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牡丹与文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364
颗粒名称: 九、牡丹与文学
分类号: S685.11
页数: 28
页码: 90-117
摘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爱花、护花、种花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先民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牡丹花朵硕大丰满,鲜艳夺目,品种繁多,芳香浓郁,自古以来,被公认是 “花中之王”,雄踞于群芳之首。因此,牡丹历来备受人们的宠爱。历代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创作了大量赞美牡丹的诗词歌赋、民歌民谣、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电影电视,以牡丹的优美艺术形象,滋润着人们的精神,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淳朴隽永的“牡丹文化”。牡丹不仅生长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也牢牢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成为整个中华民族蓬勃向上、奋发图强、豪迈进取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素质的象征。
关键词: 牡丹 牡丹文学

内容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爱花、护花、种花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先民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牡丹花朵硕大丰满,鲜艳夺目,品种繁多,芳香浓郁,自古以来,被公认是 “花中之王”,雄踞于群芳之首。因此,牡丹历来备受人们的宠爱。历代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创作了大量赞美牡丹的诗词歌赋、民歌民谣、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电影电视,以牡丹的优美艺术形象,滋润着人们的精神,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淳朴隽永的“牡丹文化”。牡丹不仅生长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也牢牢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成为整个中华民族蓬勃向上、奋发图强、豪迈进取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素质的象征。
  牡丹诗词
  1、古代牡丹诗词
  山僧雨中送牡丹
  宋•王禹偁
  数枝香带雨霏霏,雨里携来叩竹扉。拟戴却休成怅望,御园曾插满头归。
  注:王禹(954-1001),字元之,山东巨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官至知制浩。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四十三卷,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
  月下发曹南王五云书索予題字兼许惠牡丹时以赴举至历下
  宋•邢侗
  言念心期泺
  水湄,到来一扎月下披。代推马粪谁何氏,身是瑯玡第几枝。槐黄桂子三秋满,迟尔风前烂漫吹。
  谢赵生惠芍药
  宋•陈师道
  九十风光次弟分,天怜独得殿残春。
  一枝剩欲簪无髻,未有人间第一人。
  注: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号后山,彭城(今徐州)人。“苏门六君子”之一,著有《后山集》、《谈丛》、《诗话》等。绍圣(1094-1098)年间,因其岳父任曹州知州,寓曹二年,交际甚广,在曹州留下许多诗篇。此诗中的“芍药”指木芍药,即牡丹。次韵李禾巨赏花宋•晁补之
  天香国色兢新奇,初过清明未觉稀。困舞尚迎风袅枭,醉妆犹异日晖晖。飘零洛下千金价,惭愧江南百草菲。谢守多才最怜尔,百篇能伴羽觞飞。
  注: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人。工诗词,亦善画,和黄庭坚、张来、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著有《鸡肋集》七十卷、《晁氏琴趣外篇》六卷。
  五月牡丹应制
  金•赵秉文
  好事天工养露芽, 天香护日迎朱辇, 谷雨曾治青帝泽, 金盘荐瑞休嗟晚,
  阳和趁及六龙军。国色留春待翠华。熏风又卷赤城霞。犹是人间第一花。
  牡丹
  明•冯琢庵
  数朵红云静不飞,含香含态醉春晖。东皇雨露知多少,昨夜风前已赐绯。
  黑牡丹
  明•程先贞
  春烟笼宝墨,入夜看来难。恐奏清平调,杨妃砚滴干。
  廿年梦想故园花, 几许新名添旧谱, 摇风百态娇无定, 为语东皇留醉客,
  今到开时始在家。因多旧种变新芽。坠露丛芳影乱斜。好教晴日护丹霞。
  注:何应瑞,曹州人。明代万历三十
  八年(1610)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曹州
  有其私宅花园一一凝香园,又称何家花园,
  园中多牡丹。
  咏牡丹
  清.何觐
  纷纷姚魏斗春风,绣幄荆扉富贵同。无限异名添新谱,因多奇艳出新丛。
  淡妆恰共归云碧,浓抹还随旭日红。欲报花神新句得,清平逸调至今工。
  注:何觐,字天咫。曹州人。康熙六年进士,明工部尚书何应瑞之子。
  毛氏园观牡丹
  清•黄子云
  十亩芳菲园,名花最后看。
  乍欲春欲醉,可爱露艰干。
  倚日自矜宠,回风不受寒。药阑频促倚,吟望夕阳残。
  注:黄子云(1691—1754),字士龙,号野鸿,江苏昆山人。著有《野鸿诗稿》。毛氏园:即今菏泽毛湖同村毛花园,始建于明代。
  咏白牡丹
  明•潘韶
  千红万紫叶芳香, 似厌繁华存太真, 琼葩到底羞色艳, 昨夜月明浑似水,
  羌独生成洁自身。甘抛富贵作清贫。国色原来不染尘。只疑瑶岛集仙真。
  牡丹限韵明•何应瑞
  题牡丹
  清•王国维
  摩罗西域竞时妆,东海樱花侈国香。阅尽大千看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向云洋白曹州以牡丹见遗赋答
  清•陈廷敬
  春风料峭几枝斜,秾
  艳依然带露华。牧佐旧为芸阁吏,曹南今有洛阳花。
  91写生银管曾修史,入席天香抵坐衙。苑舍竹篱还称否,冯君相赠引烟霞。
  牡丹
  清' 刘藻
  春风已老众香国, 总持春事赖花王, 晓露初拆紫玉芳, 照影临池自袅袅, 主人久空色香界, 数亩荒园自锄理, 郡国名花人共艳, 去年友人致数本, 忌意东皇正有情, 海云凤尾幻形容, 顿令小圃擅风光, 时闻柳外莺声来,
  冶杏妖桃无颜色。领袖群芳有余力。晚烟半护黄金慧。含香对月尤嶷嶷。绿意红情已寂寞。春韭秋菘
  是所亟。匪我思存屏异域。不应弃置聊封殖。催放天葩无吝啬。倒晕檀心费镂刻。收转春光回衔勤。唤起花魂花不识。
  注:刘藻,字麟兆,号苏村,荷泽人。乾隆元年(1736)授翰林院检讨。后任太常寺少卿,内阁学士、贵州巡抚、云贵总督。著有《笃庆堂文集》,主持纂修了《曹州府志》。
  过毛氏园
  清•成德乾
  微吟小醉踏春行, 也有天姿曾识面, 芳菲莫怪美人妒, 坐久景闲心亦静,
  瞥见园林百媚生。几多国色不知名。澈淞应关花史情。绿柳深处转流莺。
  写艳无须朱点染,肖形真个玉玲珑。
  梨花雪
  如广寒宫见丽华,婷婷月下一枝斜!
  梨花白雪工摹拟,从此休将玉色夸。
  掌花案
  火珠闪烁映丹霞,艳到如斯更莫加。若使移教端节放,居然斗大石榴花。
  看牡丹赠园主赵叟
  清·赵新
  数亩园田世守贫,团焦一榻仅容身。
  名花似解嫌寒俭,特起楼台傲主人。
  注:赵新,天津人,清代道光二十二年(1843)举人。曾任曹州知府。
  2、当代名人题咏
  题曹州牡丹
  楚图南
  绿艳红香烂彩霞,春回大地绽奇葩。
  须知富贵仙乡种,已是人间自由花。
  赞曹州牡丹
  刘开渠
  曹州似锦满城花,朵朵明艳难分差。巧手千秋画不尽,留下丹青赠万家。
  题曹州牡丹
  杂咏牡丹
  清•赵新
  豆绿
  群芳卸后吐奇芳,高挽香霞鬟绿云。谢绝人间脂粉气,远山眉黛想文君。
  冰淸
  铅华洗净看清风,独抱冰心样不同。
  启功
  木芍药发沉香亭”谢君题诗早正名。众卉任教南土盛,花王北国擅芳馨。
  曹州牡丹
  柳倩
  仲春花发绿凝光,艳若丹霞万亩霜。郑洛娇容夸国色,曹州妩媚世无双。琅玕
  倚遍怀赵粉,海誓盟时愧玉环。泄露春心非所愿,尘泥纵萎又何妨。
  咏菏泽牡丹(二首)
  余修
  谷雨时节雨丝丝,娇艳欲滴花露湿。若问群芳谁为首,荷泽牡丹第一枝。
  花海浮动近咫尺,赵粉姚黄尽交织。我叹阡陌春花里,花节盛会人竟驰。
  作富贵图自題
  峻青
  挥毫欣作富贵图,无限情思寄丹青。花为国色不傲群,蕊有天香满宇中。千朵朱英舒锦绣,万片绿叶舞东风。姚黄魏紫何其艳,只缘日丽又晴空。
  牡丹
  张旭
  富贵浮云君莫猜,曹州似锦牡丹开。盛情中外人纷至,万顷芳香扑鼻来。
  菏泽牡丹杂咏(二首)李子超
  其一
  朱英万亩竞相开,唐阙汉宫保道哉。白玉碧珠行处有,要看花海菏泽来。
  其二
  难得花王百意态,四方名匠写生来。曹州牡丹走天下,一代才高一代才。
  咏菏泽牡丹(四有)王希坚
  其一
  艳丽世无双,风光竞洛阳。群芳难媲美,不愧百花王。
  其二
  金盏银盘着露开,千红万紫半芳菲。和风吹得游人醉,心似狂蜂鼓翅飞。
  其三
  谷雨欣来牡丹乡,万千游客兴如狂。拈花近摄多情影,笑mian春风散异乡。
  其四
  花海无边映日红,花乡处处踏歌声。年丰物阜人心定,喜见江山换美容。
  题葛巾与玉版牡丹图
  周俊鹤
  喜见葛巾与玉版,香娇紫艳两婵娟。曹州花鸟留仙笔,占尽风情千古传。
  题曹州牡丹刘艺
  国色天香话牡丹,缤纷五彩蔚奇观。花开最盛知何处?荷泽名园秀可餐。
  回菏泽看牡丹
  岳野
  我家在郓城,濒临梁山泊,看花也看人,倍解思乡渴。黄花黄绫缎,紫花紫丝罗,红花红似火,白花白云落。牡丹千般艳,人面一色乐,锦绣咱菏泽,香飘好几国。
  注:岳野,郓城籍著名剧作家、作家。
  咏牡丹四首许洋葛巾紫
  朵儿层叠玛瑙镌,枝叶玲珑姿踹跹
  ;神花貌丽情更美,蒲文尤堪共赏观。
  绿采文君
  远望翠峦眉色异,近赏玉莲姿容奇;
  文君姣好勿梳妆,唾弃世间姻粉习。
  注:绿采文君为绿牡丹,如我行我素的卓文君。《西京杂记》云: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蕖。
  洛水朝霞
  倩如芙蕖出绿波,艳若旭日映朝霞;
  宛然洛神翩翩至,细对华章赏奇葩。
  注:洛水朝霞为红牡丹,名字意取曹植《洛神赋》“魄若太阳升朝霞”句。
  灵芸夜光
  绛唇玉貌肌腻丰,晚窥花丛撒繁星;
  疑是文帝迎灵芸,秉烛夜游唱东风。
  注:灵芸夜光为白牡丹,花蕊含磷,可夜赏。“太平广记”载:魏文帝曹丕闻常山薛灵芸夜观最美,特夜迎纳妃,邺都至常山沿途筑台置烛,百余里“相续不灭”。
   当代牡丹散文
  1、名花开在纯朴的土地上
  石英
  几年前,我去洛阳因牡丹迟开怏怏而归;而今,我在荷泽却亲瞻了牡丹尊颜。
  那时,我看迟开的牡丹是在洛阳王城公园里:这时,我看曹州牡丹是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里。
  在这里牡丹成了一种名贵的“庄稼”。
  是的,当我小时候,无论从书本上看到还是从大人口里听到,对牡丹的评价都是雍容华贵、不同凡流的代表,用现在的话说,便是“高档次”的花品。那时我们家乡也有牡丹,但只是三株两簇,茕茕孑
  立,尽管有好事者偶来观赏,看它顾影自怜,也无甚意趣。哪里比得眼前的场面,真可谓彩云舒卷不忍去,香风不请也自来。谁说年至半百世面广,难得激动,我却一返孩提时的喜悦,又一次大开了眼界!
