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发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电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277
颗粒名称: 第四编 发电
分类号: TM61
页数: 11
页码: 133-143
摘要: 建国初期的电力生产,由于都是小型柴油机发电,而且日生产一般是4—6小时,产量少,供电范围小;售电价格高,从1950年到1958年止,9年时间发电量共119.8万度,平均年发电量13.3万度,供电线路的长度,郓城、定陶、曹县、鄄城只有3.5华里。菏泽联合烟厂电力课规模较大,开始年生产电量3.5万度,到1957年、1958年增长到15万度、18万度,供电线路5条长度在10华里左右,主要供驻城机关、部队、学校、商店及少数居民照明。生产成本开始每千度八、九百元,逐步降到350元左右,售电电价由每度0.95元逐步下调到0.65元。供电方式有装表户、包灯户两种,但由于电压不稳,线路较长,电力不足,电灯红红的,群众俗言“菏泽马路不平,电灯不明。“
关键词: 发电类型 发电方式

内容

第一章建国初期的电力生产
  建国初期的电力生产,由于都是小型柴油机发电,而且日生产一般是4—6小时,产量少,供电范围小;售电价格高,从1950年到1958年止,9年时间发电量共119.8万度,平均年发电量13.3万度,供电线路的长度,郓城、定陶、曹县、鄄城只有3.5华里。菏泽联合烟厂电力课规模较大,开始年生产电量3.5万度,到1957年、1958年增长到15万度、18万度,供电线路5条长度在10华里左右,主要供驻城机关、部队、学校、商店及少数居民照明。生产成本开始每千度八、九百元,逐步降到350元左右,售电电价由每度0.95元逐步下调到0.65元。供电方式有装表户、包灯户两种,但由于电压不稳,线路较长,电力不足,电灯红红的,群众俗言“菏泽马路不平,电灯不明。“
  第二章火力发电厂的生产
  为便于综合记述全区电力生产情况,特编写自1950年起至1985年止共36年的电力生产数字如下:
  36年全区共发电量90226.5万度(附表11)
  三年恢复时期(1950—1352年)为10・5万度,
  “一 •五”期间(1953-1957年)为62万度,
  “二▪五期”期间(1958—1962)为1593.4万度,
  “调整时期”(1963—1965)为1776.9度,
  “三•五”期间(1966—1970年)为11891・3万度,
  “四•五”期间(1971—1975年)为20274万度,
  “五•五以“期间(1976—1980年)为27600.7万度,
   “六•五” 期间(1981—1985年)为27017.7万度,
  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十年发电量54618.4万度,占36年总发电量的60.5%,为前二十六年发电量的1.53倍。
  各发电厂的发电量是:菏泽一发电厂从1958年起到1980年停产止,23年共发电19425.3万度。调相机从1978年8月18已投入运行到19182年4月26日停机,共运行三年零八个月,输出无功电量8528万度,改善了菏泽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系统的电压质量,在满负荷运行时,一般比投产前电压提高2千伏左右,功率因数从0・71提高到0.9以上。菏泽二发电厂从和一电厂分开的1975年统计发电量,到1985年11年发电17105.5万度。梁山发电厂自1966年到1985年,20年发电33822.2万度。曹县发电厂,因缺几年的资料,1972年统计发电量,到1985年14年发电17227.1万度。1985年菏泽发电厂、梁山发电厂、曹县发电厂共运行3个机组,总容量11000千瓦,全年平均利用小时3619小时,比全省平均利用小时6771个小时少3152小时。全年总发电量5011.8万度,耗用原煤42429吨,实际标准煤耗量31944吨,发电标准煤耗(674克/度,1985年因曹县发电厂发生两次锅炉事故,以及在高溫季节电网负荷开放,菏泽、梁山两电厂间断停机,85年比1984年少发电400度左右。但从各厂自身的发展看,发电标准煤耗率和厂用电率都有大幅度降低,菏泽发电厂的发电标准煤耗689克/度,比1979年的735克/度降低了46克/度;梁山发电厂发电标准煤耗670克/度,比1970年的935克/度降低了265克/度;曹县发电厂发电标准煤耗率652克/度,比1974年的930克/度, 降低了278克/度。1985年的厂用电率,菏泽发电厂为7:23%,基本同于1979年的水平;梁山发电厂为8.18%,比197.3年的12,47%降低了.4.,29%;曹县发电厂为8.59%,比1974年的11.7%降低了3.11%。
  第三章设备维护、检修和技术改造
  坚持“安全第的生产方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设备维护检修,保证安全经济运行。曹县发电厂在196808月,1号发电机750千瓦正式投产后,由于该机制造质量去差,转速高(每分钟3000转,曾多次造成水冲击,虽经及时抢修维持生产,但极不符合安全经济运行要求,随于1971年报废,从菏泽调进750千瓦发电机一台,重新安装投产。该厂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菏学习大庆建立岗位责任制的经验,1976年从上而下发动群众,依靠职工的企业主人翁责任感,重新完善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电厂三大规程(检修、运行、安全)和十项制度,实行了车间和厂领导参加班前、班后会,及二、十四小时跟班制度。建立了“设备专责制”和“定期检查制度”,“设备专责制”就是把设备落实到人,每台设备挂牌、建卡、台台有人管,电气车间每台电动机、变压器、每条电缆、每只仪表都有卡片、产品规格型号、修理日期、更换部件、检修人员姓名、详细登记清楚,做到计划检修,定期检修。原定两年进行一次大修,近几年改为
