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产科技与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02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水产科技与教育
分类号: F316.4
页数: 14
页码: 207-220
摘要: 菏泽地区水产学会成立于1982年12月26〜28日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水产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水产科学领域各学科的联合组织,是菏泽地区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团结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发挥学会人材优势,紧密结合水产生产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技术培训,提供咨询服务,为发展菏泽地区水产科学技术事业,促进水产科技战线出成果、出人材,加速水产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水产科技 水产教育

内容

第一节水产科技
  一、水产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
  (一)梁山县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
  1960年9月,梁山县水产局建立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配有科研人员3名。1963年11月5日研究所改为渔业技术推广站。
  期间主要进行了鲤、鲫、鲢、鳙鱼人工孵化技术研究及渔具渔法的总结推广工作。
  (二)菏泽地区水产学会
  菏泽地区水产学会成立于1982年12月26〜28日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水产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水产科学领域各学科的联合组织,是菏泽地区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团结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发挥学会人材优势,紧密结合水产生产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技术培训,提供咨询服务,为发展菏泽地区水产科学技术事业,促进水产科技战线出成果、出人材,加速水产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
  1.学会组织及机构设置
  在会员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学会的业务活动由理事会主持,理事会由7〜9人组成,一般任期3年.理事会设正副理事长,正副秘书长,下设专业组,负责开展各项专业活动。
  1982年12月28日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选举理事7人,理事长刘庆亚,副理事长石立业、燕金良,秘书长杜元京,副秘
  书长屠为公,理事刘珩
  学、王秀春。理事会下设养殖、科普两个专业组。
  养殖专业组:组长杜元京,副组长王秀春。
  科普专业组:组长屠为公,副组长刘珩学。
  1986年元月23日召开了1985年水产学会年会,改选了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7人增至9人.理事长黄先立,副理事长燕金良、杜元京、屠为公,理事刘珩学、王秀春、彭济悦,秘书长信思美,副秘书长晁明。
  2.会员
  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承认本会章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加入本会:
  (1)具有水产技术员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及有关院校生物学教师;
  (2)热心和积极支持本会工作,并从事有关水产生产、科研工作的领导干部;
  (3)本地区已加入山东水产学会的会员,即为本会会员。
  加入本会者须由本人申请,本会会员一人介绍或单位推荐,经理事会批准,并报地区科协备案。
  水产学会成立时,有成员39人,1983年为41人,1985年发展到54人,其中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13人,其他科技工作者27人。1989年达到6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4人,其他科技工作者39人。
  3.学术活动
  (1)学术年会和学术交流会1982〜1985年,学会共组织学术年会和学术交流会3次,征集论文、报告36篇,其中优秀论文10篇,有4篇在地区科协选编的水产学术交流论文上发表,有2篇于山东省水产学术交流会上交流。
  1986〜1990年,学会组织学术年会1次,征集论文、报告25篇,其中优秀论文15篇。经评定:3篇获学会一等奖,9篇获二等奖,7篇获三等奖.报经地区科协评定6篇,其中1篇获二等奖,其他均获三等奖。
  (2)技术考察1985年10月学会组织两批人员,分别去江苏、浙江和山东的微山、新泰考察"三网”养鱼情况。事后总结了典型单位先进经验。并将总结报告印发各有关单位,推动了全区"三网”养鱼的开展。1986年学会副理事长燕金良到深圳进行了渔业综合考察。
  (3)技术培训1983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菏泽地区水产学会和菏泽地区水产技术站联合举办第一期水产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各县(市)水产部门的非专业人员,国营渔场新工人,还有社队渔场及公社多办的同志共34人。
