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367
颗粒名称: 牡丹故事
分类号: S685.11
页数: 16
页码: 102-117
摘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爱花、护花、种花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先民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牡丹花朵硕大丰满,鲜艳夺目,品种繁多,芳香浓郁,自古以来,被公认是 “花中之王”,雄踞于群芳之首。因此,牡丹历来备受人们的宠爱。历代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创作了大量赞美牡丹的诗词歌赋、民歌民谣、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电影电视,以牡丹的优美艺术形象,滋润着人们的精神,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淳朴隽永的“牡丹文化”。牡丹不仅生长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也牢牢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成为整个中华民族蓬勃向上、奋发图强、豪迈进取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素质的象征。
关键词: 牡丹文学 牡丹散文

内容

1、牡丹缘何谷雨开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黄河开口子,淹了山东曹州府,那水可大了,浪头象麦秸垛一样,淹死的人成千上万。赵庄有个人叫谷雨,二十多岁,他水性好,再大的水也淹不着他。他把七十多岁的娘背到寨墙上,就到水里去救庄上的人,他一天救了几十口子人,一口馍都没吃,累得他都快喘不上气来了。他娘和庄上的人都劝他歇会。他刚坐下,看见水里漂过来一棵牡丹,那牡丹花是红色的,一会沉下去,一会漂上来。谷雨要去救牡丹,庄上的人都说:“你累成这样,别去了!那是一棵花,又不是人,救它干啥! ”谷雨不听,他看水里那棵牡丹,就像一个小女孩,眼看就要被水淹死,庄上的人拉都拉不住,谷雨“扑通”一声跳到水里去了。谷雨浮水去救那棵牡丹,眼看就抓住,一个浪头把牡丹冲出去一丈多远,谷雨又浮水去撵。他在水里有两顿饭的功夫,累得两条腿像附了两块大石头,身子只往水里沉。站在寨墙上的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喊他快回来,谷雨不听,还去撵那棵牡丹。又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那棵牡丹挂在一棵树枝上,谷雨才撵上。谷雨抱着牡丹趴到墙上,累得都不会动了,话也不会说了。他知道赵老大是个栽花能手,就把花递给赵老大。黄水退下去,赵老大就把牡丹栽到花园里了。
  一转眼,过了两年。这年春天,谷雨的娘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眯眼不睁,人瘦得皮包骨头,说话的气力都没有了。谷雨请了多少先生都没看透他娘的病,屋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手里一文钱都没有了。谷雨没办法,去给赵老大借了二两银子,正要去给他娘抓药,一个大闺女来了,穿着一身红,长得像画上的天仙女,走过去还香喷喷的。谷雨不知道是谁,也不敢问。那个闺女说:“你是谷雨吧?你不认得我,我认得你,我叫丹凤,俺家就住在东庄上,俺祖祖辈辈都是先生,给人治病。听说大娘病了,我来给大娘送药哩。”谷雨听说她来给母亲送药,喜得不得了!等丹凤把药掏出来,谷雨心里凉了:那药是两颗小黑蛋蛋!谷雨心里话:多少有名的先生都没治好俺娘的病,你一个闺女家,又拿的不像是药,能治病?话没出口,丹凤已把那药丸填到谷雨娘的嘴里了。说起来也真神,没多大一会,谷雨娘就有了精神,看样,她那病去了一大半。谷雨赶紧掏出银子递过去,丹凤不要,说明天再来,就走了。一连三天,丹凤都来给谷雨他娘送药,谷雨和丹凤熟了,有说有笑像亲兄妹一样。谷雨他娘的病好了,身体比病前还硬朗,脸上皱纹少了,白头发变黑了,觉得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气。她见谷雨和丹凤那样亲,心想: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儿媳妇就好了。想托人去说媒,又怕丹凤嫌家穷,不愿意。想过来,想过去,还是自己先问问丹凤,听听她的口气。谁知道谷雨娘的病一好,人家丹凤再也不来了。谷雨娘就安排谷雨到集上买了点礼物,到东庄去找。
  谷雨到东庄上打听,这庄上没有会看病的人,也没有叫丹凤的闺女。谷雨又往东跑了几个庄,也没找到丹凤。谷雨就回来了,来到赵老大的花园,天都黑了,他想进去歇歇,听见花园里有几个大闺女嘻嘻哈哈的笑,往里一看,丹凤和几个大闺女在月光下打着玩哩!谷雨喊一声:“丹凤!” “忽——”一阵风,花园里一个人影都没有了。谷雨满花园里找,嘴里还喊着:“丹凤快出来,弄折了牡丹花,赵大爷就生气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丹凤。谷雨心里说:我这是在做梦吗?我明明看见丹凤了,咋一转眼的工夫就找不着了?谷雨蹲在地上,想过来,想过去,看眼前一棵红牡丹摇来摆去,心里想:那丹凤该不是个牡丹仙吧!他围着那棵红牡丹转来转去,越看那花越像个女孩的脸。谷雨对着那棵牡丹作了一个揖说:“丹凤,亏你治好我娘的病,老人家在家光想你”你显显形,跟我回家吧! ”谷雨说罢,抬头一看,一个花瓣落下来,那花瓣落地上就变成了一张纸,谷雨拾起来,月光下一看,上边写着字,那字写的是:“过年四月八,我再到您家。”谷雨拿着这张纸回家了,到家给他娘一说,娘俩喜得一夜没睡着。
  谷雨他娘俩光盼过年的四月八了。这天半夜,谷雨正睡觉,正做梦给丹凤拜堂成亲哩,丹凤来了,她披头散发,衣服也被人撕烂了。谷雨娘端过灯来一看,赶紧问:“谁欺负你了?”丹凤哭着对谷雨他娘说:“我是牡丹花仙!大山头的秃鹰是俺家的仇人,他有了病,要喝我用牡丹花酿的酒才能好,我不给他酿酒,他就派兵来抓我。我没他的道行高,打不过他。”正说着,只见屋子外边一明,几个妖怪撵来了,还大喊大叫,说:“不把牡丹花仙放出来,就把这座屋子烧了! ”谷雨他娘搂着丹凤不放,外边火光一闪一闪的刺眼。丹凤怕连累谷雨他娘俩,推开谷雨他娘,跑了.岀去。外边一溜子火星往东去了,妖怪把丹凤抓走了,谷雨哭着撵也撵不上。
