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 电力调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电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292
颗粒名称: 第七编 电力调度
分类号: F407.61
页数: 13
页码: 183-195
摘要: 菏泽地调是1970年10月建立起来的,到1983年6月各县开始建立县电力调度所,实行分级管理,除地调直接管辖的八个110千伏变电站,七个35千伏变电站和两个电厂外,其余的站、厂归所在县的调度所管理。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及时掌握菏泽地区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和安全情况,菏泽电业局于1982年4月20日建立了日调度碰头会议制度,听取汇报和研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 电力调度 电力工业

内容

第一章地区调度所的任务
  菏泽地区调度所,建于1970年10月,它既是生产单位,又是局的职能机构。其主要任务是:领导本系统的运行和操作,保证实现下列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本系统内发、供电设备能力,有计划地供应系统负荷的需要;
  (2)使整个系统安全运行和连续供电;
  (3)使系统在最经济运行方式下运行。地调的主要职责是:
  (1)编制和执行菏泽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2)对地调管辖内的设备进行操作管理;(3)对地调管辖内的设备编制检修计划,批准进行检修;
  (4)监视系统周波、指挥地调管辖范围的电压调整工作;
  (5)指挥系统事故处理,分析系统事故,制订提高系统安全运行的措施;
  (6)参加拟定系统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 (供电量、线损率、负荷率、力率及并网电厂的发电量、煤耗、厂用电等)和改进系统经济运行的措施;
  (7)参加编制电力分配计划,监视用电执行情况,严格控制按计刘指标用电;
  (8)对地调管辖范围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负责整定计算和运行管理;
   (9)对地调管辖范围的通讯及远动自动化设备负责运行和检修管理;
  (10)对电为系统远景规划和发展设计提出意见并参与审核工作,参加通讯和远动自动化规划编制工作;
  (11)组织或参加系统性反事故演习;
  (12)参加本系统的35千伏以上变电工程的验收投运工作。
  第二章负荷发展
  1958年菏泽建成第一个火力发电厂,菏泽城区负荷较小。1972年建成菏泽第二发电厂,菏泽城区负荷增到3000—4000千瓦。成武从1969年10月起由济宁电网供电,单县从1969年10月起由济宁电网供一部分公社,1971年又有徐州网供一部分公社。河南电网向曹县楼庄公社供少量负菏。1970年10月济宁一巨野一菏泽110千伏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菏泽、东明、定陶、鄄城、梁山、巨野主要由山东电网供电。1982年5月宁一
  成一菏线(成、单、曹)11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后,单县、成武,曹县改由菏泽电网供电(徐州网、河南网仍供少量电)。到1985年底菏泽电网已有两条110千伏主干线路向菏泽电网供电,负荷增长较快,比1980年增加一倍多(附表21)。
  随着电网有功、无功负荷的增长,根据山东电网的要求在加强电网有功负荷管理的同时,加强了电网无功负荷的管理。1982年制订了《菏泽电网无功电压管理办法》,建立了较完整的无功管理组织,对所有110千伏线路和110千伏变电站及用户提出了受电力率的要求,菏泽电网无功补偿设备的装设迅速发展。到1985年底系统无功补偿设备87372千乏,用户电容器为53837千乏,电力企业电容器3.3535千乏,局直供部分共35753千乏,其中用户电容器12114千乏,菏泽电网受电力率达到0.93,菏泽电网电压有了较大改善,电压合格率在90%以上,同时线损明显降低,提高了供电的经济性。
  第三章调度机构的健全与管辖范围
  菏泽地调是1970年10月建立起来的,到1983年6月各县开始建立县电力调度所,实行分级管理,除地调直接管辖的八个110千伏变电站,七个35千伏变电站和两个电厂外,其余的站、厂归所在县的调度所管理。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及时掌握菏泽地区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和安全情况,菏泽电业局于1982年4月20日建立了日调度碰头会议制度,听取汇报和研究解决问题,其发展和管辖范围在不同时期是:
  (1)1970年一1972年,地调设在菏泽110千伏变站的主控室内,负责人郭世森,管辖范围有菏泽、巨野、郓城3个110千伏变电站和定
  陶县城关,东明县陆圈两个35千伏变电站。
  (2)1973—1975年:地调设在菏泽供电所院内并由其代管,负责人李明进,管辖范围无变化。
  (3)1976—1980年6月:正式名为“菏泽电业局电力负荷调度所”,负责人为唐为贵。管辖范围:菏泽、、巨野、郓城、梁山四个110千伏变电站,定陶县城关,东明县陆圈,鄄城县罗庄3个35千伏变电站和菏泽第一发电厂5000千乏调相机。
  调度所下设:调度组、载波通讯组。
