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30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TV21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菏泽地区,地处祖国中原,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黄河与黄河故道三角地带由于历史上,黄河在此泛滥频繁,不论北迁和南徙,都常危害本区,在二十六次较大的改道中,涉及菏泽地区境内的,就达十二次之多。由于受黄河泛滥的影响,内地水系紊乱,加之,地形平缓,坡水汇集较慢,每至汛期,当地径流,不易排泄,则酿成严重的内涝灾害。
关键词: 菏泽地区 水利概况

内容

概述
  菏泽地区,地处祖国中原,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黄河与黄河故道三角地带。总面积为12951平方公里,为全省总面积的8.5%,人口7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9%,全区辖10个县(市),除梁山和巨野两县境内,有零星孤山外,其他均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现已成为黄河下游粮棉生产的重要基地。
  由于历史上,黄河在此泛滥频繁,不论北迁和南徙,都常危害本区,在二十六次较大的改道中,涉及菏泽地区境内的,就达十二次之多。由于受黄河泛滥的影响,内地水系紊乱,加之,地形平缓,坡水汇集较慢,每至汛期,当地径流,不易排泄,则酿成严重的内涝灾害。另外,由于年内降雨量又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份,自然形成春旱、秋涝、晚秋又旱的历史局面。据史料记载,自公元1368年至1982年的613年间,菏泽地区共发生干旱年173年,发生洪涝年224年,正常年216年,总的是涝多于旱,旱涝灾害每1.5年发生一次,乃属自然灾害频发之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菏泽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经历了建国初治、跃进发展、恢复调整、充实发展、巩固配套、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几个阶段。
  建国初治阶段:(1949年〜1957年)
  这个阶段治水的基本方针是:“防止水患,兴修水利,以达到大力发展生产之目的”。首先对黄河大堤进行了修复,以确保黄河安全。同时,为了迅速有效消除内涝灾害,针对水系紊乱,河道失修,排水不畅,内涝灾害严重的实际情况,重点对多灾河流进行了治理。先后对赵王河进行了改道和裁弯取直,对南运河、宋金河堤防进行了修复,对万福河、洙水河、大沙河进行了疏浚。于治理河道的同时,在面上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为了治理内涝,在高地修筑了大地畦田,抬高了路基,意图拦截径流,分割雨水,就地入渗,减少洼地积水,结合在洼地开挖沟汕畦田。经过在定陶县店子洼试范后,效果很好,确实可以起到抑制洪水,缓解内涝的作用,随后在全区逐步开展。特别郓城县十二连洼沟迪畦田工程兴建后,效益尤为显著,外地来学习参观的络驿不绝。但这项工程的治涝标准,仅能解决三日连续降雨125毫米的雨量,如遇超标准雨量时,灾害仍不能避免。由于当时缺乏排水条件,兴办沟湎畦田工程对解决一般涝灾,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跃进发展阶段(1958年〜I960年)
  这个阶段的基本方针是:“以蓄为主”的治水方针,大搞蓄水工程,结合黄河位山枢纽工程的上马,兴建了东平湖水库;利用黄河故道背河洼地,兴建了曹县太行堤和单县浮岗水库;利用缺乏排水条件,常年积水的死洼,修建了成武县智楼和党楼水库;在面上并开挖了村头和洼地坑塘等蓄水工程;同时,提倡一块地,对一块天,大搞了大地畦田和河网化。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各行政区边界,形成了许许多多,有头无尾的排水沟和高低不等的阻水坝;加之,引黄灌溉发展迅猛,施行了大引、大蓄、大灌,灌溉渠系截断了原有排水河系,新的排水系统没有及时建立,致使洪涝盐碱灾害加剧,大面积土壤次生盐碱化,边界水利纠纷增多八给水利工作增加了难度。在此期间还结合河网化,搞了航运工程,开挖了黄万运河,临曹运河和梁济运河。除梁济运河按规划实施外,其他诸河,均未按规划完成。
  恢复调整阶段(1961年〜1963年)
  这个阶段的基本方针是:“凋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首先总结了“大跃进”中治水的经验教训即停建和缓建了部分工程,然后进行了水利工程退赔和处理迁占移民安置工作,并进行了整编机构,精减人员。同时,根据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河南省范县主持召开的冀、鲁、豫三省有关地区负责人会议精神,决定停止引黄灌溉,随之将次行堤水库停蓄还耕,东平湖水库改为滞洪水库,引黄灌区主要渠道平毁恢复耕种。1962年并根据中央批转的五省一市平原地区水利问题的处理原则”恢复了水系的自然流势,解决了边界水利矛盾,缓解了涝碱灾害。
  充实发展阶段(1964〜1970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水利事业也开始复兴,这个阶段的治水方针,总的是:以排水为基础,按水系进行统一规划。为加强流域治理,省组建了南四湖流域治理工程局,负责湖西河道的治理,先后洽理了万福河、洙水河。同时,本着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洪涝分开的原则,开挖了东鱼河、洙赵新河以及各主要支流。由于东鱼河旳开挖,截排了西部和南部5928平方公里面积的高水。其设计标准为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从而扩大了排水出路,加快了排水速度。在此基础上,在洼地里又大量兴修了台田条田等治涝改碱工程,由于排水河道的整治及田间水系的建立,为恢复和发展引黄灌溉创造了条件,从1965年开始,本着积极慎重、稳步发展的方针,又重新恢曳了引黄灌溉;同时,也发展了井灌,创造了“火箭锥”打井工具。从此,进入了地上水、地下水并用,黄灌井灌并举的新阶段。
  巩固配套阶段(1971年〜1978年)
