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养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80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养猪
分类号: S828
页数: 3
页码: 270-272
摘要: 生猪,我区各县均有饲养。50年代中期以前,我区饲养的都是本地猪,全是黑色。1957年起,我区各县先后从外地引进了优良猪种,有效地开展了猪的杂交改良工作,使猪种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推动了养猪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 养猪

内容

养猪概况
  生猪,我区各县均有饲养。50年代中期以前,我区饲养的都是本地猪,全是黑色。1957年起,我区各县先后从外地引进了优良猪种,有效地开展了猪的杂交改良工作,使猪种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推动了养猪生产的发展。60—70年代,生猪头数发展很快,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发展了数量,放松了质量,肥猪出栏率太低,仅为40%左右,个体产肉量也彳太少,80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开始解决,肥猪出栏率已提高到70%以上,个体产肉量成倍增加。
  二、品种及分布
  1.本地猪种
  我区本地黑猪目前已经很少了,据调查,曹县、东明、鄄城、定陶等县还饲养一部分,其它县、市数量已经不多了,多数乡、镇已基本绝种。本地猪的主要外貌特征是:体型中等,头大小适中,被毛全为黑色,鬃粗毛长,两耳下垂,耳根较硬,嘴长中等,嘴筒较粗直,面纹少而浅,背腰平直、四肢粗壮。本地猪的主要优点是:体质结实,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初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8.2头(经产母猪12头),仔猪每头初生重平均0.75公斤,45天断奶重8.6公斤,平均乳头8对,母猪发情周期18〜21天,持续期4〜5天。初配年龄5〜6个月。成年母猪平均体重77.3公斤,体高63.2厘米,体长112.6M米,胸围98.7厘米。本地黑猪的缺点是:生长发育较慢,肥育性能差,先长架子后长肉,饲养期长(平均354天),净增重81.415公斤,日增重0.23公斤,每增重1公斤消耗5.12饲料单位。
  2.引进品种
  我区引进的外来优良猪种主要有内江猪、新金猪、约克夏、巴克夏、长白猪等。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瘦肉需要量越来越大,所以自1984年起又引进了杜洛克、汉普夏、北京黑、沂蒙黑猪等瘦肉型猪种来与本地饲养的猪进行杂交。
  据调查,我区目前饲养的猪以内本猪(内江猪与本地母猪杂交)为最多,约占生猪总头数的60%,全区均有分布,以巨野、菏泽、成武、郓城、梁山等县、市较多,杂交代数不一,多为一二代,个别出现四五代,因此体质外貌,适应性和生产性能也不一致。一般来看其主要外貌特征是,头宽短,嘴短微翘,额部纵横皱褶突出,眼窝深陷,颊部肌肉丰满,耳小下垂,颈粗短,背腰较宽微凹,腹下垂,四肢粗短,少数卧系,全身被毛黑色,平均乳头7对。性成熟较早,4〜5月龄体重在25公斤左右开始发情,发情周期18〜22天,持续期3〜4夭,初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7、8头,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6头,每头仔猪初生重平均0.85公斤,45天断奶平均体重为9公斤,成年母猪体尺体重测定:平均体重84.3公斤,体高62.4厘米,体长117.6厘米,胸围105.4厘米。主要优点:耐粗饲,易管理,肥育快,皮、骨、肉一齐长。在青绿饲料为主,营养水平一般的情况下,10个月可长到90〜100公斤,平均饲养期353.7天,净增重95.9公斤,日增重0.27公斤,每增重1公斤消耗4.52饲料单位。现存缺点:主要是需要青绿饲料和蛋白。质饲料较多。目前供应不足,另外此猪易患水肿病。
  新本猪(新金猪与本地母猪杂交)约占总猪数的10%,全区各县、市均有饲养,曹县、菏泽、定陶、郓城等县、市居多。此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头大小适中,嘴筒长微翘或平直,耳中等下垂,有的稍向前倾。背腰较宽,胸深。腹部上卷,臀部肌肉较丰满,四肢直立,被毛黑色。部分猪有不完全"六白”特征。平均乳头7对,小母猪5〜6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18〜21天,持续期3〜4天。初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7.3头,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9.6头,每头仔猪平均初生重0.8公斤。45天断奶每头平均重8.8公斤,成年母猪体尺体重测定:平均体重96.85公斤,体高63.1厘米,体长123.1厘米,胸围110,厘米。本猪前期生长发育慢,后期生长发育较快,肥育期较长(平均370.8天),净增重88.99公斤,日增重0.24公斤,每增重1公斤消耗4.83个饲料单位。
