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堤防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63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堤防道路
分类号: TV871.1
页数: 9
页码: 47-55
摘要: 2000年,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同意修建荷泽堤防道路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山东黄河河务局以鲁黄工发47号文对施工详图设计进行了批复。
关键词: 堤防道路 堤防施工

内容

为有利于黄河汛期防洪抢险和沿黄群众交通方便,2000年,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同意修建荷泽堤防道路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山东黄河河务局以鲁黄工发【2000】47号文对施工详图设计进行了批复。该工程位于黄河下游右岸牡丹区、鄄城县境内.相应黄堤桩号221+000〜250+000,全长29000米(其中牡丹区堤段长11861米,相应黄堤桩号221+000~232+861,鄄城县堤段长17139米,相应黄堤桩号232+861~250+000)。山东黄河河务局以鲁黄工发[2000】113号文和鲁黄工发〔2001〕1号文共下达项目资金计划1627.3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484.14万元,竣工节约资金143.22万元。
  该工程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山东荷泽黄河工程局和山东黄河工程局施工。
  一、工程主要设计指标
  (一)堤顶道路工程级别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及防洪保护区的重要性,黄河大堤属1级建筑物,堤顶道路工程亦为1级建筑物。
  (二)堤顶道路主要设计参数
  堤顶道路平时车流量不多,但汛期抢险交通车量将会猛增,抢险车辆常常超载严重,轮压荷载较大,行车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些使用功能、特点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批意见,决定采用三级公路作为参考标准,结合具体情况予以修改,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1)路面等级:参考国标三级,因黄河大堤走向有急转弯,道路平曲线半径多数达不到三级公路标准。
  (2)路面宽度为6米,并设2%的双向横坡。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行车道宽为7米,考虑到抢险车辆行车速度达不到60公里每小时,且大堤顶宽度大于7米,硬化6米的路面,仍能满足双车道要求。
  (3)路面面层为4厘米厚的热拌沥青碎石路面,并做上封层和下封层。
  (4)路面基层为灰土基层,分上基层和下基层,上、下基层厚度均15厘米,并在上基层顶面做透层。
  (5)路缘石:在行车道两侧各做一道路缘石,路缘石采用C20素混凝土预制块构成,预制块尺寸为高x宽x厚=35厘米x50厘米x10厘米。
  (6)路肩:路缘石外侧为30厘米宽的路肩,路肩总厚为30厘米,分三层铺设,下面两层各15厘米厚,与路面基层同时施工,面层为5厘米厚,并设2%排水坡。
  (7)堤顶培土:在两侧路肩之外至堤顶边沿,用符合要求的壤土进行堤顶培土,培土后应进行碾压,培土顶部要与路面形成平顺排水坡。土料质量宜选用亚黏土,黏土粒含量宜为10%以上,塑性指数不低于7%,且土中不含草根、瓦砾等杂质,含沙量应适宜。
  (8)路面位置:原则上从背河侧堤顶边缘开始布置路面,路面及其路肩以外的多余宽度集中留在临河侧堤顶,以利于堤顶防汛期抢险。
  (9)灰土配合比:路面基层和路肩均采用石灰稳定土结构,灰土由黏性土和生石灰混合而成,石灰掺入量为干土量的13%~14%(下基层13%,上基层14%)。
  二、工程设计
  (—)路线设计
  根据防汛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特点,结合堤顶的实际现状,决定堤顶道路沿堤顶顺堤线布置,对路面走向不再进行平面设计,依据建设单位要求,对低于规范要求的弯道处大堤不再进行帮宽和改线。
  (1)平面:因无实测1/2000堤顶平面图,故不进行道路平面各要素设计,只根据现有1/50000河道地形图确保道路位置,道路走向依据大堤走向为准,沿堤顶纵向延伸,个别弯道达不到规范要求时亦不作处理,仅对规定宽度的路面进行硬化。
  (2)横剖面:因大堤堤顶比较平整,起伏变化极小,各点横断面相差不大,对工程量计算无较大影响,所以本次设计未进行各横断面设计,只作了标准横断面图。
  (3)纵剖面:该段大堤堤顶高程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实测堤顶高程为64.00-67.49米,大堤设计纵坡为1%,完全可以满足道路纵坡要求。在路线纵剖面设计中,原则上是在现有的堤顶铺筑路面,避免大挖堤顶。因此,依据各大堤横断面堤顶高程绘制了堤顶纵剖面图,又依据纵剖面图对现有堤顶的地面线进行纵坡调整,使其形成路线纵剖面图。路线纵剖面设计,最大纵坡0.03%,最小纵坡0.001%,竖曲线半径统一采用3000米。
  (二)路基设计
  本堤顶道路工程仅仅为路面硬化,即仅作路面结构设计,不进行路基设计,而是利用现有黄河大堤作路基。由于黄河大堤的存在已年代深远,其堤身强度、堤身稳定性、防洪标准、堤顶宽度、平整度和纵坡都能够满足国标三级公路的要求,因此利用其作路基既安全,又经济,硬化路面是十分合理的。
  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黄计规〔1997〕161号文确定的标准,对现有大堤堤顶不加宽不加高,按现有堤防条件进行硬化,即在原大堤顶新铺0.35米厚的路面工程,设计行车道6米,行车道两侧各设0.4米宽的路肩。
  黄河大堤是一级堤防工程,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的有关要求,填方路基的路床的压实度应大于或等于95%(轻型),鉴于该段大堤的实际情况,已基本满足压实度的要求,不必进行压实度监测。
  (三)路面设计