  丹凤被妖怪抢走,花园的牡丹都死了,谷雨他娘的眼也哭瞎了。谷雨天天磨他那个斧子,要到大山头杀妖怪,救丹凤。谷雨他娘说:“去吧!带上这包药,杀不了妖怪就药死它!”谷雨他娘摸出一包药递给谷雨,谷雨就走了。
  谷雨走了二十八天,来到大山头。大山头的山不高,连棵树都没有,谷雨围着山转一圈又一圈,连个沿口都找不到。谷雨又急又累,坐在离山不远的乱坟岗子上歇着,看见一个坟头子上冒白烟,一会,会冒白烟的地方出来两个妖怪,还抬着一个大筐,唧唧咕咕地说着话走了。等俩妖怪一走,谷雨跑到冒白烟的地方去看,才知道这里是洞口,谷雨往下一跳,就像驾云一样,一大会子才落到底。洞里头黑的对脸望不见,谷雨摸着往前走。走了有二里多路,才看见亮光,洞也越来越大。正走着,听见有人哭,谷雨一看,是丹凤和三个牡丹仙女,叫妖怪绑在一根石柱子上。丹凤和牡丹仙女都变成白色了。丹凤看见谷雨,说谷雨不该来闯妖洞,妖怪武艺高,战不过他。因为丹凤不给妖怪酿酒,妖怪天天用大筐抬石灰来烧煮丹凤,烧得丹凤元气大伤,都变白了。谷雨心里难受,说啥也得把丹凤救出去。他举起斧子,要砍断绳子,一抬胳膊,谷雨娘给谷雨的那包药掉出来了,谷雨有主意了,叫丹凤答应给妖怪酿酒,暗地里把毒药掺上,把妖怪都药死。
  一会,抬石灰的两妖怪来了,丹凤对他说:“你别烧我了,我给秃鹰酿酒。喝了这酒,不光能治秃鹰的病,没病的喝一口也能长生不老。”秃鹰一听,喜得不得了,就叫丹凤给酿酒。
  丹凤酿了两坛酒,一坛送给秃鹰一坛留给小妖怪吃。那些妖怪一听喝牡丹酒能长生不老,都争着喝。那酒喝到嘴里,很香,一会,脚腿就发麻,晕晕忽忽的站不稳。谷雨一看是时候了,拿着板斧跳出来,杀死了几个小妖。秃鹰一看,慌了,拿剑与谷雨打起来。秃鹰喝了药酒,又病了很长时候,打不过谷雨了,叫谷雨一斧子劈倒。丹凤和牡丹仙女也杀死了不少妖怪。
  谁知道那秃鹰受了重伤,还没咽气,他见谷雨和牡丹仙女要出洞,从后边下了毒手,一个飞剑刺过来,把谷雨的心穿透了,谷雨死了。丹凤一看,气坏了,拿起谷雨的板斧,把秃鹰砍成了肉泥!丹凤抱着谷雨的尸体回到曹州,她一路上哭死好几回。
  来到曹州,丹凤就把谷雨埋在赵老大的花园里,丹凤和牡丹仙女都在曹州安了家。谷雨的名字叫谷雨,他又生在谷雨,死在谷雨,为纪念谷雨,牡丹花逢谷雨就开了,到现在也是这样。
  2、魏紫牡丹的传说
  明代洪武年间,曹州东北十五里赵楼村,有片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黄土岗,到处长满不成材的桑树瘪子,人们便称为“桑篱园”。园子西边住个靠打柴为生的小伙子,名叫赵义。他父母早丧,又娶不起妻,二十岁了,还是单身一人。这天傍晚,他进城卖柴买米回来,煮好了香喷喷的小米饭,正要饱餐一顿,忽然响起敲门声:“请大哥、大嫂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赵义开门一看,原是个手拄拐棍要饭的老婆婆。只见她一头白发,身瘦如柴,北风一刮,浑身打颤,很是可怜。赵义忙把她搀进屋里,安坐在锅底门前,又往外掏火,让她取暖。然后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双手送到老婆婆面前:“老人家,请用饭。”那老婆婆撩起衣襟,展展眼泪说:
  “小哥,这使不得。俺在这庄上赶了几个门,家家都断了顿。您给俺一口剩饭就行了..”赵义干咽两口吐沫,压压咕咕叫的饿肠子说:“俺吃……过了。”那老婆婆才接过碗来,只见低头,没见抬头,“哧溜溜” 一碗米饭进了肚。她一连喝了三碗,才来了精神,千恩万谢,告辞而去。
  这里,赵义添了些水,抓了两把干地瓜叶,掺在锅中,又升起火来。
  赵义喝完地瓜叶粥,想到庄上许多人家都断了顿,再也睡不下去了,便到桑篱园砍柴。谁知天黑认不准路,也不知走了多远,还没找到砍柴的地方。他转到一片坟地,忽然看见前面霞光万道,烟雾缭绕。走近一看,原是一座花园。紫葳的牡丹花,白生生的芍药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粉兜兜的玉兰花,红喷喷的牡丹花… …五光十色,火焰新鲜。赵义只想砍柴,无心观花。正要回去,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赵义抬头一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已经站在面前,好像面熟,却又记不起在哪里见过。只听老婆婆说:“小哥,你还往哪里去?这么多的好花不看,不是冷了栽花人的心么?”赵义急着砍柴,只得说明原因。老婆婆十分同情,说:“天色不早了,你就回去,到天亮也砍不了多少柴。
  我送你些牡丹花去卖钱吧。”赵义见老婆婆甚是诚恳,便接过花儿,道谢而归。
  赵义一路又砍些柴,直到天亮,也没顾得睡一觉,便担着柴,拿着花,去赶曹州早集。隆冬季节,一束束鲜艳的牡丹,惊动了曹州城,官府、商人、本地财主,都争着买。一会工夫,花和柴都卖完了。赵义买了一斗米,怀揣着剩下的三吊钱,高高兴兴回到家,把米分给了乡亲。赵义想:米分了,可这钱是老婆婆的,应该还给她。这天晚上,他按照昨天的路,找到那个百花园。老婆婆见赵义如此诚实,十分高兴,说:“你们村上穷人那么多,你怎能照顾得了!既然牡丹值钱,我就送你一棵吧。”赵义也不推辞,便拣一棵最好的牡丹,连根带土,抱回家来,栽于门前。
  赵义栽好牡丹,回屋做饭。一开门,他惊呆了:只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端坐床上,那姑娘看赵义发愣,便微笑着说:
  “不要惊奇,小女姓魏名花,母亲见你为人忠诚,把我许配给你。”
  “这……这话从何说起?”赵义有些莫名其妙。“再说,也没有定亲之物呀!”
  那女子掩唇笑道:“你不是已经拿了牡丹吗?”
  赵义看着栽在门外的牡丹,不禁又惊又喜,他回过头来惭愧地说:“我一人还愁着揭不开锅呢,怎能再连累你……”
  那姑娘十分通情达理,她向赵义轻轻一拜:“既成夫妻,就别提连累了。我这里还带来牡丹花种一包,就撒在桑篱园内,不愁来年没好日子过。可有一条,此事万万不能对别人讲!”
  他们种下牡丹,成了夫妻。
  果然,第二年谷雨时节,桑篱园内开满牡丹。村上的人们喜气洋洋,去园内采花卖钱买米买盐,再也不担心挨饿了。这一带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说:“赵义的心肠好,感动了神仙,降下这牡丹园。”可谁也不知道是赵义媳妇带来的。
  曹州牡丹的名声,很快传到京城。皇帝朱元璋要到曹州看个究竟。这年谷雨时节,他带着军师刘伯温,来到桑篱园,看见红、黄、黑、绿、白、蓝、紫、粉八大色牡丹,光彩耀眼,香气袭人,一望无垠,天堂一般,胜过了京城御花园。这朱元璋嫉妒心很强,只许皇家压百姓,哪许百姓胜皇家!