  培训期间学员学习了基础生物、鱼类学、池塘建设与改造、亲鱼培育、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成鱼养殖、鱼病防治、淡水捕捞,并进行了结网、补网实习.全部学员均达到养鱼三级技工水平。
  1935年年底,菏泽地区水产学会举办第二期水产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24人。
  1986年12月18〜20日,菏泽地区水产学会邀请山东省淡水研究所专家许昌光、陈昌昕、潘维喜、马荣棣及山东省水产学校讲师韩茂森前来讲学,全部会员都得到学习。1986〜1990年地区及各县市会员计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20次,受训人数6000多人。
  (4)科普活动学会根据生产需要,发动会员积极参加科普活动。至1985年底,会员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发表水产科普文章40余篇,编写了 "水产情况反映"、"渔业信息”、"梁山渔业”报。并创建技术资料室一处。1986〜1990年在电视台介绍渔业知识10次,放映淡水养鱼录相片30场次,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发表科普文章100篇,编写出《淡水水产经济动植物生
  产技术》一书,印发技术资料6000份。
  二、科技成果
  (一)鲤鱼人工孵化法
  完成单位:梁山县后孙庄鱼种场、曹县淡水养殖试验场完成时间:1959年3〜7月
  应用效果:该法自1960年推广以来,使区内鲤鱼苗、种问题得以解决,促进了养殖生产的积极开展。
  (二)胶丝剌网和45马力机船轻拖网的设计
  完成单位:梁山县水产局
  主要完成人员:刘珩学
  完成时间:1960年
  应用效果:使渔获量提高3倍以上,为东平湖中先进的捕鱼工具。
  (三)草、鲢鱼人工繁殖的研究
  完成单位:曹县淡水养殖试验场
  完成时间:1963〜1964年
  效果与评价:本项成果为区内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它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了长期以来家苗、种靠从外购进的局面,实现了鱼苗种自繁自育,为菏泽地区渔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黄河鲤鱼和荷包红鲤杂交试验
  完成单位:梁山县淡水养殖试验场
  完成时间:1967年
  效果:杂种优势较为明显,具一定的经济推广价值。
  (五)湖泊网箔试验
  完成单位:梁山县淡水养殖试验场
  主要完成人:刘弟学等
  完成时间:1969年
  应用效果:与竹箔相比,具有成本低、使用年限长、作业时间长、适应范围广、产量高、操作方便等优点,直到1990年仍为
  东平湖中先进的渔具。
  (六)鲢鱼(♂)鳙鱼(♀)杂交试验
  完成单位:梁山县淡水养殖试验场
  完成时间:1973年
  试验价值:为研究远缘杂交获得杂种优势,提供了经验。
  (七)兴国红鲤与散鳞镜鲤杂交试验
  完成单位:梁山县淡水养殖试验场、梁山县水产局主要完成人:刘珩学、徐龙安
  完成时间:1982〜1983年
  效果:所获杂种,具有生长快(在相同条件下比当地鲤鱼净增产50%左右)、生产周期短、抗病力强等优势,受到了养鱼户的好评。
  该项成果的应用推广:1984年获梁山县科研成果二等奖。
  (八)利用25%的葡萄糖催熟亲鱼的研究
  完成单位:梁山县淡水养殖试验场
  主要完成人:刘珩学
  完成时间:1973〜1974年
  应用效果:成熟一般的鲢、草亲鱼注射此浓度的葡萄糖一般提前10天左右成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九)尼罗罗非鱼玻璃暖房热水蒸汽保种法
  完成单位:菏泽地区水产技术站、菏泽地区淡水养殖试验场
  完成时间:1982〜1983年
  效果:罗非鱼越冬成活率达86如,为罗非鱼在菏泽地区发展开辟了道路。
  (十)螺旋鱼腥藻引进繁殖试验
  完成单位:曹县水产局、曹县淡水养殖试验场
  主要完成人:孔庆兆、王秀春、于俊、胡文波、岳采轩完成时间、1983年试验情况:引进后,室内培育和室外接种均获成功
  效果:以此藻饲喂白鲢,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为发展渔业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十一)化肥养鱼法
  完成单位:郓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完成时间:1984〜1985年
  试验情况:1985年505亩池塘,平均单产237.05公斤
  评定意见:以此法养鱼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易被群众接受,可在全区进行推广。
  (十二)坑塘高产试验
  完成单位:梁山县水产局
  主要完成人:刘珩学、王汉杰、徐龙安
  完成时间:1984〜1985年
  效果:1984年创菏泽地区最高水平,经济效益亩达600余元,1985年201亩坑塘单产314.35公斤,"纯效益亩达1124元”,为菏泽地区池塘养殖树立了典范。
  受奖情况:1984年获菏泽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梁山县科技成果一等奖。
  (十三)《菏泽地区渔业区划报告》
  完成单位:菏泽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完成时间:1985年
  主要完成人:杜元京、信思美、刘洪志、史峰、于清泉
  组织鉴定单位:菏泽地区农业区划委员会