  通过水系调整,在排水骨干工程基本形成的情况下,重点进行了支流配套,先后开挖了东鱼河北支,翱郓河、郛巨河等较大支流,同时,相应治理了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45条,50平方公里至100平方公里的小河41条,50平方公里以下的排水河沟92条,整个菏泽地区的排水能力,由解放初期250秒立方米的排泄量增加到1619秒立方米。在三年一遇雨型下,约可减少涝灾面积500多万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治淮工作提出的十年设想,以及必须巩固和发挥现有工程效益,重点搞好管理的指导思想,对照菏泽地区的实际情况,迅速把治水的重点转移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上来,即以改土治水为中心,除涝防渍为重点,继续开发灌溉水源,从此进入了沟、渠、路、林、井全面规划,旱、涝、沙、碱、渍综合治理的新时期。水利建设,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阶段(1979年〜1985年)
  这个阶段的治水方针,主要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水利工作在“转轨变型,全面服务”、“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方针指引下,工作的重点转向了管理。首先是对现有工程的管理,根据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水利工程“三查三定”(查安全、定标准;查效益、定措施;查综登经营、定发展规划)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工程现状,制定了加强管理的规划和措施,建立了技术档案,为提高管理运用水平,打下了基础。同时,还开展了水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初步摸清了,全区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水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为加强水利管理,推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基本建设工程,实行了投资包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百分之八十落实了责任制,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管理的专业户和联合体。逐步走向了以水养水,以工程养工程的治水新路子。
  在开展多种经营方面,地、县、乡各级水利部门,陆续设置配备经营管理单位和人员,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经营活动。如曹县太行堤三库和郓城县宋金河利用水面建立了商品鱼业基地;菏泽市刘庄引黄灌区兴建了浸出油厂;洙赵新河和东鱼河管理处,分别兴办了皮革、木器、养鸡等多种经营。从而,一度增加了经济收入,对改善水利管理单位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以及稳定队伍、加强工程管理,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新中国建立后,菏泽地区水利建设,截止到1985年,国家共投放资金5.74亿元,做土石方21.7亿立方米,工日8.54亿个,共打机赴井68356眼,配套机电井51029眼,井灌面积发展到达322.32万亩,兴建大中型节制闸43座,建固定扬水站840处,装机5.36万马力,引河.灌溉面积达233.63万亩;兴建引黄闸8座,虹吸工程8处,安装虹吸管50条,总设计引水流量为580秒立方米;建引黄灌区8处,设计灌溉面积245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123.6万亩,连同其他设施,全区总计灌溉面积达到663.47万亩,在防洪除涝、改碱方面,通过采取排、灌、平、肥、淤等措施,将原有和次生的360万亩盐碱地,改良了250万亩;特别自1974年大搞引黄淤改后,对沿黄164万亩沙荒盐碱地,利用黄河泥沙,放淤改土140余万亩。淤改后,由于使土壤改变了结构,土质变好,产量上升,淤改的单位,一年翻身,一年巨变。总之,菏泽地区,通过三十多年的水利建设,改变了整个地区附自然条件,发展了农业生产,支援了国民经济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自1983年开始,全区实现了粮食自给,1985年粮食总产达到28.5亿公斤,为建国初期1949年8.1亿公斤的3.5倍。
  菏泽地区的水利事业,在取得巨大成绩,发挥显著效益的同时,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工程老化退化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出现苗头;加之,水利建设投放资金减少,许多工程年久失修,处于带病运转状态:主要骨干河道淤积严重,.防洪排涝标准相对降低,灌溉渠道及其所属建筑物损坏,无力及时修复,机井报废量大,水利工程效益,逐年衰减,直接影响着全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进程。
  为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针对现存问题,今后永利建设,确定主要从为农业服务,进一步扩大到为国民经济,以及整个社会服务上来。要不断地提高防洪除涝标准,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解决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把旱、涝、碱三大自然灾害,压缩到最低限度。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不断地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经过长期的努力,水利事业一定能够办好,一定能够造福于人民,更好地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
梁山县
相关地名
巨野县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黄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