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名人与牡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377
颗粒名称: 十四、名人与牡丹
分类号: S685.11
页数: 11
页码: 153-163
摘要: 菏泽牡丹在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不仅爱花、赏花,而且种花、写花,与菏泽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建国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曾多次来菏泽视察,对菏泽牡丹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关键词: 牡丹 名人

内容

菏泽牡丹在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不仅爱花、赏花,而且种花、写花,与菏泽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建国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曾多次来菏泽视察,对菏泽牡丹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胡耀邦
  1982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菏泽视察。23日,他在省、地、县负责人白如冰、于波海、王兆吉、宋国华等陪同下,驱车前往菏泽县赵楼牡丹园。胡耀邦在赵楼公社李集村花房休息室听取了公社书记和大队支部书记的简单汇报后,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花房和大田牡丹。当他看到立于道旁的松编狮子、老虎时,高兴地说:“牡丹乡人有能耐,心灵手巧。”并指示:“你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让牡丹走出国门,力争一年四季有花看。”最后,胡耀邦当场拍板“建设一座像样的牡丹园”。次年,牡丹乡的花农便遵照胡耀邦总书记的指示,破土兴建了 “曹州牡丹园”。
  陈慕华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陈慕华对发展我国的花卉事业倾注了不少心血,尤其对国花评选得票最多的候选花牡丹,更是关心备至。对于她提出的菏泽牡丹在京冬季催花效果如何、菏泽培育的能当年嫁接当年开花的案头牡丹到底怎样等问题,1995年1月25日上午9时许,原菏泽地委书记林廷生、原政协工委副主任刘文军等一行,带着盛开的冬季催花牡丹和两株当年嫁接当年开花的案头牡丹,一路风尘来到中南海,向陈慕华副委员长进行了汇报。
  见了陈慕华,林廷生等人指着带来的一盆案头牡丹汇报说:“这是您常询问的案头牡丹。这株牡丹当年嫁接,当年现蕾,正赶春节开花,是进入家庭的理想盆花。” 副委员长听了认真地说:“很好。今后一个是组织培养,一个是嫁接,这两条搞好了,牡丹成本就相应降低了。另外,还要搞好牡丹的规模化生产。”
  陈慕华副委员长非常关心荷泽牡丹的栽培情况,曾在1994年4月牡丹盛开的时节,和原中顾委委员李德生、段君毅等亲临牡丹之乡荷泽视察,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王光英
  1994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在省、地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曹州牡丹园”,对千亩牡丹田进行了观赏游园。当看到万紫千红的牡丹花时,他诗兴大发,当场吟咏了唐代刘禹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并鼓励牡丹乡人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再接再厉,使牡丹这一国花走出国门,造福于人类。王光英副委员长还对“曹州牡丹园”的建设及园内外的布置、环境等方面提了一些建议,陪同人员——记下并表示釆取积极措施,将荷泽花乡建设得更合理、繁荣。
  李锡铭廖汉生
  1995年4月220,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锡铭、廖汉生来到菏泽,参加“第四届荷泽国际牡丹花会”,并在省、地、‘县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 “曹州牡丹园”。
  李瑞环
