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鲁西黄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9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鲁西黄牛
分类号: S823.8
页数: 77
页码: 41-77
摘要: 鲁西黄牛的产地是美丽富饶的山东省西南地区,其中以菏泽地区为主要产区。我区所以能培育出举国闻名的鲁西黄牛优良品种,并非偶然,是与本区特定的经济,地理条件分不开的。
关键词: 畜牧业 鲁西黄牛

内容

鲁西黄牛的产地是美丽富饶的山东省西南地区,其中以菏泽地区为主要产区。
  我区所以能培育出举国闻名的鲁西黄牛优良品种,并非偶然,是与本区特定的经济,地理条件分不开的。流经我区的黄河日夜滋润着沿岸平展展的土地,盛产各种谷类、豆类和经济作物,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是育成鲁西黄牛优良品种的物质基础;我区许多地方土质粘重,而且地域辽阔,农活繁重,只有体大力强的役畜才能胜任。长期以来我区广大农民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选择、培育优秀的黄牛品种上耗费了时间,倾注了心血,这是育成鲁西黄牛优良品种的主理因素。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牛已成为农民重要的座产资料,耕地、挽车、拉磨、积肥……生产、生活等方面处处都离不开牛。直到进入本世纪80年代,随着机械化程度的迅速提高,黄牛才逐渐改变了单纯使役的属性,既是生产资料,用以提供农耕动力;又是消费资料,使其提供肉食。一身兼二任,正说明牛的用处更为扩大,与人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鲁西黄牛身大件壮,役力较强,肉质也很好。30年代以前曾外销很多国家,称为"山东膘牛",每年出口10万头左右。近年来又有数万头膘牛远销香港等地,颇受欢迎鲁西黄牛的重点产区之一梁山县是历史上著名.的宋江农民起义根据地,相传在水浒英雄活动的年代,牛肉就成了当地人们常吃的食品,至今,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牛肉的烧制加工技艺,如脍炙人口的曹县烧牛肉,色香味俱佳,名闻遐迩,被誉为菏泽地区的一绝。据我区有关单位多次试验测定,鲁西黄牛的屠宰率、净肉率等都很高,如能加强饲养管理,握高饲养标准,满足其营养需要,肉用性能还会提高。
  山东省标准鲁西黄牛
  本标准适用于鲁西黄牛的品种鉴别及等级评定
   一、品种特性特征
  1.外貌特征
  鲁西黄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筋腱明显,皮薄毛细,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耆甲较高,肩宽厚胸宽深,背腰平直,尻稍斜,四肢端正,蹄质坚实,行动迅速。公牛头方正,颈短厚,稍隆起,肩峰耸起,前躯发育好。母牛头清秀,颈薄呈水平状,长短适中,乳房发育较好。
  被毛淡黄至棕黄色,大部分牛的眼圈、口轮、腹下和四肢内侧色浅,通称"三
  粉”,鼻镜肉红色。公牛角粗大,多为龙门角和倒八字角,母牛角细短°
  2、生产性能
  (1)役用性能:鲁西黄牛最大挽力一般为体重的60%,经常挽力为体重的15—20%,在沙质壤土耕地速度为0.84米/秒,挽车速度(平路,载重1000公斤)为1.2—1.6米/秒。
  (2)肉用性能:鲁西黄牛的肉质良好,肌纤维细,大理石状花纹明显,通称为“五花肉”。在日供混合饲料2公斤、日粮含可消化粗蛋白质400克的情况下,12-18个月龄的公牛平均日增重0.63公斤,母牛为0.45公斤。
  饲料利用率:每増重1公斤,公牛耗用7.2个饲料单位(燕麦单位),母牛为8.6个饲料单位(均为12—18月龄)。
  (3)繁殖性能:母牛繁殖性能:母牛发情周期一般为22天(16—35天),发情持续期2—3天,初情期为274.5天(±33.4天),初配年龄为1.5-2岁,妊娠期为285夭,产后发情期为35夭(22-79天),终生可产7-8头,多者10几头。公牛初生体重为22—35公斤,母牛为18-30公斤。
  公牛繁殖性能:公牛1岁左右可有成熟精子产生,2—2.5岁开始配种,利用年限一般为5—7年,饲养管理得当,10岁仍有较好的配种能力。
  二、等级评定标准
  1、体质外貌标准
  鲁西黄牛体质外貌等级评定方法是:先根据表4一2规定评出总分,再按照表4一3确定外貌等级。凡不符合品种特征者不予鉴定,基本符合者如鼻镜有斑点,口轮周围有少量深色毛,“三粉”不全或不明显,被毛略淡等,可酌情扣分。
  表4-1鲁西黄牛产肉性能指标表4-2鲁西黄牛体质外貌评分
  2、体尺标准
  鲁西黄牛体尺标准见表4-4
  鲁西黄牛的体尺。可按照6项体尺指标中最低项定级。如出现下列情况时,可将其体尺等级提高1级。
  (1)6项体尺指标中最低一项比其他5项中最低项低一级者;(2)6项体尺指标中最低1项比其他5项中最低项低2级者。
  表4-3鲁西黄牛体质外貌定级
  等级公牛母牛
  特85分以上80分以上
  表4-4鲁西黄牛体尺标准单位:厘米
  3、生产性能标准
  (1)体重标准见表4-5。
  体重测定以实际称重(早饲前空腹时称,连续两天的平均值)为准。如无称重条件时,暂按下列公式估算:
  体重(公斤)=胸围2(米)X体斜长(米)X90
  
  表4-5鲁西黄牛体重标准单位:公斤
  (2)挽力标准见表4-6
  (3)生产性能等级评定,见表4-7”
  根据体重等级和挽力等级,技表4-8规定评出生产性能等级,如采测定挽力,则暂用体重等级作生产性能等级。
  
  表4-6挽力标准表4-7等级评定
  4、后代品质标准
  后代品质是种公牛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种公牛在1.5—2岁时,于1=2月内配20—30头比本身低1级的母牛,所产牛犊在一般条件下饲养,到8月龄至1岁半时评定等级,如有75%的个体高于母牛等级而不出现等外者,可将种公牛提高1级;如60%
  的个体与母牛等级相同或低于母牛等级时,则将种公牛阵低1级;如后代昴质介于上述两个百分数中间时,则种公牛的等级不变。
  5、综合评定
  种公牛的综合评定,要重视后代品质,如后代品质资料缺乏时,可暂以体质外貌、体尺和生产性能(或体重)等级,按表4-8进行综合评定,此办法也适用于母牛、后备种牛的综合评定。
  表4-8鲁西黄牛种公牛综合评定
  进行综合评定,有条件的要结合父、母等级,如父母比被鉴定者有一方高2级,另一方高1级时,则可将其综合等级提高1级。反之,如父母比被鉴定者分别低两级和1级时,则可下降1级。
  如父母和后代.品质二者发生矛盾时,则以后代品康谭疋为益 ,
  黄严黄牛在2岁、3岁和5岁时共鉴定3次,5岁以上不再鉴定,但可根据后代品质情况调整其等级。
  公牛2级以;上(含2级)、母牛3级以上(含3级)健康无病者,方可做种牛使用。
   三体尺测量、挽力测定的方法与要求
  1、测量用具
  测量体高、体斜长用杖尺,胸围、管围用皮尺,髋宽、尻长用骨盆卡尺。测量用具事先要用钢尺校正。
  测量体尺要在平地上进行,前后肢和左右肢要分别站在一条直线上,头部自然前伸(后头骨与耆甲接近水平)
  2、测量部位
  (1)体高:耆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厂,
  (2)体斜长:肩端前缘到坐骨虫节后缘的直线距离。
  (3)胸围:在肩胛骨后角处量取胸部的垂直周径,松紧度以能放选两个手指上下滑动为宜。
  (4)管围:在左前肢管骨上三分之一处(最细处)量取水平周径。
  (5宽:左右两髋结节之间的直线距离。
  (6)尻长:.腰角前.沿至坐骨端之间的长度。
  在坚硬的地面(如水泥、砖地等)测量体高时,须将测及的体高数增加1厘来(系杖尺下端螺丝钉的高度).
  3、最大挽力测定方法
  将挽力计连接在牛和犁之间,牛用力拉犁,犁铧逐渐由浅入深直到拉不动时止,挽力计所出示的最高公斤数即为该次最大挽力。以3次测定的平均数为该牛的最大挽力。每次测定后要间隔一定时间再进行测定。
  
  鲁西黄牛的第一次调查
  
  
  1954年10月初至12月中旬,由犖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舒畔青:张武候、阮德点:必东省农林厅的何及:冯景堂、郭莘共6人,组成黄牛调查组;在地、虽畜後部门郝羽卿、吴廷福,徐学孔、楚宪一、艾庆春、姜去清的参加下,对我区的黄牛进行了调查。在7个区17个乡内选择了124个村进行了黄牛体型、生产性能〔饲养曾理、选种繁育等方面的调査。共观察牛5447头,详细体测680头(其中公牛36头,每牛257头,阉牛38了头),并进行了屠辜率的实地了解,在巨野亘进行了种公牛配种经营及管理等方面的眞查,逋过这次调查正式把山东西部的黄牛定名为“鲁西黄牛”
  
  
  一、黄牛的形成、分布、体型及其性能
  1、鲁西黄牛品种的形成及其分布情况
  鲁西黄牛品种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及生产工具等条件下,经过长期的专育与选择而逐浙形成的。远在抗日战争以前,本区即有膘牛输出国外。当时的要求是:牟只体重越天”收购价格越窩,遂有饲养大型鹿牛的习愦J因此对耕牛乙饲养管理亦较细致。对选种选配也很注意。群众认为"大牛出大胎”八因而在有好公牛的地方,周围20-30里的群众都牵母牛赶来配种。同时由于土壤粘重,运输工具为大型辕车;所以宴求有体大力强的牛只始可负担重任,故形成了现有的地方良种牛。
  根据调查,大型牛只多分布于土质粘重,生产工具较大,而土地面积较多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发展较迅速之地区。如郓城17区及15区等地多养阉牛(犍牛),母牛只占20%左右。其牛只多来自有繁殖习惯的地区,因而形成了一个黄牛使役区。由于当地土质多为粘土(淤土)或壤土,而农具多为7寸或10寸步犁和双轮双犁铧,而且还要驾辕车,故一般需要体大的畜力。阉牛体高多在14』厘米以上,最高有达157.5厘米者。
  在郓城6区、8区等地,土壤多注沙土、碱土或两合土;土质比较疏松“而耕地面积又比较少,农具也比较轻便,因而牛只体格较小,阉牛体高130-140厘米「且母牛较多,约占耕牛总头数的50%以上。个别村庄母牛达90%左右,逐渐形成黄牛繁殖一区。
  2、鲁西黄牛的体型外貌
  (1)体型:一般牛只体躯较高,公牛平均体高142.83厘米,阉牛最高达157.5厘米,胸围率大,公牛为138.27%,母牛为137.61%,母牛个体较小亦较清秀,后躯则较宽平。兹将成年牛只公、母、阉牛体测平均数及范围数列于表4-9和表4-10。
  表4-9鲁西黄牛的体尺统计单位:厘米
  根据牛只体测的各部位特征可分为大型牛(俗称高辕牛)和中型牛(俗名抓地虎)两个类型。至于少数个体较小,四肢较细,胸浅,臀窄,毛多褐黑或杂色的牛只则系鲁中南山地牛,不属鲁西黄牛范围,大型牛、中型牛平均体尺见表4-10。
  表4-10大型、中型黄牛记录单位:厘米
  大型牛:个体较高,体躯较短,四肢较细长,侧观几乎成正方形,其胸深指数,体
  长指数,胸围率;管围率,均较中型牛略小,一般毛皮较细薄而有弹性,多为浅黄色,毛色一致,行走较迅速,但持久力较差,肌肉欠丰满,母牛则清秀优美。
  中型牛:毛色较深,多为红、黄色,人体较矮,体躯较长,四肢较粗短,侧视成长方形,胸较深广,胸围率、管围率均大于大型牛,毛皮比狡粗厚,行走速度较慢,但持久力强,一般比大型牛粗糙。
  (2)一般外貌:①毛色:一般以黄、红、草黄色为主,草白色次之,少数小型牛为黑、褐、厘花等杂色。
  ②头颈部:公牛头雄大、宽略短,颈微成弓形,肩峰发达,鼻骨微隆起;母牛则较清秀,头窄而长,额平或微凸,眼睛明亮颈细而5—般口均方大。
   ③体躯:背腰较平直,胸深,一般可达体高的二分之一以上,大型牛胸部欠宽,阉牛腹略上收,母牛适中。
  ④后躯:母牛后躯较宽广,尻部多平直,阉牛则较狭窄,且多斜尻尖尻。
  ⑤四肢:一般均比较开阔、干燥,肌腱阴显,唯少数后肢弯度不够,间有外弧(X形)
  ⑥角:角形多样,以扁圆形为多,向外侧平展或微向后上方倾斜。公牛及阉牛角形多数粗大而长,母牛则比较短小,且伸展方向上下前后不一。角质粗糙且较细小,色为灰白、蜡黄及红色。'
  ⑦蹄:蹄形圆大如木碗状,质坚硬,有"钢蹄”之说。少数蹄趾间有裂缝或呈匐蹄,或呈裹足(两趾外侧向内下包卷)、扬足(两趾内侧不平,向上跷)等。色多肉红或黑色。
  ⑧尾:一般较长,尾椎均达飞节,尾毛多与被毛同色,尾帚色较淡或间有白色,少数尾毛较被毛色深
  3、鲁西黄牛的特性
  鲁西黄牛性情温驯;容易管理,耐粗饲,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据调查,母牛终生有产犊达14头者。一般1年1胎或3年2胎。繁殖率较高,一般在80%左右,最高可达90%左右泌乳期约4一8个月“乳量足够哺育牛犊之需要。种公牛在适龄期(2.5-5岁)可配种500头左右。受精率最高可达90%以上。
  役用性能:根据群众使役经验和此次试验结果,证明鲁西黄牛挽力较大,且能持久。一般中型阉牛,双套用木犁或7寸步犁,耕深15-18厘米,日可耕耙粘土3亩以上,沙土4一5亩,若用二大型牛套双铧犁,每日能耕耙粘土6亩,沙土8亩,多者可达10亩。母牛耕作能力较低,每犋(一犋为双套)日可耕耙粘土2—3亩,沙土3—4亩。阉牛一季耕地为35-40亩;母牛为25-30亩。兹将此次调查所作之拉力试验结果列于表4—11。
  耕牛除耕地外,多驾辕车拉货物。两头大型阉牛可曳重1500公斤,日行20-25公里,亩见其挽曳能力之大。母牛体力较小,多驾3牛,拖四轮车或单牛拉磨。
  屠宰率:根据此次调查,本区黄牛肉质细嫩,味道优美。对饲料之消化利用力强,只是当时所宰之牛均为老弱病残牛(好牛不准宰杀),肌肉消瘦.故屠宰后净肉率较低。在荷泽县了解的屠宰率为28.15—31.8%。
  
