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5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
分类号: S157.1
页数: 1
页码: 167
摘要: 菏泽地区,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冲淤,致使微地貌复杂,岗、坡、洼相间,风沙区面积大,水土流失重,全区共有风沙面积730.9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8%。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现状

内容

第一节水土流失现状
  菏泽地区,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冲淤,致使微地貌复杂,岗、坡、洼相间,风沙区面积大,水土流失重,全区共有风沙面积730.9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8%,其中:一级流失(微度)面积127.33万亩;二级流失(轻度)面积为115.38万亩。三级流失(中度)面积为394.66万亩;四级流失(强度)面积为93.58万亩。另外,在非风沙区(亦称保护区),内有斜坡陡崖面积103.02万亩。以上除一级流失外,其余四项,总计流失面积706.64万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36%,其中:四级强度流失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单县东沟,鄄城县及菏泽市的临濮沙河,郓城县北沙河沿岸,以及东明县南部三春集、马头、小井三乡境内。另有定陶县的一千王、半截堤,菏泽市王浩屯乡的大彭庄,梁山县的杨屯、胡屯等地区。上述地带,土壤流失量,每平方公里达2200多立方米,其流失模数为2833吨/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约为1240万立方米,相当于6.2万亩的耕层土壤,被浸蚀流失。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
鄄城县
相关地名
定陶县
相关地名
梁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