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土壤改良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78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土壤改良利用
分类号: S156
页数: 4
页码: 210-213
摘要: 我区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在土壤改良利用上,始终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指导方针,根据具体情况,把全区的土壤分成五个改良利用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壤特点、生产上的主要矛盾和限制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土壤改良利用的主攻方向和有效措施,进一步为综合农业区划和农田基本建设、科学种田及改土培肥等各项生产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土壤改良 土壤利用

内容

我区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在土壤改良利用上,始终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指导方针,根据具体情况,把全区的土壤分成五个改良利用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壤特点、生产上的主要矛盾和限制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土壤改良利用的主攻方向和有效措施,进一步为综合农业区划和农田基本建设、科学种田及改土培肥等各项生产规划提供依据。一、河滩高地灌溉改土区
  本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菏泽、定陶、梁山垄岗地和现代黄河滩区。这一区域地势比较高,地下水位一般在5米以下。地下水质虽好,但引水比较困难,地表径流渗透快,排水良好,不易内涝,土壤一般无盐化现象,除现代黄河滩以外,一般年份不受涝的威胁;但由于灌溉条件不完善,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区内土种、肥力状况及生产水平又细分为四个改良亚区。
  1.黄河故道岗砂质土井灌改土培肥区
  主要分布在故道自然堤以南,面积4.1万亩,多为砂土或砂壤土,耕性良好。历年多种植小麦、花生、谷子等.在改良上首先营造防护林,保水、防风、固砂,确保农作物丰产.本区地下水比较丰富,适于发展井灌,增加保浇面积,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注意增施微量元素。
  2.古黄河滩岗粘土区
  主要分布在故道人工堤附近,面积44.66万亩,以粘质土为主.排水条件比较好,易发生干旱.本区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耕地1.2亩。历史上有一麦一豆的习惯。在这一区重点加强水利建设,发展井灌为主,引水灌溉为辅;加深耕作层,增范有机肥,促使土壤熟化,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作物布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垄岗高地岗砂质、壤质土区
  主要分布在菏泽、定陶、梁山的垄岗地上,面积55.79万亩,区内以岗青砂土、岗砂底两合土、两合土、蒙金两合土为主,地下水位5米左右,适于井灌,可以大力发展井泉建设;增施钾肥,协调土壤养分,培肥地力。
  4.黄河滩淤灌土区
  主要分布在沿黄各县市,面积72.83万亩,区内土壤质地不固定,漫水改变土壤质地.土壤肥力低,春季易干旱,应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建立流动排灌站,搞好深沟远引,提水灌溉;实行草粮间作,发展食草家畜,走"以粮促牧,以牧致富”的路子。
  二、槽状洼地综合治理区
  本区主要分布在老黄河堤北侧,现代黄河堤右侧和鄄城、郓城的沙河洼地.地势相对低洼、易涝、易返盐,土壤盐碱严重.治碱改土是主攻方向。按改良措施的不同分三个亚区。
  1.古黄河背河洼地砂、碱土区
  分布在曹县、单县南部,太行堤北洼地,面积53.45万亩,区内有青砂土,砂质盐化、碱化潮土,盐碱土等,适耕性差.改良利用措施是排水除溃;疏峻太行堤河,缩短太行堤河的输水时间.一般情况下不在4、5月份输水,建设提排工程,降低地下水位;利用开沟躲碱,雨后深锄切碱,冬闲客土压碱,增施有机肥和磷肥,推行水利与农业措施相结合;以植棉为主发展枣粮间作,局部低洼和重盐碱地带可以植苇、种耐碱植物,有条件的建塘养鱼,实行农林牧渔综合利用。
  2.鄄城、郓城砂河砂质土区
  分布鄄城临卜沙河、郓城白沙河等处,面积24.77万亩,以砂土、青砂土为主.土壤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差,并有成片沙荒地.主要改良措施是完善防护林体素,搞好农林间作;发展水生养殖业,如养鱼、植苇、种蒲草等;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属性,提高土壤肥力;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等.
