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防洪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628
颗粒名称: 第二篇 防洪工程
分类号: TV873
页数: 68
页码: 23-90
摘要: 临黄大堤是防御洪水的重要工程,亦是保护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新中国成立后,在“宽河固堤”方针指导下,根据河道不断淤积抬高的情况和不同时期的防洪标准,于1980年前已对黄河堤防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复堤。
关键词: 防洪工程 避洪建筑

内容

一、第四次大复堤
  临黄大堤是防御洪水的重要工程,亦是保护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新中国成立后,在“宽河固堤”方针指导下,根据河道不断淤积抬高的情况和不同时期的防洪标准,于1980年前已对黄河堤防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复堤。第一次是1950~1956年,第二次是1962-1965年,第三次是1974~1979年,三次大复堤共完成土方597.0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733.7万元,使用工日280.19万个。但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输送不平衡,河床逐年淤高的局面尚不能得到彻底改变。因而,每年汛期,洪水威胁仍是我国人民的心腹大患。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果,保卫当前社会稳定的大好形势,我们还必须采取水涨堤高的方法,随着水位的不断抬高,而逐渐加高黄河大堤,保证年年汛期安澜。因此,从1991年开始, 历经1991-1995年、1998~1999年共7年的时间进行第四次黄河大堤加高帮宽施工。工程建设标准:1991-1993年堤顶高程按1995年设防标准加2.5米,1994年后,堤顶高程按2000年设防标准加2.5米,堤顶宽度平工段9米,险工段11米,临背坡均为1:3,堤顶纵比降0.11%。。第四次大复堤共完成土方166.04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457.79万元,使用工日5.62万个,施工中累计质量检查点次216851个,合格点次212080个,合格率97.8%;其中干幺匝检查点次42332个,合格点次41259个,合格率97.5%。第四次大复堤逐表2-1第四次大复堤逐年完成工程量、投资统计表
  年完成工程量、投资统计表见表2-1。
  第四次大复堤历年施工情况叙述如下。
  (一)1991年黄堤加高帮宽
  1.设计概况及批准文号
  大堤加培土方工程标准按山东黄河河务局黄工字〔82〕第5号文设计,堤顶高程按1995年设防水位超高2.5米,堤顶宽度按无铁路平工段9米、险工段11米,临背边坡1:3,背河起坡处距铁路中心2.0米,设计土方10.0万立方米,复堤长度986米;黄堤桩号231+875-232+861,其中231+875处设计堤顶高程65.00米,232+861处设计堤顶高程64.89米,堤顶纵比降0.11%。
  批准文号:山东黄河河务局黄工发〔1991〕100号。
  2.施工简况
  为了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确保完成第一次机械化施工任务,接任务通知后,荷泽市黄河河务局成立了以副局长王勤学为指挥长的施工指挥部,做了大量的施工组织与准备工作。首先对投入施工的5台铲运机和1台推土机司机进行精心选拔和培训,使他们既有事业心,热爱此项工作,又具备独立操作能力。同时,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放样、划定土场,确定运土道路、挖压占地范围,并与有关村队协商办理赔偿事宜。另外,还建设了临时住宿工棚、停车修车场和油库等临时设施,为保证顺利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按照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优质高效、履行节约的原则,这次施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7月1日开工,8月24日竣工;第二期10月6日开工,11月28日竣工,历时共109天。平均加高1.49米,帮宽12.1米,完成总土方量10万立方米,其中堤身土方86028立方米,红土包边2805立方米,红土盖顶5694立方米,生产辅道土方4487立方米(2条),土牛土方986立方米(20个)。总计完成投资80.06万元,实用工日0.39万个。
  这次施工在劳动力组合上实行单车核算,两人承包1台车,由3台车或2台车分别组成施工小组,每组承包一段,包任务、包质量,一包到底。边锨工由3人一组,划段承包。推土机及时开蹬,及时碾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确保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
  3.工程质量管理与质检成果
  为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争创“全优工程”,指挥部成立了质量检查领导小组,设立质检机构,充实专职质检人员,建立三级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严格按照《山东黄河碾压式土方工程施工验收规程》和指挥部制定的《碾压式土方工程机械施工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进行质检工作。制定了质量奖惩办法,并与承包工资挂钩,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各单项工程按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省、地黄河河务局也派员进行质量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工程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1991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见表2-2。
  表2-21991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
  (二)1992年黄堤加高帮宽
  1.设计概况及批准文号
  根据山东黄河河务局〔82〕黄工字第5号文规定,堤顶高程按1995年设防水位超高2.5米的标准进行设计,堤顶宽度平工段9米,险工段11米,临背边坡均为1:3。背河起坡处距铁路中心2.0米。相应黄堤桩号为229+515~231+875,全长2360米。其中,229+515处设计堤顶高程65.26米,231+875处设计堤顶高程65.00米,堤顶纵比降0.11%。,设计土方28.0万立方米。
  批准文号:山东黄河河务局黄工发[1992]44号、97号。2.施工简况
  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大堤加培工程的土方施工任务,菏泽市黄河河务局成立了以副局长为指挥长,工务、财务、派出所参加的施工指挥部。东明县黄河河务局也成立了以工务科长、财务科长和施工队长为领导的指挥机构。同时,建立健全了各项组织及岗位责任制,遵循精心施工、优质高效、安全节约的原则。一期工程由荷泽市黄河河务局与东明县黄河河务局的两个机械队共同承担施工任务,共有20台铲运机、5台碾压拖拉机参加施工,于2月19日开工,5月15日竣工,完成加培长度1680米,相应黄堤桩号230+195~231+875,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其中,东明县黄河河务局完成加培长度672米 (相应黄堤桩号230+195-230+867),因投入的施工机械多,施工能力较强,2月23日开工,3月25日即完成任务。菏泽市黄河河务局投入的施工机械少,施工力量较弱,加之又正值春季,土料易干燥,为确保工程质量,将一期工程分为两段进行施工。第一段(黄堤桩号231+370~231+875)长505米,于2月19日开工,4月8日竣工;第二段(黄堤桩号230+195~231+370)长1175米,于4月9日开工,到5月10日基本竣工,5月11日至5月15日平整土场,做好挖压占地复耕等善后工作。二期工程由菏泽市黄河河务局施工队承包施工,投入机械有铲运机9台、碾压拖拉机2台,于6月29日开工,8月12日竣工,8月13-15日完成挖压占地复耕等善后工作。共加培长度680米,相应黄堤桩号229+515-230+195,完成土方8万立方米。
  1992年黄堤加高帮宽工程,平均加高1.62米,帮宽11.92米,共计完成加培土方28万立方米。其中堤身土方263754立方米,辅道土方14746立方米,土牛土方1500立方米。5~8月底还相继完成了背河生产辅道挡土墙6道,排水沟23条,植草8.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12万元,实用工日0.84万个。
  3.工程质量管理与质检成果
  为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争创“全优工程”,施工指挥部成立了以工务科长为组长的质量检查小组,设专人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严格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施工。施工指挥部制定了《碾压式土方工程机械施工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和奖罚制度,开展评比活动。针对土质和气候情况,随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期间基础处理、逐坯开蹬、土质调配、虚坯厚度、干幺重、工程尺度、两工接头等,全工期共检查48683点次,合格47434点次,合格率97.4%。其中干幺重检查9416点次,合格9193点次,合格率97.6%。1992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见表2-3。表2-31992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
  (三)1993年黄堤加高帮宽
  1.设计概况及批准文号
  该工程由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设计。设计标准:堤顶高程按1995年设防水位超高2.5米。堤顶宽度:险工段11米,平工段9米,险工段到平工段的过渡长度为100米,顶宽由11米逐渐过渡到9米。临背边坡均为1:3,背河起坡处距现铁路中心2.0米。加培段起止点相应黄堤桩号为228+120-229+515,长度1395米。228+120处设计堤顶高程65.41米,229+515处设计堤顶高程65.26米,堤顶纵比降0.11%。,设计土方20万立方米。
  批准文号:山东黄河河务局黄工发【1993】36号。
  2.施工简况
  荷泽市黄河河务局1993年春季的大堤加培工程,于2月8日正式开工,投人施工机械有铲运机10台、推土机2台。5月25日竣工,历时107天,完成大堤加培长度1395米(黄堤桩号228+120-229+515),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其中堤身土方191059立方米,辅道土方7293立方米,土牛土方1648立方米等。228+120-228+800段平均帮宽12.2米,228+800~229+515段平均帮宽11.9米,平均加高1.62米,超过1995年设防水位2.65-2.85米,完成投资136.25万元,实用工日0.45万个。
  为确保大堤加培任务的顺利完成,开工前成立了以副局长为指挥长的施工指挥部,对工程处人员进行合理调整,并对调整后的人员进行施工前培训,使参加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工程施工质量标准,认真按施工规程办事,达到安全施工、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
  为使工程尽早开工,开工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据施工任务划定的施工范围进行了基础处理,依据设计图纸进行铺工放样,划定取土场地,确定运土道路和挖压占地范围,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做好搬迁、清理、赔偿工作,为顺利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施工质量,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采取了灵活有效的施工措施。3、4月天气干旱,为使施工土质保持最佳的含水量,采取洒水、小工段上土、深挖(挑沟槽)等办法,确保了施工用土有适中的含水量,保证了碾压干幺重的要求。5月,由于连续降雨,造成土场积水,又采取土场排水、上堤土晾晒的办法,始终使土壤含水量满足施工要求。
  3.工程质量管理与质检成果
  为确保筑堤工程质量,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开工前,施工指挥部成立了以工务科长为组长的质检小组,又聘用2名临时工为专职干幺重试验员和边锨管理员,以加强干幺重的试验和边锨工的管理。在施工中,认真执行《山东黄河碾压式土方工程施工验收规程》和指挥部制定的《碾压式土方工程机械施工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严格履行逐坯验收签证制度,做到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精心检查,对必检的7个项目都能做到一丝不苟、一个不漏,保证了每个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施工期间,山东黄河河务局质量监督中心站、菏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质量监督站均派驻了质量监督员,同时又进行了巡回质量检查、监督,确保了施工质量。
  施工中,合计检查点次32358个,合格点次31871个,合格率98.5%。其中干幺重检查点次6624个,合格点次6499个,合格率98.1%。对于不合格的点次经过返工补救,也达到了施工要求。1993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见表2-4。
  表2-41993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四)1994年黄堤加高帮宽
  1.设计概况及批准文号
  该工程由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设计。设计标准:堤顶高程按2000年设防水位超高2.5米。堤顶宽度:险工段11米,平工段9米,临背边坡均为1:3。 堤顶采用花鼓顶形式,拱高:险工段0.25米,平工段0.2米,背河起坡处距现铁路中心2.0米。加培堤段起止点黄堤桩号226+635-228+120,长度1485米。226+635处的设计高程65.57米,228+120处的设计高程65.41米。堤顶纵比降0.11%。。
  批准文号:山东黄河河务局黄工发【1994】46号,山东黄河河务局鲁黄工发【1994】86号。
  2.施工简况
  荷泽市黄河河务局1994年春季大堤加培工程,于2月20日正式开工,5月20日竣工,工期历时90天,比原计划工期提前11天,达到了优质、高效、安全、节约的要求。
  这次施工共投入施工机械12台,其中802型拖拉机牵引2.5立方米拖拉式铲运机10台及东方红75型推土机2台,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其中堤身土方166902立方米,红土包边盖顶土方18506立方米,辅道3条、土方12942立方米,土牛33个、土方1650立方米。226+800-228+120段平均帮宽11.70米,226+635~226+800段平均帮宽17.1米。全段平均加高1.63米。实做顶宽、顶高、边坡均达到了2000年设计标准,共完成投资152万元,实用工日0.44万个。
  为确保大堤加培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施工中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施工的组织领导。
  开工前,成立了以副局长为指挥长的施工指挥部,抽调工务、财务、派出所等各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以适应工程施工的需要,保证了顺利施工、安全施工。
  对承担施工任务的工程处进行合理调整,把4名年富力强、能吃苦耐劳、懂技术、认真负责的职工充实到工程处施工队伍中,并对调整后的工程处人员进行施工前培训,使其进一步熟悉施工规程和工程质量要求。对施工机械进行了精心维修、认真保养,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为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奠定了基础。
  (2)认真做好开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确保按时开工、施工顺利。
  为使工程尽早开工,于1993年春节前就着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在施工堤段范围内,结合有关村队干部进行场地清理,处理树木,清理杂草、表层土和坟墓,按规定对树坑、坟坑进行回填。之后,按设计图纸进行铺工放样、浇洒灰线,标明施工范围,继而划定取土场地,确定运土道路和挖压占地范围,并按规定做好赔偿工作。春节刚过就及时健全了生活、住宿、修车、停车场地、燃料供应库等临时设施,满足了生活和施工的需要,保证了按时开工、顺利施工。
  (3)做好施工进度安排,达到任务明确,心中有数。