  表4-11耕作能力试验站果记录
  二、饲养管理及繁殖选种
  1、饲料的种类及调卸
  在东部近湖地:区盛产湖草(属禾本科,又称菱瓜草或蒿苗草、苦浆草)牲曹喜食,勿用作主要饲草。其他地区则以麦秸、地瓜蔓、豆叶、豆荚皮、高粱叶、农生蔓等为主。豆秸多保燃料”足少数缺草地区列用一部分黑豆秸喂牛,命草习惯用于喂马、驴、骡,而不用来喂.牛。在菏泽地区尚用麦秸造纸。由于对饲草利用有种种限制,加之繁殖地区的地少牛多,因而存在饲草不定的现象。
  精料以黑豆、黄豆、高粱、麦鉄为主,其次为太麦、豌豆,扁豆及棉饼、豆饼粉浆等副产品。
  2、饲养管理方法
  农民充分了解耕牛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动力,对耕牛极为爱护因有“有地无牛,日夜犯愁"的谚语,但同时也存在着有待,改选的不合理的饲养管理芳法。
  (1)一般的饲养管理方法各地饵养方法匾诃革种类和季节而异。从真明到立冬,日喂2次,草量相同,料量0.5-1公斤,夏关全喂青草和麦糠,.喂时做到定耐定量冷在鄄域、菏泽等地每合草(每次喂草分3一4筛给.予,每筛尊谓.之一合)淘洗后均加料拌喂,即为“不喂干草,不喂空草”料量血第一合略少“以后逐合递増,淘草一日,一换。加城则先喂干峯(即豆叶:荚皮、甘薯蔓等混合).2-3合后饮水,最后一次将利拌麦秸喂给,草料必须拌匀。每次草量是“少细勤添,吃完即添,不使剩草,喂饱吃了”。徽水习锁是夏彼坑水或以缸晒水(称晒瓮水头,冬饮井水,冬春日饮2次,夏秋日饮3次,天热农忙时,送水上地饮;税时要注喪辺饮边歇,至饮足为止。
  本区牛只终年舍饲。一般是人牛同住有魔内积肥的习惯.。夏天1Qf20夭除粪-次,冬无30—40天除一次。在鄄城、鄂就等地尚有初爵内养鸽的包惯,意在使牛只耳于惊扰,但鸽在飞行中常将蛛丝「尘主.羽毛「粪块尊扌卜落,影响卫生。饲槽奉夏天2—3天洗,刷一次,冬天则只刷不迟,有的槽上盖草帘以保持清洁。.牛在饲喂后寢寧出,「用扫帚扫刷牛体。在换毛时期则用木梳梳刮,以防牛自已砥毛。
  (2)种公牛的饲养管理:对种公牟跑饲喂比较细致,日喂精料公斤以上,般以豆料拌。冬天饮以.鬲粱或穆南夏天饮豆沫(豆汁带這),西.季均饮温水诞,种后未可立即喂饮。举府亦令服劳役,但耕作时间较短;总不使出汗槽圈牛体均较清洁干
  燥。据种畜户杜洪杰的经验,"种公牛要拴在有人来往处,使之习惯,以免见生人惊扰发生顶人事故”。故调查中所见的公牛虽外形雄壮,但均无甚恶癖。
  (3)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在平时的喂养与役用牛相同,但在怀孕后期则须减轻其劳役,使役时要注意不转急弯,不在窄磨道中拉磨,驾车时拉边套以防止流产。产后多单槽饲喂。鄄城县管庄乡农民李忠良饲养母牛很有经验,兹介绍如下:
  李忠良养一头母牛,终生产犊14头。他的经验是:养母牛要细心,使役要爱惜,农忙季节也不要加重使役。饲喂时边吃边添,草的硬节要压碎,草内尘土要筛净;圈要勤垫,保持干燥;牛体要每天梳刮;在配种和生产前须更加细心。每年要算准配种时期,总要在割麦前后配上,则预计在下年〔一2月份可产犊,因此时农活较少,母牛能得到充分休息,气候较温暖,且青草渐多,母仔生长均好。配种当天不使役,2一3天内喂糊浆(以高粱或小米及玉蜀黍等煮成稀粥状)。产前要注意观察作好准备,产后细心处理,不要使犊牛受冻。若要犊牛生长好,.就要奶水好,所以产后要日喂糊浆两次,米汤是用来拌料。产后3-5天内不使役,农忙时可轻使,在30天后照常使役。不喂冷水,水内要加食盐少许,可使其多饮,这样奶水既多,下胎也易配上。.由于掌握了配种季节,并在产后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就消灭了空怀现象,提高了繁殖率,且保证了母、犊的健康和安全。
  (4)小牛的饲养管理:犊牛哺乳4一8月即行断奶。犊牛生后两月,能自由采食,3个月后正式吃草。断奶前后日喂糊浆2—3次。在使役区对小牛育成较仔细。对新购回的小牛可先试喂3夭,观察其采食情况,然后确定应给日量。以后每隔2个月即増加草量 ,一次。一对穿左右穿鼻环J周岁左右开始使役调教。去势多在春天。当小公牛在2.5-5岁时,当地采用捶睾丸法,谓之"捶牛”。术后3夭内全饮糊浆和温水,以后渐加草料,半月后即恢复健康。
  3、繁殖及选种
  (1)繁殖情况:鲁西黄牛性成熟期多在1岁左右,一般在见牙后始能配种。母牛发情周期为21—25天。持续期因年龄而异,老母牛1一1,5天;壮龄母牛约2—3天。群众对牛的配种经验是:"老踩头、少踩尾”,即老母牛发情就配,壮龄牛在发情的第上天配(12—24小时)。一般为一年一产。或三年产二犊。繁殖率为75-80%.空怀现象不严重,妊娠期285—290夭,最多为300天。据农民谈:若产公犊妊娠期略短,若产母犊则妊娠期较长。一般在麦收前后配种,春天降犊最好,产后不配血胎。
  (2)种公牛的选择标准:年龄要在2—5岁,过老或太幼者不适用。雄性发达,性欲强,毛要红黄一色,头大稍短,额宽而平。凸额顶人。要口齐下唇薄,嘴叉深牙和口唇不齐的为不合格。鼻孔要大,眼要长,明亮有神,颈稍厚而不要过长,肩峰高圆,即为"前高后矮,见了就买”前膛(胸)宽深,背腰宽平,肋骨开张,扁平的不,肯吃草,肚腹不垂不卷,管围要才有力,蹄圆大坚实,形如木碗,呈黑色或肉红色。姿势要端正,尿脐要小,阴茎要长,睾丸要对称紧凑。
   (3)母牛的选择标准:年龄要在一对牙以上,性情要温和安静,毛色一致,以红、黄、草黄为主,厘花牛不好,头要清秀,眼明大,睫毛稀,颈不要长粗,尾要细,长过飞节,所谓"精头细尾乾脖牛”。胸要宽深,肋骨开张,棒槌吐子(如洗衣用的箱槌),后驱要宽深,尻部平,十争部婆高。"前犍牛,后母牛”即母牛后躯要发育好,背腰平直,身躯长四肢正直。
  三、鲁西黄牛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意见
  1、发展方向
  我区农业生产一向以黄牛为主要动力.由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式农具大量推广使用的需要,极须体力强的耕牛。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日益増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对鲁西黄牛的发展,应在保存固有优越性能和体型的基础上,逐步改进以提高其生产性能,使能负起深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任务。 根据目前的需要与可能,.在本品种间进行选种选配,逐代选育,逐步改变饲养管理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同时为了在将来农业机械化后使黄牛的利用范围得以扩大,提高其经济价值,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应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的引用外血杂交改良,进行役乳兼用种的培育试验。
  2、改进意见
  (1)进行选种选配:为保:存"鲁西黄牛”的优越性能应:在鲁西南地区普遍号召选养优良大型母牛。先以区为单位,进行选种选配,改善饲养管理,纠正过早使役和幼年配种的繁殖习惯,以达合理使役,适龄配种,提高其品质。
  (2)发展配种事业,加强种畜管理:在重点区内设立公营配种站,加强选种选配、培育良种的指导,同时扶助发展民营配种业.奖励农户养公牛配种.定期进行种牛鉴定,颁金合格证,严格取缔不合格种公牛配种,以保持并发展其优良品质,防止退化。
  (3)试行杂交试验以提高生产性能:在有条件地区引进适当的外种公牛与本地优良母牛杂交,并培育其优良后代,加以繁殖,进行役用性能和泌乳性能的观察试验,但应注意防止传染性流产病、结核病及牛肺疫等病之传入。
  (4)开拓饲料基地,扩大饲草利用范围:要保证有足够的饲料供给,改进饲料调制方法,提高利用率,总结分析并提高群众的优良经验(郵城、荷泽的淘草,郛城17区的冬草贮备及6区季庄的栏圈卫生,8区孙五屯老农李忠良对牛的繁殖经验等),对各地不合理的情况(如各地饮坑水,早使早配等)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其改进,逐步改进饲养管理,使鲁西黄牛的优良性能在适当环境下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及提高
  (5)加强产销指导和耕牛调剂工作:目前地方行政在贯彻执行护牛政策上偏严,致使牛只滞销,同时由于牛皮收购价格较高,肉食较为缺乏,因而形成“死牛比活牛贵”的现象,如鄄城、菏泽,均有县政府直接掌握检验批准老残牛只淘汰工能,因此农民在请求出卖或屠宰老牛时,必须到县内办理,农民很感不便,其次由于禁止牛只出境,产销结合不够,便牛只得不到合理调剂,因而在一些集市上形成“有行无市”的现身。因此对各地区耕牢情况应深入调査,研究其可能负担的耕地面积,以正确掌握牛只增殖数与产销情况,正确执行耕牛禁宰禁运暂行办法,合理淘汰老牛及残牛,有计划地将某应地区的多余牛只调剂缺牛区参加生产,消除累滞现象,以提高牛价,刺激繁殖。
  (6)培养基层工作干部:加强地方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饲养员的政治思想政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并奖励民营配种户养好需畜。组织申骨医工祜人员进行学习,展开群众性的护畜工作,防止畜疫,提高,减少损失。
  (7)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在已往初步调查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体重,蹲乳性能,屠宰率等)的观察试脸,以便为改良"鲁西黄牛”提供丰富的材料。
  鲁西黄牛的第二次调查
  1960年菏泽地区成立了鲁西黄牛育种辅导茁。
  为了进一步了解鲁西黄牛的现状,探索其余殖规律,总结群众培育黄牛的经验,以便为制订培育计划提供依据和血究鲁西黃牛育种问题的参考,地区于1963毎12月至1964年元月组织了人员,年鲁西黄牛主要产区的羿城县黄安公.社”劉城县阎什口公社、什集公社,巨野县田桥公社和成武县田集公社,菏泽县都司公社,进行了重点普查,体尺测量鲁西黄牛1291头,外貌鉴定169头。另外,在菏泽县黄牛繁殖场并结合附近生产队进行了鲁西黄牛役用能力的测定及主要生理常数的观察记录。
  
  —、地域概况
  菏泽专区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西部和北部以黄河为界,西南靠近河南省,东邻济宁专区。全区为黄河冲积平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地势平坦,略有波状起伏。境内有赵王河,朱水河和万福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均为碱水河,起排水作用。由于地势平坦1排水不畅,往往在夏秋雨量过于集中而造成洼地积水,影响作物生长。
  本区为黄河沖积平原,土壤以冲积土为主,层次明显,一般呈石灰性反应,土层较厚,土质肥沃。土壤可分为粘土、沙壤土、壤土及沙土,在沙壤土中尚有部分盐碱土。沙壤土及粘土所占比重较大,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8%。粘土保肥力较强,腐植质含量较多,但食粘粒多,质地粘重,结构紧密,排水不良,水分不易下渗,集结表层,故湿时粘重,干旱时水分蒸发快,土粒粘结成块,发生龟裂,耕作较困难。群众有句话:"早晨软,中午硬,到了晚上耕不动”。沙壤土其结构较疏松,易于耕作,唯腐植质较少,保水力较差,水分容易蒸发散失。其保水能力与深层土壤有着密切的联系,上壤土下粘土的,保水保肥力均较强。在沙壤土下20-30厘米即有粘土层者,群众称为"蒙金地”,既耐旱,又耐涝。在这些地区需要有机肥料较多,耕作省力,因此一般畜牧业较为发达,喂养母畜、繁殖幼畜比较多。
  本区气候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据1956年至1963年气象资料,平均气温约为13.6:多品种。
  2、野生植物
  ,上山野生草本植物种类很多,〔约有io。多个。如野生大豆是育种上的优质杂交育种羽料
  一、可滩区较多。还有野生绿豆;小豆等。田间杂草种类更多”如星星草、虎尾草,节节草、芦苇草、稗草、三棱草、野西瓜苗、白茅根草、小旋花草.沙蓬、.漠藜、茵陈蒿、地夫、苍茸、马绊、蒿子、灰灰菜「扫帚菜、鸭嘴草、盐碱蓬、马齿范、菟丝予、苦买菜、麦蒿草、蒲公英、小蓟、七菜芽等。这些野生植物'绝大韶分都可喂畜禽.:还
  ,绝对最低、最高温度为一19.3—40.80℃平均和对湿度为69.2%。雨量分布不匀,一般春季干旱,6-8月份参雨,雨量集申,秋冬雨又较少,因此有春早、夏涝、秋季又旱的自然现象。据记载,年平均降雨量为749.6毫米,6—8月降雨量一般占年降雨的65%以上。
  在农业生产方窗。本区为一农业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平均每人占有耕地2—3亩。耕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役畜,占牲畜总头数的70%。根据各地的不同自然条件,作物栽培般是2年3作,湖洼地及河滩地有1年1作的习惯。作物的种类
  以种植小麦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60字左右,其次为高粱、'豆类、地瓜、棉花,花生等,玉米、扁豆等种植较少。茭草是菏泽地区牲畜饲草的重要补充来源,麦收之后都有k面积的种植,唯农业产量因受自然禹影咆;除了小麦比较稳咚外,夏秋之际往往雨量过于集中,洼地积水成灾,作物涝死,致使粮食产量极不稳定。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了农田排灌工程的建设,不久,即将从根本上解决旱涝灾害的威胁,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丰收,促进林、牧、副、渔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当时的生产工具,车辆多为四轮“太平车”,车身笨重;淤.洼地则有铁轮大辕车,木轴铁瓦,较太平车稍灵活。耕种多用旧式犁耙。农业合作化以来,推广了7寸步犁,双轮双铧犁,对提高生产力起到很大作用。
  
  
  二、鲁西黄牛的品种形成及其分布.
  
