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334
颗粒名称: 现状
分类号: S685.11
页数: 3
页码: 9-11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牡丹种植得到重视。 50年代初,政府将分散在各户的牡丹作价归集体,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种植。主要种植区分布在赵楼、何楼、王梨庄、毛胡同、李集、洪庙等村庄。各村都成立了牡丹特产队,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一面收集老品种扩大种植,一面选育新品种。在销售上,药材公司对丹皮、白芍实行包购统销,解除了花农销售的后顾之忧,使牡丹很快发展起来。1956年,牡丹栽培面积增加到300余亩,品种达267个。:1966年达556亩,品种292个。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牡丹被视为“资产阶级的香花毒草”,因而种植缺少统一规划,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菏泽市委、市政府和牡丹区委、区政府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凭牡丹之优势,加大了对牡丹的生产投入,扩大了栽培面积,增加了花色品种,并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国际牡丹花会,使荷泽牡丹风靡全国乃至世界,“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进一步得到光大。
关键词: 牡丹 现状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牡丹种植得到重视。
  50年代初,政府将分散在各户的牡丹作价归集体,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种植。主要种植区分布在赵楼、何楼、王梨庄、毛胡同、李集、洪庙等村庄。各村都成立了牡丹特产队,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一面收集老品种扩大种植,一面选育新品种。在销售上,药材公司对丹皮、白芍实行包购统销,解除了花农销售的后顾之忧,使牡丹很快发展起来。1956年,牡丹栽培面积增加到300余亩,品种达267个。:1966年达556亩,品种292个。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牡丹被视为“资产阶级的香花毒草”,因而种植缺少统一规划,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菏泽市委、市政府和牡丹区委、区政府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凭牡丹之优势,加大了对牡丹的生产投入,扩大了栽培面积,增加了花色品种,并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国际牡丹花会,使荷泽牡丹风靡全国乃至世界,“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进一步得到光大。
  牡丹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81年,菏泽县赵楼公社(今牡丹区牡丹乡)以赵楼为中心,筹建千亩牡丹园。1982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菏泽,在牡丹园内听取汇报后指出:“要建设以牡丹为主的花园,让群众四季有花看。”随后,省政府拨款54万元,兴建了曹州牡丹园,面积一千一百多亩。至2002年,该园牡丹品种达八百多个,近一百七十万株,是自古以来世界上最大的牡丹园。在建设曹州牡丹园的同时,恢复了以松编动物造型为特色的“古今园”,新辟了曹州牡丹新老品种荟萃的“百花园”,两园牡丹种植面积分别为50亩和150亩。三园遥相辉映,美不胜收,成为荷泽牡丹集中观赏区的点睛之笔和必游之地。为把菏泽建成牡丹城,荷泽市把牡丹定为市花,并在市内兴建天香公园,面积369.3亩。在天香公园除了可欣赏牡丹外,还可以到动物岛一游。园内还新布置了各种新景观,可供游人观赏。90年代后,牡丹花区农户纷纷改粮种花,农家村前院后尽植牡丹,使牡丹栽培面积急遽扩大。2002年,全市牡丹栽培面积达八万余亩,是全世界最大的牡丹观赏、生产基地。
  花色品种逐年增多。1978年,荷泽牡丹品种已达300个。1982年,市内成立了牡丹研究会,开展对牡丹新品种的研究。1984年,全国著名的牡丹专家云集荷泽,对市内培育的46个新品种作了科学鉴定、命名,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曹州牡丹园根据花卉市场需要培养出的迎日红、紫兰魁、粉中冠等新品种有较强的抗逆、抗病性,并在东北三省安家落户,打破了“牡丹不过关”历史。杂交培育的凤丹红、凤丹粉等品种耐高温、耐潮湿,解决了长期困扰牡丹过江成活率低的难题。1986年,市内牡丹催花技术经专家鉴定”属国内外首创,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催花技术的纯熟、精湛,使“花开随人意,四季吐芬芳”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2002年2月,菏泽牡丹称雄首届全国牡丹花展,共荣获128枚奖牌中的86枚,其中分别夺得13枚金牌中的8枚,38枚银牌中的22枚,77枚铜牌中的56枚,菏泽牡丹获奖牌总数超过洛阳牡丹一倍多,从而再次验证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不争事实。是年,全市牡丹品种共有十大色系一千一百多个,位居世界之首。
  “牡丹之乡”名扬天下。为让世界了解荷泽牡丹,让荷泽牡丹走向世界,继而带动整个菏泽经济的发展,1992年4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举办了首届国际菏泽牡丹花会,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前十一届牡丹花会,共接待中外游客两千五百万人次,有五百多位省级以上领导人来荷泽视察,到会外宾五千多人次。每届花会都有大量中外记者来荷泽采访,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了解菏泽,宣传荷泽,极大地提高了荷泽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2001年,荷泽牡丹行销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一百多个大中城市,岀口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占据了国内市场的80%、国际市场的60%。作为市内的拳头产品,冬季催花牡丹在国内外市场上更是独具优势,占据了市场份额的90%以上。花会不仅提高了菏泽牡丹的知名度,也为菏泽的改革开放、扩大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前十一届牡丹花会,经济贸易成交额累计266亿元,签订利用外资合同236项,累计合同利用外资57353美元。来菏泽投资的客商也从过去仅有的港台地区迅速扩展到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意大利、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领域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四十多个行业门类。牡丹花会的举办,使“牡丹之乡”——菏泽,伴随着牡丹的花香,走出山东,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
  牡丹逢盛世,盛世喜牡丹。在当今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菏泽牡丹既面临着更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相信美甲天下的菏泽牡丹定会再创辉煌。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志

《菏泽牡丹志》

出版者:银河出版社

《菏泽牡丹志》是专业志,也是特产志,更是一部文化志。它的 诞生标志着我市牡丹研究发展到了 一个新阶段。 牡丹是我国的独特资源,也是全世界的名贵花卉。它花大色艳,芳香浓郁,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素有“花中之王”之美誉,象征着富贵、吉祥,向为国人所珍爱。早在公元七八世纪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后来,人们又以“国香”、“国貌”、“国艳”来歌颂牡丹。至明清时期,就有“以牡丹为国花” 之说。1994年12月23日,全国国花初选的结果之一,就是一国一花 为牡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