  2002年4月9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省、市、区负责人张高丽、吴爱英、李明先、陈光、王浩、尹玉明等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曹州牡丹园”。时逢春暖,牡丹早开,千亩牡丹园里处处是鲜花朵朵,姹紫嫣红。李瑞环主席在花田小路上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说:“多听不如实看,菏泽牡丹确实甲天下。”他提出:“要发挥优势,致富四方,走向世界。”在曹州牡丹园中的观花楼里,李主席兴浓挥毫,留下了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题词。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宋代文学家,字元咎,号归来子,巨野县人。他吟咏牡丹的诗词有《次韵李租新移牡丹二首》、《次韵李柜约赏牡丹》、《次韵李柜双头牡丹》、《次韵李柜赏花》、《夜合花和李浩季良牡丹》等。
  晁补之在诗词中,称颂牡丹为“绝世花王”、“天葩秀出无双”、“天香国色竞新奇”,并引用了汉皋台下遇二女、巫山神女、铜雀春深锁二乔等典故,以赞颂牡丹之美德。
  翁方纲
  翁方纲(1733—1818),清代学者,字正三,号覃溪、苏斋,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进士,终官鸿胪寺卿加二品衔。博学多能,为著名金石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诗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由余鹏年主编的《曹州牡丹谱》问世。翁方纲并为此书题写了《题曹州牡丹谱》三首:
  玉璂如结黍苗阴,壤物深关树艺心。何事思公楼下客,花评不向土圭寻。
  细楷凭谁续洛阳,影园空自写姚黄。挑灯为尔添诗话,西蜀陈州陆百张。
  我来偏不值花时,省却衙斋补谢诗。乞得东州栽接法,要深培护到繁枝。
  董寿平
  董寿平(1904.2—1997.6),男,汉族,山西洪洞人,擅长中国画与书法。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对外友协和中日友协副会长、中国书协名誉理事等职。是北京荣宝斋水印画创始人之一,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
  1995年春节前夕,一盆从荷泽送来的鲜花牡丹呈现给正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疗养的著名书画家董寿平先生。先生十分惊喜,展纸砚墨,当场挥笔,书写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以表先生对荷泽牡丹的一片深情。赵朴初
  赵朴初(1905—1995.5),汉,男,女徽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职。
  1996年春节前夕,当朴老的夫人陈邦芝女士将荷泽一盆开着七朵鲜花的白牡丹呈送面前时,他十分惊喜,在对牡丹的茎、叶、花仔细观赏之后,即兴赋诗一首:
  正是一年将尽夜,不期病室现三春。感君巧夺天工手,为我争来粉黛新。正月初二日,这盆牡丹花开始凋谢,老人珍惜地将花瓣拾起放在案头欣赏,又赋诗一首,并有文字作注:“花谢,拾其落瓣置案头,对之终日。”
  碎玉偏留眼,余香特恋人。
  落花良有意,片片叩诗心。
  这两首诗表达了赵朴初老人对荷泽牡丹和菏泽人民的深情厚谊。
  舒同
  舒同(1906—1997.10),男,汉,江西省车乡县人。原长征干部、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我国当代杰出书法家。舒同先生对菏泽人民和菏泽牡丹都一往情深,1985年10月为荷泽(曹州)牡丹题咏:
  “曹州牡丹甲天下”。
  何海霞
  何海霞(1906—1997),男,满族,字海瀛,北京市人。长安画派创始人之张大千“大风画”入室弟子,我国当代杰岀国画家。
  先生对菏泽牡丹情有独钟,多次想来菏泽观赏千亩牡丹田,但因事务繁忙多种原因没能如愿。1994年春节,一盆盛开五朵的菏泽“胡红”牡丹见赠,何老一夜难以睡眠,他砚墨波彩,画下了一生中唯一
  的一幅“天香图”,并附苏轼诗一首:“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花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溥杰
  溥杰(1911—1996),男,满族,姓爱新觉罗,清末代皇帝溥仪之胞弟。著名学者、书法家。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96年4月为菏泽牡丹题咏:
  “天下第一香”。
  王文德