  鲁西黄牛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条件下,经过夜期的培育和选择而逐渐形成的。菏泽为一平原地区,气候温和,空气湿度较小,因之牛体表较干燥,皮肤较薄,被毛较短,有皮薄毛细之特点.另外,由于地处平原J步伐跨度可以大,行走迅速;同时,在使役上除耕地之外还用以挽车,负担农村运输,因此,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驯化,是形成现在鲁西黄牛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经济价值来看.,对其发展也不发影响。远在抗日战争以前,即有培养膘牛向外出售的情况。这种膘牛大部以济宁为集中地,运往天津、青岛屠宰后远销国外。田于膘牛价格高,收益大,因而促进了群众选大牛的要求。另外,前泽专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面积大,土质粘重,耕作费力;不仅如此除耕作需要耕牛外,田间运输、短途驿运几乎全部依靠耕牛,其所用车具大部分为四轮“太平车”,亦称"葫芦头车”,车身笨重,一般在500公斤左右,本身摩擦系数木,需要较大的挽另始可拉动,因此,也必须使用大牛;即使在淤洼地区使用双轮大车运输,由于路面阻力大,以及驾辕使役,亦非体小力薄的牲畜所能及者,综上这些客观情况,都是促群众选育大牛的基本因素。正由于以上的原因,1在广大群众的精心饲养管理下,经过长期的洗种配种:,而育成了现在的这个品种。群众有句俗话:什么葫芦什么瓢,什么种干什么苗”’"公好好一坡,母好好一窝”。因此,在种公牛的选择上要求严格。种公牛在配种旺季都般幼下乡,赶集赶会。群众称为"晾牛"他们牵自己的母牛来到集会上,挑选自己认为理想的种牛配种,绝不马虎,这样又促使种牛户多方选择好种牛,不惜高价收买,从小培育,来适应群众的需要,増加自己的收入,因而保证了选种配种的普遍开展,不断提高了黄牛的质量此外,根据当地"南牛北马”的反映,过去有由南周口(今河南省周口市)贩运黄牛者,所以鲁西黄牛是否有南阳牛血液尚待研究。
  鲁西黄牛的分布,大体可分为两类地区。粘土地区:因土壤粘重,耕作费力,耕牛又需要驾辕挽车,故饲养犍牛和大型牛多,一般母牛个体也较大;砂土地区:耕作省力,需要挽力较小,因此多喂养母牛”个体也技小,有繁殖习惯,养牛是这类地'区的主要副业之一,繁殖的小牛也销售到外地。荷泽地区虽然客地黄牛中主要是鲁西黄牛,但在品质上也有一定差异。据调查以郵城、鄄城所产者质量较好,南部地区较善。成年母牛平均体高”鄄城县阎什口公社为,厘米.,成武县田集公社为"4.2厘米。
  表4-12各县3-6岁母牛平均体尺统计单位:厘米
  表4-13各县7岁以上母牛平均体尺统计单位:厘米
  三、鲁西黄牛的体型与外貌
  鲁西黄牛属华北型牛,由于自然条件和人工精心选择而形成的一个地方良种。一般体躯高大,犍牛体高平均在130厘米左右,母牛115—120厘米,种公牛选择较.为严格,平均体高均在130厘米以上。体驱结构较细致.,皮薄干燥,富有弹性,性温驯八挽曳能力较强,•是一个较好的役用牛品种。同时这种牛肉质也比较细嫩,育肥牛的脂肪均匀地分布于肌肉纤维之间,剖断面成大理石状,为舶来牛所巧能及者,因此,也是一个较好的肉用牛。公牛前躯发育较好,背腰平直;母牛后躯宽广,头部俊秀,结构匀称。
  1,体型
  根据鲁西黄牛的体尺,.可分为3个类型,即高辕牛、抓地虎和中间型。其体尺见表4-14至表4-17
  (1)高辕牛:据调查,约占当地黄牛总头数的36.5%。这种牛个体较高,体躯较短,四肢较细长。体长指数在107%以下。侧视成正方形。毛皮细簿而有弹性,被毛多为浅黄色,毛色一致,步幅较天,行走较迅速,当地常以马配套挽车。唯胸部欠宽,管围率较小,持久力较差,在农田使役尚不如抓地虎牛。
  (2)抓地虎:该牛约占当地黄牛总头数的38.8%,.此与地区有关,以巨野县田桥公社调查弟占比数较大。个体较矮,体躯较长,四肢较粗短,侧视成长方形,体长率在110%以上。毛色多为惊红、深黄,胸深广,胸围率:管围率较高辕牛为大体质较粗
  表4-147岁以上健牛体尺测量统计单位:厘米
  57表4-153-6岁母牛体尺测量统计单位:厘米
  表4-167岁以上母牛体尺测量统计单位:厘米糙,行走缓慢,持久力强,适宜于农田使役。当地群众有句谚语:"买地要爰两合土,买牛要买抓地虎”。
  (3)间型:其体型介乎以上两型牛的中间,为两种牛杂配所生之后代体躯适电,体长率在107%以上、110%以下。毛色较浅,以黄也为多。
  表4-17鲁西黄牛种公牛体尺统计单位;厘米
  2、外貌特征
  (1)毛色:鲁西黄牛的毛色,主要分为棕红、深黄和浅黄4种。个别亦有褐色厘花者,我们认为这种牛可能是山地牛与;当地牛杂交之后裔。在毛色的分类上,由于群众对毛色的喜好,经过选择的结果,种公牛毛色较深,犍牛次之'母牛毛色较浅。据33头成年种公牛毛色统计,棕红色的占36.4%,深黄色的占33.3%黄色的占30.3在32头犍牛中,棕红色的占14.6%,深黄色的占21.5%,黄色的占57.7%,淡黄鱼的占0.3%,在730头成年母牛中,毛色棕红的只占10.4%'深黄色的占20.6%,黄色旳占55.7%,淡黄色占13.3%。
  (2)角形:鲁西黄牛的角形不够一致。一股呈扇圆形,基部粗圆,多呈灰色,端部细致光亮,呈肉色或黑红。母牛角质较细致,腊黄或肉色者居多,发育不良,着生不可能为高度选择的结果。在形状上大体分为龙门.角,、平角、顺风角及不正形四类,但也因性别而异.据调查统计,在32头成年种公牛中,龙门角占15.6%,平角(亦称扁担角)占40.7%,顺凤角占25,豹,不疋形的占18.7%;在27头犍牛中龙门角' 占26%,平角占30.4%,顺风角占21.1%,不正形的占22.5%;在638头成年母牛中,龙门角占41.5%,平角占12:%,顺风角占15.1%,不正形的占31.2%。从以上表明母牛角形不正的为最多。
  (3)头部:鲁西黄牛的头部发育一般俊秀.公牛头雄夫,宽而略短,额平或微突,颈略呈弓形,肩峰高圆群众称肩峰人“前山”可见其发育程度。犍牛肩峰随去势年龄而异,一般较小,介于公牛与母牛之间。母牛面部清秀,头较长,额较平直,肩峰较小,不甚明显。口形一般均方太”鼻镜呈肉色或黑色,间或有黑斑看.据9头公保调査统计,黑鼻镜者占2.2%;110头犍牛中,黑鼻镜者占136%;311头母牛中,黑鼻镜者占20%,其余为肉色。
  (4)体躯:鲁西黄牛一般背腰平直,肋骨开张较好,尻部平直,草腹上收者亦
  表4-18鲁西黄牛幼犊体尺测量统计单位;厘米较少。唯胸窄是该牛的一个主要缺点.据对169头牛的调查统计"狭胸的占18.9%,另外,腰部过长也比较明显,因而,影响到其役用性能。据对29头成年母牛体尺测量统计,背长为39.2厘米;腰长为33.3厘米。犍牛斜尻尖尻者亦不少,据对39头牛的统计,斜尻、尖尻者即达25.6%.
  (5)四肢:一般均较开F阔、干燥,肌腱显明.惟少数后肢弯度不够,外弧形者据对169头的调查统计,即占30.7%.个别亦有卧系者。
  (6)蹄:蹄形圆大,质细而较硬。呈腊黄、肉色或深褐色,亦有带花纹者,在山地饲养者,亦能适应山路而不致发生疾患影响使役,因有“钢蹄”之称。但不少牛蹄趾间有裂缝,尤以后肢为重,呈裹足或扬足.
  (7)尾:鲁西黄牛的尾较长,尾椎一般可达到飞节,尾毛与背毛同色,尾帚色略浅,但也有略深的,间有出现白毛者。尾帚毛略带弯曲,因而常扭在一起,随年龄的衰老而渐伸直,老龄牛多直散.
  3.犊牛的生长发育
  鲁西黄牛是发育成熟比较晚的一个品种,当地群众有“牛发齐口”之说,也就是在6岁以前,仍然是体躯发育的阶段。根据此次体尺调查统计,在现有饲养条件下,1岁以内生长发育较迅速,1岁的母牛相当于成年母牛体高的88.4%;,至3岁以上生长发育即不太显著.其生长情况见表4-18
  犊牛的初生体重,据菏泽县黄牛繁殖场1962年来的记录,公犊为19.43公斤,母牛为14.9公斤,均较其他品种为低.公犊最大的25公斤,母犊仅为17公斤。比南阳黄牛公犊小3.07公斤,母犊小6.6公斤。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品种关系以外,与其何养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母牛在怀孕期间蛋白质饲料供应不足,造成胚胎期间发育受阻,特别在怀孕后期,胎儿发育较快,在营养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势必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四、鲁西黄牛的生产性能
  
  
  鲁西黄牛性温驯,昜于管理,因此,有不少公牛虽已达到成年,但仍未去势,正因如此,容易发挥其最大役用能力。根据现有条件对其役用性能作了初步调查,其调查测定结果,见表4-20至表4-22。
  从调查的结果证明,鲁西黄牛挽力较大,且持久力强,在一般情况下,挽力可达到体重的15-20%。其最大挽力相当于体重的55-60%。据测定,利用较沉重的四轮“太平车”在农村阻力较大的沙土路面上,单套载重700公斤左右,每秒进行速度可达0.7米,成年公牛可达到秒速0.85米。
  据群众中调查,在一般饲养条件下,中等体躯的犍牛,双套每天可耕沙壤土地4—5亩,母牛亦可耕地3—4亩,每头牛可负担25亩耕地、全年全部劳役(包括耕、耙,構、送粪、田间运输)。目前每头黄牛全年参加劳役的天数一般在200天左右。
  鲁西黄牛在使役年限方面的表现也比较突出,据对312头10岁以上役牛的调查,在15岁以前役用能力仍可表现良好,15岁以后始有比较明显的下降,20岁以上仍有役用能力的占调查牛数的4.7%。
  表4-20-鲁西黄牛耕作能力测验
  注:耕作能力测验系在雪后进行的湿度较大。
  表4-2鲁西黄牛挽用能力测验
  注:测定时在农村平坦硬面沙路。表4-22鲁西黄牛最大挽力及最高载重量测验
  注:①车系木轮太平车无铁瓦。②最大挽力系瞬时最夭轨力。
  鲁西黄牛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母牛在1.5岁后即开始配种,产第一个犊约在2.5岁左右,一生可产犊10-12头,多者可达15头。繁殖年龄一般自1.5岁开始,至13岁繁殖能力开始下隆,至16岁琴皋失去繁殖能力;但也有20岁仍产犊者,惟泌乳能力降低,产犊亦难成活,虽然成活,育成效果亦较差。据对107头10岁以上母牛的调查,在现有农村饲养条件下,按年龄统计10-12岁的40头全部有繁殖能力;13岁的17头,已无发情表现的3头,占该年龄每牛的17.6%;14岁的13头,已无发情表现者3头,占该年龄母牛的23.1%;15岁的33头,已无发情表现者5头,占15.1%;18岁的2头,已不繁殖的1头,占50%。从以上的数据表明,鲁西黄牛的繁殖力比较强。其繁殖密度,在较正常的饲养条件下,据对68头繁殖母牛的统计,1年1犊的17头,占25%;1年半1犊的28头,占41.2%;2年1犊的16头,占23.5%;3年1犊的3头,占4.41%。但繁殖密度与饲养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饲养条件差,使役重,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会阻止卵巢滤泡的正常发育,影响母牛的正常发情排卵.据鄄城县阎什口公社对150头适龄母牛空怀原因的调查结果,因营养不良影响正常发情的即有105头,占70%。因此,保证母牛的充足营养,这是提高繁殖率的一项根本措施
   五、鲁西黄牛主要生理常数的观察
  为了全面了解鲁西黄牛的生理特性,以供研究育种的参考,结合此次调查对其生殖生理和呼吸等生理指标作了一些初步观察和记载。
  1、生殖生理
  鲁西黄牛的发情周期,据群众中调查,一般为21-22天。据对荷泽县黄牛繁殖场内牛只的观察,30头母牛性周期的记载,发情周期平均为19.84天,范围14-34天。发情持续期,随年龄而异,青年母牛持续期较长,老年母牛则较短,一般为2—3天。据农业科学院43头母牛的资料,发情持续期10—49个小时的占33.7%,50—60个小时以上的占16.3%。产后第一次发情,与营养、使役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养充足,使役轻,初次发情可在产后40天左右。
  2、主要生理常数的观察
  表4-23鲁西黄牛几项主要生理指标记录从上表可以看出鲁西黄牛在正常情况下,其生理指数表现略高,可证明其代谢机能比较旺盛,生活力强,在正常的使役之后也易于恢复疲劳,是优良役用牛的一种表现,从现有情况看,虽在较差的饲养条件下,仍能表现较好的役用性能,而且在役用年限上也比较长,一般在15岁以前均表现出较好的役用性能;个别虽年达20岁”仍有使役价值。
  
   六、鲁西黄牛的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鲁西黄牛品种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头牛半个家”“种地没牛,日夜犯愁”的谚语;说明,当地群众对牲畜的爱护。因而在喂养上比较精细:5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单位创造了集体饲养的经验,改善了喂养条件,使饲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1.饲料的种类和调制
  因本地区为粮食产区,而尤以小麦播种面积为广,所以牛的饲料以作物秸秆为主。
  粗饲料主要是麦秸,约占耕牛全年用草的50.%以上。其次为豆角皮、高粱叶、地瓜秧等,别缺草单位也有用豆秸喂牛的。菱草是本区的主要青刈饲草作物,每年夏收之后,种植一部分“小茭草”,在出穗之后随割随喂,直至结籽,多用于饲喂马、驴。野草也是历年作为养牛的饲草补充来源;一般在麦收之后,将青草收割下来与麦糠混合在 .一起喂;每年喂青草的时间随青草的多少而异;一般自阳历的7月初开始至10月末,约计有3个半月至4个月,青草多的地区”将青饲所余的晒干贮存,以备冬季调制花草。
  精料有豆饼、大豆、高粱、菱草籽、棉饼、地瓜干等,棉饼多在冬季使用,日量可3.公斤多者有5公斤的。
  饲料的调制较为细致。麦秸及其他饲草均惻短喂给。夏季有喂淘草的习惯。麦糠及青草混合后放置水缸内,淘洗后放在木架上淋干,而后喂,这样既可以软化麦糠,使之不致因麦芒打轧不净而伤口粘膜;又可除净泥砂,防止疾病。不少生产队有常年畏淘草的习惯,群众认为淘草有促进消化的功能。入冬后大部牲畜要喂“花草”。花草的调制方法即在秋收之后,把收集起来的地瓜秧、花生秧、豆角皮、豆叶等,与麦秸混合在汁起惻碎,贮放在室内,随用随取。配合起来的花草在营养上可以取长补短,增加适口性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2、饲养管理
  鲁西黄牛在饲养管理上比较细致,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以来,又创造了不少集体饲养的经验,建立了各种制度。一般做到三勤(腿勤、眼勤、手勤)、五净(槽净、草料净、栏圈净、饮水净、畜体净)。
  饲喂方法随季节而异,一般自入冬后至翌年春耕大忙前.每天喂两次,给草5—7公斤,精料0.5—1公斤。农忙日喂3次,给草量相同,但草的质量较好;麦收后即增加了青草和麦糠。精料量因农活逐渐加重而相应的增加,一般日量0.5—1公斤,多者有达2公斤以上的。冬季因天气寒冷,易于冻冰,一般不喂拌草或稍加水拌,随着天气的转热,拌草的湿度也逐渐增加。精料在拌草时混入草内喂给。饮水做到清洁卫生。夏季饮井水,冬季饮温水,但个别有饮坑水的。饮水的次数随饲喂而定,每喂饱后给一次水,夏季在使役中间饮一次水「惟数量不多。补充食盐已在大部农户内推行r每天喂歆,或隔1-
  2天喂一次不定。
  本区牛终年实行舍饲,集体栏圈多向阳、通风透光。夏季畜舍将前墙打掉,以便通气、凉爽,冬季则用高粱秸夹上涂泥,门窗吊草帘,以便保温。集体牛舍,每头牛约占地面3—4平方米,有些单位牛舍较宽敞。一般有厩内积肥习惯,唯夏季除粪较勤,每3—5日1次,冬春15-30H日1次,也有夏季圈外积肥的。对于冬季圈内积肥,群众认为:牛粪堆积后,自然发酵,产生热,可借以保温。畜体于每天早晨出圈后用扫帚刷一次。对饲槽夏季每日用清水刷一次,冬季则不定。为了在夏季保证牛只得到充分的休息,每入夏,即在厩舍前搭凉棚,喂饱后即拴在凉棚下休息。夜间为避免蚊子骚扰,在,喂饱后亦拴在凉棚下冬季晴日拴在厩外取暖,冷天则终日不出户外。牛的使役时间根据季节而定,冬末及春季每日使役半天。夏秋季整日使活,农活特别繁忙时,日劳役时间可达10小时之多.但此时,精料补充亦校多。
  母牛在喂养上并无更多的特殊照顾。发情配种后停止使役3—5天,饮些温水或米汤,以有利于"坐胎”,提高怀孕率。怀胎后期在饲养使役上应注意不使服役过重,不饮过冷的水。分娩时有专人护理,产后即升火烤干幼犊,10天内不出圈活动,10天后可拴在圈外活动,半月后即参加轻役。月内不除粪.产后为了给母牛催奶,可饮些米汤,其饮用时间随农户条件而异,少者3、5天,多者1个月,每天约1一5公斤小米。
  对于种公车在饲养管理上比咬细致。每日喂精料2公斤左右,一般以豆料拌草。四季均饮温水,夏季饮些豆沫(豆汁带渣),据认为有清火之功。配种后稍事休息,不可立即喂饮。专业种牛一般不使役,或在配种淡季少使活,以保持其充沛的精力。配种的次数一般每天交配2次。种公牛一般在6、7岁后性欲开始减退,配种能力降低,即去势转为役畜,也有喂至10岁以上仍参加配种的,但配种能力显著降低,每天只能交配1次。
  小牛哺乳期为8个月左右。生后2个月即能自由采食,3个月可补充一些软草和精料,饲喂的次数随母牛而定断奶即上笼头。1年后开始调教使活。调教的方法,一般用"太平车”将小牛驾在中间,两边各套1头役牛使活。饲养条件好的单位,一般在3、4岁去势,也有终生不去势的。当地称去势为“捶牛”,习惯为"6月6,捶勺亡牛”,即农历的6月初去势。术后3天饮些"糊涂”(即用高粱面煮成稀粥),喂草不多。使其日夜走动,并逐步恢复正常的饲养管理。
  七、鲁西黄牛体质下降的情况及其原因
  根据理次调查,认为鲁西黄牛近年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体质下降,而尤以成年母牛为突出。如高辕母牛平均体高较1954年调查下降16.03厘米,抓地虎下降10.69厘米;犍牛平均体高高辕牛下降16.7厘米,抓地虎下降10.79厘米。
  其主要体尺指标比较如表4-25。
  从调查资料表明,1954年以来鲁西黄牛的体尺下降是比较严重的。不仅如此,从整个畜群讲质量也有显著的降低,全区现有鲁西黄牛占牲畜的50%;1954年调查则占当时牲畜的70%,下降20%。山地牛、蒙古牛近来不断引入,且在畜群中占据一定的比重,影响到畜群的质量和鲁西黄牛的纯化提高。根据鄄城县什集公社和阎什口公社的重点调查,在853买牛中,外地牛即占9.9%,这些牛大都个体小,使役能力低。有的地方肓目
  引奶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结果严重降低了鲁西黄牛的役用能力,据菏泽县都可公社的重点调查,群众反映:杂种牛的缺点是后期生长发育慢,不如当地牛耐粗饲,力气小,持久力差,一般成年牛役用能力只相当于当地鲁西黄牛的60%左右:鲁西黄牛退化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分析有以下几点:
  1、饲料不足牛只生长发育受阻
  由于那些年菏泽地区连续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减产,牲畜饲料不足。木仅精饲料数量少、质量差,而且饲草也不足,因而造成营养缺乏,阻碍了牛只的正常发育据调查历来即以豆类作为养牛的主要精料。但因自然灾害的影响,有不少单位在分配时扣留精料少,而且大部分为地瓜干,每头苹均每天0.5公斤左右。在以麦秸为主枣饲草的情况下,蛋白质饲料缺乏,又无补充来源,致使耕牛长期营养缺乏,阻碍了发育.据当时畜群的调查,幼稚型的牛即占10%左右。3至6岁的其幼稚型牛则较7岁以上母牛为多。
  2、小牛使役过早
  一般小牛年满1岁即开始调教使役,1岁半至2岁即“顶套”干活(当大牛使役)使役过早,阻碍了它的正常生长发育。
  3、专业的种公牛不足,技术指导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优良的专业种公牛数量少,不能满足配种的需要。农户多数以役用公牛配种,选种选配工作没有及时开展,这也是影响后代体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鲁西黄牛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农业集体化以后'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势必相应的增加畜力,以满足发展生产的需要。但是正因如次,组织工作与技术指导没有及时跟上,没帮助群众解决使役与繁殖的矛盾,把发展数量与提高质量同时注意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因而影响了质量的捷高,给生产带来了一定损失。
  
