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医药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074
颗粒名称: 第五篇 医药工业
分类号: TQ619.752
页数: 23
页码: 93-115
摘要: 菏泽地区中成药加工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据1977年巨野县红土山挖掘的西汉昌邑哀王刘髀墓出土文物中,有制药工具药匙、杵、臼、擂盘、擂石、药丸等,证明当时宫廷内即有制做中药丸的工艺和设备。较大的药店多是前店后厂,制做部分成药,以增强竞争能力。
关键词: 医药工业 医药制作

内容

菏泽地区中成药加工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据1977年巨野县红土山挖掘的西汉昌邑哀王刘髀墓出土文物中,有制药工具药匙、杵、臼、擂盘、擂石、药丸等,证明当时宫廷内即有制做中药丸的工艺和设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营药商形成,有的药店用祖传秘方制作成药,谋取专利。较大的药店多是前店后厂,制做部分成药,以增强竞争能力。1896年开业的单县怀济堂,生产附子理中丸,天王补心丹、藿香正气丸、神仙一把抓、万灵丹、槐角丸、金不换膏药、拨云散、清凉散等78个品种。有的药店大都是自己配制少量成药,供应市场。
  建国前,初具规模的中成药加工厂,是郓城县丁庄义和永药店成药加工厂。
  义和永药店,建于1891年,由丁怀义经营、1897年丁曾聘请在北京同仁堂任过坐堂医生的幹廷贞为坐堂医生,幹廷贞有秘抄《颐世方书》一本,幹即査抄《颐世方书》赠丁,此书记述了330余个配方和制作工艺,丁怀义又搜集民间验方28例,附于书后,1937年,义和永药店为了扩大业务,增强竞争能力,从河南省禹州(禹县)聘请了张惠海为技师,雇工5人,于1937年在丁庄办起了加工厂。以《颐世方书》的配方,制作工艺为依据,手工操作,两年间先后加工出300余种,并于郓城县泮渡镇开设中成药门市专销中成药。1938年日军侵占郓城县时,义和永药店遭抢劫,资金殆尽,1939年倒闭。
  中国药材公司山东省菏泽批发站于1958年建起了小型中成药加工厂,生产19个品种。在此基础上于1960年组建荷泽制药厂,除生产部分中成药外,并生产西药酊、水、油、膏、大液体等品种。后因水质差,工艺设备落后,造成亏损,1964年下马。
  1958年,各县药材公司也先后办起了小型加工厂,因设备简陋、原料不足,均于1962年停产。
  1964年菏泽制药厂停产后,其维修车间移交卫生部门,组成菏泽医疗器械修配厂。
  1971年5月,菏泽制药厂建立,是全民所有制企业。1971年11月,东明制药厂建立,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4年,随着医药经营体制改革,菏泽制药厂、东明药制厂、菏泽医疗器械修配厂,归属菏泽医药公司统一管理。1985年有职工551人,生产原料药7种,西药制剂30种,中成药43种,器械5种,共85个品种,年产值615.1万元。
  系统外药厂有菏泽市灵芝精厂,原为菏泽二中校办工厂,
  1984年改为菏泽市教育局,工业局联合经营。荷涕生化制药厂隶属菏择地区商业局,属全民生化药厂。菏泽健民中药厂隶属菏泽军分区后勤部。三个厂共生产17个品种,生物药5种,中成药12种,1985年共有职工275人,年产值154.3万元。
  菏泽地区医药工业起步较晚,基础差。自1971年菏泽、东明两个药厂建立后,才开始生产西药,由手工操作发展成机械化操作,填补了菏泽医药工业的空白。第一章药.厂
  第一节菏泽制药厂
  一、概况:
  菏泽制药厂建于1971年5月,由地区重工业局、商业局、.卫生局共同筹建,厂址原在菏泽市城内水洼街,1973年迁至菏泽市中华西路南侧,是全民所有制企业,1971年隶属地区重工业局领导,1975年隶属地区化工局,1979年隶属山东省医药公司,1984年2月隶属菏泽医药公司领导。全厂占地面积58.8亩,现有职工3.84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41人,,国家干部35人。有固定资产290万元,有大型机械131台,有大针剂、小针剂、抗菌素、中成药、动力维修5个车间,9个行政科室,是一个生产中成药、西药和原料药的综合性厂家。