  王文德(1911一1989),菏泽王梨庄人。自幼跟祖父王经伦、父亲王松龄学种花。二十几岁时,由于生活所迫,外出当兵。解放后,继续在家务农兼种牡丹。1951—1981年应聘去北京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培植牡丹,1981年退休回家。在京期间,他还时时关心着家乡“古今园”的建设和牡丹品种的发展,受到家乡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1951年北京来荷泽招聘一批花工,专门指导首都各大公园牡丹的栽培和管理,王文德首先被招聘并分配到北海公园,后又转到景山公园,一干就是30多年。为繁荣京城牡丹,王文德先生多次亲自来家乡挑选优良牡丹品种,为景山公园牡丹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据他的侄子王孔峰回忆,景山公园东门里的牡丹,是1953年从菏泽王梨庄古今园移去的,当时移去四十多个品种,后又陆续往那里送,现在已发展到二百多个品种,有三亩左右。1953年移去的品种有烟笼紫、姚黄、豆绿、十八号、青龙卧墨池、露珠粉、冰凌照红石、墨魁、种生黑、小魏紫、赵紫、帮宁紫、种生红、丹炉焰、花二乔等。每年“五•一”节前后,正是北京牡丹盛开的日子,真是“花开时节动京城”,中外游人去景山等各大公园观赏牡丹的,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据王文德自己介绍,叶剑英元帅年年去景山公园看牡丹;“玉石粉”这个牡丹名字,是他同郭沫若老先生一块起的;“红艳艳”的牡丹名字是他同万里一块起的。
  据说,在“文化大革命”前,有一年的六月,天正炎热,钓鱼台国宾馆门前需要栽两棵牡丹,谁也不敢承担这一任务,管理处委派王文德去,结果两棵一米多高的牡丹移栽成活,大家便送他一个雅号 “牡丹王”。从此,“牡丹王”的美名誉满京华。
  启功
  启功(1912.7.26—),男,满族,字元白,姓爱新觉罗,清雍正皇帝九世孙。笔名长庆、少文等,北京市人。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文物鉴定专家、书画家、诗人。
  启功先生对牡丹也很喜爱,有咏牡丹诗多首。1996年春节前夕,启先生得到荷泽送来的鲜花牡丹,并看到赵朴初先生歌咏荷泽牡丹的诗而步其韵写诗一首:
  南国水边初一见,燕都今见满园春。纷纷黄紫看曾惯,诗老高吟雪色新。
  并附言作注:“菏泽晁君以白牡丹一窠见赠,拈此为谢,次赵朴老韵。”
  黄均
  黄均(1914—),笔名懋枕,北京市人(祖籍台湾)。擅长中国画(人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94年4月中旬,黄均先生驱车来荷泽观赏牡丹,对千姿百态、姹
  紫嫣红的牡丹
  喜爱倍致,回京后,于10月挥笔绘下了“天香图”。此幅佳作曾参加1996年10月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开展的全国牡丹专题国画精品展览,影响广远。
  刘自椟
  (1914—2001),汉,男,陕西省三原县人。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协主席。著名学者、书法家。
  1989年10月,他曾来荷泽参观“曹州牡丹园”,对其规模之大,牡丹花品种之多,感叹不已,遂挥笔写下“国色天香”四个大字,以表对荷泽牡丹的倾心之情。
  杨仁恺
  杨仁恺(1915—),祖籍四川,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成员,辽宁省文史馆名誉馆长,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我国当代著名书画鉴定专家、书画家。
  2002年2月9日,有一盆盛开的菏泽赵粉牡丹见赠,杨先生又惊又喜,赏玩久之,步赵朴初先生“赏牡丹”诗韵,赋诗 ー首:
  感君馈我名花种,寒舍平添几倍春。
  关外窗下不寂寞,晩年喜见琼花新。
  王小古
  王小古(1915.10—1982.12),自幼酷爱书法,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曾从师清代著名画家王小梅的弟子唐鲁臣先生。生前曾先后担任临沂(县级)市政协副主席,临沂地区工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临沂教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山东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小古先生诗书画印俱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国画入选全国美展并获银质奖章,还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作画。他注重写生,为画好牡丹曾数十次在菏泽牡丹乡吃住在花农家里,他的故事在菏泽牡丹乡广为流传,并已被编入南京一些艺术学校的教科书。他在画牡丹上的技法有很多创新,著名画家于希宁先生为王小古画集写序,高度评价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和贡献,称赞他的“花鸟画形神兼备,雅俗共赏,有雄浑奇崛、苍古高华、飘逸秀韵的独特风格,有极为深厚的传统功力。诗书画印融为一体,透射精湛的笔墨悄趣和新意”。他善画花鸟草虫,偶尔也画人物、山水,但他最拿手的还是画牡丹花,他是我国近代画牡丹的高手。
  土先生对菏泽牡丹情有独钟。他一画起牡丹,就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山东《牡丹》1982年第4期封面登载的是王小古先生为该杂志画的一幅牡丹图。封而上还有其赋诗一首:“山也高来水也长,彩云朵朵落花乡。东风浩荡春如海,十里花田万里香。”
