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引黄放淤压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9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引黄放淤压碱
分类号: S156.4
页数: 1
页码: 163
摘要: 引黄放淤,改良盐碱地,是菏泽地区沿黄人民同黄河水沙斗争中,经过反复实践,创出的一条发展农业生产的新路子。全区沿黄162万亩洼碱地,截止1985年,已淤改了133.61万亩,凡是经过引黄放淤压盖后的土地,由于改变了土壤,粮食产量猛增。
关键词: 引黄放淤 盐碱改良

内容

第五节引黄放淤压碱
  引黄放淤,改良盐碱地,是菏泽地区沿黄人民同黄河水沙斗争中,经过反复实践,创出的一条发展农业生产的新路子。全区沿黄162万亩洼碱地,截止1985年,已淤改了133.61万亩,凡是经过引黄放淤压盖后的土地,由于改变了土壤,粮食产量猛增,如东明县三春、马头、小井三个公社,压淤前,大部分土地非沙即碱,粮食亩产不过百斤左右,有的是“种一葫芦收两瓢”,有的“盐碱不茅,寸草不生”压淤后的1978年,这几个公社一年增产粮食600多万公斤,占全县增产总数的32.5%。再如菏泽市的李村公社,压淤前,粮食亩产百斤左右,总产不过250万公斤,连年吃国家统销粮340多万公斤,压淤后,1978年全社平均粮食单产达到240公斤,总产700万公斤,翻了三番。群众高兴地说:“要想快变,必须淤灌,搞好引黄改碱,面貌变,土质变,产量变,贡献变,人民生活变。”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