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畜禽疫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81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畜禽疫病防治
分类号: S851.3
页数: 7
页码: 294-300
摘要: 畜禽传染病种类很多,在我区主要有19种,分如是:家畜炭疽、牛气肿疽、马鼻疽、牛肺疫、牛恶性卡他费、家畜口蹄疫、马传贫、牛流感、猪瘟、猪丹毒、猪喘气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猪肺疫、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副伤寒、鸡痘、禽霍乱。
关键词: 畜禽疫病 疫病防治

内容

第一节畜禽疫病槪况
  一、传染病
  畜禽传染病种类很多,在我区主要有19种,分如是:家畜炭疽、牛气肿疽、马鼻疽、牛肺疫、牛恶性卡他费、家畜口蹄疫、马传贫、牛流感、猪瘟、猪丹毒、猪喘气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猪肺疫、猪痢疾、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副伤寒、鸡痘、禽霍乱。
  1.家畜炭瘟
  1949〜1959年,全区10个县有41个区乡(公社)、380个村发过家畜炭疽病,先后致死牲畜1485头、山绵羊594只。郓城、鄄城、菏泽发病较多。郓城县1949年就有发生,据统计,10年当中赵楼。黄安、武安,陈坡、侯集、潘渡、程屯8个区乡(公社)、47个村,共发病死亡牛羊802头,菏泽县都司、胡集、小留、吴店、沙岗、马村等单位发病死亡牛羊300多头。成武县发病也不少,九女、康庄、城关、刘庄等单位发病死亡牛羊730头。
  通过预防接种,60年代家畜炭疽病发生量大大减少。1966年秋季郓城县武安公社梁垓村发生家畜炭疽病,死亡骡1匹,羊10只,感染人4名,污染10个村,在县政府领导下很快扑灭,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70年代以来,家畜炭疽病仅在个别地方有发生,发病量不大,并且都及时进行了扑灭。1980年有2个县3个村发生家畜炭疽病,死亡牛羊4头;1983年有2个县发病死亡牛羊22头,扑杀羊6只。
  2.牛肺疫
  此病集中发生在1958~1960年,在这个时期,曹县、成武、郓城3个县就发病死亡牛550头。
  3牛气肿疽
  此病集中发生于1950-
  1955年,在这一期间,全区各县有39个区乡发生疫情,死亡牛5270头,其中菏泽,成武各死亡400多头,单县死亡350头,由于在疫区和受威胁区连年进行预防注射,1955年以后,此病在我区已消灭。
  4.马鼻疽
  主要是从内蒙引进马匹而传入我区的,呈散发性。50年代梁山、郓城、单县、成武、曹县、菏泽6县共发病死亡180匹。1967年郓城县城关、丁长两公社调马带病马12匹,感染本地驴3头,全部扑杀深埋,70年代以来我区没发现此病。
  5.牛恶性卡他热
  首先发病于曹县,1960年发病死亡53头。1962年扩散到成武、单县、菏泽18处公社、43个大队,发病牛82头,死亡64头。
  1963年以来,我区没再发生此病。
  6.家畜口蹄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家畜口蹄疫在我区共发生2次,第一次是1964~196号年,因从新疆引进牛传入我区。1964年9~11月菏泽、曹县,定陶3县从外省购进176头,先后发病99头,感染本地牛67头、羊8只,共死亡牛羊75头,后来疫情扩散到单县。东明、巨野。1965年6县共发病牛羊近200头,当年在全区开展了口蹄疫疫苗接种,控制了疫情。第二次是1980~1983年,因从外省购进猪血及下货而引起家畜口蹄疫发生,接着很快波及到7个县近60个公社,累计发病猪羊2352头,死亡46头,扑杀200多头。这次口蹄疫主要在猪群中流行,感染了少量羊只,1983年12月郓城县侯华公社烫庄村一农民从江苏疫区购买生猪36头,全部发病,又感染仔猪和本地猪20头,共59头发现后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全部扑杀深埋,扑灭了疫情。