  遵照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的安排意见,结合本单位的机具情况、施工能力,制订了详细的施工方案。计划分两段施工,第一段(227+320-228+120)长800米,于2月20日机械进场,21日正式上土,4月11日完成,实干工期45天。第二段(226+635~227+320)长635米,4月12日开工,5月31日完成,实干工期42天。计划总工期101天,除影响施工的风雨天外,实用工期87天。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为保证施工质量,对原计划施工段随时进行了调整,后来又采取大工段上土,浅取土,增加湿土晾晒时间等措施,确保了上堤土的最佳含水量。为保证工期,3月20日后,将每天的纯工作时间由开始时的每天14小时增加到每天16小时。由于指挥部领导和工程处全体职工艰苦努力、日夜奋战,抓安全、抓质量、促进度,1994年的大堤加培任务于5月20日顺利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了11天。
  (4)优化劳动组合,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完成高标准的工程必须有高标准的施工队伍。因此,在开工前,对施工队伍进行了认真的筛选,选定1名具有专业知识和1名具有维修经验的同志分别任工程处正、副主任,大多数施工队员能够独立操作和维修机械,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富力强、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同时,优化劳动组合,实行单车核算,新老机械结合,实行传、帮、带。将施工机械分成两个小组,每组承包一段施工任务,实行包任务、包质量、包安全的一包到底责任制。边锨工由当地民工组成,责任到组、到人,按任务、质量分等计酬。
  3.工程质量管理与质检成果
  为确保施工质量,指挥部成立之后,随即建立了以工务科长为组长的质量检查小组,配备专职质检人员2人,聘用专职干幺重试验员2人,边锨管理员1人,负责现场质量检查。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山东黄河碾压式土方工程施工验收规程》和指挥部制定的《碾压式土方工程机械施工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准备工作充分,质量控制措施得力,有一整套验收签证和逐坯验收制度,做到逐坯验收,逐坯签证,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必须返工,不返工、无签证的不准再上新坯土。
  在施工中,山东黄河河务局质量监督中心站、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质量监督站均派驻了质量监督员,同时,山东黄河河务局工作组、山东黄河河务局质量监督中心站、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质量监督站进行巡回质量检查、监督,确保了施工质量。
  在施工中,主要检查了基础处理、逐坯开蹬、土质调配、虚坯厚度、干幺重、工程尺度、两工接头等项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合计检查点次36732个,合格点次36065个,合格率98.2%o其中干幺重检查点次6727个,合格点次6565个,合格率97.6%。1994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见表2-5。
  表2-51994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
  (五)1995年黄堤加高帮宽
  1.设计概况及批准文号
  该工程由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设计。设计标准:堤顶高程按2000年设防水位超高2.5米,堤顶宽度11.0米(施工堤段全部是险工段),堤顶采用花鼓顶形式,拱高0.25米,临背边坡均为1:3,背河起坡处距原铁路中心2.0米,设计土方18万立方米。加培堤段起止黄堤桩号为225+454〜226+635,长度1181米。其中225+454处的设计高程为65.70米,226+635处的设计高程为65.57米。堤顶纵比降为0.11%。
  批准文号:山东省计委鲁计基〔1995〕674号。
  2.施工简况
  该工程由荷泽黄河工程局负责施工,因本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且属于冬季施工,为确保年底完成施工任务,采用分段施工方案。第一段由荷泽市黄河河务局工程处承包,施工地点在黄堤桩号225+804-226+635段,长831米。10月6日施工人员、机械进场,10月8日正式上土,12月20日完工。投入施工机械12台,其中铲运机10台、推土机2台。第二段由鄄城县黄河河务局工程处承包,施工地点在黄堤桩号225+454-225+804段,长350米。11月6日开工,12月6日完工,实工作时间31天。投人施工机械10台,其中铲运机8台、推土机2台。经过两个工程处全体同志的积极努力,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务。总计完成土方18万立方米,其中堤身土方157806立方米(含红土包边盖顶土方15486立方米),3条辅道土方19632立方米,土牛土方2562立方米,完成投资203.5万元,实用工日0.33万个。平均帮宽13.9米,加高1.3米。实做顶高、顶宽、边坡均达到2000年设计标准。
  为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开工前成立了以副局长为指挥长的施工指挥部,下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后勤供应、安全保卫等职能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自做好本职业务工作,为顺利施工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工程科在开工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保证了按时开工;财务科在施工中保证了一切物料供应,竣工后达到工完账结,不留后遗症;安全保卫科在施工中按照“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要求,安全保卫人员昼夜坚守在工地值班,白天检查、夜间巡逻。在本期工程施工中,全体施工人员始终坚持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原则,杜绝了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省、地黄河河务局的领导多次到工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对工程施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工程质量管理与质检成果
  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指挥部成立了以工务科长为组长的质量检查小组,配备专职质检人员4人。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还派驻工地质量监督员,坚守工地不定期地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在施工中,全体施工人员始终牢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山东黄河碾压式土方工程施工验收规程》和荷泽市黄河河务局制定的《碾压式土方工程机械施工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履行职责,精心施工,精心管理,严格检查,一丝不苟。严格执行逐坯验收制度,发现有不合格的部位,要坚决返工补救,补救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常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始终做到跟班上岗,坚守岗位,逐坯检查,认真填写原始记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施工中主要检查了基础处理、逐坯开蹬、土质调配、虚坯厚度、干幺重、工程尺度、两工接头等项目。总计检查点次31970个,合格点次31539个,平均合格率98.7%。其中干幺重检查点次5714个,合格点次5599个,合格率98%。对不合格的点次进行返工补救,也达到了质量要求。1995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见表2-6。
  表2-61995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
  (六)1998年黄堤加高帮宽
  1.设计概况及批准文号
  该工程由山东黄河勘测设计院设计,设计加培堤段为黄堤起止桩号221+000-225+454,长4466米。堤顶高程按2000年设防标准设计,高村水文站以下超高2.5米。其中221+000处的堤顶设计高程为66.18米,225+454处的堤顶设计高程为65.70米。堤顶纵比降0.11%。。堤顶宽度:高村水文站以下险工段11.0米,平工段9米。221+000-223+500为险工段,223+500~225+454为平工段,堤顶宽度分别设计为11.0米和9米。堤身临背边坡均为1:3。加高帮临段背河起坡点从原铁路中心起坡,清除原铁路基石子后,相当于从背河堤肩顺坡加高,加高帮背段从临河堤肩起坡进行加高帮背。黄堤桩号221+000-222+800,长1800米,紧偎黄河主槽,黄堤临河为险工坝岸,从临河堤肩顺坡加高,采取帮背。黄堤桩号222+800-225+454,长2654米,采取帮临加高。原郝寨引黄闸位于黄堤桩号223+400,因设计原因,建成后一直不能使用,现已废弃,成为工程险点。此段大堤加高帮宽采取往临河方向前移堤加高方式(即在郝寨老引黄闸圈堤原弧顶临肩起坡,往两侧各延伸100米与老堤相连),把险点撇到背河。移堤桩号为223+300-223+550,移堤需增加黄堤长度12米。设计帮临加高实际修做长度为2666米。
  新加培黄堤采用红土包边盖顶,包边水平宽1.0米,盖顶厚度0.5米。土牛土方险工段按2.0立方米每米,平工段按1.0立方米每米。修做主要交通干线辅道顶宽8.0米,纵坡1:18,般生产辅道顶宽5.0米,纵坡1:12,横坡均为1:2。排水沟每100米临背河各修筑1条,净深0.3米,净宽0.4米, 石板厚0.2米,上下进岀水口呈簸箕状。堤顶做成花鼓顶形式,拱高0.2米,临背堤肩均设有挡水围堰,高0.25米,顶宽0.6米。总设计土方42.13万立方米。
  批准文号;山东黄河河务局鲁黄工发[1998]75号、110号、176号、184号文。
  2.施工简况
  该工程由荷泽黄河工程局组织施工,菏泽市、鄄城县黄河河务局工程处承包施工。根据土场情况,黄堤桩号221+000-222+180、224+350~225+454段为荷泽市黄河河务局施工;黄堤桩号222+180~224+350段为荷泽市黄河河务局、鄄城县黄河河务局施工,其中222+800-223+010为鄄城县黄河河务局工程处施工。参加施工人员178人,先后投入施工机械68台(套),其中铲运机22台、推土机12台、自卸车20台、挖掘机3台,另外还有50辆自卸车、洒水车等。7月5日正式上土,12月15日完成主体工程,按设计完成土方42.13万立方米,完成投资877.41万元,实用工日2.09万个。1998年大堤加培工程完成土方统计表见表2-7。
  表2-71998年大堤加培工程完成土方统计表
  (单位:万立方米)
  为确保工程任务顺利完成,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后,工程局进行了认真的组织,成立了大堤加培项目经理部,下设负责工程施工、质检、施工安全及后勤供应等职能部门。要求各自为战、互相配合,充分发挥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保证全面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工程任务下达后,为加强施工管理,项目经理部又成立了施工组、质检组、财务组、保安组。在经理部的领导下,积极做好清基、铺工放样、施工场地规划、取土场及施工道路的划定,落实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制订施工方案和措施等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在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搞好机械的优化组合。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强化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积极参加上级倡导的“安澜杯”百日竞赛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流动红旗竞赛活动。制定奖罚政策,实行奖罚兑现,大大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优质、高效、安全、节约的目的,较好地全面完成了施工任务。
  上级领导对工程施工非常重视,多次亲临工地现场进行指导。荷泽市黄河河务局领导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天天到工地协调工作、解决困难,对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工程质量管理与质检成果
  为确保施工质量,开工前施工单位成立了质量检查小组,配备有施工经验、懂业务技术、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的6名同志担任质量检查员,分包工段、分班检查,与所包工段实行同奖同罚的奖罚政策。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设计和《山东黄河碾压式土方工程施工验收标准》及《荷泽市黄河河务局土方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办法》的要求施工,坚持分部工程验收签证和坯土验收签证制度,层层把关、不留死角,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为推进质量管理,施工质量检查实行了以班组为初验、施工队复验、质检小组终验的三检制程序,然后接受地区黄河河务局质量监督员及监理工程师的最后验收,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中根据情况的变化,还采取了临时措施,如在干旱时,采取洒水的办法,在多雨季节,采取大工段上土、晾晒的办法,保证上堤土料含水量适宜,从而保证了坯土碾压干幺重的要求。
  在施工中,省、地两级黄河河务局质量监督部门均向该工程派驻了质量监督员,进行现场跟踪质量监督。同时,河南黄河勘测设计工程科技开发总公司监理部门向工地派驻了监理人员,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大胆工作,开展检查评比,严明奖惩制度,评选“红旗车”、“优胜队”等,对确保施工质量也有很大的促进。
  施工中共进行质量检查35543点次,合格35161点次,合格率为99%。其中干幺重检查6051点次,合格5988点次,合格率99%o1998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见表2-8。表2-81998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
  (七)1999年黄堤加高帮宽
  1.设计概况及批准文号
  该工程由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以防御黄河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为防洪标准,工程级别为一级堤防工程。堤顶高程按2000年黄河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即2000年设防水位)加2.5米超高设计。其中217+968处堤顶高程66.51米,221+000处堤顶高程66.18米。设计堤顶宽度,险工段11米,平工段9米,临背边坡均为1:3。本段大堤加高工程采用险工段帮背、平工段帮临的施工方案。堤顶采用红土盖顶,厚度0.5米,一般交通辅道顶宽6.0米,纵坡1:15,边坡1:2。防汛屋台每公里1个,台顶超出设计堤顶0.3米,顺堤长度20米,宽度10米,边坡1:2。设计土方工程量274003立方米,其中堤身填筑土方167444立方米,黏土包边盖顶土方16795立方米,辅道土方78010立方米,房台土方6977立方米,土牛土方4777立方米,预算投资796.57万元。
  批准文号:山东黄河河务局鲁黄工发〔1999〕60号。
  2.施工简况
  该工程于1999年5月11日开工,7月25日完工。为确保顺利施工,各参建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参与该工程的建设工作。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成立了项目建设管理第二办公室。施工单位成立了项目经理部,下设办公室、施工管理科、质量检查科、财务供应科等职能部门。监理单位成立了监理部,派驻了现场监理人员。质量监督站成立了项目站,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监督。各单位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施工中没有发生任何质量和安全事故。本次施工共投入各类施工机械67部(台),其中铲运机25台、推土机8台、自卸车26部、振动碾2台、挖掘机3部、洒水车1部、服务车4部,最高施工人数达210人。完成大堤加培工程长度3032米(按桩号计算),实际长度2832米。总计完成土方279068立方米,其中堤身壤土土方172488立方米,红土盖顶16814立方米,辅道土方78011立方米,防汛屋台土方6978立方米,土牛土方4777立方米,完成投资796.57万元。
  在施工中,项目部根据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土场位置和设计方案,依据不同的运距,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施工方案。