  宗其香
  宗其香(1917.11—1998),江苏人。
  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擅长绘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家。
  1993年春节,宗教授看到见赠的荷泽名品牡丹“赵粉”时,当场挥毫,绘制了一幅歌颂曹州牡丹的“天香图”。
  何方华
  何方华(1918.4—2002.3),原名何芳华,笔名何方,山东菏泽市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他在中学时就喜欢绘画,曾举办个人水彩、铅笔画展。1939年考入原中央大学艺术系,先后受教于徐悲鸿、傅抱石、吴作人、陈之佛、黄君壁、张书旗诸先生。1942年毕业后任教于四川成都艺专、四川美术学院。
  何方华教授对花卉写生,更是兀兀穷年,奉为日课,从不间断。他借用康有为联语“应求贤作励,更与天为徒”,自制"与天为徒”的方印,以铭其志,在他的花鸟画面压角使用。他写生除一般花卉外,特别对牡丹、芍药、月季、菊花和荷花作了专题的资料收集,并作了色彩记录和文字说明。
  何方华教授因自幼居住牡丹之乡,长年与牡丹为伴,对牡丹非常熟悉。每逢回家探亲时,总是去牡丹园观察写生,所以画牡丹是他的特长。1995年他画的大幅牡丹《国色天香华夏之光》,深得牡丹神韵。其雍容华贵、艳丽端庄的形象,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的面貌。此画参加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竞选国花牡丹画展》,获得特别荣誉奖。
  何教授于1984年春为“曹州牡丹专题书画展览”作《姚黄》图,并题:
  千叶重按,嫩黄娇艳,晶莹高洁,光彩射人,特异于名花。牡丹为花王,此则为王中之王,北宋姚姓名家,千年名种,繁衍至今,极为珍贵。
  何方华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花鸟画教学和创作,刻苦自励,锐意求新,成为当代知名的花鸟画家,为世人所推崇。
  喻衡
  喻衡(1918.2—),中国当代牡丹
  专家,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致力于中国牡丹,主要是荷泽牡丹的研究工作。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他曾数十次来菏泽深入牡丹田调查研究,并亲自考察过洛阳、江浙一带的牡丹,著有《曹州牡丹》、《菏泽牡丹》、《牡丹花》等书。周家琪
  周家琪(1920—1982),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牡丹专家,北京林学院花卉教研组组长,毕生致力于牡丹的研究工作。他带领学生曾先后多次来荷泽牡丹花田调查、座谈、研究,他所主持的“牡丹芍药花型研究”课题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他1982年逝世后,由北京林学院园林.系牡丹研究小组刘淑敏、王莲英、吴涤新、秦魁杰等同志,将其生前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书名《牡丹》,为中国牡丹的研究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黄胄
  黄胄(1925.3—1997.4),姓梁,名淦,字映斋,艺名黄胄,河北省蠡县人。黄先生生前曾任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炎黄艺术馆馆长,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人民的艺术家。
  1994年5月1日,黄胄先生看到荷泽赠送的炎黄艺术馆里的牡丹鲜花,十分喜悦,欣然命笔,一幅“国色天香”跃然纸上,天下颂传。
  李保光
  李保光(1933.2—),字旭晨,号大野居士,笔名鲁丹,巨野县人,荷泽师专教授。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于对牡丹资料的收集和对牡丹文化的研究工作,退休后,又利用一切时间致力于牡丹文化的研究、探讨与写作。他曾不下百次地率学生深入到牡丹花农之中,就牡丹的起源、牡丹的发展和牡丹故事及人物等课题,广泛地进行调查研究。他在牡丹争评国花、牡丹乡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合理建议,受到广泛欢迎。著冇《牡丹史话》、《曹州牡丹史话》、《新编曹州牡丹谱》、《牡丹资料汇编》,与别人合著了 《国花大典》、《牡丹人物志》等,还撰写了介绍菏泽牡丹的风光艺术片电视脚本《花乡曲》和《菏泽牡丹》。《花乡曲》1992年译成英文传至美国,受到好评。