  圣旨一下,铁锨
  乱挖,忙坏官兵,苦了农家。好端端的牡丹园,被挖了一片又一片,就像个人身上长了千疮百孔。花农们只好在一旁流眼泪。村西头有位老爷爷,仗着德高望重,冒死进言,讲了牡丹园的好处,请求圣上高抬贵手。朱元璋稳坐车辇,眼皮只一眨,御林军便挥起木棍,把爷爷赶出园外,乡亲们忍悲含怒,齐刷刷跪了一大片,三呼“万岁开恩”,赵义爬到圣辇之前,表示愿将最好的花儿,每年选上一车,送到京城。朱元璋一使眼色,御林军上前一人拧起赵义一只胳膊,扔岀花园。赵义老婆魏花,见皇上执意要挖光牡丹,便不顾众人劝阻,一阵风似的旋来。她虽然身怀有孕,体态却十分轻盈,御林军拦都拦不住。她来到御辇之前,飘飘下拜,朱唇一动,一串言词,就像珍珠落在玉盘上:“万岁,灭元兴明,造福百姓,是皇上圣意。使上苍感动,降此花园,是皇上的恩德。如今若毁掉花园,不是违背了万岁的本意么?”问得朱元璋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刘伯温闻听,心中大惊,这穷乡僻壤哪来伶牙俐齿之人?他对魏花滴溜溜审视一遍,心中有了主意。又见朱元璋骑虎难下,便上前奏道:“主公,刚才这位女子说得对,牡丹园确实是村民的命根子,毁了此园有违灭元兴明、为民求福的圣意。俗话说,物贵于缺而不贵多。既然圣上喜爱牡丹,那就挖一棵移到京城御花园里。望圣上施舍圣恩!”跪在地上的农民,齐呼“万岁恩典!”朱元璋一时不解其意,却知道刘伯温胳膊肘儿不会向外拐,就来了个顺水推舟,让刘伯温去挑一棵最好的牡丹带走。谁知刘伯温挑花尖刻,高大的不要,矮小的不要,花朵满枝的不要,绿叶成荫的不要。偌大的一座牡丹园,竟没一棵中他意的,他不知不觉转到赵义的门前,一眼相中了那棵开紫花的牡丹。大家见保住了牡丹园,都来感谢刘伯温,只有魏花心中叫苦。
  原来,刘伯温是能掐会算的人,他已看出魏花的底细,如果不带走她,桑篱园将永远胜过御花园。众人面前不好和朱元璋直说,只有暗下毒手。
  再说魏花见士人挖门前的牡丹,便抹着眼泪对赵义说:“事到如今,我不能不告诉你了,我魏氏牡丹,在寿安山修炼成仙。去年母亲到西天参加花仙会,见村民为人善良,却苦难深重,特别是你抱着饥腹,慷慨献粥。更使她老人家心里不忍,才让我下凡和你一起救济百姓,实望我们夫妻能白头偕老。没想到刘伯温看出根底。他挖花是假,要我是真。我叫他带走我的人,留下我的心,挖走我的身,留下我的根,我只好把腹中婴儿,留在根下了 ……”说罢,一阵风起,魏花不见去向。
  朱元璋此时已乘上车辇,带走了叶垂花败的牡丹。
  赵义扑在门前花坑之内,哭得晕了过去。
  村民们看着残花遍地的桑篱园,劝着赵义,悲悲凄凄……。
  不料,来年春天,在赵义门前牡丹花坑里,又长出一棵紫葳葳的牡丹。那花,开千层,大如盘,一朵花瓣达七百多片。馥香浓郁,闻风十里。村民们知道“这是花仙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
  3、藏珠牡丹的由来
  谷雨时节,堪称“国色天香”的曹州牡丹竞相开放,在众花丛中有种牡丹与众不同,人们叫它“藏珠”。
  那是明代永乐年间,曹州东北有个绮园,园内栽种着千株牡丹,经营这座牡丹园的花农叫何玉章。何玉章四十岁那年妻子去世了。撇下一个刚满四岁的女儿何珍,父女俩虽说衣不愁,吃不愁,总有一种冷清、苦闷之感。乡亲们都劝他续娶妻室,他总是推说自己年纪大了。但村上人都知道,他是疼爱女儿何珍,怕后娘给孩子气受。何玉章又当爹又当娘,忙完家里忙地里,为了孩子,他宁肯自己吃苦受累。
  一天,吃过晚饭,小何珍在油灯下学画牡丹花,何玉章给女儿缝补衣裳。他笨手粗线的总是补不好,手指头几次被针扎出了血。忽然,听见有人敲门,他以为是村上的二狗旦又来串门,开门一看,门前站着一个瘦弱的女人,还没等何玉章问话,那女人便抹着泪说:“大哥,俺姓刘,是河南人。这几年大旱,田里颗粒没收,出来逃荒,走不动了!”何玉章见她可怜,忙拿出两个窝窝头塞给刘氏:“吃吧! ”那刘氏看了一眼何玉章,低声说:
  “给一把铺草,我在这里住……”没等她说完,何玉章急忙摆手:“不!不!我是单身汉,.不方便!深更半夜,在一个屋子里“叫姑姑跟我睡吧!”小何珍跑过来,拉住刘氏的手,悄声说:“俺爹的手扎破了,你给我补补衣裳吧! ”刘氏看着可爱的小何珍笑了笑低头走进屋去,她一声不响,拿着衣服坐在床上缝补起来。她缝补的那样细心,那样好,把个小何珍乐得直跳高,何玉章在一旁不知所措,只往门外瞅,生怕被别人撞见。偏偏这时,二狗来了,他一进门,愣住了:“哟,大叔啥时候成亲了!也不给老侄子说一声,还没给你贺喜哩! ”何玉章正要分辩,二狗嘻嘻哈哈地笑着跑了。何玉章急得直跺脚:“叫你走,你不走,你看看这事闹的……”刘氏把补好的衣裳放下,刚站起身来,又被何珍拉住了。刘氏弯腰把小何珍抱起来,在小脸蛋上甜甜亲了一下,何珍笑了,笑得脸蛋红红得像牡丹花。
  随着一阵嬉笑声,小房子里挤满了人,这个要吃喜糖,那个要喝喜酒,院子里鞭炮“嘣嘣叭叭”直响,闹得何玉章欲辩不能,哭笑不得。邻居大婶抱走了小何珍,二狗撵走了众人,嘱咐大家明日来吃喜酒,转身把房门紧紧锁上了。
  何家两口人变成了三口人。家里多一个女人,日子就变了样,衣服脏了有人洗,鞋袜破了有人缝,从田里干活回来,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吃上热乎饭。何玉章更满意的是刘氏待何珍像自己的骨肉一样亲。
  第二年,刘氏生了一个Y头,取名叫何珠。刘氏对何玉章说:“我多想给你生个儿子!”何玉章却说:“儿子哪有闺女好! 闺女孝顺!”这话叫何玉章说对了!十五年后,两个闺女都长大成人了,她们孝敬父母从不惹老人生气。虽说姊妹俩相差五岁,个头却长的一样高,模样长的一样俊。来观赏牡丹的人都说她俩是一个娘生的双胞胎。姊妹俩很要好,有累活争着干,有好饭让着吃,白天一块田里干活,晚上一个床上睡觉,好得像一个人,形影不离。只是刘氏自从生了亲闺女,对何珍就不那么亲近了。叫何珍下田锄地,把何珠留家绣花,有好吃的东西也偷偷留给自己亲生闺女何珠。何珠生娘的气,嫌她偏心眼。何玉章对这些事一点儿不知,直夸刘氏教女有方。
  人都说:“闺女大了想女婿”,这话一点不假。何珍、何珠都有了意中人,就是不对外人讲。她俩低声谈,悄声说,不嫁富豪不嫁官,要嫁个勤劳、忠厚的庄稼汉。妹妹何珠是个有心人,她在绮园培养了一棵牡丹,这牡丹花叶稠密,枝条又硬又直。她要等姐姐出嫁时,把这株牡丹送给姐姐当陪嫁。只是这株牡丹长了三年还没开花,谁也不知是啥品种,何珠却把它看成了宝贝。