  (1)217+968-218+855段,采用挖掘机与自卸车配合施工,投入0.8型和1.0型挖掘机2部,10吨运土自卸车16部,D85型推土机2台和70型推土机1台推平,然后用CY-25型振动碾1台进行碾压。
  (2)218+855-219+900段,采用铲运机、挖掘机和自卸车配合施工,投人铲运机10台、自卸车10部、挖掘机1部、D85型推土机1台和70型推土机2台、CY -25振动碾1台进行推平、碾压。
  (3)219+900-221+000段,采用履带拖拉机与铲运机组合施工,投入铲运机1台、D85型推土机1台、70型推土机2台进行整平、碾压。
  各部位的施工方法简介如下。
  1)堤基清理与堤顶处理
  5月11日接到开工令,至5月24日,第-、二单元(桩号217+968~218+855和218+855-219+900)完成堤基清理任务。5月28日第三单元 (桩号219+900-221+000)完成堤基清理任务,并通过建设单位、质量监督站、监理部联合组织的基础验收。施工中共动用挖掘机1部、推土机8台、振动碾2台,将堤基、堤坡范围内的树根和原地面的表层土、草皮全部清除干净,并运送到指定地点堆放。堤基清理边线超过设计边线外30~50厘米,堤基清理后,将树坑、坑穴等分层回填、圧实,压实度不小于0.94(即干密度大于1.50克每立方厘米)。
  堤顶的清基工作从6月20日开始,分段清理干净,堤顶表层耙松30毫米。
  2)主体工程填筑
  堤身壤土填筑从5月24日开始,6月30日结束。红土盖顶填筑从7月3日开始,7月20日结束。
  (1)土料采集:
  按照建设单位提供并经设计单位进行试验过的料场取土。在开挖前,先将土壤表层的麦茬、草根等杂物清除干净,并堆放到指定地点,经监理部查验, 认定土壤合格后方可取土。
  (2)填筑作业:
  ① 地面起伏不平处,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分层填筑。
  ② 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不小于100米。根据监理部工程质量评定项目划分意见,本合同段根据地理位置、车辆状况,共划分为3个单元,即黄堤桩号217+968-218+855.218+855-219+900.219+900-221+000,分别由第一、二、三工程队施工。
  ③ 作业面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用推土机进行整平作业,没有界沟。
  ④ 相邻工程作业面一般情况下为均衡上土,在因开工时间不一致等原因出现高差时,以斜坡相接,其坡度为1:5。
  ⑤ 对占压堤身断面的上堤辅道,其堤身部分和填筑作业同时进行。
  ⑥ 堤身全断面填筑完成后,进行了全面修坡和整坡压实作业。
  (3)铺土作业:
  ① 铺土时,将上堤土料的麦茬、草根等杂物清除干净。
  ② 铺土厚度按照不同的碾压设备分为25厘米、30厘米、40厘米。
  ③ 铺土至堤边时,在设计边线外侧超填一定余量,按照机械铺土多余宽度不小于30cm控制。
  (4)压实作业:
  ① 压实机械行走方向平行于堤轴线。分段分层碾压时,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小于0.5米,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小于0.3米。
  ② 拖拉机和振动碾压实作业,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搭压宽度大于10cm。铲运机兼作压实机械时,采用轮迹排压法,轮迹搭压为轮宽的1/3。
  ③ 机械碾压时的行车速度控制为:振动碾2公里每小时,履带拖拉机为二挡。
  (5)接缝、堤身与建筑物结合部的施工:
  ① 分段间有高差的连接及新老堤相接时,为保证新旧工程结合严密,对原堤坡逐坯开蹬,切成台阶状,台阶高度与虚坯厚度相同。
  ② 接头处理:相邻工段在进度不一、铺工相差两坯以上时,接头处按1:3~1:5的坡度进行斜插肩,当坡长小于3米时,搭接碾压不小于3米,当坡长大于3米时,搭接碾压长度大于坡长。
  在施工中,采取了如下几点施工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管理组织。为了搞好施工管理,项目部建立了质量检查评比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各项规范制度制定了工程质量检查评比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施工质量进度奖罚办法等一系列施工管理措施,促进了工程的施工管理。
  (2)进行检查评比。为了搞好施工管理,根据项目部制定的工程质量检查评比办法,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好的施工队进行表彰奖励,对不按规范施工的施工队除进行通报批评外,还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因此,增强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保证了工程质量。
  (3)积极参加“齐鲁杯”劳动竞赛活动。在施工期间,为积极搞好山东黄河河务局和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倡导的“齐鲁杯”黄河防洪工程劳动竞赛活动,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齐鲁杯”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文件和措施,积极开展了“六比六赛,四争创”活动。每10天评比一次,对评比岀的“红旗车”,除挂流动红旗以资鼓励外,还发放奖金进行奖励。这些劳动竞赛活动,激发了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4)严格报检制度。在施工中,严格坚持报检制度。每进行完一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驻地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不经监理人员批准,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
  3.工程质量管理与质检成果
  为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在施工中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组织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三级检查验收制度,配有专职人员及专用车辆和设备负责各项工程的质量检查工作。工作中严格执行《山东黄河碾压式土方工程施工验收规程》、《黄河防洪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和项目办、监理部制定的各项规定,使质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逐坯验收签证制度,加之“三项制度”的进一步贯彻执行,省、地黄河河务局领导的关怀、督促、检查、指导,加大了施工管理的力度,因而本次施工的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都符合设计要求。1999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见表2-9。
  表2-91999年大堤加培质量检查成果统计表续表2-9
  4.赔偿政策标准
  设计文件要求:征地、挖地及地面附着物的赔偿,按照国务院1991年发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号)、山东省1994年公布的《山东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实施细则》(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48号)和山东省物价局、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征用土地亩年产值和地面附着物价格标准的批复》(鲁价涉字〔1992〕第280号)中规定的标准执行。征地范围按工程实际压地征购。挖地一般土方按每亩出土自然方500立方米、红土每亩出土自然方300立方米计算,赔偿一年产值。征用耕地和挖地均考虑地面附着物的赔偿,加赔一季青苗。踏压地按挖地量的10%计算面积,临时占地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占地面积,踏压地和临时占地均赔偿一季青苗。
  二、堤防培修
  为增强堤防抗洪能力,保持工程完整,保障堤防度汛安全,1986-2005年期间,除进行了第四次大复堤、对黄河大堤加高帮宽外,还进行了大堤盖顶、堤防岁修、储备土牛、堤防裂缝处理等工程,对提高堤防抗洪强度、消除堤防残缺隐患、保持良好的工程面貌,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项工程开展情况叙述如下。
  (一)大堤盖顶
  根据工程需要,新修大堤的堤顶都要求修做成花鼓顶形式,以利于雨季排水,保护堤顶,方便行车。但日久后,由于风刮雨淋、行车磨损,花鼓顶形式被破坏,甚至岀现坑洼不平、影响交通现象。为保持原有堤顶形态,于1987年、1990年和1991年修做了大堤盖顶工程。
  1987年在黄堤桩号218+800-220+300段完成盖顶土方850立方米,完成投资0.34万元,实用工日500个。
  1990年在黄堤桩号219+000-225+500段完成盖顶土方1.18万立方米,完成投资7.67万元,实用工日4868个。工程标准:要求均宽6.0米,自然厚度0.3米。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任务,荷泽黄河修防段与荷泽黄河修防处签订了承包工程协议书,成立了以主管副段长为主的施工领导小组,由1名工程师、1名技术员和3名施工员负责施工组织、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安全保卫、工程结算等工作。3月15日开工,8月14日竣工。施工中共进行质量检查1780点次,合格点次1727点次,合格率97%。
  1991年大堤盖顶土方工程是由菏泽市黄河河务局提出要求,菏泽地区黄河务局于1990年冬电话通知予以批准的。施工地点在黄堤桩号224+400~228+150,长度4150米。工程标准:均宽6.0米,厚度0.3米。要求先施工,后拨款。遵照菏泽地区黄河河务局的电话通知意见,菏泽市黄河河务局安排工务科长及3名护堤专干组成施工小组,负责工程施工、工程质量检查。于1990年11月12日组织贾庄、兰口两村民工进行施工,采用承包办法,与两村负责人签订了施工合同书。参加施工人数平均每天54人,地排车50辆,拖拉机2台。到12月15日完成土方7350立方米,剩余土方1150立方米。1991年春季又进行了安排,至5月27日工程任务全部完成。总计完成大堤盖顶土方8500立方米,完成投资4.68万元,实用工日3190个。经验收,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历年完成大堤盖顶情况统计表见表2-10。
  表2-10历年完成大堤盖顶情况统计表
  (二)堤防岁修
  为了保持堤顶平整、堤身完整,清除堤身残缺隐患,提高堤防的抗洪能力,确保堤防度汛安全,1986-2005年,逐年按批复计划对堤防因雨水、洪水及其他因素形成的残缺进行修补、回填。据统计,此期间共完成岁修土方24.222万立方米,完成总投资261.71万元,实用工日107838个1986~2005年堤防岁修逐年完成情况统计表见表2-11。表2-111986-2005年堤防岁修逐年完成情况统计表各年的具体计划与实施情况如下:
  1986年,堤防土方计划工程量0.41万立方米,投资1.05万元。于5月6日组织附近村庄的劳力进行施工,到6月3日完成第一批计划,完成土方3650立方米,其中堤脚补残1300立方米,辅道补残1350立方米,零星补残1000立方米,完成投资0.79万元,生产工日2300个。计划调整后又完成堤身补残1000立方米。共计完成补残土方0.465万立方米,投资1.05万元, 完成工日3000个。
  1987年,堤防土方计划工程量0.34万立方米,自4月16日开工,到6月30日全部完成,共完成土方0.34万立方米,其中堤身补残1900立方米,辅道补残800立方米,零星补残700立方米,完成投资0.96万元,完成工日2100个。
  1988年,汛后工程维修计划投资1.50万元,自9月16日开工,组织沿黄民工进行施工,至年底共完成土方0.55万立方米(其中:风波补残土方400立方米,雨毁恢复土方800立方米,淤区雨毁恢复土方2800立方米,事业费土方1500立方米),共计完成投资1.50万元,完成工日2900个。
  1989年,堤防土方计划工程量0.05万立方米,投资0.28万元,该工程由本段职工和部分护堤员进行施工,按计划完成土方0.0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0.28万元,完成工日200个。另外,于5月10日开工,6月5日竣工,完成堤防土方0.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0万元,完成工日600个。该年合计完成维修土方0.2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28万元,完成工日800个。
  雨毁工程修复:因当年汛期连续降雨,工程雨毁严重,为保持工程完整,对雨毁工程及时进行修复,共计完成土方0.1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0.55万元, 完成工日900个。
  1990年,由于雨水大,工程损坏严重。荷泽黄河修防处下达计划:工程补残土方0.30万立方米,投资1.50万元。本段及时组织护堤员及附近村民进行施工。全年共完成补残土方0.3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50万元,完成工日1000个。
  在防汛岁修事业费中,从3月初到6月底,又完成补残土方0.131万立方米,其中辅道补残860立方米,堤身补残450立方米,完成投资0.64万元,完成工日871个。
  1991年,由于7、8月连降暴雨,工程损坏严重,据灾情,地区黄河河务局下达计划:雨毁工程恢复土方0.29万立方米,投资0.49万元,其中淤区土方0.25万立方米,投资0.30万元。在计划下达之前,本局就组织护堤员及民工进行全面维修,共完成土方0.38万立方米,其中淤区土方0.25万立方米,投资1.01万元,其中在大堤收费中支出0.52万元,完成工日1300个。1992年,堤防工程(以工代赈)从春天开始到11月25日,共完成平垫水沟浪窝土方0.41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87万元,完成工日2560个。
  补残土方完成1.2万立方米(其中堤身补残1068立方米,堤防辅道补残1040立方米,淤区补残9892立方米),完成投资8.40万元,完成工日7490个。
  1993年,大堤加培其他项目(以工代赈)计划土方0.40万立方米,投资3.60万兀,本段组织护堤员、部分职工及民工施工,全年共完成平垫水沟浪窝土方0.40万立方米(工程地点在黄堤桩号217+968-229+480),完成投资3.60万元,完成工日1450个。
  在防汛岁修事业费中,堤防工程计划补残土方0.32万立方米(和土牛土方同一个计划,共计划土方0.50万立方米,投资2.95万元),组织护堤员及民工施工,完成补残土方0.32万立方米(其中堤身补残土方2000立方米,辅道补残1200立方米),完成投资1-89万元,完成工日832个。
  1994年,由于7、8月连降大雨,工程水毁严重,为保证工程完整、安全度汛,动员全体管护人员对雨毁工程及时进行修复,共完成平垫堤防水沟浪窝土方0.5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65万元,完成工日1730个。
  1995年,由于汛期连降大雨,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下达堤防雨毁工程恢复土方计划0.075万立方米(含淤区围堵大水沟浪窝土方113立方米),投资0.54万元,经过全体管护人员的积极工作,雨毁工程得到了及时修复,共完成雨毁恢复土方0.07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0.54万元,完成工日326个。
  汛期,堤防、险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毁情况,为增强工程抗洪能力、安全度汛,对水毁工程及时进行了修复,共完成堤防水毁恢复土方0.1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0.90万元,完成工日600个。
  1996年,由于汛期雨水较多,工程损坏严重,为保持工程完整,每次雨后,对冲毁的工程及时进行恢复,全年共完成堤防雨毁恢复土方0.66万立方米(其中淤区0.2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5.54万元,完成工日1320个。
  堤防岁修计划土方0.55万立方米,投资3.83万元。从春季开始,及时组织人员对堤防工程残缺部分进行修复,以保持工程面貌完整,共完成堤防维修土方0.5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3.83万元,完成工日5459个。
  1997年,在岁修费中,完成堤防工程堤脚补残和雨毁恢复土方0.4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40万元,完成工日1600个。
  在特大防汛经费中,根据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荷黄工发[1997]6号文下达的计划,完成水毁工程恢复(堤身、辅道补残及堤顶整修)土方3.25万立方米,投资40.27万元,完成工日10838个。在水利建设基金计划中,菏泽地区黄河河务局以荷黄工发〔1997〕10号文下达计划,要求对“96•8”洪水造成的水毁工程加紧修复,荷泽市黄河河务局立即组织本局职工及沿黄村庄群众进行施工,于6月12日全部完成工程任务,共完成零星补残土方(黄堤桩号225+454-227+000间)0.3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56万元,完成工日1067个;根据荷黃工发[1997]21号文下达的计划,完成堤身辅道补残和堤顶整修土方4.03万立方米,完成投资59.26万元,完成工日13442个。
