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电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254
颗粒名称: 第一编 概述
分类号: I044
页数: 11
页码: 1-11
摘要: 菏泽,人们常叫“曹州”,因曹州牡丹闻名中外,又盛称牡丹之乡。 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处东径114度45分至116度25分,北纬34度35分至35度58分之间,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140公里,面积1295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8.5%。
关键词: 概述 概括

内容

第一章菏泽地区概况
  菏泽,人们常叫“曹州”,因曹州牡丹闻名中外,又盛称牡丹之乡。
  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处东径114度45分至116度25分,北纬34度35分至35度58分之间,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140公里,面积1295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8.5%。南面、东南面与江苏、安徽、河南为邻,东面、北面与省內的济宁、泰安、聊城等地、市相连;南临陇海铁路,中有济(宁)菏(泽)、菏(泽)新(乡)铁路贯通巨野、菏泽、东明三县、市,北有黄河流经东明、菏泽、鄄城、郓城、梁山五县、市,为鲁西南古今战略要地。行政建制一市、九县八即:菏泽市、曹县、东明、单县、成武、定陶、巨野梁山、郓城、鄄城。总人口749.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92万人,农业人口706.38万人,总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7%。现有土地2010.4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535万亩。地形属华北平原。平原约占97.57%,山丘约占0.28%,水面约占2.15%。气候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3.5度至13.9度之间,极端温度最高为摄氏43.7度,最低摄氏零下20.6度。无霜期一般为200—215天。境内主导风向是南北两个风向,频率多在10%以上。偏北风一般为冬季风,偏南风一般为夏季风。累年平均降水量611.8至711毫米,宜于农作物生长。善良勤劳的人民,多从事种植业,兼营牧、副、工、渔业,近几年发展了一些专业户。出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花生为主,鲁西南大黄牛、青山羊亦闻名遐迩,为重要外贸产品。但在旧社会由于帝、封、官长期压迫和剥削,农作物产量不高,林、牧、副、渔不兴旺,工业底子薄,基础差,电力事业起步晚,发展慢。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章菏泽地区电业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德帝国主义十九世纪入侵山东后,推行殖民统治,从政治、经济上进行残酷的压迫和掠夺,德人朴尔斯曼为获取超额利润,于1889年在青岛办电,英、日帝国主义者和国内民族资本家,相继在交通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经营电业。菏泽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直到1931年,有识之士才引进电力工业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新旧不同的两个社会制度,50多年的时间,有两个显著的本质不同点,一是在旧社会电力事业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为学校和官府当局或私人所办,以自己方便和盈利为目的,且屡受挫折和倒闭的苦难。二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电力事业,是社会主义企业,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为目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节电业起源
  菏泽地区电业,起源于1931年(民国二十年),山东省立菏泽第六中学(今菏泽一中)校长刘培元,曹县职业补习学校校长王伯仁,在校内办电照明,比青岛市的电业起源晚33年,比济南市的电业起源晚26年。到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八年的时间,先后在菏泽、曹县、郓城有七家办电,规模很小,总共有柴油机10台266马力,发电机10台188千瓦,有三家因经营亏本倒闭,四家因日军入侵被迫停办,从此直至1949年菏泽地区成为电业空白区。(附表1)
  第二节电业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都重视有计划地发展电力工业,以增加扩大发电设备能力,建设和延伸电网,办好社会主义的电力企业,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电力不断增长的需求。自1950年各县开始办小规模的柴(汽)油机发电厂,或在其他工厂建附属车间(组)。1950年菏泽地委、菏泽专署办虹光电厂,单县动力加工厂附设发电组。1952年曹县棉油加工厂开始办电。1953年定陶轧油厂开始办电(1950—1952年曾有个15千瓦的发电厂,不久即停)。1957年鄄城电,厂建成开始发电。1958年梁山联合动力加工厂,和郓城联合厂、东明机械厂的电力车间开始投产八成武发电厂,巨野发电厂建成投产。到1965年全区总共安裝柴油机17台,容量2499马力,发电机17台容量1429.5千瓦,发电自用后,外送供机关、部队、学校、少数居民用户照明。
