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土保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50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水土保持
分类号: S157.2
页数: 4
页码: 166-169
摘要: 我国的水土保持工程,从有文字记截以来,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夏、商、周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咏土保持思想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些思想直接影响着两千多年来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菏泽地区,因系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水土极易流失,历史上广大农民,有修地埂,培地埂的习惯,建国后,党和政府,更为重视水土保持,采取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这项工作,成绩显著。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内容

第四章水土保持
  从浩瀚的典籍中,可以看到,我国的水土保持工程,从有文字记截以来,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夏、商、周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咏土保持思想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些思想直接影响着两千多年来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菏泽地区,因系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水土极易流失,历史上广大农民,有修地埂,培地埂的习惯,建国后,党和政府,更为重视水土保持,采取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这项工作,成绩显著。
  第一节水土流失现状
  菏泽地区,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冲淤,致使微地貌复杂,岗、坡、洼相间,风沙区面积大,水土流失重,全区共有风沙面积730.9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8%,其中:一级流失(微度)面积127.33万亩;二级流失(轻度)面积为115.38万亩。三级流失(中度)面积为394.66万亩;四级流失(强度)面积为93.58万亩。另外,在非风沙区(亦称保护区),内有斜坡陡崖面积103.02万亩。以上除一级流失外,其余四项,总计流失面积706.64万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36%,其中:四级强度流失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单县东沟,鄄城县及菏泽市的临濮沙河,郓城县北沙河沿岸J以及东明县南部三春集、马头、小井三乡境内。另有定陶县的一千王、半截堤,菏泽市王浩屯乡的大彭庄,梁山县的杨屯、胡屯等地区。上述地带,土壤流失量,每平方公里达2200多立方米,其流失模数为2833吨/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约为1240万立方米,相当于6.2万亩的耕层土壤,被浸蚀流失。
  第一节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
  造成菏泽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降雨影响,特别是暴雨的冲刷,加之,地面不平,土质疏松,结构脆弱,经不住烈日严寒和大风的侵蚀,在然自界各种破坏力的打击作用下,致使土壤发生颗粒位移和流失。人为因素,主要是林业生产发展缓慢,林木覆盖率低,1984年,全区林木覆盖率仅为11.97%;特别是风沙区的林木覆盖率更低,根本起不到防风固沙,拦截降雨和径流的作用。另外,不合理的经济作物,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如:耕作粗放,掠夺式种植,施有机肥少,化肥多,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农田基本建设缺乏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水利交通等基本建设,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地面植树,加之水利工程配套差,管理不善,不但缺乏必要的控制水土流失的建筑物工程,而且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乱扒乱堵现象严重,加剧了河沟的冲刷和侵蚀,增加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壤资源遭到破坏,使保水蓄水能力降低。从普查情况来看,水土流失区,土壤养分均值,低于全区,更低于保护区,计算全区每年平均流失土壤总量1612万吨,每年流失氮、磷、钾相当于标准化肥177万吨,占1984年全区农用化肥施用量的24.8%。
  二、淤积河道,降低工程效益。据1982年实测资料统计,全区10条骨干河道淤积量达3000多万立方米,河道平均淤深1.0米多,最大淤深达2.9米,致使河道排泄能力有显著降低。
  三、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去平衡。长期的水土流失,极易造成自然灾害频繁,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东明县夏营河、裴子岩河两岸最为明显,在没引黄淤改前,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年年城少,产量年年降低,群众越来越穷,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节风沙区的开发与治理
  菏泽地区人民,为了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建国以来,就开展了植树活动,菏泽市胡集大队,就是鲁西南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面红旗,该队从1955年开始营造肪护林带,翻淤压沙,经过八年奋战,到11963年,全队共营造各种林木2836.7亩,其中:农田防护林596.7亩;用材林1416亩;果园557.4亩.;桑园179亩;四旁零星植树43900株,从而达到了防风固沙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8000多亩的飞沙地,变成了良田。粮食单产由百斤左右,上升到200多斤,增长一倍多。在典型的带动下,先后出现了郵城县梁屯,曹县杨堂,东明县胡庄等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到1984年,全区有林地面积达95万亩,林网面积720万亩,已治理风沙面积108.37万亩。近年来,又在区内普遍开展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共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0万亩。这些工程都发挥了明显的效益,据调查测算,平均土壤侵蚀厚度,比60年代少了30%左右。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