  1998年,汛期第一号洪峰洪量虽然不大,但水位表现较高,致使部分工程偎水靠河,水毁情况比较严重,为保持工程完整,汛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修复,根据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荷黄工发〔1998〕25号文下达的计划,共完成堤防风波补残土方0.278万立方米(其中堤防辅道220立方米,黄堤217+968~219+800段土方2560立方米),完成投资4.17万元,完成工日920个。
  在岁修费中,完成堤防维修土方0.1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00万元,完成工日600个。
  1999年,堤防工程土方维修计划分别以荷黄工发〔1999〕17号文、33号文、38号文3次下达,17号文下达雨毁工程恢复土方0.30万立方米,投资3.0万元(包括黄堤桩号219+200-219+250裂缝处理);33号文下达堤防维修土方0.11万立方米,投资1.10万元;38号文下达雨毁工程恢复堤防土方0.25万立方米,投资1.50万元(包括淤区围堤土方0.2万立方米,投资1.0万元)。
  经过广大职工的积极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沿黄村庄的民工进行施工,到年底全部完成了工程维修任务。在防汛岁修中完成雨毁工程恢复土方0.38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20万元,实用工日1500个;在岁修费中完成堤防土方0.11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10万元,实用工日550个;在水利建设基金中完成由水毁恢复堤防土方0.25万立方米(包括淤区围堤土方0.2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50万元,实用工日1000个。
  2000年,岁修土方工程维修计划分别以荷黄财发〔2000〕30号文、35号文和荷黄财经发〔2000〕24号文下达。30号文下达岁修土方0.16万立方米,投资1.62万元;35号文下达岁修土方0.40万立方米,投资4.4万元;24号文下达水建基金项目计划,刘庄、贾庄等工程应急补残土方0.60万立方米,投资10.0万元,全年计划土方1.16万立方米,投资16.02万元(包括堤防、险工、控导、土牛等工程)。
  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按领导要求进行施工,到年底完成了全部工程任务。全年共完成堤防工程回填水沟浪窝及维修土方0.711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63万元,完成工日2844个。
  2001年,由菏黄财发〔2001〕4号文下达牡丹黄河河务局特大防汛补助费土方0.28万立方米(其中堤防0.2万立方米,刘庄险工0.08万立方米),合计投资3.3万元。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全年完成堤防工程回填水沟浪窝土方0.17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72万元,完成工日687个。
  2002年,堤防工程全年完成填垫水沟浪窝和雨毁工程恢复土方0.46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85万元,完成工日1832个。
  2003年,堤防工程全年完成回填水沟浪窝及补残土方0.0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0.47万元,完成工日320个。
  2004年,堤防工程全年完成平垫水沟浪窝9187处,完成土方1.8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8.0万元,完成工日10000万个。
  2005年,堤防工程全年完成平垫水沟浪窝5726处,完成土方4.99万立方米,完成投资74.87万元,完成工日26000万个。
  (三)储备土牛
  为了使堤防工程正常维修有足够的土源,以便随时维修,及时可取,因而在1986-2005期间,逐年按每米堤线长平工1立方米、险工2立方米的储备定额,修做土牛土方。堤防土牛土方历年完成情况统计表见表2-12。
  表2-12堤防土牛土方历年完成情况统计表
  该工程属临时性工程,边备边用,故对其具体施工情况不再赘述。(四)堤防裂缝处理
  为保持堤身完整,巩固水上长城,以便随时战胜可能到来的洪水,确保堤防安全,1986-2005年期间,曾两次对黄堤检查出来的裂缝采取开挖回填的方法进行处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89年,荷泽黄河修防处以荷黄工发〔1989]9号文下达荷泽黄河修防段堤防裂缝处理计划,计划开挖回填土方800立方米,投资0.16万元。地点在黄堤桩号223+600~223+650和224+000-224+130,总计长度180米。
  荷泽黄河修防段经过慎重研究,及时组织本段职工16人进行施工,于6月1日开工,6月24日完成,共完成土方810立方米(其中开挖360立方米,回填450立方米),完成投资0.16万元,完成工日200个。
  1999年,在黄堤桩号219+200-219+250堤段处理裂缝1处,完成开挖回填土方810立方米,完成投资0.87万元,完成工日300个。
  第二节堤防道路
  为有利于黄河汛期防洪抢险和沿黄群众交通方便,2000年,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同意修建荷泽堤防道路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山东黄河河务局以鲁黄工发【2000】47号文对施工详图设计进行了批复。该工程位于黄河下游右岸牡丹区、鄄城县境内.相应黄堤桩号221+000〜250+000,全长29000米(其中牡丹区堤段长11861米,相应黄堤桩号221+000~232+861,鄄城县堤段长17139米,相应黄堤桩号232+861~250+000)。山东黄河河务局以鲁黄工发[2000】113号文和鲁黄工发〔2001〕1号文共下达项目资金计划1627.3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484.14万元,竣工节约资金143.22万元。
  该工程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山东荷泽黄河工程局和山东黄河工程局施工。
  一、工程主要设计指标
  (一)堤顶道路工程级别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及防洪保护区的重要性,黄河大堤属1级建筑物,堤顶道路工程亦为1级建筑物。
  (二)堤顶道路主要设计参数
  堤顶道路平时车流量不多,但汛期抢险交通车量将会猛增,抢险车辆常常超载严重,轮压荷载较大,行车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些使用功能、特点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批意见,决定采用三级公路作为参考标准,结合具体情况予以修改,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1)路面等级:参考国标三级,因黄河大堤走向有急转弯,道路平曲线半径多数达不到三级公路标准。
  (2)路面宽度为6米,并设2%的双向横坡。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行车道宽为7米,考虑到抢险车辆行车速度达不到60公里每小时,且大堤顶宽度大于7米,硬化6米的路面,仍能满足双车道要求。
  (3)路面面层为4厘米厚的热拌沥青碎石路面,并做上封层和下封层。
  (4)路面基层为灰土基层,分上基层和下基层,上、下基层厚度均15厘米,并在上基层顶面做透层。
  (5)路缘石:在行车道两侧各做一道路缘石,路缘石采用C20素混凝土预制块构成,预制块尺寸为高x宽x厚=35厘米x50厘米x10厘米。
  (6)路肩:路缘石外侧为30厘米宽的路肩,路肩总厚为30厘米,分三层铺设,下面两层各15厘米厚,与路面基层同时施工,面层为5厘米厚,并设2%排水坡。
  (7)堤顶培土:在两侧路肩之外至堤顶边沿,用符合要求的壤土进行堤顶培土,培土后应进行碾压,培土顶部要与路面形成平顺排水坡。土料质量宜选用亚黏土,黏土粒含量宜为10%以上,塑性指数不低于7%,且土中不含草根、瓦砾等杂质,含沙量应适宜。
  (8)路面位置:原则上从背河侧堤顶边缘开始布置路面,路面及其路肩以外的多余宽度集中留在临河侧堤顶,以利于堤顶防汛期抢险。
  (9)灰土配合比:路面基层和路肩均采用石灰稳定土结构,灰土由黏性土和生石灰混合而成,石灰掺入量为干土量的13%~14%(下基层13%,上基层14%)。
  二、工程设计
  (—)路线设计
  根据防汛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特点,结合堤顶的实际现状,决定堤顶道路沿堤顶顺堤线布置,对路面走向不再进行平面设计,依据建设单位要求,对低于规范要求的弯道处大堤不再进行帮宽和改线。
  (1)平面:因无实测1/2000堤顶平面图,故不进行道路平面各要素设计,只根据现有1/50000河道地形图确保道路位置,道路走向依据大堤走向为准,沿堤顶纵向延伸,个别弯道达不到规范要求时亦不作处理,仅对规定宽度的路面进行硬化。
  (2)横剖面:因大堤堤顶比较平整,起伏变化极小,各点横断面相差不大,对工程量计算无较大影响,所以本次设计未进行各横断面设计,只作了标准横断面图。
  (3)纵剖面:该段大堤堤顶高程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实测堤顶高程为64.00-67.49米,大堤设计纵坡为1%,完全可以满足道路纵坡要求。在路线纵剖面设计中,原则上是在现有的堤顶铺筑路面,避免大挖堤顶。因此,依据各大堤横断面堤顶高程绘制了堤顶纵剖面图,又依据纵剖面图对现有堤顶的地面线进行纵坡调整,使其形成路线纵剖面图。路线纵剖面设计,最大纵坡0.03%,最小纵坡0.001%,竖曲线半径统一采用3000米。
  (二)路基设计
  本堤顶道路工程仅仅为路面硬化,即仅作路面结构设计,不进行路基设计,而是利用现有黄河大堤作路基。由于黄河大堤的存在已年代深远,其堤身强度、堤身稳定性、防洪标准、堤顶宽度、平整度和纵坡都能够满足国标三级公路的要求,因此利用其作路基既安全,又经济,硬化路面是十分合理的。
  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黄计规〔1997〕161号文确定的标准,对现有大堤堤顶不加宽不加高,按现有堤防条件进行硬化,即在原大堤顶新铺0.35米厚的路面工程,设计行车道6米,行车道两侧各设0.4米宽的路肩。
  黄河大堤是一级堤防工程,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的有关要求,填方路基的路床的压实度应大于或等于95%(轻型),鉴于该段大堤的实际情况,已基本满足压实度的要求,不必进行压实度监测。
  (三)路面设计
  1.面层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三级公路的路面等级可为次高级路面或中级路面,本设计采用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次高级路面,面层厚35厘米,面层施工时应随基层形成2%的横向排水坡。压实度应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应达到94%。
  2.基层
  本设计选用石灰稳定细粒土作基层,分上基层和下基层,上、下基层各厚15厘米,土料选用细粒(粒径小于10毫米)黏性土,掺入料选用符合要求的生石灰粉。
  基层灰土的压实度应达到上基层95%,下基层93%,当采用粗料土拌制稳定土作基层时,其压实度上基层不小于97%,下基层不小于95%。
  石灰稳定土应按试验配合比,根据技术要求进行拌匀,充分混合(必要时可适量洒水),摊铺碾压,经养护成型。对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基层,其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满足:上基层0.8兆帕以上,下基层0.5~0.7兆帕。
  基层施工时,应从中间向两侧形成2%的横坡,以利于分层排出路面积水。
  3.透层、封层及黏层
  为确保沥青面层和基层的良好结合,于沥青面层施工前,在上基层顶面洒布沥青稀料透层,并立即施工面层。
  由于沥青碎石面层有一定的空隙,因此沥青面层施工时,须在沥青面层的上下两面分别铺筑沥青稀料下封层和上封层,以利于层间排水,使雨水不致浸渗到基层中去,确保路面的安全使用。
  沥青路面行车道两侧是路缘石,为便于沥青路面与路缘石较紧密结合,防止表面雨水顺混凝土路缘石表面下渗,在沥青路面两层铺筑前,应在路缘石内侧表面涂刷沥青黏层。
  透层、封层和黏层沥青稀料的稠度,均应通过试洒确定,应便于涂洒,并能形成厚度较均匀的涂层。
  4.路面排水
  对于堤防道路工程,路基排水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路面水排除工作,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采用分散漫流排水,路面设2%的路拱横坡,路面水通过路面和路肩横坡向大堤两侧排除,大堤两侧边坡采用人工植草皮保护。堤坡排水利用现有堤坡排水沟排除。
  (四)路面材料设计
  1.石灰稳定土配合比
  本设计采用塑性指数小于12的黏性土,石灰掺入量选用:上基层14%, 下基层13%,具体可按7%-16%进行试配。石灰稳定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满足:上基层大于等于0.8兆帕,下基层0.5-0.7兆帕(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7的黏性土,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7的黏性土)。
  考虑到室内试验与施工现场条件的差别,施工时,实际所用石灰掺入量应比试验确定的石灰剂量增加0.5%~1.0%。
  2.材料要求
  (1)土:黏粒(小于0.002毫米的颗粒)含量大于10%的黏性土,一般塑性指数都在7以上,拌制石灰稳定土所用细粒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一般在7~20,但以12-18为最佳,石灰用量少,土的质量标准要求如下:塑性指数7~18, 有机质含量≤10%,硫酸盐含量≤0.8%,土料颗粒粒径W10毫米。
  (2)石灰:稳定土所用石灰应是消解后的生石灰粉,石灰等级应在Ⅲ
  级以上,出厂时间不超过三个月,运抵工地后应妥善堆存,尽量缩短存放时间,不得遭受日晒雨淋,石灰颗粒粒径不大于40毫米。
  (3)水:消解石灰及拌制稳定土混合料的用水,应符合技术要求,凡人或牲畜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施工,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水质试验鉴定。
  3.沥青碎石混合料
  (1)沥青碎石混合料组成。
  沥青碎石混合料选型采用AM-13,其级配组成及沥青用量见表2-13。
  表2-13沥青碎石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沥青用量
  施工前应通过马歇尔稳定试验来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其方法是从表2-13列出的沥青用量范围,以0.5%的间隔变化将沥青拌制成混合料,分别制成不同沥青用量的马歇尔试件,并测定岀各试件的沥青用量和密度、沥青用量与稳定性、沥青用量与流值的关系,根据上述关系确定出沥青最佳用量。
  具体施工时,还应依据选用的沥青碎石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沥青用量,进行施工前试拌试铺,以确定最优配料。
  (2)沥青标号选用。
  本工程决定采用公路石油沥青AH -90号及AH-110号。
  4.透层、封层及黏层材料选用
  (1)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宜采用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或中、慢凝液体石油沥青,也可采用煤沥青,但不管采用何种型号的沥青,都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
  (2)封层沥青。可用于封层的沥青型号有:①道路石油沥青:AH -90、AH-110.AH -130;②乳化沥青:上封层 PC -3、PA -3、BC -3、BA_3,下封层PC-2、PA-2、BC-2、BA-3;③煤沥青:上封层T-5、T_6、T-7,下封层T-4、T-5。
  (3)黏层沥青。黏层沥青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或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或煤沥青。黏层沥青宜用与沥青面层所用的种型、标号相同的石油沥青经乳化或稀释制成,黏层所用沥青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三、工程施工
  荷泽牡丹黄河河务局堤防道路工程(黄堤桩号221+000-232+861)于2000年5月7日正式开工,至10月26日完成主体工程任务,附属工程于2000年6月13日开工,2001年9月1日竣工。
  该工程由山东荷泽黄河工程局筑路工程处施工,共投入各类施工机械136部(台、辆),其中推土机3台、灰土拌和机3台、压路机6台、自卸三轮车108辆、平地机3部、洒水车3辆、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1台(套)、发电机组1台(套)、装载机1台、沥青洒布车1部、沥青摊铺机1台、自卸车5辆。参加施工人数400余人。
  施工流程是:基础处理一稳定土基层一路缘石安装一下封层一沥青碎石路面一上封层一养生。
  工程建设中采用常规路面施工方法,清基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稳定土上、下基层采用人工摊铺土料、灰料,灰土拌和机拌和均匀,70千瓦履带拖拉机稳压,平地机结合人工进行整平,8/10吨压路机初压2~3遍,18/21吨压路机复压4~5遍,8/10吨压路机进行终压;在准备好的稳定土基层上,沥青洒布车洒布乳化沥青,人工洒布石屑,人工涂刷黏层,洒布下封层,沥青碎石熟料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用压路机碾压,最后进行上封层施工。