  更觉奇的是,这雍容华贵、富有大家风范的名花,是繁生盛开在纯朴无华的土地上。
  固然说,古代曹州地面上,也出过汉高祖刘邦宠妃戚夫人这样姿容秀丽、举止倩好的荣华女子,但这片地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王仙芝、黄巢的冲天而起的造反队伍,粗犷雄武的豪气,风沙卷地的气势,或成或败,总有那么一股子伟丈夫气概。至于近世,我清楚记得仍是羊山集、沙土集的震天厮杀,喋血黄土,绿草烧焦的拼死争夺,黄河在咆哮中奏出了改天换地的号角,而压根儿想不到牡丹的存在。
  现在看来,我是孤陋寡闻,起码是片面所知了。
  在牡丹园里,我遇到一位花农,与我年岁仿佛,人说他是侍弄牡丹的行家里手。他没有他的名花作品那般秀色,一张常年被风沙浸皱了的脸,一双看上去捻得起的浓眉上挑着,眼睛却有神得很。我问他眼前这标有多种名目的佳卉都是他亲手培植的?他只是咧开大嘴笑,笑得很舒朗,你只能说是朴实得到家,而不能说他俊。相反,在这纯朴中透着一种可亲而不需戒备的睿智。我似乎很久看不到这种笑了,便一见如故地同他攀谈起来。他把我引到他地处城郊的家里。红砖房,院里很干净,屋里的陈设大方而讲究,凡是大都市里人所追慕的家用电器在这里基本上俱全了。他的七十多岁的老娘看上去挺硬朗,正在开洗衣机洗衣服,手法很娴熟,神态也自若。并不像在大城市里听到的传言那样;有些乍富的农民买了洗衣机也不用,只是摆样子,里面盛的是粮食。
  他的老娘很热情,不像儿子那么内向,她问我:“从京里来?” “不,从天津。” “可你的口音里有点东边的……” 她仄起脸来仿佛仔细品味着。“不错,大娘,我老家是东面海边的黄县。” “哦,黄县!知道,知道,五十年前俺和他死去的爹逃荒到过那边。他那时才三岁,赶生疹子,要不是一个善心的大嫂把厢屋腾给俺们住,他八成早就死了。”她望着自己的儿子,挚切地说。不知怎么,这时我忽然想到养育牡丹的那片土地。“您这位大侄子是黄县东乡还是西乡?”大娘端详着我的脸问着。“西乡。” “噢,西乡!搭救俺娘们的那个大嫂就是西乡的,要是在世,也快九十的人了。说不定还是大侄子您的娘呢。”她不是在说笑话,很带感情。
  我也非常感动地支吾着,既不能冒领此情,又不能挫伤其意,虽然我理解这只是大娘的一种联想,却不乏诗意的想象。这片土地过去也许有过贫瘠的灾荒的岁月,但从来也不乏美好的人性和丰富的感情。不可能想象,那样形态细腻、色泽富丽的花卉,会出自感情贫乏、心态粗俗的人们手中。
  纯朴与雍容原是可以融于一体,清苦与富有也没有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啊。
  在荷泽的几天里,这种相反亦相成,几乎形成强烈反差的感觉始终在我心中交错对映:无论是极其质朴无华的地委书记那充满改革意识和现代术语的建设前景的讲话;无论是在荒僻的土地建起的格局讲究的曹州书画院,那并非柔嫩的手描绘出的笔调细腻、仪态妩媚的工笔画;也无论是那衣着朴拙的农家孩子模样的作者交给我的一篇篇出手不俗的优美散文稿,都引
  起我不无激情的深深思索。
  荷泽之行,改变和加深了我对“花王”的感情。坦率地说,以前在我心目中,虽然承认牡丹作为名花的地位,但从感情上还达不到酷爱的程度。这并不矛盾,有如评价一个人的作品,既可以肯定它作为一家的地位,但又不见得崇爱这一种艺术风格。也许恰恰是因为我片面地理解它的华贵,反而觉得它不那么亲近了,殊不知在盛产牡丹的这片土地上,培育它的人和土地却是这样纯朴。
  当我乘车离开菏泽大地,思路和视野更开阔地延伸扩展,我不由地默默祝愿:愿纯朴的土地都能培育植根深、名副其实、观赏和实用价值很高的佳花,而不是人为虚、实则无用的花中贵族。
  我爱牡丹、更爱那人、那土地。
  1992年4月
  2、菏泽牡丹汪曾祺
  荷泽的出名,一是因为历史上出过一个黄巢。京剧《珠帘寨》说他“家住曹州并曹县,,(曹州是对的,曹县不确)。一是因为出牡丹花。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大,最多时曾达五千亩,一九七六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品种多,约有四百种。
  牡丹花期短,至谷雨而花事始盛,越七八日。即阑珊欲尽,只剩一大片绿叶了谚云:“谷雨三日看牡丹”。今年的谷雨是阳历四月二十。我们二十二日到菏泽,第二天清晨去看牡丹,正是好时候。
  初日照临,杨柳春风,一千亩盛开的牡丹,这真是一场花的盛宴,蜜的海洋。漫步园中,恍恍惚惚,有如梦回酒醒。
  牡丹的特点是花大、型多、颜色丰富。我们在李集参观了一丛浅白色的牡丹,花头之大,花瓣之多,令人骇异。大队的支部书记指着一朵花说:“昨天量了量,直径六十五厘米。”古人云牡丹“花大盈天”,不为过分。他叫我们用手掂掂这朵花,够一斤重!苏东坡诗云“头重欲人扶”,得其神理。牡丹花分三大类:单瓣类、重瓣类、千瓣类;六型:葵花型、梅花型、玫瑰花型、平头型、皇冠型、绣球型;八大色:黄、红、蓝、白、黑、
  绿、紫、粉。通称“三类、六型、八大色”。姚黄、魏紫这里都有。紫花甚多,却不甚贵重;古人特重姚黄,荷泽的姚黄色浅而花小,并不突出,据说是退化了。园中最出色的是绿牡丹、黑牡丹。绿牡丹品名豆绿,盛开时恰如新剥的蚕豆。挪威别伦•别尔生说花里只有菊花有绿色的,他大概没有看到过中国的绿牡丹。黑牡丹正如墨菊一样,当然不是纯墨色的,而是紫红得发黑。菏泽用“黑花魁”与“烟笼紫珠盘”杂交而得的“冠世墨玉”,近花萼处真如墨染。堪称菏泽牡丹的“代表作”的,大概还要算清代赵花园园主赵玉田培育出来的“赵粉”。粉色的牡丹不难见,但“赵粉”极娇嫩,为粉花上品。传至洛阳,称“童子面”,传至西安,叫“娃儿面”,以婴儿笑状之,差能得其仿佛。
  菏泽种牡丹,始于何时,难于查考。至明嘉靖年间,栽培已盛。《曹南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牡丹,在菏泽,是一种经济作物。《荷泽县志》载:“牡丹、芍药各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年秋后,“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现在全国各地名园所种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荷泽运去的。清代即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说。凡称某种某物甲天下者,每为天下人所不服。而称“菏泽牡丹甲天下”,则天下人皆无异议。
  牡丹的根,经过加工,为“丹皮”,为重要的药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菏泽牡丹皮,称为“曹丹”,行市很俏。
  荷泽盛产牡丹,大概跟气候水土有些关系。牡丹耐干旱,不能浇“明水”,而荷泽春天少雨。牡丹喜轻碱性沙土,菏泽的土正是这种土。菏泽水咸涩,绿茶泡一会儿就成了铁观音那样的褐红色,这样的水却偏宜浇灌牡丹。
  牡丹是长寿的。荷泽赵楼村南曾有两棵树龄二百多年的脂红牡丹,主干粗如碗口,儿童常爬上去玩耍,被称为“牡丹王”。袁世凯称帝后,曹州镇守使陆朗斋把牡丹强行买去,栽在河南彰德府袁世凯的公馆里,不久枯死。今年在荷泽开牡丹学术讨论会,安徽的代表说在山里发现一棵牡丹,已经三百多年,每年开花二百余朵,犹无衰老态。但是牡丹的栽培却是很不易的。牡丹的繁殖,或分根,或播种,皆可。一棵牡丹,每五年才能分根,结籽常需七年。一个杂交的新品种的培育需要十五年,成种率为千分之四。看花才十日,栽花十五年,亦云劳矣。
  参观了牡丹园,李集大队的支部书记早就摆好了纸墨笔砚,请写几个字留念,写了四句:
  造化师人意,春秋在畚锸。
  曹州天下奇,红粉黄金甲。
  告别时候,支书叫我们等一等,说是要送我们一些花,一个小伙抱来了一抱。带到招待所,养在茶缸里,每间屋里都有几缸花。菏泽的同志说,未开的骨朵可以带到北京,我们便带在吉普车上。不想到了梁山,住了一宿,全都开了。
  正是:菏泽牡丹携不去,且留春色在梁山。
  1983年5月6日北京3、菏泽牡丹行
  忆明珠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今春谷雨时节,正值牡丹花期,我偕同妻子访问了牡丹之乡菏泽。
  说到牡丹,洛阳该是它更古老的王国。自明以来,荷泽牡丹兴起,随之也兴起了“菏泽牡丹甲天下”的说法。评论何处牡丹之甲乙,不是我该管的闲事。我觉得在人间,只有权力这东西才需要建筑它的高巅,如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者即是。除此而外,其它种种,何若去排那个名位座次呢?何置甲乙于不论,亦可轻甲乙若鸿毛,亦可同甲之而同乙之,这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譬如这牡丹,无论何处牡丹之甲天下,总比女皇武则天虐杀牡丹之甲天下为优胜多多!当然这是传说中的武则天的作为。
  现在说回菏泽的牡丹。到了菏泽,我算服了,五体投地,天下竟有如此壮观的牡丹花海。我这个山东人,少年时期即离开家乡。大半辈子往来于仪征、扬州、南京之间;这一带有着园艺传统,在一些古迹名胜之处,不乏珍奇花木,但牡丹很少见。仪征在清代乾嘉之世,犹有后园牡丹著称,现在连园址在何处无人得知。扬州的瘦西湖、平山堂、个园、寄啸山庄等处,每当烟花三月,我都会去走几趟,然而不曾见着一株牡丹。大概因牡丹系北地花种,喜晴燥,江淮间雨多地潮,不易栽培的吧。郑板桥《扬州竹枝词》云:“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我想当时扬州的十里花田,也不会由牡丹这花中之王来管领的。而现在菏泽人栽培的牡丹,简直像植树造林,像种稻、种麦,像种青菜、萝卜,真够气派的了。在这里,牡丹栽培面积达一万多亩,这可是万亩仙葩琼蕊,万亩玉树琪花啊!这简直是奇迹。游山者游过了黄山,可以“黄山归来不看岳”了,看花者看过了荷泽的牡丹,即便还有洛阳的牡丹,或其他什么地方的牡丹,若无机会去看,我想也不至于有太大遗憾的。
  菏泽归来画牡丹,
  废纸三千兴犹酣;
  眼空吴楚惆怅甚,国色天香鲁西南。
  在菏泽一连看了五天牡丹,而后又上了梁山,去了曲阜。回到南京,万代开宗的孔圣人也罢,替天行道的宋公明也罢,全部丢在脑后;使我魂萦梦牵的还是菏泽的光艳照目的牡丹花。于是跑到新街口的蕴玉斋,买回了宣纸、颜料,痛快淋漓地横涂竖抹起来,好像不如此,则不足以表示我对于牡丹之种情似的。每涂完一幅,即谄上几句山歌顺口溜,前面所引,即是其中之一。
  诗中所谓的“国色天香”有着我自己的解释。当我来到荷泽,第一次走进他的牡丹园,脑子里闪过的却是那句俗语: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但这“风流”,跟那些嚅嚅喂喂、恩恩怨怨的儿女私情,毫无干涉。面对牡丹花丛,我想到的不是西施、王嫱
  、杨贵妃之流的绝代佳丽,而是照耀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人中之杰,鬼中之雄!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惟大智仁勇者之斑斑热血才能孕育出无比艳丽、无比壮丽的花朵,这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而在群芳国里,约赌尚可取以为象的,也只有这万紫千红、金碧辉煌的牡丹花了。因又有跋曰:
  花大如斗,
  胆大如斗,取红,取绿! 敢让百花先! 敢殿三春后!
  1999年8月2日于淄川丁香小院
  4、牡丹寄情
  海田
  咣
  当当的车轮推着我时续的梦一节节一节节往前走,急迫的心儿在似睡似醒间一段段一段段向菏泽靠近。我乘坐的火车终于划开夜幕驶过黎明,光耀粲然的牡丹城在兴奋的晨曦中紧紧地拥住了我!
  我来了!为的是出席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创作基地的揭牌仪式,为的是祝贺荷泽散文学会的成立,为的是参加全国牡丹散文笔会,更是为了一睹众人皆知、我心久仪的堪称“全国第一”的荷泽牡丹的风采!
