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王禹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557
颗粒名称: 文学家王禹偁
分类号: K820
页数: 5
页码: 98-102
摘要: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宋初文学家。生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王禹偁家世务农出身贫寒“其家以磨面为生”。这反映了他少年勤奋好学和被人推许的情况。
关键词: 历史人物 王禹偁

内容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初文学家。生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官至翰林学士。
  王禹偁家世务农出身贫寒“其家以磨面为生”(《邵氏闻见后录》)。尽管如此,他还是有条件读书的,“余总角之岁,就学于乡先生,授经之外,日讽律诗一章。”(《孟水部诗集序》)他后来写的《谪居感事》曾记“收萤秋不倦,刻鹄夜忘彼。流辈多相许,时贤亦见推。”这反映了他少年勤奋好学和被人推许的情况。据说,一次济州团练推官毕士安(真宗时位至宰相)写了一句“鹦鹉能言宁比凤”,令诸子作对,结果都不中意。王禹偁对上一句“蜘蛛虽巧不如蚕”,贴在上句的旁边。毕士安见后大为吃惊,以礼相见,称赞他:“子精神满腹,将且名世矣!”
  太平兴国五年,27岁的王禹偁曾徒步赴汴京应举,初试列甲科,因殿试不中上旨,遭受默落。三年后再次赴试,始中进士,授成武主薄。次年,授大理评事移知苏州长洲县。他看到苏州地区赋税苛重,就写信要求上级减免当地农民的赋税负担。“因出吏部考课历,纳质于巨商”,得钱一万七千贯,买来白米代替贫民输纳,准许他们在下一年陆续归还。
  苏州是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公务之暇,王禹偁时常与同年进士罗处约(时宰吴县)一起探幽访胜,诗賦唱和,人多传颂。太宗赵炅是一个附庸风雅、重视文才的皇帝,他把负有文名的王禹偁召进京师,擢升太拾遗(谏官)、直史馆(史官)。这是公元988年的事。第二年,太宗召他赋诗,他挥笔而就,太宗大喜,当即拜为左司谏、知这制诰。一年,京郊天旱,民不聊生,他上疏要求皇帝下诏降低百官军将俸禄,并表示自己率先减俸。这一阶段是他官运享通、扶摇直上的时期,“载笔居三馆,登朝拾遗,……侍从殊为贵,图书颇怡。”他总想对朝廷有所建树,对人民有所作为,提出了很多革除弊端、发展生产的改革建议,请求朝廷重视农业生产,节约财政开支,选贤任能,抑制豪强。面对契丹的扩张南侵,他上了著名的《御戎十策》,再次提出变法主张,并警告说,若不改革,“则宼不在外而在内也。” 这个奏策博得当时名相赵普的赞赏。这年秋天,宰相赵普告病假,在此期间,赵普所上表章皆由王禹偁代作。
  王禹偁在任谏官兼知制诰期间,不畏权势,不计个人得失,是著名的耿介刚直之士。由于他直言敢谏,加上撰写制诰的词句多不虚饰,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淳化二年,富有权势的尼姑道安诬陷著名文学家徐铉与妻甥姜氏通奸(姜氏是道安的嫂子)。这时,王禹偁兼判大理寺事,他执法为徐铉雪诬,抗疏论道安告奸不实罪,要求处罚道安。这下子触怒了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这是王禹偁第一次受到贬官的打击。仕途的失意,却为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丰收,他赋诗言志,创作了《谪居感事》诗160韵。淳化四年,又移官解州(今属山西),同年秋被召回京,拜为左正言。太宗因他刚直不阿,命宰相戒之。对太宗的这一做法他甚为不满,以便于奉养为由请求做地方官。在他赴曹州决狱(淳化五年)的任务完成后,被派往单州(今山东单县)。结果,只在单州十五天,便又召还京师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至道元年(996年),召拜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他正直不阿的禀性依然如故,“制敕有不便,多所论秦”。同年四月,宋太祖的皇后崩,太宗末能按皇后礼仪治丧,他提出意见得罪了太宗。结果,任翰林学士刚刚一百天,便被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这是他第二次受到贬官的打击。他在后来写给真宗的表文中对两度贬谪深为不满:“始贬谪于,实因执法,后岀滁上,莫知罪名。”对于皇帝和权臣的威势,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