  约本猪(约克夏与本地母猪杂交)约占总猪头数的8.3%,全区各县、市均有,特别是县城机关、城郊、农林牧场及生产条件较好的单位饲养较多。此猪体型较大,头较长,嘴微翘,耳小前倾,背腰长而平直,腹不下垂,四肢粗壮,被毛白色,有的头部、尾根有黑斑,平均乳头7对,生长发育较慢。小母猪6〜7个月龄,体重在35公斤左右开始发情,发情周期18〜21天,持续期3〜4天,初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7头,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7.6头.仔猪每头平均初生重0.75公斤,45天断奶重平均&25公斤。成年母猪体尺体重测定:平均体重101.45公斤,体高68.25厘米,体长123.9厘米,胸围106.35厘米。在青绿饲料充足、蛋白质饲料丰富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较快,平均肥育期401.4天,净增中112.25公斤,平均日增重0.254公斤,每增重1公斤,消耗5.01饲料单位。
  另外,我区还有长本猪(长白猪公X本地猪母)、巴本猪(巴克夏公X本地母猪)、,沙本猪(沙子岭公X本地猪母)等杂种猪群,但为数不多。
  三、生猪饲养管理技术的改革
  1.饲养方式
  1958年以前,生猪的饲养方式是农户自养,养猪户一般只喂1〜2头猪,多数户养猪先建圈,实行圈养。养跑猪的户也有,但为数不多.1958年以后,当时由于大力提倡"每集体办猪场”、在"公养和私养"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生产认和部分生产大队都纷纷办起了集体养猪场,尤其是母猪一般都由集体饲养,繁殖的仔猪供给农户饲养,名曰"队繁户养” 。60-70年代,在"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指导下,提出了 "大养其猪”的号召,对养猪数量从上到下层层提出指标,对发展养猪生产制定了许多奖励政策如集体养猪,提出发展指标,对集体单位(生产队、生产大队)和饲养人员都规定了具体的奖惩办法;对户养猪,除交售肥猪时国家收购部门按规定给予奖励外(当时每交售1头肥猪,国家奖售给饲料粮,奖给一定数量的布票等)。生产队还对户养猪给予了许多奖励:如每养1头猪给一定数量的饲料地,补给一定数量的饲料粮或粗饲料,每喂1头猪1天记一定数量的工分,养猪积的肥料以质论价评等记工分,养猪及肥料工分在收益分配时可带粮食等。这样就大大调动了群众的养猪积极性。因此在这20多年我区养猪生产发展很快。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养猪任务,各级领导只强调养猪数量,不抓质量,农户为了多得工分,保住饲料地,养猪只保头数,不保质量,加上那里年粮食产量低,饲料极度缺乏,不少养猪户,"买起喂不起”,致使僵猪、小老猪大量出现,有的户喂一头猪长了两年还没有50公斤。"出栏率低、个体产肉量少”,这是那个时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1980年以后,土地承包到户了,集体养猪不存在了,生猪的饲养方式完全成为农户自养了。农民养猪一来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二来为了积肥发展粮棉生产。所以绝大多数仍是实行圈养,做到"养猪积肥相结合”。
  2.喂料方法
  1980年以前,农户养猪,有啥喂啥,饲料单一营养不全,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那时候养猪是"青、粗、精”相结合,以青、粗饲料为主,一般1头猪每天只能吃到0.5-0.75公斤精饲料,而且是以地瓜干为主.1981年以后,普遍推广了混合饲料喂猪各县、市都先后建立了饲料加工厂,为广大养猪户提供了大批配合(混合)饲料.养猪户即使一时买不到配合(混合)饲料,也是把家中多样饲料混合起来喂猪,起码做到饲料多样化,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较好地满足了猪的营养需要。另外,除了增加精料数量以外(一般1头猪每天吃精料1.5公斤左右),还注意提高了饲料质量,特别是注意了蛋白质饲料的补充,除适量加喂豆类饲料之外,近些年注意了棉籽饼的脱毒喂猪,这一在解决蛋白质饲料不足的问题中是一个新的突破。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

相关专题

本地猪
相关专题
新本猪
相关专题
约本猪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