  我来了!匆匆地参加完创作基地的揭牌仪式,匆匆地在散文研讨会上发言,匆匆地领略了书画院琳琅满目的石刻碑廊。做所有的这些,我都在憧憧地等待与你翌日的相逢啊!冥冥之中,我仿佛觉得你也在静候也在企盼我的到来。
  我来了!穿过迷蒙的晨光踏着晶莹的露珠我来了!远远的我看见偌大的牡丹田里你静若处子欲语还休的差赧。或许因我见你的心情急切你对我的期待无奈,花田里只有少量的花朵正在盛开。我来得稍早你开得略迟,你是否未曾料到我的突如其来?也好,这样我就能完整地识见你少女般的羞涩少妇般的丰润贵妇般的气韵,我就能仔细地倾听你婉转的晨曲华丽的高歌雍容的唱晚啊!
  在曹州百花园的花径中,我一次次地责怨花农因呵护你而支起的栅栏遮挡了你的姿容阻隔了我们的亲近。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呼唤: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我要无遮无拦无拘无束地走近你,我想至纯至真至亲至爱地拥抚你!
  陪同前往的友人被我对你的痴迷打动,终于说服了花农打开栅栏满足了我的心愿。
  花田里,富丽堂皇的“粉二乔”令我联想起“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故事;金黄璀璨的“牡丹之王”——“姚黄”为我诠释了“皆道称姚黄,繁华压众芳”的诗句;娇媚鲜艳的“珊瑚楼”牵着我的脚步领我独上高楼;栩栩如生的“青龙卧墨池”震慑我的呼吸惟恐我惊扰了青龙的酣梦……
  又来到曹州牡丹园。我在姿态千万的 “百园红霞”中沐浴春光;在晶莹透亮的“雪塔”下感受圣洁;在丰硕瑰丽的“杨妃出浴”旁惊叹美色;在光润夺目的“青翠兰”前吸吮幽香……繁忙的快门在我的眼前左一下右一下地开合,快乐的我心在姹紫嫣红中这一边那一边地跳跃。华丽雍容的牡丹啊,只有你才能享有“国色”的盛赞“天香”的美誉!
  匆匆地相逢又匆匆地别离,匆匆地别离啊。又怎能了却我对你的向往对你的痴情对你的陶醉?你的端庄你的娇养你的优雅你的富贵,层层叠叠层层摞积在我的心海里。
  就这样仓促地与你告别?就这样匆忙地别你而去?
  不成!同行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在即将离开菏泽前又伴我再次赶到曹州书画院,听说书画院后院里的牡丹开得正旺。
  或许是这里的园子太小花株较少,或许是这里离闹市更近温度略高,几十株牡丹株株开满了花朵,朵朵色泽艳丽花香浓郁。它们竞相吐蕊斗妍,把个小小的后院装扮得风情万种。
  这一次我算是过足了赏花瘾! 一米多高的花台上你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地生长,没有篱笆也没有围墙的看护和遮拦,你似乎非常乐意非常热衷我的到来。
  是因为你在这里受人冷落吗?
  我来了!依然是那个钟情于你牵挂于你的我来了!这一次我可以坦坦然然踏踏实实地围着你转跟着你走,你开在哪儿我就追到哪儿!
  我轻轻地靠近你端详你抚摸你不经意间,我忽然发现你如盘的芳容有不躲在了翠绿的枝叶下面。
  为什么要将自己藏匿起来?一年360天只有20天花期的你为什么不昂首挺胸毫不遮掩地站出来展现自己?将国色与天香窃窃地开放不被人知晓是否太可怜太可惜?我一句句地追问你。
  你神情依旧,不予回答。
  我只有轻轻地躬下身去,一片片拨开茂密的叶子,想将你的娇艳捧出。不料我的手一碰到你,你便一瓣瓣地陨落一瓣瓣地投向泥土,你衰败得好伤心好悲凉好凄楚,让我的心针刺般地疼刀剜般地痛啊!
  我想,可能我错了。我没能让你悠静让你充分独享自己的闲适。也许你恰恰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
  其实,这不也是一种美丽吗?这不也是一种境界吗?自然界的众多生命生生息息的形式各种各样,何必强求一律呢?荣华富贵也罢,清静淡泊也罢,只要是尽力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历程,这就够了!得到认可固然好,不被承认也无妨,只要自己在生命的过程中享受到了经历的滋味,这就够了!
  牡丹,现在离开你我很充实,你告知了我很多很多……
  5、牡丹乡赏花轶事
  郭同文
  在春风拂面、气候宜人的谷雨时节,我来到了著名的牡丹之乡菏泽。荷泽原称曹州,在《曹州牡丹》一书中记载:“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在明代薛凤翔 《亳州牡丹史》中也记载,明代时曹州牡丹就为“第一品”。
  今日的牡丹之乡,中外游人云集,人们为这雍容瑰丽的“国色天香”而倾倒。
  当我来到荷泽“曹州牡丹园”的时候,远远就闻到了沁人肺腑的花香,这里是花的海洋,红、黄、白、蓝、绿、黑、紫、粉八色牡丹竞相开放,那蓝牡丹,色如蓝天,使人心旷神怡:那白牡丹洁白无瑕,给人以爽快之感;那黄牡丹如蓝天上的星星,光彩熠熠;那黑牡丹,黄绿色的枝条,配着密密层层的尖叶,托着黑中透紫、黄蕊翩翩的大花朵,就像一条条乌龙卧在一座座墨池中;那红牡丹,不仅有唐代传下来的品种“四枝红”,还有明代传下的“忍济红”、“平实红”,还有花农们世代精心培育的“一品朱红”、“璎珞宝珠”、“春红娇艳”、“桃花滴翠”……
  这红牡丹中的“酒醉杨妃”,尤为娇艳:枝条细长疏生,稀稀的叶儿又薄又软,花大如盘,重重叠叠,玉白泛着红润,这大而美的花朵,把花枝压得有些倾斜……望着这“酒醉杨妃”,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歌咏牡丹和杨贵妃的诗篇《清平调》。那是唐天宝初年,牡丹花开时节,在长安的玄宗皇帝与杨贵妃来到沉香亭观赏牡丹,命乐师李龟年诏翰林学士李白前来写诗助兴。玄宗对李白说:
  “朕和妃于今观芍药花(唐代称牡丹为木芍药)盛开,千娇百媚,欲观花听乐,命你作词。”李白要求赐酒:“臣是斗酒诗百篇。”玄宗当即赐酒,李白饮后,面对眼前多种牡丹一一紫牡丹、白牡丹、粉牡丹、“四枝红”牡丹等,立即赋了三首《清平调》,诗中写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南巫山枉断肠。”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意思是:杨贵妃穿着云霞般的衣裳,如同春风轻拂着带露的牡丹一样美丽。这含露的红牡丹花艳而色香,比楚王梦见的巫山神女还要美丽。娇艳多姿的牡丹花与倾国倾城的杨贵妃相互辉映,君王越看越是高兴。
  唐玄宗读了李白的《清平调》龙颜大悦,让李龟年即时演唱,让花奴击羯鼓,玄宗自己也拿起玉笛吹着伴奏,杨贵妃手拿一枝牡丹花笑领歌意……
  今日牡丹之乡的“酒醉杨妃”,就是 “名花倾国”、“国色天香”。
  在这婀娜多姿、婆娑欲睡、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万花丛中,有一种“葛巾紫”牡丹,花大得出奇,浓紫中泛着鲜红,盛开的大花朵飘飘洒洒,花瓣千层,像披上了无限美丽的紫色葛巾。这种牡丹,多数茎高六、七尺,最高的达一丈余,叶片长达七、八寸,叶面鲜绿,叶背有白粉。这就是清代大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热情歌颂的葛巾牡丹。
  《聊斋志异•葛巾》中开篇写道:“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于是他由洛阳来到了曹州,当时还是早春天气,牡丹还未开花。他便日夜徘徊在牡丹园中,并作《怀牡丹》一诗。待“花渐合苞”之时,他更是“寻典春衣,流连忘返”。在牡丹园中,他遇到了牡丹花仙葛巾紫,与之相爱。后来,与叔妹玉版花仙来到洛阳,葛巾紫花仙与常大用、玉版花仙与常大用弟弟常大器分别结为夫妻。婚后,各生一子。由于常大用疑心她们为“花妖”,葛巾紫与玉版掷儿堕地飘然而去,常大用悔恨不已,数日后,堕儿的地方生出牡丹二株,一夜之间长了一尺多长,“当年开花,一紫一白,朵大如盘,较寻常之葛巾、玉版,瓣尤繁碎。数年,茂荫成丛。……自此牡丹之盛,洛下无双焉。”
  由此可见,曹州的葛巾紫牡丹与洛阳的葛巾紫牡丹乃是一脉相承。难怪一位洛阳的老画家,千里迢迢来到荷泽“曹州牡丹园”,他打开画夹,坐在木凳上,对着这葛巾紫牡丹心揣神摹起来。他彩笔挥动,不一会,一棵亭亭玉立、繁花盛开的牡丹在画面上出现了。我瞅着老画家的画笔和这笔下的葛巾紫赞道:“画得好!”老画家摇摇头说:“画得不好。不过我是一生爱画牡丹的,我在洛阳看到了蒲松龄笔下葛巾紫花仙的儿孙的风姿,今从洛阳来到荷泽,一心一意想看蒲松龄笔下的葛巾紫风采。前几天,我去过淄博市,参观了蒲松龄故居——淄川区蒲家庄。在那里,我高兴地看到了他在写花神时所描绘的'毕氏绰然堂'中悬挂的旧物。今日,在菏泽'曹州牡丹园’看到了他所描写的曹州 '花仙'一一巾紫品种,真令人高兴。” 他说着,看看手中的画,又看看“葛巾紫”牡丹,意味深长地说:“葛巾紫,葛巾紫,当初,蒲松龄为借花仙狐魅,揭露那仕途黑暗,公道不彰,曾在你的祖先身旁徘徊、流连、推敲,度过多少不眠之夜啊! ”
  “是啊,正是如此,蒲松龄笔下的花仙狐魅,像鲁迅说得那样’和易可亲,忘为异类'。”我说。老画家画了葛巾紫牡丹之后,望着这牡丹园中千百万朵盛开的牡丹说:“这里真是满园春色画不尽呀! ”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西安等各大城市的刺绣艺人、印染设计师、美术工作者、作家、诗人、记者、企业家,都在万花丛中,聚精会神地捕捉、描绘这“花中之王”的优美形象。
  来自北京的一位记者说:“现在北京中山园的花圃里,有六百多株牡丹竞相怒放,引来许许多多赏花人,外国友人也络绎不绝,这真是'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六百多株牡丹,许多是从荷泽引去的品种,其中就有秀美华丽的 '酒醉杨妃'牡丹和紫中泛红的葛巾紫牡丹。”
  一位来自广州的刺绣老艺人说:“荷泽牡丹也盛开在广州。经过荷泽花农和广州花农的精心培育,在我们广州岀现了'冬赏牡丹’!就是像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中所说的:'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隆冬时节,牡丹花开。在冬赏牡丹中,不仅有当年被武则天烧焦了也不开的焦骨牡丹品种,还有名贵的'乌龙卧墨池'牡丹,也有葛巾紫牡丹。”
  我听着听着,目光又投向了眼前这棵像披上紫色葛巾的紫牡丹,不由得想起了五代书《五杂俎》中的描写:“红色可使紫,叶单可使干,花小可使大,子小可使聚。天赋有定质,我力能使迁。自矜接花手,可夺造化工。”牡丹乡的老花农、接花手们,不仅完全做到了,而且远远超过了。他们培育了四百余品种的万紫千红的牡丹花,不仅开放在菏泽,而且开放在全国二十多个大城市;不仅开放在祖国大地,而且开放在平壤、汉城、东京、纽约、莫斯科……
  (注:作者系原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6、曹州四月观牡丹
  丁艳琳
  自己家里也种牡丹,开时竞是绿肥红瘦,想起司空图看见红茶花时的感慨: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不禁有些黯然神伤。国色天香……文笔笔底的文字技巧吧,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了。
  偶然的机会见到了传言中的曹州牡丹,才知道是司空图和自家牡丹误导了我。说实话,这么上等的牡丹也不是人人得见,也难怪司空图。“品冠群芳”四个字一点都不为过。如果能开口说话,我相信无论哪一朵都会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
  每种都有各自的香味,正所谓百般香,这原是天公造化,非人力可为。可是育花的师傅对工作的热衷,硬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培育出一个又一个绝色佳人,个个身有异香,不入俗流。“独占人间第一香”这句话,不亲历花丛,是不能想见的。
  牡丹品种有500多个,让人过目难忘的不在少数。
  魏紫自不必说,早有聊斋先生戏说一番,美名远扬。莲台、金阁极富祥意。姚黄让人想起邻家小女的雅嫩和鲜亮。
  二乔是并头牡丹,袁枚说“两枝看做一枝红。”清冷的铜雀台无法锁住二乔的娇颜,她们化身花仙来和我们共享春晖。
  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为了一株白牡丹花魁,差点儿没能修成正果。正是英雄难过美人关。白牡丹暗香生雪肤,丽质本天成,不说成仙之前的韩湘子,就是得道高人,也未见得不动尘心凡念。