  八、对今后育种工作的几点意见
  
  鲁西黄牛是祖国优良的地方家畜品种之一。畜牧业与农业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耕畜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和肥料来源,即使将来农业机械化以后,耕牛仍是农业生产的补充动力,并将逐步满足人民对肉食和制革的需要。根据山东省畜禽育种方案(草案)所提出旳要求,鲁西黄要在20年内育成役肉兼用牛,根据迅速提高鲁西黄牛质量的要求,以逐步适应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1、培育种公牛,普遍提高种牛质量
  种公牛在培育提高黄牛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种好好一坡,每好好一窝”,没有优良的种公畜,就不能迅速的提高后代的质量。因此,必须把选择优良的种公牛作为黄牛育种的首要措施。首先,要加强现有良种公牛的管理,加强饲养,合理使用。以提高其配种能力;有条件的应开展人工受精,以扩大其配种范围,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兼用的种公牛,要帮助饲养单位培养技术人材,减轻对种公牛的使役,转向以开展配种为主要任务方面来。加强各级配种站的领导和业务我术指导,防止单纯盈利观点。减少开支,降低成本,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应,以减轻群众负担,扩大配种业务。其次,要教育畜牧场和专业户积极选留和培育后备种公牛,弄加强选留培育种公牛的技
  术指导,定期进行检查鉴定,提高育成质量。通过育成鉴定,凡合乎种用要求者,发给种牛合格证,始可参加配种。有多余的地冬,做到有计划的推广,按优质优价政策,保证培育种牛单位的合理收入。其三,有计划的建立配种站,淘汰不合格的种公牛,逐步建成配种网。其四,逐步提高优良种公牛和培育公牛的精料标准,在分配时按标准扣 。
  2、加强饲养管理的技术指导
  改进黄牛的饲养管理方法,积极培植草源,做好打草、贮草的技术指导,保证耕牛饲草的供应。青绿多汁饲料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指导农户晒制干青草,冬春补充胡萝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推广青贮饲料,以提高耕牛的营养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3、开展选种选配
  有重点的指导畜牧场和专业户成立核心群,开展选种选配,建立育种档案。创造经验,把育种基点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阵地,保证良种公牛的来源。育种基点必须有较好的生产基础,选择母牛质量好、数量多、领导力量强的地区。
  4、建立育种组织,定期开展评比奖励。
  公社和生产大队逐步建立黄牛育种委员会,由领导干部任主任委员,吸收技术人员、重点大队干部及老饲养员参加;生产队建立育种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布置任务,召开评比会议,甲促进群众性育种工作的开展。评比奖励每年至少进行两次。
  5、鲁西黄牛的育种标准
  表4-24鲁西黄牛育种标准单位:厘米
  6.控制外地牛,纯化黄牛群
  教育群众对外来公牛要严加控制,不准作种用,已作种用的乳公牛要去势充作役用,以纯化牛群,提高质量。
  68表4-251954年与1964年主要体尺比较单位:厘米
  注:①19.54年的数据,来源于当时大型董牛的体尺记录。
  ②1964年的数据,来源于当时7岁以上黄牛、的体尺记录
  鲁西黄牛的第三次调查
  根据1974年全省家畜育种工作会议精神,由山东省畜牧看医站、山东农科院、山东农学院及地、县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鲁西黄牛又作了重点调查,共测量和鉴定鲁西黄牛2千多头,挽力测验40多头,并进行了鲁西黄牛屠宰测定。还座谈访问了畜牧业生产、饲养管理、配种繁殖、役用能力等情况,为鲁西黄牛的发展和选育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鲁西黄牛的分布及育成
  鲁西黄牛主要分布于菏泽、济宁两地区,尤以郓城、鄄城、荷泽、巨野、梁山、嘉祥、金乡、济宁、汶上等号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其次是聊城地区的南部、泰安地区的西南部。但为数较少,纯度较差,实属产区的边缘地带。德州地区的南部几县虽也有分布,但多从产区引入,由于环境改变和杂交所致,体型有较大差异产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较粘,且耕地面积宽广,耕作费时费力,还兼负繁重的农村运输,需要个体大、挽力强、行走快的牛。况且该区自古就有吃牛肉的习惯,40年前又有膘牛远销海外,作为个体经济的副业收入,也促进了群众养大牛的要求。再加之当地群众精心的饲养管理和严格的选种选配,每逢配种旺季,种公牛披红下乡,赶集串会,相互竞赛,选优去劣,经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驯化,逐渐形成了有名的役肉兼用型的鲁西黄牛。
  根据自然条件和用途,鲁西黄牛在品种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凡土质较粘,生产工具笨重,要求精耕细作、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以"抓地虎”为主;反之,土质较松、耕地较少、交通不便、耕挽兼负的地区,则以个体高、步幅大、速度快的“高辕型”为多。近几年,由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工具不断革新,畜群结构也随之改变,骡马增多,打破了两型的明显分界,尤其与骡马配套,既要挽力大,又要速度快,加之两型互交,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变,出现了大量的中间类型,根据对1111头牛的统计,"抓地虎”占16.2%;“高辕型”占11.1%;中间型占43.6%;"小疙瘩牛” 占29.1%.
  二、鲁西黄牛的现状
  鲁西黄牛育成历史很久,性状稳定,数量较多,以往每年大量外销,引入其他牛较少。虽有时购进部分南阳牛,因时间较长,多代杂交,已无法区别。据对285个生产队
  的调查,当时鲁西黄牛1588头,占大牲畜的44%.
  1.体质外貌
  外貌特征:鲁西黄牛体躯结构较为细致、紧凑,皮肤干燥而富有弹性,性情温驯,具有良好的役肉外貌特。
  (1)毛色:鲁西黄牛的被毛较为V致,多数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三粉特征(眼圈、嘴圈、腹下部至臀两测毛色较被毛为浅),大约占70%左右,背毛颜色大致可分为棕红、深黄、黄和草黄四种,以黄色为多公牛比母牛颜色深,尤其前躯,较后躯更深,个别牛有粉色背线。据统计:公牛棕红和深黄色占73%;母牛以黄色为多,占59%;阉牛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类型的牛;毛色也有差异,"抓地虎”毛色较深,中间类型的牛次之,高辕型色较浅(见表4-26)。
  表4-26鲁西黄牛毛色统计
  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牛黄色被毛中具有栗色条纹,有的于耳轮、眼圈、嘴叉、四肢末端和尾毛中有黑色或棕色毛混生,这多半为外来牛的杂交后裔。
  (2)头颈:公牛一般头脸较宽短,多为平面,少数有凸额或长头(群众称为“母牛头”),颈粗厚而短,个别者颈和额部有卷毛。母牛头较长而清秀,口形方大,眼大明亮有神,部分母牛眼较突,有眼轮。颈细长,头颈结合良好。头长和头宽的比例为:公牛为2:1;母牛为2.25:1;阉牛介于两者之间。但也有部分牛呈现头大躯坐,或头小腹大,头颈结合不良、头躯比例失调、后无发育受阻旳幼稚型。
  (3)角:大部角质根部较粗糙呈灰自色,尖端细致而光薨,颜色,由黑到蜡黄色不一角的形状可分为龙门角、扁担角广倒八字角、-顺风角和不正角五个类型(见表4-27)。公阉牛多为扁担角、龙门角,.少数有顺风角、倒八字角和不正角;母牛以不正角和龙门角为最多,部分牛呈现角端钝圆、角形小而不正、角根动摇的“铃铛角”。不同,类型角的形状也有差异,高辕牛以龙门角为多,抓地虎以担子角为多,中间型介于两者
  之间。
  表4-27鲁西黄牛成年牛角形统计
  表4-28鲁西黄牛成年牛蹄形统计
  (4)鼻镜:鼻镜的颜色与被毛、皮肤的颜色密切相关。被毛和皮肤颜色深者,鼻镜色也深;被毛、皮肤色浅者,鼻镜色亦浅。一般以肉红色为好,湿润而有光泽°另有少数花鼻镜、黑鼻镜和乌鼻镜,这都不为群众欢迎,据对1411头牛的统计,鼻镜为肉红
  72色占19.06轨。后两者可能与外来缶杂交有关,也是品种不纯的表现应在今后选育工作中引起注意
   (5)体躯:公牛的肩峰和肉垂均发达。胸深开阔,肋骨拱圆对张,表现较强的役用体型和雄柱特征。但后躯发育较差,肌肉欠丰满,应在今后看种工作中加以改进。母牛耆甲较平坦,前胸较狭窄,后驱发育较好。看西黄牛背腰平直,一般结合良好,少数为凹背、凸普和梯形背。曲部多为倾斜,荐骨较高,平尻、低尻、尖尻者为少数腹大小适中,月兼部充实。母牛腰部技尢少数表现了垂腹、卷腹;也有不少牛呈现了前低后高的幼稚型,个体小,两头尖,役用能力差,产肉率小,成了群众的包袱,这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和野交乱配而造成的。
   (6)四肢:鲁西黄牛的四肢较开阔,手节干燥;肌腱明显。前肢一般稍有外向,部分呈直立肢势。前管围较粗,与胸围捅切相关。成年公牛(阉牛在内)胸管两围之比约10:1,母牛11:1。后肢弯曲度较小,飞节间距较窄,有部分牛呈X状肢势;个却者为立系或卧系。
  (7)蹄:质细较韧,,硬度较差,有的粗糙,呈现裂蹄。蹄色从棕红到蜡黄不一,少数黑色。个别者呈蜡灰色,多数有深色条纹(蹄线)根据对759头牛的统计,蹄呈肉红色者占72.5%,黑色者仅占27:5%。公牛前蹄较圆大,呈木碗形,趾距较宽;后蹄小而较长,多呈桃状,母牛蹄质较差,蹄形较长,有的呈现剪刀蹄(见表4-28)。
   总的说来,鲁西黄牛趾踵较低,后蹄更甚,有的呈现扬足
  (8)尾:鲁西黄牛尾较细长,尾椎一般近于飞节,少数可达飞节或超过飞节。尾毛与被毛颜色基本相同,有略浅或略深,个别者间生白毛或黑毛,尾毛略带弯曲,常扭在一起呈长纺锤形。
  2、类型
   鲁西黄牛根据体态结构,大致可分为高辕型、抓地虎型和中间型。
  高辕型:个体高大,体躯较短,四肢较长,侧面视观约成正方形,皮薄毛,细而富有弹性。多为龙门角或倒八字角.被毛颜色较浅,以黄色为多,胸榛较小,管围较细;部较高行走迅速,步幅较大,适宜挽车运输,但持久力较差,最大挽力较小。
  抓地虎型:个体较矮,体躯粗而长,四胶短而粗壮,胸部深广,侧视呈长方形,公牛角形以倒八字角、扁担角为多,母牛多为不正角。被毛较深,以棕红和深黄为多;毛厚毛密,略显粗糙步幅小,速度慢,但最大挽力和持久力均大,适宜农田耕作.
  -间型:体质类型,外貌特征,体态指数,均介于两者之间。据调查,目前该类型数量最多,其原因A.前类型杂配所产后代。B、外来牛杂交后裔;C、饲养管理及使役条件的改变。
  3、体尺
  鲁西黄牛体躯较为高大,从社会上调查来看(仅限社队),公牛体高平均131.55厘米(配种站之种公牛平均体高为13趴53厘米。母牛117.05厘举,阉牛介于两者之间为130.74厘米(见表4-29)。除个别项目外”均大于;1964年调査的结果,证明70年代牛的体尺有所回升,但距1954年调看之数据戏箱差很远.而国营农牧场牛之体尺较上两次调査均大。在这次调查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高辕牛(大型)和抓地虎型(中型)大大减少,中间类型大大增加,而且出现了大量的体型小、两头尖的"小疙瘩牛”,尤其在产区的边缘地带更为突出。面临现实,考虑到今后的发展方向,不必要再使鲁西黄牛人
   表4-29鲁西黄牛不同类型、年龄、性别、平均体尺、指数统计。为的向两型(或三型)发展。
  表4-306岁以上鲁西黄牛成年平均体尺单位:厘米、头
  4、生产性能
  (1)役用性能:鲁西黄牛具有良好的役用体型,且性情温顺,好管理,易调教,易于发挥其最大的工作能力。根据实际调查中对42头牛的最大挽力测验,平均最大挽力为229.33公斤,相当于体重的54.87%,在一般役用情况下,每小时可耕地0.5—1亩,利用较笨重的四轮太平车”于土路上作挽车能力试验,、载重600—800公斤,车重约400=48.0公斤“挽力可达90—150公斤。行速0.28—0.86米/秒功率可达1—1.3马力。据调査了解,在一般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中等个体、中等膘情的阉牛,每日可耕沙地5—6亩,母牛3—4亩。据群众反映,由于牛的个体变小了(与1954年比较),挽力也随之降低,目前真:正“独耕”独耙”的大个子牛确实很少见到。
  (2)肉用性能:鲁西黄牛肉性能良好,皮薄骨细,肉质鲜美,脂肉兼层(群众称为,“五花肉”)味道可号;既不感油腻,亦不显干燥。这一带自古就有吃牛肉的习惯,40年前又盛产膘牛。根据这次在黄牛场的屠宰试验证明,一头未经盹肥的母牛,屠宰率尚达59%,净肉占活重的44.3%。看来,经过一段专门肥育过程,屠宰率可超过60%。但有的牛由于饲养条件差,产肉少,屠宰率低。根据国内外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在不减低役用性能的同时,选育和改良鲁西黄牛,使其朝着肉役方向发展,其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3)生长发育:鲁西黄牛体成熟比较晚二出生后1年内生长发育:比较剧烈,1年左右的幼牛体高相当于成年牛的79%,体长占成年牛的74%,胸圉为成年牛的71%,,而,公牛较母牛生长速度为快(见表4-35)。母牛3岁时十字部高基本停止发育,而体高却延续到4岁左右,体长4至5岁趋于结束,胸围5至6岁基本停长,管围的生长却早在i岁内戳止。公牛的体高在2岁后就超过了十字部高,真到4岁以后停止发育,体长却延续到5岁胸围、管围均较母牛发育晚,4至5岁才逐渐停止生长。因此,群众"牛发齐白之说是有道理的。近几年来,有的单位由于何养管理不当,拴的早,使役早,配种早,造成后天发育受阻.据对所调査的323头小疙瘩牛的分析,多数呈现前低后高的“幼稚型”因此说,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加强对幼犊的培育,是进一步提高鲁西黄牛质量的重要措施。
  5、配种繁殖
  (1)繁殖:鲁西黄牛繁殖能力较强,每牛性成熟也较早,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般1岁左右开始鬼情;早者仅丘木月即可配种怀胎。在调查中,发现偷配母牛十
  岁半产犊一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发情周期平均22天(16-35天)。发情持续期2-3天,发情开始匝21—3?小时配种准胎率最奇。母生第1次配种年龄一般在1.5岁一2岁,怀孕期285天(270—310天),一生可繁殖犊牛8—10头..饲罪管理好者,可产15头以上产后第一次发情平均35天(22-79夭).
  公牛性成熟较母牛稍晩,虽有的断奶后即有性行为,但不能射精配种,一般在1岁左右可有成熟精子产由,2-2.5岁始可参加配种,过早使用不但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且精液品质及受胎率都不高。利用年限为5-7年,饲养管理得当,10岁以后仍有较强的配种能力。
  目前,由于繁殖奖励政策不兑现,再加之有的地区有重骡马、轻牛驴的思想,情期不配种,孕期不保胎,致使繁殖率不高。据对10个县285个生产队的统计,产仔数仅占适龄母牛的33.4%,严重的影响着黄牛的发展,应引起注意。
  (2)选种:鲁西黄牛的育成,与严格的选优去劣密切关联。当地群众在对种畜的选择方面,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选择种公牛:首先要具备鲁西黄牛应有的基本特征,.年龄以2—4岁为好,毛色以棕红及深黄为优,三粉特征明显,鼻镜肉红,被毛无杂色。龙门角(或八字角),木碗蹄、头宽额平,眼大有神,体型高大,结构良好,肩峰、肉垂发达,呈现前高后矮(群众说:前高后矮,见了就买),.前胸开阔,背腰平直,腹大小适中,尻稍斜而长,四肢粗壮有力,筋腱明显,前腿直立开阔,后腿适度弯曲(群众经验:前腿直似箭,力量大无限,后腿弯如弓,行走快如风),肌肉丰满,睾丸对称,雄性强,性欲高。
  选择母牛:群众选母牛的经验是:“前犍子(公牛),后市牛(母牛),棒槌肚子,大屁股”。说明选择母牛时,后躯发育很重要年龄一般以1.5—2岁,性情温驯,毛色一致,以黄色为好;禁选厘毛杂色。头颈略细长而清秀,胸部深广,肋骨开张,月兼部充实,背腰平直,尻宽而.深广,四肢直立而开阔,乳房发育良好,乳头整齐,大小适中,位置对称,阴户稍大而端正,尾细长而灵活。
  表4-31鲁西黄牛挽车能力比较表4-32鲁西黄牛成年牛最大挽力比较单位;公斤、头
  注1974年所测最大挽力,除5头母牛为实际称重外,其他皆为估重
  表4-33鲁西黄牛耕作能力比较
  