  1.面层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三级公路的路面等级可为次高级路面或中级路面,本设计采用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次高级路面,面层厚35厘米,面层施工时应随基层形成2%的横向排水坡。压实度应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应达到94%。
  2.基层
  本设计选用石灰稳定细粒土作基层,分上基层和下基层,上、下基层各厚15厘米,土料选用细粒(粒径小于10毫米)黏性土,掺入料选用符合要求的生石灰粉。
  基层灰土的压实度应达到上基层95%,下基层93%,当采用粗料土拌制稳定土作基层时,其压实度上基层不小于97%,下基层不小于95%。
  石灰稳定土应按试验配合比,根据技术要求进行拌匀,充分混合(必要时可适量洒水),摊铺碾压,经养护成型。对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基层,其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满足:上基层0.8兆帕以上,下基层0.5~0.7兆帕。
  基层施工时,应从中间向两侧形成2%的横坡,以利于分层排出路面积水。
  3.透层、封层及黏层
  为确保沥青面层和基层的良好结合,于沥青面层施工前,在上基层顶面洒布沥青稀料透层,并立即施工面层。
  由于沥青碎石面层有一定的空隙,因此沥青面层施工时,须在沥青面层的上下两面分别铺筑沥青稀料下封层和上封层,以利于层间排水,使雨水不致浸渗到基层中去,确保路面的安全使用。
  沥青路面行车道两侧是路缘石,为便于沥青路面与路缘石较紧密结合,防止表面雨水顺混凝土路缘石表面下渗,在沥青路面两层铺筑前,应在路缘石内侧表面涂刷沥青黏层。
  透层、封层和黏层沥青稀料的稠度,均应通过试洒确定,应便于涂洒,并能形成厚度较均匀的涂层。
  4.路面排水
  对于堤防道路工程,路基排水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路面水排除工作,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采用分散漫流排水,路面设2%的路拱横坡,路面水通过路面和路肩横坡向大堤两侧排除,大堤两侧边坡采用人工植草皮保护。堤坡排水利用现有堤坡排水沟排除。
  (四)路面材料设计
  1.石灰稳定土配合比
  本设计采用塑性指数小于12的黏性土,石灰掺入量选用:上基层14%, 下基层13%,具体可按7%-16%进行试配。石灰稳定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满足:上基层大于等于0.8兆帕,下基层0.5-0.7兆帕(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7的黏性土,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7的黏性土)。
  考虑到室内试验与施工现场条件的差别,施工时,实际所用石灰掺入量应比试验确定的石灰剂量增加0.5%~1.0%。
  2.材料要求
  (1)土:黏粒(小于0.002毫米的颗粒)含量大于10%的黏性土,一般塑性指数都在7以上,拌制石灰稳定土所用细粒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一般在7~20,但以12-18为最佳,石灰用量少,土的质量标准要求如下:塑性指数7~18, 有机质含量≤10%,硫酸盐含量≤0.8%,土料颗粒粒径W10毫米。
  (2)石灰:稳定土所用石灰应是消解后的生石灰粉,石灰等级应在Ⅲ
  级以上,出厂时间不超过三个月,运抵工地后应妥善堆存,尽量缩短存放时间,不得遭受日晒雨淋,石灰颗粒粒径不大于40毫米。
  (3)水:消解石灰及拌制稳定土混合料的用水,应符合技术要求,凡人或牲畜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施工,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水质试验鉴定。
  3.沥青碎石混合料
  (1)沥青碎石混合料组成。
  沥青碎石混合料选型采用AM-13,其级配组成及沥青用量见表2-13。
  表2-13沥青碎石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沥青用量
  施工前应通过马歇尔稳定试验来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其方法是从表2-13列出的沥青用量范围,以0.5%的间隔变化将沥青拌制成混合料,分别制成不同沥青用量的马歇尔试件,并测定岀各试件的沥青用量和密度、沥青用量与稳定性、沥青用量与流值的关系,根据上述关系确定出沥青最佳用量。
  具体施工时,还应依据选用的沥青碎石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沥青用量,进行施工前试拌试铺,以确定最优配料。
  (2)沥青标号选用。
  本工程决定采用公路石油沥青AH -90号及AH-110号。
  4.透层、封层及黏层材料选用
  (1)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宜采用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或中、慢凝液体石油沥青,也可采用煤沥青,但不管采用何种型号的沥青,都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
  (2)封层沥青。可用于封层的沥青型号有:①道路石油沥青:AH -90、AH-110.AH -130;②乳化沥青:上封层 PC -3、PA -3、BC -3、BA_3,下封层PC-2、PA-2、BC-2、BA-3;③煤沥青:上封层T-5、T_6、T-7,下封层T-4、T-5。
  (3)黏层沥青。黏层沥青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或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或煤沥青。黏层沥青宜用与沥青面层所用的种型、标号相同的石油沥青经乳化或稀释制成,黏层所用沥青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三、工程施工
  荷泽牡丹黄河河务局堤防道路工程(黄堤桩号221+000-232+861)于2000年5月7日正式开工,至10月26日完成主体工程任务,附属工程于2000年6月13日开工,2001年9月1日竣工。