  7.马传贫
  马传染性贫血,在我区最早于1973年东明县马头公社夹堤王大队发生。因为从山西省疫区购进病马所致,1975~1976年菏泽地区兽医站对东明县马匹进行第一次检疫。对检出的病马扑杀60多四。1979年疫情扩散到东明县18处公社、73个大队,病马100多匹,1979~1980年地区兽医站对东明县马匹进行第二次检验,又检出病马92匹,检出率为1.6%,检出的病马部分进行扑杀。另外菏泽市家畜配种站检出阳性公马2匹、种公驴1头,1980年在菏泽、东明、曹县3个县、23个公社发病马102匹,立即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近年来没见发生此病。
  8.牛流感
  牛流行性感冒,在我区6次大流行:1955年发病12万头;1959年发病6万头:1966年发病8万头;1971年发病9万头;1976年发病7万头;1983年发病15万头(死亡160头),牛流感间隔几年大流行一次,多集中于秋季或夏季,发病率15~30%,有的单位高达50%以上,无并发证,死亡率0.1~0.5%。
  9.猪瘟
  猪癌是影响生猪发展的主要疫病,我区每年都有发生,50年代常年发病死亡1000头左右,其中1958年发生较重。60年代以1963年发病最重,全区发病2.9万头。70年代常年发病5000~10000头。1980年发病4.8万头:1981年发病29万头:1986年发病2.4万头。
  10猪丹毒
  猪丹毒在我区50年代常年发病1000头左右。1960年大流行,全区发病5.7万头,死亡1.8万头。1963年发病1.2万头,死亡0.32万头。以后常年发病01-0.3万头,已基本得到控制。
  11.猪嘴气病
  此病在我区集中发生于1958-1960年,这个时期全区共发病1.2万头,1960年以后基本消灭 。
  12.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鸡瘟)是鸡的主要病害,50年代银年发疾10万只左右,1962全区发病死亡鸡39万只,1963年发病死亡40万只。70年代常年发病死亡10~20万只,1980年发病死亡29.8万只。1981年发病死亡38.4万只。以后每年发病死亡10万只左右。
  13.禽霍乱
  我区50年代没有发生过禽霍乱病。60年代末开始发生。70年代呈点片流行,80年代大流行。1980年全区死于禽霍乱的鸡为8.5万只;1981年以后,每年发病死亡30万只以上。
  14.兔瘟
  随着长毛兔的引进,兔瘟传入我区。1984年巨野县首先发生兔富。以后传播到郓城、菏泽、定陶等县、市,到1985年累计共死兔50000多只。现在仍有零星散发。
  二、寄生虫病
  我区畜禽寄生虫病有00多种,呈致病作用的有10几种。太牲畜的胃肠道寄生电一般无致病作用.只有50年代至60年代自内蒙、新疆购道马匹带来的马胃蝇幼虫能致。1966年单县曹县自贵州引进黄牛带入了牛焦虫病,死亡牛近100头,70年代有的人从泰安济南焦虫病疫区购入黄牛,曾带入焦虫病,个别死亡。猪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猪胃虫、猪帆虫猪蚴头虫,肺丝虫、猪囊尾蚴,细颈囊尾蚴等,羊的寄生虫病主要有肺丝虫、缘虫等,鸡的寄生虫病主要有鸡蛔虫、鸡异刺线虫、华首线虫、绦虫、组织滴虫、鸡蝉。艾美尔属球虫等。80年代初有的兔场因球虫病仔兔死亡率达60~80%,牛疥癣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为害较重,1960年发病牛6400头,有的牛群发病率高达80%。
  三、普通病
  我区50年代初期家畜普通病较少,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由于家育(主要是大牲畜和集体猪羊)集体饲养,草料质量差,管理不善,营养状况不好,所以家畜普通病发病率较高,马属动物普通病主要有肠炎,便秘等;牛的普通病主要有前胃弛缓,三胃积食、肠炎、风湿、肺炎等。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家畜都分散为户养,饲养水平大大提高,各种普通病也明显减少。
  第二节畜禽疫病防治方针及管理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畜禽疫病防治方面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在这个基本方针指导下,我区又根据各种畜禽疫病发生、为害情况,分别制定了具体的防制政策和管理规则。
