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滩区水利建设工程施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68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滩区水利建设工程施工
分类号: F407.9
页数: 7
页码: 188-194
摘要: 根据上级对黄河滩区水利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分期拨款、逐年实施” 的意见,牡丹区黄河滩区水利建设分三期施工,各时期的施工情况叙述如后。
关键词: 工程施工 水利建设

内容

一、工程施工概况
  根据上级对黄河滩区水利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分期拨款、逐年实施” 的意见,牡丹区黄河滩区水利建设分三期施工,各时期的施工情况叙述如后。
  (一)第一期(1988-1990年)
  1988-1990年,牡丹区滩区水利建设项目有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和交通工程。其中,灌溉工程包括岔河头滩区引黄灌区和张闫楼滩区机井灌区;排水工程安排在岔河头滩区,交通工程安排在张闫楼滩区。计划建设内容和经济效益指标分别是:①岔河头滩区引黄灌区,计划修建渠首扬水站2座、节制闸3座、涵管便桥4座、过水斗门11座,干渠2条,长2832米,支渠10条,长3570米,计划1988年完成,新增灌溉面积3200亩。②岔河头滩区排水工程,建设生产桥2座,购置排水机泵3套,计划1989年完成,新增排水能力0.8立方米每秒,排水面积0.13万亩。③张闫楼滩区机井灌区,新打机井52眼及相应机泵配套(其中李村镇11眼,李庄乡41眼),计划1988年完成24眼,1989年完成11眼,1990年完成17眼,新增灌溉面积3640亩。④张闫楼滩区交通工程,建设生产桥1座,生产路(防汛)1.5公里,计划1988年完成。
  上述工程由荷泽黄河修防段负责程规划、设计,李村、李庄两乡(镇)具体组织施工,在施工中接受荷泽黄河修防段技术人员指导、检查、监督。1990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共完成土方4.05万立方米,石方300立方米,混凝土17.61立方米,完成人工工日4.83万个,完成投资49.9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88万元,地方投资25.03万元)。
  (二)第二期(1991-1993年)
  1991-1993年,牡丹区滩区水利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是灌溉工程,集中在张闫楼滩区机井灌区施工。计划新打机井52眼(含配套和井台),新增灌溉面积3640亩,修老井台52个。该工程由荷泽市黄河河务局会同李村、李庄两个乡(镇)进行规划设计,两个乡(镇)具体负责组织施工。1992年10月上旬开工,1994年10月底全部完成。据统计,共完成投资48.47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23.99万元,省配套15万元,区乡配套9.48万元),完成工日0.72万个。
  (三)第三期(1995-1996年)
  1995-1996年,牡丹区滩区水利建设项目有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其中灌溉工程包括张闫楼滩区机井灌区和岔河头滩区机井灌区,排水工程安排在岔河头滩区。计划建设内容和经济效益指标分别是:①张闫楼滩区机井灌区,计划1995年新打机井31眼,并相应搞好机泵配套和井房修建,架设10千伏高压线1.0公里,购置100千伏安变压器2台,建筑变压器房2座,计划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灌溉面积3100亩。②岔河头滩区机井灌区,计划1996年新打机井25眼,并相应搞好机泵配套,砌筑井台25个,新增灌溉面积2000亩。③岔河头滩区排水工程,计划1996年开挖排水干沟2条,长3.0公里,土方3.6万立方米,新增排水面积2000亩。
  本期工程于1996年6月23日开工,1997年5月25日竣工。完成土方3.6万立方米,完成投资96.0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2.50万元,地方配套53.50万元(群众自筹较计划增加5万元),完成工日3.37万个。1988~1996年牡丹区滩区水利建设项目分期完成情况统计表见表4-5,逐年完成投资统计表见表4-6。表4-51988~1996年牡丹区滩区水利建设项目分期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4-61988~1996年牡丹区黄河滩区水利建设项目逐年完成投资统计表续表4-6
  二、工程质量检查与质检成果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牡丹区滩区建设领导班子和黄河河务局滩区建设办公室自始至终都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明确专人做好工程质量检査工作,跟踪检查,一丝不苟,并逐项作好记录,整理备案,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施工管理办法变更后,建立三级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土石方工程严格按照《土石方工程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进行质检工作,对机井建设和高压线与变压器房的建设按照机井建设要求和输变电线路操作规程制定了《机井建设和高压线建设的施工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依据所制定的办法进行质检工作,因而使质检组织、质检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说服有力,切实保障了各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在验收时,不论是验收组成员还是直接受益的滩区群众,对工程质量都表示十分满意。1988~1996年牡丹区滩区工程质量检查成果表见表4-7。表4-71988-1996年牡丹区滩区工程质量检查成果表
  三、工程竣工验收