  表4-34鲁西黄牛屠宰记录单位;公斤
  表4-35国营牧场鲁西黄牛各年龄体尺统计单位:厘米
  (选配):选种是选配的基础
  选配是选种的继续。鲁西黄牛就是当地劳该4-36母牛配种受胎效果有的县社配种站为了加强选育工作,对现有的鲁西黄牛进行普查登记,摸清现状做出选配方案,有计划的予以配种,收到良好效果。郓城县北关十队等许多养牛单位,把体尺高大的母牛用优良的种公牛交配,提高了后代的体尺,几年来不断向外地出售种畜。
  6、鲁西黄牛的饲养管理
  优质的饲草饲料,合理的饲养管理,这是鲁西黄牛育成的物质基础。因此,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变直接影响着鲁西黄牛的质量。
  (1)精饲料的种类及调剂方法:因产区以往盛产小麦、豆类、粟类、高粱、地瓜、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精料多以上述作物的籽实及副产品为主,如鉄皮、豆子、豆饼、地瓜干、粉渣、棉籽饼等.其中豆子、豆饼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群众习惯将豆子炒成香料,粉碎后拌在草内喂饲;豆饼也可粉碎干喂,也可加水浸泡后连饼带水一起拌草;棉籽饼需经温水浸泡一天后,除去污水,用饼拌草,宜于冬天喂饲。上述料色,多以几种混合给饲,以增强适口性和提高营养价值。由于牛的类型和用途不同,饲料成分的搭配和日喂量也不一样;一般成年牛平均0.7—1公斤.目前,由于作物种类的改变,小麦、玉米、地瓜种植面积的扩大,豆类、高粱相对减少,增种了水稻,料色改为以地瓜干为主,豆料寥寥无几,再加上个别地区有重骡马、轻牛驴的思想,出现了 “牛料马吃,马活牛干”的倾向,甚至有的队常年无料,这是造成牛的膘情差、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据对248个生产队的统计,属上述情况者133个队,占53.67%。
  (2)饲草:以当地粮食作物的桔柑、秋壳为主,如麦秸、麦糠、豆角皮、豆秸、玉米秸、窝粱叶、花生秧、地瓜秧等,另有部分茭草、首蓿、湖草、青草等作为饲草的和充来源.产区群众从历史上就有喂"花草”的习惯,根据不同情况,将饲草铡碎筛净,掺合在一起喂,既营养全面,又增强了适口性,容易上膘.其加工利用的方法是:麦糠用清水淘净、软化,与铡碎的青草、高粱叶混喂;豆秸先用石碾压扁,然后与豆荚皮一起铡碎,春冬季掺制“花草”。玉米秸的利用办法是:根据我区许多群众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将玉米秸铡碎后,加水适量,用暗火加温糖化发酵一天,连水带草一起喂饲,软而香甜,牛爱吃,易上膘。花生秧、地瓜秧不宜铡得过短,以2—3寸为好,.避免叶碎脱落。宜干饲,脆而可口,容易咀嚼。茭草、苜蓿,湖草(苦浆草)、青草等,一般喜青刈鲜喂,多以农历4月开始,由少到多,一般喂到耳月份(苜蓿不宜过多,占花草的三分之一为宜,以防拉稀)。也有的地区,将青草、苜蓿、湖草等晒干后贮在,冬春两季调制花草用,可节省精料。
  (3)饲养管理:产区群众对鲁西黄牛的饲养簣理比较细致,在集体养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①一般饲养管理
  A、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牛是农民的宝贝,是集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队党支部把饲养大权牢牢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教育饲养人员要站在饲养棚,看到全中国,树立爱畜如子的精神,加强责任心,精心饲养管理,建立评比制度(如评比会.、亮膘会),对繁殖好、饲养好、管理好的饲养员,适当地给予政治上和物质上的奖励,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畜牧业生产的政策,进一步调动饲养人员的积极性,做到为章命养牛,以科学办法养牛。B、摸清脾性,"对症下药”:因每头牛的脾性不同,在饲养管理上,也就不能
  “午篇一律”,大部分饲养人员身住饲养棚,与牛朝夕相处,对每头牛的特点“了如指掌”,如有的牛敏感胆小,有的迟钝、缓慢有的另气大,有的力气小;有的吃得多,看的吃得少,有的吃得快,有的吃得慢。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症下药”,反对"吃不吃,这一堆”的懒办法.每头车都能吃饱吃好,使管理工作做到深入细致。C、粗热精喂,精料巧喂:产区群众有句谚语:"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要喂好,给花草”。说明草要铡碎,有利于咀嚼和消化.几种含营养成份不同的饲草,祸碎后调剂在一起,增强了适口性和消化率,营养全,易上膘。对精料要巧喂,用在“点”子上。几种精料混合一起,鱼面加点餐盐(一夭的量不超过25克5,”当牛吃干草7-8成饱以后,再加精'料拌一次,使其吃饱吃净,夏季以青草为主少给精甘,冬季喂点饼类饲料(如豆麻、棉籽饼)以保膘过冬,春季精料多喰亠点,逐渐加强使役'群次的经验是:“早喂喂在腿上,迟喂喂在嘴上”但也有的地区饲草单纯,虽精料喂了不少,牛的膘情不好,质量也差。
  D、牛不离草,人不离槽:喂牛要心细,做到眼勤、.腿勤、手勤.掌握勤添少喂、:看槽添草的原则,草新鲜,牛爱吃、牛使役回来,感到又渴又饿,略休息一会,先喂给点粗干拿,防吃得过急发生疾病.如发现中间停食,四处张望,或卧地反刍,这是渴的表现,要饮一点水再喂。饮水不要过急过多,防空腹水凉,引起肚疼.喂饱后再让其喝足。他们掌握的原则是“渴不急饮,饿不急喂,热不急赶,力不强逼”。
  E、饵养要做到“二定”、“四净”:喂牛要有规律,遭季节忙闲,个体大小,做到“定时”、“定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一般在农历3月份到1、0月份,日喂3次,饮,水3—4次;11月份到2月份改为喂询顿、饮2次,但夜间投二次草;任其采食在喂养时,做到草净、料净、槽净、水净尤其草内,容易混入铁丝、铁钉,一定要拣筛干净。
  F、科学管理,各尽其责:产区牛棚多设在村外地势髙燥、潮阳的地方。栏墙周围种树,’夏季开通,保持干燥,冬季封窗补洞,尽挂草帘。群众说:“牛怕肚底水,马怕蹄高温”,圈内勤垫土,保持干燥卫生。但也有的地方冬季有在圈内积肥的习惯,理由是:牛粪发酵生热保温。当地有句谚语:“勤刷勤刨,等于加草”。牲畜每天早晨出圈后,用铁挠或扫帚挠挠身上,轻快、舒服,又可防止寄生虫病。
  平时,饲养员和使役员建立交接制度,对耕牛共同负责爱护,我区许多单位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使役前,使役员向,饲养员说明使役任务及情况,饲养员根据任务派牛,双套和多套时要合理搭配。同时,向使役员交待清楚每头牛的情况及应注意事项。如果在使役期间一旦发生了事故或疾病,要如实地告诉.给饲养员,以便精心量理和治疗。
  ②不同类型牛的饲养管理
  A,种合牛的饲养管理种公牛多在县社国营配种站,集体饲养者较少。对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比较细致,.日料2.5公斤左右,多以豆类为主,其决是高粱、哉应,加直盐50克;粗料多以青草、“花草”.为主,以保持良好的精液品质。配种任务不大,多为本交,每天1一2次;个别有达3次者,配种后不立即喂饮,给予一定的休息时间。种公牛一般不参加劳役、运动亦少,因此,有的过于肥胖种公牛一般7岁后性欲开始减退配聊能力降低,:即可去势转为役用
  B、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平时与役牛相同,;无特殊照顾,发情配种后2—3天可停止使役,月内宜轻役,有益于“坐胎”。怀孕后期,应减轻使役,不拐急弯,不驾辕,不拉磨,捡冀。产前半个月,应停止使役,单槽饲养,偏草偏料,饮用温水。临产前注意观察,做接产准备,发现起卧,不宁,回首顾腹,是临产的预兆应由专人看护。产后3-5天,上外牵,有的达1个月:"日喂糊涂2次用尔米汤拌料;多饮温水,加入食盐少许,増加适口性,应提高产奶量,1月后由轻役逐渐转入正常使役,一般不搞长途运输,宜短出短归,或留在附近使役。
  C、犊牛的饲养管理:犊牛生后2个月即可自,由采食,补给部分质软营养高的草料。以锻炼胃的发育。鮮众习惯于6—3不用断奶,个别者有达10个月至一年的,断奶后即上笼头拴系目前来说,一般拴的过早,影响其生长发育岁半开婷调教使役,3至4岁去势,但也有终生不阉者。产区群众匀用“捶牛”法,传说“捶”了发大牛,多数于7月进行,术后偏草偏料,牵溜3天睾丸消肿后即转入干常的饲养管理及使役。
  7、牛的生理常数
  表4-37
  成年牛生理常数统计
  根据1973年秋调査材料,成年牛体温平均为38.2℃,呼吸平均18.3次/分,脉博平均55.87次/分,生理常数较高。体现了鲁西黄牛代谢机能旺盛,役用能另较强。从表4一37可以看出,体温与柱别无差异,呼吸和脉搏公、阉牛基本一致,较母牛为少,说明了公、阉牛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较母牛发达,役用能力更强。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在鲁西黄牛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想认识和做法。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加强了,政策能正确的贯彻执行,哪里的养牛生产就得到发展。哪里的领导不重视,政第不能很好贯彻执行,数量就城少,质量就下降。毛主席再提出:“牛,这是农民的宝贝。”“以猪为首,全面发展畜牧业。”并把牛列入仅次于猪的重要地位,制定了增殖和保护耕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可是,有的地区由于思想认识跟不上,对鲁西黄牛的发展不重视,放弃领导,撤销有关机构,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也有的不是全面发展,而是受经济价格的影响,产生了“骡马热”,养马产驹图赚钱,养牛干活不繁殖,造成了马活牛干,牛料马吃,以牛换马的不良倾向。如重点产区有几个黄牛繁殖基地,以牛换马,越换越穷,就是很好的例子。也有的队畜牧政策不兑现,挫伤了群众发
  展黄牛的积极性,使黄牛繁殖率大大下降:据293个生产队的统计,政策兑现的165不队占56%,政策不兑现即126个队,就占44%,*有的队7头适龄母菁几年来没生一个犊.即使有的生了犊,由于管理不如,造成了 "疙瘩牛”,影响了质量的提高。为了扭转这种现象,必须首先领导引起足够重视,摆正农牧之间、各种畜群之间正确发展的关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领导和技术员参加的育种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发展畜较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宣传群众,调动上下两个积极性,恢复育种辅导站,增设配种站,建立黄牛繁殖基地。在大力发展养猪的同时,积极抓好鲁西黄牛的爱展工作。
  2、明确发展方向
  在1954年的调查报告鲁西黄牛要向役乳兼用型发展,在1964年的调查报告中,又提出了20年内育成技肉兼用氫在1974年的峑省家畜育神会妆纪要中,也提出莓西葛牛的发展方向是役肉兼用,这些都带有片面性,鲁西黄牛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役肉兼用品种,大量材料足以说明这个向题目前在广大农村发展役乳兼用尚存在一定困难吗为不仅役乳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并且饲养牛消耗精料较多,而且我国人民饮乳习惯也不普遍。根据这次调查,认为目前仍应把选育提高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爱展数ft,提高竟量。在国营农牧场或少数疋队二探索性的搞杂交夜良,在不影谪其役用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产肉率。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其逐步向肉役兼用型发展。方向阴确后就要有领导、有阵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工作二改善饲养管理
  饲站饲鲁西黄吊的物诫基础,草獅不足厂影响很头,如1957牵产反蠢受了特大水灾,草料不足,鲁西黄牛大批外流,不但影响了数量,也降低了质量。有的社队由于黄牛不被重视,饲料质差量少,饲草单一,精料以地瓜干为主,每天不足0.5公斤,个别队根本无料。饲草以麦秸,麦糠为主,缺乏青绿饲料,造成了牛的膘情差,不发情,不繁殖,甚至有的丧失了使役能另,成了群众的负担。这和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每年要留足饲料,每天应当不少于1-1.5公斤,积极发展“四青一代”(种青、采青、贮青、喂青,以青代精),调剂花草,”合理喂养、定期召开评比荟、亮膘会、经验交流会,总结群众经验,推广先进技术,进一步促进鲁西黄件的不断发展。
  4、以产为骨干,以社队为基础,实行二级育种
  在这方面,菏泽县、鄄城县黄牛场做出工榜样,他们认真执行了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开门办场,以场带队,有计划地推广种畜。整顿了牛群,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开展鲁西黄牛育种工作,不但密切了场队关系,而且建立了黄牛育种基地,加速了育种进程。但是,也有的畜牧场等有关单位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国营农牧场面向群众,面向生产;实彳亍开fl办场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建立育种网,实行二级育神,:是一条正确的育种路线,必须大力推广。
  5、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开展精液冷冻保存和牛的人工授精
  经调查,优良种牛实在不多,且不能充分利用,野交乱配现象严重。“姐妹牛”“子母牛”经常出现,影响着质量的提高。有的公社配种站为了应付配种任务,在农村中选不满1岁半的公犊参加配种,日配多次,受胎率祓低。梁"山琉璃井大队备有优良种公牛,周围20多里前往配种的很多,但采用自然交配,不能发挥其良种作用。为了充分利用种畜,大面积地提高黄牛质量,减轻国营配种站喂养种畜的负担,必须大力开展精
  液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如有条件可建立种公牛站集中使用良种。
  6、培养技术人员,开展群众性的育种工作
  以前的黄牛育种所以进展不大,主要是只靠少数技术人员全忙,没有发挥群众的巨大作用,为了改变这种不建应应势的状况,地、县畜牧兽医工作站要不断地为社队培训技术力量,把技来交给群众,开展群处性登记、建卡等育种工作,加强幼犊培育,吞理的饲养管理,实行专业育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使鲁西黄牛的育种工作扎根于群众之中,稳步前进。
  7、控制外来牛,避免无目的条交:纯化提高賛牛群
  近几年来,产区不断输入外来牛,如蒙古牛、云南牛、贵州牛、山地牛、荷兰奶牛等,甚至有的地方(少数单位)用荷兰公牛杂交本地黄牛,使毛色体型起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不少黑牛、花牛、厘牛、小体牛等.不但适应性差,而且生产性能降低,毛色变杂.群众对这种杂牛称“老鸦窝里箍麻雀,一辈不如一辈”.极应引起注意.控制外来牛,对不够标准的"小老牛”,予以适当处理,以便集中精力物质养好壮畜.对不够种用标准的公牛一律去势,严禁配种.如菏泽县北荷楼大队近几年整顿了牛群,80%以上的更换了质量技好的青年母牛,建立了育种群,加强了选种选配,大大提高了黄牛质量。
  8、搞好协作
  产区或靠近产区的地、县、社和有关院、校、所、场要积极开展协作,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行动,互通情报,交流经验,以便加速鲁西黄牛的育种进程
  