  (4)1980年7月至1983年底:改名为“菏泽电业局电力调度所”,党支部书记唐为贵,后来党支部副书记先后由高尚兴、杨浩经担任,主任由韩望之担任。管辖范围:菏泽、巨野、郓城、梁山、单县、成武、曹县、定陶八个110千伏变电站和菏泽市的高庄、沙土、王浩屯、黄
  岗、东明县陆圈、鄄城县罗庄六个35千伏变电站,菏泽城关变电站,及北郊开关站,菏泽发电厂,梁山发电厂。
  调度所下设:调度组、通讯组、载波组、远动组。
  (5)1984年底:仍名为“菏泽电业局电力调度所,党支部书记阎传印,主任刘兰生,副主任张宝生、毕云峰。其管辖范围无大变化,城关变改为35千伏变电站,梁山老电厂改为热电厂并网运行。
  (6)1983年底:改名为“菏泽电业局调度所”,庞绍军任党支部书记刘兰生任主任,毕云峰任副主任。其管辖范围增加了菏泽电网第一个220千伏变电站(即:巨野三里庙),菏泽地郊开关站按装了一台35千伏降压变,改名为北郊变电站。
  调度所下设:调度组、载波组、通讯组、自动化组。
  第四章通讯及调度自动化设备
  第一节有线通讯
  1975年前,从菏泽变电站到地调,装有一条10对音频电缆,依据工作需要,在1975年到1980年期间,将原10对音频电缆,改为28对音频电缆。新装DT—40型40门调度总机,1983年投运一台TGL—8型50门供电交换总机。1984年新调度楼安装一台HJ —905型200门自动交换总机,局机关各科室及有关单位实现了自动拨号通讯。同年在新调度楼安装一台DT—60型60门调度总机。1985年新上调度通讯电源一套,对通讯设备可以实行交直流不停电供电。同时又新上菏泽电业局调度楼至菏泽变电站14对HEQ252高频对称电缆一条,将菏泽变电站的载波机搬
  迁至调度楼,从而提高了电讯质量。
  菏泽电业局与山东省电力工业局的有线,通讯,是自1984年5月8日起至1989年5月8日止,租用邮电局专线一路,随时直通有关单位,联系比较方便。
  第二节电力载波通讯
  1970年首先开通了菏泽地调至济宁地调的高频载波通道,接着开通了菏泽地调至定陶县城关35千伏变电站的载波通道,实现了载波通讯。1971年开通了菏泽地调至巨野110千伏变电站及东明、鄄城两个35千伏变电站的载波通道。1976年开通了菏泽地调至梁山,郓城两个110千伏变电站载波通道。到1982年开通了菏泽地调至九个县中心变电站(梁山110千伏变、郓城110千伏变、巨野110千伏变、定陶110千伏变、曹县110千伏变,单县110千伏变、成武110千伏变、鄄城35千伏罗庄变、东明35千伏陆圈变)、梁山电厂。济宁地调、省中调的载波通道。到1984年局直各站除沙土变外也都用上了载波通讯。到年底菏泽电网建起了较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除沙土站外局直各站,各县110千伏变电站,并网电厂,济宁地调,省中调全部实现了载波通讯。
  1985年又开通了巨野三里庙220千伏变电站至菏泽地调、济宁电厂的载波通讯。
  第三节远动自动化设备
  1982年8月5日济宁电厂至菏泽地调投运S C—3C远动装置一套。
  1983年6月30日菏泽变电站至菏泽地调按装 SZy—2远动装置一套。
  1985年12月菏泽地调至成武变电站按装SC —3B远动装置两套。
  1985年12月菏泽地调至巨野220千伏三里庙
  变电站按装wyZ—ⅡⅢ远动装置一套,1986年1月24日已投入运行。
  1984年在新调度楼调度室,按装了上海新光显示仪器厂的成套调度设备,1985年正式投入运行,其自动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附:菏泽地区负荷发展表(21)菏泽地区负菏发展表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电业志

《菏泽地区电业志》

《菏泽地区电业志》,是《山东省电为工业志》的分志,又是《菏译地区简志》的专业志。该书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先横后纵,横排事类,纵述历史,纵横结合的原则,根据电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规律,把菏泽地区的电力建设,发、供、用电,电力调度,企业管理,组织机构,职工队伍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全面安排,突出重点,详近略远,分类归属,记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菏泽电业的基本状况,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辉煌成就,则详加记述,反映了专业特点,时代特点;基本达到了志书的要求。尽管该书还带有朴素性,尚欠文采,但它毕竟是菏泽地区第一部电业史志,既可保存文献史料,又可使你一卷在握,对菏泽电业的发生发展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借鉴决策,教育职工,启迪后人,将不无益处。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世森
相关人物
李明进
相关人物
唐为贵
相关人物
杨浩经
相关人物
韩望之
相关人物
阎传印
相关人物
刘兰生
相关人物
张宝生
相关人物
毕云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菏泽发电厂
相关机构
梁山发电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
成武县
相关地名
济宁市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
鄄城县
相关地名
定陶县
相关地名
东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