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村能源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79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村能源利用
分类号: F303.4
页数: 6
页码: 252-257
摘要: 农村能源是指农民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能源。其中包括做饭、烧水,取暧、照明及文娱设施等生活用能和生产直接耗煤、油、电、柴及间接耗煤、油、电而生产的化肥、农药、机械等用能。
关键词: 农村能源 能源利用

内容

农村能源是指农民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能源。其中包括做饭、烧水,取暧、照明及文娱设施等生活用能和生产直接耗煤、油、电、柴及间接耗煤、油、电而生产的化肥、农药、机械等用能。
  我区广大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生产条件落后,能源发展速度缓慢,商品能源供应不足,能源短缺十分严重・艮生活所用燃料,农业生产所用有机肥料,畜牧饲养所用草料,这"三料”之间的矛盾也日趋突出了。为了缓和与解决这个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立以后,特别是1970年以来,根据"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我区重点抓了农民成活中急需解决的能源利用问题,如锅灶改革、沼气、太阳能、风能利用等。
  一、锅灶的改革
  锅灶,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作为生活用能的主要资源 ——柴草(农作物秸秆,薪柴、杂草等),在农民生活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俗话说:"开门五件事:柴、米、油、盐、醋”,把柴列为首位,可见其重要程度。
  一种锅灶的好坏。不仅要看其能否节约柴草,缓和"三料"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平衡;而且还要看其是否干净卫生、操作方便、美观大方、有利环境卫生和群众身体健康”同时还要看其是否经济,这是评价一种锅灶好坏的标准。我区农民过去使用的锅灶,热效率低,柴草浪费严重,不卫生、不美观、烟熏火燎。污染环境、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于旧锅灶的改革有了迫切要求。在锅灶改革中,逐步地由过去使用的原始灶、旧式灶、改良灶发展到现在使用的各种省柴节煤灶。
  1.过去农村使用的几种锅灶
  (1)原始灶:这种灶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区广大农民所用的典型灶。其特点是:建筑材料为土坯黄泥垒砌而成,圆形或方形。灶门高36-48厘米,宽12-24厘米,吊火距离30厘米以上。做饭时,柴草产生的黑烟全部从灶门冒出,热效率在5%左右。
  (2)旧式灶:这种灶是50年代我区农民所用的典型灶,比原始灶好一些,具有风箱,柴草燃烧较充分,热效率提高到8—10%,因为燃烧较充分,而从灶门冒出的烟就一些,同时也缩短了做饭时间;但是,由于此灶不备有烟囱,吊火距离20-30厘米,灶门偏大,热效率不太高,家庭主妇仍没有摆脱烟熏火燎之若。因为是土坯黄泥砌成,所以不美观、不卫生。
  (3)改良灶:这种灶型是1970年以后,在推广荣城I型省柴灶和青岛灶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农民烧火习惯,加以改良的灶型,1970—1973年是我区推广此种灶型的高峰,全区有40-50%的农户改建了这种灶。它的基本特点是备有风箱和烟囱,柴草产生的浓烟基本上从烟囱冒出,柴草燃烧较充分;热效率达15%左右,缩短了做饭时间。但是,由于吊火距离偏低,有些柴草必须弄碎才能用于烧火;灶门也偏大(12X20厘米),一方面造成热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少量烟从灶门冒出。此灶多数用土坯黄泥砌成,整个灶体设计笨重,既不卫生,也不美观。
  2.目前农村推广使用的锅灶
  1983年以来,我区推广了荣城I型灶、梁山吸风灶、鄄城风箱灶以及各县在上述灶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农民烧火习惯,加以改进的数种灶型,如菏泽的连锅灶、巨野的回龙灶、定陶的省柴灶等。实践证明,上述各种灶型都具有砌灶技术简单、投资少。效果好,既省柴草,又省时间,卫生干净,操作方便,基本上杜绝了烟熏火燎之若,深受农村家庭主妇的欢迎。
  (1)荣城Ⅱ
  型灶:灶型美观,结构简单,用料不多,一般只需80-100块砖,占用面积小,使用方便;省柴草,一般5口之家1日3餐烧柴2.5-3公斤,比旧灶省柴50%,节省时间30—50%,热效率27%;干净卫生,无烟少尘;灶堂内部基本垂直,里.