  《菏泽牡丹》已制成VCD光盘流传国内外。《曹州牡丹史话》、《新编曹州牡丹谱》两书,1994年曾被访问日本山口县的山东教育代表团作为礼品赠送,受到山口大学、山口女子大学的欢迎和好评。其专著已传入日本、加拿大、美国、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被美国哈佛大学、美西柏克莱大学图书馆和我国燕京图书馆收藏。
  孙景玉
  孙景玉(1935—),牡丹乡“百花园”创始人之一,他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以个人名字给牡丹品种命名的老花农。他出身贫寒农家,自幼从祖父、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种花接木的真实本领,也产生了对家乡牡丹的酷爱。
  1954年村里成立初级社时,孙景玉担任了特产队队长。由于政治动乱和自然灾害,荷泽牡丹品种流失严重,许多品种濒临绝迹。为了挽救和整理品种,他开始了艰难的品种收集。有时为了一个品种,不知要跟人家说多少好话,托亲戚,找朋友,想方设法给人家要,即使能要一个枝或一个小芽,他也如获至宝。当时岳楼花园有一个优良品种“金玉玺”,为了能得到一株小苗,他用家中珍藏的一块“大洋”去跟人家换(当时一块大洋能买50斤小麦)。还有“万花首”,为了出售一棵小苗,人家给他搭配了30多棵其他品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除了整理了全村的品种外,他还在外村收集了80多个优良品种。
  20世纪60年代初期,牡丹品种资源保护进一步得到重视,多年来收集整理品种的工作,使这位酷爱牡丹的有心人逐步产生了发展繁育新花名品种的想法。那时牡丹生产以药用为主,不让牡丹开花,寻找种了非常困难。他一遍又一遍地趟遍牡丹地,一粒一粒地收,才好不容易弄到不足
  一千粒的自然杂交种子。孙景玉满怀美好的希望,第一次在菏泽播下了牡丹种子。翌春出苗一百余棵,他像照看婴儿一样,拔草施肥,天天看,夜夜盼。三年后的春天,这批小苗终于开了花。这批花中有几个品种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轰动了牡丹界人士。山农大教授喻衡先生亲自为它们命名为“曹州红”、“珊瑚迎日”、“满犬星”、“墨玉生辉”、“桃花飞雪”等。与此同时,他除了每年利用自然杂交种子繁育新品种外,又开展了定向杂交课题的研究,利用人工授粉、罩袋管理的办法采收种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年复一年,儿十年来他先后选育出新品种四百余个,前來观赏的中外人士,无不为之倾倒。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客商看到,多次签名要购买新品种,并提出不管要多少钱都行。中国花协夏佩染看过后,写下了“百花牡丹冠群芳”的题词。1996年《中国牡丹品种图志》登录了他选育的新品种53个,其中有一种就是取之孙景玉先生的名字——“景玉”。这些新品种多次获得姝荣,先后被省、地科委授予科技进步奖,有的还在全国花卉博览会上荣获“金杯奖”和科技一等奖。
  王体誉
  王体誉(1936.11—),郓城县武安
  镇飞集村人。牡丹区农业局农艺师,现已退休。1956年以来,从事农作物和牡丹、芍药等花卉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他长期深入到牡丹乡“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等地,掌握了对牡丹、芍药的病史发现、探讨和防治的第一手资料,研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防治路子,对菏泽牡丹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1958年,他在植保和植物检疫工作中,发现当地牡丹有“黑叮疯”(即“牡丹红叶病”),就在赵楼村特产队的牡丹园内安装诱虫黑光灯,一是作为测报点,二是进一步调查牡丹病虫的起因和发病情况。一年来,日日夜夜的调查研究,曾先后发现地老虎、金龟甲、丝粉蚧、天牛、根结线虫等叶病七种,根病三种及片绢病等。
  对天牛幼虫的防治,经多次田间挖查,费时十年之久,终于找到了虫蛹、蛹穴,完成了对天牛生活规律的调查。经西南农学院蒋书楠教授鉴定,该虫的学名为“中华钜花天牛”。他曾前后共试用了五种农药采取围棵埋药的方法进行防治试验,效果均不太理想,后又使用了磷化铝处理分栽苗和田间扎眼施药的办法,取得了成功,终于制止了天牛在牡丹田间的多年危害。对牡丹“黑叶疯”,王先生和花农们一块起早摸黑,春夏秋冬无一日间断,曾试用农药十余种,经二年的试验,最后筛选出了三种农药,1970年取得成功,效果颇佳,受到省、地、县科技部门的表彰和嘉奖。其防治措施在牡丹生产区立即推广开来,防治面积已达数千亩。
  金龟甲虫曾一时在全区发生,最多时一棵牡丹苗下一次挖出十七头蛴螬,地上大枝枯死,小枝细弱不长。王体誉急在心里,和花农科技人员一起,制出有机肥掺农药,施于田间作底肥,或行间作追肥,并建议在7—8月间于牡丹行间沟施饼肥毒饵,这样既可当肥料又可杀死蛴螬。此法也取得了成功,现已成为广大花农都自觉照办的有效方法。
  王先生先后发表了《中华钜花天牛的研究与防治》、《牡丹丝粉蚧的初步研究》、《牡丹根结线虫的防治研究》等多篇论文。目前,王先生虽已退休,但身体健康,还常常骑着三轮车走串于几个牡丹园之间,与花农们一起研究、探讨牡丹根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王莲英