  1964年我区发生了以牛为主的A型口蹄疫,专署根据国务院关于《迅速扑灭家畜口蹄疫的紧急通知》,立即成立了口蹄疫防治指挥部,对疫区下达了隔离封锁令,并停止疫区家畜及其产品的市场交易,禁止疫区家畜及其产品调出、调入,并且全面开展了牛预防注射,很快扑灭了疫情。
  为了防正口蹄疫再传入我区,1966年专署又下达了关于《严防口蹄疫传入和发生的紧急通知》。
  我区第二次发生口蹄疫的时候,地区成立了领导班子,为了迅速扑灭疫情,还作子许多具体规定,如对疫区,疫点实行封锁,对病斋隔离治疗或扑杀深埋,主要交通道路设立检疫消毒站,疫区禁止家备及其产品交易、调出和调入等。
  1979年我区梁山县发生狂犬病,以后逐渐葛延,使全区各县均有零星发生。行署根据卫生部、农业部、外贸部,供销总社《关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通知》精神,建立了防治狂犬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于1981年10月下达了关于《预防和消灭狂犬病的通知》,对预防和消灭狂犬病作出了具体规定,采取了有效措施,很快予以扑灭对于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我区也根据中央,山东省有关规定,制定了具体指施,对牛、羊进行了3次布氏杆菌病抽查,并结合日常检疫工作,发现病畜及时处理基本上控制了疫情发生、流行。
  为了更好的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50年代起,我区就开展了大牲畜小保槽,大保槽:60年代在普遍开展大保槽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开展家畜疫病合作防治,1980年以来,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又逐步开展了畜禽疫病防治承包责任制。在这方面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单项到多项,由简单到综合,由一种家畜到多种畜禽逐渐发展起来的。开始搞小保槽时,只限于大牲畜,畜主按每头牲畜一年向承保单位交一定数量的保槽费(多数是1元),承保单位除免费防疫注射外,还定期进行牲畜健康检查和饲养管理技术指导(一般每月2~3次)。这样既可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同时又能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或无病早预防,以后逐步发展到大保槽,推行疫病合作防治和疫病防治承包责任制时,在增加承包费(一般牛、驴每头每年交5-7元,马、骡15-18元,猪3-4元)的同时,承包单位的服务项目也增多了,如包配种、包治疗、包阉割等。这个时期不仅仅限于大牲畜了,一些生猪、家禽也搞了承包。在家畜保险方面,也开始搞了,有的县是畜牧兽医部门和保险公司联合搞了,有的县市畜牧兽医部门和保险公司合搞的。
  第三节畜禽疫病预防措施
  一、预防注射
  利用疫(菌)苗对畜禽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从50年代初期我区就开展了这项工作。那时候县、区没有畜牧兽医站,地区畜牧兽医站人员也很少。在防疫期间,由省家畜防疫站和地区站共同组织防疫工作队,深入基层进行重点预防注射,以后由地区畜牧兽医站结合各县组成防疫工作队进行防疫。50年代期,各县成立了畜牧兽医站,区也逐步建起了兽医联合诊所(以后改为畜牧兽医站),自此防疫工作,在地区畜牧兽医站统一部署下,由县、区(公社)畜牧兽医站组织人员进行。
  “文化大革命”期间,每个大队固定一名兽医防疫员,有的叫“赤脚兽医”、也有的是由大队卫生室人员兼任。在防疫期间,地、县、社畜牧兽医站逐级把药械发下去,各大队自行进行防疫,防疫人员的报酬,由本队记工分,有的也收取少量防疫费,从中提取一部或大部作为防疫人员的报酬。实践证明,这种防疫形式,防疫质量没有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防疫工作是在地、县畜牧兽医站的统一部署下,由公社(乡镇)畜牧兽医站组织防疫队伍(以本站人员为主,吸收少数有一定技术的农村兽医参加,片包干进行防疫,每人的工资报酬,随防疫情况和收费多少有所浮动。