  该工程批复建安投资1360.31万元,共完成工程投资1293.41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075.14万元,附属工程完成投资218.27万元。
  牡丹区黄河河务局堤防道路工程(221+000〜232+861)共完成工程投资538.92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完成投资449.64万元(合同金额450万元),附属工程完成投资89.28万元(在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报告中,附属工程竣工结算是按221+000~250+000堤段计算的,牡丹区黄河河务局221+000~232+861堤段的附属工程的工程量和投资完成情况是从221+000~225+000堤段的总工程量和投资中按堤线长度加权平均而得出的数字,可能不太确切,供参改)。
  通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工程量及运距的最终确认,牡丹区黄河河务局堤防道路工程完成的工程量及投资情况见表2-14,表2-15。表2-14221+000-232+861堤防道路主体工程竣工结算表
  表2-15221+000-232+861堤防道路附属工程竣工结算表续表2-15
  三、路口连接工程
  四、防汛道路、防汛仓库、路口
  五、其他工程四、工程质量管理与工程验收
  为加大工程建管力度,开工前,荷泽市黄河河务局与牡丹区黄河河务局均成立了管理机构,行使建设单位管理职权,负责工程的地方关系协调、工程标准制定、设计变更、合同解释、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施工环境的维护、治安保卫等工作。施工期间,为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进度,项目办公室制定了《工程施工质量奖惩措施》、《工程进度控制奖惩办法》和《关于开展“三项活动”劳动竞赛评奖办法的通知》,对工程质量每5天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施工单位在工地成立了堤防道路项目经理部,授权代表全面履行合同,设有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下设办公室、技术科、质检科、安保科、财务科等职能部门,及时向监理部报送了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各部门按职能分配和项目经理指令做好各自的工作,严格按照规范和基建程序施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为加强质量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行了质量监理制度,由山东黄河工程监理公司负责施工监理工作。总监理部设在鄄城黄河河务局,工地监理部设在鄄城黄河河务局苏泗庄河务段,监理人员按照“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原则,制定了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全天候、全过程进行现场监理和旁站监理,按规定及时进行抽检,施工期间按建设工作程序及时进行了单元、分部工程验收,并及时进行了签证。
  在工程建设中,上级主管单位与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分别组成了督查组和飞检组,对工程进行巡回督察检查;山东黄河河务局在荷泽成立了质量监督站,代表政府部门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措施、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查。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确保了工程质量。
  2001年11月15日,由山东黄河河务局组成验收委员会,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对工程质量给予充分认可。主体工程一标段(221+000~232+861)划分为四个分部工程(基础处理、稳定土基层、路缘石制安、沥青碎石路面),全部合格,其中基础处理、路缘石制安、沥青碎石路面三个分部工程为优良,稳定土基层分部工程为合格,分部工程优良率为75%。工程外观质量综合评定得分率98%。附属工程全部合格,工程外观质量综合评定得分率93.8%。质量监督单位将该工程质量等级核定为合格等级。第三节压力灌浆
  锥探灌浆是消除堤身隐患、提高堤身强度、增强堤防抗洪能力、战胜洪水灾害的有效措施。该方法运用于黄河堤防工程,也是从无到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逐步发展的。荷泽黄河修防段从1951年采取边学习边施工的方法,开始对黄河大堤进行锥探灌浆,一直到1957年都是采用人工锥眼、人工灌注的方法,发现问题,人工开挖填实。1960年购置了压力灌浆机,代替人工灌浆,1990年由省黄河河务局调拨机械打锥机1台,从此锥探灌浆工作才脱离了重体力劳动,由笨重的人力施工走向机械化施工。
  1986-1990年,除对部分重点堤段和部位进行补锥、补灌外,于1989年和1990两年对全线大堤又普锥普灌一遍,对大堤质量进行了摸底,做到了心中有数,以便在迎战洪水时对不同堤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灵活应对, 保障大堤度汛安全。
  在此期间的锥探灌浆工程,基本上采取机械化施工,进度较快,质量也有保证。为了切实搞好锥探灌浆工作,达到消除隐患、増强堤身抗洪能力的目的,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施工机械选择
  本阶段的锥探灌浆工程施工,选用湖北省洪湖县机械制造厂生产的 HD-1型液压传动打锥机,用295型柴油机带动,可自行移动,一般锥眼深度9~12米,最深可达20米,同时选用配套的PN-3型灌浆机,也用295型柴油机带动,输浆能力每小时15立方米,最大压力6千克每平方厘米,扬程19米。
  二、加强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搞好施工管理是关键。锥灌工作更具有它的特殊性,工种多、头绪多,搞不好就会出现混乱局面,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因此,在施工前,对如何加强施工管理,作了充分研究,强调搞好劳力组合,实行责任包干,按劳付给报酬。根据工种要求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特长把参加施工的人员编为4个作业组。①机械组:由4名技术熟练的工人组成,他们负责打锥机、灌浆机、抽水机等机械的使用、维修和管理,保证机械运转正常,不误工作;②技术组:由2名助工和1名技术员组成,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质量检查验收、原始资料收集和填报等各项技术工作;③灌浆组:由16名工人组成,其中筛土7人,往搅拌机上送土4人,插管4人,杂工1人,负责土料中杂物的清除、供土、供水、土料调配、灌浆、终孔、善后场地清理等;④行政事务组:由工务股长、工程队长和1名干部组成,负责后勤、收方算账、物料供应等,并负责解决用土挖地等与地方群众有关的各种问题。由于分工细致、任务明确、配合默契,施工进展比较顺利。
  三、加强质量管理,力争高效优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在施工中始终坚持的方针,在开工前成立了质量检查小组,由段长、工务科长、1名助工、1名技术员等4人组成,并根据省局和地区修防处的要求,制定了《压力灌浆施工质量要求细则》,细则对打锥、灌浆、终孔等作出了具体要求。①打锥:根据本段堤线具体情况,要求布孔横向一般为6行,行距1.0米,纵向孔距1.5-3.0米,孔位呈梅花形,因打锥机功能所限,要求孔深8~9米(孔深在堤基以下0.5米),用8号铅丝探量检查,每50眼检查一个点次。②灌浆:要求用两合土或风化淤土,无土块、无杂物,先过筛,后搅拌。要求搞好水土比的配合,使容重达到1.5~1.6克每立方厘米,达不到标准的不准使用。插管插入深度要求1.0~1.5米,最低不少于1.0米,如有冒浆现象,一定要封堵好锥孔,对压力、漏孔、封孔、特殊处理等每20~30眼检查一个点次。③做好终孔处理,及时清理现场、填垫积水、清除泥浆、收集余土、恢复堤顶原貌。
  四、不断革新,完善机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1989年,荷泽黄河修防段第一次运用机械进行大规模的锥灌工程施工, 施工技术和对机械的使用经历了一个由探索→熟练→革新→改造,逐渐适应工程需要和不断提高工效的阶段。施工中对所用机械作了部分革新改造: ①打锥机是利用自重往下挤压锥杆进行工作的,原机锥杆支点前后配重不均,工作时机身往后倾斜、后退,有时把锥杆折弯甚至折断。经过多次观察试验,在机器后轴安装两个斜支撑柱,顶住机子,阻止后退,减少了锥杆变弯、折断的可能性。②灌浆机:改造了两个部位,一是原机杂物滤网在搅泥缸壁上,使用时把杂物阻拦在泥浆缸内,杂物一多,就影响机子的运转和泥浆输出,同时,清除杂物还必须停机,影响施工。为克服这一弊端,把原滤网割掉,另焊一个活动滤斗,安装在泥缸出口处,随时可以清除杂物,既灵活,又方便。二是原机只一个3厘米粗的进水管,中速运转,泥浆显然供应不足,只能低速工作。为改变这一缺点,又另安装一条进水管,原管改作调节管使用,增加了水土进入量,保证了泥浆的供应。③原灌浆插管、进浆与出浆管成直角,泥浆流动拐弯过死,影响冲力,往往被一些碎石块、草根等杂物堵塞,把两管改成30度的夹角,减少阻力和堵塞,使泥浆流畅通顺,便于施工。插管长度由原来的1.0米改为1.5米,提高了施工质量。
  1986-2005年,为加固堤防,在黄堤共锥探灌浆62340眼,注人土方12237立方米,平均每眼注入土方0.2立方米,单眼注入土方最大2.2立方米,最小0.1立方米。1986-2005年黄堤锥探灌浆完成情况统计表见表2-16o
  表2-161986-2005年黄堤锥探灌浆完成情况统计表
  逐年的计划与施工情况分述于下。
  1986年,荷泽黄河修防处以荷黄〔1986〕28号文下达荷泽黄河修防段压力灌浆计划8000眼(其中刘庄闸1000眼,黄堤桩号229+500-230+200段7000眼),投资0.88万元。从7月17日开工,到8月28日完成刘庄闸锥灌1000眼,灌人土方40立方米,生产工日300个;原计划229+500~230+200段的7000眼锥灌任务,因无水源,经修防处批准调整到227+200~227+900段,从8月20日开工到9月13日结束,完成锥灌7100眼,灌人土方480立方米,生产工日921个。两期工程共完成锥灌8100眼(其中人工锥5737眼,机锥2363眼),灌入土方520立方米,平均单眼注人土方0.064立方米,完成投资0.88万元,生产工日1221个。
  1987年,荷泽黄河修防处以荷黄工发〔1987〕13号文下达荷泽黄河修防段锥探灌浆计划6200眼(其中刘庄闸1000眼,229+500-230+020段5200眼),投资0.74万元。由于229+500-230+020处无水源,经请示修防处批准改为闸西220+550-221+150处,7月8日开工,8月25日全部完成,总计完成锥灌6300眼,其中刘庄闸1000眼,闸西220+550-221+150段5300眼,共灌入土方447立方米,平均单眼灌入土方0.071立方米,完成投资0.74万元,完成工日470个。
  1988年,菏泽黄河修防处以荷黄工发[1988]20号文下达荷泽黄河修防段压力灌浆计划14000眼,投资2.55万元。第一期工程于7月10日开工,8月17日完成,地点在220+000-220+500,锥灌5000眼,注入土方300立方米,平均单眼灌入土方0.06立方米,完成投资7500元,工日400个。第二期工程于8月20日开工,地点在219+100-220+000,因打锥机陈旧老化,工作效率很低,平均每天打眼仅162个,最多不超过200个,锥眼深度仅在4~4.5米之间。油的消耗量却很大,平均每眼耗油0.133公斤。维修费也很高,平均每眼0.467元。因而,于11月2日开始改用人工锥,组织岔河头村闲散劳力,自愿组合4盘锥进行施工。由于天气渐冷,工作时间短,工作效率也不高,单锥平均每天只打68眼,打眼深度在5~6米之间(因只有7米长的锥杆)。灌浆工作由修防段职工轮班施工,每天施工人数9~11人,为保证工程质量,每天由两名股长带班,11月底完成第二期工程任务。第二期工程共完成锥灌9800眼(机锥6000眼,人工锥3800眼),灌入土方600立方米,平均单眼灌入土方0.061立方米。
  全年共锥灌14800眼,灌入土方900立方米,平均单眼灌入土方0.061立方米,共完成投资2.55万元,完成工日1200个。
  1989年,菏泽黄河修防处以荷黄工发〔1989〕31号文调整下达荷泽黄河修防段压力灌浆计划27430眼,土方5746立方米,投资10.26万元,地点在217+968-226+220段。菏泽黄河修防段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组织全体职工轮流值班施工,5月13日开工,9月27日竣工,完成锥灌18020眼, 灌入土方5753立方米,平均单眼灌入土方0.32立方米,最大单眼灌入土方2.2立方米,最小单眼灌入土方0.1立方米,完成投资10.26万元,实用工日2377个。
  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中,除加强质检领导、强化质检力度外,还坚持按照省局制定的《压力灌浆施工规程》进行逐项检查验收。本年打锥共检查710个点次,合格点次685个,合格率96%;灌浆共检查5322个点次,合格点次5029个,合格率94%。在1998年菏泽黄河修防处组织初步验收时,验收组现场抽测50个点次,合格率为96%o
  1990年,菏泽黄河修防段与菏泽黄河修防处签订了压力灌浆工.程承包合同,地点在226+220-232+861段,计划锥灌2.3万眼,土方0.46万立方米,投资8.0万元。为增加职工收入,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荷泽黄河修防段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轮流施工,于5月4日开工,每班灌浆13人,抽水2人,打锥2人,负责质量检查的技术员1人,共计18人,到9月12日全部完成任务,共计打锥灌浆15120眼,灌入土方4617立方米,平均每眼灌入土方0.3立方米,单眼灌入土方最大2.0立方米,最小0.11立方米。完成投资8.0万元,工日1700个。
  在施工中,由于遵照省局下发的《压力灌浆施工规程》进行施工,并由1名技术干部跟踪检查,本次施工也取得了较好的质量效果,施工中,锥孔共检查642个点次,合格点次615个,合格率95.8%;灌浆共检查3365个点次,合格点次3239个,合格率96.3%。
  第四节放淤固堤
  荷泽黄河修防段的放淤固堤工作始于1956年刘庄虹吸兴建之后,历经自流放淤和机淤两个阶段。经过多年的工作,填平了临背河坑塘洼地,提高了临背河地面高程,加宽加厚了黄河大堤,不仅提高了黄河的防洪度汛能力,保障了黄河汛期安全,而且促进了沿黄农业生产的发展。
  依据治黄工作的需要和上级领导的安排,机淤固堤工程技术1977年开始在荷泽黄河修防段运用,经过1977-1985年的9年时间,完成淤临长度145米,淤背长度6200米,宽50-100米,共完成机淤固堤土方271.76万立方米 (包括淤红土4.09万立方米)。经过几年的洪水,特别是1982年的大洪水考验,淤背堤段安然无恙,未发生渗水脱坡及管涌等险情,与其他施工方法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所谓机淤固堤,即是用简易吸泥船吸取河道的泥沙,通过管道输送到淤区,落淤泥沙加固大堤,清水排出,既可用于灌溉,也可用于其他。吸泥船的构造主要为船体(木制或铁制)、主机(多为6160A型柴油机)、主泵(型号多为16丰产24A型和10PNK-20型泥浆泵,目前亦有用电力带动泥浆泵的)。输沙管道采用直径300-400毫米的胶管、钢管或混凝土管。造浆系统设备由主机或另设辅机带动的高压水枪吸取表层河水,通过水枪冲击河床泥沙,增大含沙量。一般平均含沙量200-300公斤每立方米,高者可达500公斤每立方米,出水量400~700立方米每小时。
  一、工程标准
  1971年山东黄河河务局《关于抓紧完成1971年引黄淤背改土工程的通知》中提出:“引黄淤背结合改土,淤宽100-200米,高度与临河滩地平,以后再逐年增高,逐步展宽。”
  1978年山东黄河河务局《关于机淤固堤工作的几项规定》及1980年12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关于黄河下游放淤固堤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提出:“放淤固堤标准,淤宽平工50米,险工100米,底宽按边坡1:3至1:5控制,柳荫地顺延;淤高:背河至1983年洪水位,淤临河时超出1983年防洪水位0.5米;土质:背河在1983年防洪水位以下2米范围内淤两合土 ,2米以下可淤沙土, 淤临河时,只准淤两合土。”
  1981年6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关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标准》中提出:“为了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充分发挥放淤固堤的效果,尽快加固重点堤段和危险堤段,对放淤固堤标准调整如下:淤宽,险工50米,平工可因地制宜淤宽30-50米,自流和扬水站可结合淤改适当放宽。淤背高度,为满足堤身浸润线要求,按高于浸润线出逸点(包括盖顶0.5米),淤临高度要高出1983年设计防洪水位0.5米,边坡1:3~1:5,淤临必须用两合土或淤土淤筑。”
  包边盖顶:淤区淤成后,抽淤盖顶厚0.5米,人工用壤土盖顶厚0.3米,包边垂直厚度0.2米。
  围埝修筑:基础围埝高2.5米,顶宽2.0米,临水坡1:2,背水坡1:3,超高0.5米,从淤区内原地取土修做,一般土质为壤土或黏壤土,上部围埝一般是边淤筑边用淤区沙土加修。
  荷泽牡丹黄河河务局2000-2003年完成的227+500-229+700机淤固堤工程标准按2000年相应高村水文站流量20000立方米每秒为设计防洪标准,淤区顶高程高于2000年设防水位下设计浸润线出逸点1.5米(包括黏土盖顶0.5米),淤区顶宽60-100米,外边坡1:3,纵向围堤顶宽1.0米,内边坡1:2,外边坡1:3,盖顶厚度0.5米,包边水平宽1.0米,排水沟净宽0.4米,净深0.3米。
