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水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995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I044
页数: 11
页码: 1-11
摘要: 今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4°48'〜116・24'北纬34°32'〜36・10'之间。北面隔黄河与聊城地区相望,东部与泰安、济宁二市接壤,东南部与江苏省丰县、安徽省砀山县为邻,南部和西部与河南省商丘、开封地区及濮阳市毗连.全区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140公里,面积1314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5%。
关键词: 概述 概括

内容

(一)
  今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4°48'〜116・24'北纬34°32'〜36・10'之间。北面隔黄河与聊城地区相望,东部与泰安、济宁二市接壤,东南部与江苏省丰县、安徽省砀山县为邻,南部和西部与河南省商丘、开封地区及濮阳市毗连.全区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140公里,面积1314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5%。
  菏泽,夏代分属于兖、徐、豫三州。商周时期,境内有莘、曹,部、须句、顾等诸侯国。至春秋战国,先属曹、鲁、宋,后为齐、楚、魏分而治之。至秦,南部属砀郡,中部和北部属东郡.汉代属济阴郡、山阳郡、东郡及豫州的梁国.公元527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置西兖州,即今定陶城。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改西兖州为曹州(因曹古国而得名)。唐代分属曹州、郓州等地。宋明仍属曹州等地。清大部属曹州府,隶属山东省,西北部一小部属大名府,隶直隶省。民国时期,先属山东省济宁道,后设曹濮道、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菏泽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属冀鲁豫行署。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境内西北部没菏泽专区,驻地菏泽城,辖菏泽、东明、曹县、定陶、鄄城、郓城、梁山、南旺八县;东南部设湖西专区,驻地单县城,辖单县、巨野、成武、复程四县。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菏泽、湖西二专区改属山东省.1953年1月,东明县划归河南省.1953年7月,湖西专区撤销,所辖四县归属菏泽专区,同时撤销南旺县。1956年3月,复程县并入曹、单二县。1958年10月,菏泽专区撤销,所属县归济宁专区。1959年6月,菏泽专区恢复。1963年3月,东明县复归菏泽地区。1967年3月,菏泽专区改称菏泽地区。1983年10月菏泽县改为县级市。1984年底,菏泽地区共辖九县一市,有36个区,245个乡,60个镇,5个城区办事处,8285个行政村,14928个自然村,人口746.3万人。1986年1月梁山县沿东平湖的8个乡镇划归泰安地区的东平县。1990年1月梁山县划归济宁地区后,全区尚有乡、镇、办事处272个,人口700余万,其中渔业人口2.2785万。
  (二)
  建国前,菏泽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渔业历史悠久。远在五千年前,即有氏族在此捕鱼打猎,刀耕火种。相传"结绳为网舜渔雷泽罟,以畋以渔”的伏羲氏,即生于"雷泽”(今菏泽市东北六十里),并在济水流域从渔。《史记.五帝本纪》中载,舜称帝前曾"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根据《鲁西南史话》、《菏泽地
  区风物志》等多种史书证明:历山、河滨均在菏泽地区),即位后即设"泽虞”之职,专管渔猎之事。从菏泽市"安丘村”堌堆、单县马堌堆、定陶县官堌堆、梁山县青堌堆等出土的鱼剌、蚌壳、蚌刀、鱼标、陶坠,也说明:至少原始社会末期,境内人们不仅用鱼标刺鱼,而且结网亦相当普遍,渔业已具一定水平。
  春秋末年,越国谋臣范蠡与美女西施辗转来到享有"天下之中”盛名的定陶,于此养鲤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成为当时有名的富翁。他著有《养鱼经》,为我国第一部养鱼专著。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当地人们也养殖起来(《定陶县志》载:明正德七年陶一进士乔迁时,从地下掘得一石上刻"范蠡湖”三字,定陶城北有范蠡墓,城南十里有陶朱公亭。今发掘出光绪年间所立"陶朱公养鱼处” 一碑)。
  朱公养鱼
  孔子的学生宓子贱在单父(今单县地)为官,"鸣琴而治”,为政三年,单父大变.在渔业问题上,他教育百姓不要捕小鱼及怀卵的大亲鱼,从而保护了鱼类资源,促进了当地渔业的发展。
  战国时期,境内水面广阔,渔者较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不满现实,即隐居南华(境内古地名),钓于濮水。
  秦时,巨野泽方圆数百里,湖区百姓以渔为生。渔民起义首领彭越即曾在泽中捕鱼捉鳖,此期捕捞业较为发达。
  汉时,"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巨野满溢,则众鱼沸郁而滋长也……”因而渔者甚多。
  晋时,境内鱼类仍多。大将陶侃,"少尝渔于雷泽”。
  宋代,整个梁山地区,山河交错,湖河相连,山中有湖,湖中有山,烟波浩渺,芦荡茫茫。梁山泊百姓于此捕鱼捉虾,栽植收割水生植物,尽管宋徽宗时,梁山泊被括为公有,沉重的渔税,影响了渔业生产,并激发了以宋江为领导的渔(农)民起义,然整个时期,渔业尚为兴景。从宋韩琦《过梁山泊》"巨泽渺无际,齐船度日撐,渔人骇饶吹,水鸟背旗旌,蒲密遮如港,山遥势似彭”及苏辙《夜过梁山泊》:"更须日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浆声”等语句中亦反映了这一点。
