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6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城市水利
分类号: F407.9
页数: 7
页码: 41-47
摘要: 菏泽地区各县、市城区,自建国以来,各项事业都在迅速发展,原来仅以城墙附近为界的城区范围,也已向外逐渐扩展。古老城区为了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多数都建设城区河湖与排水、蓄水系统,并用城墙、护城堤做为防御洪水入城的屏障。建国前后一段时期,因排蓄水系统失修,崩塌淤积、垃圾积塞,城墙、堤防多数被垦为农田,坑塘大多填平建房等原因,不仅削弱了排水蓄水能力,同时,也出现污秽脏乱,严重恶化市容的现象。
关键词: 城市水利 水利建设

内容

第四章城市水利
  菏泽地区各县、市城区,自建国以来,各项事业都在迅速发展,原来仅以城墙附近为界的城区范围,也已向外逐渐扩展。古老城区为了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多数都建设城区河湖与排水、蓄水系统,并用城墙、护城堤做为防御洪水入城的屏障。建国前后一段时期,因排蓄水系统失修,崩塌淤积、垃圾积塞,城墙、堤防多数被垦为农田,坑塘大多填平建房等原因,不仅削弱了排水蓄水能力,同时,也出现污秽脏乱,严重恶化市容的现象。
  各县城区、建国前虽属政治经济中心,但城墙以外,多为农田,基本没有工业,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用水,全部以砖井提取地下水源解决。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城市的防洪、排涝,供水做了大量工作,不但对污秽明渠进行了改造疏整,同时,修建了一大批排涝、排污的地下管道工程,从而使人民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由于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用水量日益增多,原来可能开发的水资源量,已难满足需求。另外,污水、废水排放量也较前增多,直接严重污染了地上和地下水质。由此可见,“城市水利”这个新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为此,《菏泽地区水利志》特把“城市水利”列为专章。
  第一节城市供水工程
  菏泽地区各县、市城区用水全是开采地下水,城区用水的特点是:用水集中,单位面积开采量和开采强度大,保证率高,需连续供水,对水质的要求也较高,从供水实践看,城区用水单靠城区地下水不能满足城区工业和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菏泽、梁山、单县等县、市城区地下水已超采,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目前城市供水工程情况包括自备水源,城市供水、商品菜田用水三种供水工程,菏泽市自来水公司主要供给居民生活用水,兼供部分工业用水,其他各县自来水公司水源也大部供给居民生活用水,很少 供工业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绝大部分靠自备水源工程供给。
  1、自备水源工程
  工厂企业生产用水,大部分是利用自备水源工程取水,梁山县土产公司在1960年打的1眼机井,是全区最早的一个自备水源工程。1985年全区90个工厂企业的自备水源井已达113眼,年取水量为2439万立方米,占城区总用水量4499万立方米的55%。
  二、城区自来水厂工程城区供水,历史上10个县城用水全是肩挑人抬、车拉,井深不超谴10米,井水大都苦、涩、咸、含氟量甚高。1966年菏泽市首先投资15万元,在市区西北白庄建西水厂,1967年元旦开始向城区供水,日供水量为0.2万吨。其他各县自来水厂则是从1976年起陆续建成的,初建时,这些自来水厂的水井都是浅井。全区10个县、市1985年已建.9个城区供水工程,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工程和管网管理,9个水源地,有水井36眼,其中200多米深的井占40%,供水管网达20万米,日供水能力3.5万立方米,1985年平均日供水量为2.783万吨,年供水量1016万吨,占城区总供水量的22%。
  三、商品菜田用水
  商品菜田用水,主要是县、市城区范围内菜田及农田灌溉用水,1985年用水1047万立方米,占城区总供水量的23%。
  以上城区供水量,除菏泽市城区商品菜田用水的一部分是黄河水源外,其余水量几乎全是提取地下水,各县、市城区供水设施和供水 ,量见表2—10。
  第二节菏泽市城区供水与排水
  菏泽市城区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比较集中,1985年菏泽城区总人口18.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3万人,农业人口7.7万人,城区工业总产值为4.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8.6亿元的之2%。1966年建自来水西水厂,1968年建东水厂,1985年两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厂企业用水的大量增加,城区地下水资源有限,因此,1985年已明显呈现出水源不足,出现城布供水的紧张局面。一、城市供水
  (一)水质。