  想起一句成语叫“如花似玉”,花和玉都是形容美到极至。花的美更宽泛,雅俗共赏。而玉则要知音人的赏识,要有因缘的际合。师傅们不知有意还是无心,把黄蕊和红蕊的白瓣牡丹都冠以“玉”字,即“蓝田玉”和“景玉”。这两个品种把花和玉结合得很完美。都在世俗美中透着出世的玄妙,都在超然的空灵中透着入世的宽容。
  富贵大约是一个古老的品种。因为富和贵一直是世间万千众生的所求,但多数人一生都求不到,所以要有个寄托处。而牡丹雍容华贵的花头,为大众所接受的丽色,不古怪不刁钻的脾性,使她成了大富大贵的代言人。
  富贵一直为中国文人所不齿,并不是因为富贵本身有错,而是伴随富贵而来的其他东西让富贵蒙受了冤屈。富贵其实就像眼前牡丹:花面如靥,喜爱和拥有都不过分,看你拿什么心对待。
  不知谁这么有智慧,第一个称牡丹为
  “国色天香”,确是实至名归。约定成俗的看法是:众香国里牡丹被称为花王,她的近亲芍药则被称作花相,牡丹的王者风范,大气中却无霸气。有一株明代的花王,花开时有400多头,走过她身边突然想,就算她修炼成仙化身成人,我们对面相见也无缘相识。所以众生要善待别人,那个被你粗暴对待的人,有可能是你今生要等的人。
  牡丹的凋零是那种美丽未尽时的轰然坠地,带着人们长长的惋惜和留恋的目光。很多人说,她太娇贵太脆弱。其实这无关品性。花和人一样,一种有一种的活法,所以不能指责。正如赞美茶花时不要贬低牡丹,赞美牡丹时不要贬低莲花一样。
  有一则笑话是让外国人答题:最近退休的美国篮球巨星是:乔丹/味丹/仙丹/牡丹。笑罢回过神来。乔丹在中国几乎尽人皆知。而中国的牡丹,上千年的历史,外国人恐怕知之甚少。好在如今的曹州牡丹走了产业化这条路,也像荷兰的郁金香、比利时的杜鹃花,推向国际市场了,一枝鲜切花卖到1美元,创下了不俗的业绩。切花也好,盆花也好,作为一种产业,牡丹不再只是富贵的一个象征物了,它激活了市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利益。富贵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作为美的使者,她跨越千山万水,把曹州的祝福带给世界,把荣耀和世界的声音带回给曹州人。
  耳边响起蒋大为唱的《牡丹之歌》,既然人见人爱,那么开花的时候,就到菏泽来吧。
   牡丹故事
  1、牡丹缘何谷雨开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黄河开口子,淹了山东曹州府,那水可大了,浪头象麦秸垛一样,淹死的人成千上万。赵庄有个人叫谷雨,二十多岁,他水性好,再大的水也淹不着他。他把七十多岁的娘背到寨墙上,就到水里去救庄上的人,他一天救了几十口子人,一口馍都没吃,累得他都快喘不上气来了。他娘和庄上的人都劝他歇会。他刚坐下,看见水里漂过来一棵牡丹,那牡丹花是红色的,一会沉下去,一会漂上来。谷雨要去救牡丹,庄上的人都说:“你累成这样,别去了!那是一棵花,又不是人,救它干啥! ”谷雨不听,他看水里那棵牡丹,就像一个小女孩,眼看就要被水淹死,庄上的人拉都拉不住,谷雨 “扑通” 一声跳到水里去了。谷雨浮水去救那棵牡丹,眼看就抓住,一个浪头把牡丹冲出去一丈多远,谷雨又浮水去撵。他在水里有两顿饭的功夫,累得两条腿像附了两块大石头,身子只往水里沉。站在寨墙上的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喊他快回来,谷雨不听,还去撵那棵牡丹。又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那棵牡丹挂在一棵树枝上,谷雨才撵上。谷雨抱着牡丹趴到墙上,累得都不会动了,话也不会说了。他知道赵老大是个栽花能手,就把花递给赵老大。黄水退下去,赵老大就把牡丹栽到花园里了。
  一转眼,过了两年。这年春天,谷雨的娘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眯眼不睁,人瘦得皮包骨头,说话的气力都没有了。谷雨请了多少先生都没看透他娘的病,屋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手里一文钱都没有了。谷雨没办法,去给赵老大借了二两银子,正要去给他娘抓药,一个大闺女来了,穿着一身红,长得像画上的天仙女,走过去还香喷喷的。谷雨不知道是谁,也不敢问。那个闺女说:“你是谷雨吧?你不认得我,我认得你,我叫丹凤,俺家就住在东庄上,俺祖祖辈辈都是先生,给人治病。听说大娘病了,我来给大娘送药哩。”谷雨听说她来给母亲送药,喜得不得了!等丹凤把药掏出来,谷雨心里凉了:那药是两颗小黑蛋蛋!谷雨心里话:多少有名的先生都没治好俺娘的病,你一个闺女家,又拿的不像是药,能治病?话没出口,丹凤已把那药丸填到谷雨娘的嘴里了。说起来也真神,没多大一会,谷雨娘就有了精神,看样,她那病去了一大半。谷雨赶紧掏出银子递过去,丹凤不要,说明天再来,就走了。一连三天,丹凤都来给谷雨他娘送药,谷雨和丹凤熟了,有说有笑像亲兄妹一样。谷雨他娘的病好了,身体比病前还硬朗,脸上皱纹少了,白头发变黑了,觉得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气。她见谷雨和丹凤那样亲,心想: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儿媳妇就好了。想托人去说媒,又怕丹凤嫌家穷,不愿意。想过来,想过去,还是自己先问问丹凤,听听她的口气。谁知道谷雨娘的病一好,人家丹凤再也不来了。谷雨娘就安排谷雨到集上买了点礼物,到东庄去找。
  谷雨到东庄上打听,这庄上没有会看病的人,也没有叫丹凤的闺女。谷雨又往东跑了几个庄,也没找到丹凤。谷雨就回来了,来到赵老大的花园,天都黑了,他想进去歇歇,听见花园里有几个大闺女嘻嘻哈哈的笑,往里一看,丹凤和几个大闺女在月光下打着玩哩!谷雨喊一声:“丹凤!” “忽——”一阵风,花园里一个人影都没有了。谷雨满花园里找,嘴里还喊着:“丹凤快出来,弄折了牡丹花,赵大爷就生气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丹凤。谷雨心里说:我这是在做梦吗?我明明看见丹凤了,咋一转眼的工夫就找不着了?谷雨蹲在地上,想过来,想过去,看眼前一棵红牡丹摇来摆去,心里想:那丹凤该不是个牡丹仙吧!他围着那棵红牡丹转来转去,越看那花越像个女孩的脸。谷雨对着那棵牡丹作了一个揖说:“丹凤,亏你治好我娘的病,老人家在家光想你”你显显形,跟我回家吧! ”谷雨说罢,抬头一看,一个花瓣落下来,那花瓣落地上就变成了一张纸,谷雨拾起来,月光下一看,上边写着字,那字写的是:“过年四月八,我再到您家。”谷雨拿着这张纸回家了,到家给他娘一说,娘俩喜得一夜没睡着。
  谷雨他娘俩光盼过年的四月八了。这天半夜,谷雨正睡觉,正做梦给丹凤拜堂成亲哩,丹凤来了,她披头散发,衣服也被人撕烂了。谷雨娘端过灯来一看,赶紧问:“谁欺负你了?”丹凤哭着对谷雨他娘说:“我是牡丹花仙!大山头的秃鹰是俺家的仇人,他有了病,要喝我用牡丹花酿的酒才能好,我不给他酿酒,他就派兵来抓我。我没他的道行高,打不过他。”正说着,只见屋子外边一明,几个妖怪撵来了,还大喊大叫,说:“不把牡丹花仙放出来,就把这座屋子烧了! ”谷雨他娘搂着丹凤不放,外边火光一闪一闪的刺眼。丹凤怕连累谷雨他娘俩,推开谷雨他娘,跑了.岀去。外边一溜子火星往东去了,妖怪把丹凤抓走了,谷雨哭着撵也撵不上。
  丹凤被妖怪抢走,花园的牡丹都死了,谷雨他娘的眼也哭瞎了。谷雨天天磨他那个斧子,要到大山头杀妖怪,救丹凤。谷雨他娘说:“去吧!带上这包药,杀不了妖怪就药死它!”谷雨他娘摸出一包药递给谷雨,谷雨就走了。
  谷雨走了二十八天,来到大山头。大山头的山不高,连棵树都没有,谷雨围着山转一圈又一圈,连个沿口都找不到。谷雨又急又累,坐在离山不远的乱坟岗子上歇着,看见一个坟头子上冒白烟,一会,会冒白烟的地方出来两个妖怪,还抬着一个大筐,唧唧咕咕地说着话走了。等俩妖怪一走,谷雨跑到冒白烟的地方去看,才知道这里是洞口,谷雨往下一跳,就像驾云一样,一大会子才落到底。洞里头黑的对脸望不见,谷雨摸着往前走。走了有二里多路,才看见亮光,洞也越来越大。正走着,听见有人哭,谷雨一看,是丹凤和三个牡丹仙女,叫妖怪绑在一根石柱子上。丹凤和牡丹仙女都变成白色了。丹凤看见谷雨,说谷雨不该来闯妖洞,妖怪武艺高,战不过他。因为丹凤不给妖怪酿酒,妖怪天天用大筐抬石灰来烧煮丹凤,烧得丹凤元气大伤,都变白了。谷雨心里难受,说啥也得把丹凤救出去。他举起斧子,要砍断绳子,一抬胳膊,谷雨娘给谷雨的那包药掉出来了,谷雨有主意了,叫丹凤答应给妖怪酿酒,暗地里把毒药掺上,把妖怪都药死。
  一会,抬石灰的两妖怪来了,丹凤对他说:“你别烧我了,我给秃鹰酿酒。喝了这酒,不光能治秃鹰的病,没病的喝一口也能长生不老。”秃鹰一听,喜得不得了,就叫丹凤给酿酒。
  丹凤酿了两坛酒,一坛送给秃鹰一坛留给小妖怪吃。那些妖怪一听喝牡丹酒能长生不老,都争着喝。那酒喝到嘴里,很香,一会,脚腿就发麻,晕晕忽忽的站不稳。谷雨一看是时候了,拿着板斧跳出来,杀死了几个小妖。秃鹰一看,慌了,拿剑与谷雨打起来。秃鹰喝了药酒,又病了很长时候,打不过谷雨了,叫谷雨一斧子劈倒。丹凤和牡丹仙女也杀死了不少妖怪。
  谁知道那秃鹰受了重伤,还没咽气,他见谷雨和牡丹仙女要出洞,从后边下了毒手,一个飞剑刺过来,把谷雨的心穿透了,谷雨死了。丹凤一看,气坏了,拿起谷雨的板斧,把秃鹰砍成了肉泥!丹凤抱着谷雨的尸体回到曹州,她一路上哭死好几回。
  来到曹州,丹凤就把谷雨埋在赵老大的花园里,丹凤和牡丹仙女都在曹州安了家。谷雨的名字叫谷雨,他又生在谷雨,死在谷雨,为纪念谷雨,牡丹花逢谷雨就开了,到现在也是这样。
  2、魏紫牡丹的传说
  明代洪武年间,曹州东北十五里赵楼村,有片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黄土岗,到处长满不成材的桑树瘪子,人们便称为“桑篱园”。园子西边住个靠打柴为生的小伙子,名叫赵义。他父母早丧,又娶不起妻,二十岁了,还是单身一人。这天傍晚,他进城卖柴买米回来,煮好了香喷喷的小米饭,正要饱餐一顿,忽然响起敲门声:“请大哥、大嫂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赵义开门一看,原是个手拄拐棍要饭的老婆婆。只见她一头白发,身瘦如柴,北风一刮,浑身打颤,很是可怜。赵义忙把她搀进屋里,安坐在锅底门前,又往外掏火,让她取暖。然后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双手送到老婆婆面前:“老人家,请用饭。”那老婆婆撩起衣襟,展展眼泪说:
  “小哥,这使不得。俺在这庄上赶了几个门,家家都断了顿。您给俺一口剩饭就行了..”赵义干咽两口吐沫,压压咕咕叫的饿肠子说:“俺吃……过了。”那老婆婆才接过碗来,只见低头,没见抬头,“哧溜溜” 一碗米饭进了肚。她一连喝了三碗,才来了精神,千恩万谢,告辞而去。
  这里,赵义添了些水,抓了两把干地瓜叶,掺在锅中,又升起火来。
  赵义喝完地瓜叶粥,想到庄上许多人家都断了顿,再也睡不下去了,便到桑篱园砍柴。谁知天黑认不准路,也不知走了多远,还没找到砍柴的地方。他转到一片坟地,忽然看见前面霞光万道,烟雾缭绕。走近一看,原是一座花园。紫葳的牡丹花,白生生的芍药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粉兜兜的玉兰花,红喷喷的牡丹花… …五光十色,火焰新鲜。赵义只想砍柴,无心观花。正要回去,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赵义抬头一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已经站在面前,好像面熟,却又记不起在哪里见过。只听老婆婆说:“小哥,你还往哪里去?这么多的好花不看,不是冷了栽花人的心么?”赵义急着砍柴,只得说明原因。老婆婆十分同情,说:“天色不早了,你就回去,到天亮也砍不了多少柴。
  我送你些牡丹花去卖钱吧。”赵义见老婆婆甚是诚恳,便接过花儿,道谢而归。
  赵义一路又砍些柴,直到天亮,也没顾得睡一觉,便担着柴,拿着花,去赶曹州早集。隆冬季节,一束束鲜艳的牡丹,惊动了曹州城,官府、商人、本地财主,都争着买。一会工夫,花和柴都卖完了。赵义买了一斗米,怀揣着剩下的三吊钱,高高兴兴回到家,把米分给了乡亲。赵义想:米分了,可这钱是老婆婆的,应该还给她。这天晚上,他按照昨天的路,找到那个百花园。老婆婆见赵义如此诚实,十分高兴,说:“你们村上穷人那么多,你怎能照顾得了!既然牡丹值钱,我就送你一棵吧。”赵义也不推辞,便拣一棵最好的牡丹,连根带土,抱回家来,栽于门前。
  赵义栽好牡丹,回屋做饭。一开门,他惊呆了:只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端坐床上,那姑娘看赵义发愣,便微笑着说:
  “不要惊奇,小女姓魏名花,母亲见你为人忠诚,把我许配给你。”
  “这……这话从何说起?”赵义有些莫名其妙。“再说,也没有定亲之物呀!”