  王莲英(1936.10—),中国当代牡丹研究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牡丹协会主席。致力于中国牡丹的研究工作,主持全国牡丹花展及评选等重大活动,曾先后多次来菏泽牡丹之乡调查研究。著有《中国牡丹与芍药》、《中国牡丹品种图志》等书。
  赵孝武
  赵孝武(1937—2001),牡丹乡赵楼村人。1957年菏泽农校毕业,先在城关镇农技站任技术员,后提升为站长,1960年回村任党支部书记至逝世。他四十年如一日,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牡丹生产,尤在牡丹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曾被誉为“菏泽黑牡丹”、“花乡拓路人”。
  20世纪60—70年代,他曾带领一支有文化、有技术的一班人成立了“特产队”,进行牡丹分色系、分品种的专题探讨、试验、创新,由原来的一百二十个传统品种发展到四百多个,一举打入国外花卉市场,从而使菏泽牡丹有了甲天下的品牌。1982年10月23日,他受牡丹乡委托,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亲切接见,并作了简要汇报。1985年10月,他曾进入中南海给周恩来故居亲自栽种八大色牡丹,受到邓颖超的亲切接见。1992年,赵孝武代表中国携牡丹飞往法国波尔多市参加国际花卉博览会。会上,菏泽牡丹独占鳌头,获竞赛总分第一名,订货外商盈门。
  李嘉珏
  李嘉珏(1938.10—),1965年9月
  北京林学院园林植物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甘肃省林业厅总工程师、研究员。李嘉珏同志对牡丹情有独钟,早在1960年,他作为第一位植物专业研究生来菏泽牡丹乡作专题调查研究,同年写出了《菏泽牡丹调查报告》,影响很大。后来一直致力于牡丹及花卉的培植研究工作,并著有《中国牡丹与芍药》等书,影响海内外。
  赵孝崇
  赵孝崇(1940.8—),菏泽市牡丹乡赵楼村人,花卉工程师,现在曹州牡丹园工作。
  1957年初中毕业后,他在赵楼特产队 (即现在的曹州牡丹园)跟随老花师赵守重、赵守仁学习牡丹、芍药的栽培管理技术。1963—1981年到生产队管理牡丹、芍药。在此期间,在蒋立昶先生指导下,开始进行牡丹和芍药人工辅助授粉,使结实率成倍增加,并选育出牡丹新品种四十三个,如霓虹焕彩、迎日红、朝阳红、贵妃插翠、雪塔、明星、雏鹅黄、蓝宝石、墨楼多辉等,选育出芍药新品种四十八个,如艳紫向阳、山河红、遍地红、红艳争辉、昆山霞光、粉绫红花、黑海波涛、晴雯等。
  1982年以来,在曹州牡丹园参与选育牡丹新品种大瓣红、乌云集战、天姿国色、黄翠羽、蝶恋春、晓睛、平湖秋月等一百多个;参加“广东牡丹催花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菏泽芍药新品种选育”,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赵孝知
  赵孝知(1942—),荷泽市牡丹乡赵楼村人,现任曹州牡丹园东苑花卉苗木繁育场总工程师。
  1960—1995年,他一直在牡丹乡赵楼牡丹园从事牡丹、芍药栽培管理、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工作。几十年来,指导参加培育出优良牡丹新品种三百多个、芍药新品种二百多个,并负责审定命名。1997年开始对牡丹冬季在南方(广州、深圳)露地栽培,在北方温室和大棚催花等技术研究。传统的催花品种只有三个,五年来经过对二百五十个品种的催花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五十多个适宜催花的品种。在实践中,总结了行之有效的促、挖管理技术,使菏泽这一传统的催花技术有了科学的依据。1988-1991年进行了牡丹在寒地(黑龙江)露地栽培越冬的试验,经过采用多种防寒方法的试验,获得了成功,从中筛选出省工省时并适于大面积栽植的覆草盖膜与捆枝套袋的最佳方法,为牡丹在北国栽培应用闯出了一条新路,打破了牡丹不过“关”(山海关)的说法,使历史上不能栽培牡丹的禁区,也能正常生长、开花。1997年又开始了对牡丹、芍药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掌握了对危害牡丹、芍药早期枯叶的叶斑病的防治方法,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有效的药物,控制住了真菌的危害,使牡丹、芍药叶片生长期延长近两个月;对危害根部的虫害,也找到了根治药物及防治方法,为牡丹的出口检疫铺平了道路。
  1979—1997年,他多次考察野生的云南黄牡丹、黑牡丹,甘肃的紫斑牡丹,山西、陕西的矮牡丹,黑龙江、四川、新疆的野生芍药及心芍药,并做了引种驯化、授粉杂交试验,得到了新的变异植株,使芍药的花期提前了十多天。三十多年来,
