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药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09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中药经营
分类号: K826.252
页数: 8
页码: 129-136
摘要: 1949年菏泽医药总社建立时,仅经营数十种一般药材,贵重药材更少。1952年经营中药材406种。中成药7种,有一把抓、龟板胶、琥珀羔、清凉散、光明散、福字胶等,有药刀、戡子、针灸针3种药械。1954年至1956年期间,医药专业机构下伸,各县相继建立了药材机构,国营医药商业迅速发展,经营品种扩大,数量增多,全区主渠道经营批发业务的局面逐步形成。
关键词: 医药商业 中药经营

内容

1949年菏泽医药总社建立时,仅经营数十种一般药材,贵重药材更少。1952年经营中药材406种。中成药7种,有一把抓、龟板胶、琥珀羔、清凉散、光明散、福字胶等,有药刀、戡子、针灸针3种药械。1954年至1956年期间,医药专业机构下伸,各县相继建立了药材机构,国营医药商业迅速发展,经营品种扩大,数量增多,全区主渠道经营批发业务的局面逐步形成。
  1958年至1970年期间,菏泽药材站经营中药材600多种,中成药200余种,县公司经营中药材500种左右,中成药100种左右,梁山县公司经营中成药近200种。
  1979年,菏泽药材站开始制订“经营目录”、“库存定额”。在单县药材公司搞试点,并在单县召开了全区药林系统现场会议,1981年全面展开,药材站、县公司、经营组相继制订出
  "经营目录”、“库存定额”。1982年,菏泽药材站经营中药材656种,中成药354种。1985年经营中药林675种,因成药新品种、新剂型有较大发展,由过去经营防治型品种为主,向康复保健、滋补营养,抗衰老等品种方面发展,1985年菏泽药材站经营中成药442种,比1982年增加44%。成药经营上升幅度较大的单县药材公司,1985年经营373种,比
  1982年增加84%。1982年县药材公司平均经营中药材541种,中成药216种。定陶县经营中药材611种,中成药
  281种为最多。成武县经营中药材449种,中成药165种为最少。定陶与成武两个县公司,地理环境、人口、医疗条件、购买力水平等条件,基本相同,定陶县公司因摆布合理,1981年至1983年纯销售额850.7万元,纯利润20.9万元,而成武县公司1981年至1983年纯销售额642.2万元,利润14.35万元。
  第二节商品购进
  建国后至1985年,中药材和成药的购进,由地产品收购与区外、省内外调入两部分组成,中药材调入稳步增长,地产药材收购扩大。
  一、地产药材收购
  建国前,私营药店,据自己所需,收少量土产药材,个别的批发商,收部分土产到外地换货,群众卖药非常困难。建国后,国营企业就把中药材收购作为一项正常业务来抓。地区公司和各县公司 均设收购门市,固定专人负责。随着药材生产面积的扩大,收购量 也逐步增加,1 9 5 6年收购2 6万公斤,1 9 6 6年收购130 万公斤,为1 9 5 6年的5倍。1 9 7 7年收购量增至2 5 4万公 斤,为1 9 5 6年的9 . 7倍。1 9 7 8年后,收购量比较稳定,每 年收购量平均达8 0万公斤。自1956年至1985年共收购 3 B 7 3万公斤,投放资金9 1 2 9万元。
  。1 9 7 4年以前凡属种药专业队生产的,采取全部收购的方 法。1 9 7 5年,开始执行产购合同,生产面积和交售数量,不得 超过合同数的1 0%。
  为疏通渠道、方便群众交售,利用供销社点多面广的有利条 件,自1 9 6 4年至1 9 7 8年间,均委托供销社代购,药材部门 付给家种药材5%,野生药材1 0一一1 5%的手续费,使群众售 药不出社。1 9 7 8年后,改为野生药材委托供销社代购,家种药 材由药材部门直接收购。
  严格执行收购价格及奖售政策。.药材部门不断派人到供销社进 行指导帮助,在收购季节前,每年都召开1一一2次供销社收购员 会议,交待收购政策和规格质量标准。自1 9 6 0年开始收购药材 奖励小百货,1 9 6 2年,按国家规定的奖售标准,对计奖品种的 粮食、布票、化肥等均按收购单据,直接兑现。
  二、省内外调入
  1 9 4 9年至1 9 5 5年,是国营和私营批发业务并存时期, 地区国营药林专业机构,是以供应菏泽县为主,中药材进货渠道主 要从广州、郑州、亳县、上海等地的私营中药货栈采购,中成药购进甚少。1957年仝区中药调入总值135.8万元,其中省外调入79.9万元,成药调入11.8万元,采购渠道遍及全国,中药材直接从川、广、云、贵、东北、西北等主要产区和中药历史传统集散地樟树、百泉、安国等地的国营二、三级单位调入,中成药自1970年开始生产部分品种外,大宗产品主要由京、津、沪、穗等大中城市调入,编造的购进计划受商品流转计划的制约,按计划组织购进和地产品收购,购进计划符合市场的需要,1957年总销售281-8万元,库存197.2万元,结构较为合理。
  1959年,受“走遍队,串遍乡,所有药材全收光”,和推广蒸气疗法的影响,从省外调进木通、鸡血藤等10余万公斤,和地产收购的苏稽、茅根、蛭站等大批药材,使购进计为失去制约,出现盲目性,库存结构严重失调。1960年,全区购进477万元,总销售312.4万元,库存553-6万元。1962年总结了经验教训,恢复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严格实行经济核算,荷泽药材站购进计划的编制,由业务科牵头,提出草稿,召集进货员、采购员、制票员、记帐员、保管员等五员会议,研究确定购进计划,采购人员严格按计划组织进货,全区购销存结构,逐步得到调整。1964年全区购进183.9万元,总销售272.8万元,库存135.8万元,1965年购进89.8万元,总销售
  185.2万元,库存118万元,进销存基本平衡。1966年至