  那女子掩唇笑道:“你不是已经拿了牡丹吗?”
  赵义看着栽在门外的牡丹,不禁又惊又喜,他回过头来惭愧地说:“我一人还愁着揭不开锅呢,怎能再连累你……”
  那姑娘十分通情达理,她向赵义轻轻一拜:“既成夫妻,就别提连累了。我这里还带来牡丹花种一包,就撒在桑篱园内,不愁来年没好日子过。可有一条,此事万万不能对别人讲!”
  他们种下牡丹,成了夫妻。
  果然,第二年谷雨时节,桑篱园内开满牡丹。村上的人们喜气洋洋,去园内采花卖钱买米买盐,再也不担心挨饿了。这一带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说:“赵义的心肠好,感动了神仙,降下这牡丹园。”可谁也不知道是赵义媳妇带来的。
  曹州牡丹的名声,很快传到京城。皇帝朱元璋要到曹州看个究竟。这年谷雨时节,他带着军师刘伯温,来到桑篱园,看见红、黄、黑、绿、白、蓝、紫、粉八大色牡丹,光彩耀眼,香气袭人,一望无垠,天堂一般,胜过了京城御花园。这朱元璋嫉妒心很强,只许皇家压百姓,哪许百姓胜皇家!
  圣旨一下,铁锨
  乱挖,忙坏官兵,苦了农家。好端端的牡丹园,被挖了一片又一片,就像个人身上长了千疮百孔。花农们只好在一旁流眼泪。村西头有位老爷爷,仗着德高望重,冒死进言,讲了牡丹园的好处,请求圣上高抬贵手。朱元璋稳坐车辇,眼皮只一眨,御林军便挥起木棍,把爷爷赶出园外,乡亲们忍悲含怒,齐刷刷跪了一大片,三呼“万岁开恩”,赵义爬到圣辇之前,表示愿将最好的花儿,每年选上一车,送到京城。朱元璋一使眼色,御林军上前一人拧起赵义一只胳膊,扔岀花园。赵义老婆魏花,见皇上执意要挖光牡丹,便不顾众人劝阻,一阵风似的旋来。她虽然身怀有孕,体态却十分轻盈,御林军拦都拦不住。她来到御辇之前,飘飘下拜,朱唇一动,一串言词,就像珍珠落在玉盘上:“万岁,灭元兴明,造福百姓,是皇上圣意。使上苍感动,降此花园,是皇上的恩德。如今若毁掉花园,不是违背了万岁的本意么?”问得朱元璋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刘伯温闻听,心中大惊,这穷乡僻壤哪来伶牙俐齿之人?他对魏花滴溜溜审视一遍,心中有了主意。又见朱元璋骑虎难下,便上前奏道:“主公,刚才这位女子说得对,牡丹园确实是村民的命根子,毁了此园有违灭元兴明、为民求福的圣意。俗话说,物贵于缺而不贵多。既然圣上喜爱牡丹,那就挖一棵移到京城御花园里。望圣上施舍圣恩!”跪在地上的农民,齐呼“万岁恩典!”朱元璋一时不解其意,却知道刘伯温胳膊肘儿不会向外拐,就来了个顺水推舟,让刘伯温去挑一棵最好的牡丹带走。谁知刘伯温挑花尖刻,高大的不要,矮小的不要,花朵满枝的不要,绿叶成荫的不要。偌大的一座牡丹园,竟没一棵中他意的,他不知不觉转到赵义的门前,一眼相中了那棵开紫花的牡丹。大家见保住了牡丹园,都来感谢刘伯温,只有魏花心中叫苦。
  原来,刘伯温是能掐会算的人,他已看出魏花的底细,如果不带走她,桑篱园将永远胜过御花园。众人面前不好和朱元璋直说,只有暗下毒手。
  再说魏花见士人挖门前的牡丹,便抹着眼泪对赵义说:“事到如今,我不能不告诉你了,我魏氏牡丹,在寿安山修炼成仙。去年母亲到西天参加花仙会,见村民为人善良,却苦难深重,特别是你抱着饥腹,慷慨献粥。更使她老人家心里不忍,才让我下凡和你一起救济百姓,实望我们夫妻能白头偕老。没想到刘伯温看出根底。他挖花是假,要我是真。我叫他带走我的人,留下我的心,挖走我的身,留下我的根,我只好把腹中婴儿,留在根下了 ……”说罢,一阵风起,魏花不见去向。
  朱元璋此时已乘上车辇,带走了叶垂花败的牡丹。
  赵义扑在门前花坑之内,哭得晕了过去。
  村民们看着残花遍地的桑篱园,劝着赵义,悲悲凄凄……。
  不料,来年春天,在赵义门前牡丹花坑里,又长出一棵紫葳葳的牡丹。那花,开千层,大如盘,一朵花瓣达七百多片。馥香浓郁,闻风十里。村民们知道“这是花仙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
  3、藏珠牡丹的由来
  谷雨时节,堪称“国色天香”的曹州牡丹竞相开放,在众花丛中有种牡丹与众不同,人们叫它“藏珠”。
  那是明代永乐年间,曹州东北有个绮园,园内栽种着千株牡丹,经营这座牡丹园的花农叫何玉章。何玉章四十岁那年妻子去世了。撇下一个刚满四岁的女儿何珍,父女俩虽说衣不愁,吃不愁,总有一种冷清、苦闷之感。乡亲们都劝他续娶妻室,他总是推说自己年纪大了。但村上人都知道,他是疼爱女儿何珍,怕后娘给孩子气受。何玉章又当爹又当娘,忙完家里忙地里,为了孩子,他宁肯自己吃苦受累。
  一天,吃过晚饭,小何珍在油灯下学画牡丹花,何玉章给女儿缝补衣裳。他笨手粗线的总是补不好,手指头几次被针扎出了血。忽然,听见有人敲门,他以为是村上的二狗旦又来串门,开门一看,门前站着一个瘦弱的女人,还没等何玉章问话,那女人便抹着泪说:“大哥,俺姓刘,是河南人。这几年大旱,田里颗粒没收,出来逃荒,走不动了!”何玉章见她可怜,忙拿出两个窝窝头塞给刘氏:“吃吧! ”那刘氏看了一眼何玉章,低声说:
  “给一把铺草,我在这里住……”没等她说完,何玉章急忙摆手:“不!不!我是单身汉,.不方便!深更半夜,在一个屋子里“叫姑姑跟我睡吧!”小何珍跑过来,拉住刘氏的手,悄声说:“俺爹的手扎破了,你给我补补衣裳吧! ”刘氏看着可爱的小何珍笑了笑低头走进屋去,她一声不响,拿着衣服坐在床上缝补起来。她缝补的那样细心,那样好,把个小何珍乐得直跳高,何玉章在一旁不知所措,只往门外瞅,生怕被别人撞见。偏偏这时,二狗来了,他一进门,愣住了:“哟,大叔啥时候成亲了!也不给老侄子说一声,还没给你贺喜哩! ”何玉章正要分辩,二狗嘻嘻哈哈地笑着跑了。何玉章急得直跺脚:“叫你走,你不走,你看看这事闹的……”刘氏把补好的衣裳放下,刚站起身来,又被何珍拉住了。刘氏弯腰把小何珍抱起来,在小脸蛋上甜甜亲了一下,何珍笑了,笑得脸蛋红红得像牡丹花。
  随着一阵嬉笑声,小房子里挤满了人,这个要吃喜糖,那个要喝喜酒,院子里鞭炮“嘣嘣叭叭”直响,闹得何玉章欲辩不能,哭笑不得。邻居大婶抱走了小何珍,二狗撵走了众人,嘱咐大家明日来吃喜酒,转身把房门紧紧锁上了。
  何家两口人变成了三口人。家里多一个女人,日子就变了样,衣服脏了有人洗,鞋袜破了有人缝,从田里干活回来,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吃上热乎饭。何玉章更满意的是刘氏待何珍像自己的骨肉一样亲。
  第二年,刘氏生了一个Y头,取名叫何珠。刘氏对何玉章说:“我多想给你生个儿子!”何玉章却说:“儿子哪有闺女好! 闺女孝顺!”这话叫何玉章说对了!十五年后,两个闺女都长大成人了,她们孝敬父母从不惹老人生气。虽说姊妹俩相差五岁,个头却长的一样高,模样长的一样俊。来观赏牡丹的人都说她俩是一个娘生的双胞胎。姊妹俩很要好,有累活争着干,有好饭让着吃,白天一块田里干活,晚上一个床上睡觉,好得像一个人,形影不离。只是刘氏自从生了亲闺女,对何珍就不那么亲近了。叫何珍下田锄地,把何珠留家绣花,有好吃的东西也偷偷留给自己亲生闺女何珠。何珠生娘的气,嫌她偏心眼。何玉章对这些事一点儿不知,直夸刘氏教女有方。
  人都说:“闺女大了想女婿”,这话一点不假。何珍、何珠都有了意中人,就是不对外人讲。她俩低声谈,悄声说,不嫁富豪不嫁官,要嫁个勤劳、忠厚的庄稼汉。妹妹何珠是个有心人,她在绮园培养了一棵牡丹,这牡丹花叶稠密,枝条又硬又直。她要等姐姐出嫁时,把这株牡丹送给姐姐当陪嫁。只是这株牡丹长了三年还没开花,谁也不知是啥品种,何珠却把它看成了宝贝。
  这年春天雨水好,绮园的牡丹开得分外艳丽,何珠培育的那株牡丹也生出了花蓇葖,她高兴的不肯离开半步。这日,何珠正在园内为牡丹浇水,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穿黄衣服的老头走进来,原来是永乐皇帝下江南路过曹州,来观赏绮园的牡丹。那雍容华丽、秀韵多姿的牡丹使永乐皇帝着了迷。他看那花儿迎风摆动,犹如美女的笑脸,皇帝一时高兴,提笔写了两行字:“宫中三千佳丽美,不及绮园花一枝。"曹州知府将字捧在手中,细细观赏品味,赞不绝口。他抬头看见何珠,又看了看手中的字,笑了:原来皇帝看中了何玉章的女儿,要选她入宫为妃!她庆幸自己聪明过人,没失去升官发财的良机。其实,皇帝并无选妃之意,只不过是赞美牡丹花比皇宫妃子还漂亮。可曹州知府偏说皇帝写的“绮园花一枝”是指何玉章的女儿! 他并要亲自将“贵妃娘娘”护送进京。
  消息传来,绮园乱作一团,哭声一片。何玉章不知皇上看中了哪个女儿,不知应送哪个入宫。刘氏舍不得将亲生女儿何珠送进宫去,她知道,进皇宫犹如进牢笼,皇宫里藏有几千名秀女美人,皇帝稍不如意,不是把妃子赐死,就是打入冷宫。她不能眼看着亲生女儿跳进火坑。何珍、何珠姊妹俩更是哭成了泪人。
  知府把送“贵妃娘娘”的大轿都准备好了,一个时辰没过,来人催了三次。何玉章把刘氏和两个女儿叫到面前,问哪个女儿愿入宫做妃,两女儿都不答话,只是啼哭。刘氏说:“何珠年纪小,就叫何珍去吧! ”何珠一听,止住哭泣,说道:“不能让姐姐去!皇帝在花园里看见的是我,哪能连累姐姐!要死要活我认命!”。“不!还是我去!”何珍急忙说:“咱俩模样相似,皇帝也难分辨!妹妹在家代姐姐多多行孝! ”说着便与父母、妹妹拜别。何珠上前一把拉住,不肯让。姊妹俩争执不下,何玉章也没了主意。刘氏对何玉章说:“两个女儿都愿前往,不如抽签定夺! ”何玉章无奈,只好命刘氏找来两根竹签,夫妻俩去内室制作。姐妹俩相互劝慰,心中暗暗祈求,让灾难降到自己身上。这时,刘氏从内室悄悄岀来,将何珠拉到一旁,低声说:“女儿愿入宫为妃,母亲就成全你。只要你抽那根红头签,就如愿了!”何珠含泪点头。何玉章手拿竹签刚一出内室,何珠就将红头签抢在手中,拿出一看,上边写着一个“留”字!再看姐姐手中的签,上边用黑笔写着一个“走”字!何珠知道是母亲从中使坏,她悔恨自己上了母亲的当!两眼盯住刘氏,气得浑身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姐姐何珍走了,妹妹何珠却病倒了! 父亲的安慰,母亲的劝说,她听不进。不吃不喝,只是哭泣。
