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54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分类号: TV212.2
页数: 3
页码: 240-242
摘要: 为充分发挥菏泽地区引黄优势,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于1982年编制了《菏泽地区引黄灌区抗旱送水工程规划》,根据规划,同时,还编制了阎潭、刘庄、旧城三条送水工程设计,实施后扩大引黄抗旱面积609万亩。1984年8月编制了单县徐寨闸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扩大引河灌溉面积11.0万亩,补源面积10万亩。
关键词: 规划设计 水利工程

内容

第三节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自建国至50年代末期,地区境内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一般由省水利厅负责规划设计,小型工程由地区自己承担。自1959年5月,菏泽地区水利建设指挥部成立规划设计室后,编制11人,由杨绪斌任主任,其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开始承担小流域和全区内河道的设计任务。1963年规划设计室撤销,归属于工务科,后因工作需要,于1965年8月又恢复了规划设计室,主任仿由杨绪斌担任;1968年底撤销;1980年元月复建,先后由常大相、李化玺、白文立任主任,1985年经.省审查合格后,正式批准菏泽地区勘测设计室,设计证书为水乙建丁级。历年主要规划设计项目记述于下:
  一、建国初期,菏泽地区的主要矛盾,是涝灾,首先对重点灾区万福河流域进行全面规划,1956年水利部批准治淮委员会勘测设计院编报的《万福河除涝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先后治理了大沙河,新挖了安济河、定陶新河,疏浚了西沟等工程,从此万福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得到缓解。二、为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发展引黄灌溉,提前实现全区水利化,在山东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的帮助下,编制了太行堤水库灌溉规划与设计:1959年编制了刘庄引黄灌溉规划与设计。实施后,因工程不配套,排水系统不健全,加之,灌溉面积过大,管理无经验,一度增加了涝碱灾害,于1962年停止运用,但通过工作实践培养了一批水利规划设计科技人才,充实了规划设计力量。
  三、1963年大雨后,为扩大湖西地区排水出路,由省水利厅组织菏泽、济宁两地区,开始酝酿湖西排水工程大改道规划方案,1964年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编制了《山东省南四湖流域近期(1966〜1970年)治理规划》中,提出湖西新河方案,这一规划,后经淮委规划组勘查研究,给有关地、县反复协商,几次编报设计,水电部和省领导多次批示,并经几次补充修改,1967年开始实施,于1970年基本完成了湖西水系调整的整体规划和东鱼河骨干排水工程的兴建。
  四、1963、1964年两次大水后,由于严重的内涝灾害,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治理洙水、赵王两河。由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工程局会同菏泽、济宁两地区,于1965年先后编报了洙赵新河设计任务书及设计文件,经山东省批准,自1965年至1966年施工完成。至1971年和1972年为了最大限度地将高水截入洙赵新河,尽量减轻梁济运河负担,又规划设计开挖了鄄郓和郓巨两条新开河道,调整了水系,理顺了排水系统,减轻了内涝灾害。
  五、1965年全区干旱严重,抗旱缺乏水源,各县要求恢复引黄灌溉,经地委研究,请示省委,转报中央,于1966年3月水利电力部拟准,同意恢复引黄灌溉,但必须积极慎重,所有引黄灌溉一定报规划设计,根据这一精神,1965年菏泽地区水利局编制了刘庄、黄寨、苏泗庄、陈垓四个灌区的规划设计。1967年编制了苏阁、东平湖两灌区的规划设计;1971年编制了阎潭灌区的规划设计;1972年编制了旧城灌区的规划设计。使引黄灌漑纳入了发展轨道。
  六、为了有效地治理全区旱涝碱三大自然灾害,于1979年1月编制了《万南小流域除涝改碱会战区规划与设计》,自1979年冬到1984年底,经过五年的时间,按规划设计全部完成。
  七、菏泽地区沿黄10公里以内,据调查有沙碱涝洼地160余万亩,严重影响着沿黄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为了充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通逊放淤改土,改变沿黄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于1980年编制了《菏泽地区引黄淤改规划》,到1985年己淤改130多万亩,完成规划任务的80%。
  八、为充分发挥菏泽地区引黄优势,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于1982年编制了《菏泽地区引黄灌区抗旱送水工程规划》,根据规划,同时,还编制了阎潭、刘庄、旧城三条送水工程设计,实施后扩大引黄抗旱面积609万亩。
  九、1984年8月编制了单县徐寨闸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扩大引河灌溉面积11.0万亩,补源面积10万亩。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绪斌
相关人物
常大相
相关人物
李化玺
相关人物
白文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