  清代,菏泽地区"水族繁夥,不亚江南……”(清乾隆《曹州府志》)。特别是北五湖(今东平湖)一带,为京杭运河的蓄水柜,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渔业相当发达。而且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沿河渔(农)民亦均得鱼虾之利。
  民国年间,由于战乱频繁,渔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渔获量较低。
  建国初期(1950〜1952年)
  1950年9月平原省提出:"……打鱼等有利可图的事业,都要加以恢复和发展”。期间,政府发放了一定量的渔业贷款和救济资金,渔村开始组织互助组,水产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三年水产品产量2234吨。其中,1952年807吨,占该期水产品产量的36.1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渔业实现了合作化,长期单干的渔民走上了集体生产的道路,増强了生产能力,提高了捕捞产量。到1957年全区捕捞产量达到2120吨,约与1950〜1952年三年水产品总产量相当。1957年鲢、鳙鱼、青鱼引进,鱼类养殖得到积极开展。同时,水产行政机构、技术推广机构、渔需物资供应机构的建立在渔业中发挥了作用,也促进了水产生产发展。
  整个时期,水产品产量达7612吨,占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6.15%.渔业产值652万元(以1980年不变价格计,下同),为全区农业总产值的0.18%。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年)
  实行了人民公社化,原渔业生产合作社,改为渔业大队,在全区大力兴修水利,扩大渔业水域的基础上,渔业生产认真贯彻“养捕并举”的发展方针。在扩大专业队伍,改进渔具渔法,继续搞好捕捞的同时,狠抓了养殖生产:(1)大力采运草鱼、鳙、青鱼苗种,5年计购进19938万尾.(2)积极开展鲤鱼人工孵化,全区先后建成地县培育点10余处,1959〜1962年自孵鲤鱼苗14793万尾。(3)努力扩大养殖面积,1960年发展到4万亩.(4)积极推行"水、种、饵、密、混、轮、防、管” 八字养鱼方针。
  5年间水产品产量达到了19418吨,比上期增长了1.55倍。其中1960年的产量为5145吨.占该期水产品产量的26.50%,为同期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13.91%,产值360万元,占该年全区农业总产值的0.75%。
  另外,水产教育得到发展。全区大办水产技术培训班,并建立了曹县水产学校。
  然而,由于"左”的错误,加之自然灾害严重,水产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1965年)
  渔业实行"包工、包产、包值、包成本、超产奖励”的四包一奖制度,并对水面进行确权发证,提高了渔民生产的积极性。机帆船装配投产,化学纤维渔网逐步取代天然纤维渔网,使捕捞能力增强,捕捞成本下降。3年计捕鱼虾8132吨,占全省淡水捕捞产量的10.23%。其中1963年捕捞3525吨,占该年全省淡水捕捞产量的12.71%。
  水产养殖方面,1963〜1964年鲢、草鱼人工繁殖成功,从长江运苗(种)量减少。3年自繁鲢、草鱼苗1015万尾,培育色种321万尾。养殖面积期末有3.51万亩。水生植物发展到17.60万亩。
  整个时期,水产品产量9533吨,占同期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10.84%。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年)
  结束了自长江运苗种的历史,养殖生产所需苗种以自孵自育为主,并采捕少量天然苗种。
  但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水产工作混乱,水产品产量急剧下降,5年计生产水产品7064吨,其中1968年只有741吨,仅占该期水产品生产量的10.50%,为同年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4.97%。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1975年)
  成立了东平湖水产生产指挥部,完成了湖区连家船的社会主义改造,颁布了《东平湖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并开始于东平湖中投放鱼种,实行大水面人工增殖。
  养殖上,河蚌育珠获得成功.鱼类养殖面积除1971年最低为2.14万亩外,其它年份规模均在6万亩以上.1974年养殖产量1668吨,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水生植物面积发展到25.8874万亩,为历史最高记录。
  5年水产品总产量12088吨,比上期增长了71.12%,占同期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7.70%。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年)
  1978年后,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渔业受到重视,水面权属的落实及渔业生产责任制的实现,调动了广大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五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6137吨,比上期增加了33.50%,为同期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6.76%。
  鉴于东平湖水产资源破坏严重,湖区渔业生产加强了渔政管理,控制了捕捞强度,并进一步实行鱼、蟹类人工增殖。
  养殖生产,着重进行了坑塘小水面养鱼,并积极建设国家及省属商品鱼基地。1980年水产养殖面积59518亩,其中商品鱼基地919亩。养殖产量以1979、1980两年为高,均超过千吨。苗种生产稳步发展,5年计生产鱼苗22897万尾,鱼种5197.2万尾,分别占全省鱼苗生产量的2.34%,鱼种生产量的6.45%。
  随着地区水产供销机构的建立,水产购销出现生机。期间,共购调入海淡水产品15532吨,纯销售量3907.05吨;渔需物资购入量金额122.1万元,纯销售量金额实现了131.7万元。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年)