  三日后,有人来报,说“贵妃娘娘” 过黄河时,遇上风浪,船翻人亡。何珠听后,如五雷轰顶,她从床上爬起来走进花园,对着她亲手为姐姐培育的那株牡丹,泪如雨下,她慢慢地双膝跪下……等人们来花园寻找何珠时,见她怀抱着那棵牡丹死了!牡丹的绿叶掩盖着她那痛苦的脸。何珠将牡丹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埋葬何珠时,只好连人带牡丹一块入土了。
  第二年,入土的牡丹又长出来了,花叶稠密,枝条又硬又直。奇怪的是,那花朵不是开在枝头,而是藏在绿叶下,犹如一张少女的脸藏在稠密的绿叶丛中。仔细观看,就会看到那银红色的花朵上挂着点点水珠,犹如伤心的泪水。人们给这棵牡丹起了个名字叫“藏珠”。
  4、牡丹丛中蓝田玉
  曹州牡丹之乡有个万花村,几百年来这儿的花农们终年辛勤劳作,培育出数不尽、说不完的奇花异卉,方圆几里,万紫千红,真是花的世界。
  万花村南边,有个木瓜树林,木瓜林东,有一座不大的牡丹花园,有二三亩地大小。篱笆围墙,柴门小房,小花园整理得十分好看。这儿的主人原先是一个老汉。老汉去世后,他的儿子小林成了这园的新主人。小林少年老成,手脚勤快,小园的牡丹长得格外茂盛。每当花季,到这儿观花的人来往不断。
  一年一度的谷雨节又到了。小林忙忙碌碌地接待了一天前来观牡丹的人们,真有点累了。吃过晚饭,天淅淅下起雨来,他回到草房,坐在板凳上,望着门外的牡丹园,吹起了竹笛。他正吹的起劲,突然从外面撞到门前一个女子。
  “打扰您了,俺去东乡看姥姥,不巧天晚遇雨,实在走不动了,让俺暂时避避雨可以吗?”姑娘站在门口似乎有些哀求地说。
  憨厚忠实的小林,被这突如其来的姑娘弄懵了。外边雨已下大,她又是个外乡女子,怎忍心赶她走呢?留下吧,万一有什么闪失,岂不叫乡邻耻笑?
  “俺家中没有老人,要是不嫌这儿脏,就留下避避雨吧。”小林吞吞吐吐地说。
  “谢谢!”姑娘十分高兴地走进屋里。小林见她满身透湿,冻得发抖,自己又无衣裳让她更换。便顺手拿起蓑衣说:“你先暖和一下,俺到园里看看。”他出了门,顺手把房门倒挂上。
  屋外,春雨下得正紧。小林披着蓑衣在屋檐下等了起来。
  黎明时分,雨停了。小林打开屋门,姑娘早已梳洗好端坐在长凳上,姑娘十分不安地谢道:“打扰您一夜没能休息真过意不去,改日一定再来致谢。”
  看着姑娘远去的身影,小林有些怅然若失,后悔连人家的名字和住处都没询问。
  三天以后的夜晚,小林正在花前吹笛子,突然身后有人说:''小哥哥,你的笛子吹的真好听呀! ”小林急回身看,正是前日那位姑娘。只见她手挎竹篮向他微笑哩。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来到一会儿,看你吹得入迷,没敢打扰。”
  这一回两个人好像不那么拘束。姑娘从篮内取出一些香喷喷的饭菜,又拿出一双新做的布鞋,说是她娘特地派她来道谢的。小林竟不知说什么好,沉默了半天,问起了姑娘的身世和住址。姑娘十分热情地邀他第二天去她家做客。谈话间,各自流露了互相爱慕之情,小伙子不愿姑娘匆匆离去,而姑娘总也迟延着不走。两人竟拉呱了大半夜,直到外边传来公鸡叫,姑娘才起身告辞。临行,她从头上摘下一支金簪子,交给小林说:“明天你按我说的家,只要能把这支金簪归还我手,咱们的姻缘也就定了——我等着你,一定要来啊。”
  小林送走了姑娘,不觉天已大亮。慢慢回味姑娘给他讲的身世、住址,姓蓝,家住万花南,院西有座木瓜林,院墙都是篱笆栏……他若有所悟,急跑到他园中牡丹丛里。经一夜露水,棵棵盛开的牡丹都挂满了露水,唯独一棵枝粗叶茂的蓝色牡丹枝叶都是干干的,不曾沾一滴露水。这牡丹名叫“蓝田玉”,皇冠似的花朵开得粉蓝如玉。金光闪闪的黄色花蕊,很像姑娘簪子。这时,小伙子已猜透了七八分,这蓝姑娘可能就是牡丹仙子,他想,蓝姑娘在我这一整夜,自然身上不曾沾上一滴露水。细看这牡丹花花蕊,恰恰少了一根!小林拿着那金簪轻轻向花蕊上一对,那棵牡丹顿时变成了晚上相见的那位姑娘。小林又惊又喜:“姑娘,我可找到你了!”
  蓝姑娘像是亲人久别重逢一样,一头扑到小林怀中止不住热泪盈眶说:“我能将终身许给你这样诚恳聪明的人,也算我的福气了。你不会嫌弃俺吧。”
  小林说:“能有仙子陪伴我,算我三生有幸了。”
  当小林问起她如何来到他这小园中落户时,蓝姑娘喃喃地说:“这话说来就长了,是你爷爷的爷爷,从长安把我带来这里安家的。以后,你家世代爱花如命,一年四季精心照料,算到你这一代,我已经在你家园中生活了一百多年了。后来算这机遇好,得到仙师点化,使我能够有缘同你相处。从此,也能报答你祖上的养育之恩了。” '
  乡里邻居,听说小林娶了美貌贤惠的媳妇,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贺喜。从此,夫妻相亲相敬,日子过得越来越兴旺。
  5、花农舍命救赵紫
  传说,清代光绪年间,曹州赵楼花农赵伍,培养了一棵千层花瓣的新牡丹。赵伍对这棵牡丹十分珍爱,把它看成自己孩子一般,因此取名赵紫(谐子音)。
  不料,这事被曹州知府毓贤知道了。秋后他亲自坐镇来剜这棵牡丹。这对赵伍来说,真好像剜他的心头肉呀。他一面慢腾腾地剜着牡丹,一面想着保住赵紫的计策。在这里正给毓贤转眼相望的机会,赵伍故意把一棵普通的牡丹在他面前一晃,悄悄藏到一边,然后把真赵紫放到毓贤面刖。
  赵伍的动作全被毓贤看在眼里,他大怒道:“大胆刁民,竟敢哄骗本官,还不快把你藏的那棵献给老爷! ”说着一脚把真赵紫踢出一丈多远。
  “是,是。”赵伍装得战战兢兢,把那棵普通的牡丹交给毓贤。心里暗自庆幸:可把赵紫保住了。
  谁知毓贤老奸巨猾,也怕有诈,便掂着那棵普通牡丹对赵伍说:“来来来,你给我立个字据,如这牡丹不是赵紫,明年春天,花开之时便是你的忌日。”
  赵伍闻听,如五雷击顶。毓贤阴险歹毒,杀人如同杀鸡,他是知道的。又一想,如果拿命保住了赵紫,也值得。等到明年杀我之时,那赵紫经过分墩,可有十来棵了。不会被毓贤挖绝了。赵伍想到这里,一横心,提笔签上字。
  第二年谷雨时节,牡丹园中的赵紫开得特别好看。乡亲们知道,这是赵伍的血。
  从此,种花人舍命不舍花的谚语,便在曹州传开了。6、紫衣少女变牡丹
  从前,曹州牡丹园东南四十里有一个小村庄,明朝洪武年间,天下大旱,全村人四处逃荒,.这村上便鸡犬不剩,断了人烟。天长日久,墙倒屋塌,小村庄变成了一堆碎砖烂瓦的土岗,连村庄的名字也被人们忘记了。后来,年景逐渐好转,有一家财主开辟“辖庄子”,全部占有了这个小村庄和村庄四周的土地。接着便雇人耕种这片土地,季季收租,年年收税。
  有一户姓赵的夫妇,大旱那年出外逃荒,在外行乞多年,两口子都变成了白发老人。俗话说,叶落归根。这年,他们回到了故乡,才知道村庄土地都被财主霸占了。为了活命,他们只得去求财主,找个糊口的门路。财主听说他会种黄瓜,便顺手一指村东那片砖瓦堆,说道:“你去开荒种黄瓜吧!别忘了交租就行! ”赵老汉便在瓦砾堆旁搭起一个茅庵,老两口不分昼夜在这里开起荒来。经过苦心经营,第二年,黄瓜出土了,老妈妈却累死了。赵老汉心中悲痛,也得了场大病。他想去给黄瓜锄草,身上无力;想去给黄瓜浇水,双腿难迈。眼看着辛苦开垦出来的黄瓜园又要荒废,他心里难过极了。
  这天黎明时分,他朦朦胧胧看到一个人影,身穿紫衣,像是一个少女。.眨眼功夫又不见了,却留下一股清香。赵老汉闻到这沁人肺腑的香味,顿时身上有了力气。一连几天,天天如此。后来他看清了,那紫衣少女眉清目秀,离去的时候总是冲着他微微一笑。几天后赵老汉大病离身,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园里的黄瓜也侍弄得特别好,眼看着瓜身拖长了,爬上了瓜架,不久,鲜嫩的黄瓜长出来了,赵老汉乐得心里开了花。第一茬黄瓜摘下来,不到一个时辰便卖光了。人们都夸他种的黄瓜鲜嫩味美,他高兴得合不上嘴,紫衣少女的事他一直没对人说。
  有一天傍晚,忽然有几个人窜到黄瓜地里,把黄瓜偷去了大半,赵老汉看得清清楚楚,那些人都是财主的狗腿子,他不敢叫嚷,也不敢骂,心疼得直流眼泪。第二天傍晚,那几个人又窜到黄瓜园里,赵老汉正要上前求告,忽然,从黄瓜架下闯出一个紫面巨人,只见那人身高丈二,头似篓斗,披头散发,巨齿獠牙,双眼射出两道紫光。偷瓜人一见吓得哭爹喊娘,狼狈逃窜。赵老汉也吓得爬回茅庵,闭着双眼直打哆嗦。天过半夜,老汉心想:得去看看剩多少瓜,天明有人来买瓜,还得用瓜换钱糊口呀!再说,还得交租呢!赵老汉慢慢地走出茅庵,一抬头,见有一紫衣少女正在扶黄瓜架,被偷瓜人毁坏的瓜架都恢复了原样。赵老汉明白了:刚才那紫面巨人,就是这位少女变的。他正要开口讲话,那紫衣少女又朝他微微一笑,像一团紫烟轻飘飘地消失了。
  不几天,黄瓜园闹鬼的事便传开了。财主盘问起赵老汉,赵老汉不敢隐瞒,便对财主说:“黄瓜园里没有鬼,是一位善良的仙女! ”财主一听,心里想:早听人讲天上仙女下凡,龙王女儿出海,莫非真有此事?他眼珠一转有了主意。当晚,他把赵老汉赶出瓜园,自己扮成赵老汉模样,蹲到瓜架下。不一会儿,果然有个身穿紫色衣裙的少女出现在面前,还冲着他羞涩地一笑。这下可把财主乐疯了!他邪念顿生,上前去拽,只见那女子身体一晃,变成了紫面大汉,两眼放出紫光,一步步向财主逼来,吓得财主浑身发抖,大呼救命!连滚带爬回到家中,从此大病不起。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四处寻药,八方求医,病情毫无好转。一天,从南方来了个阴阳先生,自称半仙之体,能除妖驱邪,医治百病。他看了财主的面色,便说道:“魔鬼缠身,邪气入内,若要病好,须除瓜园女妖?”财主一家人跪伏在地,求其降妖。那先生说“若要除妖,倒也不难!只需一根黄瓜便可!”那先生说罢大步流星,直奔黄瓜园。他东瞅西看,对着一条小黄瓜来回摸了三遍,口中念念有词,稍时,便对财主的儿子说:要护好这根黄瓜,叫它长足七七四十九天。少一个时辰也不能除妖。于是,财主的儿子便命赵老汉日夜守护这根黄瓜,不到四十九天,不准摘下来,如果降妖成功,就赏给他一百两银子;如果丢失这只黄瓜,便要老汉的老命。