  面设有圆形拦火圈。此灶以烧柴草为主,亦可烧煤。吊火距离9-12厘米,灶门较小,一般12—14厘米,出烟口较灶门高12-14厘米。篦灶的位置在锅脐前占%、后占2/5
  此灶型在我区农村推行较广泛,到1985年底,全区使用者达15万户,占全区改灶总户数的37.5%、主要分布在曹县、成武、单县、郓城、东明等县。
  (2)梁山吸风灶(自来风灶):60年代末开始创做,后经改进,形成目'前推广的"梁山吸风灶”。其特点是结构简单,自然吸风,比风箱灶使用方便。比旧锅灶省柴50%左右,热效率可达22.9%;干净卫生,室内无烟少尘,美观大方,使用方便。灶堂内砌有桃形或马蹄形拦火圈。灶篦的位置在低于灶底8厘米的拢火槽中,吊火高13厘米.烟囱比风箱灶要高,一般不低于5米。灶门较小(13X13厘米),设有挡门。
  此灶型1985年底全区推广3万户,占全区改灶户的7.5%,主要分布于梁山、郓城两县,其他县、市亦有少量使用。
  (3)鄄城风箱灶:此灶是在荣城Ⅱ型灶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新灶型。其特点是造价低,主要是用砖或砖坯砌成:以烧柴草为主。比旧灶省柴40—50%,热效率可达33%。结构合理,干净卫生,兀烟少尘,使用方便.灶堂内设萝圈犁拦火墙.吊火距离10-16厘米。灶篦位置在锅脐前占2/3、后占1/3。出烟口外大内小,呈喇叭状。
  此灶1985年底全区使用者11万户,占改灶总户的27.5%,主要分布于鄄城、东明等县。
  (4)回龙灶(双回龙、单回龙):此灶虽不属优秀节柴灶(热效率只在20%左右),但因灶堂大,又不设拦火圈,灶堂内积存大量余火,因而保温性能好.况且还可烧用硬柴,使用方便,适应我区部分农民烧火习惯,故1985年全区使用此灶者仍有10万户左右,占改灶总户的25%,主要分布在菏泽、巨野等县、市.
  除上述四种以外,还有菏泽市的连锅灶、定陶县的省柴灶等,使用者共有1万多户°
  表4-13改灶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3.锅灶改革的效果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区农村使用的旧式锅灶一般热效率都在10%左右,一个5口之家的农户,一天3餐需要烧柴14公斤左右。推广省柴节煤灶以后,使用的各种新式锅灶,热效率均在20%以上,节省烧柴50%左右,每户一天大约可节省烧柴7公斤。我区1985年使用省柴节煤灶的共40万户,一天就可节省柴草280万公斤。在菏泽、鄄城、曹县3个县、市检查验收时,共调查90户(全部使用省柴节煤灶),每个单体灶的平均热效率是30.43%。许多锅灶改革先进单位,由于大面积的推广使用了省柴节煤灶,节省了大批柴草,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做到了"农作物秸秆先肥畜后肥田”,增加了副业收入,又为农业提供了有机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锅灶改革,使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减少了污染,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沼气的利用
  对于沼气的利用,我区是从70年代开始的。自1972年起,我区首先在商泽县城关公社刘庄大队、赵楼公社洪庙大队,郓城县玉皇庙公社马庄大队,曹县安蔡楼公社黄庄大队,鄄城县箕山公社尹庄大队等单位建起了沼气试点池.到1978年全区已建沼气池3559个,其中正常利用的1157个.当时已有6个大队基本上实现了沼气化。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我区建设沼气池的最高峰。
  表4-14沼气池统计表单位:个
  沼气池类型很多,我区建的沼气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按形状分,有方型池、圆柱型池、椭圆型池、球型池4种。方型池施工较方便,但受力不均匀,用工用料较多,圆柱型池在我区应用较早。近期推广量较大,群众比较熟悉,使用管理方便;椭圆型池是近年发展的新池型,受力性能好,适应性广,施工管理方便;球型池也是一种新池型,结构合理,整体性好,表面积小,省工省料,因此球型处压式沼气池在我区推广较多。
  按贮气方式分;有水压式、浮罩式和气袋式3大类.水压式沼气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取料容易,造价低,比较适合我区当前农村经济情况。它的主要缺点是池内气压不稳,对沼气发酵有一定影响;浮罩式沼气池,就是发酵间产生的沼气由浮罩沉式气罩贮存起来。浮罩式沼气池的沼气压强稳定,给沼气燃烧器设计带来很大方便,对发酵池防渗漏的要求较低。但施工较复杂,建池成本较高。钢浮罩还存在易腐蚀。使用寿命短的缺点;气袋式沼气池,池内沼气压力较低,对沼气池防渗漏要求不高。但造价较高,且易老化,影响使用寿命.由于沼气气压很低,难以满足灯、炉具的定额气压要求,使用不便,若要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对气袋施加重物,使其达到一定的压力,对防火要求较高。
  我区在建设沼气池方面所用的材料主要有粘土、混凝土、砖、石灰、中沙、玻璃纤维、钢筋等。按结构而言,有全池都是两合土(粘土、石灰)或混凝土(水泥、中砂、石子);有横顶是混凝土,其他都是两合土的;有的池墙是两合土、池顶和横顶是混凝土;有的全池外壳是砖,内壁是混凝土;也有的下部是混凝土、上部是水泥、中砂、玻璃纤维等。