  他多次参加国内外牡丹、芍药学术交流研讨会,介绍新的科研成果。在荷泽及国内许多牡丹、芍药生产地,指导并讲授了牡丹、芍药栽培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使牡丹、芍药在栽培、育种、切花、促成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上,有了生力军。1989年应日本邀请,参加“中国牡丹考察团”并任技术顾问,考察日本牡丹生产、科研、销售等项目,并为日本岛根县八束町筹建了一个“中国牡丹园”。在一至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负责荷泽牡丹、芍药参展工作,为菏泽夺得金杯十枚。
  主要学术论文有《荷泽牡丹新品种选育》、《寒地牡丹栽培》、《荷泽牡丹史略》、《牡丹定为国花当之无愧》、《牡丹花型中的又一新花型一心型》等二十多篇;主要著作有《菏泽牡丹栽培技术》、
  《国花大典》、《中华之最一一曹州牡丹》、《菏泽牡丹集锦》、《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菏泽牡丹》、《曹州牡丹》七部。其传略已被编入《曹州智星》、《齐鲁智星》等典集。
  赵建朋
  赵建朋(1946—),牡丹乡赵楼村人。中学毕业后,即进牡丹园工作,开始搞花卉盆景造型和松编。前后二十余年, 所编狮子、老虎、龙、蛇、唐僧取经等栩栩如生。在北京编了十二属相,深受群众欢迎。三十多年来,参与培育牡丹新品种三百余个,芍药新品种二百余个,并参与了对这些牡丹、芍药新品种的鉴定、命名工作。1990年受聘于菏泽市牡丹研究所,参加“牡丹新品种选育”和“芍药新品种选育”两个课题研究,分别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原菏泽地区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为中国牡丹、芍药协会会员、山东省花卉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花卉工程师。
  赵忠庆
  赵忠庆(1948.6—),牡丹乡赵楼村人,现为曹州牡丹园技术组长。1961年在本村生产队任技术员,1968年春调大队牡丹园任技术员兼村团支书。在他的带领下,全大队团员青年培育出一百多个新品种,并于1990年前后,进行了技术鉴定和命名,如西施浣纱等。多年来,他多次去中南海、西山毛主席故居修剪牡丹,与毛主席的后代亲如一家。1993年“牡丹小盆嫁接当年开花新技术”展品参加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荣获山东展团优胜奖。他培育的商品牡丹“菏泽牡丹”,在1994年10月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赵孝庆
  赵孝庆(1948—),山东荷泽牡丹
  乡赵楼村人,牡丹栽培专家,现为山东曹州牡丹花木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并带有两名花卉研究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9'昆明世博会上,他为山东牡丹园总技术指导。在他的奋力拼搏和指导下,荷泽牡丹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一举夺魁,金银大奖压群芳。
  赵孝庆出生于一个世代养花的农民家庭,1967年中学毕业后,即投入到牡丹事业中。现为中国牡丹、芍药协会理事,荷泽市人大代表,科技明星,市拔尖人才,高级工程师。
  为了摸清中国牡丹的野生资源,他不畏艰险,几次深入大西南、西北边陲的深山老林,忍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高山反应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先后进行了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工作。一个新品种的育出,需要技术人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坚持不懈的辛勤培育,经过初选、复选等程序才能得到。在任牡丹园技术组长期间,他将全部心血都放在培育新品种上面,他领导和直接培育岀“冠世墨玉”、“红宝石”、
  “珊瑚台”等三百多个牡丹新品种和“雪峰”、“英雄花”等二百多个芍药新品种。这些品种花大色艳,型美香浓,性状稳定,为牡丹王国里增添了众多的奇葩,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喜爱。