  眼望着黄瓜长到四十七天,赵老汉犯起了寻思:他们要用这只黄瓜暗害紫衣姑娘,若等黄瓜长足四十九天,紫衣姑娘必然受害!宁肯舍去我这条老命,也不能眼看着他们害死那善良的少女!这天夜里,他见园中无人,便把长了四十七天的黄瓜摘下,然后又用一根细绳拴住,原样吊在瓜架上。
  到了四十九天的晚上,那个阴阳先生也扮成赵老汉的模样,偷偷地溜进瓜园,蹲在那根大黄瓜旁边。过了一会儿,紫衣少女走来了,她欣着绿色的黄瓜园,并没看到瓜架下的先生。那阴阳先生见是好机会,急忙伸手摘下瓜来,朝那女子头顶砸去。那女子“哎呀”一声,急忙朝后退,转眼功夫变成了紫脸煞神,大吼一声向阴阳先生扑来。阴阳先生用足气力,又举起黄瓜猛然击去,“喀嚓”一声,黄瓜被震得粉碎!阴阳先生看事不好,抱头逃回村去。
  这时,忠厚老实的赵老汉正在茅庵里祷告,求老天保佑善良的紫衣姑娘。紫衣姑娘走进茅庵,对跪在地上的赵老汉说:
  “老人家,谢谢您救我一命。我不是什么仙女,我是财主家百年前从城北抢来的一株牡丹。因天灾人祸,把我的根埋在乱瓦堆中。多年不得人间温暖。老人家开垦黄瓜园,我才重见天日。求您送我回去与姐妹团聚吧! ”正说着,忽听村内吵吵嚷嚷,紫衣少女规劝赵老汉离开此地,并让他到第五棵黄瓜秧下刨出牡丹根带上。说完紫衣少女又化作一团紫烟消逝了。赵老汉正在犹豫,耳边又响起紫衣少女的声音:
  “千万去北莫去南,四十里外搭茅庵。耕出一亩沙土地,不种黄瓜栽牡丹。栽活一棵烟龙紫,伴你温饱度晚年。”赵老汉听罢,急忙奔岀茅庵,刨出花根,往正北跑去。
  从此以后,赵老汉就在城北搭了一个茅庵,耕出一片土地,栽下了这棵牡丹。经过细心培育,第二年,牡丹便开了花。那花朵紫中透红,非常艳丽。现在,曹州牡丹里还有烟龙紫这种牡丹。当年,赵老汉种黄瓜的地方,又成了一个村庄。村名就叫黄瓜庵。直到现在,这村上的人都会讲赵老汉义救烟龙紫的故事呢。
  7、绝色牡丹失传记
  清朝光绪年间,曹州府赵楼村有位花农叫赵需俭,人送外号“花仙”。由于连年兵荒马乱,“花仙”的亲人死的死,亡的亡,只剩下儿媳妇绿叶和小孙子秧孩了,一家三口靠卖花过日子。“花仙”栽花有一手绝活儿,培育了一种绝色牡丹,名叫“五彩祥云”。
  “五彩祥云”每棵花开六朵,朵大如盘,娇艳欲滴,周围五朵,五色斑斓,红的艳若蒸霞,白的皓如冰雪,黄的清莹透明,蓝的素洁淡雅,粉的娇嫩妩媚,五朵花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中间那朵五色花。这朵五色花格外逗人喜爱,它形似皇冠,立于众花之上,最妙的是它的花瓣偏向哪朵就和哪朵花的颜色一样。每当谷雨时节,“五彩祥云”展蕊怒放,五彩缤纷,远远望去,恰似五朵彩云落在碧波绿涛之间。
  桌子有腿不会走,声名无脚传九州。曹州府开出了绝色牡丹“五彩祥云”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皇城帝王家。
  光绪闻听大喜,修缮颐和园正需大批名花佳卉,立刻下了一道圣旨,宣“花仙”带上“五彩祥云”进京种花。
  “花仙”不敢怠慢,包好花根,一家三口,马不停蹄,奔赴京城。
  谁知,这一年北京的气候异常,刚过秋分,已寒流滚滚,冷风嗖嗖,地冻得像石头,没法破土栽种,便令人禀告皇上。光绪降旨,宣召“花仙”。
  “花仙”战战兢兢走上金殿,光绪眼前猛地一亮,近日的忧愁,往昔的烦恼,不觉一扫而光。但见这位“花仙”童颜鹤发,胡须飘洒,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颇有仙风道骨之气概。光绪大喜,心想:文有文星,武有武将,花有花仙,这岂不是理所当然!文官武将能入朝为官,“花仙” 为何不能?对,光绪把手往大腿上一拍,道:“老人家,啊,'花仙'!朕要在朝中为你安上一席之地,让你收徒授艺,著书立说,让'五彩祥云'开满颐和园,开满大江两岸。”光绪说着站起身来,挥手朗声道,“就让这美丽的'五彩祥云'来美化朕的万里河山吧!”光绪坐下喝几口香茶,激动的情绪才慢慢平静下来,“不过,今年气候异常,天寒地冻,无法栽种,'花仙'你看咋办好呢?”“花仙”见问忙匍匐在地答道:“北京若要栽花,需等明年春天。广州天暖,我先下广州,租田栽种,培育出更多的'五彩祥云',明年秋后再把育好的秧苗运回北京。请皇上派人在颐和园中选那向阳的良田,翻深耕匀,再掺上点沙土,待运回秧苗立即栽下,经过一冬的培育,来春便能开花了! ” “好,就按你说的办。秋天朕派人去运花秧就是。”
  第二天,光绪亲自派车马送“花仙” 一家出了京城。
  “花仙” 一家三口到广州,租下良田开始栽花。一家人全扑进地里去了,他们不分昼夜地干。秋天终于来临。“花仙”立刻捎信到北京,奇怪的是,光绪皇帝还没派人来运花秧,只稍来几句简单的口谕,大意是让“花仙”就地栽花,卖了花回家,关于颐和园栽花一事,只字没提。
  “花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说得好好的事,怎么变卦啦?皇上金口玉言,能说话不算数,莫不是朝中出了什么事?唉!别瞎操心啦,还是栽花要紧。
  栽呀,栽呀,栽花把“花仙”的腰都累弯啦;浇呀,浇呀,浇花把秧孩的脚都泡肿啦;剪呀,剪呀,剪枝把绿叶的手都磨破啦! “五彩祥云”叶旺了,含苞了…… 突然,在一个临近年关的傍晚,地里所有的花苞都同时开放了!哎呀呀,花儿真香啊,香飘十里之外;花儿真大啊,朵朵大得象伞盖;花儿真艳啊,艳得浓墨重彩。
  “花仙”喜得胡子翘,绿叶乐得眯眯笑,秧孩高兴得不知咋着好,又翻筋斗又蹦高儿。
  这天,府尹大人坐着轿,前呼后拥,威风凛凛,打这儿路过,忽然一股奇香涌进轿内,直冲肺腑,昏昏欲睡的府尹顿时心旷神怡,精神大振。他伸手掀开轿帘探头,不禁失声惊呼:“咦?天上的彩云咋都落这儿啦?”他忙叫停轿,走过去,方知是牡丹花儿开啦。啊,真美呀!每株花都是五种颜色,想必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彩祥云”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越看越眼馋,难怪皇帝老儿如此偏爱哩。可惜朝政混乱,七君子变法不成,统统被杀,光绪也被慈禧软禁在颐和园。嘿嘿,他老人家再也不能欣赏这绝色名花啦!倒是老爷我有福气,谁知老爷是属耙子的一搂。见了这种神奇的花,焉有不搂之理?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有职不愁没权,有权何愁没钱?老爷当官三五一^五年,攒下了银钱万贯,修好了深宅大院,虽说院中的名花异草倒也不少,可像这云朵儿似的鲜花,还真没有呐,把这些花儿搂巴搂巴弄回家去,往院中一栽,嘿嘿!我的院宅岂不成了神仙洞府啦?想到这里,这位“搂官”放开嗓子高喊:“喂,喂,有人吗?”“花仙”的儿媳绿叶正跪在地垄沟里,拿小铲给花松土呢,猛听地边有人高声喧哗,便直起腰来问:“谁呀?”“搂官” 顺着声音扭脸一看,顿时眼珠子都不会转动了,花美人更美,莫非天仙下凡了!
  “花仙”见状,急忙赶上前去:“老爷,有什么事跟我说。”连说了三遍,才把“搂官”的眼神从绿叶身上挪过来,他吃吃症症地问:“你是何人呢?”旁边抬轿的说:“ 他就是'花仙’! ” “搂官”听了,瞅一眼“花仙”,慢声慢语地说:“噢,你就是 '花仙'啊!你这花儿,老爷我全买了! ” “花仙”忙说:“不中,不中,这是给皇上栽的。”“搂官”眼珠一瞪,说:“胡说八道,你以为老爷我光吃干饭啥都不知道吗?皇上这会儿命都顾不过来,还有心赏花儿呀?怕老爷我不给钱是怎么着?老爷敬你栽花儿有两下,若是换了别人,哼哼,我才没空磨这份儿嘴皮儿呢!” “花仙”心想:还是少惹麻烦为好。便刨了几十株“五彩祥云”说:“这些花儿送给老爷吧,不用拿钱。”“搂官”两眼盯着绿叶说:
  “这花儿别人栽不好,就让这位娘子跟我去栽吧! ”“花仙”急忙说:“老爷,她不懂门儿,还是我去吧?”。“何劳您老人家大驾! ”“搂官”说着就去扯绿叶的胳膊。
  “啪啪”两声脆响,“搂官”挨了绿叶两个嘴巴。“搂官”恼羞成怒,捂着红肿的腮帮,大叫:“来人哪,给我捆上!”呼啦啦一下子围上来一群打手。“花仙”也恼了,迎上去,举拳蹬脚,拉开了马步,怒吼道:
  “不要命的就来吧!山东人不是好欺负的,没本事也不敢来闯世界!”那群人被这阵势吓住了,谁都知道山东大汉不好惹。他们虽然围住了 “花仙”,但没有一个敢伸手的。“搂官”歪心眼多,见这边围住了“花仙”,示意身后的几个人役将绿叶抓住,就往轿子里拉。“花仙”一见,急忙去救。打手们瞅准这个空儿,“哇呀呀”大叫着举棒挥刀全上去了。劈哩叭喳,稀哩呼啦,这一阵好打,只打得烟尘弥漫,天昏地暗,只打得人役们哭爹喊娘,没了人腔。俗话说好虎不架群狼,“花仙”虽有武功,但毕竟年过半百,身孤力单。混战中,头上挨了一闷棍,心窝又中了狠狠一脚。不到一个时辰,“花仙”渐觉支撑不住,头晕眼花,口喷鲜血,“扑通” 一声倒在地上。
  可怜一代“花仙”带着满身栽花的绝技,怀着一腔悲愤和冤屈,就这样悲惨地离开了人间。“花仙”死后,“搂官”带领人马,一哄而上,把“五彩祥云”劫掠一空。
  “花仙”的孙子秧孩,一大早进了城,等他回来,见爷爷咽了气,又听人说母亲碰死在府尹大门口了,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为了给爷爷和娘伸冤,小秧孩四处告状,却无一人替他做主。无奈只好到京城去告御状。谁知,他还没走到京城,便赶上瘟疫病死在路上。“花仙” 一家三口,惨死异乡,家破人亡,“五彩祥云”从此失传了。噩耗传进京城,光绪潸然泪下,痛心疾首,顿足捶胸,仰天长叹:“七君子死了,'花仙'也没了,多少人才毁于一旦……”。
  8、劫后复生丹炉焰
  相传,曹州牡丹乡一位花农王老汉,祖上几辈都以种花为业。到王老汉时,不仅建了个牡丹园,而且各色名品,样样俱全。每年谷雨后,牡丹盛开,王老汉花园门前总是门庭若市,赏花人络绎不绝。
  一天,曹州知府乘车前来赏花,见王家花园花团锦簇,腾霞耀金,便赞不绝口。知府门下有一个绰号叫长舌头的坏小子,见主子如此喜欢这里的牡丹,便献媚说:“如果把这里的牡丹栽到府衙后园里,您看如何呢?”