  次年,又改任扬州知州。他到任之后,即忙于积案、讼案、水利等公务,日理万机,尽心职守:“堆案有留文,听歌无欢声。”至道二年,太宗死,真宗继位.他又应诏上疏,要求“治之惟新,救之在速”,并提出五项改革主张。一是“谨边防,通盟好,使辇运之民有所休息”,二是“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三是“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四是“沙汰僧尼,使疲民不耗”,五是“亲大臣,远小人,使忠良謇谔之士知进而不疑奸俭倾巧之徒知道而有惧”。这个《应诏言事疏》是王禹称平生最主要的政论,最能代表其政治见解。三十多年后,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是这个奏疏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奏疏上达后,真宗又把他召回,第三次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真宗咸平元年,王禹偁予修《太祖实录》,昼夜不舍,废寝忘食,以“出一言不愧于神明,议一事必归于正直”的负责精神,完成了十七卷。这时的宰相张齐贤、李沆对他存有戒心,处处疑忌。这年除夕,他被除知制诰,贬谪黄州。这是他第三次受到贬官的打击。对此,他异常愤慨,于临行之前写道:“未甘便葬江鱼腹,敢向台阶请罪名。”对这种毫无理由的贬黜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从淳化二年到咸平元年,八年三次被贬,为此・他写了《三黜赋》表示:“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这种倔强性格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对于一个封建宫吏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
  王禹偁在黄州任内,政绩甚著,创作亦佳,被尊为“王黄州”。二年以后,奉命移任蕲州(今湖北蕲春)。到郡尚未逾月,竟一病而逝。享年48岁。
  纵观王禹偁一生,可以看出,他不愧是北宋政治改革的先驱,是关心民瘼敢说敢为的好官,是据实直书,不畏时忌的史家。不过,他的最大成就,还是文学方面。他是北宋年辈较早、并首开北宋一代文风的重要作家,堪称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者。
  对于唐末以来内容空虚的颓靡文风,王禹偁一向反对。主张文学创作在内容上要“传道明心。”他平生最推崇韩愈的古文,但又按弃了韩文“辞涩言苦”的一面,始终坚持 “文尚平易” 。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思想性、艺术性较强。而且语言流畅’朗朗上口。他公开主张“韩柳文章李杜诗” 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王禹称以诗驰名当世,北宋大诗人林和靖有“纵横吾宋是黄州’之誉。他实践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诗风与白相近,开宋诗革新的先声。写于京师的《对雪》、写于商州的《感流亡》、《竹礪》和写给长子的《对雪示嘉祐》等,同杜甫的"穷年忧黎元”、白居易的“不能救治生民病,即须先濯尘土缨”,是同样真挚感人的在宋人诗作中,亦属少见。他的写景诗,清新质朴,引人入胜,别树风格。
  他的散文成就也很大。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有:《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唐河店妪传》、《录海人书》、《答张扶书》等。就他对宋代古文的影响来说,不愧是欧阳修等人的先导。
  王禹偁一生著述颇多,有《奏议》三卷,《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议》十卷,《建隆遗事》一卷,《五代史阙文》二卷。今存《小畜集》二十卷及其曾孙王汾所编《小畜外集》(残存卷七至十三)

知识出处

菏泽风物志

《菏泽风物志》

菏泽古称曹州.史称“天下之中”,历来以“风俗人民之阜饶,山川文物之灵异,称誉全国,这里不仅有甲天下的牡丹奇观和举世闻名的梁山风景,而且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令中外游人心向神往。本竹从十个部分对菏泽风物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它内部丰富,史料翔实,知识性较强,是一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性读物。

阅读

相关人物

纪震
责任者
王禹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