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39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职业学校
分类号: G718.3
页数: 10
页码: 165-174
摘要: 1986年以来,菏泽市的职业教育情况同全国一样,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兴盛走向低谷阶段(1986〜1988年)。1986年,国家取消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升学政策,全区职业学校招生开始滑坡,农村职业高中滑坡尤甚,至1989年职业高中班已招不到学生,职业学校重点开始招收初中班。地区职业中专招生也出现困难,校属班招生量逐渐减少。但是当时有一些单位的业务培训班以及个体办的短训班相继进入职专,或代培训,或联办,使职业中专的新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未出现大的波动。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招不进学生,学校闲置的状况,一些文化课教师被调出职业学校到普通中学任教,中等职业教育开始走向低谷。 这期间开设的专业有畜牧兽医、农学、车工、钳工、化工、建筑、幼师、师范8个专业。
关键词: 普通中专 中等职业学校

内容

一、概述
  1986年以来,菏泽市的职业教育情况同全国一样,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兴盛走向低谷阶段(1986〜1988年)。1986年,国家取消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升学政策,全区职业学校招生开始滑坡,农村职业高中滑坡尤甚,至1989年职业高中班已招不到学生,职业学校重点开始招收初中班。地区职业中专招生也出现困难,校属班招生量逐渐减少。但是当时有一些单位的业务培训班以及个体办的短训班相继进入职专,或代培训,或联办,使职业中专的新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未出现大的波动。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招不进学生,学校闲置的状况,一些文化课教师被调出职业学校到普通中学任教,中等职业教育开始走向低谷。
  这期间开设的专业有畜牧兽医、农学、车工、钳工、化工、建筑、幼师、师范8个专业。
  农村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培养有技术、会操作,会经营的现代新式农民或农业技术员。
  城区职业教育的培训目标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次是个体户的技术人员。招收对象是城镇待业青年。
  第二阶段:在低谷中徘徊(1989〜1997年)。菏泽地区的职业学校发展举步维艰,为了保住职业学校,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全区大部分职业学校自1990年起开始招收初中一年制专业班,招收五年制职业高中试点班。(前三年为初中教育,后二年为高中教育),这一阶段全区的职业学校曲折发展,在低谷中徘徊。
  第三阶段:从开始复苏到蓬勃发展 (1998〜2005年)。全市的职业学校发展较为喜人,1998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拉动职业学校招生,恢复了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政策,职业学校招生量开始回升,特别是自2003年全市实行职业学校春季招生,对初三学生进行分流,全市职业学校生源迅速膨胀,职业学校处数不断增多,特别是2004〜2005年国家七部委、国务院各省市相继召开了高规格高规模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全市的职业学校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兴旺发达的良好局面。
  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较为齐全,涉及农、林、医、师、机械、电子、化工、建筑等十二个门类,幵设了汽车驾驶与维护、机电、计算机信息技术、财会、农林、建筑、卫生、医药、音乐、新闻、家政、保安等54个专业。
  培训目标:一部分对口升入高等职业学
  院,大部分到外地打工,很少一部分当地就业。
  全市职业教育通过政策驱动,典型带动,活动促进;抓招生,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抓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抓就业,做好毕业生安置工作;抓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等具体措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至2005年底,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3万人,其中职业高中(中专)招生2.38万人,普通中专招生0.9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5万人。
  2005年底,全市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6所,分别是:
  菏泽卫生学校(2004年4月教育部)
  菏泽交通职业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4月教育部)
  菏泽信息工程学校(2004年4月教育部)
  定陶县职业教育中心(2004年4月教育部)
  单县职业中专(2005年2月教育部)
  菏泽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2005年2月教育部)
  2005年底,全市省级重点职业学校4所,分别是:
  曹县梁堤头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6月省教委)
  牡丹区职业中专(1995年6月省教委)
  郓城县职业教育中心(1999年12月省政府)
  菏泽工业学校(2003年)
  2005年底市级重点职业学校15所,分
  别是:
  菏泽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菏泽市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万通职业中专学校
  新闻职业中专学校
  单县蔡堂职业高中
  牡丹区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牡丹区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曹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成武县湖山职业高中
  巨野县职教中心
  郓城县宋江武术学校
  鄄城县职教中心
  鄄城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东明县第三职业综合高中
  东明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2005年底,全市6个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专业,分别是:
  汽车运用与维修(菏泽交通职业中专)
  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定陶县职业教育中心)
  助产(菏泽卫生学校)
  烹饪(菏泽市职业中专)
  会计电算化(菏泽财经学校)
  会计电算化(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200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报考对口高等职业学校4637人,录取2650人,录取率为58%。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3万人安置就业(包括升学)2.2万人,就业率96.6%。就业(包括升学)2.2万人,就业率96.9%。
  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汇总表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
  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
  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菏泽市职业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二、典型学校介绍
  山东菏泽交通职业中专
  山东菏泽交通职业中专始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汽车运用工程、工程机械、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等为主导专业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1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实习、实验室面积1.8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60名,高级讲师、讲师61名,“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48名。学校现设仃10个大专业,28个分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性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性的办学特色。一是坚持围绕市场需求设专业。学校于1998年成立市场调研科,后更名为信息服务部。专门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市场形势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招生、就业等综合情况,及时提出增减专业的方案,提交校委会和职代会审批后实施。二是坚持多层次办学,做到自办和联办相结合,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性教育和非学历性培训相结合。三是坚持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为提高学生的质量,学校从课程设置、教学实习、教师培训的各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培养。