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5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质
分类号: TU991.21
页数: 3
页码: 26-28
摘要: 地表水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不大,全区水类型(根据阿列金分类法分类)基本都是碳酸盐类纳组Ⅱ型水,个别情况出现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类,以钠组为主,钙、镁组次之,Ⅲ型水也有一定数量,但Ⅳ型水基本没有。
关键词: 地表水质 地下水质 黄河水质

内容

第三节水质
  一、地表水水质
  从1975年〜1985年郭楼闸、丁里长闸、刘庄闸、马庄闸、李庙闸、张庄闸、魏楼闸及黄寺站(1960〜1966年)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离子总量均值是433.7〜996.8毫克/升,PH均值为7.7〜7.9,氯根为60.9〜74.3毫克/升,硫酸根均值为80.1〜126.7毫克/升,总硬度(以CaO计)均值为99.9〜193毫克/升总碱度均值为80.3〜189,毫克/升(以CaO计),全区地表水质良好,适于农业生产使用。
  地表水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不大,全区水类型(根据阿列金分类法分类)基本都是碳酸盐类纳组Ⅱ型水,个别情况出现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类,以钠组为主,钙、镁组次之,Ⅲ型水也有一定数量,但Ⅳ型水基本没有。
  二、地下水质
  1975年开展了全区地下水普查,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的划分,采用简化了的舒卡列夫分类法,共有7个类型,主要有重碳酸盐型水、重碳酸盐硫酸盐型水、重碳酸盐氯化物型水三种。矿化度的变化,大体与水化学类型适应,大于2克/升的,王要分布在疏酸盐及氯化物型的分布范围内,浅层地下水灌溉系数一般在6〜18之间,水温平均在14度左右,适宜灌溉和饮用,浅层地下水,主要有淡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其面积占总面积的89.7%,仅局部地段如巨野、菏泽等零星分布有与中层咸水层沟通的孤岛状咸水体。
  深层地下水质优良,唯含氟量比浅水稍高,水温由梁山18℃〜22°C,至曹县、单县逐渐为22°C〜26°C,水温适宜。
  三、黄河水质
  根据花园口水文站1958年至1980年的水质资料,酸碱度(PH值)最小为7.3,最大为8.3,平均为8.0;矿化度最小为427.8毫克/升,最大为517.4毫克/升,平均为462.5毫克/升;硬度最小为2.96毫克当量/升,最大为4.23毫克当量/升,平均为3.4毫克当量/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郭楼闸
相关作品
丁里长闸
相关作品
刘庄闸
相关作品
马庄闸
相关作品
李庙闸
相关作品
张庄闸
相关作品
魏楼闸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