  
  鲁西黄牛的第四次调查
  
  1980年菏泽地区又成立了畜牧局,并恢复了鲁西黄牛育种辅导站.当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和实际需要,又组织人员,对我区鲁西黄牛的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査。
  一、产区概况
  我区以农平为王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按农业人口计算每人占有耕地1.7亩左右,产区每头咗畜平均负担耕地27—30亩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役畜已是农业的辅助动力,为鲁西黄牛由役肉兼用'逐步转冋肉役兼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鲁西黄牛的品种形成
  
  
  鲁西黄牛是在一足历史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由于当地气候温和,土地宽广,交通
  不便,要求体躯大、挽力强、行走快敢很畜促使晋地群众选育犬型役牛a历虫上每養.配神旺季:种'公牟誠红戴詰,班藁串会:相互竞赛;对群众选优若劣一加强选也起一定作用。鲁西黄牛肉质好,产区群众有食牛肉的习惯,特别是条世纪初以来,本省沿海贸易开始后,牛肉为主要贸易物质,开始大量出口,'运隹德、日及南洋香緡L带牛肉以质论价,对促进群众养大牛、养好牛,也起了一定作用,在以上各种条件隹进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驯化,逐渐形成了鲁西黄牛。
  根据自然条件和用途,鲁西黄牛在品种形成过程中,形成不同类型。凡土质技粘、生产工具苯重、要求精耕细作、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以抓地虎“为主反之、以上质较松、耕地较多、交通不便、耕挽兼负的地区,则以个体高、步幅大、速度快的“高辕型”较多。近几年由于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畜群结构应变,加之两型交配和饲养条件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的中间类型。
  三、鲁西黄牛的外纯与体尺
  
  
  1、外貌特征
   鲁西黄牛体躯结构细致、紧凑,皮肤干燥而富有弹性,被毛一致,具有完全或不完全三粉特征.(眼圈一嘴圈:腹卞部至騰内血毛色为浅)的约占70%左右,龟色分为棕红、深黄、黄和草黄,以黄色为多公牛曲母牟毛&深,薪躯我后躯色深。聶统计,公牛棕红和深黄色占66.67%,母牛深黄和黄色的占76.18%,毛色偏深或偏淡仅占牛群17.97%, 表明鲁西黄牛的毛色比技一致,不同类型的牛,毛色也有差异,“抓疝虎”毛色较深,“中间型”的牛次之,高辕牛较浅。(见表4-38)
  表4-38鲁西黄牛毛色统计
  公牛头形短而宽,额平,鼻骨平直,少数有凸额或凹额,颈粗而短,个别牛额有圈毛,母牛头较长而清秀,颈细;长,结合良好。口形方大,醸睛明龛有神9头长和头與的比例,公牛1.78:1,母牛为1.97:1,阉牛介于两者之间
  鲁西黄牛99%以上均有角,大部角基较粗糙,呈灰白色,尖端细致而尤;亮,色黑金蜡黄,角长平均公牛为20.61±3.76厘米,母牛为15.0S4.38厘米角的形状可分为龙门角、扁担角、’倒入字角、顺风角和不正痛5个类型.公半阉牛多为扁担角、尤门角,少数为顺风倒八字角和不正角,母牛则以不正角和尤门角为最多;有的箱型小而不正,角根动摇.,群众称为"铃铛角”牛的类型不同,角的形状也有差异高辕牛反龙门角为多,圳地虎以扁担角为多,角型见表4-39。
  85一鲁西黄牛成年牛角形统计
  鲁西黄牛鼻镜的颜色与全身皮肤的颜色有关,皮肤色深,鼻镜也深;皮肤色浅,鼻镜色也浅以肉红色鼻镜较多,花鼻镜、黑鼻镜和乌鼻镜则较少。据统计,肉红色鼻镜占52.87%,有花斑的占28.07%,黑鼻镜的占19.06%。
  公牛的肩峰和肉垂均较发达,胸深而开阔,肋骨拱圆开张,后躯发育较差,肌肉欠丰满。整个体型呈前高后低,母牛耆甲较平坦,前胸较狭窄,后肢发育较好。鲁西黄牛背腰平直,一般结合良好,凹背、凸背和梯形背并不多见。尻部略倾斜,荐骨较高,少数牛呈平尻.斜尻、尖尻。腹大小适中,月兼部充实。鲁西黄牛四肢较开阔,关节干燥,筋腱明显,前肢一般呈正肢势或稍有外向,成年公牛、阉牛胸围、,管围的比例约10:1,母牛约11:1,后肢弯曲度较小,飞节间距较窄,蹄质细密;硬度较差,蹄色从棕红到蜡黄不一多较有深色条纹,少数为黑色。根据对759头牛的统计,肉色蹄者占72.5%,有黑色条纹或黑色者占27.5%,公牛前蹄较圆大,呈木碗状,趾距较宽,后蹄一般小而偏长:母牛蹄质较差,蹄羽较长,有的呈剪刀蹄(蹄形统计见表4-40)。
  表4-40鲁西黄牛成年牛蹄形统计
  鲁西黄牛的尾较细长,尾椎一般接近飞节。尾毛与被毛颜色基本相同,有的略浅或醴深。2岁半以卞的小牛,尾帚略带弯曲,常扭在厂起呈长纺锤形,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伸直散开
  2、类型
  鲁西黄牛根据体态结构大致可分为3个类型,即高辕牛"孤地虎和中间型。
  高辕型体高大,体驱较短,四取较长,侧谗呈正方形。角形多为龙门角或倒八字角,英毛颜色痰義,以覧包鬲多三粉:较明显滴郡较高;行走迅速,步幅较大,适宜挽车运输,担持久力较差。抓地虎型,个体较矮,体躯粗而长、四肢粗短强壮,胸部深,侧视呈长方形。公牛角形以倒八字角二扁担角为多,年牛参为不正角。被毛较深,以棕红和遂黄为多步幅较小,行走较慢,挽力和持久力均高于高辕牛,适手农田耕作。
  中间型:体质类型:外貌特征、体态指数,均介于高辕与抓地虎型牛之间丁且前该.类型数量最多,占牛群总数的43,6%。
  3、体尺
  鲁西黄牛体躯较为高大。据1980年调查的结果表明,鲁西養牛的体尺较前有了的提高,已基本恢复到1954年的水平(调查结果见表4-4」至表4-4(0)
  表4-41;初生犊牛体尺统计单位:厘米
  表4-425岁以上鲁西黄牛体尺统计单位:厘米表4键牛体尺统计
  87表4-441岁鲁西黄牛体尺统计单位:厘米
  表4-452岁鲁西黄牛休尺统计单位:厘米
  表4一46鲁西黄牛各项体尺指数
  从以上的数据表明,目前鲁西黄牛的个体较1974年有了明显提高。成年种公牛平均体高146.30厘米,比1974年提高7.77厘米,成年母牛平均体高123.58厘米,提高6.53厘米。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牛群组成的改变,随着农业自主权的扩大和屠宰政策的放宽,过去牛群中品质较差、役用能力不强的牛多宰杀肉食。加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畜力逐步退居为辅助动力,促使群众对牛只精选,品质较差的牛出售输往外地。
  (2)注意选种的作用:多年以来,在选育上虽对母牛无法控制,但各国营或社队配种站的种用公牛则不断精选提高,据本次调査资料统计表明,种公牛体高一项已较1974年平均提高7.77厘米,因此带动了牛群质量的提高。
  (3)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变: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地群众生活及生产都有改变,粮食作物面积增加,而薯类作物面积滅干为精料,逐步由玉米和部分豆料所代替,提高了牛的营养水平。
  现将1954,1974,1980年三次调弯的主要体尺比较如下,见表4-47。
  表4-47鲁西黄牛成年牛不同年度体尺比较单位:厘米
  四、鲁西黄牛的生产性能
  1.段用性能
  鲁西黄牛具有良好的役用体型,且性情温驯,好管理易调教,便于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根据42头牛的测验,平均最大挽力为229。33公斤,相当于体重的54.87%,在一般役用情况下每小时可耕地0.5—1亩,利用较笨重的四轮"太平车”于土路上挽车进行挽力试验,载童600—800公斤,车重约400—480公斤,挽力可达90—150公斤,行速0.82-0.86米/秒,功率为1-1.3马力;据调查,在—般饲养管理条件下,中等膘情的阉牛,每日可耕沙质土地5—6亩,母牛可耕3—4亩。役用性能见表4一48至表4-50。
  表4-48鲁西黄牛平均最大挽力测验
  注—1974年资料。
  2.产肉性能
  鲁西黄牛产肉性能良好,皮薄,骨细,产肉效率高,肉质鲜美,肌纤维较细,脂肪均匀分布于肌纤维之间,呈明显的大理石状花纹(群众称“五花肉"),近年运销香港的膘牛,深受客商欢迎。
  据试验,在以青干草为主,混入少量麦秸,每天补给混合饲料2公斤(豆饼40%,麦鉄60%)的条件下,1一1.5岁平均日增重0.61公斤,每增重1公斤消耗6.3个饲料单位(燕麦单位)。1.5岁公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5.31%,眼肌面积平均为86.5平方厘米,1.5岁母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9.14%,眼肌面积平均为91.70平方厘米,1.5岁公母牛平均屠宰率为56.95%, 净肉率为48.68%。成年公牛平均屠宰率为56.82%,母牛为59.45%,公母牛平均屠宰率为57.95%,净肉率为50.66%。详见表4-51。
  五、鲁西黄牛的繁殖
  1.繁殖
  鲁西黄牛的繁殖能力较强,母牛性成熟较早,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般1岁左右开始发情,平均为274.5天,发情周期平均22天(16—35天),发情持续期
  2-3天,发情开始后21-30个小时配种受胎率最高。母牛初配年龄一般在1.5-2岁,终生可产犊7-8头,最多15头,产后第一次发情平均为35天(22-79天)。
  公牛性成熟较母牛稍晚,有的半断奶后郎有爬跨行为1岁左右可有成熟精子产生,2—2.5岁开始配种,利用年限5—7年,饲养管理得当,10岁以'后仍有-很褥的配种能力.性机能最旺盛的年龄在5岁以前,射精量一般在5毫升左右.精子的耐冻性随个体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2.选种
  鲁西黄牛的形成写严格的选择分不开,群众对育种的选择轻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选择种公牛:首先具备鲁西黄牛基本特征,被毛棕红,或深黄,鼻镜肉红,无杂色斑点。体型大,结构匀称,头宽额平,眼大有神,口方正,龙门角或倒八字角、尿担角肩峰、肉垂发扭,前胸开阔,背腰平直,腹大小适中,尻稍斜而长,四肢粗壮有力,筋腱明显,前肢开.阔,后肢弯曲适度,木碗蹄。全身肌肉丰满,睾丸对称,副睾发育良好。雄性强,性欲高,无恶癖。对高辕型种公牛,并宴求三粉特征明显,个体高大.对抓地虎型种公牛并要求胸围大,背腰宽广而长,四肢粗短。
  (2)选择母牛:突毛色一致,以深黄和黄色为好:头颈略细长而清秀,眼大明亮,胸部深广,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后躯发育良好,腹大而不下垂,肢势端正开阔,乳房发育良好,乳头整齐对称;大小适中,尾细而长。
  六、饲养管理
  产区广大群众对鲁西黄牛的喂养和管理都十分精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饲草饲料的种类和调制
  近年来精料以玉米为主,其次有大豆、豆饼、棉籽饼、地瓜干、粉渣等。群众习惯将豆子炒熟磨细,'拌草喂牛,豆饼多粉碎后干喂,也有加水浸泡后拌草.棉籽饼多在冬、春季节喂饲,粉碎后用水浸泡一天用来拌草,也有的用水煮熟喂,喂量1一2公斤,多至5公斤,其它精饲料粉碎后混合使用,以増强适口性和提高营养价值。一般农忙季节多喂一些,农闲季节少一些,夏末农活较轻,又有较多的青草,有的不喂精料或很少用料。一般成年牛常年平均每天喂料0.7—1公斤,膘牛在催肥阶段,过去多用高粱面煮粥饮牛,每夭喂用量2.5公斤以上.近年来多用玉米催肥。
  饲草主要是作物秸秆,麦秸约占饲草的一半以上,近年乘麦草所占比重增加,多数单位喂牛的饲草,冬春季节几乎全用麦秸。这是当前膘情差、影响生长发育的一个主要原因。
  麦糠、豆角皮、高粱叶,玉米秸、花生秧、地瓜秧等也都是喂牛的饲草。另外,部券社队利甩菱草、苜蓿,沿湖地区利用湖草和田间收割的青草做饲草的补充来源。饲草的调制比较精细,铡碎筛净冬春将各种饲草混合后钏碎调制"花草”喂牛。既増强了适口性,又营养全面。芟草、苜蓿、青草一般自5月开始至9月青割鲜喂,约占饲草量的一半左右,秋季晒制青干草,冬春补喂。
  2.饲养管理
  表4-51
  鲁西黄牛产肉性能统i+
  单位:公斤、%鲁西黄牛仝年舍饲,无放牧习惯,牛舍多建在村边向阳处,三面有墙,一面开放,向阳通风,夏天保持圈内凉爽,冬天挂草帘保温,夏季喂饱后拴在室外过夜。冬季上午10点左右牵出舍外。喂养细心观察周到,添草勤,拌草匀,使牛吃足吃饱。饲喂次数视农活的轻重而异,忙的时候一夭喂3次,农闲时每天喂2次。每个饲养员管理10头左右。牛圈内经常保持干燥,每天垫土2-3次,积粪在夏秋季节每2-3天清除一次,冬季往往1月左右清除一次,群众认为圈内积粪,牛床温暖。种公牛都由各级配种站或专业户喂养。对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比较细致,每天喂料2.5公斤左右,以豆料为主,此外,加喂少量的玉米和裁皮,饲草多以麦秸混合青于草,常年饮温水,不使役,有的只在配种淡季轻度使役。一般站、场多采用本交,每夭配种1一2次,多者3次,配种后有一定休息时间。近年来国营配种站逐渐推广人工受精。种牛7岁以后,一般配种能力减退,即去势为役用。
  母牛的喂养,平时与役牛相同,无特殊照顾,配种后停止使役1一3天,孕期一般并不减轻使役,只是注意不使役过重,不打冷鞭,不拐急弯,不饮冷水等.产前半个月停止使役,单槽饲养,专人护理,产后3—5天不外牵,视季节不同有的长达1个月在圈内喂养,满月后牵出厩外。产后饮温水或小米汤,直至满月,以提高产奶量,有利于犊牛的生长发育。
  犊牛生后两个月即随大牛任其自由采食,有的另设单槽补料,6至8个月左右断奶,即上笼头拴系,有的延迟到1岁左右,1岁半开始调教使役,公牛4岁左右去势,绝大多数采用“捶阉”,少数采用手术去势。去势季节多在小满前后。
   七、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鲁西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地方良种,是祖国的宝贵财富,必须加以保护,并积极地培育提高,但是,从目前来看,不论是生长发育,还是生产性能,个体间都有很大差异。而且育种体系不健全草料质量较差,精料数量较少,影响了鲁西黄牛的发展和提高。为了加速鲁西黄牛的选育,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制订政策,建立健全繁育体系,以场为骨干,基,地社队为基础,点面结合,.建立育种网,积极推广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技术。通过品种选育及早育成肉役兼用品种。
  鲁西黄牛的第五次调查
  