  1971年建厂初,仅生产中成药,品种单一,1973年开始生产西药原料和针剂,现生产品种68种,1972年产值24万元,1985年产值493万元。1972年至1976年亏损3.6万元,1977年开始盈利,1983年产值.达536万元,利润45.9万元。1984年下半年医药市场变化,因生产品种单一,应变能力差,库存积压,利润下降,经过企业整顿,增强了企业活力,1985年产值493万元,利润17.5万元。
  1984年经山东省医药总公司颁发了《企业整顿合格证书》,领取了山东省卫生厅签发的《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书》。
  二、产品:
  中成药:1971年9月开始投产,因设备简陋,手工操作效率低。
  1973年扩建了中成药车间,购置了机械设备,改手工操作为半机械生产,生产品种每年随市场情况而变化,自1971年一一1985年共生产品种43种;有七制香附丸、万氏牛黄清心丸、木香顺气丸、止嗽青果丸、六君子丸、开胸顺气丸、六味地黄丸、四消丸、归脾丸、龙胆泻肝丸、平胃丸,曲麦积术丸、补心丸、补中益气丸、沉香化滞丸、安神补心丸、保和丸、杞菊地黄丸、附子理中丸、明目地黄丸、复方马钱子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香砂积术丸、梔子金花丸、柏子养心丸、健脾丸、通宣理肺丸、脑立清、逍遥丸、清眩丸、黄连上清丸、黄连养肝丸、舒肝丸、羚翘解毒丸、舒肝和胃丸、槐角丸、上清丸、新六味地黄丸、桔红丸、藿香正气丸。十全大补丸、大山楂丸。
  1973年开始生产篦麻油,1975年开始建小针剂车间,
  1976年百尔定注射液投产,1977年3月开始生产黄连素注射液,并建成大针剂车间,年生产能力为80-100万瓶,1979年庆大霉素原料车间投产,并开始生产庆大霉素注射液,1981年在山医大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丙谷胺”原料药与片剂。自1973年西药生产开始,至1985年生产品种有26种:
  原料药2种:硫酸庆大霉素、丙谷胺。
  小针剂6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苯甲醇、灭菌注射用水、百尔定注射液、黄连素注射液。
  大针剂4种: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片剂1种:丙谷胺片。
  糖浆7种:小儿止咳糖浆、止咳糖浆、杏仁止咳糖浆、远志糖浆、单糖浆、橙皮糖浆、枸缘酸维宁糖浆。
  酊水剂3种:甲紫溶液、汞臭红溶液、复方龙胆酊。
  其它3种:解热止痛散、茏麻油、芳香蘆麻油。
  三、产量与产值
  随着市场的变化,部分产品不能经常生产,中成药的产量1980年生产89万合,1983年最高产量181万合,1984年由包销转为自销,产量下降到69万合,1985年仅生产46.9万合。西药生产上升比较快,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由1980年的843万支,1984年上升到2165万支,1985年为1905万支,葡萄糖注射液及糖盐水,1980年生产37.9万瓶,1984年生产157万瓶,1985年生产117万瓶。产值从1972年投产年产值24万元,1975年西药生产投产后,产值逐年上升,总产值1975年78.5万元,1983年536万元,1984年略有下降,1985年产值为493.1万元。
  四、技术改造:
  1973年为扩大中成药生产,对中成药车间进行改造,投资10万元,建了新厂房,购置了机械设备,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产值由改造前1972年24万元,增至45万元,1975年年产量为80万合。
  1983年对抗菌素,车间进行改造,新上20吨三级发酵罐一座。1984年将每分20立方米空气压缩机,进行改造,将二级压缩改为一级压缩,增大供气量50%,使抗菌素的产量,由1982年的0.9吨,1984年上升到2.6吨。
  1985年,大针剂车间由于设备老化,影响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投资30万元,对厂房作了适当调整,并购进新的洗瓶机,灌装成套设备,减轻了劳动强度,产量由13万瓶上升到20万瓶。
  '五、科研:
  荷泽制药厂,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41人,其中医药专业的仓2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8人,1974年组成了新产品研制小组,于1978年建立了试验室,专门从事新产品的研制。