  1976年,地产品盲目生产,收购量剧增,购进计划失去制约,购、销、存严重失调的局面重演。1970年,总购进1295万元,其中地产药材609-1万元,总销售1065万元,库存1028.7万元。1972年,地产药材白芍,按合同收购429万公斤后,社会上仍有很大存量,1975年10月经商业部拨专款800万元,又收购计划外白芍421万公斤,除调出部分外,
  1975年底菏泽药材站库存白芍792万公斤,占用资金1532.「23万元,为全区中药材库存的70%。
  1976年,全区总购进1422.5万元,其中地产药材465.3万元,总销售1259.9万元,库存高达2364.6万元。
  1978年,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深入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恢复健全,“以需定产”(包括进货),注意调查研究,分析商品信息,加强进货工作,使购、销、存结构摆布合理,1980年,全区总购进1005.6万元,总销售1364万元,.库存1755.6万元。1985年,总购进1219・5万元,总销售1629.1万元,库存1111万元。
  第三节商品销售
  一、调拨供应
  1、供应区划
  医药的供应区划,是随着行政区划的改变,调整供应关系,1962年菏地区所辖荷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鄆城、梁山揺城九个县,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省菏泽地区共10个县药材公司。1960年至1962年兼二级批发,1963年至1969年上半年,由济宁站供应,『969年下半年,菏泽药材站二级批发恢复,所辖10个县市药材公司的业务,均由菏泽站直接供应。2、区内调拨
  1957年至1962年的供应办法,是按季度召开供应会议。季中1--2次补货会议,满足的品种可自行选购,紧缺品种
  是按照人口占70%,销售额占30%的比例,求出各县的综合分配率,进行分配,按与县药材公司签订的业务合同,组织调拨供应。除少数中管二类中药材实行平衡分配调拨外,不作硬性分配。
  1957年,中药调拨为84.48万元,其中成药为13.59万元,1960年为243-1万元,其中成药106.1万元,
  1970年为288.6万元,其中成药85-6万元,1980年为634万元,其中成药141・3万元,1981年,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进货渠道发生了变化。县药材公司为增加经济效益,直接从区外、省内外进货增多,中成药尤为明显,在系统外销售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区内调拨供应下降,1985年区内中药调拨为539・8万元,其中成药为238万元,比1980年下降15%。
  3, 区外与地产品调拨
  区外调拨供应,是随着菏泽地区中药材中成药生产的发展,收购扩大,品种数量增多,调拨金额迅速增长,为省内外市场需要提供了大批的商品,调出的地产药材有苏子、丹参、桔梗、白芍、丹皮、红花、山药、怀牛膝、草决明、生地、麦冬、附子、荆芥、枸杞、茨实米、槐米、槐花、桑皮、玫瑰花、蝉蜕、杳附、茅根、芦根等品种。调出的中成药品种有新六味地黄丸、山楂丸、银翘解毒丸、片、灵芝精,缨儿素等。在区外调拨金额中地产药林,中成药约占80%以上。1957年调出80.4万元,1965年调出79.5万元,1970年调出708.2万元,1975年调出1363万元,1980年调出477.5万元,1985年调出713万元。
  4、出口
  出口供应品种、数量、金额由少到多,逐步扩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开放、搞活的新形势,经常派人主动向上海、青岛、天津和当地外贸部门加强联系,了解国外市场需求品种及国内资源的信息,出口的主要中药材品种有白芍、丹皮、红花、草决明、山药、芡实米、槐米等。出口金额1980年145・8万元,1981年107・8万元。
  由于出口业务的扩大,增加了利润积累,又换回了砂仁、紫叩、白叩、乳香、没药、牛黄、血竭花、沉香、槟榔、大海、檀香、西红花、羚羊角、犀角、蛤娇等紧缺品种。
  二、三级批发
  1956年各县普遍建立了医药专业机构-中新药经理部,
  对医疗单位批发供应。
  1951年医药总社仅销售13.87万元(包括西药少数金额),1957年全区共销售232万元,其中药材201.8万元,1961年销售412-8万元,其中药材270・4万元,1962年至1965年期间,销售曾一度下降,1965年全区共销售185.2万元,比1957年下降20%,其原因是西药生产供应扩大,自然灾害的影响、群众购买力低。
  从1966年至1976年,全区中药材的销售是逐渐回升,1976年中药材共销售435・4万元,等于1957年的2・2倍,中成药销售201・5万元,等于1975年的6-67倍。1985年销售1161.5万元,等于1957年的5倍,其中药材销售617.8万元,等于1957年的3倍,中成药销售543-6万元,等于1957年的16倍。
  中药、成药销售比重发生变化,中药材由1957年占87%,1985年占53%;中成药由1957年占13%,1985年占4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菏泽地区医药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的记述荷泽地区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能服务当代,惠及后世。本志上限起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下止于1985年底,个 别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