  二、机淤固堤工程
  荷泽牡丹黄河河务局在2000-2003年和2005-2007年做了两期机淤固堤工程,后者属标准化堤防建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三个标段(黄堤桩号217+968-221+110,224+100-227+500,229+670~232+861)计划淤沙土方730万立方米,2005年完成淤沙土方330万立方米,因该工程属跨年度工程,2006年以后又不在1986-2005年断限内,故不予详述。
  2000-2003年机淤固堤工程,地点在黄堤桩号227+500~229+700,计划淤沙土方90.83万立方米,包边盖顶土方10.37万立方米,投资1468.47万元。现将工程设计与施工情况叙述于后。(—)工程设计
  该工程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按2000年相应高村水文站流量20000立方米每秒为设计防洪标准,设计淤区顶高程高于2000年设防水位下设计浸润线出逸点1.5米(包括黏土盖顶0.5米),淤区顶宽60-100米,外边坡1:3,纵向围堤顶宽1.0米,内边坡1:2,外边坡1:3;盖顶厚度0.5米,包边水平宽1.0米,排水沟净宽0.4米,净深0.3米。根据工程需要并设计有植树、植草、生产桥、标志杆等附属设施工程静态投资1468.47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债资金、非经营性资金和水利基金。
  (二)工程施工
  该工程由山东荷泽黄河工程局施工。主体工程于2000年11月7日正式开始施工,2002年5月30日完成工程任务;附属工程于2002年8月16日开始施工,2003年4月15日完工。
  施工中采用简易吸泥船进行抽沙填筑。首先用推土机进行清基,在淤区外缘修做围堤,淤沙完成后淤区顶用推土机进行整平,采用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整平,振动碾压实并进行包边盖顶;人工结合机械进行植树、植草、排水沟、生产桥的施工。
  各参建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参与该工程的建设工作。各单位参建人员相互配合,施工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与质量事故。
  工程完工后,由第二项目办公室、监理和施工单位对该工程的工程量进行了计量,荷泽市黄河河务局进行了竣工决算,共完成船淤沙土90.83万立方米,运用机械施工完成包边土方1.34万立方米,盖顶土方9.03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68.47万元(包括竣工节余资金68.74万元)。批复工程量与完成工程量对照表如表2-17所示。
  表2-17批复工程量与完成工程量对照表续表2-17
  (三)工程质量验收
  在施工中,由于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改革,认真履行“三检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签证制度,并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监理、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合同,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管理,质量监督项目站又进行了巡回监督,保证了工程质量,经验收抽检,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总检测点次108个,合格点次108个,合格率100%o验收结果和检测结果分别见表2-18,表2-19。
  表2-18227+500-229+700放淤固堤附属工程验收结果
  表2-19机淤(227+500-229+700)检测结果续表2-19
  三、淤区包边盖顶工程
  为了防止淤区沙土飞扬、水土流失,保护沿黄环境,有利于沿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并有利于淤区开发,增加职工收入和社会效益,1986-2005年,有计划地做了些淤区包边盖顶工程。共完成土方12.06万立方米,完成投资75.27万元,完成工日5.39万个。1986-2005年淤区包边盖顶完成情况统计表见表2-20。
  表2-201986-2005年淤区包边盖顶完成情况统计表逐年完成情况评述于下。
  1986年,荷泽黄河修防处以荷黄工〔1986〕30号文下达荷泽黄河修防段人工包边盖顶调整计划土方5-37万立方米,投资18.76万元。荷泽黄河修防段及时组织工程附近村庄的闲散劳力400余人,先后于4月9日、10日开始施工。地点在黄堤桩号219+200~220+000、221+100〜222+452、223+400〜226+500三个淤区。方法是采用自由组织包工的形式进行分段承包。工程进展基本顺利,工程质量亦较好。只是后来由于土场及劳力组合存在些问题,工程进展较慢,因此直到12月27日才全部竣工。共计完成土方5.3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8.76万元,其中土方费100830元,硪边工工资4574元,卯工工资13331元,间接费19636元,赔偿费33659元,包干节余15570元,实用工日2.75万个。
  1987年,计划淤区盖顶土方3.0万立方米,投资13.65万元,地点在223+400~225+105。修防段领导经过认真研究,采用自由包工形式,组织工程附近村庄400余名民工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建立了质量检查小组,负责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并组织有段领导参加的验收小组,负责对工程的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
  该工程于4月4日开工,由于麦季停工收麦,影响了工程进度,所以直至12月25日才全部完成。共完成土方3.3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3.65万元,其中土方费87453元,卯工工资6514元,硪边工工资3603元,间接费12880元,赔偿费16003元,包干节余10047元,实用工日1.65万个。
  1989年,荷泽黄河修防处以荷黄工发〔1989〕31号文下达荷泽黄河修防段淤区包边盖顶计划土方1-01万立方米,投资5.34万元,地点在黄堤桩号222+502〜222+852。
  荷泽黄河修防段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采用自由包工形式,组织工程附近村庄民工于11月8日开始施工,参与施工人员240余人,地排车205辆,机动车10辆。由于领导得力、组织健全,质检人员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因而工程进展顺利,工程质量也较好,于12月17日按时完成工程任务。共完成包边盖顶土方1.1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5.34万元,其中人工费2.16万元,间接费1.06万元,赔偿费2.12万元,完成工日0.56万个。
  1996年,根据鲁黄工发〔1996〕124号文和荷泽市黄河河务局与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计划红土包边盖顶工程土方1.0万立方米(其中隔堤和围堤土方1500立方米),投资11.50万元,地点在黄堤桩号222+802~222+981,淤区长度179米,平均宽度89.1米。该工程于12月10日开工,12月29日竣工。施工单位是荷泽市李村镇贾庄村,平均每天出工240人,123辆翻斗车,盖顶平均厚度0.5米。共完成土方1.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1.5万元,实用工日0.27万个。
  为了按时完成工程任务,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开始即成立了以局长梁灿为首,由工务科、财务科、水政科、派出所、通信站等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参加的施工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负责工程质量的同志跟踪检查,严格按领导的要求和规范施工,及时组织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使工程质量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竣工验收时,盖顶厚度共抽查40个点次,合格40个点次,合格率100%。
  1997年,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以荷黄工发〔1997〕19号文下达荷泽市黄河河务局淤区盖顶土方1.22万立方米,其中黄堤桩号220+940-221+060淤区土方0.50万立方米(盖顶0.48万立方米,包边0.02万立方米),222+115~222+205淤区盖顶土方0.40万立方米,222+981-223+044淤区土方0.32万立方米(盖顶土方0.3万立方米,格堤2条、0.02万立方米),投资26.02万元。
  为保证顺利施工,荷泽市黄河河务局领导进行了认真研究,建立健全了施工组织,充分做好了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与有关乡、村进行认真协商,签订了施工合同,于3月21日开始在油楼淤区(相应黄堤桩号220+940-221+060及222+115-222+205)动土开工。施工单位由李村镇油楼、刘庄两个自然村组织民工施工,工务科及刘庄河务段负责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平均每天出工60余人,施工机械有40辆翻斗车和三轮车,4月20日竣工,平均盖顶厚度0.5米,完成土方0.9万立方米,工日1250个;河口淤区(相应黄堤桩号222+981-223+044),1996年超计划完成土方0.32万立方米,工日380个。三个淤区共计完成土方1.2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6.02万元,完成工日0.16万个。
  第五节堤防绿化
  为了保护黄河工程免受风雨侵袭、美化环境,为防汛抢险提供充分的料源,为沿黄群众和国家增加财富,从1950年起,在黄河工程上植树种草、绿化堤防已形成惯例,每年纳入计划管理。在堤防工程加高帮宽时,随复堤完成情况,及时植树种草,进行绿化美化,将其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去完成。遵照“临河防浪,背河取材”的原则,临河护堤地栽植柳树、乔灌结合;背河护堤地和背河边坡栽植柳、榆、槐、楝等乔木,临背河堤肩栽植桐、杨等。1987年,山东黄河河务局黄管字〔87〕第4号文提出:要认真贯彻黄河水利委员会工程管理工作会议关于改革堤身植树布局的指示精神,除两侧堤肩保留两排行道林外,堤身其他部位一律不植树。对堤坡现有树株要有计划地采伐和移植,临河堤坡现有树株要求两年内清除干净,背河坡树株的清除也要做岀规划逐年清除,于1990年前务必清完。
  2001年4月18日,山东黄河河务局制定《植树绿化管理办法》(试行),对绿化范围、规模、植树技术、抚育管理、管理权限和收益分配等都提岀了明确要求,使植树绿化管理工作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
  200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确定建设标准化黄河堤防,尽快把黄河堤防建设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形成标准化的堤防体系,确保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构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基础设施,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将黄河堤防绿化、植树、种草,发展黄河绿色产业工程又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堤防绿化
  (一)绿化标准要求和范围
  关于植树绿化标准要求,历来都有明确规定,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于2001年、2004年、2005年陆续制定了有关植树绿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文件,使绿化标准要求进一步详细化、具体化。现将山东黄河河务局2004年4月27日印发的《山东黄河植树绿化规划标准》摘录如下:
  (1)植树绿化规划的范围包括:堤防(包括淤区顶、坡)、险工、控导、涵闸、庭院,跨河交通设施两侧的绿化、美化等。
  (2)堤防植树绿化包括堤肩行道林、淤区(含坡)、护堤地及非设防堤坡植树。
  各类堤防临背河堤肩各植两行行道林,株行距2米x2米,其中第1行距堤肩外缘0.5米。
  淤区顶部种植速生用材林、经济林、观赏树木的比例原则上按7:2:1掌握。淤区除按设计要求栽植适生林外,淤区的边頃道路两侧及淤区边坡均应植树绿化。株行距均为2米x3米。
  临黄大堤背河及其他各类堤防的临背河两侧已确权划界的护堤地和防护部位一律栽植柳树,以便形成防浪林带;背河护堤地栽植杨树、柳树或者其他乔木。
  临黄大堤平工段临河侧均种植防浪林,种植宽度:高村以上50米,高村以下30米;原则上外侧种植丛柳,株行距1米xl米,内侧种植高柳,株行距2米x2米;宽度各占一半。
  上下大堤的辅道两侧及边坡应植树绿化,株行距2米x3米。
  (3)险工土坝基非裹护段边坡及坝裆、管护地均进行植树,株行距2米x3米;坝地在不影响查险、抢险和物料堆放的前提下,可适当种植树木和草皮。
  (4)控导工程连坝坝顶两侧各植一行,株距2米,其他部位参照险工植树标准。
  (5)涵闸管理范围内,河务段(所)等基层驻地庭院及跨河交通设施两侧,以常青树木、花草为主,合理规划种植树木,搞好绿化美化,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6)其他工程部位结合实际,搞好绿化美化。
  (二)植树完成情况
  根据上级领导的部署和计划安排,牡丹黄河河务局每年分春、秋两季及时成立植树绿化领导小组,广泛发动护堤员和沿黄村庄群众,进行堤防的绿化美化工作。特别是1984年团中央、林业部、水电部等部门提出了营造青年黄河防护林的号召,要求5年完成,促进了黄河绿化美化步伐。经过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努力,黄河堤防植树绿化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收到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1986-2005年,牡丹区黄河堤防共植树40.582万株,其中杨树25.204万株,高杆柳5.833万株,柳撅1.85万株,杂树(包括槐、榆、椿、桐、栋树等)7.526万株,庭院美化树0.169万株,完成投资264.08万元,实用工日37610个。1986~2005年黄河堤防绿化完成情况统计表见表2-21。
  表2-211986-2005年黄河堤防绿化完成情况统计表
  (单位:植树,万株;植条,万墩;育苗,亩;植草,万平方米)续表2-21
  注:1.杂树包括槐、榆、椿、桐、栋树等。
  2.植树合计中不包括植条。
  (三)收益分配政策
  黄河大堤树木的采伐与更新,均在黄河部门统一计划和具体指导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干涉。各阶段的收益分配政策都有明确规定。
  1986~1996年,树木采伐更新,政策仍沿用1982年以来的规定,即按“国五队五”的政策分配,归队分成的树株中,提成30%-50%归承包的护堤员,树根和不足10厘米的枝柴全部归护堤村队。
  1997年后,为增加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对堤防植树绿化工作采取了新的措施,由护堤员投资、投劳植树,树苗由护堤员购买、栽植,及时浇水,保证成活率,村队大力协助,如被盗、损坏或管理不善而死亡,次年由护堤员自行补植。采伐更新时,树株分成政策规定是国家占40%,承包的护堤员占40%,集体占20%。实践证明,这样的政策效果良好,有力地调动了护堤员的植树积极性,促进了堤防的绿化美化工作。
  1998年,荷泽市黄河河务局推行了这种植树办法和政策,并同有关大队承包的护堤员签订了树株分成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包括:甲方荷泽市黄河河务局,乙方x x x行政村,丙方群管人员姓名。协议条款如下:
  (1)群管人员条件:群管人员由乙方推选,甲方确定,群管人员必须热爱黄河,以工程为家,事业心强,年富力强,身体健康,敢于碰硬,勇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具备以上条件者,方可作为群管人员,否则甲方有权进行更换。
  (2)植树投资:新植树株所需经费由丙方全部负责,如新植树株量较大,可分为当年、次年栽植,在植树期间,单靠群管人员栽植力量太弱,为尽快完成植树任务,由乙方负责出义工,所需义务经费由乙方负责。为保证新植幼树的成活,树株浇水由乙、丙双方负责,必须浇二至三遍水,成活率保证在95%,如达不到以上要求,次年由丙方自费补植,包括浇水等。
  (3)树株分成:树株成材后,确需更新时,必须由甲方根据实际情况,会同乙方商议,按计划进行更新(包括大、小死树),乙、丙方不准以任何理由随便处理,否则按哄抢国家财产依法论处。如遇国家建设工程(复堤、筑坝、大型建筑等)乙、丙双方要服从甲方安排,无论成材与否,必须服从国家工程需要,立即更新。树株分成:无论成材树株或不成材树株,甲方提取40%,乙方20%,丙方40%,更新时甲方分成的树株由乙方负责按甲方要求标准采伐运送,但树坑由乙、丙方负责回填硪实。
  (4)植树种类:在植树期间,无论何位置,乙、丙双方必须按甲方提供的树种、标准等进行栽植,不准随便更改树种和挪动位置丙方购树苗时,由甲方负责验收,树苗高低、粗细等质量不合格者,不予栽植,否则更换重植。
