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荷泽地区农业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83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荷泽地区农业学校
分类号: G725
页数: 6
页码: 349-354
摘要: 经山东省农业厅批准,于1955年6月建立了菏泽农业技术训练学校,校址在菏泽城西关外,系省属学校,由山东省农业厅主管,党政归菏泽地区管理。学校设农学、畜牧两个专业,共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师25人,在校学生12个班,480人。学校占地面积270亩,其中农场占地1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
关键词: 农业学校 菏泽地区

内容

第一节学校的建立与变革
  经山东省农业厅批准,于1955年6月建立了菏泽农业技术训练学校,校址在菏泽城西关外,系省属学校,由山东省农业厅主管,党政归菏泽地区管理。学校设农学、畜牧两个专业,共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师25人,在校学生12个班,480人。学校占地面积270亩,其中农场占地1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
  1956年5月改为菏泽农业学校,成为正式中专。
  经国务院高等教育部批准,于1958年7月改为菏泽农业专科学校,设立了大专班共有教职工244人,其中教师90人。在校学生22个班,880人,其中大专班6个,240人;中专班16个,640人。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360亩,其中农场占地1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983平方米。
  1962年9月改为菏泽地区农业学校,归菏泽地区农业局主管。学校设农学、畜牧兽、农机3个专业。到1966年底,全校共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师44人。在校学生14个班,560人,学校占地面积430亩,其中农场占地160亩。校舍建筑面积11715平方米。
  1968年12月,学校被当时的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宣布撤销,校舍交给菏泽军分区办了 “五七”干校。
  1970年初,菏泽军分区"五七”干校撤销,又重新恢复了菏泽地区农业学校。
  1971年1月,经中共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改为菏泽地区农业专科学校,设立了大专班,归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主管。
  1973年10月,大专班毕业之后、学校仍改为菏泽地区农业学校,归荷泽地区革命委员会农委主管。自1975年起,改由菏泽地区农业局主管01976年学校设农学、畜牧兽医、农机、果林4个专业,共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教师56人。在校学生9个班,423人,学校占地面积420亩,其中农场占地140亩。校舍建筑面积17358平方米。到1985年底,学校共设置农学、农机、畜牧兽医、果树、园艺、农经、加工7个专业,有教职工188人,其中教师81人。在校学生17班,680人,其中普通中专班11个班,445人,干部中专班1个,35人;为菏泽师范专科代培师资班5个,220人。学校占地面积378亩,其中农场占地120亩。校舍建筑面积22546平方米。
  第二节学校的机构设置与人事更迭
  机构设置
  1、中共党组织
  1955年6月至1958年7月,学校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58年7月至1962年9月,学校建立了中共党委会,下设办公室。
  1962年9月至1968年12月,学校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1971年至1975年,学校建立了中共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1976年至1984年,学校建立了中共党总支委员会。
  1985年以后,又恢复了中共菏泽地区农业学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2.行政机构
  1955年6月至1958年7月,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伙食科、农场。
  1958年7月至1962年9月,学校有校务委员会、办公室、人事科、教务科、总务科、农场、农学科、畜牧学科、农机学科。
  1962年9月至1968年12月,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农场。
  1970年至1975年,学校设有办公室、政治处、教务处、总务处、农场。
  1976年至1984年,学校设有办公室、政治处、教务处、总务处、武装部、保卫科、农场。
  1985年以后,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农场、培训办公室、会计室、保卫科。
  3.群团组织
  1955年6月至1958年7月,学校建立了共青团总支委员会和教育工会。
  1958年7月至1968年12月,学校建立了共青团委员会。
  1970年至1986年学校又恢复了共青团委员会。
  1984年起,学校建立了妇女委员会。
  二、人事更选
  1955年6月至1958年7月,学校中共党支部委员会书记上官彬、副书记张义和;校长上官彬,副校长袁占民、游秀峰。
  1958年7月至1962年9月,学校中共党委书记袁舒,副书记车步堂、李仁远;校长袁舒,副校长王荣村、钟起,教务长上官彬。从1960年起由陈正立接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1962年9月至1968年12月,学校中共党支部书记李仁远;校长钟起,副校长上官彬、杨俭、姜世荣。
  1971年至1975年,学校中共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缺),副组长徐恒举、张茂夫、张俊卿;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缺),副主任徐恒举、姜世荣。