  该工程由山东荷泽黄河工程局筑路工程处施工,共投入各类施工机械136部(台、辆),其中推土机3台、灰土拌和机3台、压路机6台、自卸三轮车108辆、平地机3部、洒水车3辆、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1台(套)、发电机组1台(套)、装载机1台、沥青洒布车1部、沥青摊铺机1台、自卸车5辆。参加施工人数400余人。
  施工流程是:基础处理一稳定土基层一路缘石安装一下封层一沥青碎石路面一上封层一养生。
  工程建设中采用常规路面施工方法,清基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稳定土上、下基层采用人工摊铺土料、灰料,灰土拌和机拌和均匀,70千瓦履带拖拉机稳压,平地机结合人工进行整平,8/10吨压路机初压2~3遍,18/21吨压路机复压4~5遍,8/10吨压路机进行终压;在准备好的稳定土基层上,沥青洒布车洒布乳化沥青,人工洒布石屑,人工涂刷黏层,洒布下封层,沥青碎石熟料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用压路机碾压,最后进行上封层施工。
  该工程批复建安投资1360.31万元,共完成工程投资1293.41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075.14万元,附属工程完成投资218.27万元。
  牡丹区黄河河务局堤防道路工程(221+000〜232+861)共完成工程投资538.92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完成投资449.64万元(合同金额450万元),附属工程完成投资89.28万元(在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报告中,附属工程竣工结算是按221+000~250+000堤段计算的,牡丹区黄河河务局221+000~232+861堤段的附属工程的工程量和投资完成情况是从221+000~225+000堤段的总工程量和投资中按堤线长度加权平均而得出的数字,可能不太确切,供参改)。
  通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工程量及运距的最终确认,牡丹区黄河河务局堤防道路工程完成的工程量及投资情况见表2-14,表2-15。表2-14221+000-232+861堤防道路主体工程竣工结算表
  表2-15221+000-232+861堤防道路附属工程竣工结算表续表2-15
  三、路口连接工程
  四、防汛道路、防汛仓库、路口
  五、其他工程四、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验收
  为加大工程建管力度,开工前,荷泽市黄河河务局与牡丹区黄河河务局均成立了管理机构,行使建设单位管理职权,负责工程的地方关系协调、工程标准制定、设计变更、合同解释、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施工环境的维护、治安保卫等工作。施工期间,为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进度,项目办公室制定了《工程施工质量奖惩措施》、《工程进度控制奖惩办法》和《关于开展“三项活动”劳动竞赛评奖办法的通知》,对工程质量每5天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施工单位在工地成立了堤防道路项目经理部,授权代表全面履行合同,设有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下设办公室、技术科、质检科、安保科、财务科等职能部门,及时向监理部报送了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各部门按职能分配和项目经理指令做好各自的工作,严格按照规范和基建程序施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为加强质量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行了质量监理制度,由山东黄河工程监理公司负责施工监理工作。总监理部设在鄄城黄河河务局,工地监理部设在鄄城黄河河务局苏泗庄河务段,监理人员按照“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原则,制定了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全天候、全过程进行现场监理和旁站监理,按规定及时进行抽检,施工期间按建设工作程序及时进行了单元、分部工程验收,并及时进行了签证。
  在工程建设中,上级主管单位与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分别组成了督查组和飞检组,对工程进行巡回督察检查;山东黄河河务局在荷泽成立了质量监督站,代表政府部门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措施、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查。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确保了工程质量。
  2001年11月15日,由山东黄河河务局组成验收委员会,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对工程质量给予充分认可。主体工程一标段(221+000~232+861)划分为四个分部工程(基础处理、稳定土基层、路缘石制安、沥青碎石路面),全部合格,其中基础处理、路缘石制安、沥青碎石路面三个分部工程为优良,稳定土基层分部工程为合格,分部工程优良率为75%。工程外观质量综合评定得分率98%。附属工程全部合格,工程外观质量综合评定得分率93.8%。质量监督单位将该工程质量等级核定为合格等级。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菏泽牡丹黄河志》

本书详细地记载了1986~2005年牡丹黄河治理开发的历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防洪工程、防汛、兴利、管理、综合经营、人物等方面。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