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师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4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师培训
分类号: G451.2
页数: 5
页码: 237-241
摘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菏泽地区八十年代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很低。“七五”(1986~1990)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在充分发挥教师进修院校职能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电大、函授、自考、音像教学等成人教育事业。1985年以来,全区共举办教师短训班209期,受训人员8350人次;干训短期班68期,培训中小学校长2600人次;各类函授教育共培养大学本科生823人,专科生3343人,中师生5000余人;通过自学考试培养专科生175人,中师生1531人;电大、音像教学等共培养专科生653人,中师生350人。“七五”期间,全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了80.1%、29.7%、37.7%。
关键词: 教师队伍 教师培训

内容

由于历史的原因,菏泽地区八十年代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很低。“七五”(1986~1990)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在充分发挥教师进修院校职能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电大、函授、自考、音像教学等成人教育事业。1985年以来,全区共举办教师短训班209期,受训人员8350人次;干训短期班68期,培训中小学校长2600人次;各类函授教育共培养大学本科生823人,专科生3343人,中师生5000余人;通过自学考试培养专科生175人,中师生1531人;电大、音像教学等共培养专科生653人,中师生350人。“七五”期间,全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了80.1%、29.7%、37.7%。
  “八五”(1991〜1995)期间,针对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低的实际情况,全区大力开展了专科和本科层次的学历补偿教育。1991年始,全区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意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完成学历补偿任务的同时,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及大多数小学教师已达到合格学历的实际,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重点逐步从学历补偿教育转为继续教育,普遍开展了新教师试用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岗位职务培训、短缺学科培训等。培训的原则是以在职、业余、自学和短期脱产为主。截止1995年底,全区共培训试用期教师3872人,岗位职务培训参训人数14645人,培训骨干教师887人。1992年10月,地区教育局转发了省教委鲁教师字[1992]17号文《印发关于加快我省中学教师培训步伐意见的通知》,加大了对中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根据省教委统一要求,全区着重开展了函授、卫电和自学考试“三沟通”培训,有一万余名初中教师和1300余名高中教师参加了学习。五年间,共培训初中学历合格教师7600人,高中学历合格教师950人,使全区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偏低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至1995年,全区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48.91%、51.81%和96.9%。
  按照省委组织部、人事局、省教委鲁教发[1990]223号文的指导精神,菏泽地区从1991年7月开始,对全区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培训。地区教育局下发了菏教发[1991]22号文《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男在55周岁、女在50周岁以下的现任中小学校长,除已经过岗位职务培训或已较系统学过教育管理知识的外,均应接受岗位培训。培训形式以脱产学习为主,培训时间为三个月左右。1995年8月份,全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通过了省教委的评估验收。至此,全区已培训初中校长437人,小学校长
  3066人,基本上完成了中小学校长的岗位培训任务。
  “普九”是“九五”期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全区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看,数量上基本能满足“普九”的需要,但质量上问题较多。“九五”(1996〜2000)期间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重点以提高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为主,努力搞好“精业工程”,开展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以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匚作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为突破口,以学科基本功训练为重点,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重要内容,以全面提高岗位业务和教育科研为目的,面向全员开展培训。按照省教委统一布置要求,全区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96年到1997年底,完成了小学教师通用基本功训练任务;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1999年,完成了小学教师学科基本功训练;第三阶段从1999年到2000年底,完成了小学教师综合能力的训练。为激励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基本功训练,实行了基本功训练合格证书制度,并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职务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抓好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全员培训的同时,还继续抓了小学教师试用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职务培训和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工作。
  “九期间,全区中学教师培训匸作的重点仍是继续搞好学历补偿教育。
  “九五”期间,“普九”正处于攻坚阶段,初中在校生达到60多万人,需配备3万余名初中教师,由于师专招生不能大幅度增加,初中教师出现大的缺口,有大量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被拨高使用,进入初中教师队伍,造成初中教师缺额大且学历合格率低,初中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要解决这一问题,单靠教育学院和高师函授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途径是不够的。根据省教委部署,从1998年起,全区通过开展中学教师助学自考的办法,加快中学教师学历培训的步伐,以适应中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搞好学历补偿教育的同时,开始启动初中教师继续教育。以地区教育学院为基地,首先抓了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是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高中教师的培训工作则在下力气抓好学历补偿教育的同时,重点抓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和高中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
  “九五”期间,全区的校长培训工作仍以岗位培训为主,同时对仍在岗并己接受过岗位培训且取得合格证书的校长,进行提高培训。1996年以来,全区共举办五期初中校长岗位培训(8个教学班),630名校长参加了培训。1997年以来,共举办四期中学校长提高培训,280名校长参训。各县区都进行了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有条件的县区进行了提高培训。“九五” 期间,全市共有8500名中学教师通过“三
  沟通”培训毕业,3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取得了自学考试大专以上学历,4000多名中小学教师通过高师函授毕业。山东省举办的中学教师助学自考,菏泽地区有1500人毕业,毕业率达60.3%。全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由1995年的90.2%、69.4%和45.6%提高到2000年的99.33%、81.77%、64%。