  1974年8月,组成以毛守仁、王献涛、冯士清三人为主的研制组,根据民间验方,研制成功了中药丸“七四八”,后改为
  “马前子丸”,经菏泽地区人民医院临床验证,本品对固齿生发,增加食欲有明显的效果。
  1976年,以技术人员徐学著为主,从三棵针中提取小葉碱,1977年3月试验成功。开始生产黄连素注射液,年产量在1000万支以上。
  1977年,技术人员李绪宾在“复方马前子丸”处方的基础上研制出口产品“金龙丹” 。1978年获山东省新产品科研三等奖。
  1981年,技术人员韩广金,在山东省医科大学的协助下,开始“丙谷胺”的研制。1982年获得成功,并试制成功丙谷胺片剂983年取得省卫生厅批准文号。菏泽制药厂1980年一1985年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菏泽制药厂1972年一1985年产值表
  单位,万元第二节东明制药厂
  一、概况
  东明制药厂位于东明县城南关,1971年11月建厂,隶属县计委,1972年隶属县工业局,1980年划归山东省医药公司由济宁医药分公司具体领导,1984年2月隶属菏泽医药公司,是集体所有制生产厂,厂区面积5712平方米,建筑面积2757平方米。1985年有正式职工144人,其中干部11人,技术人员7人,有固定资产41.8万元,设备资金30万元,流动资金33万元,设有9个科室,3个车间,正常生产小针剂4种,年产量2500万支,年产值110.7万元。
  二、产品:
  原料药:
  溴米那、止血敏、炎痛喜康,贝诺酯,蒽林。
  制剂:
  肝注射液,止血敏注射液,复方新诺明注射液,爱茂尔注射液、炎痛喜康片,蒽林软膏。
  三、科研:
  东明制药厂有科技人员7人,1984年建起了试验室。从1971年建厂,至1985年在技术人员夏祜的主持下,先后试制成功5种原料药和6种制剂。
  1、1978年初组成“溴米那”研制组,经反复试验,取得成功,1980年后不断改革合成工艺,使“溴米那”合成收率达25%,达到现日本、苏联规定的质量标准,填补了省内空白。1978年获菏泽地区科委先进科研奖。1980年爱茂尔注射液投产,年产1600多万支。
  2、1982年9月开始“止血敏”原料合成的试制,1983年止血敏注射液投产,1985年产253万支。
  3,1983年完成了“炎痛喜康”、“蒽林”原料合成新工艺,并试制成功,炎痛喜康片,蒽林软膏制剂。
  1983年对复方新诺明注射液进行试制,当年投产,年产159万支。
  4、1985年,试验室承担了“贝诺脂”合成新工艺的引进任务,“贝诺脂”合成收率平均为62%,比国内原工艺收率的45%——50%提高12%——17%,生产成本比原工艺降低18%以上。东明制药厂1972年一1985年产品产量表东明制药厂1972年一1985年产值表
  单位,万元第三节菏泽医疗器械修配厂
  一、概况:
  菏泽医疗器械修配厂,原是菏泽制药厂中的一个医疗器械维修组。1964年荷菏制药厂撤销,由医疗器械维修组改为荷泽医疗器械修配厂,隶属菏泽地区卫生局,厂址在荷泽南华路北街40号,有固定职工23名,1985年固定资产净值4.8万元,有滤油机一台,台钳一台,高压试验台一台,1980年医疗器械修配厂归山东省医疗器械公司管辖,具体由济宁医疗器兹分公司领导,1984年医疗器械修配厂属菏泽医药公司。
  二、维修项目:
  主要维修电冰箱、x光机、高压设备,以及医疗器械等项目;主要是为菏泽地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服务。1980年体制改革后,业务扩大,由为本区医疗单位服务,扩展到河南省商丘、开封、周口等地区。
  三、兼产品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修配业务的扩大,由原来的单项维修,逐步研制和生产了一些新产品。自1969年来,主要投产产品有针麻机,防护椅,养气罐推车及电冰箱,铅防护等。
  四、产值产量:
  由于当时人员少,技术落后,年产值仅2万元,到1969年虽然上了新项目针麻机,但产值仍较低,又上新产品防护椅,养气罐推车,1984年归菏泽医药公司领导,经济上自负盈亏,工作业务扩大,先后生产电冰箱16台,铅防护100余个,棉垫子90床,1985年产值12万元,利润1.4万元,为1964年的5倍。
  菏泽医疗器械修配厂1964年一1985年产值表
  单位:万元第四节系统外药厂
  一、菏泽市灵芝精厂
  (一 )概况;
