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民占有粮食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82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农民占有粮食情况
分类号: D422.7
页数: 2
页码: 330-331
摘要: 1949年全区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77.5公斤。到了1955年和1956年,人均占有粮食达到280多公斤,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1950年至1956年全区共向国家交售粮食17.43亿公斤(每年平均近2.5亿公斤),农民吃国家统销粮1.45亿公斤。
关键词: 农民生活 粮食

内容

1949年全区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77.5公斤。到了1955年和1956年,人均占有粮食达到280多公斤,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1950年至1956年全区共向国家交售粮食17.43亿公斤(每年平均近2.5亿公斤),农民吃国家统销粮1.45亿公斤。
  50年代末期,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左右。1962年和1963年,人均占有粮食仅115公斤左右,农民每人平均口粮只有70多公斤,加上自留地生产的粮食,每人年平均口粮不到150公斤,所以农民的生活十分艰难,这两年全区向国家交售粮食共2.2亿公斤(年均1・1亿公斤),农民吃国家统销粮3.35亿公斤(年均1.675亿公斤)。
  1965年和1966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20公斤左右,每人年均口粮近150公斤,加上一自留地生产的粮食,基本上能维持低标准的生活水平。这两年共向国家交售粮食2.65亿公斤(年均1・325亿公斤),农民吃国家统销粮2亿公斤(年均1亿公斤)。“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均占有粮食,一般年份都在200公斤以下,每人年均口粮在150公斤以下,由于收回了自留地,农民的生活极度困难。1966—1975年,全区共向国家交售粮食10.3亿公斤,农民吃国家统销粮8.3亿公斤。
  1976—1980年,每年人均占有粮食225公斤左右,其中口粮在165公斤左右。这个时期,农民有了自留地和少量的村头荒地,可以收入一批粮食,所以,农民的生活比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部分后进单位,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有些农民过的还是“粮食不够瓜菜凑”的生活。就是那些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单位,在粮色比例上还是以粗粮为主,而且地瓜干占有相当的比重,细粮仅占20—30%。这个时期共向国家交售粮食5亿多公斤,农民吃国家统销粮5・5亿公斤,其中1980年,国家为了改善我区农民的生活,向农村发放统销粮2.22亿公斤。
  1980年以后,在全区范围内普遍推行了土地包干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二、三年的实践,到1983年就已大见成效。据统计上报数字来看,198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24.5亿公斤以上,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有粮食358公斤,除去交给国家、集体部分,人均口粮274公斤。到1985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29.5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29公斤,其中人均口粮308公斤。而且在粮色比例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几乎家家户户,在日常生活中,吃的绝大部分是细粮。1983年至1986年,全区共向国家交售粮食22.35亿公斤(每年平均5.5亿公斤),几乎相当于1960年至1982年23年交售粮食的总和。在这4年中全区农民仅吃国家统销粮3.3亿公斤。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