  为规范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充分体现建以致用的务实精神,突出建管并重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管理组织、人员和措施,确保黄河滩区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造福于民。每期工程竣工后,都由县(市)地、省级主管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1991年7月25日,由荷泽市黄河河务局和李村镇、李庄乡组成的验收组对第一期黄河滩区水利建设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并将已竣工的工程移交李村镇、李庄乡水管站管理。
  1994年10月30日、11月12日、11月25日分别由荷泽市、荷泽地区、山东省黄河河务局组织验收组,对荷泽第二期黄河滩区水利建设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
  1997年5月30日,由荷泽市黄河河务局和李村镇、李庄乡组织验收组, 对荷泽市第三期黄河滩区水利建设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
  各级验收组通过现场验收和内业资料审查,对荷泽市黄河滩区水利建设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质量、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组织和人员的落实等都是比较满意的,一致认为工程符合优质工程标准,同意验收。验收组要求今后加强管理、合理收取使用费,以利于工程维修和设备更新,长期发挥工程效益。
  四、工程效益
  黄河滩区水利建设工程的兴建,提高了滩区灌溉与排涝能力,改善了滩区生产条件,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治理区治理后的农业产量与治理前对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滩区面貌迅速变化,出现了社会安定、群众逐步富裕的大好形势。
  通过第一期(1988-1990年)滩区水利建设,每亩粮食产量与1985~1987年3年平均值相比,岔河头滩区:1988年每亩增产33公斤,1989年每亩增产36公斤,1990年每亩增产67公斤,连续3年共增产43.52万公斤;张闫楼滩区:1988年每亩增产83公斤,1989年每亩增产99公斤,1990年每亩增产117公斤,连续3年共增产108.84万公斤。
  通过第二期(1991-1993年)滩区水利建设,按治理区统计,与1988~1990年3年平均总产相比,1992年增产3.31万公斤,1993年增产9.95万公斤,1994年增产15.98万公斤,3年增产29.24万公斤。
  通过第三期(1995~1996年)滩区水利建设,按第三期治理区统计,与1991-1993年平均粮食产量、收入情况相比,1996年岔河头滩区井灌区全年总增产43.2万公斤,纯收入总量增加55.35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332元;张闫楼滩区井灌区全年总增产80.17万公斤,纯收入总量增加109.15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286元。
  五、工程施工的组织与技术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黄河滩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从1988年起各级领导都充分认识到黄河滩区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层层建立组织。荷泽市及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首,由市委办公室、市农委、财政局、黄河河务局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班子,黄河河务局成立了黄河滩区建设办公室,沿黄各乡(镇)和行政村也相应建立了黄河滩区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各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有力地推动了滩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
  (2)切实搞好规划,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是实现滩区治理目标的基础。为此,主抓此项工作的黄河河务局,结合沿黄乡(镇),抽出技术人员,深入滩区调查研究,根据滩区地形、距河远近、取水难易,宜渠则渠,宜井则井,选择投资省、见效快、群众期盼急于解决的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论证,选择最佳方案,编制出最佳规划和设计方案。工程施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工程施工规范施工,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千方百计提高工程质量合格率,争创全优工程。
  (3)认真抓好工程投资的落实和管理,以满足工程急需,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首先,根据工程进度,国家补助资金要及时到位,地方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要及时筹集;其次,加强资金的管理,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为群众谋福利的黄河滩区水利工程建设中。
  (4)建立健全管护组织,坚持建管并举,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方针,把已建工程管理好、运用好。为此,已完善乡水利站2个,建立村水利服务站8个,配备村站服务人员16人,工程管理人员8人,井(渠)长56人,灌区管理人员4人。机井机泵的管理使用均签订了承包合同,并据情收取一定的维修、折旧费,以便今后设备的维修或更新,尽量延长工程使用年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菏泽牡丹黄河志》

本书详细地记载了1986~2005年牡丹黄河治理开发的历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防洪工程、防汛、兴利、管理、综合经营、人物等方面。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