  三十多年来,赵孝庆在牡丹科研方面,先后完成了“牡丹新品种选育”、“芍药新品种选育”、“牡丹大田催花”、“荷泽牡丹广东催花”、“北方牡丹温室催花”、“牡丹换芽嫁接”、“牡丹盆景研究”、“案头牡丹无土栽培”、“凤丹实生苗嫁接观赏牡丹在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牡丹病虫害防治”等重大牡丹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均达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些属国际首创,其中有二十多项分别获得国家、省、地、市的奖励,如《牡丹换芽嫁接》获中国科协“金桥奖”一等奖,《凤丹实生苗嫁接观赏牡丹在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在全国第四届花卉博览会上获金奖。他先后应法国、美国的邀请,考察了牡丹、芍药的生产状况,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1997年他培育的凤丹牡丹成为牡丹规范化、批量化、工厂化生产的可选品种。同年,他的换芽嫁接牡丹技术在第五届中国科技大会上获一等奖。
  赵建修
  赵建修(1949—),牡丹乡赵楼村人。花卉工程师,现在曹州牡丹园工作。1968年荷泽二中毕业后一直从事牡丹、芍药栽培、繁育技术研究工作。他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参加并指导选育出牡丹新品种三百六十多个,芍药新品种二百多个,并进行鉴定、命名。1975年以来,每年冬季赴广东进行牡丹冬季催花,春节供应港、澳、台和广东各地。多年来同崔衡、王体誉等多名植保专家一起,对牡丹病虫害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探索出一套牡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赵建修还多次赴甘肃各地对紫斑牡丹进行考查和研究。他为上海长风公园建的“菏泽牡丹园”获第四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园林景点最高奖。1993年3月参加山东省政府外办代表团,赴泰国王室皇家农场传授牡丹栽培和催花技术,并向泰国国王赠送二十盆由菏泽赵楼牡丹园冬季催花的牡丹鲜花,受到泰国王后和亲王的高度赞扬。他所主持的“菏泽牡丹新品种选育”、“菏泽牡丹在广东催花技术”两项科研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菏泽芍药新品种选冇”获原菏泽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允强
  李允强(1952.3—),菏泽市牡丹乡李集村人。大专文化,高级农业技师,1972年高中毕业后即在李集牡丹园从事牡丹、芍药及各种花卉的生产劳动,并开始
  牡丹、芍药的品种改良、科学种植、快速繁殖的研究工作。1988年自费考入华中农大林学系进修,于1991年毕业。自1983年创建“三领牡丹园”后,先后引入紫斑牡丹、四川天彭牡丹、甘肃陇西牡丹、日本黄牡丹等外地品种,通过人工授粉,采取正交、回交、反交、混交等多种授粉杂交方式,现已培育出佛门袈裟、李家资彩、旭红、雪峰、十八子、黛玉等64个牡丹新品种,并通过了中国牡丹、芍药协会的鉴定而注册。这些新品种既具有当地传统牡丹的优良特性,又具备生长健壮、色泽纯正、开花量大、质地好、长势快、花朵大、抗病性强等杂交优势。这些品种已稳定,开始无性繁殖,批量投放市场。
  多年来,他的牡丹生产销量不仅在国内越来越大,而且出口业务量也随之增长,远销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家,为国家赚得了大批外汇。为使花卉业更上一层楼,他以牡丹为龙头,开展多种花木经营,在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建立了牡丹生产基地,在青岛郊区创建“天香园”大园,使菏泽牡丹之乡的奇花异草、乔灌苗木,在异地他乡大放异彩。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志

《菏泽牡丹志》

出版者:银河出版社

《菏泽牡丹志》是专业志,也是特产志,更是一部文化志。它的 诞生标志着我市牡丹研究发展到了 一个新阶段。 牡丹是我国的独特资源,也是全世界的名贵花卉。它花大色艳,芳香浓郁,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素有“花中之王”之美誉,象征着富贵、吉祥,向为国人所珍爱。早在公元七八世纪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后来,人们又以“国香”、“国貌”、“国艳”来歌颂牡丹。至明清时期,就有“以牡丹为国花” 之说。1994年12月23日,全国国花初选的结果之一,就是一国一花 为牡丹。

阅读

相关人物

胡耀邦
相关人物
陈慕华
相关人物
王光英
相关人物
李瑞环
相关人物
晁补之
相关人物
翁方纲
相关人物
董寿平
相关人物
赵朴初
相关人物
舒同
相关人物
何海霞
相关人物
溥杰
相关人物
王文德
相关人物
启功
相关人物
黄均
相关人物
刘自椟
相关人物
杨仁恺
相关人物
宗其香
相关人物
何方华
相关人物
喻衡
相关人物
周家琪
相关人物
黄胄
相关人物
李保光
相关人物
孙景玉
相关人物
王体誉
相关人物
王莲英
相关人物
赵孝武
相关人物
李嘉珏
相关人物
赵孝崇
相关人物
赵孝知
相关人物
赵建朋
相关人物
赵忠庆
相关人物
赵孝庆
相关人物
赵建修
相关人物
李允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