏泽水煎包水煎包外表呈金黄色,用香油煎制而成。它的特点是外焦内嫩、香而不腻、百吃不厌,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面食。荷泽的水煎包以银盛园的“水煎包”最为有名,曾荣获省地方名吃称号,是四项中华名吃之一。
单县吊炉烧饼单县吊炉烧饼,外形美观、制作精细、口味独特,是单县众多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远近驰名。
单县吊炉烧饼历史悠久,始创于二十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创制人徐向清善于制作各种面食和小吃,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制作工艺及选料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经验,创制了别具风味的“吊炉烧饼”,其外观圆型,上部弧状隆起,通体橙黄油光,晶莹脂腻。饼盖撒满芝麻,边缘斜刀切花,错落有致,整个看去,宛如一件做工精巧的艺术品。入口香酥鲜嫩,余香溢口,回味久长,深受人们喜爱。
吊炉烧饼制作工艺极其严格、精细而独特。以发酵精白面粉、核桃仁、花生仁、精油、芝麻盐、肉丁、佐料面、糖稀、芝麻为原料制成。吊炉烧饼的烤炉由紧密相连的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上面的是“吊炉”,与普通烧饼炉十分相似,一侧有弧门。只是“吊炉”的个头比较小,并被链子吊着,链子另一端与杠杆相连,必要时可以用杠杆将吊炉吊起。吊炉内只烧柴火,不放烧饼。炉的最下面是用铁皮糊泥围成的圆桶状炉灶,有灶门,像旧时农村烧柴做饭用的大灶。炉灶上面嵌着一个平底锅,即是烤炉的中间部分。烧烤吊炉烧饼时,上面吊炉内燃起明火,下面炉灶内施以暗火,此时下压杠杆移开吊炉,在平底锅内倒人少许精油,油热后将烧饼摆放锅中,盖上炉盖,上烤下烘,约半小时左右,香酥可口的吊炉烧饼便新鲜出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吊炉烧饼烤制技术已为不少人所掌握,吊炉烧饼摊子遍布单县城乡,发展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单县名吃。
郓城壮馍郓城县名吃之一,制作方法是:和好的面团(不发酵),用手拍拉成长条形,将馅抹在上面,折成卷状,然后拍扁成椭圆形,放入平底锅中用油煎炸。其馅以羊肉泥为主,配葱、姜等佐料。煎熟后的壮馍外酥里嫩十分可口。
左营绿豆丸子因主要产地在鄄城县左营乡而得名,其中以孙氏绿豆丸子最为著名。左营绿豆丸子系历史名吃,地方特产,迄今已具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时曾作为贡品。利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配方相结合,以牛肉、绿豆、海鲜、芝麻等为主要原料,用色拉油反复烹炸而成,不加色素和防腐剂,色香味俱全,干吃、煮汤、火锅皆可,口感酥脆、清香、可口。主要品种有:绿豆牛肉丸、绿豆海鲜丸、绿豆麻香丸、酥香绿豆丸等。
该产品已注册了商标,申请了包装专利,卫生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并被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荣获“1986年鲁菜大奖赛荷泽地区优秀奖”;2002年,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2004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山东名吃”、“菏泽名吃”。产品一直畅销不衰。现已远销北京、上海、青岛、济南、合肥、阜阳、深圳等地。
成武酱大头菜“鲁成牌”酱大头菜,是县副食品加工厂采用地产大头菜,经过传统工艺腌制成的咸菜。此种菜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历经十几代人潜心钻研,先腌后酱,棕红透明,集香、咸、甜三味于一体,咸甜适度,香
味绵长,口感清脆,风味独特。
成武县盛产大头菜,栽种历史悠久,以成武镇小桥村产的最佳。特点是:个大、体光、根少、无杈。极适干腌酱菜。秋后,将鲜大头菜先在缸内用盐培。初腌1~2年,其间须翻缸4~5次。捞出后,削皮,用清水浸泡24小时,沥净水,再酱。先下“四酱”(酱是以用过的次数为名);10日后,下“三酱”;20日后,下“二酱”;最后一次下原酱。酱后,还要保养10多天,方为成品。酱制过程,夏天须45天,冬天要适当延长时间。由于该产品咸中带甜,甜中有香,鲜脆可口,是物美价廉的地方小菜。畅销本地区和邻近省、市、县。
夏思源清真糕点以巨野县陶庙镇夏庄为中心,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迄今有二百六十年历史,已传七代。二百多年来,思源糕点集我国北方糕点月饼之大成,以上等面粉、食用油、白糖、蜂蜜、芝麻、花生仁、桔饼、玫瑰、桂花酱、果酱为原料,精工细做而成,配料考究,品类达一百多种,且风味各异。晶莹透亮、酥脆香甜、甜而不腻、入口既化、营养丰富是思源糕点的特色。在继续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当代科技,使糕点口味又提高到新的档次。畅销山东、河北、上海、成都、兰州等地,倍受赞誉。许多港台同胞回乡探亲,把它作为珍品带回馈赠品尝。
知识出处
《当代菏泽概览》
本书设省情概况、经济和社会发展、山东风物、齐鲁风韵、走遍山东、当代名人、城市风采等7个栏目,全面、系统地展示山东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