  知府点点头:“嗯,好!还是你想得周到。那——这件事你去办吧。”
  长舌头哈腰地说:“是,是,我一定尽力办好。”
  于是长舌头亲自率领一帮打手闯入花园,二话不说,就动手刨花。
  王老汉闻讯赶来,想要阻拦,但是年迈力衰,又哪里禁得住那帮打手的三拳两脚,早已躺在花园里动弹不得。王老汉怒冲冲地说:“强扭的瓜不甜,这个季节想栽牡丹,一棵也活不成。”
  长舌头终于带人强行刨了几百棵牡丹,献给主子,栽在府衙后花园。
  然而,第二年春天,栽上的牡丹不但不开花,反而一棵棵都枯萎了。知府责怪长舌头办事不力,长舌头想王老汉说过的话,不由得恼羞成怒,便来找王老汉算账。
  长舌头等手下人把王老汉叫来,劈头就问:“你那些牡丹,为什么不开花! 嗯?”
  王老汉笑着说:“牡丹是春花,春风吹,花更艳。衙门内寒冷如冬,春风吹不进,没有春天,牡丹怎么会开?何况又是抢走的!”
  长舌头听王老汉话中带刺,更是火冒三丈,“来人哪,把他的牡丹全部烧光! ” 他带来的人一拥而上,堆起干柴用大火烧掉了王家花园。王老汉眼看自己几辈人用心血育成的牡丹,霎那间化为灰烬,非常痛心。长舌头带人扬长而去。
  王老汉越想越伤心,便失声痛哭起来。
  没想到,王老汉的眼泪顿时化作倾盆大雨自天而降,扑灭了大火。谁知,那已被烧为灰烬的牡丹又一棵棵复活了,不多时又春色满园,朵朵牡丹花像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红彤彤的火焰。人们便给这种牡丹起了个名字,叫“丹炉焰”。
  9、聊斋志异•葛巾
  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而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作怀牡丹诗百绝。未几,花渐含苞,而资斧将匮。寻典春衣,流连忘返。一日,凌晨趋花所。则一女郎及老妪在焉。疑是贵家宅眷,遂遗返。幕而往,又见之,从容避去。微窥之,宫妆艳绝。眩迷之中,忽转一想:此必仙人,世上岂有此女子乎! 急返身而搜之,骤过假山,适与媪遇。女郎方坐石上,相顾失惊。妪以身嶂女,叱曰:“狂生何为!”生长跪曰:“娘子必是仙人! ”妪咄之曰:“如此亡言,自当絮送令尹!”生大惧。女郎微笑曰:“去之! ”过山而去。生返,复不能徒步,意女郎归告父兄,必有诟辱相加。偃卧空斋,自悔孟浪。窃幸女郎无怒容,或当不复置念。悔惧交集,终夜而病。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帖。回忆声容,转惧为想。如是三日,憔悴欲死。
  秉烛夜分,仆已熟眠。妪入,持瓯而进曰:“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鸩汤,其速饮!”生闻而骇,既而曰:“仆与娘子,夙无怨嫌,何至赐死?既为娘子手调,与其想思而病,不如仰药而死! ”遂引而尽之。妪笑,接瓯而去。生觉药气香冷,似非毒者。俄觉肺膈宽舒,头颅清爽,酣然睡去。既醒,红日满窗。试起,病若失,心益信其为仙。无可黃缘,但于无人时,仿佛其立处、坐处,虔拜而默祷之。一日,行去,忽于深树内,觌面遇女郎,幸无他人,大喜,投地。女郎近曳之,忽闻异香竟体,即以手握玉腕而起。指肤软腻,使人骨节欲酥。正欲有言,老妪忽至。女令隐身石后,南指曰:“夜以花梯度墙,四面红窗者,即妾居也。”匆匆遂去。生怅然,魂魄飞散,莫能知其所往。
  至夜,移梯登南甲,则垣下已有梯在,喜而下,果有红窗。室中闻敲棋声,伫立不敢复前,姑逾垣归。少间,再过之,子声犹繁。渐近窥之,则女郎与一素衣美人相对弈,老妪亦在坐,一婢侍焉。又返。凡三往复,漏已三催。生伏梯上,闻妪出云:“梯也,谁置此?”呼婢共移去之。生登垣,欲下无阶,恨悒而返。次夕复往,梯先设矣。幸寂无人,入,则女郎兀坐,若有思者。见生惊起,斜立含羞。生揖曰:“自分福薄,恐于天人无分,亦有今夕也! ”遂狎抱之。纤腰盈掬,吹气如兰,撑拒曰:“何遽尔!”生曰:“好事多磨,迟为鬼妒。”言未已,遥闻人语。女急曰:“玉版妹子来矣!君可姑伏床下。”
  生从之。无何,一女子入,笑曰:“败军之将,尚可复言战否?业已烹茗,敢邀为长夜之欢。”女郎辞以困惰。玉版固请之,女郎坚坐不行。玉版曰:“如此恋恋,岂藏有男子在室耶?”强拉出门而去。生出恨极,遂搜枕簟,冀一得其遗物。而室内并无香奁,惟床头有一水晶如意,上结紫巾,芳洁可爱。怀之,越垣归。自理衿袖。体香犹凝,倾慕益切。然因伏床之恐,遂有怀刑之惧,筹思不敢复往。但珍藏如意,以冀其寻。
  隔夕,女郎果至,笑曰:“妾向以君为君子,不知其为寇盗也。”生曰:“良有之。所以偶不君子者,第望其如意耳。” 乃揽体入怀,代解裙结。玉肌乍露,热香四流,偎抱之间,觉鼻息汗熏,无气不馥。因曰:“仆固意卿为仙人,今益知不妄。幸蒙垂盼,缘在三生。但恐杜兰香之下嫁,终成离恨耳。”女笑曰:“君虑亦过。妾不过离魂之倩女,偶为情动耳。此事宜要慎秘,恐是非之口。捏造黑白,君不能生翼,妾不能乘风,则祸离更惨于好别矣。”生然之,而终疑为仙,固诘姓氏。女曰:“既以妾为仙,仙人何必以姓名传。”问:“妪何人?”曰:“此桑姥。妾少时受其露覆,故不与婢辈同。”遂起,欲去。曰:“妾处耳目多,不可久羁,蹈隙当复来。”临别,索如意,曰:“此非妾物,乃玉版所遗。”问:“玉版为谁?”曰:
  “妾叔妹也。”付钩乃去。去后,衾枕皆染异香。从此三两夜辄一至。
  生惑之,不复思归。而囊橐既空,欲货马。女知之,曰:“君以妾故,泻囊质衣,情所不忍。又去代步,千余里将何以归?妾有私蓄,聊可助装。”生辞曰:
  “感卿情好,抚臆誓肌,不足论报。而又贪鄙,以耗卿财,何以为人乎!”女固强之,曰:“姑假君。”遂捉生臂至一桑树下,指一石,曰:“转之!”生从之。又拔头上簪,刺土数十下,又曰:“爬之。”生又从之。则瓮口已见。女探入,出白镪近五十余两。生把臂止之。不听,又出数十铤,生强分其半而后掩之。
  一夕,谓生曰:“近日微有浮言,势不可长,此不可不预谋也。”生惊曰:“且为奈何!小生素迂谨,今为卿故,如寡妇之失守,不复能逢主矣。一惟卿命,刀锯斧钺,亦所不遑顾耳!”女谋偕亡,命生先归,约会于洛。生治任旋里,拟先归而后迎之。比至,则女郎车适已至门。登堂朝家人,四领惊贺,而并不知其窃而逃也。生窃自危;女殊坦然,谓生曰:“无论千里外非逻察所及,即或知之,妾世家女,卓王孙当无如长卿何也。”生弟大器,年十七,女顾之曰:“是有慧根,前程尤胜于君。”完婚有期,妻忽夭殒。女曰:“妾妹玉版,君固尝窥见之,貌颇不恶,年亦相若,作夫妇可称佳偶。”生闻之笑,戏请作伐。女曰:“是亦何难。”生曰:“何术?”曰:“妹与妾最相善。两马驾轻车,费一妪之往返耳。”生恐前情发,不敢从其谋。女曰:“不妨。”即命桑妪遣车去。数日,至曹。将近里门,婢下车,使御者止而候于途,乘夜入里。良久,偕女子来,登车遂发。昏幕即宿车中,五更复行。女郎计其时日,使大器盛服而迎之。五十里许,乃相遇,御轮而归。鼓吹花烛,起拜成礼。由此兄弟皆得美妇,而家又日以富。一日,有大寇数十骑,突入第。生知有变,举家登楼。寇入,围楼。生俯问:
  “有仇否?”答云:“无仇。但有两事相求:一则闻两夫人世间所无,请赐一见;一则五十八人,各乞金五百。”聚薪楼下,为纵火计以胁之。生允其索金之请;寇不满志,欲焚楼,家人大恐。女欲与玉版下楼,止之不听。炫妆下阶,未尽者三级,谓寇曰:“我姊妹皆仙媛,暂时一履尘世,何畏寇盗!欲赐汝万金,恐汝不敢受也。”寇众一齐仰拜,喏声“不敢”。姊妹欲退,一寇曰:“此诈也!”女闻之,反身伫立,曰:“意欲何作,便早图之,尚未晚也。”诸寇相顾,默无一言。姊妹从容上楼而去。寇仰望无迹,哄然始散。
  后二年,九妹各举一子,始渐自言:
  “魏姓,母封曹国夫人。”生疑曹无魏姓世家,又且大姓失女,何得置之不问?未敢穷诘,而心窃怪之。遂托故复诣曹,入境谘访,世族并无魏姓。于是仍假馆旧主人。忽见壁上有赠曹国夫人诗,颇涉骇异,因诘主人。主人笑,即请往观曹夫人,至则牡丹一本,高与檐等。问所由名,则以此花为曹第一,故同人戏封之。'问其“何种”,曰:“葛巾紫也。”.愈骇,遂疑女为花妖。既归,不敢质言,但述赠夫人诗以觇之。女蹙然变色。遽出,呼玉版抱儿至。谓生曰:“三年前,感君见思,遂呈身相报。今见猜疑,何可复聚!”因与玉版皆举儿遥掷之,儿堕地并没。生方惊顾,则二女俱渺矣。悔恨不已。后数日,堕儿处生牡丹二株,一夜径尺,当年而花,一紫一白,朵大如盘,较寻常之葛巾、玉版,瓣尤繁碎。数年,茂荫成丛;移分他所,更变异种,莫能识其名。自此牡丹之盛,洛下无双焉。
  异史氏曰:“怀之专一,鬼神可通,偏反者亦不可谓无情也。少府寂寞,以花当夫人,况真能解语,何必力穷其原哉!惜常生之未达也!”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志

《菏泽牡丹志》

出版者:银河出版社

《菏泽牡丹志》是专业志,也是特产志,更是一部文化志。它的 诞生标志着我市牡丹研究发展到了 一个新阶段。 牡丹是我国的独特资源,也是全世界的名贵花卉。它花大色艳,芳香浓郁,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素有“花中之王”之美誉,象征着富贵、吉祥,向为国人所珍爱。早在公元七八世纪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后来,人们又以“国香”、“国貌”、“国艳”来歌颂牡丹。至明清时期,就有“以牡丹为国花” 之说。1994年12月23日,全国国花初选的结果之一,就是一国一花 为牡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