  鉴定意见,报吿内容比较全面,结构合理,对渔业资源状况的分析较清楚,提出的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法径及区划布局是可行的,可作为菏泽地区渔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同时希望对区划分区内容作进一步的充实。
  (十四)农村坑塘养鱼超千斤试验
  完成单位:梁山县水产局
  主要完成人:刘珩学、徐龙安、王广和、史一昌、卢兴泉
  完成时间:1986年
  试验情况:12亩池塘,平均亩产523公斤
  获奖情况:1986年获菏泽地区科技进步荣誉奖。
  (十五)曹县黄河故道渔业(增)养殖技术开发
  项目来源:山东省科委,属星火计划项目
  完成单位:曹县水产公司
  主要完成人:胡文波
  完成时间:1986〜1988年
  完成情况:计开发水面1000亩。网围养鱼亩净产达到478公斤,网箱养鱼最高折合亩产为50603公斤。三年共获直接经济效益112万元。
  鉴定情况:1988年12月通过地区级验收,达菏泽地区先进水平。
  获奖情况:1989年获菏泽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六)机械化养鱼高产试验
  完成单位:梁山县水产局
  主要完成人:刘珩学、冯徳库、卢兴泉、刘瑞良、陈德英
  完成时间:1987年
  试验情况:用增氧机、增氧船、喷灌机、水泵等养殖机械作业,喂以配合饲料,76亩水面亩产达到550公斤。
  (十七)万亩池塘亩产300公斤高产试验
  完成单位:梁山县水产局
  主要完成人:刘珩学、刘瑞良、冯徳库、徐龙安、卢兴泉、陈德英
  完成时间:1988〜1989年
  试验情况:经山东省水产局组织验收,平均单产达到320公斤,最高单产550公斤,最低单产250公斤。
  获奖情况:1990年获农业部丰收杯三等奖。
  (十八)杂交鲤强化精养高产试验
  完成单位:成武县水产公司(局)、成武淡水养殖试验场
  主要完成人:燕金良
  完成时间:1988〜1990年
  完成情况:1989年试验面积50.2亩,亩均净产1120公斤,亩经济效益2890元。1990年面积发展到100亩。
  获奖情况:1989年获菏泽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九)革胡子鲶引进越冬及繁殖试验
  完成单位:梁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主要完成人:刘珩学、徐龙安等
  完成时间:1988~1990年
  试验情况:1988年6月引进2厘米左右的革胡子鲶5000尾,经养殖,10月份一般长到0.25〜0.5公斤,最大0.9公斤.通过提高水温,使部分革胡子鲶过了冬,并催产孵化出鱼苗,培育成鱼种。
  三、技术推广
  (一)机构设置与人员组成
  1.地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
  1973年前,地区无专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1973年3月成立菏泽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4人。1985年发展到9人,其中技术干部6人.1990年达到11人,且全为技术干部。
  2.县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
  1957年梁山县建立菱虫防治站,兼管水产技术推广工作.1963年成立了梁山县渔业技术推广站,为菏泽地区第一个水产技术推广站。至1973年全区十县全部建立了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总人数22人.1985年发展到76人,其中技术干部21人。1990年发展到93人,其中技术干部37人。
  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主要任务是技术推广,兼管行政、生产,并进行一定的科研工作。
  表6-1 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统计
  表6—2 1983年水产技术推广站职工人数一览(分县市)
  (二)水产技术推广项目
  1957年:湖区"菱虫防治技术”。
  1959年:"海狸鼠的人工养殖”、"鲤鱼人工孵化法”。
  1960年:"胶丝剌网和45马力机船轻拖网的应用”。
  60年代:藕"拉秧”的繁殖方法、"家鱼人工繁殖”。
  70年代初:湖区"网箔捕鱼法”、"敌百虫防治鱼病”、"河蚌育珠”。
  1974〜1985年,"杂交鲤的人工养殖” 。
  1978〜1985年:"催产药物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 H-A)的运用”。
  1984年:"化肥肥水养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
  1985年:"大规格鱼种培育高产技术”。
  1983〜1990年:"大水面'三网’养鱼”、"颗粒饲料养鱼技术”、"生态养鱼”、"中高产养鱼技术"、"杂交鲤精养高产技术“。
  第二节水产教育
  一、水产专业培训与进修
  (一)水产专业培训
  1959年菏泽专员公署水产局即提出水产技术人员培训问题.1960年"许多县举办了短期培训班,培训了1000余名’土专家’”。1963年,除印发技术资料,集中训练90人外,还发动农村青年学习水产知识,使2000多名青年学到了水产生产技术.1966〜1978年水产培训中断。1979〜1985年,全区举办培训班23期,受训人员1500余人。
  1986〜1990年培训工作得到积极开展,全区计举办各种类的培训班120期,使6000多人得到学习。
  (二)水产专业进修
  1959年11月25日至春节,全区选送20名干部职工,由荷泽专署水产局陈汝顺带领到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进修,学习水产养殖技术。1971年曹县水产部门选派6名同志去烟台水产学校进修.1974年4〜12月山东省农业厅在烟台水产学校举办水产技术进修班,菏泽地区林业局选送梁山斑店公社子路犬队、成武城关水产队各1人参加学习。1983〜1985年地区水产部门又选送2人去山东省
  水产学校学习,并选送25名水产学会会员进修外语.