  为菏泽地区水产发展较快时期。期间,认真贯彻了省政府关于大力开发水域发展水产事业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水面权属大部分都得到落实,养殖生产中普遍实行了水产生产责任制,在全区掀起了开发水域,发展水产生产的高潮。
  至1985年养殖面积发展到11.1397万亩,比1980年翻了一番。特别是坑塘养殖发展较快,面积达到7.3342万亩。水生植物面积19.53万亩,产量12.431万吨。1982年东平湖芡实收获750吨,为历史最高水平。5年生产鱼苗27745万尾,培育鱼种9589万尾,其中大规格鱼种2531万尾,分别为全省总量的5.47%、8.09%、4.05%。其中:1985年生产鱼种4515万尾,占全省鱼种生产量的10.8%,为1980年的320%。
  期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25105吨,比上期增长55.57%,为同期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8.57%。其中1985年为8548吨,占该期水产品产量的34.05%,为该年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10.12%,增长幅度及其绝对值在全省分别占居第一位和第三位。实现产值1192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0.4%。
  另外,水产品保鲜有了发展,单县、梁山先后建设了水产品保藏冷库,有效地防止了渔货腐烂变质,提高了经济效益;水产品购销政策得到调整,减少了派购品种,降低了派购比例,至期末,则全面放开,实行议购议销。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年)
  是菏泽地区水产业大发展时期。五年水产品产量达到57310吨,年均11462.3吨,其中1990年最高为13303吨,约占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8.53%;养殖面积,多数年份都在11万亩以上,最高年份的1989年达121010亩;养殖产量44256吨,其中1989年,1990年均过万吨;生产鱼苗48386万尾,年均生产9677.2万尾,其中1986年和1990年分别生产10607万尾和10680万尾;培育鱼种18155万尾,年均3631万尾。五年实现渔业产值7982万元,其中1990年渔业产值1969万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0.65%,成为山东省淡水渔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期间,全区进一步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发展水产业的指示精神,在努力健全水产机构、继续完善渔业政策的同时,重点抓了以下工作:(1)水产开发。在全区范围内确立了"沿黄和黄河故道二条线,梁山二级湖荒洼和全区农村自然坑塘及废旧窑坑两大片”的开发重点,采取"统一规划、集中会战、轮流治理、逐年找平”的方法,进行了长年开发和冬春集中开发。五年计开挖标准池塘16261亩,改造农村自然坑塘和废旧窑坑118855亩,开发黄河故道等大水面2万多亩;(2)中、低产鱼塘单产水平的提高。依靠科技、投资和管理,使全区中、低产坑塘单产水平逐步缩小了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1990年除梁山外,全区有2万亩坑塘亩产达到200公斤,有5000亩达到300公斤以上,有300亩达到500公斤以上,其中成武县100亩坑塘亩产达到800公斤;(3)"三网”养鱼和"生态渔业”。在全区推广了大水面拦网、围网、网箱"三网”配套养鱼技术及以渔为主,农、林、牧、工副业齐发展,以形成良性循环,获得综合效益的生态养鱼模式。1990年,全区"三网”养鱼面积5500亩,产量467吨,其中网箱养鱼最高亩产50603公斤,围网487公斤。建立"生态渔业"点36处,养鱼面积6000亩,渔场地
  种粮、棉8000亩,栽果树及经济林10000棵,养畜1500头,禽10万只,建饲料加工厂及其它厂(场)6处,综合效益400多万元;(4)养殖品种的引进、更新。全区先后引进了生长快、产量高的革胡子鲶、鲁鲤3号和健鲤品种,并购进长江原种,对原有家鱼进行更新;(5)科技人员的技术承包。落实了中央"双放”方针,使水产科技人员走上生产第一线.1990年全区科技人员全部落实承包点,承包面积8000多亩;(6)水产教育。五年全区计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人员6000多人,开设了菏泽地区劳动技校水产班,招收学生149名;(7)
  表0—11949〜1974年菏泽地区
  水产品产量及占全省的百分数
  建立了渔政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大力宣传了《渔业法》,严厉打击了各种破坏渔业的违法活动。
  另外,还成功地进行了水产企业的承包,使多数单位扭转长期亏损的局面;加强了水产品保鲜能力,1990年国营水产品冷库达到5处,冷藏能力达到300吨/次。
  表0—21975〜1990年菏泽地区水产品
  产量及占全省的百分数(分县市)表0—3全区历年渔业总产值及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数
  (以1980年不变价格计)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产志

《菏泽地区水产志》

《菏泽地区水产志》下限止于1990年。分为渔业环境、水产资源、水产捕捞、水产养殖、水产保鲜、渔政管理、渔业区划、水产行政机构与职工队伍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县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泰安市
相关地名
济宁市
相关地名
兖州
相关地名
曹州
相关地名
平原省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
巨野县
相关地名
成武县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鳜鱼
相关实物
鲢鱼
相关实物
鳙鱼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