  菏泽灵芝精厂,位于菏泽第二中学院内,原系校办工厂,建立于1969年,原名“九二O工厂”。1970年开始研制栽培人工训化灵芝,后又试制成功“泰山灵芝精”口服液。1973年更名为“菏泽二中制药厂”,1984年12月6日由菏泽市教育局与菏泽市工业局联合经营,更名为“菏泽市灵芝精厂”,生产栈桥牌泰山灵芝精。1985年设有4个科室,7个车间,人员73名,固定资产11.9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二)产品:
  1972年,生产灵芝精23247合,产值12.6万元,产品全部出口。1978年生产79559合,产值40.7万元,出口3.3万合,国内销售46559合,1985年产量114500合,较1972年增长14.9倍,产值55-6万元,较1972年增长4.4倍。
  二、菏泽生化制药厂
  (一)概况:
  菏泽生化制药厂,于1978年建厂,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地区商业局,1985年第二批产品通过山东省卫生厅验收合格,并颁发了药品生产许可证,全厂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生产车间3500平方米,仓库600平方米,各类生产设备52台,检测仪器32台,二吨锅炉2台,固定资产100万元,职工95人,其中大学毕业生6人,中等专业毕业生3人,设有8个股、室。生产品种5种,1985年产值50.7万元,利润4.1万元。
  (二)产品:
  胆汁片:1978年一1979年生产,产量分别为1.3万片。
  胎盘片:1978年产量为346万片,1985年产量2967万片,1982年产量最高达4303万片。
  肝宁片:1979年投产,1984年年产量1701万片,
  1985年下降为60万片。
  补肾宁片:1984年投产,1985年产量479万片。
  弹性酶胶囊:1985年研制成功批量生产。
  (三)科研:
  1、菏泽生化制药厂与山东省中医学院共同研制成功“补肾宁片”,1984年1月通过省卫生厅的审评鉴定,获1986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弹性酶胶囊:1985年研制成功,用于治疗高血脂症,防止动脉硬化新药,是省科委“六五”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获地区科委小试三等奖,1987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菏泽健民中药厂
  (一)概况:
  菏泽健民中药厂,原名菏泽军分区制药厂,1970年4月建厂,原为家属工厂,1982年转为大集体,隶属菏泽军分区后勤部,地址在菏泽八一大街军分区院内,建厂时有干部3人,家厲34人,只有1个车间,1972年上级借款3.5万元,至1985年有干部3人,技术人员2人,职工人数107人。生产
  11个品种,1985年产值48万元,利润13万元,固定资产17万元,流动资金18万元。
  二、产品:
  人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人参养荣丸,大山楂丸,柏子养心丸,保胎丸,白带丸,黄连养肝丸,明目养肝丸,十全大补丸,婴儿素(散)。
  主要品种婴儿(素)散,1985年产量57万打。菏泽市灵芝精厂1973年一1985年产值表菏泽生化制药厂1978年一1985年产值表菏泽健民中药厂1970年一1985年产值表第二章工业企业管理
  菏泽地区医药工业建厂时间晚,底子薄,管理水平差。于1978年、1980年、1982年进行了三次大的整顿,逐步推行了全面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经济核算等现代管理方法,贯彻了《药品法》、《药品规范》等法规文件,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管理状况得以改善。1984年9月,在行署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工业普查,按照上级的加强计划管理;搞好标准化;整顿原始记录;建立健全各种台帐;加强定量管理的五项要求,采取了条块结合,层层把关:建立四级审核制度,历经一年另三个月的时间,对直属三个厂进行整顿。1985年底验收,颁发了合格证书。工业普查,医药公司受到地区工业普查办公室的表扬。
  第一节计划管理