  1976年至1984年,学校中共党总支委员会书记姜世荣、副书记先后有张文义、张登玉、江守贵、牛曰钦;校长姜世荣,副校长先后有张文义、张登玉、邵有祥、江守贵、郑大河。
  1985年以后,学校中共党委书记姜世荣,副书记马同恩;校长马同恩,副校长邵有祥、侯兆轩、牛曰钦。第三节学制与课程
  学制
  建校初期招收的农业技术训练班,学制为1年。
  1956年至1985年招收的普通中专班,学制有2年的,也有3年的。
  1958年至1961年和1971年招收的大专班,学制有2年的和4年的(1958年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6个班,学制为4年)。
  二、课程
  1.学专业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2年制大专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化学、体育、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土地测量学、农田水利学、农业机械化、作物栽培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作物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普通畜牧和畜疫防治学、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学。3年制中专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体育、数学、化学、植物和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土地测量学、作物栽培学、作物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学、果树栽培学、农田水利学、畜牧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2年制中专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体育、语文、化学、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土地测量学、农田规划、农机具。
  1980年的2年制中专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体育、化学、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土地测量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农业经营管理学、农田规划、农业机械、外语。
  1983年的3年制师资专科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体育、化学、数学、语文、外语、心理学、教育学、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学、农学机械学、农业经营管理学。
  2.畜牧兽医专业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3年制中专班,开设的课程有物理、化学、数学、语文、政治、体育、饲料生产学、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学、畜牧学、家畜产科和人工授精学、家畜解剖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及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内科与诊断学、家畜外科学、家畜寄生虫病学、中兽医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2年制中专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化学、体育、家畜解剖生理及病理学、兽医药理学、中兽医学、兽医产科学、兽医微生物学、家畜育种与饲养原理、养猪与猪病学、大家畜繁育与改良、养羊学、兽医外科内科及诊断学。
  1980年的2年制中专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体育、化学、外语、家畜解剖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家畜遗传繁育学、家畜饲养学、畜牧学各论、中兽医学、兽医内科与诊断学、兽医外科产科学、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畜牧业经营管理学。
  1983年的3年制中专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体育语文、数学、化学、英语、家畜饲养学、家畜遗传繁育学、畜牧学概论、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内科及诊断学、家畜外科产科学、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中兽医学、专业补充课。
  3.农经专业
  1983年的3年制中专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体育、数学、英语、语文、共产主必思想品德、政治经济学、农业基础、畜牧基础、园艺及技术栽培、农业机械、计算技一术、农业经济学、会计原理及农业统计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经营管理学、经济活动分析。选修课有市场学、农业计划学、经济法、电子计算机。
  4・加工专业
  1985年的3年制中专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体育、数学、化学、语文、英语、物理、食品微生物、食品生物化学、机械基础、化工原理、加工机械、发酵工艺学、粮食与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食品分析与检验、企业管理与市场知识。选修课有实用电工、电子计算机、果品蔬菜加工、饮料工业学基础、食用菌生产及加工、食品包装与设奋。
  5.农机、果树、园艺专业的课程(从略)。
  第四节招生与毕业
  1、招生制度及其变革
  建校以来,学校普通中专班、大专班的招生工作,都是在国家招生计划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进行的,是面向社会招生。