  这年春天雨水好,绮园的牡丹开得分外艳丽,何珠培育的那株牡丹也生出了花蓇葖,她高兴的不肯离开半步。这日,何珠正在园内为牡丹浇水,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穿黄衣服的老头走进来,原来是永乐皇帝下江南路过曹州,来观赏绮园的牡丹。那雍容华丽、秀韵多姿的牡丹使永乐皇帝着了迷。他看那花儿迎风摆动,犹如美女的笑脸,皇帝一时高兴,提笔写了两行字:“宫中三千佳丽美,不及绮园花一枝。"曹州知府将字捧在手中,细细观赏品味,赞不绝口。他抬头看见何珠,又看了看手中的字,笑了:原来皇帝看中了何玉章的女儿,要选她入宫为妃!她庆幸自己聪明过人,没失去升官发财的良机。其实,皇帝并无选妃之意,只不过是赞美牡丹花比皇宫妃子还漂亮。可曹州知府偏说皇帝写的“绮园花一枝”是指何玉章的女儿! 他并要亲自将“贵妃娘娘”护送进京。
  消息传来,绮园乱作一团,哭声一片。何玉章不知皇上看中了哪个女儿,不知应送哪个入宫。刘氏舍不得将亲生女儿何珠送进宫去,她知道,进皇宫犹如进牢笼,皇宫里藏有几千名秀女美人,皇帝稍不如意,不是把妃子赐死,就是打入冷宫。她不能眼看着亲生女儿跳进火坑。何珍、何珠姊妹俩更是哭成了泪人。
  知府把送“贵妃娘娘”的大轿都准备好了,一个时辰没过,来人催了三次。何玉章把刘氏和两个女儿叫到面前,问哪个女儿愿入宫做妃,两女儿都不答话,只是啼哭。刘氏说:“何珠年纪小,就叫何珍去吧! ”何珠一听,止住哭泣,说道:“不能让姐姐去!皇帝在花园里看见的是我,哪能连累姐姐!要死要活我认命!”。“不!还是我去!”何珍急忙说:“咱俩模样相似,皇帝也难分辨!妹妹在家代姐姐多多行孝! ”说着便与父母、妹妹拜别。何珠上前一把拉住,不肯让。姊妹俩争执不下,何玉章也没了主意。刘氏对何玉章说:“两个女儿都愿前往,不如抽签定夺! ”何玉章无奈,只好命刘氏找来两根竹签,夫妻俩去内室制作。姐妹俩相互劝慰,心中暗暗祈求,让灾难降到自己身上。这时,刘氏从内室悄悄岀来,将何珠拉到一旁,低声说:“女儿愿入宫为妃,母亲就成全你。只要你抽那根红头签,就如愿了!”何珠含泪点头。何玉章手拿竹签刚一出内室,何珠就将红头签抢在手中,拿出一看,上边写着一个“留”字!再看姐姐手中的签,上边用黑笔写着一个“走”字!何珠知道是母亲从中使坏,她悔恨自己上了母亲的当!两眼盯住刘氏,气得浑身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姐姐何珍走了,妹妹何珠却病倒了! 父亲的安慰,母亲的劝说,她听不进。不吃不喝,只是哭泣。
  三日后,有人来报,说“贵妃娘娘” 过黄河时,遇上风浪,船翻人亡。何珠听后,如五雷轰顶,她从床上爬起来走进花园,对着她亲手为姐姐培育的那株牡丹,泪如雨下,她慢慢地双膝跪下……等人们来花园寻找何珠时,见她怀抱着那棵牡丹死了!牡丹的绿叶掩盖着她那痛苦的脸。何珠将牡丹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埋葬何珠时,只好连人带牡丹一块入土了。
  第二年,入土的牡丹又长出来了,花叶稠密,枝条又硬又直。奇怪的是,那花朵不是开在枝头,而是藏在绿叶下,犹如一张少女的脸藏在稠密的绿叶丛中。仔细观看,就会看到那银红色的花朵上挂着点点水珠,犹如伤心的泪水。人们给这棵牡丹起了个名字叫“藏珠”。
  4、牡丹丛中蓝田玉
  曹州牡丹之乡有个万花村,几百年来这儿的花农们终年辛勤劳作,培育出数不尽、说不完的奇花异卉,方圆几里,万紫千红,真是花的世界。
  万花村南边,有个木瓜树林,木瓜林东,有一座不大的牡丹花园,有二三亩地大小。篱笆围墙,柴门小房,小花园整理得十分好看。这儿的主人原先是一个老汉。老汉去世后,他的儿子小林成了这园的新主人。小林少年老成,手脚勤快,小园的牡丹长得格外茂盛。每当花季,到这儿观花的人来往不断。
  一年一度的谷雨节又到了。小林忙忙碌碌地接待了一天前来观牡丹的人们,真有点累了。吃过晚饭,天淅淅下起雨来,他回到草房,坐在板凳上,望着门外的牡丹园,吹起了竹笛。他正吹的起劲,突然从外面撞到门前一个女子。
  “打扰您了,俺去东乡看姥姥,不巧天晚遇雨,实在走不动了,让俺暂时避避雨可以吗?”姑娘站在门口似乎有些哀求地说。
  憨厚忠实的小林,被这突如其来的姑娘弄懵了。外边雨已下大,她又是个外乡女子,怎忍心赶她走呢?留下吧,万一有什么闪失,岂不叫乡邻耻笑?
  “俺家中没有老人,要是不嫌这儿脏,就留下避避雨吧。”小林吞吞吐吐地说。
  “谢谢!”姑娘十分高兴地走进屋里。小林见她满身透湿,冻得发抖,自己又无衣裳让她更换。便顺手拿起蓑衣说:“你先暖和一下,俺到园里看看。”他出了门,顺手把房门倒挂上。
  屋外,春雨下得正紧。小林披着蓑衣在屋檐下等了起来。
  黎明时分,雨停了。小林打开屋门,姑娘早已梳洗好端坐在长凳上,姑娘十分不安地谢道:“打扰您一夜没能休息真过意不去,改日一定再来致谢。”
  看着姑娘远去的身影,小林有些怅然若失,后悔连人家的名字和住处都没询问。
  三天以后的夜晚,小林正在花前吹笛子,突然身后有人说:''小哥哥,你的笛子吹的真好听呀! ”小林急回身看,正是前日那位姑娘。只见她手挎竹篮向他微笑哩。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来到一会儿,看你吹得入迷,没敢打扰。”
  这一回两个人好像不那么拘束。姑娘从篮内取出一些香喷喷的饭菜,又拿出一双新做的布鞋,说是她娘特地派她来道谢的。小林竟不知说什么好,沉默了半天,问起了姑娘的身世和住址。姑娘十分热情地邀他第二天去她家做客。谈话间,各自流露了互相爱慕之情,小伙子不愿姑娘匆匆离去,而姑娘总也迟延着不走。两人竟拉呱了大半夜,直到外边传来公鸡叫,姑娘才起身告辞。临行,她从头上摘下一支金簪子,交给小林说:“明天你按我说的家,只要能把这支金簪归还我手,咱们的姻缘也就定了——我等着你,一定要来啊。”
  小林送走了姑娘,不觉天已大亮。慢慢回味姑娘给他讲的身世、住址,姓蓝,家住万花南,院西有座木瓜林,院墙都是篱笆栏……他若有所悟,急跑到他园中牡丹丛里。经一夜露水,棵棵盛开的牡丹都挂满了露水,唯独一棵枝粗叶茂的蓝色牡丹枝叶都是干干的,不曾沾一滴露水。这牡丹名叫“蓝田玉”,皇冠似的花朵开得粉蓝如玉。金光闪闪的黄色花蕊,很像姑娘簪子。这时,小伙子已猜透了七八分,这蓝姑娘可能就是牡丹仙子,他想,蓝姑娘在我这一整夜,自然身上不曾沾上一滴露水。细看这牡丹花花蕊,恰恰少了一根!小林拿着那金簪轻轻向花蕊上一对,那棵牡丹顿时变成了晚上相见的那位姑娘。小林又惊又喜:“姑娘,我可找到你了!”