  菏泽市城区自建国前至五十年代,居民主要依靠提取砖井水,水井多被污染,水质苦、咸、涩,而北关井、南关井、清真寺井、海棠等菲、华陀庙井、花园子井、马道街井、天主堂井等为甜水井。1965年有关部门对群众饮用的水井进行了化验,水质不好的原因,是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大,大于国家标准10倍或更多,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1985年7月,对城市供水8眼井的水质进行了化验,其结果色度小于5度,浊度小于5度,硬度(德国度)9.63度,游离二氧化碳勺9.68毫克/升,酸碱度(PH值)7.81,总碱度9.2毫克当量/升,总'酸度0.22毫克当量/升,溶解氧6.72毫克/升。
  根据1958年山东省801地质队在菏泽地区钻探资料,证实该区有一条为东西间的地下古河道,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从地表往下25〜50米之间有细中砂2〜3层,其砂粒径0.15〜0.25厘米,并由上游到下游砂粒逐渐变细,为解决当地群众吃水问题,地质队在城酉关打1眼井,该井直径是30厘米钢管,井深100多米,水为甜水,水源基本上能满足当时菏泽城内群众生活用水的需要。
  (二)嚙泽市自来水公司。菏泽市自来水公司筹建于1666年,1977年以前称为自来水厂。该公司属国营企业,主要提供城区工业、机关、学校、消防等企事业单位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公司下设西水厂、东水厂、人秘股、供水管理股等12个股室。
  (三)水源地。西水厂位于北城外白庄西北角,1966年投资15万元;1967年又于地区副食品公司库房院内建高压水塔一座,投资15.0万元;1975年动工建设西水厂系列工程;到1983年已陆续打井11眼,其中深井4眼,日供水能力1.5万吨。东水厂位于烈士陵园西侧,1968年建厂,1974年水厂初具规模,现有水井8眼,其中深井5眼,日供水能力0.8万吨。
  东西水厂,1975年建立二级泵房和清水池,实行二级供水,两厂共投资235万元,1980年底日供水能力1.5万吨,1985年底日供水能力2.3万吨。
  (四)供水管网。城市供水管网已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供水网络,城区总计200毫米以上的粗型管道26.83公里,100〜200毫米干管17.3公里,即供水干管道44.13公里,干支管总长为150公里。
  (五)水费收缴。到1985年城内已有1500户用上了自来水,另有40个公共供水站。2万余人用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水费价格:公共水站用水每立方米0.12元,工厂、企事业单位用水及其他用水每立方米0.2元。1967年产值10.48万元,产量2.64万吨,总成本7.67万元,利润6.79万元,职工人数17人;1985年产值138.9万元,产量691.3万吨,总成本97.76万元,利润38.91万元,职工人数216 人,日供水能力2.3万吨。
  二、自备水源工程
  1976年菏泽造纸厂打机井供给生产用水,是菏泽市城区第一个自备水源工程。目前菏泽市城区工业用水主要靠各工厂拥有的自备水源工程取水。1985年自备水源工程取水量1385万立方米,为自来水公司东西水厂取水量691万立方米的2咅。
  据调查统计,1985年日采水500立方米以上的共有18个单位,有水源井39眼,其中深井32眼。1985年年取水量超过100万立方米的有4个单位,即:跃进化肥厂,取水306.6万立方米;菏泽棉纺织厂,取水170.0万立方米,印染厂取水141.6万立方米;酒厂取水120.0万立方米;年取水量在30〜100万立方米之间的有7个单位,即:毛纺厂、肉联厂、造纸厂,制药厂、啤酒厂、烟厂、生建机械厂;年取水量在20〜30万立方米之间的有7个单位,即:罐头厂、仪表厂、印刷厂、地区人民医院、师范专科学校、东方红浴池、第二毛纺厂。
  三、城区排水工程
  历史上为防黄河泛滥,洪水浸入城池,自明成化二年(公元1468年),始建城垣,周长12华里,并环以沟堑,外防洪水,内排沥涝,至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知州沈韩,在距城3华里处,监修护城大堤。由于受黄河溃决浸漫影响,堤外地面逐年淤高,内外高程相差悬殊,黄河河底比城内地面高出达10米之多;为此,城内防洪排涝任务,历来就很艰巨。
  建国初期,国力不足,百业待兴,城市水利建设缓慢。1957年大雨,城内有19条街普遍积水,全城1500戶居民失去住所,城东赵王河双河集大桥被水冲毁,菏泽通往济宁公路交通中断,经过省、地、县各级领导,亲临现场,调运防汛抢险物料,组织抢护队伍,经过14个昼夜奋战,积水得到排除,市民情绪稳定,机关、学校、工商业恢复了正常。
  1958年鉴于1957年大雨教训,对城市排涝工程,城建部门进行了金面规划,并于1958年至1965年,兴建泄水闸和提水站各两座,砖砌涵管1500米,使城内50多个死水坑,第一次变成了河水相济,互相连通的活水坑。至1978年,疏通清理了双河集排水沟,并于南护城提上增建排水站1处,安装50泵2台,新辟西环城、北环城、曹州、工农、人民等5条路,拓宽并延长了青年路北段;同时,砌筑了下水道,使雨水污水排除有了出路。至1985年,整个城内共砌筑地下排水道21240米,修排水排污双用渠2条,长5000米,分别与赵王、洙水两河连通;同时,增建进水闸、排水站各两座,装机146千瓦,每小时排水量可达7320立方米,连同充分利用城内一向著称有72个坑.塘,面积500亩,年滯蓄水量50万立方米的蓄水设施,则初步改善了城区汛期积涝成灾的局面。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