  3.沿黄背河洼地盐化土、砂质土、淤灌土区
  分布在沿黄五县市背河洼地,面积56.3万亩,以青砂土、砂质盐化土、淤土为主.土壤肥力较低,其综合属性是漏、渍、粘,改良利用措施是加强以排水、平整土地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利用黄河的泥砂资源,灌淤改土,以达压砂、改碱、填坑、防涝、增肥之目的;增施有机肥料,浅耕深耙,加速灌淤土壤熟化;发展引水压碱等。
  三、高坡地灌水改土区
  主要分布在单县、曹县、鄄城、东明等县决口扇形地上,地势相对较高,排水畅通。面积414.49万亩,区内地面起伏不平,以砂土为主.
  1.决口扇形砂质土区
  主要分布在东明、鄄城、单县大部,荷泽、曹县、巨野局部,面积263.93万亩,土壤保水保肥性差,土地不平,肥力低,灌溉条件不完善.主要改良利用措施是发展井灌,搞好机井布局,提高灌溉效益;营造防护林,农田林网;多施有机肥.培肥土壤;调整农作物布局,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有利改良土壤结构,地瓜不宜多种,逐步建成以花生为主的油、桐、粮间作生产基地。
  2.大溜风沙土区
  主要分布在东明、单县的决口大溜和曹县、单县黄河古河道上,面积16.14万亩,区内是沙土和风沙土,养分含量低,漏水漏肥,土粒易移动,有"微风三尺烟,张嘴一口泥”之说。改良利用措施是发展林业"以林促牧,同时要多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
  3.高坡砂质土区
  主要分布在菏泽市至东明县马头梁兰公路更侧和曹县庄寨.青岗集一带「面肛45.9万亩。区内有青砂土、砂底两合土。排K条件较好,种瓜菜较多;改良利用措施是发展水利,井灌渠灌结合;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发展瓜菜油料;搞好畜牧业生产。
  4.曹县高坡地砂、壤质盐化土区
  主要分布在曹县南部和西部,紧靠河洼地,面积88.53万亩,地下水位2—3米矿化度在1克/升左右,局部大于2克/升,盐化威胁较大.农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是历史上主要产棉区。改良利用措施是排灌结合,发展井灌,河水补源
  四、碟形洼地区
  主要分布在梁山、郓城、巨野、成武。菏泽、定陶境内也有小面积分布。面积317.62万亩,区内粘质潮土、壤质潮土为主,局部有小面积盐化土。
  1.滞洪区
  分布在梁山二级湖,面积27.07万亩。由于二级湖担负着黄河分洪任务,有黄水淹没的可能。改良利用措施是整平土地,搞好桥、闸、涵等工程配套,做到排灌结合;实行水旱轮作,种稻改土;局部洼地可建塘养鱼。
  2.洼地壤土、黏土区
  主要分布在菏泽市杜庄洼,郓城县侯集洼,东明县海头洼.面积88.53万亩,区内以粘质土为主,地下水位常年在1米左右,排水改土是本区的主攻方向;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利用渠灌优势,进行水旱轮作,大种水稻;适当扩大池藕面积,增加副业收入。
  3.洼地粘土区
  主要分布在梁山县信楼,巨野县夏宜屯、龙固和成武县境内洼地.面积202.02万亩.区内有蒙金、蒙淤壤土和淤土,有中度盐化土.改良利用措施是发展井灌,搞好排水工程,解决旱、涝、渍等问题;种树种草,发展农田林网,绿化环境;大力发展畜牧业,为培肥土壤,改良盐化土提供有机肥料;种植业以麦、豆为主,控制棉花面积。
  五、平坡地土区
  此区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红卫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的上、中部地区,面积460.9& 万亩。
  1.平坡地壤土、盐化土区
  主要分布在菏泽、定陶、梁山、郓城、鄄城的平坡地上,属于红卫.万福、朱赵新三河流的上部,面积378.6万亩.区内水土条件比较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是粮、棉、油的高产区.桐粮间作面积较大,畜牧业基础较好。主要改良利用措施是井、渠结合,扩大灌溉面积;多施农家肥,增施磷肥,提高地力;改良局部盐碱地;提高麦、棉生产水平,适当扩大杂粮比重;发展林业,扩大桐粮间作面积;搞好畜牧业生产,大造农家肥,保证改土培肥之需要。
  2、平坡地填土,粘土、盐化土区 主要分布在成武县北部和巨野县一部分,面积82.36万亩。土壤质地偏重,土体中夹有粘土层,盐化面积较大。改良利用措施是完善地面排灌工程,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以井灌为主,引河水补源,做到防旱、防涝、改盐、改碱.同时,要深耕改土,增加活土层,培肥地力.农作物布局,以麦、豆为主,适当发展玉米,稳定棉花面积。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

《菏泽地区农业志》内容包括:概论、菏泽地区农牧业大事记、菏泽地区农业资源、菏泽地区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菏泽地区牧业技术推广、菏泽地区畜牧业生产、菏泽地区农民生活、菏泽地区农业教育、菏泽地区农业科学研究、菏泽地区农业区划、菏泽地区农牧业机构和人员、菏泽地区农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