  蓝姑娘像是亲人久别重逢一样,一头扑到小林怀中止不住热泪盈眶说:“我能将终身许给你这样诚恳聪明的人,也算我的福气了。你不会嫌弃俺吧。”
  小林说:“能有仙子陪伴我,算我三生有幸了。”
  当小林问起她如何来到他这小园中落户时,蓝姑娘喃喃地说:“这话说来就长了,是你爷爷的爷爷,从长安把我带来这里安家的。以后,你家世代爱花如命,一年四季精心照料,算到你这一代,我已经在你家园中生活了一百多年了。后来算这机遇好,得到仙师点化,使我能够有缘同你相处。从此,也能报答你祖上的养育之恩了。” '
  乡里邻居,听说小林娶了美貌贤惠的媳妇,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贺喜。从此,夫妻相亲相敬,日子过得越来越兴旺。
  5、花农舍命救赵紫
  传说,清代光绪年间,曹州赵楼花农赵伍,培养了一棵千层花瓣的新牡丹。赵伍对这棵牡丹十分珍爱,把它看成自己孩子一般,因此取名赵紫(谐子音)。
  不料,这事被曹州知府毓贤知道了。秋后他亲自坐镇来剜这棵牡丹。这对赵伍来说,真好像剜他的心头肉呀。他一面慢腾腾地剜着牡丹,一面想着保住赵紫的计策。在这里正给毓贤转眼相望的机会,赵伍故意把一棵普通的牡丹在他面前一晃,悄悄藏到一边,然后把真赵紫放到毓贤面刖。
  赵伍的动作全被毓贤看在眼里,他大怒道:“大胆刁民,竟敢哄骗本官,还不快把你藏的那棵献给老爷! ”说着一脚把真赵紫踢出一丈多远。
  “是,是。”赵伍装得战战兢兢,把那棵普通的牡丹交给毓贤。心里暗自庆幸:可把赵紫保住了。
  谁知毓贤老奸巨猾,也怕有诈,便掂着那棵普通牡丹对赵伍说:“来来来,你给我立个字据,如这牡丹不是赵紫,明年春天,花开之时便是你的忌日。”
  赵伍闻听,如五雷击顶。毓贤阴险歹毒,杀人如同杀鸡,他是知道的。又一想,如果拿命保住了赵紫,也值得。等到明年杀我之时,那赵紫经过分墩,可有十来棵了。不会被毓贤挖绝了。赵伍想到这里,一横心,提笔签上字。
  第二年谷雨时节,牡丹园中的赵紫开得特别好看。乡亲们知道,这是赵伍的血。
  从此,种花人舍命不舍花的谚语,便在曹州传开了。6、紫衣少女变牡丹
  从前,曹州牡丹园东南四十里有一个小村庄,明朝洪武年间,天下大旱,全村人四处逃荒,.这村上便鸡犬不剩,断了人烟。天长日久,墙倒屋塌,小村庄变成了一堆碎砖烂瓦的土岗,连村庄的名字也被人们忘记了。后来,年景逐渐好转,有一家财主开辟“辖庄子”,全部占有了这个小村庄和村庄四周的土地。接着便雇人耕种这片土地,季季收租,年年收税。
  有一户姓赵的夫妇,大旱那年出外逃荒,在外行乞多年,两口子都变成了白发老人。俗话说,叶落归根。这年,他们回到了故乡,才知道村庄土地都被财主霸占了。为了活命,他们只得去求财主,找个糊口的门路。财主听说他会种黄瓜,便顺手一指村东那片砖瓦堆,说道:“你去开荒种黄瓜吧!别忘了交租就行! ”赵老汉便在瓦砾堆旁搭起一个茅庵,老两口不分昼夜在这里开起荒来。经过苦心经营,第二年,黄瓜出土了,老妈妈却累死了。赵老汉心中悲痛,也得了场大病。他想去给黄瓜锄草,身上无力;想去给黄瓜浇水,双腿难迈。眼看着辛苦开垦出来的黄瓜园又要荒废,他心里难过极了。
  这天黎明时分,他朦朦胧胧看到一个人影,身穿紫衣,像是一个少女。.眨眼功夫又不见了,却留下一股清香。赵老汉闻到这沁人肺腑的香味,顿时身上有了力气。一连几天,天天如此。后来他看清了,那紫衣少女眉清目秀,离去的时候总是冲着他微微一笑。几天后赵老汉大病离身,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园里的黄瓜也侍弄得特别好,眼看着瓜身拖长了,爬上了瓜架,不久,鲜嫩的黄瓜长出来了,赵老汉乐得心里开了花。第一茬黄瓜摘下来,不到一个时辰便卖光了。人们都夸他种的黄瓜鲜嫩味美,他高兴得合不上嘴,紫衣少女的事他一直没对人说。
  有一天傍晚,忽然有几个人窜到黄瓜地里,把黄瓜偷去了大半,赵老汉看得清清楚楚,那些人都是财主的狗腿子,他不敢叫嚷,也不敢骂,心疼得直流眼泪。第二天傍晚,那几个人又窜到黄瓜园里,赵老汉正要上前求告,忽然,从黄瓜架下闯出一个紫面巨人,只见那人身高丈二,头似篓斗,披头散发,巨齿獠牙,双眼射出两道紫光。偷瓜人一见吓得哭爹喊娘,狼狈逃窜。赵老汉也吓得爬回茅庵,闭着双眼直打哆嗦。天过半夜,老汉心想:得去看看剩多少瓜,天明有人来买瓜,还得用瓜换钱糊口呀!再说,还得交租呢!赵老汉慢慢地走出茅庵,一抬头,见有一紫衣少女正在扶黄瓜架,被偷瓜人毁坏的瓜架都恢复了原样。赵老汉明白了:刚才那紫面巨人,就是这位少女变的。他正要开口讲话,那紫衣少女又朝他微微一笑,像一团紫烟轻飘飘地消失了。
  不几天,黄瓜园闹鬼的事便传开了。财主盘问起赵老汉,赵老汉不敢隐瞒,便对财主说:“黄瓜园里没有鬼,是一位善良的仙女! ”财主一听,心里想:早听人讲天上仙女下凡,龙王女儿出海,莫非真有此事?他眼珠一转有了主意。当晚,他把赵老汉赶出瓜园,自己扮成赵老汉模样,蹲到瓜架下。不一会儿,果然有个身穿紫色衣裙的少女出现在面前,还冲着他羞涩地一笑。这下可把财主乐疯了!他邪念顿生,上前去拽,只见那女子身体一晃,变成了紫面大汉,两眼放出紫光,一步步向财主逼来,吓得财主浑身发抖,大呼救命!连滚带爬回到家中,从此大病不起。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四处寻药,八方求医,病情毫无好转。一天,从南方来了个阴阳先生,自称半仙之体,能除妖驱邪,医治百病。他看了财主的面色,便说道:“魔鬼缠身,邪气入内,若要病好,须除瓜园女妖?”财主一家人跪伏在地,求其降妖。那先生说“若要除妖,倒也不难!只需一根黄瓜便可!”那先生说罢大步流星,直奔黄瓜园。他东瞅西看,对着一条小黄瓜来回摸了三遍,口中念念有词,稍时,便对财主的儿子说:要护好这根黄瓜,叫它长足七七四十九天。少一个时辰也不能除妖。于是,财主的儿子便命赵老汉日夜守护这根黄瓜,不到四十九天,不准摘下来,如果降妖成功,就赏给他一百两银子;如果丢失这只黄瓜,便要老汉的老命。
  眼望着黄瓜长到四十七天,赵老汉犯起了寻思:他们要用这只黄瓜暗害紫衣姑娘,若等黄瓜长足四十九天,紫衣姑娘必然受害!宁肯舍去我这条老命,也不能眼看着他们害死那善良的少女!这天夜里,他见园中无人,便把长了四十七天的黄瓜摘下,然后又用一根细绳拴住,原样吊在瓜架上。