  根据菏泽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广大群众的管理使用水平,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6一8立方米的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在一年当中由于季节不同,可满足一个5口之家一天做3顿饭,晚上照明7-8个月,一天做两顿饭,晚上照明2-3个月,一天只能做一顿饭或只能用于晚上照明1个月以上。
  目前,我区沼气只是应用在群众生活中的做饭和晚上照明,还未向其他方面发展。
  三、太阳能的利用
  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太阳能,在我区只是近几年的事,有的仅处于验示范阶段。
  1.太阳能在生产领域里的开发利用
  我区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16.6—123.6千卡/厘米²,全年以6月份辐射量最多,12月份最低,3—5月份各个月辐射总量均在10千卡/厘米°以上。就日照时数来说,全区年平均2329.2-2578.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4—59%。据有关部门测定,我区光能资源优于全省其它地、市。
  对于太阳能有计划有目的在生产领域里开发利用,是1981年开始在曹县、单县等地进行小面积试验,首先在棉花、瓜菜种植方面进行推广。这种新技术的推广,既节省了能源,又为土地保了墒,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亩棉花搞地膜覆盖可增加经济收入50元以上,瓜菜每亩可增加收入达200元左右。特别是近几年,广大农民从实践中看到了地膜覆盖的实际意义,积极地使用了这一新技术,目前推广面积已普及全区。
  2.太阳能在生活领域里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用于生活领域在全国已研究利用多年,而在我区最近几年才开始试验和示范。主要项目是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
  (1)太阳灶:我区1983年7月,曹县农民技术员刘明山等人开始试制太阳灶。材料是钢筋水泥、混凝土,太阳灶由钢架支撑,人工调节采光面角度。采光面积为两平方米。在晴天的中午利用此灶可以烧水、炒菜等,当时行署领导亲临参观,深感满意,并决定对参加试制人员给予50元物资奖励,此种太阳灶共生产12台,分别在曹县、菏泽安装使用。但由于此灶笨重,造价也较高,本身局限性较大,要受天气、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家庭人员等各种因素之影响,所以没有推开。表4-1棉花等地膜覆盖面积统计单位:亩
  1986年我区又从江苏盐城引进TP2.0—F700型薄型铸造太阳灶5台,在地直机关和菏泽市进行试验示范。
  为了提高太阳灶的利用率,荷泽市五金交电公司陈和平在本市自行车零件厂,自行设计一台太阳灶和一个太阳能贮存器,可把太阳能转变成热能,晚上可做一顿饭,目前正在试验。东明县农机厂一工人自己设计制造一台太阳灶,放在厂里烧水用。全区太阳灶1953年15台,1984年9台,1985年34台,1986年39台。
  (2)太阳能热水器:此种装置就是用太阳能加热低温水,用于做饭或洗澡。这项技术我区于1983年开始搞试验和示范。近几年推广面也不大,据统计,1983年69台,1984年13台,1985年20台,1989年22台。
  四、风能的利用
  风能利用,在我区历史悠久了。例如风力水车、风磨、风碾、帆船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就有了。特别是我区沿黄河各县广大农村,很早以前就利用帆船搞运输。但是,总的来看,我区风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比较落后的。
  1985年单县水利局,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研制了风力抽水泵,用于干旱地区抽水浇地。鄄城县凤凰乡一农民从内蒙古购进一台50瓦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用于.发电照明,带动电视机、收录机等。曹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从北京购进一台100瓦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安表在棉花原种场,解决该场部分照明和收看电视等问题。
  其它方面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很少。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

相关作品

原始灶
相关作品
旧式灶
相关作品
改良灶
相关作品
荣城Ⅱ型灶
相关作品
梁山吸风灶
相关作品
鄄城风箱灶
相关作品
回龙灶
相关作品
太阳灶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