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台田条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台田条田
分类号: S157.3
页数: 3
页码: 157-159
摘要: 台田条田主要是治涝防渍的洼地改造工程,它的作用,除排径流外,同时,还把土壤中过多的地下水,通过台田条田沟排出,并可挣制雨后地下水位上升,达到除涝防渍之目地。
关键词: 台田 条田

内容

第二节台田条田
  台田条田主要是治涝防渍的洼地改造工程,它的作用,除排径流外,同时,还把土壤中过多的地下水,通过台田条田沟排出,并可挣制雨后地下水位上升,达到除涝防渍之目地。
  菏泽地区因地形平缓,洼地多系浅平洼地,表层土质多於,透水性能差,易涝易旱,耕作困难,群众说:“早晨粘,中午硬,下午板结锄不动”,另一部分洼地称“槽状洼”,表层土多砂质,瘠薄易涝,但由于黄河在历史上多次串流改道,使这些地上下层沉积的土壤不同,修筑台田后,将上下层不同的土壤,掺合在一起,可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
  自1960年开始,在全区105个大洼地里,因地制宜地兴修了不同类型的台条田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河间浅平洼地:在洼周围,过水渍涝严重地带,修畦田,洼底种一季麦子,汛期滞蓄雨水;在洼底和渍涝之间地带,修台田。
  二、背河槽状洼地:多是轻重不同的盐碱地,初期多系挖深沟,修台田,因土质多沙,不易立坡,后改修畦田,结合围堰平种,蓄淡压碱,但在有粘土夹层曲洼地,也有的采取结合翻淤压碱,修筑台田的办法。
  三、沼泽洼地:对这类洼地,凡有条件的,采取了引黄放淤,利用黄河泥沙,淤高了地面,治涝改土相结合,如表层以下有粘土夹层,结合修筑台田,取土挖塘,台上旱作,池内发展水产。
  从1960年至1966年,全区360万亩涝洼地,基本全部修筑了台田条田工程。实践证明,台田、条田不仅能防涝、防渍,同时,对改土、灭草、灭虫都曾起到很大作用。成武县苟村公社祝楼大队,是搞台田最早的单位,这个队,因属纯集大洼的范畴,历史上涝灾严重,未修台田前,全年人均口粮在百斤左右,群众生活极端困难。自修筑台田后,到1966年,全队粮食产量增长了三倍,由缺粮变成了余粮。成为全区先进的典型,先后有40多个县曾来参观学习。该县的白浮公社,周油坊生产队,地势低洼,1962年冬,修台田41亩,1963年汛期,全队360亩耕地,除41亩台田没受水淹外,其余90亩绝产,214亩减产50%以上。台田地里11亩地瓜,亩产瓜干240公斤,社员高兴地说:“搞台田好经验,既防涝又防旱,牛头淤变成了两合土,早晚都能把活干,芥芥芽杂草绝了根,增产粮食把里攥,地瓜谷子都能种,今后一年好一年。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台田
相关作品
条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