  到了四十九天的晚上,那个阴阳先生也扮成赵老汉的模样,偷偷地溜进瓜园,蹲在那根大黄瓜旁边。过了一会儿,紫衣少女走来了,她欣着绿色的黄瓜园,并没看到瓜架下的先生。那阴阳先生见是好机会,急忙伸手摘下瓜来,朝那女子头顶砸去。那女子“哎呀”一声,急忙朝后退,转眼功夫变成了紫脸煞神,大吼一声向阴阳先生扑来。阴阳先生用足气力,又举起黄瓜猛然击去,“喀嚓”一声,黄瓜被震得粉碎!阴阳先生看事不好,抱头逃回村去。
  这时,忠厚老实的赵老汉正在茅庵里祷告,求老天保佑善良的紫衣姑娘。紫衣姑娘走进茅庵,对跪在地上的赵老汉说:
  “老人家,谢谢您救我一命。我不是什么仙女,我是财主家百年前从城北抢来的一株牡丹。因天灾人祸,把我的根埋在乱瓦堆中。多年不得人间温暖。老人家开垦黄瓜园,我才重见天日。求您送我回去与姐妹团聚吧! ”正说着,忽听村内吵吵嚷嚷,紫衣少女规劝赵老汉离开此地,并让他到第五棵黄瓜秧下刨出牡丹根带上。说完紫衣少女又化作一团紫烟消逝了。赵老汉正在犹豫,耳边又响起紫衣少女的声音:
  “千万去北莫去南,四十里外搭茅庵。耕出一亩沙土地,不种黄瓜栽牡丹。栽活一棵烟龙紫,伴你温饱度晚年。”赵老汉听罢,急忙奔岀茅庵,刨出花根,往正北跑去。
  从此以后,赵老汉就在城北搭了一个茅庵,耕出一片土地,栽下了这棵牡丹。经过细心培育,第二年,牡丹便开了花。那花朵紫中透红,非常艳丽。现在,曹州牡丹里还有烟龙紫这种牡丹。当年,赵老汉种黄瓜的地方,又成了一个村庄。村名就叫黄瓜庵。直到现在,这村上的人都会讲赵老汉义救烟龙紫的故事呢。
  7、绝色牡丹失传记
  清朝光绪年间,曹州府赵楼村有位花农叫赵需俭,人送外号“花仙”。由于连年兵荒马乱,“花仙”的亲人死的死,亡的亡,只剩下儿媳妇绿叶和小孙子秧孩了,一家三口靠卖花过日子。“花仙”栽花有一手绝活儿,培育了一种绝色牡丹,名叫“五彩祥云”。
  “五彩祥云”每棵花开六朵,朵大如盘,娇艳欲滴,周围五朵,五色斑斓,红的艳若蒸霞,白的皓如冰雪,黄的清莹透明,蓝的素洁淡雅,粉的娇嫩妩媚,五朵花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间那朵五色花。这朵五色花格外逗人喜爱,它形似皇冠,立于众花之上,最妙的是它的花瓣偏向哪朵就和哪朵花的颜色一样。每当谷雨时节,“五彩祥云”展蕊怒放,五彩缤纷,远远望去,恰似五朵彩云落在碧波绿涛之间。
  桌子有腿不会走,声名无脚传九州。曹州府开出了绝色牡丹“五彩祥云”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皇城帝王家。
  光绪闻听大喜,修缮颐和园正需大批名花佳卉,立刻下了一道圣旨,宣“花仙”带上“五彩祥云”进京种花。
  “花仙”不敢怠慢,包好花根,一家三口,马不停蹄,奔赴京城。
  谁知,这一年北京的气候异常,刚过秋分,已寒流滚滚,冷风嗖嗖,地冻得像石头,没法破土栽种,便令人禀告皇上。光绪降旨,宣召“花仙”。
  “花仙”战战兢兢走上金殿,光绪眼前猛地一亮,近日的忧愁,往昔的烦恼,不觉一扫而光。但见这位“花仙”童颜鹤发,胡须飘洒,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颇有仙风道骨之气概。光绪大喜,心想:文有文星,武有武将,花有花仙,这岂不是理所当然!文官武将能入朝为官,“花仙” 为何不能?对,光绪把手往大腿上一拍,道:“老人家,啊,'花仙'!朕要在朝中为你安上一席之地,让你收徒授艺,著书立说,让'五彩祥云'开满颐和园,开满大江两岸。”光绪说着站起身来,挥手朗声道,“就让这美丽的'五彩祥云'来美化朕的万里河山吧!”光绪坐下喝几口香茶,激动的情绪才慢慢平静下来,“不过,今年气候异常,天寒地冻,无法栽种,'花仙'你看咋办好呢?”“花仙”见问忙匍匐在地答道:“北京若要栽花,需等明年春天。广州天暖,我先下广州,租田栽种,培育出更多的'五彩祥云',明年秋后再把育好的秧苗运回北京。请皇上派人在颐和园中选那向阳的良田,翻深耕匀,再掺上点沙土,待运回秧苗立即栽下,经过一冬的培育,来春便能开花了! ” “好,就按你说的办。秋天朕派人去运花秧就是。”
  第二天,光绪亲自派车马送“花仙” 一家出了京城。
  “花仙” 一家三口到广州,租下良田开始栽花。一家人全扑进地里去了,他们不分昼夜地干。秋天终于来临。“花仙”立刻捎信到北京,奇怪的是,光绪皇帝还没派人来运花秧,只稍来几句简单的口谕,大意是让“花仙”就地栽花,卖了花回家,关于颐和园栽花一事,只字没提。
  “花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说得好好的事,怎么变卦啦?皇上金口玉言,能说话不算数,莫不是朝中出了什么事?唉!别瞎操心啦,还是栽花要紧。
  栽呀,栽呀,栽花把“花仙”的腰都累弯啦;浇呀,浇呀,浇花把秧孩的脚都泡肿啦;剪呀,剪呀,剪枝把绿叶的手都磨破啦! “五彩祥云”叶旺了,含苞了…… 突然,在一个临近年关的傍晚,地里所有的花苞都同时开放了!哎呀呀,花儿真香啊,香飘十里之外;花儿真大啊,朵朵大得象伞盖;花儿真艳啊,艳得浓墨重彩。
  “花仙”喜得胡子翘,绿叶乐得眯眯笑,秧孩高兴得不知咋着好,又翻筋斗又蹦高儿。
  这天,府尹大人坐着轿,前呼后拥,威风凛凛,打这儿路过,忽然一股奇香涌进轿内,直冲肺腑,昏昏欲睡的府尹顿时心旷神怡,精神大振。他伸手掀开轿帘探头,不禁失声惊呼:“咦?天上的彩云咋都落这儿啦?”他忙叫停轿,走过去,方知是牡丹花儿开啦。啊,真美呀!每株花都是五种颜色,想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彩祥云”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越看越眼馋,难怪皇帝老儿如此偏爱哩。可惜朝政混乱,七君子变法不成,统统被杀,光绪也被慈禧软禁在颐和园。嘿嘿,他老人家再也不能欣赏这绝色名花啦!倒是老爷我有福气,谁知老爷是属耙子的一搂。见了这种神奇的花,焉有不搂之理?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有职不愁没权,有权何愁没钱?老爷当官三五一^五年,攒下了银钱万贯,修好了深宅大院,虽说院中的名花异草倒也不少,可像这云朵儿似的鲜花,还真没有呐,把这些花儿搂巴搂巴弄回家去,往院中一栽,嘿嘿!我的院宅岂不成了神仙洞府啦?想到这里,这位“搂官”放开嗓子高喊:“喂,喂,有人吗?”“花仙”的儿媳绿叶正跪在地垄沟里,拿小铲给花松土呢,猛听地边有人高声喧哗,便直起腰来问:“谁呀?”“搂官” 顺着声音扭脸一看,顿时眼珠子都不会转动了,花美人更美,莫非天仙下凡了!