  1986〜1990年选送8名干部职工去上海水产大学脱产深造和去山东省水产学校脱产进修,并且鼓励支持4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中国农业广播学校淡水养鱼专业及青岛海洋大学函授水产养殖专业的学习。
  二、学校设置
  (一)梁山农业学校水产班
  1958年梁山县成立梁山县农业学校,为县办专业学校.主要培养农业技工,包括水产技工。校址在梁山县戴庙。水产班设在梁山县高楼。1959年水产班移址梁山城内。1960年水产班停办1958年水产班招收学生48人,1959年招收100人。学制一年。专业教师褚祥芝。水产班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分配到梁山后孙庄鱼种场工作。
  (二)曹县水产学校
  该校由山东省财政厅拨款,1959年开始筹建,1960年建成.全校面积100余亩,建二层教学楼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中国科学院的郭沫若同志亲自题写校名。1961年由于国家暂时经济困难,学校调整,于9月18日下马。
  1.学校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
  该校属农业性质的国办中等专业学校,培养淡水养殖技术人材,以适应水产生产的需要。
  2.教师、学生数量和班级
  1960年招生,9月30日进校,共招收淡水养殖专业三个班150人。学生来源主要是全区选送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全为非农业户口),另外还有部分在职干部。1961年元月由三个班调整为一个班共50人。
  教职情况:1960年14人,1961年11人.校长彭采英,主要教职有孙承云、綦和令、李良臣、齐崇敬、王志远、王名远、杨得宾等。
  3.组织机构:设有校长办公室、办公室、教务处、政工科、总务处、学生会、团办公室等。
  4.专业设置、学制和课程
  该校仅设置淡水养殖一个专业,学制三年,学生实际在校一年半.课程设置有政治、语文、数学、化学、物理、体育、生物学、鱼类学、淡水生物、鱼类养殖学等。
  5.学生去向
  1961年元月,学校调整,其中100名学生调到菏泽地区技工学校学习.另50名学生,学校停办时,一都分分配到菏泽地区淡水养殖试验场、曹县淡水养殖试验场、曹县捕捞队,还有部分学生参军,余者多回本单位工作。1985年山东省教育厅委托菏泽地区教育局对调整后的50名学生补发了毕业证。
  (三)梁山县"五七”农大水产分校
  1976年梁山县建立"五七”农大水产分校,校址在小路口淡水养殖试验场,该校1977年下半年停办。
  1.学校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该校属农业性质的县办水产专业学校,培养水产生产技术人材。
  2.教师、学生数量和班级
  1976年招生,共招收淡水养殖一个班28人,学生主要来自梁山县各渔业生产单位.
  校长:陈念民。专业教师:刘珩学、束景升、王福海。
  3.专业设置、学制和课程
  该校设置淡水养殖一个专业,学制一年,主要专业课有鱼场设计、淡水养殖等。
  4.学生去向
  主要是回本单位进行渔业生产。
  (四)菏泽地区劳动技校水产技工班
  1987年9月经菏泽地区劳动局批准由菏泽地区水产公司
  (局)负责开办.班址在菏泽地区水产公司(局)院内。1988年又在单县开班,班址在单县水产公司(局)院内。
  1.技工班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
  该班属于菏泽地区劳动技工学校校外班,培养淡水养殖专业技术人材,以适应菏泽地区水产生产的迫切需要。
  2.教师、学生数量
  1987年,菏泽班招收学生50人(其中女生27人)。1988、1989两年单县班分别招生50人(其中女生28人)和49人(其中女生32人)。学生来源:菏泽地区水产系统待业青年和部分社会待业青年。
  菏泽班校长:田忠允,专业教师:王德胜、张荣芝、朱瑞法3人.单县班负责人林伟光,专业教师:张保华、史海萍、赵秋玲、张英、张金昌、李刚强、林伟光7人。
  3.专业、学制与课程
  1987,1988,1989年各设淡水养殖一个专业,学制3年。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体育、普通生物学、淡水生物学、水化学、分析化学、鱼类学、鱼病学、淡水鱼类养殖学、大水面增养殖学14门课程。
  4.教学设施
  设有教室、宿舍、试验室等;有显微镜4台、解剖镜2台、分析天平1台、拖盘天平1台、采泥器1个、采水器若干及玻璃器皿一宗。
  5.学生去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分配到各国营水产养殖单位,部分充实到县(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水产供销部门等。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产志

《菏泽地区水产志》

《菏泽地区水产志》下限止于1990年。分为渔业环境、水产资源、水产捕捞、水产养殖、水产保鲜、渔政管理、渔业区划、水产行政机构与职工队伍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燕金良
相关人物
杜元京
相关人物
刘庆亚
相关人物
王秀春
相关人物
彭济悦
相关人物
屠为公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深圳市
相关地名
梁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