  防疫对象是根据各种畜传染病在每个时期的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来确定的。在我区1958年前是以预防家畜炭疽、气肿疽、牛肺疫为主,猪鸡的防疫次之1958~1976年,以防猪瘟、猪丹毒为主,鸡、大牲畜的防疫次之,过去多年来由于对鸡的防疫抓得不力,主要表现在防疫密度低(一般防疫密度在30%以下),质量差,预防注射时间太晚,因此,每年都由于鸡瘟流行造成大批死亡。1976年以后把鸡的防疫(鸡瘟、禽霍乱)提到首位,防疫时间由秋后防疫(9~10月)提前到夏季(7~8月)进行防疫。到目前为止,我区畜食的防疫仍以鸡、猪为主,大牲蓄的防疫次之。
  几种主要疫病的预防注射情况如下:
  ①牲畜炭痕,我区自1949年起就开始了牲畜炭疽病的预防注射(当时主要是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牲畜进行预防注射),连续进行三年,所用疫苗是无毒炭疽芽胞苗和I号炭疽芽胞苗。
  ②气肿疽:50年代初期在我区就有流行,特别是1952~1953年东明、菏泽、成武、鄄城、曹县流行较重,其他县也有发生。那些年气肿疸是主要防疫对象之一,应用气肿疽甲醛菌苗。经过几年的预防注封,1955年之后此病就基本上没再发生。③猪瘟:1952年开始就进行了猪瘟的防疫工作。起初使用猪瘟结晶紫疫苗;1957年后推广猪瘟兔化弱毒湿苗;1965年后改为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1979年后逐渐推广了猪瘟、猪丹毒弱毒二联苗。
  ④ 猪丹毒:1954年开始用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防疫;1979年后改为猪瘟、猪丹毒二联苗。
   ⑤鸡新城疫:1951年起用I系鸡新城疫弱毒湿苗,以后逐渐改为冻干苗。1962年后又增加了Ⅱ系鸡新城疫弱毒湿苗进行雏鸡滴鼻。
  ⑥ 禽霍乱:1971年起用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由于此苗免疫期短。反应重、保护率低,所以至今疫情未能得到控制。
  ⑦ 禽痘:1984年以来,进了少量鸡痘鹤鹑弱毒冻干苗,对养鸡场和养鸡专业户的鸡
  进行了预防注射。
  ⑧ 口蹄疫:1965年春季开始用口蹄疫A型鼠化弱毒疫苗对牛进行预防注射。
  ⑨马传贫:1981年3月在东明县陆圈公社搞过预防注射试点,用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皮下注射,由于注射后影响病马的检出,所以没有广泛注射。
  ⑩ 狂犬病:1981年12月我区第一次用狂犬病疫苗对狗进行肌肉注射1983年和1985年又分别进行了部分预防注射。
  ⑪破伤风:我区每年都进行破伤风类毒素预防注射10-20万头,主要用于优良品种和种畜。
  ⑫羊肠毒血症:1970年秋季曹县畜牧场羔羊发生肠毒血症,1971〜1972年用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菌血下注射。自此,这种病再没发生。
  ⑬兔瘟(又叫兔病毒性出血症),1984年我区巨野县首先发生,以后扩散到其他县,用兔病毒性出血病组织甲醛灭活苗进行了皮下注射。
  二、检疫
  检疫是发现、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50年代初期,主要是对当时发病较重的炭疽、鼻疽、气肿疽、猪瘟等传染病进行诊断检查。发现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扑灭。1956年全区猪发生流行病,死亡较多,经学剖检、化验.接种,最后确诊为猪副伤寒。1958年后逐步开展了畜禽出入境检疫;1961年后又开展了畜禽市场检疫,主要是集市上对大牲畜、生猪进行成交检疫。1981年地区成立了铁路兽医检疫站(附设在地区畜牧兽医站内开展了铁路兽医检疫工作,1983年《食品卫生法》下达后,各县、市都开展了以县城、大集镇农贸市场为主的肉品检验工作。