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旱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51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旱灾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4
页码: 177-180
摘要: 旱灾主要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形成。菏泽地区陆地水面蒸发量以六月份为最大,蒸发量为223毫米,以元月份为最小,蒸发量为29毫米。除七月八月份降水量,尚能满足蒸发外,其他月份则远远不够,蒸发和降水两者差额,形成了水份供不应求,致使一些季节发生旱情。就发生旱情规律分析,以三月份到五月份出现的次数最多。
关键词: 旱灾 自然灾害

内容

第三节旱灾
  旱灾主要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形成。菏泽地区陆地水面蒸发量以六月份为最大,蒸发量为223毫米,以元月份为最小,蒸发量为29毫米。除七月八月份降水量,尚能满足蒸发外,其他月份则远远不够,蒸发和降水两者差额,形成了水份供不应求,致使一些季节发生旱情。就发生旱情规律分析,以三月份到五月份出现的次数最多。
  据1949年到1982年,34年统计:
  旱情发生于三月份的12次,发生在六月份到凡力份的有1次,发生于三月份到九月份连续干旱的有4次。
  旱灾的周期性。据史料记载,从公元1368年到1982年,共计615年,其中旱年173年,平均每3.5年发生一次。1949年到1982年,共34年,其间旱年15年,平均每2.26年发生一次。历代发生的特旱记载于下:
  一、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山东大旱,山东全省税粮免征。
  二、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成武大旱、定陶、巨野、曹县大旱,泉流枯竭,民食草皮及树根。
  三、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曹州、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嘉祥、金乡、鱼台等县夏大旱,志记:有人相食。东明岁大旱,人饥相食。
  四、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菏泽、郓城大旱民饥掘鼠而食。
  五、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山东自正月不雨至六月。
  六、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山东、济南、湖广、江西及嘉兴、大同、成都俱旱,赤地千里,殍踵载道。
  七、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山东大旱,禾尽枯。
  八、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郓城、东明大旱,自春至六月不雨地皆赤。
  九、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成武大饥人相食。定陶大饥人相食,树皮草根殆尽。曹县大饥,人食树皮。郓城春大饥,人食树皮草根。菏泽岁大饥,人食榆树草根既尽,遂相食。
  十、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大旱,山东、河南赤地千里。
  十一、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山东春夏大旱,千里如焚。.
  十二、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商泽旱蝗。郓城春大旱,井泉大竭,且黄风时作,飞沙遮天。
  十三、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菏泽大旱,蝗飞蔽天,蛹生遍地……黑鼠遍野衔尾审渡数日不绝。
  十四、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菏泽大旱,春不雨,罗种不入至于六月,飞蝗蔽天,继而蝗相生,禾尽食草,草尽食树叶,屋垣井灶皆满。是岁井泉涸,二月人相食。单县蝗旱大饥,斗米价银三两,瘟疫盛行八人相食。
  十五、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山东大旱,赤地千里。曹县春大旱,风沙弥月不息。成武春大早,风沙弥月不息,人多饿死。菏泽大旱、饥。
  十六、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菏泽、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济宁、嘉祥等县大旱。
  十七、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6年)菏泽、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济宁、金乡、鱼台等县旱。
  十八、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濮州、菏泽、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济宁、嘉祥、金乡、鱼石等县大旱。
  十九、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山东特大旱灾……。范县、濮县、菏泽、巨野、郓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金乡、嘉祥…… 等县特大旱年,赤地无禾,大饥。
  二十、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陕、豫、冀、鲁、晋五省大旱,灾民二千万人,占全国五分之二,死亡五十万人。灾区三百-一十七县。
  二十一、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东明春夏大旱,禾苗半枯死,七、八月间大旱田苗枯死,民不聊生。
  二十二、民国三十一年到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2年到1944年)菏泽大旱。庄稼严重歉收。
  二十三、公元1966年菏泽地区逢百年未遇的大旱,大部县春夏旱,夏秋连旱受灾面积586万亩,其中菏泽47万亩,曹县85万亩,定陶45万亩,成武39万亩,单县77万亩,巨野67万亩,梁山52万亩,鄄城101万亩,郓城28万亩,东明45万亩。由于发挥了灌溉工程效益,以及国家在物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人民生产自救,粮食总产仍达到22亿斤,粮食亩产达到了228斤。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曹州
相关地名
郓城县
相关地名
巨野县
相关地名
定陶县
相关地名
曹县
相关地名
成武县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
嘉祥县
相关地名
金乡县
相关地名
鱼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