  自1971年建厂,在经济技术指标考核方面,除接受上级主管部门计划指导外,与医药部门签订的购、销合同为生产的主要依据,各药厂都设有专职计划统计员。1975年以前计划管理的基本形式为月计划,由企业主管部门按月下达,1976年各类计划除产值、产量外,增加了品种质量,成本、利润,劳动效率、资金等项目,1983年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考核项目又减为产值、产量,利税,销售四项指标。1984年归菏泽医药公司,年、季计划由公司下达。
   第二节生产管理
  各药厂生产管理由厂长或生产的负责人实施,逐步推行了定额管理办法,各厂成立了生产科(股),实行班组长、车间主任、生产科长、生产厂长四级分权管理制。生产科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和下达,劳动力的安排,生产资料的收集,组织生产调度,使各车间均衡的完成生产计划。厂级调度会每周一次,由厂长、生产科和中层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日调度会由生产科召集,安排每天的生产,车间调度会每周1一2次,分级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各厂都建有统计网,生产科设专职统计员,各车间都有统计人员,计数计量,编报统计报表。1978年后建立健全了定额,计量,原始记录等基础工作,设立台帐,统计工作趋向标准化、专业化。
  第三节质量管理
  药厂都设有质量管理科和中心化验室。菏泽药厂有专职质检人员22人,每个车间都设有专职质检员,班组有兼职质检员,形成了三级质量管理网。各药厂都建立了质量责任制,质量档案制,三级质量分析制,留样观察和定期走访用户的有关制度。
  东明制药厂于1974年建立了化验室,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控制,1981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成立了质检科,车间设专职质量检查员,班组设兼职质检员,质检科设有理化分析实验室,半无菌室留样室,建立产品质量台帐,使生产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
  第四节财务管理
  财务制度执行工业会计制度和核算办法;菏泽、东明制药厂,设有财会科,菏泽医疗器械配厂设有会计室0财务计划、按季、年编制上报,每到季末写出财务成果报告书,并定期写出重点产品成本分析报告。按季、月编报会计报表。
  经济核算从原材料的购进到消耗,从厂部到车间、班组,都有一套手续传递制度。以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和核算。
  资金管理: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自筹资金及银行借款、产品销售,在产品发出,待货款收回后,才作销售收入,坚持货出去,款回来,以加速资金周转。
  固定资产的购置与管理,每件单价在500元以上者,需要购置时,编报计划,上级批准,方能购买。设有固定资产帐,专人管理,按期进行盘点。
  专用基金管理:更新改造资金按6%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按30%提取。这两顶基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及设备更新改造,使用时编报计划,经主管部门批准。
  核算形式:实行二级核算,即厂部和车间,有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利税:菏泽、东明制药厂及菏泽医疗器械修配厂,自建厂到
  1985年共上缴利润211.9万元,其中菏泽制药厂155.3万元,东明制药厂55.2万元,菏泽医疗器械修配厂(1964年一一1985年)4.4万元。东明制药厂属集体企业,自建厂到1985年共上缴所得税35.31万元。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医药志

《菏泽地区医药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实事求是的记述荷泽地区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力求能服务当代,惠及后世。本志上限起于1368年(明洪武元年),下止于1985年底,个 别资料适当上溯或下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