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种植耐碱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9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种植耐碱作物
分类号: S332.6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种植耐碱作物,是一项节约能源,培养地力,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改碱措施。菏泽地区自1963年以来,绿肥的种植和利用,就有了较好的发展,平均每年种植面积,都在20万亩左右。
关键词: 耐碱作物 改碱措施

内容

第六节种植耐碱作物
  种植耐碱作物,是一项节约能源,培养地力,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改碱措施。菏泽地区自1963年以来,绿肥的种植和利用,就有了较好的发展,平均每年种植面积,都在20万亩左右,1970年种植面积达28.7万亩,至80年代,在棉花、玉米等中耕作物的套种上,发展绿肥面积达100余万亩,每年每亩产鲜草2000多斤,全年共产鲜草20亿斤,鲜草含氮量,按千分之五计算,相当标准氮素化肥24000吨;标准磷肥5800吨;除此以外,还有有机质钾肥以及其他营养元素,通过绿肥作物的种植,不仅盐碱地得到改良,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棉花
相关实物
玉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