  (5)树株管理:群管人员在管护好工程的前提下,同时要管理好树株,但树株的日常管理以丙方为主,甲、乙双方协助丙方管护。如幼树被盗或损坏,丙方应立即向甲、乙双方报告,甲方会同乙方及时侦破,但丙方要积极提供线索,如案件侦破,除案犯如数栽植外,另将经济罚款酌情奖励丙方。如案件没有侦破,被盗或破坏树株由丙方负责补植,丙方如不及时报案,被盗或破坏树株仍由丙方负责补植。成材树株被盗或破坏,查处后,甲方除追回赃物,另将经济罚款酌情奖励丙方。如丙方监守自盗,无论成材树或幼树,查处后,立即开除更换,不管丙方看管多少年,分成一无所有。如树株被盗后,隐瞒不报,群众举报或甲方查出后,由丙方负责赔偿该树价值的3~6倍。对死树或风、雨灾损坏的树等,乙、丙双方不准擅自处理,确需处理时,必须报请甲方批准,甲方会同乙方共同商订方可,否则按偷盗论处。
  (6)树株修剪:树株修剪要按季节有计划地修剪,不经甲方批准,乙、丙双方不得随意修剪,否则按破坏树株论处,除经济罚款外,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7)防汛屋(守险房)的管理与使用:防汛屋(守险房)仍属于甲方所有,丙方只有使用权,甲方要求群管人员一律吃住在工程上,加强工程管理和房子管理,严防树株、房子和工程破坏等。
  (8)树株栽植位置、种类、数量:按甲方要求执行。
  (9)此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存一份,要注意保存,不准涂改,望自觉遵守,空口无凭,立字为证,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生效。
  二、三林建设(防浪林、生态林、经济林)
  (一)防浪林
  1.工程概况
  牡丹黄河河务局2001年兴建的防浪林工程位于黄堤桩号225+861~232+861,总长度7000米,宽度30米。该工程由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荷泽黄河工程局施工。详设批复工程量为高柳28000株,丛柳98000株,工程施工合同投资45.98万元,实际完成工程量为髙柳54095株,完成投资45.98万元,工日8114个。
  2.工程建设标准与施工简况
  本工程设计依据《工程管理设计若干规定》黄河高村以上为堤脚以外50米,高村以下为30米的指导思想,该段已安排大堤加高,工程占地范围内原有7米宽柳荫地已征购,本次设计不再计入,故需征地宽度为23米,自堤脚外种植高柳,间距2米x2米,树苗胸径3~4厘米,树坑尺寸0.7米x0.7米x0.6米。
  工程施工合同于2001年2月19日签订,2月25日开始施工,2001年4月3日完工。工程建设中土地平整采用推土机、铲运机清基整平,利用人工和机械相配合的办法挖坑,按设计要求定位栽植。树苗统一采集,分批有计划地运至工地,当天栽植,及时浇水,确保了树株成活率。
  3.工程质量评定
  经检测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工程结束后,市局、省局均组成验收委员会对该工程进行了验收,对工程尺度、抽测样方、成活率进行了认真检测,共检测了4个样方12个点次,合格12个点次,合格率100%,综合评定得分率95%。检测成果表见表2-22。
  表2-22牡丹黄河河务局防浪林工程初验检测成果表
  (二)生态林
  1.工程概况
  牡丹黄河河务局2001年兴建的生态林工程位于黄堤桩号223+400~224+350,长度950米,平均宽度63米,面积88.9亩。该工程由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山东荷泽黄河工程局施工。详设批复工程量为9900株,工程静态投资8.69万元,实际完成工程量为88.9亩,9900株,完成投资8.69万元,工日1485个。
  2.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简况
  该工程设计树种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结合间种速生树种,株行距为2米x3米,每亩完植111株。
  由于该工程投资较小,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建设单位直接委托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二级资质的山东荷泽黄河工程局为施工单位,于2001年3月1日开工,4月30日完工。
  工程建设中,土地平整采用推土机、铲运机清基整平,利用人工和机械相配合的办法挖坑,按设计要求定位栽植。树苗统一采集,有计划地分批运至工地,当天栽植,及时浇水,确保了树株成活率。
  3.工程质量评定
  2003年8月14日,受山东黄河河务局委托,荷泽市黄河河务局主持对牡丹黄河河务局生态林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小组对工程尺度、抽测样方、成活率共检测1个样方,2个点次,合格2个点次,合格率100%,对工程外观进行质量评定,综合得分率95%,质量监督单位将该工程质量等级核定为合格等级。
  4.工程管理与收益分成
  工程完成后,由刘庄河务段与河口村的张新平等4户、郝寨村的陈永喜等2户村民签订了工程管理承包合同,栽植时的苗费与浇水费等由河务局负责,以后的管理(包括锄草、浇水、打药、施肥等)由承包人负责,承包时间是一个轮作期(10年)。
  收益分成办法:树木处理时,承包人分成10%,国家90%0
  (三)经济林
  1.黄金梨园
  2000年10月16日,牡丹黄河河务局(原荷泽市黄河河务局)与荷泽地区果树技术站签订了关于建立韩国黄金梨园的协议。
  2001年春季,黄金梨园开工建设,开始栽植黄金梨树,地点在黄堤桩号222+400~222+990间的油楼淤背区内,长590米,面积约50亩,由荷泽地区果树技术站供应二年生黄金梨苗5100棵(其中新世纪授粉苗1100棵,每棵5元,果苗4000棵,每棵13元),共投资8.48万元(包括苗费、工费、肥料费等)。
  为加强管理,促进果树成长,在果园内打机井1眼,修建管理房3间,配齐机、泵、管道,硬化了生产道路,修建温暖大棚2座,面积660平方米。2002年12月与本段职工王桂英和退休职工李春云签订了黄金梨园承包合同。由于管理不善,管理技术欠佳,社会环境混乱,成品梨出售困难,几年来,收益效果不好,虽几经易人承包,但仍不见起色。在黄金梨结果的几年中,仅2005年和2006年每年由承包人(2人)向局交2万元,其他时间均没有收入,每年售梨收入全归承包者个人所有,还有亏无盈。
  2.苹果园
  1986年以来,牡丹黄河河务局曾两次栽培苹果园。
  1987年,由荷泽黄河修防段与李村镇油楼大队签订苹果园栽培合同,承包期20年。合同规定,荷泽黄河修防段提供土地50亩(地点在221+150~221+800背河淤区内),油楼大队组织部分村民分户承包,自费购苗,自己栽植,自己管理,收入归己,每年由大队统一收集上交荷泽黄河修防段土地使用费1200元。当年共栽植苹果1800棵,桃树850棵。因管理不善和其他原因,多年来,黄河修防段收入甚微。2000年,经双方同意,将苹果树砍伐,经再次进行红土盖顶,改良土壤,该宗土地改种其他农作物。
  1995年,荷泽市黄河河务局在河务局驻地与河务局工程队驻地之间,黄堤桩号222+088-222+118,长30米的空档中种植苹果5亩,150余株,投资150余元(苗费每株1元)。由于管理工作跟不上,又无熟练的管理技术,加之周边群众干扰,结果后见果不见收,不久便放弃了管理,变成了树荒,最后彻底废弃。
  3.银杏园
  为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从1997年开始,原荷泽市黄河河务局先后种植银杏苗圃、采叶园、银杏园72亩,具体种植时间、地点、数量和投资如下:
  (1)1997年,在原河务局机关院内种植银杏苗圃7亩,位置在黄堤桩号
  222+260-222+400背河淤区内,长140米,宽33.4米,间距0.4米x0.5米,种植银杏23345株,共支出5.23万元,其中种子费2.92万元。
  (2)1998年,在原工程队院南,种植银杏采叶园20亩,位置在黄堤桩号221+900-222+150背河淤区内,长250米,宽53米,种植间距1米xl米,种植银杏13340株,共支出6.80万元,其中种子费5.26万元,苗费1.06万元。
  (3)1999年在荷泽刘庄引黄闸院内种植银杏采叶园5亩,位置在黄堤桩号220+960-221+005,长45米,株行距0.4米x0.5米,种植银杏17000株,共支出9.30万元。
  (4)2002年,在河口种植银杏园40亩,位置在黄堤桩号223+044~
  223+350,长306米,株行距0.4米x4米,种植银杏13300株,树苗是从本局原银杏苗圃移植的,共支岀工资2100元。
  1986-2005年银杏种植情况统计表见表2-23。
  表2-231986-2005年银杏种植情况统计表
  年份位置种类株数(株)投资(万元)
   临背河黄堤桩号
  1997背222+260〜222+400苗圃233455.23
  1998背221+900〜222+150采叶园133406.80
  1999临220+960~221+005采叶园170009.30
  2002背223+044-223+350银杏园133000.21
  第六节标准化堤防
  建设标准化堤防,是21世纪治黄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续推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要举措。标准化堤防建设的实施,标志着防洪工程建设思路的重要调整,即将以前分散零星的建设改为集中连片一次建成。
  标准化堤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结合防洪工程建设,进行沿堤生态环境建设、淤区开发建设,以及黄河治理开发重大事件等人文景观建设,将黄河大堤建设成为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力求达到抗御洪水、抢险交通、生态景观、发展黄河经济以及进行标准化示范等五大功能。其内容包括堤防帮宽、险工改建、背河淤区、堤防道路、临河防浪林、堤顶附属工程、堤坡防护、堤防标志桩牌、防汛路、堤防管护基地、其他附属工程等。
  一、工程建设标准
  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有章可循,黄河水利委员会明确提出标准化堤防建设中各项目的工程建设标准。
  堤防帮宽:堤顶宽度原则上为12米,原堤顶宽度达到11.0米以上者不再帮宽。堤防帮宽可以考虑堤线适当平顺调整,但要保持堤线的连续性。
  险工建设:黄河险工坝岸原则上以粗排乱石坝和扣石坝为主。坝顶高程低于依附大堤顶1.0米,坝垛裹护体坦石顶宽1.0米,外坡1:1.5,内坡1:1.3。根石顶高程与2000年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相应设计水位平,台顶宽2.0米,外边坡1:1.5。
  背河淤区:淤区顶高程与2000年设计水位平,淤区宽度原则上为100米。原淤区宽度大于90米的不再淤宽。迁占赔偿涉及较多村庄房屋或其他建筑物等特殊情况的可作具体考虑。淤区坡脚外征购10米宽土地作为护堤地。
  堤防道路:路面宽6米,路面结构按《黄河下游堤防道路工程设计暂行规定》执行。
  临河防浪林:防浪林种植范围高村以上为堤脚以外50米,高村以下为堤脚以外30米,原则上种植高柳和丛柳。
  堤顶附属工程:堤顶两侧各种植一行风景林,堤肩种植花草,堤顶两侧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排水设施。
  堤坡防护:临背河堤坡上植草,每100米设排水沟一条。
  堤防标志桩牌:堤防设省、县、乡级交界牌、千米桩、百米桩、边界桩。沿防浪林、护堤地边界每200米设1根边界桩,沿堤线重要路口的堤顶设置路杆和警示牌,通往控导工程的路口设置路标,每处险工设置工程标志牌、坝号桩、断面桩、工程管理责任公示牌等。
  防汛路:原则上沿堤线每10公里左右修建一条防汛路,并尽量与地方公路相衔接。路面标准与堤防道路相同。
  堤防管护基地: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黄河下游堤防管理体制,管护基地集中建设,原则上以乡为单位,并结合工程已有的管护设施综合考虑,堤段长度一般10公里左右设置一处管护基地。
  其他附属工程:①防汛屋台:每公里一处,房台顶顺大堤长20米,宽10米,高出对应设计大堤顶0.3米,边坡均为1:2。②土牛:平工堤段每米1立方米,险工堤段每米2立方米,每隔10米集中堆放于背河,高于所在大堤1.0米,边坡1:1。③备防石:险工堤段每米储备5立方米抢险石料。
  二、工程建设情况
  为贯彻落实黄河治理开发新理念,黄河水利委员会确定2002年开始建设标准化黄河堤防。山东黄河河务局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第一期安排济南、东明两段示范工程。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以后再陆续展开,以全面完成标准化堤防建设任务。1986-2005年牡丹黄河河务局无标准化堤防建设任务。
  第七节障东堤
  在牡丹区境内,除临黄大堤作为黄河防汛的重要屏障外,还有障东堤和前油楼村、河口村、贾庄村、兰口村西、兰口村北,以及双河岭村6条撑堤作为黄河防汛的二道防线。
  障东堤系1875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在兰口堵口合龙后修建,据碑文记载, 障东堤“起东明谢家庄,迄东平十里堡,蜿蜒二rr五十余里”。这与当前黄河大堤桩号基本相符在牡丹区境内,由于新旧堤互相交错,加之后修撑堤,原属障东堤的堤段难以辨认。经调查访问,牡丹区境内的临黄大堤有4段是在原障东堤的基础上,经过加高培厚而形成的。具体桩号是217+968~219+190,220+240-220+960,227+576-228+530,230+300-232+861。
  牡丹区境内的障东堤,西起李村镇岔河头村,与黄堤相交处的黄堤桩号是218+297,东至李村镇朱楼村,与黄堤相交处的黄堤桩号是231+250,全长12698米,6条撑堤全长4056米,总计长度16754米。
  人民治黄初期,对障东堤与临黄大堤同样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对黄河绿化带进行植树绿化,为黄河防汛抢险储备丰富的防汛软料。1958年后,为除害兴利、发展灌溉,兴建了刘庄引黄闸,引用黄河水进行自流淤背、淤改,提高了背河堤面高程,障东堤规模相对缩小。为加强临黄大堤的管理,要求距黄堤较近的村庄一律搬迁,因而贾庄村、河口村、前后油楼村的群众先后占有障东堤作为迁村后的宅基地。1976~1979年,因加培临黄大堤,又将岔河头村至前油楼村的一段障东堤挖为平地,并由李村公社交于王朝村的群众耕种。目前,除双河岭以下的障东堤还保留原形外,其余堤段,包括6条撑堤基本上被群众占用。经1995年确权划界,权属关系虽属国家所有,由牡丹黄河河务局管理,但实际上是名存实亡,已完全失去二道防线的作用。第二章险工及坝岸
  第一节险工坝岸及其加高改建概况
  牡丹黄河河务局所辖范围内,共有刘庄险工和贾庄险工两处。刘庄险工现有坝40道,护岸16段,工程长度4770米,裹护长度4156米;贾庄险工现有坝26道,垛6个,护岸4段,工程长度3640米,裹护长度3080米。
  1976-1985年,按1983年设防标准,本着先主坝,后次坝,先急后缓的原则,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荷泽黄河河务局的有关文件要求,逐年对刘庄险工的坝岸进行了加高改建。1983年,按1983年设防标准对贾庄险工1~6垛及1~12坝进行了加高改建。
  1986-1993年,对已改建工程,但未达到1983年设防标准和未进行加高改建的坝岸,按1983年和1995年两个设防标准并列进行加高改建。1993年以后,随着黄堤第四次加高帮宽,按2000年设防标准,对刘庄、贾庄险工坝岸继续进行加高改建。
  第二节加高改建
  —、加咼改建原则
  第三次险工坝岸改建,砌石坝绝大多数采取顺坡挖槽戴帽加高的方法,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①稳定性差,断面结构表现为“头重脚轻,腰身单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仅为1.0左右,处于不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远达不到规范要求(K=1.3)o②根石不足,原设计标准偏低,直接影响坝身安全。③有的坝岸在改建过程中,下跨角没有处理好,坝头形式与水流不相适应,坝下回溜重,易出险情,防守被动。
  针对上述问题,认真吸取经验教训,第四次险工加高改建的原则是:①抓重点,分期实施,首先改建靠溜的主坝,重点是砌石坝拆改,扣石坝和乱石坝一般不拆改。②砌石坝尽量拆除,改建为乱石坝或扣石坝,不宜再改建为砌石坝,并优先考虑改建为乱石粗排坝。③切实搞好根石加固。
  二、改建方法
  (一)坝头平面形式改建
  针对不同情况改建为圆头形或椭圆头形坝头。严格控制下跨角外伸长度,适当后退上跨角及坝前头,力求减少或避免出险。
  (二)坦石改建
  坦石改建分加高改建和拆除改建两种情况:对坦石质量好,原坡度为1:1~1:1.5,根石坚固的坝岸,采取顺坡加高方式,坝形保持不变。对坦石质量差,坡度陡或需改建坝头形式的坝岸,采取整体或局部拆除坦石方式,结合坝形改建,尽量退坦加高。
  (三)根石加固
  适当提高根石标准,一般分两步走。首先按设计标准一次修够根石台顶高程、宽度与坡度,深度修至河床面,以后在抢险过程中逐步加固,达到设计冲刷坑深度。枯水位以上根石要求压茬捡平,上跨角和前头抛大块石与铅丝笼。
  三、改建标准
  (一)“八五”期间
  1.坦石加高改建
  (1)砌石坝原则上全部拆改为扣石坝或乱石坝。
  (2)随堤加高的险工坝岸按1995年设防标准。
  (3)1983年加高改建尾工仍按1983年标准。
  2.根石加固
  (1)冲刷坑:主坝8~10米,次坝6~8米。
  (2)台顶高程:低于坝顶主坝5米,次坝6米。
  (3)台顶宽度:砌石坝2.5米,其余2.0米。
  (4)外坡:1:1.5。
  (二)“九五”期间
  (1)按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改建,坝顶高程较依附的大堤高程低1.0米。
  (2)土坝基:顶宽12~15米,非裹护段边坡1:2.0,裹护段边坡与裹护内坡相同。靠坦石背部设黏土坝,胎厚1.0米,或使用土工织物垫层。
  (3)坦石:扣石坝和乱石坝顶部水平宽1.0米,新建坝坡度采用1:1.5。为适于今后顺坡退坦加高,坦石内外坡平行。改建坝原坦石坡度1:1.5,质量好,根石坚固者顺坡加高,否则退坦加高,外坡1:1.5,内坡1:1.3。砌石坝顶宽1.5-2.0米,外坡1:0.35〜1:0.4,内外坡平行。
  (4)根石:根石台顶高程与2000年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相应水位平,台顶宽2.0米,外坡1:1.5。
  (三)“十五”期间
  1.坦石加高改建
  (1)主坝高度严重不足,坦石坡陡(不足1:1),稳定性差,改建加固。
