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97
颗粒名称: 经济状况
分类号: F127
页数: 13
页码: 299-311
摘要: 建国前,鄄城县没有工业,为单一的农业经济。建国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生产不断发展,产值逐年上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1949年为零,1950年占百分之零点零四,1983年上升到百分之十八点三,但仍以农业为主。
关键词: 经济状况 鄄城县经济

内容

经济状况
  生产构成
  建国前,鄄城县没有工业,为单一的农业经济。建国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生产不断发展,产值逐年上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1949年为零,1950年占百分之零点零四,1983年上升到百分之十八点三,但仍以农业为主。
  农业
  鄄城是农业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粮食亩产量一直在百斤左右徘徊。三中全会后,推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农业总产值1978年为七千六百七十二万元,1983年达到一万八千五百六十七万元,比1978年增长百分之一百四十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地瓜等。由于重视科学种田,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78年总产为二亿二千二百七十万斤,1983年达到三亿八千四百七十九万斤,比1978年增产一亿六千二百零九万斤。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等,其中棉花生产发展迅速,1980年棉花总产量为二百七十八万斤,1983年猛增到二千七百六十五万斤,比1980年增长近九倍。1983年平均亩产皮棉一百零三斤,比1978年增产八十二斤。1983年,全县共有耕地九十八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一点六五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一百四十九万亩,粮食播种总面积为一百一十六万亩,其中小麦面积六十二万八千亩;经济作物播种总面积为二十八万三千亩,其中棉花面积二十七万二千亩。耕作制度发生变化,一年二作的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六,二年三作的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六。全县总复种指数为百分之:一百四十八。建国三十多年来,全县共开挖沟渠一千四百三十条,总长四千零四十四华里。共打机井三千五百三十一眼,有效灌溉面积五十九万五千亩,其中引黄灌溉放、淤改土二十四万亩,旱涝保收面积为二十六万亩。1983年全县有各种农业机械六千六百八十五台(辆、部),十一万三千马力,其中柴油机四千四百零三台,拖拉机六百七十六台,载重汽车八十二辆收割就二部,播种机四部,全县总耕地平均每百亩十一马力,机耕面积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二。已通电的大队二百零四个,小队五百五十六个,用户二千八百五十九户,用电量为一万二千一百六十三万度。随着农业向商品性生产发展,到1983年全县已有各种类型的专业村五十二个,专业户二千五百五十七户,重点户二万零九百四十九户。
  林业
  鄄城县滨临黄河,大都为黄河冲积壤土,适宜植树造林。建国后,人民政府领导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取得显著成效。1983年全县有国营林场五个,社队林场十二个,共育苗一万四千五百亩,造林四万二千二百亩,其中用材林和速生丰产林基地一万七千五百亩,防护林八千三百亩,经济林八千三百亩。全县桐粮间作三十四万一千亩,农田林网四十三万五千亩。植各种灌木一千一百七十万墩。总计现有各种树木一千五百万棵,人均占有树木二十五棵,木材积蓄五十六万立方米。有果园二万八千亩,年收干鲜果二千二百六十六万斤。1983年林业总收入为六百一十七万元,比1949年增加六百零七万元。1958年被林业部评定为“四旁绿化先进县”,1965年又被林业部命名为“全国林业先进县”,1983年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畜牧业
  鄄城县1983年大牲畜存养量四万八千零七十四头,比1982年增加了二千九百一十一头。其中鲁西大黄牛是本地优良品种,除使役外,还作为膘牛远销外地。1983年出售肉食菜牛一千五百头,价值达一百零五万元。生猪存养量为六万二千二百九十六头。喂养青山羊二十四万四千三百三十五只,蜂六百六十七箱,兔十万只。家禽主要有鸡、鸭、鹅等,1983年存养量为七十三万四千只,其中鸡五十万只。1983年畜牧业总收入一千三百一十三方元,比1978年增加一千零三万元。养鸡、养牛、养貂专业户日益增多。
  副业
  鄄城副业生产种类繁多,主要有草柳编、弹簧、鬃刷、油毡纸、旋木、黄油、木制家具、砖瓦、食品加工、食用菌和养殖等业。1983年充分利用固有条件,就地取材,采伐木材二万六千五百立方米,种药材一千二百五十七亩,植苇一万五千亩,种藕二千三百亩,县、乡(镇)、行政村及联户办大中小砖瓦窑共四百九十五座。全年总收入达二千五百五十四万元。副业队伍庞大,其中常年从事木业者一万一千人,建筑业五千人,运输业一万人,编织业六万余人。