1985年《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和《实施细则》下达后。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都很重视,10个县、市人民政府都根据“条例”和“细则”精神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和颁发了贯彻执行的具体意见,农业部门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协助下,全面开展了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
  1、畜禽检疫
  ①家畜炭疽:主要是搞临床检查、测温、注苗等,必要时作炭沉。
  ② 口蹄疫:主要是临床检查,也可作口蹄疫测毒。
  ③布氏杆菌病:除各县、市外调活畜检疫外,地区重点抽査,主要是进行平板凝集试验。1965、1979、1984三年,地区畜牧兽医站分别进行了重点抽查,牛的阳性率为0.5〜羊的阳性率为1〜2%。④ 结核病:我区有零星发生。用结核菌素点眼或皮内注射试验进行检查。我区阳性率很低。
  ⑤马鼻疽:我区有零星发生。用鼻疽菌素点眼试验和临床检查。在我区阳性率逐年降低。1968年从引进的新疆马100匹中检出阳性马34匹,发现病马及时处理。70年代以来很少检出阳性马。
  ⑥ 马传贫:1968年开始对引进马进行综合检査和琼扩试验,共检出病马200多匹,除病死者外,全部扑杀。现在很少发现病马。
  ⑦ 猪瘟:主要是临床检查,必要时做交互兔疫试验和酶标试验。
  ⑧ 猪丹毒:主要是临床检查。
  ⑨ 猪密螺旋体痢疾:主要是作临床检査和粪便检查。菏泽种猪场1982年发生此病,经过几年的检疫、治疗和更新猪群,基本消灭此病。
  ⑩ 猪喘气病:主要是临床检查。此病多年不见了。
  ⑪鸡新城疫:主要是临床检查,近几年此病已基本控制。
  ⑫禽霍乱:做临床检査或剖检作涂片镜检。
  ⑬鸡球虫病:做临床检查和粪便检验。
  2、肉品检验
  在做好宰前检疫的基础上,进行宰后肉品检验。主要检查猪瘟、猪丹毒、囊尾蚴、旋毛虫、肉包子虫、炭疽、结核、口蹄疫等。
  检疫的重点是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腐败变质的肉品。
  3、皮张检疫
  散装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或作炭沉试验。
  4、毛类检疫
  作外包装表面消毒或密闭熏蒸消毒。
  近几年来的检疫情况如下:
  1985年集市检疫大牲畜153862头,其中检出病畜1832头;检疫生猪249200头,其中检出病猪2482头;检疫活羊277560只,其中检出病羊462只。出境检疫菜牛5830头、生猪96800头,活羊83500只。检疫猪肉4632吨(其中变质70吨)、牛肉2176吨(其中变质7.3吨)、羊肉580吨、鸡肉410吨;检疫各种皮张158万张、毛类1500吨。
  1986年集市检疫马类(包括驴、骡)238,278匹,其中检出病者330匹;牛90,016头,其中检出病牛598头;羊235312只,其中检出病羊521只;生猪311883头,其中检出病猪2574头;禽1352030只,其中检出病禽7793只;兔694299只,其中检出病兔1298只。还检验猪肉6158.5吨,其中变质62吨;牛肉2451吨,其中变质18吨;羊肉1443吨,其中变质7吨;鸡肉524吨,其中变质2吨;兔肉100吨。出境检疫大牲畜8000头、菜牛6800头、活羊110000只、生猪121000头、检疫猪肉5000吨、羊肉800吨、牛肉2749吨、禽肉600吨、检疫皮类127,112张、毛类27,207件。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

相关专题

家畜炭疽
相关专题
牛气肿疽
相关专题
马鼻疽
相关专题
牛肺疫
相关专题
牛恶性卡他费
相关专题
家畜口蹄疫
相关专题
马传贫
相关专题
牛流感
相关专题
猪瘟
相关专题
猪丹毒
相关专题
猪喘气病
相关专题
鸡新城疫
相关专题
狂犬病
相关专题
猪肺疫
相关专题
猪痢疾
相关专题
猪传染性胃肠炎
相关专题
仔猪副伤寒
相关专题
鸡痘
相关专题
禽霍乱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