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62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2.52
页数: 5
页码: 18-22
摘要: 荷泽市牡丹区地处中纬度内陆,气候多变,干旱、洪涝、风、雹、地震等自然灾害对辖区人民生命安全和工农业生产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累计成灾面积228298公顷,绝产面积26333公顷,减产粮食443175吨,直接经济损失49272万元。
关键词: 牡丹区 自然灾害

内容

荷泽市牡丹区地处中纬度内陆,气候多变,干旱、洪涝、风、雹、地震等自然灾害对辖区人民生命安全和工农业生产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一、旱灾
  1986-2005年的20年间,境内共有12个偏旱年份,其中枯水年有9年, 受旱灾损失的有7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2年、1997年、1999年、2002年),未造成灾害的有5年。其特点是:春夏连旱,秋季少雨,冬季干旱。累计成灾面积228298公顷,绝产面积26333公顷,减产粮食443175吨,直接经济损失49272万元。
  二、洪涝灾害
  1986-2005年的20年间,境内共发生10次洪涝灾害。其特点是:主要发生在汛期(6~9月),既有大面积受涝灾害,又有大面积干旱而局部涝灾的情况,累计受灾面积282400公顷,成灾面积243150公顷,绝产面积63845.3公顷,减产粮食611771吨;倒塌房屋19554间,死亡13人,死亡牲畜25834头,冲坏桥、涵、闸3376座,冲坏渠道234条,淤塞机井2744眼,淹死树木458.42万棵,直接经济损失117717.6万元。
  三、风、雹灾害
  1986-2005年,境内先后遭风、雹灾害6次,计5个年份(1987年、1989年、1990年、1993年、1995年)。总计成灾面积10206公顷,减产粮食8825吨、棉花1865吨、水果1847吨,摧毁树木129.85万棵,毁坏民房3473间,损坏通信和高低压线路664.60公里、变压器18台,死亡1人,受伤46人,死亡牲畜90头,直接经济损失21845.7万元。
  风、雹灾害多发生在汛期。其特点是:有时龙卷风为害,有时先风后雨,有时则风、雹、雨迭加为害。受灾范围一般呈带状分布。发生的区域,一般是东北一西北一西南面较多,东南面罕见。风、雹灾害历时较短(多则几小时,少则几分钟)。受损最大年份是1995年,经济损失达1.5亿元。
  四、地震灾害
  牡丹区的地震管理工作,自1980年荷泽市地震办公室撤销,至2005年5月牡丹区地震局成立前20多年的时间,一直由牡丹区科技局代管。
  近年来,牡丹区地震局依靠科技,注重夯实监测预报基础。一是逐渐建立监测预报四大网络,即王浩屯地震微观网,高庄、李村、王浩屯、大黄集、马岭岗地下水网,各乡(镇、办事处)地震宏观网和震情灾害速报网,提高了地震监控能力和灾情速报能力。二是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使观测的第一手资料达到了连续性和可靠性。三是地震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使牡丹区地震预报工作上了新台阶。
  1986-2005年,牡丹区境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机关共监测到牡丹区及周边邻县3.0~4.3级地震18次,其中牡丹区境内3.0-3.5级地震6次,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986-2005年牡丹区干旱年份及灾情统计表,洪涝灾害统计表,风、雹灾害统计表,地震情况统计表分别见表1-8~表1-11。表1-81986-2005年牡丹区干旱年份及灾害统计表
  注:1.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产面积按当年统计数字。
  2.减产粮食是按受灾面积减产一成、成灾面积减产四成、绝产面积减产八成计算的。
  3.经济损失是按当年物价计算的。表1-91986-2005年牡丹区洪涝灾害统计表
  
  注:有涝无灾年,未列年份。表1-101986-2005年牡丹区风、雹灾害统计表
  表1-111986-2005年牡丹区地震情况统计表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黄河志

《菏泽牡丹黄河志》

本书详细地记载了1986~2005年牡丹黄河治理开发的历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防洪工程、防汛、兴利、管理、综合经营、人物等方面。

阅读

相关地名

荷泽市牡丹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