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黄泛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51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黄泛灾害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7
页码: 171-177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对黄河堤防普遍进行了修整,其中菏泽地区曾三次大复堤,每次动员十几万人施工,到1985年,总计完成复堤土方1.1亿立方米。人民治黄36年间,黄河从没发生过决口漫溢。这是史无前例的。但也需要看到黄河下游洪水还未得到完全控制,河槽仍在继续淤积,洪水威胁仍然存在,确保黄河安全,仍是今后治黄工作的严峻任务。
关键词: 黄泛灾害 自然灾害

内容

第一节黄泛灾害
  自大禹治水,迄今4200余年,黄河历经26次改道,其中6次大徙,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徙后,在近2600年中,黄河泛滥溃决达1593次,平均三年两决,百年一改道。其中黄河改道波及菏泽地区者,就达12次之多;黄河决口发生在菏泽地区的,即有164次。从民四元年(1911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止,黄河决口达26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对黄河堤防普遍进行了修整,其中菏泽地区曾三次大复堤,每次动员十几万人施工,到1985年,总计完成复堤土方1.1亿立方米。人民治黄36年间,黄河从没发生过决口漫溢。这是史无前例的。但也需要看到黄河下游洪水还未得到完全控制,河槽仍在继续淤积,洪水威胁仍然存在,确保黄河安全,仍是今后治黄工作的严峻任务。现将黄泛历史灾情分年记述于下:
  一、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于河南瓠子决口,大溜东南行直趋巨野泽。从公元前432年决口至公元前109年堵塞,黄河洪水在济濮之间泛流二十三年。
  二、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六月,河决李固渡(今河南浚县南),水溃曹州城(左城)分流曹州之境。这次河决,淹没了左城,淤平了广济河,菏、济二水也从此消失。
  三、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河决曹县白茅堤,大溜顺赵王河,宋金河北侵安山,侵夺会通运河及清济故道(今东平湖以下故道)入渤海。曹县、单县、菏泽、郓城、成武、定陶、金乡、鱼台、嘉祥、济宁等县均遭黄水侵袭,直到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贾鲁治河才堵塞决口,黄河漫流达七年之久。
  四、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元月,河决大明路,东明、长垣,六月五日济阴县魏家道口黄河旧堤将决。……至二十一日,水忽泛溢,新旧三堤一时咸决,明日外堤复决。
  五、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东明、曹县等处,以河决溺死人畜坏官民庐舍不可胜计。
  六、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河决原武黑山羊……东至寿州正阳镇,……又由旧曹州、鄴城两河口漫东平之安山湖,会通河亦淤。
  七、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河北决:由县境入鱼台,似水由南来。当系单县或丰沛河决。
  八、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临清水溢,坏庐舍,德州、平原大水(卫河决)。成武黄河决口,城倾圮。六月,河南山东淫雨,河水泛滥曹县、单县。
  九、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七月河决河南八柳树口,漫曹、濮二州坏沙湾等堤。
  十、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五月,河决水入南岸者十三,入北岸者十七,南决者自中牟杨桥至祥符界折为二支,北决者自原武往阳武、祥符、封丘、仪封、考城,其一支决入封丘金龙口至山东曹、濮冲入张秋槽河。
  十一、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六月河复决黄陵岗……张秋东堤复决百余丈……会通河溢,曹县、定陶、成武、巨野、郓城、曹州、濮州、鱼台、寿张、聊城費县受水浸,坏官民庐食无算。
  十二、明弘治七年(公元1495年)治理张秋决河,堵塞黄凌岗及金龙决口七处。修筑自郓城,历滑县、长垣、东明、曹州、曹县、抵虞城之太行堤,长三百六十里。
  十三、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秋河决王牌口至黄陵岗,经曹、单连虞城。巨野、定陶、成武以黄河南徙各邑被害。
  十四、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河决梁晋口,淹没民居庐舍殆尽,曹县、单县、鱼台、成武均受洪水。
  十五、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六月河决黄陵岗、曹、单田产多淹没。
  十六、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曹县六月河决黄陵岗………。七月河决曹县娘娘庙、孙家口等口至东北曹、单、成武之间。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均受灾。
  十七、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曹县四月大雨,河决焦家泽。戚武黄河决口,城倾圮,定陶被水淹。
  十八、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九月黄河决冲没成武县。曹州、曹县、成武大水灾。
