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除氟改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50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除氟改水
分类号: TU991.26
页数: 1
页码: 170
摘要: 1985年在国家投资和群众自筹的情况下,即开展了除氟改水工作,对高氟地区,除兴办有关除氟改水的水利工程外,并兴建专项除氟改水设施,共计新打深机井264眼,建水塔65座,无塔压力罐10座,修筑管道4500米,以及其他送水工程等,从而使5.0万余人免受氟水之害。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除氟改水

内容

第二节除氟改水
  1980年,菏泽地区卫生局和地区防疫站对8159个大队,1322眼水井进行监测,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含氟量,其中每升含氟量在1.1到2.0毫克的,有693眼水井,受害人为11.23万人;含氟量在4.1毫克.以上的有412眼水井,受害人为1.75万人。由于水质含氟,有不少群众发生黄牙和骨质脆弱等疾病。为此,省、地、县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首先建立了组织,设立除氟改水办公室,人员由卫生局、防疫站、水利局抽调,其具体工作,由防疫站为主来抓。
  1985年在国家投资和群众自筹的情况下,即开展了除氟改水工作,对高氟地区,除兴办有关除氟改水的水利工程外,并兴建专项除氟改水设施,共计新打深机井264眼,建水塔65座,无塔压力罐10座,修筑管道4500米,以及其他送水工程等,从而使5.0万余人免受氟水之害。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地区卫生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