  渔业
  城西、北两面滨临黄河,享有天然捕捞之利。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甲鱼等。据1983年统计,从事捕捞的船二百一十六只,各种网具一万七千八百零四件,全县捕鱼七十一万斤,其中人工养殖九万斤,总收入为四十四万元。全县人工养鱼面积四千七百二十九亩只其中坑塘养殖三千二百二十九亩,故河道养殖一千五百亩。近年来为了促进渔业的发展,县开辟鱼种场一个,面积六十亩,其中培养池十六个,水面三十亩,年培育鱼苗五十万尾。
  工业
  鄄城工业生产从无到有。1949年没有工业,1952年开始有小型工业,年产值仅二万元,以后工业生产逐步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更为迅速,1983年工业产值达到四千一百六十九万元。其中乡镇工业增产尤为显著,1967年总产值为六十八万元,1983年猛增到九百六十三万元,增长了十三倍。1983年全县有国营企业五个:味精厂、农机厂、酒厂、印刷厂、磷肥厂;五小企业四个:淀粉厂、毛纺厂、木器厂、麻纺厂;集体企业十个:地毯厂、草制品厂、被服一、二厂、五金厂、轻工机械厂、二轻服务社、皮件厂、二轻供销经理部、经委供销公司。从业人员二千三百五十五人,固定资产九百三十七万六千四百元。主要工业产品十种:ZL一75型榨油机、味精、粮酒、串香酒、淀粉、被面、长毛绒、麻袋、服装、地毯。其中“亘古泉特酿”和“亘古泉老窑”酒,在全省被评为优质酒,ZL一75型榨油机在1984年全国榨油机集中性能对比试验中获小型榨油机第二名,地毯获轻工业部荣誉证书,草茶垫获山东省二轻厅优良产品称号,并发了证书,旋木玩具列全国第十名,医用淀粉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
  交通
  1983年鄄城县共有客货车二百九十五辆。每日发往济南、泰安、兖州、济宁、菏泽等地客车二十六班次,日客运量八百人次,年客运量达三十余万人次。年货运量二十三万七千吨,货物周转量为二千零九十六万二千吨公里。全县二十五个乡镇已有十六处通车,通车里程一百四十六公里,其中沥青路面一百一十八公里。
  为了解决偏僻乡镇农民乘车难问题,专设晚发早归驻乡车三班,深受群众欢迎。全县中、小型桥梁三十七座,涵洞二百零四座,公路完好率为百分之六十八点八。县设航运公司一个,专门负责黄河航运。现有造船厂一个,驳船十二艘,机运船六艘,机帆船二艘,运载能力为二千七百一十吨。全县有渡口八处,其中最大的为旧城渡口,日客运量一千六百人次,日货运量八百吨。
  邮电
  鄄城县1949年只有邮电局一处,临时代办所二十处,信箱信筒二十一个,一部总机二十门,电话机十部,正式职工十人,年营业额四万一千元。1983年,全县有局、支局、所十一处,正式职工一百三十八人,邮路总长度为一千七百一十六公里,其中摩托车邮路一千五百六十三公里。城镇交换机总容量一千零五十门,其中农村电话交换机十台五百五十门,村村通邮。1983年累计发行报纸三百零七万三千八百一十一份,杂志二万五千一百零四份,全年营业额三十四万元。
  商业
  1949年鄄城县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一百八十六万元,商品率为百分之七点二o1983年收购总额达八千零七万元,商品率为百分之三十六点三。1983年商品购进总额七千九百六十四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八千二百四十七万元。国营商业网点九十五个,从业者七百二十七人,销售总额二千一百三十五万七千元;供销合作社商业网点三百八十三个,从业者一千六百四十人,销售额六千五百二十七万元。全县共有代销点五百五十一个,集体商业企业六百零二个,个体商业戶一千六百八十三户。全县从商人员共有五千三百八十六人。1983年集市成交额一千九百一十四万元,比1982年增加二百一十万元。1983年粮食征购六千八百六十八万斤,销售六千八百三十五万斤。
  土特产品
  苹果树是郵城县栽培最多、产量最大的果树,主要品种有九个,其中品质好、数量大、产量较高的有金帅、红星、小国光等。主要产地在金堤以南十乡。金帅、小国光甜酸适度、耐储运、销售全国各地。鲁西黄牛为役肉兼用优良品种,鄄城是主要产地之一。这种牛体躯高大,肌肉丰满,四肢粗壮,挽力较强。犍牛体重五百至七百公斤,屠宰率高达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五十五,肥育性能好,肉质细嫩、鲜美。近几年,为鄄城县外贸出口的重要项目。青山羊、猾皮为鄄城县外贸出口的主要畜产品,可制成皮帽、皮领、女用翻毛外衣等,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桐木为境内主要树种,近几年发展迅速,为鄄城县外贸出口主要土产,多销往日本。
  财政
  鄄城县1978年财政总收入为一千零七十五万五千元,支出一千一百一十一万九千元,当年赤字为三十六万四千元。1983年收入一千四
  百九十万四千元。支出一千五百四十匹万七千元,当年赤字为五十四万三千元。
  人民生活
  鄄城县1983年职工家庭人均收入三百九十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二百零三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了一千九百六十万元。1978年至1983年全县共销售电视机一千二百台、电风扇八千五百台、收音机录音机九万部、纫缝机二万一千架、自行车三万一千辆、手表四万多块。干部职工的住房面积增加了三万多平方米。农民新建房屋十七万六千间。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

相关地名

鄄城县
相关地名