  1955年至1967年,1971年至1978年招收的新生是初中毕业生;1979年至1985年招收的新生是高中毕业生。
  文化大革命”以前,除1963年至1965年,采用推荐与考试相结合,学校择优录取的方法外,其它招收的普通中专班均属地区统一组织考试,学校择优录取;普通大专班由省统一组织考试,学校择优录取。
  “文化大革命”期间,采用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当时提出的条件是:招收的新生必须具奋一定的政治条件和文化程度,同时还必须具备参加1一2年劳动实践锻练这一基本条件。但实际上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文化程度上根本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致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招生制度改革之后,自1977年以来由省统一组织考试,学校择优录取。从1979年起,实行了全国统一组织考试、学校择优录取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质量,保证了全部学业的圆满完成。
  干部培训班、干部中专班是面向本地区乡、镇在职干部而招收的,招收办法是:地区统一组织考试、学校择优录取。
  二、升、留级及毕业分配
  对学生的升级、留级和毕业分配,学校一直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办理的。即每学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过考试、考査,成绩及格者准予升级;成绩不及格者,经过补考后,考试科目累计仍有两门不及格者,或考试和考查科目累计有三门不及格者,予以留级。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实习和毕业设计),考试及格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不及格者,可补考一次。补考及格的发给毕业证书;不及格的发给修业证书,分配工作。参加工作后,可在一年内申请补考,及格者,补发给毕业证书。
  第五节科研活动及成果
  学校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搞一些必要的科学研究。
  该校讲师周润清,自1972年开始进行小麦杂交育种的试验和研究,于1980年选育出“薄134”小麦新品种,分别在我区单县、成武、曹县、郓城、巨野、鄄城等县进行示范种植。据1984年统计,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1985年参加山东省晚播早熟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目前正在省级鉴定中。
  该校教师杨永清,自1974年主持进行了小麦单倍体育种工作的研究,于1976年取得阶段性成果,解决了小麦愈伤组织越夏的问题,获1978年山东省科学研究成果奖。
  1981年由学校农场、农作物教研组合作,杨金铎、时念奎、任崇翰亲自参加的小麦丰产实验田,创小麦亩产520公斤的高产成绩。
  学校讲师、五届和六届山东省人大代表、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马同恩,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在“猪膀胱造露术”方面成绩显著,并写了专题论文在山东省《畜牧兽医科技资料》1976年第2、期上刊登,1978年被列入《菏泽地区科学技术成果选编》一书中。
  该校田殿卿,对长毛兔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长期的试验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写的《引进的西德长毛兔后代为什么会严重退化》的论文,在《中国养兔杂志》1985年第1期上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全国报刊精选》转载(1985年第5期)。他写的《长毛兔误食夹竹桃中毒一例》,也在《中国养兔杂志》1986年第2期上发表。
  第六节图书资料及仪器设备
  1、图书册数
  1955年6月至1958年7月共有图书19450册。
  1958年7月至1966年共有图书59700册。
  1967年至1976年共有图书70199册。
  1977年至1985年共有图书99824册,其中中文图书96824册,外文图书3000册。
   二、仪器设备
  1・自制教具
  浸制动物、植物、病虫、果品等标本1200种,干制植物标本450种。绘制教学挂图
  2000多幅。自制仪器210件。
  2.拥有仪器总数及其价值
  千元以上的仪器56件;30—1000元的仪器1120件,总价值35万元。
  3.实验室、仪器室
  实验室共17个,分别是:植物生理、植物保护、作物栽培、土壤肥料、农业气象、
  土地测量、单倍体、兽医解剖及外科、兽医内科、加工、中兽医及药理病理、畜牧、微生物,农机、果树保护,物理、化学。仪器室5个,分别是:天平室、电子计算室、电教室、显微摄影暗室、自动恒温恒湿器室。
  第七节学校经费
  该校1955年至1963年的经费由山东省农业厅直接下拨;1964年至1980年由山东省农业厅带帽下达到地区;自1981年起,切块归地区财政局拨款。
  据建校31年的统计,国家共拨正常经费815.5万元,基本建设经费113.7万元。
  1955—1958年,拨正常经费115・2万元,年均28.8万元,拨基本建设经费35万元。
  1959—1966年,拨正常经费155.1万元,年均19.735万元。
  1967—1976年,拨正常经费155.5万元,年均15.55万元;拨基本建设经费4万元。
  1977—1985年,拨正常经费389.7万兀,年均44.41万元;拨基本建设经费74.7万元。
  第八节培养的学生总数
  该校自建立以来,到1985年底为止,共培养学生10272人,其中国家统一分配的4093人,内有干部中专班毕业生79人;“社来社去”的1072人,函授班、进修班、短期培训班共5107人(包括基层骨干1850人、技术人员3117人、教师100人、军转干部40人)。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

相关人物

上官彬
相关人物
张义和
相关人物
李仁远
相关人物
徐恒举
相关人物
姜世荣
相关人物
张文义
相关人物
张登玉
相关人物
江守贵
相关人物
牛曰钦
相关人物
马同恩
相关人物
邵有祥
相关人物
侯兆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