  “花仙”见状,急忙赶上前去:“老爷,有什么事跟我说。”连说了三遍,才把“搂官”的眼神从绿叶身上挪过来,他吃吃症症地问:“你是何人呢?”旁边抬轿的说:“ 他就是'花仙’! ” “搂官”听了,瞅一眼“花仙”,慢声慢语地说:“噢,你就是 '花仙'啊!你这花儿,老爷我全买了! ” “花仙”忙说:“不中,不中,这是给皇上栽的。”“搂官”眼珠一瞪,说:“胡说八道,你以为老爷我光吃干饭啥都不知道吗?皇上这会儿命都顾不过来,还有心赏花儿呀?怕老爷我不给钱是怎么着?老爷敬你栽花儿有两下,若是换了别人,哼哼,我才没空磨这份儿嘴皮儿呢!” “花仙”心想:还是少惹麻烦为好。便刨了几十株“五彩祥云”说:“这些花儿送给老爷吧,不用拿钱。”“搂官”两眼盯着绿叶说:
  “这花儿别人栽不好,就让这位娘子跟我去栽吧! ”“花仙”急忙说:“老爷,她不懂门儿,还是我去吧?”。“何劳您老人家大驾! ”“搂官”说着就去扯绿叶的胳膊。
  “啪啪”两声脆响,“搂官”挨了绿叶两个嘴巴。“搂官”恼羞成怒,捂着红肿的腮帮,大叫:“来人哪,给我捆上!”呼啦啦一下子围上来一群打手。“花仙”也恼了,迎上去,举拳蹬脚,拉开了马步,怒吼道:
  “不要命的就来吧!山东人不是好欺负的,没本事也不敢来闯世界!”那群人被这阵势吓住了,谁都知道山东大汉不好惹。他们虽然围住了 “花仙”,但没有一个敢伸手的。“搂官”歪心眼多,见这边围住了“花仙”,示意身后的几个人役将绿叶抓住,就往轿子里拉。“花仙”一见,急忙去救。打手们瞅准这个空儿,“哇呀呀”大叫着举棒挥刀全上去了。劈哩叭喳,稀哩呼啦,这一阵好打,只打得烟尘弥漫,天昏地暗,只打得人役们哭爹喊娘,没了人腔。俗话说好虎不架群狼,“花仙”虽有武功,但毕竟年过半百,身孤力单。混战中,头上挨了一闷棍,心窝又中了狠狠一脚。不到一个时辰,“花仙”渐觉支撑不住,头晕眼花,口喷鲜血,“扑通” 一声倒在地上。
  可怜一代“花仙”带着满身栽花的绝技,怀着一腔悲愤和冤屈,就这样悲惨地离开了人间。“花仙”死后,“搂官”带领人马,一哄而上,把“五彩祥云”劫掠一空。
  “花仙”的孙子秧孩,一大早进了城,等他回来,见爷爷咽了气,又听人说母亲碰死在府尹大门口了,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为了给爷爷和娘伸冤,小秧孩四处告状,却无一人替他做主。无奈只好到京城去告御状。谁知,他还没走到京城,便赶上瘟疫病死在路上。“花仙” 一家三口,惨死异乡,家破人亡,“五彩祥云”从此失传了。噩耗传进京城,光绪潸然泪下,痛心疾首,顿足捶胸,仰天长叹:“七君子死了,'花仙'也没了,多少人才毁于一旦……”。
  8、劫后复生丹炉焰
  相传,曹州牡丹乡一位花农王老汉,祖上几辈都以种花为业。到王老汉时,不仅建了个牡丹园,而且各色名品,样样俱全。每年谷雨后,牡丹盛开,王老汉花园门前总是门庭若市,赏花人络绎不绝。
  一天,曹州知府乘车前来赏花,见王家花园花团锦簇,腾霞耀金,便赞不绝口。知府门下有一个绰号叫长舌头的坏小子,见主子如此喜欢这里的牡丹,便献媚说:“如果把这里的牡丹栽到府衙后园里,您看如何呢?”
  知府点点头:“嗯,好!还是你想得周到。那——这件事你去办吧。”
  长舌头哈腰地说:“是,是,我一定尽力办好。”
  于是长舌头亲自率领一帮打手闯入花园,二话不说,就动手刨花。
  王老汉闻讯赶来,想要阻拦,但是年迈力衰,又哪里禁得住那帮打手的三拳两脚,早已躺在花园里动弹不得。王老汉怒冲冲地说:“强扭的瓜不甜,这个季节想栽牡丹,一棵也活不成。”
  长舌头终于带人强行刨了几百棵牡丹,献给主子,栽在府衙后花园。
  然而,第二年春天,栽上的牡丹不但不开花,反而一棵棵都枯萎了。知府责怪长舌头办事不力,长舌头想王老汉说过的话,不由得恼羞成怒,便来找王老汉算账。
  长舌头等手下人把王老汉叫来,劈头就问:“你那些牡丹,为什么不开花! 嗯?”
  王老汉笑着说:“牡丹是春花,春风吹,花更艳。衙门内寒冷如冬,春风吹不进,没有春天,牡丹怎么会开?何况又是抢走的!”
  长舌头听王老汉话中带刺,更是火冒三丈,“来人哪,把他的牡丹全部烧光! ” 他带来的人一拥而上,堆起干柴用大火烧掉了王家花园。王老汉眼看自己几辈人用心血育成的牡丹,霎那间化为灰烬,非常痛心。长舌头带人扬长而去。
  王老汉越想越伤心,便失声痛哭起来。
  没想到,王老汉的眼泪顿时化作倾盆大雨自天而降,扑灭了大火。谁知,那已被烧为灰烬的牡丹又一棵棵复活了,不多时又春色满园,朵朵牡丹花像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红彤彤的火焰。人们便给这种牡丹起了个名字,叫“丹炉焰”。
  9、聊斋志异•葛巾
  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而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作怀牡丹诗百绝。未几,花渐含苞,而资斧将匮。寻典春衣,流连忘返。一日,凌晨趋花所。则一女郎及老妪在焉。疑是贵家宅眷,遂遗返。幕而往,又见之,从容避去。微窥之,宫妆艳绝。眩迷之中,忽转一想:此必仙人,世上岂有此女子乎! 急返身而搜之,骤过假山,适与媪遇。女郎方坐石上,相顾失惊。妪以身嶂女,叱曰:“狂生何为!”生长跪曰:“娘子必是仙人! ”妪咄之曰:“如此亡言,自当絮送令尹!”生大惧。女郎微笑曰:“去之! ”过山而去。生返,复不能徒步,意女郎归告父兄,必有诟辱相加。偃卧空斋,自悔孟浪。窃幸女郎无怒容,或当不复置念。悔惧交集,终夜而病。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帖。回忆声容,转惧为想。如是三日,憔悴欲死。
  秉烛夜分,仆已熟眠。妪入,持瓯而进曰:“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鸩汤,其速饮!”生闻而骇,既而曰:“仆与娘子,夙无怨嫌,何至赐死?既为娘子手调,与其想思而病,不如仰药而死! ”遂引而尽之。妪笑,接瓯而去。生觉药气香冷,似非毒者。俄觉肺膈宽舒,头颅清爽,酣然睡去。既醒,红日满窗。试起,病若失,心益信其为仙。无可黃缘,但于无人时,仿佛其立处、坐处,虔拜而默祷之。一日,行去,忽于深树内,觌面遇女郎,幸无他人,大喜,投地。女郎近曳之,忽闻异香竟体,即以手握玉腕而起。指肤软腻,使人骨节欲酥。正欲有言,老妪忽至。女令隐身石后,南指曰:“夜以花梯度墙,四面红窗者,即妾居也。”匆匆遂去。生怅然,魂魄飞散,莫能知其所往。