1、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学校各专业课程设置为: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文化基础课设有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法律、数学等公共课,不同专业再根据专业特点设1—2门文化基础课。2、实习设备配置突出实践性。3、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性。学校于2000年率先采用了“理一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边进行理论实习,边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88处。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扩展就业渠道。学校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青岛等大中城市设立就业基地106处,每年输送学生12000余人,学生安置率达98%。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学校先后与省内外20余家大中企业签定用工协议,与企业联合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0余名。同时,还开通了学校网站,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的用工信息。
  2002年,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2004年,被评为“省级教学规范化学校”、“省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科研基地”、“全省100所骨干示范学校”之一,汽车维修专业被评为“全省200个骨干示范专业”之一。
  定陶县职业教育中心
  定陶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定陶县教师进修学校。2005年底,定陶县职业中专合并到该校后,学校占地146亩,有东西两个校区,一处生产实习基
  地,开设机电技术与加工、机电技术与安装维修、数控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平面设计等10余个专业。现有教职工170人,专任教师110人,双师型教师31人,各类注册学生、学员2600余名。
  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就业”的办学宗旨,把“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作为办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拓宽办学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相继开展了“定单培养”、“零学费入学”、“学生召回制度”等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子。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培训技术匸人和专业技术人员13000余名,学生就业安置率达到100%。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教育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连续10年保持“省级文明学校” 称号。《大众日报》及省、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报道该校的办学经验。
  单县职业中专
  山东省单县职业中专创建于1985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誉为鲁西南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2004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学校”、“菏泽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2005年8月,单县职业中专合并了县第二、第三、第四职业高中,组建成单县职业教育中心,设有校本部一处,分校三处,占地总面积312亩,建筑面积32323平方米。本部有教学楼三座,办公楼一座,实验、实训楼一座,宿舍楼三座,多功能餐厅、运动场等设施齐全。学校拥有计算机机房三个,配有高标准的机电实验室、钳工实验室、会计模拟室、数控车床实训车问、电匸电子模拟实验室、服装制作实验室、画室、琴房、舞蹈练功房、电化教室和语音室等,对学生开放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拥有图书6万余册。学校有三个联合办学企业,能满足机电、电子、服装、财会等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学校密切注意人才市场发展动向,配合经济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现开设有机电、计算机、电子、财会、服装、建筑、美术、音乐、市场营销、数控技术、护理、物业管理等十一个专业,四十二个教学班,在校生3253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304人,其中专业课教师86人。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达9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7人。现有省市皺教学能手23人,省市骨干教师21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主动地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出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口号,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道路,
  学校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走向,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在短期短训和就业安置方面不断扩大规模,建立起了长短结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多位一体的教育培养体制。2005年,再次被评为“菏泽市对口高职升学先进单位”,被单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郓城县职业教育中心
  郓城县职业教育中心始建于1996年,位于郓城县工业园区西部,紧靠220国道。2005年7月郓城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合并到职教中心。
  学校现占地面积156亩,总建筑面积22121平方米,投资1700余万元,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和其他附属设施。实验设施齐全,设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四合一家电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计算机维修实验室、服装专业实训室、数控技术实训室、畜禽疫病诊治实验室、图书室等,能满足各专业实验技能教学的需要,是一所起点高、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中等职业学校。
  职教中心现有教职工167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专业课教师55人,高中级职称教师92人,本科以上学历103人,学历达标率达95%以上。现开设机电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畜牧兽医、数控技术、财会等专业,在校生1400余人,有26个教学班。
  建校以来,职教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学校根据社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设置专业,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根据学校和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寻求与其他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办学,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职教中心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2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评为“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1997年、2001年,评为“县岗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省级教育教学示范学校”。2005年,被评为“菏泽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知识出处

菏泽教育志

《菏泽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菏泽教育志反映了从1986〜2005年间荷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风貌,内容翔实,体例完备。全书分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教师队伍、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人物、重要文献资料,共计十一章、二十四节。它不仅反映了菏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20年辉煌历程,也为关心菏泽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对于保存菏泽的教育史料,总结菏泽教育发展经验,促进菏泽教行事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