  1984年11月份,省畜牧局组织、了菏泽地区、鄆城县、.巨野县有关单位的畜牧技术人员,进行了鲁西黄牛调查。调查了60个村的800余头牛,体尺测量807头,外貌鉴定751头,并对畜群结构,黄牛繁殖情况作了详细地洌查。通过调查及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了鲁西黄牛的发展现状,检验了十年来的育种工作效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为今后研究鲁西黄牛的发展、育种、保种、杂交改良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牛群结构1
  60个村(英)共饲养大牲畜6041头,其中移牛4575头,占畜群的75,73%鲁西黄牛4016头,占畜群的66.48%,占牛群的87.78%(与1974年鲁西黄牛占畜群44%、相比,增加了22.48%)。在鲁西黄牛中母牛占67.76%,普通公牟占6.51%,腱牛占22.33%适龄母牛占母牛的71.81%,母牛及适龄母牛比例大大超过历次调查水平。此次调查产仔成活数占适龄母牛的56.22%,比1974年的33.4%提高了22.82%。据调查了解岀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① 由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到户以后,黄牛发展迅速,但使役时间不长(平均1年仅2个月左右)。大部分时间除积粪外,别无它用。.同是养一头牛,饲养母牛还可繁殖幼畜,增加收入。显然饲养公牛、腱牛就减少了繁殖幼畜的收入,所以母畜:比例增加。
  ② 农业生产连年高产,农副产品相应增加。农民通过饲养黄牛,使农副产品转化増值,扩大收入。养牛已成为农民的家庭副业和商品。
  二、体质外貌
  1.类型
  历史上几次调查,都是根据鲁西黄牛的体态结构,分为3个类型,即"高辕型”"抓地虎”和"中间型”。历次调查3个类型所占比例变化很大?总之高辕牛和抓地虎逐渐减少,而中间型所占比例逐年増大。据1964年调查,高辕牛占牛群总数的36.5%,抓地盒占38.8%,中间型占24.7%;1974年在调杳的492头5岁以上母牛中,高辕牛,72头,,仅占14.63%;抓地虎100头,.占20.33%,_中间型320头占到.65.04%j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3条:①产区生态条件有所变化;②农业机械化水乎提髙,使役条件改变了③高辕型和抓地虎两型杂交所产后代。因此,当时就提出了,要面对现实…不必要再使鲁西黄牛人、为的向两型(或三型)发展;所以,在1980年的全省资源普查和驶次的调查中,就未分3个不同类型进行统计。
  2.毛色
  鲁西黄牛的毛色较为一致,基本色为黄色,个别牛色略有深浅而己.有70%左右的牛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三粉特征。此次调查毛;色情况见表4-52。
  在方次调查中毛色的分类不尽相同,1954、1964年调查时分为棕红、深黄、黄、淡黄4种主要毛色,而且不别牛只,有褐色厘条纹,1974年调查时分为棕红、深黄、黄和草黄4种颜色,褐色厘条纹不见了。由于群众喜爱棕红及黄色牛,经长期选择,.到80年代褐色厘条纹及草黄色牛已绝迹。所以,、此次调查鲁西黄牛毛色只有棕红、黄、淡黄3种颜色之分。总之,鲁西黄牛毛色较为一致,公牛毛色比母牛深,尤其前躯较后躯更深,犍牛介于公母牛之间。
  3.鼻镜
  历次调查鼻镜颜色都分为肉红色、花斑鼻镜、乌鼻镜和黑鼻镜4种,这次调查将乌、黑鼻镜归为一类,统称为乌鼻镜,因为在鲁西黄牛群中,虽有乌黑程度之分,但绝
  对达不到山酝牛那种漆黑鼻镜的程度,因此,改称为乌鼻镜,以示区别。所以此次调查鼻镜颜色只分肉色、花斑和乌鼻镜3种。据对807头牛的统计,鼻镜为肉红者占57.74%,花斑者占27.26%,乌鼻镜占14.99%。与1974年相比,肉红色增加了5%,花斑者减少30.71%,乌(黑)鼻镜减少了4.05%。在所统计的40头配种站种公牛中,肉红色者占70%,花斑者占30%,乌鼻镜者未发现,但在一般的公牛中,乌鼻镜仍占16.33%。总之,鼻镜颜色随育种工作的进展,肉红色者逐年増多,花斑和乌(黑)鼻镜者逐渐减少。
  表4-52鲁西黄牛毛色统计
  三、鲁西黄牛的体尺
  鲁西黄牛的体躯较为高大。据1980年调查的结果表明,鲁西黄牛的体尺技60,70年代有了明显提高,已基本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1954年)。从1984年调查情况看,鲁西黄牛的体尺比1980年又有提高八因为从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牲畜由集体饲养改为个体户饲养,饲养条件较以往优越。饲料结构过去是以地瓜干为主,现在是以玉米、款溶、豆饼、棉饼为主,管理也更加精心细致。这样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牛固有的优良基因彳專以稳定地遗传下来。
  表4-53鼻镜颜色统计
   四、肉用性能
  鲁西黄牛产肉性能良好,皮薄、骨细,屠宰率高”肌纤维细嫩,脂肪浸润于肌纤维间;呈大理石状花纹。据历史记载,卷宋朝时期,鲁西一代农民就有吃牛肉的习惯本世纪30年代,鲁西黄牛即以"山东膘牛”出口日本及南洋各地。自1979牟以来向賛;港出口5万余头,颇受港澳市场及消费者的欢迎。
  据试验,以一般饲养水平(每目供可消化蛋白质400克左右)条件下进行饲兼。
  1-1.5岁平均日增重0.61公斤,每增重1公斤消耗6;3饲料单便(燕麦单位J。18月龄公、母牛平均屠辜率为56.‘75%,浴肉率为48.68%”眼肌面积为8弓.72平方厘米.成年公母牛平均屠宰率为56.95%,净肉率为50.66%:,眼肌面积为94.47平方厘米,接近或超过国外著名肉牛品种.若经过育肥,各项指标肯定远超超过以上水年。鲁西黄牛肉质良好,经化脸,其化学成分如表4-58。
  五、鲁西黄牛目前在发展中的问题和今后意见厂
  鲁西黄牛经过30年的选育,各项体尺指标及体质外貌均已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54年)。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今后鲁西黄牛仍应坚持以本品种选育为主的方法。
  表4-54鲁西黄牛各年龄体尺统计单位:厘米、头表4-55
  5岁以上种公牛、键牛体尺统计-
  单位:厘米、头
  
  鲁西黄牛每项体尺指数
  单位;厘米、%
  4-56表4-575岁以上鲁西黄牛成年体尺比较单位:厘米
  表4-58鲁西黄牛肉质分析..单位:%
  通过选育,逐步改良体型结构,提高肉、役、乳用性能,今后要有计划的开展导入外血试验,以加快选育步伐,提高生产性能,.特别是肉、奶的产量。除引入利木赞牛,放提高肉用性能外,也可考虑引入丹麦红牛的血液,提高乳用性能。丹麦红牛为棕红色,毛色与鲁西黄牛近似,引入后不会出现杂色,定能受到群众的欢迎。丹麦红牛乳用性能较高,平均年产乳约4千公片,而且体型结构良好。可以设想两个品种(利木赞、丹麦红牛)同时引用,形成不伺生产性能、不同"毛色和体型结构的询个类群或品系,世样会更加丰富和发展鲁西黄牛的特性,对于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提供丰富的肉、奶和有效的役力将会更为有利。
  随着农业机械的逐步增多,今后黄牛必须重点转向肉、奶用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搞好保种工作,以防品种基因的流失。要划出保种区,确定重点保种场、乡、
  镇、村庄和牛群把保种任务落实到户到牛,签订合同,明确规定签约双方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国家要给保种户以必要的盗济补贴考虑到肖前国家的经济状况,保种区不宜划得太大,要待别注意把国营牛场的鲁西黄牛保住,以种,牛场附近的乡、镇、村庄为一级保种区,不引进外种交配,实行小区闭锁繁殖,成为一个良种基因库。对保种区以外的产区可以考虑逐步实行开放,但也要做好工作,有计划的进行引导,不使盲目自流.最好能用利木赞和丹麦红牛进行导入杂交,提高生产性能。保种具体方法和保种区的划分等都要经过专家和有关单位充分讨论研究,订出具体计划,并且要有经济上的配合才行,仅靠行政方法是不能完成的。
  鲁西黄牛的杂交改良
  全国地方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成立后,对我区鲁西黄牛的生产性能、肉用性能都做了进一步的试验和研究,认为鲁西黄牛不仅挽力大役用在能盘,而且肉质良好;出肉率高,是优良的肉役兼用型地方良种牛。根据这一情况,将我区划分为鲁西黄牛保种区和改良区。梁山、鄂城、郵城3县为保种区,主要是通过本品种选育,进一步短高鲁西黄牛的生产性能;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东明7个县为改良区,主要是利用法国'利木赞肉用牛品种(种公牛)与鲁西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导入4分之1至;8分之卜血,以培育出新型的鲁西黄牛,达到鹵役兼用型的目的,1986年我区己开始杂交改良,306多头。
  关于鲁西黄牛与利木赞牛杂交效果,山东农科院曾进行了试验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利木赞种公牛2头,其中特级、一级各1头,鲁西黄牛基础母牛17头,多为二级牛。全部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后代均供试验用。
  基础母牛日粮为混合饲料2公斤(豆饼40%,玉米45%,裁皮15%,另外加入食盐、骨粉备50克);冬、春、.秋季喂青干草和少量玉米秸,夏季喂鲜青草。喂法先料后草,每天喂3.次,喂后在运动场自由活动。常年舍饲。
  杂交一代生后1月左右开始补料,其精料比例为:豆饼50%,玉米35, %,麦皮15%,另加2%的骨粉和食盐。6个月以前日喂量0.5—0.75公斤;7月龄至周岁阳喂量1-1.25公斤;周岁至2岁日喂量1.25—2公斤。断奶前,(6,月龄)随母牛活动,断奶后公犊拴系,母犊随基础母牛群。
  杂一代牛初生后八每月定期测足体尺(17个部位)、体重;公牛从8月龄开始采精检查,按常规项目期艮"母牛观察初情时间。
  测定杂一代破牛的有养管理条件尽量与1964年本院农场的鲁西糞牛犊牛培育的条件一致。
  测定杂一代牛的产肉他能和肉的品质,按舍国肉牛屠宰办法逛行。选用中等体况辽月龄公後去如育肥3个月舊宰,观察其产惋性能和肉的品质
  二、结果与分析
  1、外貌与体尺
  杂一代牛被毛纯正,三粉特征明显。公牛多为倒八字角,母牛多为小龙门角,鼻镜肉红色。体质紧凑结实,体躯长,胸宽广,后躯发育好,具有良好的肉役兼用体型。
  杂一代犊牛出生,在8项体尺中公犊多数项目略低于鲁西黄牛,而髋宽比鲁西黄牛増加了9:7%;母犊除腰角宽略低于鲁西黄牛外。其他体尺均大于晝酉黄牛,..其中髓宽增加了21.5%。
  周岁体尺,杂一代牛体高十字部高、胸深,公、母平均分别比鲁西黄牛低3%,75%和2%,其他8项体尺均大于鲁西黄牛。后腿围、胸宽、髋、腰角宽、管围、胸围、体长、臀端高,公,母牛平均分别比鲁西黄牛增加了11%,10.5%,9%,8%,6.9%,5.5%,5%和4%。18月龄、24月龄体尺情况与周岁体尺相似(见表4-60.)。
  从表中可以看出,“利鲁”杂一代初生体尺,多数小于鲁西黄牛,随着牛龄的增长,杂交牛体尺相对增长较快,尤其与产肉性能有关的体长、胸围、胸宽爭后腿围、腰角宽、髓宽等项体尺均比鲁西黄牛增长幅度大.18月龄与体躯发育有关的胸宽指数、体长指数、胸围指数杂交公牛为66.75%,110.6%和139.7%,分别比鲁西黄牛的4.08%、102.8%和131.7%高2.67%、7.8%和8%;母牛为72.17%、108.1%、138%,分别比鲁西黄牛的65.65%、101.6%、129.9%高6.52%、6.5%和8,1%。与产肉量有关的腿围指数杂一代公牛为82.51%,比鲁西黄牛的74.05%高8.46%;杂一代母牛为78.62%,比鲁西黄牛的69.64%高8.98%。
  据初步分析,鲁西黄牛个体高大,体躯短,后躯发育差,斜尻,适应役用,有利于挽力的发挥,但对产肉来说,无疑是很大缺陷。杂一代牛体躯长,胸大,后躯发育好,大腿肌肉丰满,对加大载肉量是有利的。总之,从杂一代的体尺、体型指数的变化来看,杂交牛体型是向肉用型变异。
  2.体重
  "利鲁”杂一代牛初生体重大,公犊平均27.64公斤,母犊25.03公斤,分别比鲁西黄牛增加3.98公斤,均差异显著(P<0.05)o12月龄杂一代公、母牛体重为324.27公斤和282.5公斤,分别比鲁西黄牛增加54.27公斤和43.33公斤,均差异极显著(P<0.01)18、24月龄体重杂一代比鲁西黄牛增加55公斤和91.17公斤;母牛増加39.75公斤和48.25公斤(见表4—61)。
  从表中可以看出,杂交一代和鲁西黄牛在6月龄前体重差异不大,平均日增重杂一代公牛859克;母牛735克,鲁西黄牛公、母牛:为806克和677克。主要由于鲁西黄牛在6月龄断奶前,除正常饲喂外,运动期间增设补料栏,可以自由采食,所以杂交牛与鲁西黄牛体重差异较小。断奶后到24月龄,杂交牛生长迅速,公牛平均体重569.67公斤,平均日增重703克,高者达615公斤(平均日增童达737克);杂一代母牛体重为425公斤(平均日增重486克)。而鲁西黄牛体重公母牛分别为478.5公斤和376.75公斤,(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62克和423克)。增重速度明显低于杂一代。
  从体重情况看,杂交牛初生体重有所提高,两岁内一直以较快速度増长。鲁西黄牛前期増重快,后期明显变慢,杂交牛基本上可以改良鲁西黄牛生长慢的缺点。在生长发育测定过程中,并对杂交牛的性成熟作了初步观察。杂交母牛初情期平均为324天;发情持续期2-3天;据杂交公9个月龄莱精检査,射精量T.7毫升,每毫升猜子数7.3X10%活力0.4,说明9月龄己达性成熟。一般认为鲁西黄牛公牛在1.如左右性成熟,低于"利鲁”杂一代。
  3.产肉性能及肉曲品质
  对1头中等体况杂一代公牛;17月龄去势,育肥3个月(8—10月份)。92天增重78公斤,平均每增重1公斤消耗鲜青草折合干草7.2公斤(5折1);混合精料(豆饼30%,玉米55%,就皮15%,骨粉、食盐各50克)3.36公斤,可消化粗蛋白质653克。育肥期满按全国肉牛屠宰办法屠宰.屠宰率达60.23%。净肉率49.44%;胴体产肉率82.85%,骨肉比1:5.8;眼肌面税95.1平万厘米。.对肉的品质进行分析,以同期屠宰的30月龄鲁西黄牛母牛作对照,进行肉样的化学分析,前胸、臀部.9-11肋肌肉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杂一代牛与鲁西黄牛差异不显著(均P >0.05)(见表4-62);对9一11肋骨肌肉氨基酸的分析,结果表明,7种氨基酸平均比鲁西黄牛高8.85±1.18%,其中9种必需氨基酸杂交牛总和为 :33.27%,鲁西黄牛为3C.795%,杂交牛比鲁西黄牛提高了2.48(见表4-62)。
   从杂一代的产肉性能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出,杂交牛的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等均达到较高水平,一般鲁西黄牛育肥难以达到;从肉的品质上杂交牛保留了鲁西黄牛肉质好的优良特性,并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鲁西黄牛。
  