  随着学历补偿教育的相继完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逐渐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十五”(2001〜2005)期间教师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培训质量;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以适应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在继续搞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重点开展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启动校长高级研修。
  (一)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和规范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根据《教育法》及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对教师的十项要求》、《对教育干部的十项要求》,以此规范教育干部和教师的行为,促进教育良好形象的树立。2001年,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全员培训工作,培训坚持多层次、多渠道,业余、自学为主的形式,做到了按需施教,学用结合,讲求实效。2002年11月份,组织了6万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理论考试工作。针对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和师德教育。同时,加大对先进人物的宣扬,起到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的作用。每年教师节期间,组织师德标兵事迹报告团到各县区巡回报告,广泛宣传师德高尚、有突出教育教学成绩的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为教师良好师德的形式提供鲜活的范例。
  (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几年间共选送了64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选送了576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了市级初中骨干教师282人。
  (三)计算机培训和英语教师培训。全市2000年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所有在职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全员培训,基本实现45岁以下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普及计算机备课。为此,专门下发了菏教发[2000]35号《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全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并制定了培训大纲,规定了培训教材,每年统一组织考核。在培训中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一方面做好全员参加的普及性培训(以九县区教育局为主);一方面开展骨干教师提高水平的专题培训,举办全市课件展示、计算机作文等评比活动,收
  到了良好效果。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重点抓了英语教师的培训,除组织正常的教研活动外,每年假期都选送部分英语教师到省教育学院等单位进行教法和口语培训。为加大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市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委托蒋震高等工业学校举办英语口语及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的通知》,在蒋震高等工业学校举办了两期培训工作,共培训教师60人。同时,各县区教育局大都开展了小学短缺学科的培训,如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
  (四)提高学历培训。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扎扎实实地组织中学教师“三沟通”培训、中学教师助学自考、高师函师等多种形式的提高学历层次工作。几年间共有10300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三沟通”培训毕业,5000余名中小学教师通过高师函授毕业。2001年至2004年共有1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取得了自学考试大专以上学历。2001年,全市首次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已有400余人毕业。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由1995年的90.2%、69.4%、45.6%提高到2004年的99.24%、91.03%、68.43%。小学教师取得大专学历的有22.8%,初中教师取得本科学历的有13.1%,9.3%的高中教师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2000〜2006年,菏泽市教育局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高中骨干教师研究生课程班四期,以使广大骨干教师接受研究生层面的教育,共计832人结业。
  (五)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全市新课程改革自2002年郓城县首先进入课改实验区以来,至2004年秋季,已在各县区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全面展开。按照新课程师资培训“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执教新课程的教师在暑假前或暑假中均接受了培训。培训内容分为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和教材培训。截止2004年度,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有976人,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有7908人,县(区)级执教新课程起始年级的教师全部参加了全员培训,达2.1万人次。自2002年以来的三个暑假,市教育局已先后邀请近百位课改通识专家和教材编写专家到各县区组织相关培训和指导。各县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学校也都组织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活动。
  (六)多种方式培训。2003年11月份,菏泽市举办了首次中小学教师及教管人员业务素质考试。全市79396名中小学教师和教管人员分层次、分学科参加了考试。2003年11月份,市教育局委托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首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十天,培训校长48人。
  (七)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自1999年国家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以来,全市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培训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制度。1999〜2003年, 实施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一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2004年11月,全市召开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校长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菏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长培训实施方案》等几个文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规范管理,对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十五”以来,全市干部培训工作,以幵展任职资格培训为主,同时开展校长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工作。自2001年以来,截止到2004年年底,举办了五期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培训学员385人;举办了四期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培训校长373人;举办一期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校长48人,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2164人,提高培训1621人。

知识出处

菏泽教育志

《菏泽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菏泽教育志反映了从1986〜2005年间荷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风貌,内容翔实,体例完备。全书分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教师队伍、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人物、重要文献资料,共计十一章、二十四节。它不仅反映了菏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20年辉煌历程,也为关心菏泽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对于保存菏泽的教育史料,总结菏泽教育发展经验,促进菏泽教行事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