  一年半一次大修,每季进行一次小修。每月坚持两次安全次检查八每天早上检修班长、、技术员、安全员巡视设备,听取运行意见,星期五进行安全活动日,由设备主任进行全面检查,全厂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查思想、查措施、查设备,发现事故苗头和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一时解决不了的列入计划限期解决,做到及时消灭设备缺陷和隐患,保持设备良好状态。重申并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颁布了工作票签发人、许可人、负责人名单,配齐接地线、绝缘靴、护目镜等安全用具。开展百日无事故竞赛活动,对于发生的事故,认真执行“三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并搞好职工技术培训,开展岗位练兵话动,进行技术问答,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全厂职工人人关心安全生产,极大限度地减少了设备事故。从1979年到1983年获得连续安全运行1026天的好成绩,1979年曾被山东省委、省革委命名为“大庆式企业”,水电部授于“全国电力工业大庆式企业。”
  菏泽第二发电厂,于1975年3月5、日,20吨的锅炉发生严重缺水造成锅炉水冷壁管烧红变形的重大事故,直接损失5000元。系当班值长、司炉、助手等三人,将锅炉缺水误判为满水所引起。事故发生后,地委、经委、电业局领导都十分重视,并决定由电业局副局长阴玉满协助电厂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召开各种会议,组织力量,以抢修锅炉为重点的对发电、机、炉、电、化主机设备全面大检修。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连续大干了20天,尤其锅炉班的30名同志,在厂部和生产组负责同志的带动及现场指挥下,连夜突击抢修。在高温50多度的炉膛中工作,不叫一声苦,出大力,流大汗,充分发挥了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终于实现了尽早检修好,早发电,多发
  电,把事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的愿望。
  菏泽一发电厂,在技术改造提高机组出力上曾有失败教训,也摸索到符合科学要求的经验。在1970年为满足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对负荷的要求,曾将4号机组1500千瓦,进行技术改造将出力提高到2250千瓦,但由于主观愿望不符合客观规律和技术要求,经过实践证明拼设备不能保持长久,提高出力行不通。但在严格掌握科学技术的条件下,机组是有潜力可挖的,经过多次试验,在发电机进风温度下降情况下,指进风温度25℃时静子电流185安培,转子电流155安培(力率0.8)4号机可负荷1550千瓦,750千瓦机组力率0.8时允许负荷780千瓦。
  附:菏泽地区1950—1985年发电量表(11)菏泽地区1950—1985年发电量表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电业志

《菏泽地区电业志》

《菏泽地区电业志》,是《山东省电为工业志》的分志,又是《菏译地区简志》的专业志。该书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先横后纵,横排事类,纵述历史,纵横结合的原则,根据电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规律,把菏泽地区的电力建设,发、供、用电,电力调度,企业管理,组织机构,职工队伍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全面安排,突出重点,详近略远,分类归属,记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菏泽电业的基本状况,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辉煌成就,则详加记述,反映了专业特点,时代特点;基本达到了志书的要求。尽管该书还带有朴素性,尚欠文采,但它毕竟是菏泽地区第一部电业史志,既可保存文献史料,又可使你一卷在握,对菏泽电业的发生发展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借鉴决策,教育职工,启迪后人,将不无益处。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联合烟厂
相关机构
菏泽一发电厂
相关机构
菏泽二发电厂
相关机构
梁山发电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
郓城县
相关地名
定陶县
相关地名
曹县
相关地名
鄄城县
相关地名
梁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