  十九、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河决曹、单、成、杨家、梁晋二口吴士举庄冲入鸡鸣台夺运道。
  二十、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32年)八月,河溢鱼台。曹县、成武、单县、金乡等县洪灾。
  二十一、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秋河决曹县,水入城二尺,人溺死者甚众;漫定陶严成武、谷亭。
  二十二、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河决原武,冲陷曹县城关北堤,由成武、金乡入运河。定陶、鱼台、单县均大水。
  二十三、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99年),河决曹县旧老堤,南长堤,直抵漕运。七月河决原武判官村八百丈,曹县、定陶、成武、单县、金乡、鱼台、济宁等七县受灾。
  二十四、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七月河决沛县,逆流至曹县棠林集而下,分为二散漫湖坡。浩渺无际,河变至斯为极。曹县、成武、定陶、巨野、单县、金乡、嘉祥、济宁等县以河决被水。
  二十五、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曹县、单县、金乡、鱼台、成武以河决水灾。十月以河决丰县、金乡、曹县、单县等县田庐尽没,请蠲漕米。
  二十六、明万斩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六月河决单县东南,灌一及城北四十里,漂没庐舍,又是年秋水泛涨……黄固口复决……筑塞。曹州、郓城、巨野、定陶、曹县、成武、单县等县秋涝。
  二十七、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夏,河决原武胡村铺,又河决封丘荆龙口,冲曹县塔儿湾太行堤,趋张秋。
  又河决单县柳家口筑塞之。曹县九月河决荆龙口水涨城南凡八月平地丈余,尸流遍野。
  二十八、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已卯河决曹家口坏稼漂庐舍灾及百里。
  二十九、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河决曹县荆龙口水围城南北四十余里横流东下,五年始平,地尽荒芜。
  三十、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曹县石香炉二决,几成大患凡五月塞工告成。
  三十一、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六月……黄河溢……。单县……大水。
  三十二、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山东曹县十里堡,五月二十一日浸工。曹县、单县、菏泽、金乡、济宁、临清六州县黄水漫溢。共勘明成灾地,一万四百三十顷九十七亩七厘七分。并冲塌房屋。
  三十三、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秋七月河决曹县冲金乡、鱼台,境禾尽没,宁阳、汶上、寿张俱大水。
  三十四、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七月初八河决小宋,直冲黑村经魏家湾、大黄集、洪府寺东入成武至四十八年四月中旬水涸淤直丈余。
  三十五、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六月决铜瓦厢水趋濮范,支流由灉河浸郓灉之王岔口决,由廖秋陂东趋绕城自城东北入济水。
  三十六、清同治三年(公元1865年)是年夏秋,曹州黄河漫溢,泛菏泽、定陶、曹县、濮州、巨野、成武诸县。
  三十七、清同治五年(公元1867年)八月大雨,东明黄河决东流至定陶城南王店,河水势汹涌人皆骇。至二十八日尽退人咸以为奇。
  三十八、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河决东明的高村口,水入山东菏泽市、郓城、巨野、嘉祥、济宁诸县境……。经冀省将串沟堵塞抢筑合龙。
  三十九、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89年)六月曹州府郓城境内南岸八孔桥民堰决口水向东北流数十里,复决杨庄大堤,水淹梁山南北,东淤运河,过东阿仍归旧河。
  四十、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黄河南岸大堤在黄花寺附近决口被淹区域二千方里,灾民二百万人,被灾村镇二千余村,财产损失数千余万元。
  四十一、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5年)七月决鄄城县董庄,分正河水十之八七,东流折而南分为两股:小股由赵王河穿东平县运河汶水复归正河。大股漫菏泽、郓城、嘉祥、济宁、巨野、金乡、鱼台等县……。
  四十三、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于河南省郑州北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入淮,造成豫、皖、苏三省1250万人受灾,淹地8000余万亩,淹死89万人,使千里沃野变成了黄泛区。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人物

大禹
相关人物
汉武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曹县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
郓城县
相关地名
成武县
相关地名
定陶县
相关地名
金乡县
相关地名
鱼台县
相关地名
嘉祥县
相关地名
济宁县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黄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