  (2)改建方法:顺坡加高,内外坡均为1:1.5;拆改退坦加高外坡1:1.5, 内坡1:1.3,坦石顶宽均为1米。
  2.根石加固
  (1)台顶高程:与2000年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相应设计水位平。
  (2)台顶宽:均为2米。
  (3)外坡:1:1.5。
  四、工程设计与施工
  (一)工程设计
  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为工程设计单位。为规范险工坝岸的设计工作,统一标准和工程结构,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9年11月15日印发《黄河下游和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并于2001年12月委托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黄河下游险工加高改建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为进一步规范、细化险工坝岸加高改建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工程施工
  1986-2005年,施工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86~1997年,实行适应计划经济要求,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建设管理体制;1998-2005年,实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法规和经济管理为主的建设管理体制。
  第一阶段,山东黄河河务局为建设主管单位,各地(市)黄河修防处为建设单位,各县(市、区)黄河修防段为施工单位。施工队伍一般以段属工程队为主,有时招聘部分民技工和民工。为便于拆改坝岸、开挖基槽和抛投根石,工期多安排在3~6月黄河枯水季节,确保汛前完成,至少在汛前完成主体工程确保度汛。每年计划下达后,段领导都非常重视,抽调专人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研究制定经济承包办法、工程质量检査办法,实行定额承包、超产奖励、优质奖励、节约提成奖励等。为保证工程质量和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每年在施工中,都建立了施工质量检查小组,配备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制定了质量检查划分办法,并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由于措施得力,制度健全,每年的施工任务都能顺利完成。
  为优质、高效、安全、节约完成施工任务,山东黄河河务局1991年3月制定印发了《山东黄河险工加高改建工.程施工质量评定办法》、《山东黄河石方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对施工准备、施工管理、质量检查评分、工程验收等都作出明确要求,使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第二阶段(1998年以来),山东黄河河务局推行建设管理三项制度改革,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险工坝岸加高改建同样实施三项制度。山东黄河河务局是项目主管单位,市(地)黄河河务局为项目法人。在施工中,各参建单位依据合同条款,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组建项目办,做好前期准备、质量检验等工作;施工单位成立项目经理部,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实施“三检制”;监理单位进行现场旁站监理,切实搞好进度、质量、投资三控制;质量监督单位认真进行质量监督,各方严格按工程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确保质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确保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完工后,由山东黄河河务局主持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牡丹黄河河务局也积极参与工程施工,配备精干人员,及时发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扫清施工障碍,督促施工进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及工程修做标准,并派代表参加分部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
  (三)工程完成情况
  1986-2005年,牡丹黄河河务局险工坝岸加高改建共93段次,其中拆改14段次,抛根65段次,裹护4段次,加高10段次。共计完成土方12万立方米,石方5.36万立方米(其中新增石3.3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808.74万元,实用工日3.5万个。历年完成情况见表2-24o
  表2-241986-2005年险工加高改建情况统计表续表2-24
  第三节整修加固
  为了增强险工坝岸的稳定性,提高工程的抗洪能力,确保防洪安全,除有计划地按照上级规划的标准对险工坝岸进行加高改建外,每年还据情对险工坝岸进行整修和加固。其具体内容有抛石固根,洪水和暴雨造成的工程损坏部位的修复,未达防洪工程标准坝岸的加高加固;坦石和根石的排整与维修,水沟浪窝的回填及獾狐洞穴的开挖回填处理等。
  1986-2005年,险工整修加固共完成土方7.28万立方米,石方4.22万立方米(其中新增石1.9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311.38万元,完成工日5.96万个。其中,刘庄险工完成土方4.73万立方米,完成石方3.92万立方米(其中新增石1.8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65.13万元,完成工日4.84万个;贾庄险工完成土方2.55万立方米,完成石方0.3万立方米(其中新增石0.1万立方米),完成投资46.25万元,完成工日1.12万个。1986~2005年刘庄、贾庄险工整修加固情况统计表分别见表2-25、表2-26。
  表2-251986-2005年刘庄险工整修加固情况统计表续表2-25续表2-25
  表2-261986-2005年贾庄险工整修加固情况统计表第三章河道整治
  第一节河道特点
  牡丹区黄河河道长16.5公里,两岸堤距6~8公里、平滩水位河面宽0.5-2.0公里,属过渡性河段,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后形成的河道。多年来,河道一直比较稳定,其特点是主槽比较明显单一,河道宽阔,水势平缓,水流集中,极少出现汉河和沙洲,主槽变化范围较小,速度较慢,有明显规律性,具有弯曲外形。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一次较大变化,原因是左岸滩区封砦至程相楼间有一条串沟,1958年汛期过水3000~4000立方米每秒,于1959年8月24日终于夺串改道,使刘庄险工河势普遍下挫脱溜,右岸兰口、张楼及对岸连山寺坐弯。针对河道的变化,1960年山东省出人出资,在南小堤险工15号坝下修筑截流大坝一条(称山东坝、南小堤下延工程),长2000米,新修坝头15个。1967-1968年右岸相继修建张闫楼控导工程和贾庄险工,控制河湾的发展。1972年后,刘庄险工河势逐年上提,于1976年重新靠河,张闫楼、贾庄及对岸连山寺相继脱河,使刘庄至苏泗庄河道恢复直河段。
  河道严重淤积和悬河的加速形成是黄河河道的又一大特点。由于上游来水来沙不平衡,水少沙多,河床逐年严重淤积抬高,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同流量水位不断升高,对防洪保安全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人民治黄以来,仅在三门峡水库建成初期,由于采用蓄洪拦沙运用方式,黄河下游河床一度冲刷,但时间很短,后改为滞洪排沙运用,又形成了逐年淤积状态。200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推行调水调沙试验和2005年开始实行调水调沙生产运行,牡丹区黄河河道又略有冲刷现象。
  第二节河势演变
  黄河下游河道除纵向冲淤变化外,河槽的平面外形位置也经常发生变化。河势演变受来水来沙条件、河床边界条件的影响,出现弯道演变、主溜支溜交替往复、串沟夺溜、裁弯和溜势大幅度上提下挫等多种形式。河势演变的规律,一般是“ 一弯变,弯弯变”,“小水坐弯,大水趋直”,“小水主溜上提,大水主溜下挫”等。
  黄河高村站以下的过渡性河段,经过20多年的河道治理,到20世纪80年代,两岸工程基本配套,弯弯相连,已具有向弯曲河道过渡的河道外形,主溜稳定,左右摆幅较之20多年前大幅度减小。1986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一直偏枯,造成河床淤积萎缩,排洪能力降低。控导工程是按当地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设计的,长期在小水作用下,上弯工程送溜送不到下弯工程,造成两工程间滩地坍塌坐弯导溜,汛期又得不到大洪水调整,日积月累,引起河势变化,影响下游河段的河势稳定,危及黄河工程及滩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针对具体情况,近几年又新建、续建和调整了部分险工和控导工程,使河势基本受到控制。
  牡丹区河段刘庄险工,因其上游南小堤工程脱河,靠工程下首滩地坐弯导溜入刘庄险工。随着万砦、郑庄户村前滩地坍塌后退,刘庄险工着溜段逐年下滑,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工程上首10号坝以下靠河下滑到2005年的28~35号坝靠河,30,31号坝靠溜。刘庄引黄闸闸前已淤出大片滩地,造成刘庄闸引水困难。虽然刘庄险工以下尚有贾庄险工和张闫楼控导工程相连,河势下滑一般不会给下游河势造成重大影响,但也决不能等闲视之,以免因预测失误、措施不力,出现新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节控导(护滩)工程
  控导(护滩)工程是修建在滩岸上的坝、垛、护岸工程。其主要作用是控导主流,稳定河势,保护滩地和滩区村庄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牡丹区仅有张闫楼控导工程1处,现有坝32道,工程长度2520米,裹护长度1909米。
  1986年以来,因牡丹区河段无大变化,没有新建和续建控导(护滩)工程,仅每年按上级批准的计划做了些整修和恢复工程。由于洪水的侵袭,此期间张闫楼控导工程遭受的损坏还是相当严重的,例如1996年8月,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出现两次洪峰,最大洪峰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由于洪水持续时间长,水位表现高,冲刷力大,刘庄、贾庄险工和张闫楼控导工程不断出险,张闫楼控导工程连坝被冲决3处,工程遭受严重损坏。为保持工程完整,在1986~2005年,对张闫楼控导工程进行了加高加固与维修。一、加高加固
  1997年,为修复张闫楼工程残缺,保持其面貌完整,提高工程抗洪能力,作为应急度汛工程,上级批准对张闫楼控导工程1~17号坝及其连坝进行加高加固。现将工程设计与施工情况叙述如下。
  (一)设计概况及批准文号
  该工程由荷泽地区黄河河务局设计。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务〔1996〕159号文精神,坝顶高程按当年当地5000立方米每秒水位超高1米,张闫楼控导工程洪水位为61.35米(大沽标高),坝顶高程为62.35米,坝基顶宽9米,连坝顶宽8米,边坡1:2.0。为充分利用老坝根基,迎水面坦石坐在原坝坦石基础上,对没有根石部分进行挖槽抛根,设计坦石顶宽1.0米,坦石外边坡1:1.5,内边坡1:1.3,抛石槽顺坡坡度1:1.3,倒坡1:0.5,底宽2.0米,坦石后修做黏土胎,水平宽1.0米,与坦石同高。对连坝及坝基进行包边盖顶,包边水平宽1.0米,盖顶厚0.5米。加高加固工程长度1600米,17道坝连线长度1485.5米,围石长度902米,设计土方17.21万立方米,石方0.70万立方米。
  批准文号:山东黄河河务局鲁黄工发〔1997〕131号文。
  (二)施工概况
  接到施工任务后,牡丹区黄河河务局党组非常重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专门进行认真细致研究,一方面组织人员做好开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配合地方政府划定工程占地、取土场地、施工道路范围,并清除在划定范围内的一切障碍;与施工机械队签订承包合同,实行包工程量、包工期、包质量、包投资等四包制;搞好基础处理,将基础范围内的草皮、树根、腐殖土等杂物一律清除干净,并先行用拖拉机压实3遍,对基础内的坑、沟进行逐坯开蹬,分层填土压实。另一方面向市政府及时汇报,讲明张闫楼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兴建缘由,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委派一名副市长挂帅,组成张闫楼控导工程施工指挥部,下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安全保卫和后勤供应4个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各自搞好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保证施工顺利。
  上级领导对张闫楼控导工程建设也很重视,施工期间,省、地河务局领导多次到工地检查指导,现场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工程建设,保证了工程质量。
  参加施工的机械施工队两个,投入施工的铲运机40台,运石汽车80辆,翻斗车30辆。由于领导得力、组织健全、设备齐全,全体施工人员严格按工程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施工,并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把质量关,确保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工程于6月9日开工,6月30日竣工。施工期间,做到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未出现任何质量与安全事故。
  (三)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的中心环节,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和《山东黄河碾压式土方工程施工验收规程》、《山东黄河石方工程施工操作规程》要求施工,并制定了《张闫楼控导工程土方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办法》、《张闫楼控导工程石方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办法》,对质检人员进行了短期培训。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开始就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分片包干、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质量监督网络,从领导到施工人员都为保证工程质量而努力工作。
  在与工程处(包括系统外工程处)签订承包合同时,对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实行按质量合格率浮动承包制度。如质量检查合格率达不到95%,合格率每降低1%,扣除当天完成工程量投资的2%;因质量问题,返工所需要的一切费用由工程处本身承担,由施工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共同承担责任。工程施工质量,土方工程以铲车本身和挖槽小组自控自检为主,石方工程以石方小组自检为主,结合质检领导小组的检查来控制,质量检查实行定期联合检查、不定期抽查和质检员跟踪检查相结合。施工中共检查17492点次,合格17160点次,合格率98%,其中土方工程检查17154点次,合格16822点次,合格率98%,石方工程检查338点次,合格338点次,合格率100%,详见表2-27和表2-28。
  表2-27张闫楼控导工程土方工程质量检查点次统计表表2-28张闫楼控导工程石方工程质量检查记录汇总表(四)工程完成情况
  张闫楼控导工程施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在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各方干扰,经过20余天的奋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共完成土方17.21万立方米,石方0.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355.83万元。
  二、控导维修
  1986-2005年期间张闫楼控导工程维修加固情况统计表见表2-29。
  表2-291986-2005年期间张闫楼控导工程维修加固情况统计表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菏泽牡丹黄河志》

本书详细地记载了1986~2005年牡丹黄河治理开发的历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防洪工程、防汛、兴利、管理、综合经营、人物等方面。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