  自1958年起,有重点地建设小型火力发电厂。菏泽发电厂于1958年开始建设,到1959年1月1号机组750千瓦正式运行。梁山发电厂1960年开建,因1962年缓建,到1966年续建后于6月15日号机组750千瓦正式运行。曹县发电厂1967年开建,到1968年8月1号机组750千瓦正式运行。又分别在1972、1980年建成了菏泽第二发电厂、梁山、发电东厂,五个发电厂共安装13台机组,总容量21350千瓦。到1985年,除一报废和停运者外,尚有运行机组3台,11000千瓦,年发电量5011.8万度,分别占全省500千瓦以上电厂总装机容量的0.25%,占全省发电量的0.19%。
  1967年开始,菏泽地区电网开始建设成武、单县首先于1969年建成35千伏输变电工程,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菏泽地区革委会于1967年4月开始筹建济一巨一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970年10月建成运行。到1985年底,全区10个市、县,均建成了35千伏输变电工程,除鄄城外都有了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三里庙220千伏变电站也已竣工。共有公用变电站51座,安装35千伏及以上变压器57台,容量402600千伏安,占全省变压器容量1525.47万千伏安的2.63%;共架设35千伏及以上线路54条;长度1076.2公里,占全省线路长度21377公里的5%。“六五”期间安装变压器容量315200千伏安,占总容量的78.29%;架设线路长度517.7公里,占总长度的47.59%。全区架设6-10千伏线路6105.3公里,低压线路8923.4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容量565029千伏安,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高低压供电的菏泽地区电网。
  随着电力建设规模的扩大,售电量,不断增加,1985年售电量达43800.9万度。“六、.五”期间共售电179984.3万度,为“五、五”’期间的1.59倍。供电范围,从建国初期的县城照明发展为全区城乡各行各业全面用电。工业由几家小卷烟厂、农具制造厂、酒厂等发展为八大行业,近二、三年新兴了石油工业。农业由1958年的几个城郊农业队用电发展为全区90%以上的乡镇,大面积的农田排灌,乡、镇村办企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由单纯照明、发展为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电冰箱、电烤箱、电褥子等等多种家用电器设备。电力在菏泽地区生产、技术和人们生活领域里的广泛利用3不断地改变着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按1980年不变价格,1985年工业总产值已达186763万元,比1975年的37629万元,增长3.96倍;农业总产值295826万元,比1975年的122216万元增长1.42倍,人民生活水平已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菏泽地区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缩小着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显示出电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要“先行”的重要性。
   同时,在电力事业发展中,培养锻练了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都较好的电力专业队伍。
  他们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业务指导思想,在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方便用户,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和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为四化建设和振兴菏泽经济作出贡献。
  附:菏泽地区1931—1938年先后办电单位表(1)
  菏泽地区1931—1938年先后办电单位表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电业志

《菏泽地区电业志》

《菏泽地区电业志》,是《山东省电为工业志》的分志,又是《菏译地区简志》的专业志。该书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先横后纵,横排事类,纵述历史,纵横结合的原则,根据电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规律,把菏泽地区的电力建设,发、供、用电,电力调度,企业管理,组织机构,职工队伍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全面安排,突出重点,详近略远,分类归属,记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菏泽电业的基本状况,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辉煌成就,则详加记述,反映了专业特点,时代特点;基本达到了志书的要求。尽管该书还带有朴素性,尚欠文采,但它毕竟是菏泽地区第一部电业史志,既可保存文献史料,又可使你一卷在握,对菏泽电业的发生发展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借鉴决策,教育职工,启迪后人,将不无益处。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培元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菏泽第六中学
相关机构
郓城联合厂
相关机构
东明机械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曹县
相关地名
郓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