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战役故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571
颗粒名称: 鲁西南战役故址
分类号: K878.2
页数: 4
页码: 153-156
摘要: 菏泽地区,是解放战争期间鲁西南战役的故址。鲁西南战役,是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豫鲁野战军,于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鲁西南地区打的一个大规模的歼灭战。
关键词: 革命纪念地 鲁西南战役故址

内容

菏泽地区,是解放战争期间鲁西南战役的故址。鲁西南战役,是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豫鲁野战军,于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鲁西南地区打的一个大规模的歼灭战。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之后,经过28天激烈的连续作战,包括收复郓城之战、攻克定陶之战、六营集大捷、羊山集外围战、山羊集攻坚战等,共歼灭敌人9个半旅和4个师部,计5万6千余人,取得了战略进攻的初战胜利。
  到194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歼灭敌人正规军97个半旅,连同非正规军共110万余人,使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敌人被迫把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当时,敌人主力正在继续向山东、陕北作重点进攻,在鲁西南及其附近地区均处于防御势态。从开封至东阿五百里黄河防线,只有四绥区刘汝明之五十五师、六十八师共6个旅结合地方团队防守,位于东明、菏泽、鄄城、郓城等沿黄一带城镇驻防。另有七十师(两个旅)位于嘉祥地区机动。敌在鲁西南地区河防薄弱,战力不强,妄图以黄河天险代替“四十万大军”,阻止我军前进。
  1947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实施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进攻计划,并决定首先在鲁西南突破敌人防线,大量消灭敌人,打开南进道路。为了实施强渡黄河,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豫北反攻战胜利后部队普遍进行了大反攻的形势和任务的学习,进行了军事训练和渡河作战的准备。根据地的广大群众,掀起了支援大军反攻的热潮,组织了5万余民兵、民工参战,准备了大批粮食、车辆和担架。冀鲁豫行暑和军区,发动沿河群众,修造了120余只木船,可供部队同时渡过8千人;又组成了渡黄指挥部,训练了水手、船工,并对预定渡河地区的地形、敌情做了周密调査,并派冀鲁豫军区部队事先偷渡黄河,以接应主力南渡。
  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二、三、六等4个纵队12万大军,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治委员率领下,在张秋镇至临濮集横宽300里的地段上,突然发起了渡河作战,一举突破黄河防线。蒋军所吹嘘的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战略”被彻底粉碎,敌河防部队全线崩溃。刘汝明集团除被歼灭的一部分外,其五十五师的两个旅仓惶缩进郓城城内,六十八师主力和五十五师之一八一旅退守菏泽。
  我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大大震动了敌统帅部。为了堵住这一缺口,立即从豫北、豫皖苏抽调兵力,在王敬九统一指挥下,从陇海路方面分东西两路向北增援;一五三旅于7月4日进至定陶。准备与菏泽之敌结成西路;三十二师、六十六师主力,于7月4日进至单县地区,经金乡向北,和原在嘉祥之七十师组成东路,其五十八师及六十六师的一九九旅位于金乡为后应。企图以五十五师坚守郓城,吸我电兵城下,而以东路援军主力,从巨野地区向西,伏我侧背,两路夹击我军,迫我背水作战,把我军歼灭于黄河、运河三角地带,或重新逼过黄河去。刘邓首长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诡计,趁势发起了鲁西南战役。于是将计就计,采取“攻其一点(郓城),吸敌来援,啃其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战法:一面坚决攻取郓城,吸引援敌北上,一面派方力部队向西南iOO余里,直插敌人纵深,攻取定陶、曹县;另以一部兵力向正南猛插到冉堌集、汶上集地区,伏击敌人的侧背,以便在攻歼郓城、定陶两城之敌后,及时投入割歼敌东路援兵的作战。
  7日黄昏,我军一纵队对郓城被围之敌发起总攻,经过一夜激战,攻克郓城,全歼守敌五十五师两个旅及一个师部。10日夜,我军六纵队对定陶之敌发起总攻,经过五小时激战,全歼定陶守敌和西路援军一个旅。这样,敌人伏我侧背钳击我军的计划,完全归于失败。敌东路军七十师、三十二师、六十六师,于7月10日分别进至六营集、独山集、羊山集,彼此间隔30里左右,成了一条长蛇阵,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
  这时,我军完全处于主便集中四个纵队,立即向敌进击,遂以远距离奔袭的动作,迅速将敌人东路援军的三个师分别包围。敌发觉被我割裂后。独山集的敌人慌忙逃向六营集。六营集被围之敌,两个师挤在只有200来户的村庄,不能展开,指挥不统一,粮食饮水缺乏,固守有困难,向南与六十六师主力靠拢亦不可能,唯有向济宁方向突围。据此,我军决定采用“围三阙一”的打法,网开一面,虚留生路,布下一个口袋阵。10日夜,我军由六营集西面猛攻,敌两师果然分左右翼向东南方向突围,进入“口袋”。敌一出六营集就阵容大乱,夺路奔逃,在我四面围攻下,溃不成军。敌三个半旅及两个师部被我迅速全歼于六营集东南方圆10里的大洼地内。
  六营集战斗刚一结束,我军二、三纵队即发起羊山集战斗。羊山集为千余户的大村庄,背依约4里长的羊山,其制高点可瞰制羊山和全村。该村地势低洼,因连日降雨,三面环水。敌人又修了坚固工事,我事先对地形、敌情摸得不很清楚,所以几次未能攻下。这时,蒋介石一面命令该敌固守待援,牵制我军,一面急调八个师另两个旅赶来寻我主力作一战。我军趁敌援兵主力尚未靠拢的时机,于22日首先在羊山集外围歼灭了金乡来援之敌一九九旅。然后,经过周密的准备,于27日晩集中优势兵力对羊山集守敌发起总攻。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终于全歼了负隅顽抗的敌六十六师。
  止此,胜利地结束了鲁西南战役。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路,有力地配合了我军在东北、举北、西北、华东等战区的作战,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反攻的序幕。

知识出处

菏泽风物志

《菏泽风物志》

菏泽古称曹州.史称“天下之中”,历来以“风俗人民之阜饶,山川文物之灵异,称誉全国,这里不仅有甲天下的牡丹奇观和举世闻名的梁山风景,而且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令中外游人心向神往。本竹从十个部分对菏泽风物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它内部丰富,史料翔实,知识性较强,是一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性读物。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广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
鲁西南战役故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