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黄河故道水系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76
颗粒名称: 第八节 黄河故道水系治理
分类号: TV882.8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黄河故道,系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兰考城西铜瓦厢决口改道后,遗留下的旧河床,自西向东,由河南省的界牌集流入山东省曹县境内,下经郭楼、田场、魏堤头、刘花园、葛台袁庄,于王六庄南入单县境,再下至张河涯流入安徽省砺山县境内,总流域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
关键词: 黄河故道 河道治理

内容

第八节黄河故道水系治理
  黄河故道,系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兰考城西铜瓦厢决口改道后,遗留下的旧河床,自西向东,由河南省的界牌集流入山东省曹县境内,下经郭楼、田场、魏堤头、刘花园、葛台袁庄,于王六庄南入单县境,再下至张河涯流入安徽省砀山县境内,总流域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在菏泽地区全长91公里(曹县40公里,单县51公里,),流域面积381平方公里(曹县231平方公虽,单县150平方公里),是菏泽地区南部边界河道。故道内有19处乡镇,河道中泓宽700至1500米,滩地高出两侧地面3.0至10米,地下水埋藏较深,是菏泽地区水资源贫乏区,为了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天然河槽蓄水,发展灌溉,曾于1958年修建了许湾和马老家两座节制闸,但因工程标准低和管理运用不善,蓄水后,都被冲垮。
  杨河:是黄河故道的主要支流,原名陷堤河上游有两股注入,一股起源于河南省民权县林七口,经孙坡楼、李楼,于张大楼入曹县境(该股称为小堤河),注入杨河;另一股,源出民权县刘景堂东至任庄一段,为北故道,任庄以下为杨河,于郑庄两股汇流,经北袁庄、刘集、陈棚,于前刘庄东南入故道子河。
  杨河系菏泽地区曹县与河南省商丘地区民权县的边界河道,流域面积为493平方公里(其中;曹县境内91平方公里),长23.8公,里。未治理前,边界地区常受涝灾,1968年,水电部决定上下游进行统一规划,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建桥12座,涵洞15座,完成土石方386万立方米,工日200万个,国家投资187万元。
  杨河治理后,边界地区涝灾得到缓解,为进一步解决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问题,河南省民权县从林七水库放水入小堤河再入杨河。1977年曹县在刘楼和刘庄分别各建节制闸一座,同时,在杨河沿岸兴建扬水站,进行提水,发展灌溉。从此,该河即成为能灌能排的两用河谴,其河道情况,详见杨河竣工水力要素表。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郭楼
相关地名
田场
相关地名
魏堤头
相关地名
刘花园
相关地名
葛台
相关地名
袁庄
相关地名
商丘
相关地名
民权县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黄河故道
相关实物
杨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