  三、小结
  
  通过对利木赞牛与鲁西黄牛杂一代的初步观察,初步认为:杂交效果明显。
  体型具有良好的肉役兼用体型整体结构、体质、毛色、角型等都好于鲁西黄牛,尤其后躯肌肉丰满,发育更好。
  体尺、体重:杂交牛初生体重虽大,体尺并不大,所以对培育成肉用牛不会造成难产。周岁体尺至成年体尺,虽高度与鲁西黄牛变化不大,但宽度、长度、周径均比鲁西黄牛有显著提高,有利于加大载肉量,后躯体尺明显大于鲁西黄牛,改良了鲁西黄牛的尖尻、斜尻后躯窄的缺点。在体'重上,杂交牛出生后以较快速度增长,2岁以内平沟日增重,公牛达7Q0克以上,个别公牛3岁平均日増重仍达600多克,体重达700多公斤,改艮了鲁西黄牛生长慢的缺点。
  良产肉性能及肉的品质上,某些指标接近肉用水平,且基本上保留了鲁西黄牛肉质好的优良特性。
  试验是初步药,由于试验条件、经费等所限,仅限于杂一代,且试验材料数量少,有待进一步试验。表4-59利鲁杂一代与鲁西黄牛体尺比较单位:厘米续表2
  
  表4-60鲁杂一代与西黄牛各月龄体重比较利鲁杂一代与鲁西黄牛肉质分析
  表4-61(前胸.臀部.9-11肋样品)
  利鲁杂一代与鲁西牛氨基酸分析
  4-62:9-11肋拝品)克/100克样品
  
  108鲁西黄牛早熟性和肉用性能试验
  菏泽地区历史上有出'口膘牛的习惯。据资料介绍,1915年到1936年间,每年平均向日本出口7万头左右。近几年向香港出口13000多头,颇受客商欢迎。为了探索鲁西黄牛的早熟性和肉用性能,我们于1979年到1981年在鄄城县黄牛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是:母牛初情期平均为274.5天,平均体重为222公斤。公牛8月龄就追随和爬跨发情母牛,有的偷配准胎;偷配母牛18月龄即能产出发育正常的牛犊。
  试验公牛18月龄体高己达到30月龄公牛的98.51%,体长达到91.754,体重也超过70%以上。
  12月龄公牛平均日增重为0.68公斤,母牛为0.55公斤;18月龄公牛平均日增重为0.67公斤,母牟为0.52公斤,24月龄公牛平扁日增重为0.63公斤,母牛为0.49公斤;30月龄公牛平均日增重为0.59公斤;母牛为0.46公斤。
  每增重1公斤体重消耗饲洱;公牛(8头).为7.30个饲料单位(燕麦单位Q及
  680.03克可消化蛋白质;其中8—12月龄平均为5.49个饲料单位,580.33克可消化蛋白质;8—18月龄为6.52’和669.41;8-24月龄为7.96和705.85;8—30月龄为9.2.3和764.52。母牛(8头).每增重1公斤平均需要9.49个单位.1004.94克可消体粗蛋白质其中8—12月龄平均需8.38个饲料单位,926.42克可了肖化蛋白质;8=18月龄为860和853.03:8—24月龄为9.74和1027.65:8—30月龄为11.38和1212,22.
  每増重1公斤消耗精饲料,公牛为3.99公斤,母牛为5.40公斤;粗饲料公牛为8.2公斤,母牛为9.75公斤。
  试验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骨肉比、脂肉比分别是:18月龄为58.88%,49.16%,83.33%,1比5.891和1比44.18;24月龄为61.12%,53.02%,86.80、%,1比8.02和1比40.69;30月龄为60.40%,52.32%,86.59%,1比7.81和1比47.49。眼肌面积:18月龄平均为80.25平方厘米,24月龄为88.00平方厘米,30月龄为117.00平方厘米。肉质品味良好,大理石状花纹明显。
  试验牛每增婁1公斤体重成本费为:18月龄公牛1.55元,母牛1.74元;:24月龄公牛1.92芫,母牛2.20元;30月齢公牛2.25元,母牛2.54芫。每今斤净肉成本:18月龄公牛3.46元.,母牛3.94元;24月龄公牛3.69元、母牛4.39元;30月就公牛3..95元,母牛4.39元。
  
  一、试验材料写方法-
  
  试验牛群为鄄城县黄牛场1978年10-12月间出生的犊牛,采取随机取样办法,共选择16头;公母各半。自1979年7月18日进行了1个月的预饲期,在此期间主要进行健康检查、生理指标(T,P,R)测定和饲养训练、编号、固定槽位等项工作,从当年8月18日进入正式试验。
  1、试验条件
  试验期饲草以60%青干草,40%麦秸,任其食角。饲料为25%豆饼、玉米55%、就
  皮15%、食盐2.5%、南京石粉2.5%的混合料,每日2公斤左右。饮水不予限量,喂后放入运动场自由运动。每日刷拭牛体1次。
  2、测定项目
  ① 试验牛,群进入正式试验时(1979年8月18日),早饲前空腹称重,测量体高、十字部高、臀端高、体斜长、胸围、腿围、管围、胸宽、髓宽、胸深等10项体尺,逐头逐
  项记录。
  ② 试验期间,饲养员负责记隶每头每日实际进食饲草、饲料数量。
  ③ 观察母牛初次发情日期,计算每头牛从初生到初次发情天数。
  ④ 每月测量1次体尺、体重,并计算出増长数量。
  ⑤ 分别计算每头牛在每月中的平均日增重、所用饲草饲料数量,根据草料品种圾用量,计算其消耗饲料单位及饲养成本。
  3.屠宰试验
  试验牛在18、24,30月龄分3期屠宰,每个年龄杀4头,公母各半。屠宰前进行体尺、体重测量、评定膘情等级、拍照。宰前停食24小时。宰时切断颈部血管放血,.然后剥皮,去头、蹄,剖开胸腹腔,取出内脏,分别称重、测量。称取胴体重;然后剔骨,称其净肉重和骨重。剔骨前在12-13肋骨间切断脊椎,全部暴露眼肌横断面,测量眼肌面积。'
  屠宰后进行:品尝鉴定,取臀部深层肌肉,切成长宽厚各2厘米的方块2公斤,不加任何调料,放入钢精锅于1000瓦电炉煮沸80分钟,评定淇嫩度、多汁、口味和肉汤混浊度。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着重将本次试验的生长速度、饲料消耗、屠宰试验、成本核算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分析。
  1、试验牛的体尺、体重及日増重
  参加本次试验的共16头牛,公母各半,其体尺、体量增长情况如表4-63
   由表中可以看出,18月龄前的日增重(平均)不论公、母牛,都较24?30月龄为 '高,同龄的公牛比母牛高。
  从初生到18月龄公牛各阶段的日增重相差不大;稳定在0.M至0.71之间,从18至30月龄则由0.67下降到0.59,日增重明显下降。
  根据对8头试验母牛的观察,其初:情期的平均日龄是27415天。
  另外,从体尺上看,18月龄的公牛体高已达到30月龄的98.51%,体长达到91.57%, 体重也超过70%以上,接近体成熟。
  2、试验牛体重増长情况
  从表4-64可以看出,试验牛在各阶段的平均、日増重和平均体重,各年龄公牛日增重比母牛高,不论公牛还是母牛;18月龄前的日增重高于18月龄石的增重.,24月龄以后日增重显著下降。
  由以上说明鲁西黄牛公牛的増重较母牛快18月前较18冃后増重快.表4-63试验牛体尺体单位:公斤.厘米、头
  注;1、试验牛中有.2头特级公牛作种牛推广,有2头母牛在8月龄偷配怀胎,剔出试脸群2、日增重为绝对日增重。日增重(公斤)=月龄重一出重表4-64试验牛各阶段平均体重及增重 !单位:厘米、公斤
  3、试验牛的饲料报酬及饲养成本
  试验牛各阶段实际消耗的精、粗饲料如表4-65所示。
  从表4-65可以看出,从8月龄开始试验到12,18,24,30月龄4个不同阶段,
  尽管各不A但总的是公牛每夭的进食量比母牛多,如18月龄公牛每日进食精:粗饲-料7.06公斤,而母牛则进食5.87公斤,每日相差1.19公斤,30月龄公牛比母牛每日多进食1.64公斤,从日增重来看,每増重1公斤,月龄小则消耗的饲料及养分少,随月龄的壇大,‘爭消耗的饲料及养分就越多。按不同性别来分析,可以看出公牛増重1公斤所消耗的饲料及养分少,而母牛则多,如:同是18月龄的公母牛,公牛的饲料报酬为6.52个饲料单位,而母牛的为8.60个,相差2.08个饲料单位,因此,每增重1公斤所需成本,母牛高于公牛,如,同是18月龄的公母牛,公牛增重1公斤只要2.20元,而母牛需要2.82元,母牛比公牛多消耗成本费0.62元。
  综上所述,公牛每日消耗高于母牛,但每增重1公斤所消耗饲料及养分,成本费都低于同龄母牛。
  
   四、屠宰试验情况
  屠宰试验共分3批;分别在试验牛1.5岁,2岁,2.5岁时进行,每次随机屠宰4头,公母各半,共屠宰12头试验牛,其屠宰情况汇总于表4-66。
  ① 从表4-66可以看出,12头鲁西黄牛的平均胴体重为244.37+46.64公斤,净
  肉重209.40±41.19公片,屠宰率为60.13±2.17%,净肉率为51.50±2.71%,其中1.5岁的4头牛,以上各项平均值相应为194.96公斤,162.44公斤,58.88%,49.16%;2罗的4头牛分别为255.31公斤,220.81公斤,61.12%,53.02%,2.5岁的4头,分别为282.5公斤,244.96公斤,60.40%52.32%。
  从性别来分析,1.5岁,2岁及2.5岁的公牛与母牛相比,公牛的胴体重、净肉重平均值都大于母牛,而公牛的屠宰率、净肉率都低于母牛。
  ② 胴体产肉率:12头平均为86.57%,1.5岁4头平均为82.33%,其中公牛2头
  平均为83.16%,母牛9头为63150%;2岁的4头平均为86.80%,其中公牛2头平均86.32%,母牛为87.28%;2.5岁4头平均为86.50%,其中公牛2头为86.27%。2头
  母牛为86.91%。从而可以看出,2岁和2.5岁的胴体产肉率比1.5岁的大,同龄母牛比表4-65 试验牛饲料报酬及成本核算;单位公斤克、元
  说明:成本核算系指牛出生后总共消耗的管理费、饲草饲獅费(饲草每公斤价2角, 饲料每公斤2角2分)折算的。
  公牛的产肉率大。
  胴体各组织的百分比是;12头平均,肌肉(包括皮下脂肪)占胴体的86.57%, 骨骼占12.05%,脂肪(板油)占2.39%; 1岁半的4头“平均肌肉占胴体的8.33%;"睿骼占14.47,脂肪占1.91%: 2岁的4头,平均肌肉占胴体的06.80%,骨盛占16.68%,'脂肪 占2.57%; 2.5岁的4头平均肌肉占胴体的86.57%,骨骼占12.05%,脂肪占2.30冬2岁和2.5岁试验牟的血肉脂肪所「占比翎较1.5岁的高,而骨骼占的比例较低,若按性别统计,同龄公牛肌肉、骨骼所占比例高于母半,而脂肪所占的比例小于母牛。
  ③骨肉比:12头牛平均值为1 : 7.了6 ,其中1.5岁的为1:5.62、2岁的为
  1 : 8.02, 2.5岁的为1 :7.81。以性别分析,同龄公、母牛,母牛的骨肉比奇于公牛.,即表明公牛骨重大于母牛。
  ④眼肌面积:12头牛眼肌面积平均为95.08 + 11.56平方厘米,其中1.5岁4头,
  113表4-66鲁西黄牛屠宰试验统计:单位:公斤、%、平方厘米
  平均为80.25平方厘米,2岁的4头为88.00平方厘米,25岁的4头为1117.00方厘米。
  若以性别来分析:6头公牛为103.17平方厘米,母牛为87平方厘米,从而可以看出眼肌面积随年龄的增加而増大,公牛大于母牛。
  ⑤试验牛内脏重量及比例:点验牛内脏重量友比例见4-67
  试验牛各内脏器官的重量,由表4-訐可以看出以隹龄分;2.5’大于2岁•2岁大于1,5岁;以性别分,公牛太宇母牛,唯独18月.龄和?4月龄的肠重相,同39且龄肠重仅比1.5岁、2岁的多0,39公斤。
  ⑥肉质品评
  (A)胴体鉴定:鲁西黄牛皮下脂肪很少,只有薄薄的一层黄白色皮下脂肪
  (见表4-66)
  (B 鲜肉品质:直观肌纤维较细,肌肉坚实,富有弹性,呈鲜红色,24月•龄和
  11430月龄的屠•体肌肉,.其脂肪均匀鈕浸润在肌纤维之间”呈明显的大理石状花纹3
  
  表4-67试验牛内脏置量及比例单位:头、公斤、厘米
  (C)肉质品尝:经参加品尝的技术人员鉴定,一致认为肉味鲜美,有浓厚的香味,肉汤较混浊,炒肉片其色淡黄,肉丝细嫩,口味好。
  三、讨论
  ①本:次试验共选了16头发育中等和发育较差的犊牛,同时采用了一般的饲养水平,所以试验结果只能代表一般而不能代表育肥牛或高水平饲养条件下的肉用性
  115②鲁西黄牛的性成熟。据试验观察母牛平均在生后274.5±33.44夭初次发情,在本场的犊牛群中偷配的母牛在18月龄时即产了牛犊。证明鲁西黄牛在.8-9月龄可达性成熟。与秦川牛(初情期280天)、南阳黄牛(240—360天)、黑白花(401天)、国外品种的短角牛(336天)、非洲瘤牛(645天)等纯种牛及海福特X安格斯(394天)、西门达尔X海福特X安格斯(369)等杂种牛相比,鲁西黄牛不是晩熟品种。另外,18月龄的鲁西黄牛体重即可达30月龄的70%以上,因而可以初步认为鲁西黄牛属早熟品种。
  8月龄的公犊就追随爬跨发情母牛,有的偷配准胎。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本次试验对于公牛未能进行采精、检查,所以对公牛的性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
  ③ 试验期每増重1公斤消耗饲料是:公牛平均消耗3.99公斤精料、7.30个饲料单位;母牛平均消耗5.4公斤精料、9.57个饲料单位。这不难看出“公牛比母牛饲料报酬高.若从年龄上看,18月龄不论公牛或母牛所消耗的数值都低于平均数,24月龄的接近平均数,18月龄及24月龄的牛比30月龄的饲料报酬高。因此,从饲料消耗的角度上看,鲁西黄牛其肉用最适宜年龄为18至24月龄。
  就成本核算分析,从出生至各月龄的成本如表4-68所示。
  表4-68试验牛各阶段的成本费单位:公斤、元
   从表4-68可知,24月龄每公斤体重成本费公牛为1.92元,母牛2.20元。30月 ,龄每公斤体重成本諾公牛为2.25元,母牛为2.54元。这3个不同年龄都是公牛低,母牛 :成本高。同性别的牛月龄越大,每公斤体重成本费越高。
  表4-69试验牛肉的成本核算单位:公斤、元
  从表4-69可以看出,公、母牛各屠宰6头,公牛从出生到18月龄每公斤净肉折合
  116成本费3.46元,2月龄公牛折合成本费3.69元,较18月龄只相差0.23元。而30月龄公牛每公斤净肉折合成本费4.69元.较24月龄每公斤净肉多用成本费1.00元,较18月龄多用1.23元.18月龄公牛平均每头产净肉177.33公斤,24月龄公牛平均每头产净肉249.33公斤,较18月龄多产净肉72.10公斤,而30月龄公牛平均产净肉262.50公斤,较24月龄仅多产肉13.07公斤.据试验记载,24月龄至30月龄这半年时间,平均每头饲养费用为316.20元.多养半年仅多产净肉13.07公斤,每公斤净肉折合成本24.19元。综上所述,从经济角度看,鲁西黄牛的屠宰龄也以18-24月龄为宜。
  (本课题由菏泽地区黄牛育种辅导站主持,鄄城县黄牛场协助进行。参加试验人员有张丛谦、王曰政、范培礼;栗同海、岳希同、孙玲、杨自源、张元资参加了屠宰试验。)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畜牧志

《菏泽地区畜牧志》

《菏泽地区畜牧志》是一部地方专业志,它如实地记述了菏泽地区畜牧资源、畜禽品种、饲养管理、配种繁殖、疫病防治、饲草饲社、畜禽社研、技术服务、基地建设、国际交往和畜牧机构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