  至夜,移梯登南甲,则垣下已有梯在,喜而下,果有红窗。室中闻敲棋声,伫立不敢复前,姑逾垣归。少间,再过之,子声犹繁。渐近窥之,则女郎与一素衣美人相对弈,老妪亦在坐,一婢侍焉。又返。凡三往复,漏已三催。生伏梯上,闻妪出云:“梯也,谁置此?”呼婢共移去之。生登垣,欲下无阶,恨悒而返。次夕复往,梯先设矣。幸寂无人,入,则女郎兀坐,若有思者。见生惊起,斜立含羞。生揖曰:“自分福薄,恐于天人无分,亦有今夕也! ”遂狎抱之。纤腰盈掬,吹气如兰,撑拒曰:“何遽尔!”生曰:“好事多磨,迟为鬼妒。”言未已,遥闻人语。女急曰:“玉版妹子来矣!君可姑伏床下。”
  生从之。无何,一女子入,笑曰:“败军之将,尚可复言战否?业已烹茗,敢邀为长夜之欢。”女郎辞以困惰。玉版固请之,女郎坚坐不行。玉版曰:“如此恋恋,岂藏有男子在室耶?”强拉出门而去。生出恨极,遂搜枕簟,冀一得其遗物。而室内并无香奁,惟床头有一水晶如意,上结紫巾,芳洁可爱。怀之,越垣归。自理衿袖。体香犹凝,倾慕益切。然因伏床之恐,遂有怀刑之惧,筹思不敢复往。但珍藏如意,以冀其寻。
  隔夕,女郎果至,笑曰:“妾向以君为君子,不知其为寇盗也。”生曰:“良有之。所以偶不君子者,第望其如意耳。” 乃揽体入怀,代解裙结。玉肌乍露,热香四流,偎抱之间,觉鼻息汗熏,无气不馥。因曰:“仆固意卿为仙人,今益知不妄。幸蒙垂盼,缘在三生。但恐杜兰香之下嫁,终成离恨耳。”女笑曰:“君虑亦过。妾不过离魂之倩女,偶为情动耳。此事宜要慎秘,恐是非之口。捏造黑白,君不能生翼,妾不能乘风,则祸离更惨于好别矣。”生然之,而终疑为仙,固诘姓氏。女曰:“既以妾为仙,仙人何必以姓名传。”问:“妪何人?”曰:“此桑姥。妾少时受其露覆,故不与婢辈同。”遂起,欲去。曰:“妾处耳目多,不可久羁,蹈隙当复来。”临别,索如意,曰:“此非妾物,乃玉版所遗。”问:“玉版为谁?”曰:
  “妾叔妹也。”付钩乃去。去后,衾枕皆染异香。从此三两夜辄一至。
  生惑之,不复思归。而囊橐既空,欲货马。女知之,曰:“君以妾故,泻囊质衣,情所不忍。又去代步,千余里将何以归?妾有私蓄,聊可助装。”生辞曰:
  “感卿情好,抚臆誓肌,不足论报。而又贪鄙,以耗卿财,何以为人乎!”女固强之,曰:“姑假君。”遂捉生臂至一桑树下,指一石,曰:“转之!”生从之。又拔头上簪,刺土数十下,又曰:“爬之。”生又从之。则瓮口已见。女探入,出白镪近五十余两。生把臂止之。不听,又出数十铤,生强分其半而后掩之。
  一夕,谓生曰:“近日微有浮言,势不可长,此不可不预谋也。”生惊曰:“且为奈何!小生素迂谨,今为卿故,如寡妇之失守,不复能逢主矣。一惟卿命,刀锯斧钺,亦所不遑顾耳!”女谋偕亡,命生先归,约会于洛。生治任旋里,拟先归而后迎之。比至,则女郎车适已至门。登堂朝家人,四领惊贺,而并不知其窃而逃也。生窃自危;女殊坦然,谓生曰:“无论千里外非逻察所及,即或知之,妾世家女,卓王孙当无如长卿何也。”生弟大器,年十七,女顾之曰:“是有慧根,前程尤胜于君。”完婚有期,妻忽夭殒。女曰:“妾妹玉版,君固尝窥见之,貌颇不恶,年亦相若,作夫妇可称佳偶。”生闻之笑,戏请作伐。女曰:“是亦何难。”生曰:“何术?”曰:“妹与妾最相善。两马驾轻车,费一妪之往返耳。”生恐前情发,不敢从其谋。女曰:“不妨。”即命桑妪遣车去。数日,至曹。将近里门,婢下车,使御者止而候于途,乘夜入里。良久,偕女子来,登车遂发。昏幕即宿车中,五更复行。女郎计其时日,使大器盛服而迎之。五十里许,乃相遇,御轮而归。鼓吹花烛,起拜成礼。由此兄弟皆得美妇,而家又日以富。一日,有大寇数十骑,突入第。生知有变,举家登楼。寇入,围楼。生俯问:
  “有仇否?”答云:“无仇。但有两事相求:一则闻两夫人世间所无,请赐一见;一则五十八人,各乞金五百。”聚薪楼下,为纵火计以胁之。生允其索金之请;寇不满志,欲焚楼,家人大恐。女欲与玉版下楼,止之不听。炫妆下阶,未尽者三级,谓寇曰:“我姊妹皆仙媛,暂时一履尘世,何畏寇盗!欲赐汝万金,恐汝不敢受也。”寇众一齐仰拜,喏声“不敢”。姊妹欲退,一寇曰:“此诈也!”女闻之,反身伫立,曰:“意欲何作,便早图之,尚未晚也。”诸寇相顾,默无一言。姊妹从容上楼而去。寇仰望无迹,哄然始散。
  后二年,九妹各举一子,始渐自言:
  “魏姓,母封曹国夫人。”生疑曹无魏姓世家,又且大姓失女,何得置之不问?未敢穷诘,而心窃怪之。遂托故复诣曹,入境谘访,世族并无魏姓。于是仍假馆旧主人。忽见壁上有赠曹国夫人诗,颇涉骇异,因诘主人。主人笑,即请往观曹夫人,至则牡丹一本,高与檐等。问所由名,则以此花为曹第一,故同人戏封之。'问其“何种”,曰:“葛巾紫也。”.愈骇,遂疑女为花妖。既归,不敢质言,但述赠夫人诗以觇之。女蹙然变色。遽出,呼玉版抱儿至。谓生曰:“三年前,感君见思,遂呈身相报。今见猜疑,何可复聚!”因与玉版皆举儿遥掷之,儿堕地并没。生方惊顾,则二女俱渺矣。悔恨不已。后数日,堕儿处生牡丹二株,一夜径尺,当年而花,一紫一白,朵大如盘,较寻常之葛巾、玉版,瓣尤繁碎。数年,茂荫成丛;移分他所,更变异种,莫能识其名。自此牡丹之盛,洛下无双焉。
  异史氏曰:“怀之专一,鬼神可通,偏反者亦不可谓无情也。少府寂寞,以花当夫人,况真能解语,何必力穷其原哉!惜常生之未达也!”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志

《菏泽牡丹志》

出版者:银河出版社

《菏泽牡丹志》是专业志,也是特产志,更是一部文化志。它的 诞生标志着我市牡丹研究发展到了 一个新阶段。 牡丹是我国的独特资源,也是全世界的名贵花卉。它花大色艳,芳香浓郁,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素有“花中之王”之美誉,象征着富贵、吉祥,向为国人所珍爱。早在公元七八世纪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后来,人们又以“国香”、“国貌”、“国艳”来歌颂牡丹。至明清时期,就有“以牡丹为国花” 之说。1994年12月23日,全国国花初选的结果之一,就是一国一花 为牡丹。

阅读

相关作品

牡丹缘何谷雨开
相关作品
魏紫牡丹的传说
相关作品
藏珠牡丹的由来
相关作品
牡丹丛中蓝田玉
相关作品
花农舍命救赵紫
相关作品
紫衣少女变牡丹
相关作品
绝色牡丹失传记
相关作品
劫后复生丹炉焰
相关作品
聊斋志异•葛巾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